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9/e97c1b15-d0fe-4727-8ff0-79071329482c/e97c1b15-d0fe-4727-8ff0-79071329482c1.gif)
![沪教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9/e97c1b15-d0fe-4727-8ff0-79071329482c/e97c1b15-d0fe-4727-8ff0-79071329482c2.gif)
![沪教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9/e97c1b15-d0fe-4727-8ff0-79071329482c/e97c1b15-d0fe-4727-8ff0-79071329482c3.gif)
![沪教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9/e97c1b15-d0fe-4727-8ff0-79071329482c/e97c1b15-d0fe-4727-8ff0-79071329482c4.gif)
![沪教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9/e97c1b15-d0fe-4727-8ff0-79071329482c/e97c1b15-d0fe-4727-8ff0-79071329482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第四章 燃烧燃烧 燃料燃料 本章起着承下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进一步本章起着承下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进一步认识微粒,从定性到定量进一步研究化学反应。因此在本章的教认识微粒,从定性到定量进一步研究化学反应。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性学习。(2)本章呈现了多种科学方法,如实验观察,范例模仿,定量)本章呈现了多种科学方法,如实验观察,范例模仿,定量研究,分析比较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研究,分析比较等来培养学生
2、的思维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3)本章与前面内容联系紧密,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本章与前面内容联系紧密,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呈现旧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呈现旧知识,将新知识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构成新的知识结构,使学将新知识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构成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得知识程序化,网络化。生学得知识程序化,网络化。燃烧燃烧 燃料燃料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灭火完全燃烧与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及爆炸及爆炸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3、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灭火定量认识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变化化石燃料的利用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一节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常见的化学反应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物质燃烧的基础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物质燃烧的基础上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从常见的燃烧现上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一些特殊燃烧现象。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一些特殊燃烧现象。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系统总结又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的系统总结又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在内容安排上注重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在内容安排上注重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
4、讨论等形式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学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习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防火、防爆知识的学会发展的作用。通过防火、防爆知识的学习,了解一些安全保护措施,提高安全意习,了解一些安全保护措施,提高安全意识。识。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及灭火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方法。了解完全燃烧的重要意义及的原理、方法。了解完全燃烧的重要意义及防范爆炸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知识防范爆炸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
5、归纳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列举生活、学习中的燃烧现列举生活、学习中的燃烧现象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对比、归象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对比、归纳和分析得出燃烧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纳和分析得出燃烧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从燃烧发生的条件使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从燃烧发生的条件推测出灭火的方法及原理。通过分析身边的推测出灭火的方法及原理。通过分析身边的事例事例 ,使学生理解完全燃烧的重要意义及防,使学生理解完全燃烧的重要意义及防范爆炸的措施。范爆炸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通过学习
6、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到燃烧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习精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重点:三、重点: 燃烧发生的条件燃烧发生的条件 及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原理 和方法和方法 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及安全知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及安全知识四、难点:四、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的培养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的培养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视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视频、 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
7、学探究 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生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设置问题、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设置问题、讨论交流,引导学生 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密切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密切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使 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神舟飞船发射物质的燃烧镁条燃烧 蜡烛燃烧 煤气燃烧 木材燃烧【思考】: 1
8、.这些物质的燃烧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物质的燃烧有哪些共同特征? 2.你能否给燃烧下定义?你能否给燃烧下定义?一、燃烧1、概念、概念:燃烧是一种燃烧是一种发光发光、发热发热的的剧烈剧烈的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实验探究】:1、分别取一滴管的水和酒精放入两个蒸发皿中,、分别取一滴管的水和酒精放入两个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用火柴点燃。2、分别点燃两只蜡烛,其中一只倒扣一个大烧、分别点燃两只蜡烛,其中一只倒扣一个大烧杯。杯。3、在酒精灯火焰上分别点燃纸条和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分别点燃纸条和木炭。l每组燃烧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燃烧发生的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
9、达到燃烧所 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三个条件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同时满足【资料1】 2008年年10月月13日【日【都市晨报都市晨报】报道:豆】报道:豆脑作坊起火烧了脑作坊起火烧了4间屋。(事发南山庭院间屋。(事发南山庭院附近。)附近。)【资料2】【公安部消防局发布】【公安部消防局发布】:2007年我国共发年我国共发生火灾生火灾15.9万起,造成直接财产损失万起,造成直接财产损失9.9亿元。因灾死亡亿元。因灾死亡1418人。(不含森人。(不含森林、草原、军队和矿井地上的火灾)林、草原、军队和矿井地上的火灾)【交流与讨论】:阅读了上述资料,有何感想?阅读了上述资料,有何感想?蜡烛熄灭的几种方法水用布盖
10、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灭火的原理:灭火的原理: 撤离可燃物撤离可燃物 隔绝氧气隔绝氧气 将温度降到着将温度降到着 火点以下火点以下三个条件具三个条件具备之一即可备之一即可【交流与讨论】: 一旦发生火灾时,我们怎么办?一旦发生火灾时,我们怎么办?【巩固练习】: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火头引、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火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时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时( ) A 提供可燃物提供可燃物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 着火点着火点 C 提供氧气提供氧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2008年年10月月24日【都市晨报】报道:日【都
11、市晨报】报道:昨日下午,桃园小区昨日下午,桃园小区5楼一户人家发生火楼一户人家发生火灾。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灾。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 灭火,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防止燃烧产物防止燃烧产物 污染空气污染空气 C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3、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神七”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在出舱过程中发生了“火警”误报。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在打开舱门出舱时轨道舱能否发生火灾?4、解释下列成语包含的
12、化学原理:、解释下列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 火上浇油火上浇油 扇风点火扇风点火 釜底抽薪釜底抽薪5、森林发生火灾时,通常采取下列灭火方法: 用水扑灭 建隔离带 用强力鼓风机吹风请解释这些方法的原理?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第2课时)几种物质的燃烧情况【思考】:为什么会产生黑烟呢?为什么会产生黑烟呢?【实验探究】: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倒扣一个蒸发皿。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倒扣一个蒸发皿。观察现象观察现象【学生活动学生活动】:1、阅读、阅读P90 2、碳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生成、碳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物是什么?3、物质不完全燃烧有哪些危害?、物质不完全燃烧有哪些危害?不完全燃烧的危害
13、:不完全燃烧的危害:1、浪费能源、浪费能源 。 2、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思考思考】:为了节省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我们应为了节省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我们应怎样做?怎样做?煤矿瓦斯爆炸面粉爆炸【思考思考】: 1.若去掉塑料桶,还会发生爆炸吗?若去掉塑料桶,还会发生爆炸吗?2. 什么情况下才发生爆炸?什么情况下才发生爆炸?四、爆炸发生的条件四、爆炸发生的条件 在有限的空间里。在有限的空间里。 可燃物急速的燃烧。可燃物急速的燃烧。1.条件条件【交流与讨论交流与讨论】: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避免爆炸的发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避免爆炸的发生?当心火灾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4、、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燃烧煤气(或天然气)比燃烧煤炭有、燃烧煤气(或天然气)比燃烧煤炭有哪些优点?哪些优点? 2、加油站为什么张贴、加油站为什么张贴“严禁烟火严禁烟火”标标志?志?3、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CO和N2 B CO2 和O2 C CO和O 2 D H2 和CO 4.下列物质不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 蔗糖 火药 汽油 烟花、爆竹 A B C D 第二节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学习元素和化学式之后,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学习元素和化学式之后,有承前启
15、后的作用。本节内容不仅解释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让学生对生活中本节内容不仅解释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不是孤立的,也为下节课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了理论基础化学不是孤立的,也为下节课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 的质量关系。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
16、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 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
17、恒运动 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三、重点:三、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四、难点:四、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 反应前后原子的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提问提问1、铁钉生锈后质量怎么变?、铁钉生锈后质量怎么变? 2、火柴燃烧后质量
18、怎么变?、火柴燃烧后质量怎么变?那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质量怎么变化呢?那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质量怎么变化呢? 1.1.可能是变大的可能是变大的2.2.可能是不变的可能是不变的3.3.可能是变小的可能是变小的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课本完成课本96页的活动与探究页的活动与探究 引导引导 “这就是本节课探究课题。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两个实验这就是本节课探究课题。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两个实验 1. 利用天平称量利用天平称量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2 利用天平称量利用天平称量 大理石与稀盐酸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封闭体系)
19、大理石与稀盐酸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封闭体系)【说明说明】 实验分两大组进行,一组进行实验一,一组进行实验二。实验分两大组进行,一组进行实验一,一组进行实验二。 教师在实验期间来回巡视指点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实验期间来回巡视指点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充分体会并掌握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充分体会并掌握 如何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如何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实验一和实验二都表明实验一和实验二都表明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20、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为了使学生更充分理解在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在为了使学生更充分理解在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在封闭体系封闭体系 中完成,又设计了下面实验中完成,又设计了下面实验 补充实验:补充实验:请同学在做一个大理石与稀盐酸溶液反应实验,请同学在做一个大理石与稀盐酸溶液反应实验, 不用塞子塞住瓶口,敞口实验,称量反应前后质量关系不用塞子塞住瓶口,敞口实验,称量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学生发现此时天平不平衡了学生发现此时天平不平衡了 反应后的质量变轻反应后的质量变轻由此引出学生的一翻讨论由此引出学生的一翻讨论【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因为这次没有塞上橡皮塞反应生成的因为这次
21、没有塞上橡皮塞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跑掉了,天平没有称道这部分质量所以质量变小,二氧化碳跑掉了,天平没有称道这部分质量所以质量变小,如果把跑掉的二氧化碳回收到锥形瓶中如果把跑掉的二氧化碳回收到锥形瓶中 那么反应前后质量相等那么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此时再把引入的实验拿回来问一下: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此时再把引入的实验拿回来问一下: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吗,学生会轻松回答出来吗,学生会轻松回答出来到此可以顺利给出定律:到此可以顺利给出定律: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 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2、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无数的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云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总和等云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守恒定律讲解时,应注意强调一定要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讲解时,应注意强调一定要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交流与讨论:交流与讨论: 为什么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23、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你能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呢?你能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请以金属镁和氧气的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请以金属镁和氧气的反应为例,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应为例,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原子数目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质量原子种类原子种类微观微观元素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种类元素种类不变不变物质的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分子的种类改变改变宏观宏观可能可能改变改变分子数目分子数目【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 g , 则有则有_g 的氧气参加反应的氧气参
24、加反应2、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 的产物是的产物是CO2和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元素,元素, 可能含有可能含有_元素。元素。3、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g水受热变成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水蒸气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C、铁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增加、铁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增加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4、在化学反应、在
25、化学反应2XY2+Y2=2Z 中中Z的化学式为(的化学式为( )A、X2Y3 B、XY3 C、X2Y6 D、 X2Y45、A+B=C+D, 已知已知12gA和和1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 则生成的则生成的D的质量是的质量是 ( ) A、30g B、58g C、2g D、无法确定、无法确定? +甲甲乙乙丙丙A原子原子B原子原子6、如右图所示,每两个甲分子反应后生成、如右图所示,每两个甲分子反应后生成两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已知甲、乙、丙两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已知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种类的纯净物,则乙物质分别为不同种类的纯净物,则乙物质的化学式为(的化学式为( )A、A2
26、 B B、AB2 C、AB D、A4B2 第三节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紧接着学习本节知识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紧接着学习本节知识, 化学方程式是对物质化学性质和变化的一种精炼化学方程式是对物质化学性质和变化的一种精炼浓缩浓缩,可谓是学好了化学方程式就是学好了化学可谓是学好了化学方程式就是学好了化学 ,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 习以及质量关系的计算为下节课打下基础习以及质量关系的计算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27、(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 以总结。以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
28、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 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 教育。教育。三、重点:三、重点: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四、难点:四、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复习提问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总结归纳补充讲解补充讲解练习提高练习提高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复习提问: 1、请回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请回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
29、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 质量守恒的原因。质量守恒的原因。 2、请你用简单的方式描述铁在氧气中的燃烧。、请你用简单的方式描述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既然化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既然化学反应的发生不是凭空想象,必须遵守客观学反应的发生不是凭空想象,必须遵守客观事实,那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应该遵守一事实,那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定的原则。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该遵
30、守什么样的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该遵守什么样的原则呢则呢? 化学方程式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因此,在书写化学化学方程式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因此,在书写化学 方程式时必须遵守两个原则。方程式时必须遵守两个原则。 一是一是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 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二是二是 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 目必须相等。目必须相等。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哪?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哪?一般步骤是什么?一般步骤是什么?
31、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OH2+O2水水 氢气氢气 氧气氧气提问提问 如何给化学方程式配平如何给化学方程式配平? (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若要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若要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就需要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就需要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计量数就是纯数字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计量数就是纯数字(1省略不写)省略不写)水水 氢气氢气 氧气氧气H2OH2+O222?水水 氢气氢气 氧气氧气H2OH2+O222通电通电水水 氢气氢气 氧气氧气H2OH2+O222通电通电 写
32、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用短线相连并用短线相连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生成物的状态的状态将短线或箭头改为等号将短线或箭头改为等号书写步骤书写步骤最小公倍数法最小公倍数法 补充说明补充说明 “加热加热”是最常用的化学反应条件,是最常用的化学反应条件,“加热加热”用符号用符号“”表示。表示。 若反应进行只需若反应进行只需1个条件,就把此条件写在短线上方,个条件,就把此条件写在短线上方, 若需若需2个或多个条件,则分开写在短线上、下两方个或多个条件,则分开写在短线上、下两方 2KClO3 2KCl+3O2 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
33、生成物中出现了气体,需在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出现了气体,需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注“”符号符号 在溶液中的反应,反应物中没有固体,而生成物中出现在溶液中的反应,反应物中没有固体,而生成物中出现了固体,则需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注了固体,则需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注“”符号。符号。若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又出现了气体,则气体生成物若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又出现了气体,则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就不需注“”符号。同样,若溶液的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物符号。同样,若溶液的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物中又出现了固体,则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明中又出现了固体,则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明“”符
34、号。如:符号。如:提问:提问: 化学方程式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化学方程式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那么一个正确的化学那么一个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方程式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或者说我们通过化学方程式或者说我们通过化学方程式能够知道什么能够知道什么?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00页的联想与启示页的联想与启示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之比。、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之比。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5、、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 C + CO2 CO (2) Al + O2 Al2O3 (3) CuO + C Cu + CO2 (4) CH4 + O2 CO2 + H2O (5) H2S + O2 S + H2O高温高温点燃点燃点燃点燃高温高温点燃点燃2、试试看,你能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吗?、试试看,你能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吗?1、完成课本、完成课本99页观察与思考页观察与思考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第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第3课时)课时)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方程式所体现的质量关系在学习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方程式所体现的质
36、量关系之后开始学习如何根据方程式计算,根据化之后开始学习如何根据方程式计算,根据化 学方程式的计算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在工、 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使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理
37、解化学方程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理解化学方程 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能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能 力:掌握解题格式和钥匙方法,培养学生钥匙能力。力:掌握解题格式和钥匙方法,培养学生钥匙能力。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 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 过化学议程式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化学议程式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
38、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 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 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 意义,学会
39、科学地利用能源。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三、重点:三、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四、难点:四、难点: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2: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引入新课例题讲解例题讲解总结归纳总结归纳学生练习学生练习巩固提高巩固提高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所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所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一种方法。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看课本请同学们看课本100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MARCA2-ligand-13-生命科学试剂-MCE-7252
- Nonanoylcarnitine-C9-carnitine-生命科学试剂-MCE-3656
- CP-LC-1254-生命科学试剂-MCE-4991
- 3-Hydroxy-desalkylflurazepam-生命科学试剂-MCE-8942
- 二零二五年度瓷砖产品出口退税代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泳池水上运动项目推广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环境污染责任赔偿调解协议
- 质量控制在提高实验室效率中的作用
- 2024烟台的海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烟台的海》教案
- DB3702T 46.1-2024地理标志产品 平度大花生 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苏太仓水务集团招聘1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语寒假作业(五)
- 2025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 借款人解除合同通知书(2024年版)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沐足店长合同范例
- 《旅游资料翻译》课件
- 《既有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