残胃癌18例病因及预防分析_第1页
残胃癌18例病因及预防分析_第2页
残胃癌18例病因及预防分析_第3页
残胃癌18例病因及预防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残胃癌18例病因及预防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18例残胃癌首次术式、发病部位、手术方式及临床病理资料,化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期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5%、25%、0.期患者的生存率为66.8%。结论 只有弄清残胃癌发病机制,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残胃癌的发病率,只有定期纤维胃镜的检查,做到残胃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残胃癌 病因 预防 合理手术 生存率 残胃癌是指胃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内发生的原发性胃癌,近年来,残胃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残胃癌的病 因

2、及预防研究显得必要。我院2000年4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残胃癌1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男姓15例,女姓3例,男女之比5:1,年龄42-68岁,年均60.2岁,表现的主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不适、消瘦、贫血和饮食差。进食梗噎感者7例,便血者3例,呕血者1例。发现残胃癌时间距首次因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15年(平均10年)。 1.2首次术式及发病部位:本组18例患者术前均行纤维胃镜检查并病理检查。既往胃大部切除术式为毕式4例,余14例为毕式。发病于吻合口部位者9例,小弯缝合部5例,贲门胃底部4例。 1.3手术方式:行根治性切除11例,其中行残胃

3、全切8例,残胃全切+脾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2例,以上13例均行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余5例因在开腹探查中发现肿瘤广泛转移而未行手术治疗,只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1.4残胃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高中分化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4例,粘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2例。按照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公布的TNM分期,期3例,期5例,期4例,期6例。 1.5术前术后幽门螺杆菌(HP)检测:术前行13c尿素吸气试验阳性13例,阴性5例,术前胃镜下活检残胃粘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14例,阴性4例,术后组织切片作Giemsa染色见典型HP占13例,5例未见典型HP。 1.6术后随访:因2例失去联系,随访

4、16例,术后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3%、45.4%、39.1%、11.1%。、期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5%、25%、0。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6.8%。 2 讨论 残胃癌诊断并不难,通过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可以初步发现生病部位及性质,但早期诊断不易,残胃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过多年研究认定首次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应定期胃镜检查。随着时间越长,发病率也越高,大多数在术后10-15年之后发病1。残胃癌的发病率国内报道为1%-5%2。故对残胃癌致病因素探讨很重要,只有弄清病因,才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本组中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66.8%。 2.1致病因素 2

5、.1.1首次胃大部分切除术式 胃大部切除术后频发残胃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研究表明与首次胃大部切除术式是密切相关的,对不同术式的胃肠吻合术后,返流量研究表明3:不同的胃肠吻合术式返流程度有差别,返流量最高为毕式吻合,其次为毕式吻合,最低的为Roux-en-y吻合。这与临床上发生于毕式残胃癌多于毕式,Roux-en-y最少的事实是相符的。胃大部切除后发生生理变化,因失去幽门抗返流作用,使得胆汁和碱性肠液返流入胃,使胃内pH值升高,细菌孳生易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其次胆汁内胆酸在胃内细菌作用下可产生脱氧胆酸和胆石酸,两者均有致癌作用。同时由于碱性肠液、胆汁等长期返流、浸泡,引起吻合口附近胃粘膜发生

6、肠胃炎、肠腺化生、腺体囊性变、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变,以致癌变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本组中既往胃大部切除术式为毕式4例,毕式14例,提示残胃癌的发病率与胃大部切除术式引起返流程度密不可分。 2.1.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促使肠胃癌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认为HP感染与肠胃癌发生有密切相关性:HP感染引起粘膜炎症损伤,使细胞更新加快,增加DNA损伤的机会,易受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癌物作用而发生转化。HP感染时,炎症区自由基起氧化物生成增加,可引起细胞过氧化损伤,而引发细胞癌变。HP本身可产生多种酶类和毒素造成细胞的DNA损伤,导致一些抑癌基因减弱和癌基因表达,产生内源性突变物,通过复制错

7、位,基因突变而致癌。HP感染可减少胃酸分泌减少,胃内pH值升高有利于分解硝酸盐的细菌繁殖,导致亚硝酸盐与N-亚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产生的增加。本组中有13例有HP感染,占残胃癌72.2%。 2.1.3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 在胃肠吻合过程中,残胃内丝线残留刺激局部发生组织反应,引起不同程度残胃吻合口炎及粘膜损害,在缝线残留处有明显炎症、糜烂、溃疡、肉芽肿等改变。在纤维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部分呈萎缩性胃炎的改变。在其它因素和异物反应的共同作用下残胃逐渐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最后导致残胃癌的发生。本组残胃癌发生吻合处9例,小弯缝合处5例。可见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引起残胃

8、癌的比例之高,约占本组病例77.8%。 2.2预防措施 由于残胃癌的发生是因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引起的,故应严格掌握良性胃大部切除的适应症。对于十二指肠溃疡尽量用药物治疗,而胃溃疡考虑有癌变的可能,约占5%4。在行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时尽量采用毕式吻合或者Roux-en-y吻合,减少胃酸胆汁的返流,同时在吻合处尽量使用可吸收缝线,减低丝线残留对缝合处炎性刺激。目前HP被认为是一个确定的致癌因素,根除HP很有必要。如口服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等均有良好效果。手术治疗是对残胃癌的最佳方法,本组期3例行根治性残胃全切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其5年生存率可达66.8%,可见残胃

9、癌手术方式可决定生存率,但手术依据患者发病时间长短及癌性转移程度决定的,故对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应定期纤维胃镜检查才能对残胃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通过对残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残胃癌的发病率,只有在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起定期复查纤维胃镜,才能对残胃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才能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生存率起到关键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钱礼.腹部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9. 2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9. 3Kenichivo Fukuhara,Harushi Osugi,Nobuyasu Takada,et al.Reconstructive procedure after distal gastrectdmy for g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