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题目_第1页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题目_第2页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题目_第3页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题目_第4页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题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地理期末复习思考题第1章 绪论 1、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答: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指地球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见作业本)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2、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见作业本)3、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答: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既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地球圈层的支撑。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它不仅受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的制约,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土壤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吸收氧气,释放、等;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

3、新分配,关系水循环和水平衡;也是地球的保护层,减少岩石圈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关系地质循环。综上所述,土壤圈与地球的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土壤与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所以说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4、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答:土壤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界面上,是地球各圈层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之一。土壤圈是一个运动的开放的物质与能量系统,与地理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地理环境中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不断向土壤输入,引起土壤性质发生变化

4、,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也以相反的方向由土壤向环境传递,引起地理环境产生变异。以红壤为例: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风化淋溶作用强烈,首先是铝(铁)硅酸盐矿物遭到分解,除石英外,岩石中的矿物大部分形成各种氧化物。开始由于K、Na、Ca、Mg等的氧化物存在而使土壤溶液呈微碱性至中性,所以硅酸开始移动。由于各种风化物随水向下淋溶,土壤上部的pH值就逐渐变酸,含水氧化铁、铝则开始溶解,并具流动性,红壤这种脱硅富铁铝化过程是红壤形成的一种地球化学过程;同时,红壤

5、中物质的生物循环过程十分激烈,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交换极其快速。表现特点是在土壤中形成了大量的凋落物和加速了养分循环的周转。在中亚热带高温多雨条件下,常绿阔叶林每年有大量有机质归还土壤。另外,土壤中的微生物也以极快的速度对调落物矿化分解,使各种元素进入土壤,从而大大加速了生物和土壤的养分循环并维持较高水平而表现强烈的生物富集作用。以上说明,红壤虽然进行着脱硅、盐基淋失和富铁铝化过程,但同时也进行着生物与土壤间物质、能量转化交换和强烈的生物富集,丰富了土壤养分物质来源,促进了土壤肥力发展。红壤就是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1、土壤的基本组

6、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见作业本)。2.结合中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答:粒级是指把矿物颗粒粒经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分为:石块、砾石、砂粒、粉粒、粘粒五级。作用和意义:指示土壤的形成;反映土壤理化性质;反映土壤工程性质;反映肥力状况。3、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类型质地对肥力更有利?答:自然土壤中的矿物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及黏土三大类。其影响:砂土由于土壤颗粒是以砂粒占优势,土壤中毛管孔隙少,因此,砂土的通气性,透水性好,而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砂土热容量

7、小,故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和寒冻的威胁。但是春季砂土升温较快、发苗早,故称为暖性土,通气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不易累积,肥力相对贫瘠。但它又有易耕作、适宜性强、供肥快的特点。黏土由于土粒微小,土壤中的非毛管水孔隙少,毛管孔隙多,毛管作用力强,土壤透水通气性能差,但保水蓄水能力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土壤养分丰富,黏土的热容量大、温度变化迟缓,特别是春季升温慢影响幼苗的生长,有“冷性土”之称。同时黏土不易耕作,其地表易形成超渗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壤土由于土壤中的砂粒、粉粒、黏粒的含量比较适中,壤土既具有一定的非毛管孔隙,又有适量的毛管孔隙,兼顾砂土和黏土的优点。另外土壤质地的构

8、型也会对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产生影响,一般说来上砂下黏有利于耕作、发苗,又托水保肥,相反上黏下砂,既不利于耕作,又漏水漏肥。因此,单一看来,壤质土壤对肥力保持最有利。如果考虑结合状况的话,上砂下黏比较有利于肥力的保持。4、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答: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类型分为单粒结构、粒状结构(粒状、团粒状、团块状)、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以及大块结构。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是因为: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总孔隙度可达55%其中毛管孔隙度占40%,非毛管水占6

9、0%,比较适均,团粒之间是非毛管孔隙,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而在团粒内部是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较好的蓄水和保肥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土壤透水性与蓄水性的矛盾。较好的解决了土壤水分与空气同时存在的矛盾,因而能较好的调节土壤导热性、热容量状况,使土壤温度变化较为稳定和适度。有机质与各种养分的含量都比较丰富,这是因为在团粒结构表面的有机质在好气微生物的作用下,有利于养分的释放与供应;在团粒结构内部的有机质则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相对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持。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其黏着性、黏结性和可塑性较小,有利于耕作。5、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答: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

10、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有: 认识成土过程,研究土壤的微元素的含量,适宜种植植物;土壤形态是区别土壤与其它自然体、不同土壤类型的根据;对研究土壤形成过程及土壤分类具有重要意义;野外土壤形态研究是室内土壤理化分析的基础,是土壤研究工作的起点。6、说明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和意义。(见作业本) 7、试分析土体硅铁铝率与黏粒硅铁铝率的差异性,阐述其土壤地理意义。(见作业本)8、通过土壤调查与分析,试简述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答: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土壤生物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土壤是地球绿地

11、生态系统的基础。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作为最活跃的生命层,事实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保持生物多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具有储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2)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的表面,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组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3)土壤是人类农业的生产基地。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繁育必须以土壤为基础,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下列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营养库的作用;养分

12、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的支撑作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9、以我们日常食用谷物、蔬菜所包含化学元素的源与汇为线索,运用所学的土壤地理学、生态学、化学等知识,描述、解释以土壤或者土壤圈为核心的某个化学元素的全球循环过程,并列举出人类的哪些活动对该化学元素的全球循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答:10. 据有关资料:【中国(2000)对部分省市自治区的30 ×104hm2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进行了抽样监测,发现其中3.6万ha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结合你的学习与观察,试分析这些重金属的来源及其对土壤的危害。答: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汞、镉、铅、铜、铬、砷、镍

13、、铁、锰、锌等。其主要来源包括:1)工业三废引起的重金属污染,由于部分矿产开发中选矿、冶炼工艺水平落后,个别矿区没有环保治理设备,废水、废气排放而带来的大量废弃物的产生未经处理直接投放环境,而其中的重金属随着自然的沉降、雨水的淋溶等途径进入土壤。2)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化肥中品位较差的过磷酸钙和磷矿粉中含有微量的As、Cd重金属元素,含铅及有机汞的农药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埋下了祸根,造成土壤的胶质结构改变,营养流失。3)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公路、铁路为中心成条带状分布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沉降所引起的,污染元素中主要

14、为Pb、Cu、Zn等元素。重金属对土壤的危害:重金属中特别是Hg、Sn、Pb、Cr等具有显著的生物毒性,众多研究表明其危害性是空前的。当大量的有毒金属进入土壤后,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分解,很难从土壤中迁出。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累积效应和交互作用,尽管土壤对重金属污染有重要的缓冲作用,但因重金属具有可迁移性差,不能降解等特点,使其逐渐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生产力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第三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特性?1、试阐述土壤呼吸过程的机制,并指出土壤呼吸与生物呼吸的差异何在。答:土壤呼吸是指是指土壤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包括三个生物学过程(即土壤微生物呼吸、根系

15、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和一个非生物学过程,即含碳矿物质的化学氧化作用。2、为什么说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不但是土壤供肥、保肥、稳肥重要指标,也是土壤发生和分类的重要指标。(见作业本)3、土壤酸度的表示方法及土壤呈现酸碱性的原因。(见作业本)4、土壤缓冲作用及其形成原因和意义。答: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能是指土壤所具有的抵抗在外界化学因子作用下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性能,即当减少或增加土壤溶液中H+浓度时,其pH值并不随之相应的上升或降低。具有缓冲性能的有土壤胶体、土壤中的弱酸强碱盐或强酸弱碱盐类物质等。作用及形成原因:土壤的胶体的缓冲性能是以离子交换过程为基础的,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缓冲性能增大,并

16、且,随盐基饱和度的增大,土壤对酸的缓冲性能增大,而对碱的缓冲性能减小。另外,土壤中酸碱两性化合物相互转化也是土壤缓冲性能形成的重要方面。意义:土壤缓冲性能为植物生活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环境,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性质。但一旦过度利用土壤,它的缓冲体系就会崩溃,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或碱化。5、土壤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并讨论渍水过程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的重要性。(见作业本)6、从系统观点分析土壤肥力各因子间的关系。答:土壤肥力受到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土壤水分一般是肥力因素的关键因素或主导因素,土壤水分不仅为作物生长发育之必需,而且还

17、可以通过控制土壤水分状况来使肥、气、热关系协调。但事物的变化是复杂的,水、肥、气、热肥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相互制约的。在不同的条件下,肥力的主导因素也有不同。土壤空气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转化有密切关系,对作物根系发育亦有影响。另外,土壤空气状况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转化,土壤通气不良,有利于病菌滋生,引起作物感染病害,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产量。土壤温度对作物生育和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以及各种养分的转化、土壤水分蒸发和运动都有很大影响,土温过低,微生物活动减弱,甚至完全停止,有机质难于分解,有效养分缺乏。7、土壤水分类型及重要水分常数的意义。(见作业本)8、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作用。(见课本P6

18、9)(见作业本)?9、回想你过去一周的活动,并列举出你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壤相互作用的活动。答:?10、据有关资料:【中国国土面积为960×km2,2000 年人口为12.9533亿人(未包含台湾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美国国土面积为937 ×km2,2000年人口达到2.7639亿人。但中国可耕地面积少于美国】。结合你所学知识及相关资料试分析中国土壤肥力与美国土壤肥力的状况。答: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1、试讨论分析土壤形成因素方程的基本原理。(见课本P67)2、土壤发生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完善过程。(见作业本)3、讨论六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气候:气候直接影

19、响着土壤物质迁移转化的过程,并决定这母质风化、成土过程的方向和强度。气温及其变化对土壤矿物体的物理崩解、土壤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化学反应速率具有明显的作用,对土壤水分的蒸散、土壤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有机质的分解与腐殖质的合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制约土壤中元素迁移转化的能力和方式。大气降水队矿物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水分是许多矿物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的媒介与载体。年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还决定着土壤中淋溶淀积过程。一般情况下,土壤中有机质的累积过程强度随着区域降水量的增加而加强,但当降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土壤水分过量导致土壤通气状况变差、土壤有机质累积,特别土壤腐殖化过程则明显受到抑制。风

20、对成土过程的影响是多样的。首先,风导致土壤表层粉粒大量流失,即土壤风蚀沙化。其次,风力堆积作用常造成土壤物质组成的变化。生物:生物生理活动不仅对土壤性质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土壤肥力、自净能力的形成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植物在成土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有机质,从而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化学潜能并引入成土过程之中。而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及死亡之后,植物躯体代谢产物和残体又归还土壤,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有机物中所包含的矿质营养元素得到释放,其最终结果是造成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的相对富集和土壤性状的改善。动物参与了土壤中有机质和能量

21、的转化过程。微生物的作用:a 分解复杂有机质促使其矿质化及营养元素的释放 b 合成土壤腐殖质 c 加速无机物的转化。母质:母质对成土过程的影响属于钝性的。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非均匀的母质不仅直接导致土体的机械组成和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而且还会造成地表水分运行状况与物质能量迁移地不均一性。母岩种类、母质的矿物与化学元素组成,不仅直接影响到土壤的矿物、元素组成和物理化学特性,而且对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速率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地形:由于地形制约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地形的发育也支配着土壤类型的演替。地形决定着土壤水分状况。地形影响地表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分异

22、过程。时间:土壤年龄越大,土壤发育经历的时间也就越长,其成土环境条件的变化也越复杂,其不仅具有反映现代自然景观的土壤特性,而且也具有反映过去景观条件的性状。6 人为因素: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受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可以改变土壤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而且这种影响具有双向性,即可通过合理利用,使土壤朝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也可因不合理利用引起土壤退化。人类活动一是通过改变成土条件,二是通过改变土壤组成和性状来影响成土过程。?4、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各种成土因素与土壤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答:5、据有关资料:【2000年中国黄河干流河水中悬浮物浓度高达1 5005 500 mg/L】。试结合

23、你的学习与调查,黄河流域生物气候、母质因素对黄河上下游流域土壤形成发育之影响。(见作业本)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1、 请列举四个最为广泛的成土过程,并分别给每个成土过程一个实例。答:腐殖化过程:一种生物成土过程,指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转化为腐殖物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腐殖化过程的结果是在土壤的表层形成一个色调偏暗的腐殖质层。但由于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植被与气候条件的差异,腐殖化的程度有强有弱,影响的深度有大有小。因此各地土壤的腐殖质层的厚薄、颜色的深浅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在冷湿的草原及草甸植被下土壤腐殖质层发育最厚,腐殖质含量最高,颜色最暗。黑钙土的形成。灰化过程:一般发生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

24、尤其是在寒带针叶林地区最为典型。灰化作用发生的具体条件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保证充足的水分形成常年向下的淋洗水流。二是比较低的温度条件,微生物的活性受到限制,有机质分解缓慢,有机酸大量积累。特别是具有寒冷漫长的冬季与短暂凉爽夏季的地区,对灰化作用最有利。三是地表植物残体积聚,形成较厚的覆盖层。残落物中缺乏盐基元素,腐解产生的有机酸酸性很强。四是母质排水条件良好,质地不很黏重,有利于水分运行。现代分类学意义上严格的灰化土也只是出现在寒带的针叶林地区和一部分山地的上部。但灰化现象的出现范围却非常广泛,在冬季寒冷潮湿的某些中纬度地带也有发生,但不如高纬地带典型。灰化土的形成。潜育化过

25、程:在湿润环境下,排水不良的土壤中所进行的成土过程称为潜育化过程。由于受地形的限制,降水后形成的过量重力水不能迅速排出,整个土体或下层土壤全年处于饱和状态,水分占据了几乎所有的空隙,空气难以流通,因此土体处于缺氧的条件下,还原作用占优势。还原土层以灰色为基调,有时出现蓝绿色。在地下水位有季节性变动的部位,大空隙部分时间会有空气的流通,因此出现一些局部的氧化现象,在蓝灰的基质上出现褐红色的斑块或花纹。潜育化土壤由于水分丰富,常常是沼泽植物繁生的地方。在气候比较寒冷的中高纬地区,有机残体因为微生物活动较弱而得不到及时分解,所以在土壤的表层容易出现一个有机质大量积累的黑色泥炭层。土壤熟化过程是人为培

26、养土壤的过程。通过耕作、灌溉、施肥和改良等方法,在土壤上部形成人为表层,并不断改变原有的土壤某些过程和性状,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发育,是人们定向培育土壤的过程。水稻土的形成。2、 试通过实地调查与观察,分析搅动作用在土壤发育中的重要性。答:土壤搅动:土壤受到扰动混合的过程,所有的土壤都有某些扰动混合。土壤扰动有:动物性土壤扰动,如蚁类、蚯蚓、田鼠、啮齿动物,以及由人引起的土壤扰动混合;植物性土壤扰动,如树木翻倒,形成土坑和土堆的植物性土壤扰动混合;冻结性土壤扰动,例如,冻原和高山景观中由干冻融循环,使土壤扰动混合而产生的多角形结构格式的地面;粘性土扰动,由于膨胀性粘粒的大量破坏活动,在土

27、体层中物质的扰动混合;空气性土壤扰动,指在降雨或雨后土中气体活动造成的土壤扰动混合;水流性土壤扰动,指在土体层中水流涌出地面引起的土壤扰动混合;结晶性土壤扰动,指晶体成长如岩盐结晶而引起的土壤扰动混合;地震性土壤扰动,指震荡显著的地震震颤引起的土壤扰动。这些搅动都影响着土壤的发育。3、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累积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对立和统一。(见作业本)4、试分析重要成土过程特点及其发生的环境条件。答:原始成土过程:土层浅薄,腐殖质累积量少,无明显腐殖质层腐殖化过程:使土体发生分化并形成暗色腐殖质层灰化过程:灰白色淋溶层,二氧化硅残留,铁铝胶体淋失,酸性环境,有机酸溶液(富里酸)下渗寒湿、

28、郁闭的针叶林下粘化过程:粘化层,土体心部粘粒的形成与聚集层、原生矿物的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温带、暖温带生物气候富铝化过程:在高湿热环境下硅酸盐水解出盐基离子,盐基离子和硅酸一起淋失,土体呈鲜红色,甚至铁盘层,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有一定干湿季钙化过程: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淀积,季节性淋溶。钙积层:土体中、下部。干旱、半干旱气候或者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盐碱化过程:盐化过程,土体上部易溶性盐类的聚集过程,蒸发作用,滨海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碱化过程,强碱反应,碱化层,与脱盐化过程相伴泥炭化过程:有机质以植物残体形式累积,泥炭层、粗腐殖质层。嫌气环境,地下水位高、地表有积水的沼泽地段,低温潮湿潜

29、育化过程:在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潜育层为蓝灰色、青灰,在整个土体或土体下部。水分饱和、强烈嫌气条件潴育化过程: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干湿交替,地下水季节变动,铁锰化合物移动或局部淀积,潴育层有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季风性气候白浆化过程:上层滞水而发生潴育漂洗过程。水分过多,铁锰还原。白浆层:白色土层。较冷的湿润环境5、土壤剖面的分异过程,典型土壤剖面的基本构型。答:土壤剖面的分异过程:随着土壤形成过程的进行,土体中物质(能量)的迁移、转化与积累过程的持续,使土体逐渐地发生了分异,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发生土层和土体构型。首先,各种具体的成土过程,都会形成与之适应的一个模式土层(该过程的典型土

30、层),这是使土体发生分异的基本原因。其次,各种具体的成土过程都发生于土壤剖面的某一层为,但每个具体成土过程都与整个土体的物质(能量)运动相联系。由某个具体成土过程所形成的模式土层,都与其上下的土体有着特定的发生学层次关系,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函数关系。所以,成土过程中的物质(能量)的聚集、淋溶物的淀积,也是土体发生分异的重要原因。其三,就某一具体土壤而言,它可以是在一种具体成土过程的作用下形成的,也可以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体成土过程的复合作用下形成的,这样就使得土壤剖面分异过程异常复杂化。典型土壤剖面基本构型:有机质层。一般都出现在土体的表层,它是土壤的重要发生学层次。依据有机质的聚集状态,可以将

31、土壤有机质层细分为腐殖质层、泥炭层和凋落物层。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在正常情况下,淋溶层区别于腐殖质层的主要标志是由几只含量较低,色泽较淡。 淀积层。土壤物质积累的层次。该层次常和淋溶层相伴存在,即上部为淋溶层,下部为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它们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对土壤发生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且它们之间的界线也是逐渐过渡常是模糊不清的。因此它们虽不属于土壤发生曾,但也是土壤发生发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应作为土壤剖面的重要成分列出。过渡层。兼有两种主要的发生层特性的土层。代号用两个大写字母联合表示,第一个字母表示占优势的主要土层。6、通过观察学习,试分析地球表

32、层系统中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物质的生物小循环的实质,并阐述它们的资源与环境意义。(见课本P87<两个循环的矛盾统一>)7、据有关资料:【中国大兴安岭北部灰土(相当于漂灰土)剖面表层活性Fe2O3和Al2O3含量均低于2;而在心土层活性Fe2O3和Al2O3含量均超过4;底土层活性Fe2O3和Al2O3含量均在3以下】。试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在寒温带针叶林条件下,土壤中Fe2O3和Al2O3迁移转化特征。(见作业本)第六章 土壤分类1、世界上有哪几大土壤分类体系?试比较分析各土壤分类体系的特点。答: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33、俄罗斯为代表的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等。(见课本P92)2、结合自然地理学的有关内容,试分析土壤地理发生学在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借鉴课本P128)答:俄国的道库恰耶夫提出土壤调查和制图及以土壤剖面性状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等研究方法。从而创立了以发生学观点来研究土壤的发生学派,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不仅成为前苏联土壤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对国际的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的深刻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他的继承者B.P.威廉斯在他的学说基础上,提出统一的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的对立统一过程,而生物因素和生物小循环起主导作用,3、什么是诊断层和诊断特

34、性?试举例说明在土壤系统分类中如何它们。(见课本P97和P100) ?4、结合你的地理调查与实践,运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地理分类体系试划分你所熟悉的土壤。答:第七章 土纲类型?1、结合所学的气候学、植物地理学理论和知识,试分析全球气候、植被与土壤类型的相关性。答:2、以淋溶土(棕壤)与均腐土(黑钙土)为例,试比较森林土纲系列和草原荒漠土纲系列的特点。答:1)淋溶作用:草原土壤形成地区降水少,淋溶作用弱,剖面中钙积层明显,而森林土壤淋溶作用强,盐基离子基本淋出水面,这主要是由于森林土壤形成地区降水丰富,积温多;2)有机物特点:草原土壤有机质主要以根系进入土壤,在剖面中逐渐减少,与下层分界不明

35、显,氧化物含量在剖面中均匀,无重新分配;森林土壤中有机质以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在剖面中锐减,表土中物质下移比较明显,形成明显的淀积层。3)酸碱度、盐基度 :森林土壤由于表层落叶的分解积累,土壤呈酸性反映,溶作用强,使盐基离子饱和度低;草原土壤呈中性到碱性,同时由于淋溶作用弱,盐基饱和度高。4)土壤矿物方面:森林土壤风化程度强,次生矿物比例大,原生矿物少。以棕壤为例:形成过程:生物循环,淋溶过程,粘化过程(残积和淀积)剖面特点:鲜棕色心土层,质地粘重理化性质:盐基饱和度较高,表层有机质向下锐减,表层微酸性,渐增以黑钙土为例:形成过程:有机质累积,钙化过程剖面特点:剖面层次清楚,二价盐未淋出剖面,

36、钙基层不紧实,粘土矿物以蒙托为主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高,结构好,质地稍粘,盐基饱和度高,表层中性,往下逐渐趋碱性3、 干旱土(灰漠土综漠土)形成过程及其性状特点。答:其主导成土过程有干旱表层的形成、钙积过程、石膏化过程和盐积过程。干旱土的表土层由特征表土、孔泡结皮层和片状层组成,4、盐成土(盐土、碱土)的形成原因及其改良方法。答:形成原因,盐碱土的形成是气候,地形,地质水文,母质等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在气候要素中,以降水和蒸发强度与盐碱土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半干旱、干旱、极端干旱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类随上升水流的蒸发、浓缩、累及于地表。

37、二:排水不良或径流不畅的大中地形直接影响到地面和得下径流的运动,也影响土体中盐分的迁移,使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三:地下水径流滞缓、地下水含盐量达到一定程度,并能上升到地面是土壤盐碱化的水文地质因素。四:母质的沉积类型与沉积特性也与盐碱土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五:生物因素:在干旱地带的一些深根盐生植物,有许多特殊的抗盐生理功能,它们对盐渍生态环境有非常强的市应能,它们反过来也影响了盐碱土的形成。六: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灌溉等是盐碱土形成的重要原因。改良方法:利用排水、井灌井排、冲洗等灌溉和排水措施,以消除土壤中多余盐分和控制地下水位,是重要的工程改良措施。同时要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如:种植水稻、

38、种植绿肥、 耕作与施肥等方法,平整土地,合理耕作,重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才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为预防突然次生盐碱化和预防以改良好的盐碱地反复,因特别注意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管理。5、在进行森林土壤、草原和荒漠土壤分析时,需要抓住的主要过程分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答:森林土壤:生物累积过程:有机质以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在剖面中锐减;地球化学过程:淋溶作用强,盐基离子基本淋出剖面;土壤呈酸性反映;风化程度强,次生矿物比例大,原生少;表土中物质下移比较明显,形成明显的淀积层草原土壤:生物累积过程:有机质主要以根系进入土壤,在剖面中逐渐减少,与下层分界不明显地球化学过程:土壤淋溶作

39、用弱,剖面中钙积层明显;土壤呈中性到碱性,盐基饱和度高;氧化物含量在剖面中均匀,无重新分配荒漠土壤:生物累积过程:有机质积累微弱,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地球化学过程:干热导致表面有明显的漆皮化、龟裂;土层薄,表层砾石化;土壤组成与母质接近;弱淋溶作用,碳酸钙表聚明显;碱性土壤6、试比较分析旱耕人为土和水耕人为土的成土条件、发生过程及其土壤性状特征。(借鉴课本P232237)答:人为土的主导成土过程有水耕熟化过程、旱耕熟化过程。其土体构型为耕作熟化层(Ap层)犁底层(P层)耕作淀积层(B层)母质层(C层)或潜育层(G层)。土壤颜色较暗、壤质、黏粒含量相对较高,养分含量丰富,土壤多呈现中性或酸性,土

40、壤保水保肥能力强。第八章 土壤分布与土壤分区1、简述中国主要土纲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借鉴课本P261)答:中国热带与亚热带带幅宽广,自南而北依次分布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与黄棕壤带; 长江以北沿海型纬度地带谱的带幅变窄,方向偏转,棕壤地带均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在东北地区偏转更为明显,由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灰色森林土、栗钙土带纬向分布(对应的生物气候带)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由南北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中亚热带:湘鄂山地、黔中高原黄壤 滇中高原红壤秦、淮以北,东部:由南北 棕壤暗棕壤灰化土经向分布 温带: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41、暖温带:棕壤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土2、结合你所学的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内容,试描述全球土壤类型的分异规律。(见课本P247251)?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你们各自所熟悉地区的主要土纲类型,并分析影响该土纲形成发育的自然地理特征。答: ?4、利用世界土壤图、中国土壤图以及所学的知识,沿90E、120E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做一个土壤类型断面图,并依图说明土壤的分布规律;在中国温带地区沿纬度42N由东向西做一个土壤类型断面图,并依图说明土壤的分布规律。答:补充:1、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答: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

42、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2、 说明土壤矿物类型及其来源和意义。答: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它只受有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其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并未改变。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原生矿物供给土壤水分以可溶性成分,并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矿质营养元素如磷钾硫和其它微量元素。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包括各种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可溶性矿物3、盐基饱和度的概念及意义。答:在土壤全部交

43、换性阳离子总量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盐基饱和度其计算公式为:BSP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阳离子总量其高低也反映了致酸离子的含量,pH值的高低。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4、土壤有机质的形成累积过程及其意义。答: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土壤有机质可以分为两类: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前者是有机化学中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土壤生物残体,人类通过施加有机肥也会增加非特异性有机质的数量;后者属于土壤所特有、结构极为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意义:土壤有机质累积是土壤形成的标志;有机质的形成与转换过程是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的

44、纽带;有机质的形成与转化中使能量进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决定着土壤性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影响到全球变化过程。5、土壤中变价元素(Fe Mn)存在的重要意义。答:土壤中的变价元素是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主要元素,在陆地表层的风化过程中它们均趋向于以氧化状态存在,而在生物参与的成土过程之中,上述元素再加C、H、N、水及各种有机化合物元素的参与,使得还原作用得以加强,从而构成在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交替进行,它们对土壤肥力的形成以及物质的迁移化起着重要的作用。6、土壤的吸附作用及其意义。答:在土壤胶体双电子层的扩散层,补偿离子可以和介质溶液中相同的电荷的离子价为依据进行交换,称为离子交换(或代换)。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阴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