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试题合集(附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试题合集(附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试题合集(附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试题合集(附答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物理(必修1)试题一一、选择题1“嫦娥二号”于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9 分 57 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点火后 1533 秒时,火箭将加速到 10.9km/s ,这个速度就是奔月速度。此时, “嫦娥二号”在某一高度完成星箭分离,并获得了圆满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卫星绕月球运行时,不能把卫星看成质点B 奔月速度10.9km/s 是指平均速度C描述火箭的运动要以火箭本身作为参考系D 18 时 59 分 57 秒表示的是时刻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说明物体惯性大B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没有惯性C惯性是物体的属性,

2、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D惯性是指只有物体在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3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在下列给出的几组力中,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1=3N2=4N3=2NB l =3N2=1N3=5NFFFFFFC F1=2NF2=5NF3=10ND Fl =5NF 2=7NF3=13N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的位移大小就是路程B质点的位移和路程都是矢量C质点作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 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5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速度一定减小B物体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负,速度一定减小C物体的

3、速度不变,加速度一定为零D物体的速度增大,加速度一定增大6 2010 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 届亚运会于2010 年11 月12 日至27 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的那段时间内,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B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后在空中下落过程中,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C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后在空中上升过程中,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D蹦床运动员被蹦床弹起,离开蹦床后运动到最高点时,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7重为 1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今用8N 的力竖直向上提物体,则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A 2N向下B 2N向上C 18N向上D 0高一物理期末练习题

4、第1页共 4页8. A 、 B、 C 三物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可知它们在 t 0 时间内 ( )A C 的路程大于 B 的路程B平均速度 v vB vCAC平均速度 vA = vB = v CD A 的速度一直比B、 C 大9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如果握力加倍,则手对瓶子的摩擦力()A握力越大,摩擦力越大。B 只要瓶子不动,摩擦力大小与前面的因素无关。C方向由向下变成向上。D手越干越粗糙,摩擦力越大。10物体在固定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就是对斜面的压力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

5、一对相互作用力C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成正比11一个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紧接着 2t 内的平均速v度是 2,则 物体在 3t 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是()23A vB 3 vC 4 vD2 v12物体自高为h 的楼顶处自由下落( 不计空气阻力 ) ,重力加速度为g ,物体从楼顶落到一半高度时的速度大小为()A 2 ghB 2 ghC ghD 2 2gh213某质点的v t 图象如图 1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 1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B第 2s 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C第 3s

6、内和第 4s 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前 3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6m14关于牛顿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B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是瞬时对应关系,即a 与 F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C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很大,但质量可能很小D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高一物理期末练习题第2页共 4页二实验题1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A点,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至某一确定的 O点,如图 5 所示。某同学认为在此过

7、程中必须注图 5意以下几项:两弹簧秤的拉力必须等大小车打点同一次实验过程中, O点的位置不允许变动计时器为了减小误差,两弹簧秤的读数必须接近量纸带程其中正确的是 _ 。(填选项前的字母)图 616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6 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1)在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以平衡摩擦力,当小车 _运动时,摩擦力恰好被平衡( 2)为了减小误差,在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合外力,获取多组数据。若小车质量为 400g ,实验中每次所用的钩码总质量范围应选组会比较合理。 (填选项前的字母)A 10g 40gB200g 400gC1000g 20

8、00g(3)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是(交流、直流)电源频率为 50Hz,图 7 中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纸带的一部分:1、 2、 3、 4、 5 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 个打点未标出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s,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 m/s2。aA0F图 8图 7(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得到加速度a 与合外力F 的关系如图8 所示,分析线段 OA,可得出实验的结论是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 小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在粗糙水平轨道上,有一物块以初速度v0 6

9、m/s,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 大小为 4m/s2,求:(1)物块运动了多长时间速度为零 ;(2)物块运动的前 0.5s内位移的大小。高一物理期末练习题第3页共 4页18. 如图9 所示,用一根绳子a 把物体挂起来,再用一根水平的绳子b 把物体拉向一旁固定起来.物体的重量是 40N,绳子 a 与竖直方向30°,绳子 a 和 b 对物体的拉力分别是多大?a的夹角b图 919如图 10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3 。现给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面成370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 50N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设最大静摩擦力和

10、滑动摩擦力相等,取g= 10m/s 2 , sin37 0 = 0.6,cos37 0 = 0.8)图 1020.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末拉力减为1 F该物体的v-3t ,图象如图所示。求:(1) 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 F 的大小(2) 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10m/s 2高一物理期末练习题第4页共 4页高一物理(必修1)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56分)题号1234567答案DCADACBCD题号891011121314答案CBBBCCDABD第卷(非选择题共44分)二、实验、填空题(共14分)15

11、(4 分) B(4 分)16( 10 分)( 2) A(3 分)( 3)1.07(4 分)( 4)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3 分)三 、论述计算题 (共 30分)17( 8 分)解: (1) 由 vtv0at (2 分)可得物块运动至速度为零的时间tvtv0at(06) s1.5s (2 分)4(2)由 sv0t1at 2 (2 分)216 0.5(4) 0.522.5 (m) ( 2 分)2可得物块运动的前0.5s 内位移的大小为2.5m(用其他正确解法同样给分)18( 10 分)解:如图所示以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设绳子A 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 FA ,设绳子 B 对

12、物体的拉力大小为FB : 以水平方向为x 轴,竖直方向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有平衡方程:yFB FA sin 3000FAFBxGFA cos30 0G 0803代入数据联立求解得FA319. 解:403N, FBN3拉力的水平分力为F1 cos37500.8N40N物体所受支持力为N1 mgF1 sin 37200500.6 170N此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1 mN10.3170N51N因为 F1 cos37f1 m所以物体没有被拉动,仍保持静止,此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为f 1 = 4020.F-f=ma 11 Ffma232F m(a1a2 )a1 1m /

13、s2a20.5m / s23F9Nf5Nfmgf0.125mg高一物理(必修1)试题二(答题时间:90 分钟)一. 本题 14 小题,普通校只做前10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40 分,重点校全做每小题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全分,选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分。)1. 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 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的支持面垂直D.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2.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

14、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 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C.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D.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在月球上的惯性是相同的3.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的方向4. 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总是相同5. 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力的大小均匀地减

15、少,力的方向不变,在这段时间内()A. 物体可能作匀减速直线运动B. 物体可能作匀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的速度有可能反向D. 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不变6. 如图所示,用细绳将均匀球悬挂在光滑的竖直墙上,绳受的拉力为为 N,如果将绳的长度增加,则()T,墙对球的弹力A. T、 N 均不变B. T减小、 N 增大C. T、 N 均增大D. T、 N 均减小7. 如图所示,有一木块 A 以某一速度 V0 自左端冲上静止的皮带运输机传送带上,然后以一较小的速度V 自右端滑离传送带,若传送带在皮带轮带动下运动时,A 仍以速度V0 冲上传送带,设传送带速度小于A 的初速度V0 ,但大于V 则()A. 若皮带

16、轮逆时针方向转动,A 仍以速度 V 离开传送带的右端B. 若皮带轮逆时针方向转动,A 可能到达不了传送带的右端C. 若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A 离开传送带时速度可能仍为VD. 若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A 离开传送带时速度可能大于V8. 如图所示,物块 m 在 F1 、 F2 两个力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若突然将F1撤掉,物体的加速度( A. 一定变大 B. 一定变小)C. 可能不变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H9. 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6 倍,甲从H 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 高处与甲同时开始自由落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在乙物体落地前的任意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关系是v甲v乙B

17、. 在乙物体落地前的任意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关系是v甲v乙C. 在乙物体落地前,通过相同位移时的速度关系是v甲v乙D. 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10.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其速率v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是()(以下 4 题只重点校作)11. 如图所示,把重为 20N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 30 的粗糙斜面上处于静止,物体右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与斜面平行的轻弹簧相连接,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N,则弹簧的弹力()D. 弹力不可能为地零12. 穿过挂有重物的动滑轮的绳子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堵竖直墙上A、 B 两点,如图所示。已知 B 点在 A 点之上,在把B 端缓慢向下移动到C 点的过程中,绳

18、上的拉力大小()A. 先变小,后变大B. 先变大,后变小C. 不断变小D. 不断变大13. 一根轻质细绳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G,现把一重量为 G 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两手先并拢分别握住的两端,然后缓慢地左右对称分开,若想绳不断,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A. 45B. 60C. 120D. 13514. 一物体质量为 m ,放在斜面上,受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产生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 a ,若将此沿斜面上的力的F 的大小变为 3F,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加速度将()A. 大于 3aB. 在 a 与 3a之间 C. 等于 3aD. 等于 a二. 填空题(共10 分。 1 4 题普通校作; 3 6

19、题重点校做)1.( 3 分)如图所示,用力F 将质量为 1kg 的物体压在竖直墙上,F=50N,方向垂直于墙,若物体匀速下滑,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是N,动摩擦因数是,若物体静止不动,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是N。( g 10 m / s2)2.( 2 分)重 300N 的木箱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个人用200N 的力 F 作用在木箱上,如图所示,当木箱沿地面运动时,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3.( 2分)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以速度v125m / s匀速通过前 1/3 路程,以速度v250m/ s 通过其余 2/3 路程,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4.( 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 L 的木

20、板放在光滑的斜面上,为使木板静止于斜面上,质量为 m 的人应在木板上以方向大小为的加速度跑动;若使人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人在木板上跑动时,木板的加速度方向为。5.( 2分)一个木块在 4N 的水平外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前进,在前进10m后,改为用 3N 外力(方向不变)作用,此时木块恰能匀速前进,继续前进10m后,改为用 2N 的外力(方向不变)作用,则木块还能前进m。6.( 3分)一物体重 40N,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落,2s 内下落 19m,它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为m/s2,它的质量是kg,空气对它的平均阻力是N。( g10m / s2)三. 实验题(共10 分。普通校、重点校都做)1

21、.( 3 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将以下步骤的代号按合理顺序填空写在横线上:。(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质量适当的钩码;(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恰能在平板上作匀速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G)换小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三次2.( 2 分)某学生的实验试纸带如图,取O 为起始计数点,每隔相同时间T 的计数点分别为 A、 B、 C、D、 E、F,每相邻两点距离

22、依次为S1、S2、S3、S4、 S5、S6 ,若取每隔 3T的时间计算加速度,则平均加速度为。3.( 4 分)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个点取 1 个计数点,则小车通D 点时速度是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A 点开始每打52m/s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 )四. 计算题(普通校 40 分,重点校38 分)1.(普通校、重点校都做10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2kg 的物体夹在两板之间,物体左右两侧面与两块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若把该物从上面匀速抽出,需50N 的力。若把它从下面匀速抽出,则需多大的力。(设两木板对物体的压力不变,解题时必须画出受力分析图)2.

23、(普通校、重点校都做 10 分)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线公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 v 0 ,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路程为s 。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下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3.(只普通校作 10 分)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的作用,在0.3s 的时间内,速度从 0.2m/ s 增加到 0.4m/ s ,这个物体受到另一个恒力的作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从 0.5m/ s 增加到 0.8m/ s ,第二个力和第一个力之比是多大?4.(只普通校 10 分)将质量为

24、m 的木块放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木块可沿斜面匀速下滑,现用一沿斜面的力 F 作用于木块,使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如图所示,求木块的加速度。5.(只重点校做 8 分)如图所示, A、 B 两个光滑的梯形木块质量均为m ,紧挨着并排放的光滑水平面上,倾角60。欲使 A、 B 在水平推力 F 作用下,一起加速运动(两者无相对滑动), F 不能超过多少?6.(只重点校做 10 分)质量 m1.5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从水平面上 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物块继续滑行t2.0s 停在 B点,已知 A、B 两点间的距离 S5.0m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

25、数0.20 ,求恒力F 多大。( g 10m / s2)【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普通校 40分,做 1 10 题,重点校全做,共42 分)1. B2. C、D3. C4. C5. D6. D7.、AC、D 8. A9. B10. B11. A、 B、 C12. D13.C14. A二 . 填空题(共 10 分)1. 10 ; 0.2;10 2. 200 3. 37.54. 沿斜面向下;Mm g5. 106. 9.5;4; 2msin;沿斜面向下三. 实验题(共 10分)as6s3 s5s2s4 s11(23T23T2)1. E、B、 F、 C、 A、 D、 G 2.3T33. 2.48 ;

26、6.18四 . 计算题(普通校共 40 分,重点校共 38 分)1. 解:向上抽出受力如图(2 分)F 2 ff1(F G)1 (5020)G(2分) 2215(N) (1 分)向下抽出f 大小不变,方向向上了。如图(2 分) FG 2 f ( 2 分) F2 f G30 20 10 N(1 分)2. 解:设前车以 a 刹车,则有 Vt 0,Vtv0at ( 1)( 2 分)tv02a2as v0 ( 2)同时后车在 t 时间的位移 S1S1v0v02v02t分) 2S(2 分)a (2a后车再刹车与前车相同S2S 后车从前车刹车开始到都刹住车S=S1 +S2=3S( 2 分) 当两车距离 S

27、=S1 时( 2 分)保证不相撞,即匀速行驶时至少为距离S=2S时3. 解:F ma( 1)(2 分)vt1v01a1t1( 2)11a1vt1v010.40.222t13m / s3(2 分)vt2v020.8 0.51m / s2F2ma2 ( 2 分)a2t 20.3(2 分)F2a213F1a1223(2 分)4. 解:木块滑斜面匀速下滑 mg sinf ( 1)( 3 分)F 推木块向上运动f大小没变( 2 分) Fmg sinfma ( 3 分) F2mg cosma ( 3 分)aF2 g sin(2 分)m5. 解:选整体为研究对象FN sin( 分)ma1N cosN1( 分

28、)F2ma选 A 为研究对象mg1当 N10 时 A、B 刚好一起运动(1 分) Nmg / cos Fmgtgma 2mamgtgma mgtgma (2 分)agtgF2mgtg(1 分)6.解从 A点到 C点有Ffma1Fmgma1 ( 1)(2分)从 C点到 B点有:mgma2 ( 2)( 2 分) a2g0.2102(m / s2 ) va2t224(m / s) ( 2 分)S21vt1244(m)S1SABS25 4 1(m) ( 2 分)22v 22a Sa1v2168( m / s2 )2S21(1 分)111F0.21.5101.58 F12 315( N)( 1 分)高一

29、物理(必修1)试题三时间90 分钟赋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1一皮球从离地面2m 高处竖直下落,与地相碰后,被反向弹回至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A2.9m , 2.9mB 2m, 0.9mC 2.9m, 1.1mD 2.9m , 0.9m0.9m高处。在这一过2已知两个力A15NF1 与 F2 的大小分别为B20NC 35N10N 和D 40N30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3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判断物体有无惯性,要看物体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B只有速度不易改变的物体才有惯性C只能从物体本身寻找决定惯性大小

30、的因素,惯性与物体外部因素无关D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影响着物体惯性是否发生变化4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C一对平衡力的性质可以是互不相同的,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是相同的D人拍手时,两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平衡力5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大小总是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B接触且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力C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压力的方

31、向垂直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上,重为 G 的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F 的作用,物体静止不动,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AGsinB GcosCGcos +FsinD Gcos +Fcos7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运动,经t s 速度达到 v,则在这 t s 内,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与物体位于中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A1 2 B 1 2C 21D 318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5s 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A1 3 5 B 26 5C 2 8 7 D412 99如图所示,竖直圆环中有多条起始于A 点的光滑轨道,其中ABAO DECB通

32、过环心O 并保持竖直。一质点分别自A 点沿各条轨道下滑,初速度均为零。那么,质点沿各轨道下滑的时间相比较:( )A质点沿着与 AB 夹角越大的轨道下滑,时间越短B质点沿着轨道 AB 下滑,时间最短C轨道与 AB 夹角越小( AB 除外),质点沿其下滑的时间越短D无论沿图中哪条轨道下滑,所用的时间均相同10重为 1N 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 = 1N,那么,它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 )A1m/s 2B 0C 9.8m/s 2D19.6m/s 211在加速度为 a 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有一个质量为m 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对地球的吸引作用产生的力为m( g a)B此人对电梯的压力为 m

33、( g a)C此人受到的重力为m( g + a)D此人的视重为m( g + a)12一物体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运动 t s , t s 末撤去该力,物体又经过 2t s 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AF/4 B F/3C F/2D 2F/31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AN、 m、 sB kg、 m、 sC N、 kg、 sD N、 kg、 m14 A、 B 两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之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 球左侧靠墙。用力 F 向左推 B 球将弹簧压缩,如图所示。然后突然将力F 撤去,在撤去力 F的瞬间, A、 B 两球的

34、加速度分别为:( )A0 ,0B0,F/mABFC F/2m , F/mD F/2m , F/2m15在百米赛跑比赛中,测得一优秀运动员在5s 末的速度为 7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 11m/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7m/s B 9m/sC 10m/sD 5.5m/s1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到全程一半时经历的时间是t,全程的下落时间为T,则t T 为:( )A1 2B23C 22D23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 30 分)17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头4s内位移是32m,则它在第3s内位移为,前 2s 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8重为100N 的货箱放在

35、水平地面上,以25N 的水平推力推货箱时,货箱没有动,此时货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当水平推力增至35N 时,货箱刚好被推动,货箱被推动后,只需32N 的水平推力作用即可保持货箱做匀速运动,则货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9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质量为当它受到一个水平恒力作用后,在头2kg,处于静止状态。2.0s 内移动了4.0m。那么,该物体受水平力作用之后,第3s 内的位移大小为,所受的水平恒力大小为。20 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 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 时撤掉F,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直到停止,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撤掉F 前的加速度a1 和撤掉 F 前后的加

36、速度 a2 后的比为 a1 a2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为f ,则F f =。21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O 点开始每打5 个点取1 个计数点,则小车通过D 点时速度是 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m/s 2.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 50Hz)三计算题:(10 分 + 12 分 = 22 分)22( 10 分)如图所示,mB=8kg,在拉力FA、 B 两个物体间用最大张力为 100N 的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为使轻绳不被拉断,的轻绳相连,mA= 4kg,F 的最大值是多少?( g 取10m/s 2)23( 12 分)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

37、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 v=120 km/h 。假设前方车辆因故障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 f 为汽车重力的 0.40 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 s 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 g=10m s2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 分× 16 = 48 分)题序12345678答案CACCDCBD题序910111213141516答案DCDBBBCC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 30 分)17 10m , 4m/s 18 25N, 0.3219 5m , 4N20 a1 a2

38、 = 3 1 , F f = 4 1 , 21 2.486.18三计算题:(10 分 + 12 分 = 22 分)22解:要使轻绳不被拉断,则绳的最大拉力FT=100N,先以 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1)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 mBg = mBa再以 A、 B 整体为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同理列方程F( mA+mB) g =(mA+mB) a由解得F=( mA+mB)( g+a) =12×12.5=150 ( N)23解: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作匀速运动,运动的距离s1=vt设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汽车的质量为m,有 f = mav2自刹车到停下,汽车运动的距离s22a所求距离 s=s1+s2代入数值解得s=155.6m高一物理(必修1)试题四时间 90 分钟赋分 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卷的答题栏中,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 4 分)1.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B. 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C. 只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D.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 a 、b、c 三个质点在 x 轴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