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_第1页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_第2页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_第3页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摘要】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50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辨证治疗。主要药物:半夏、黄连、干姜等,按肝胃气滞、寒邪犯胃、胃热炽盛、食滞胃肠等证型辨证加味治疗。结果:治愈2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6例。结论:半夏泻心汤辨证治疗胃食管返流病安全、有效。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胃疾病/中医药疗法;食管疾病/中医药疗法 胃食管返流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功能不完善的幽门返流进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泛酸、腹胀、胃痛等症状为主的一种病症。该病发病率高,病程

2、长,往往缠绵难愈,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证、心痛等范畴。笔者自2003年7月-2006年6月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例均来源于门诊病人,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6-72岁,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病程2年以内7例,2-5年29例,5-10年14例。诊断除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外,全部病例均经过胃镜检查,符合返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标准1:临床上有典型的烧心、返酸,胸痛在胸骨后或剑突下部位;胸痛排除心源性、非心源性胸痛病病因;食管炎形态学病变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符合洛杉矶分级法A级标准。正常:粘膜没有破损,无十二指

3、肠球部溃疡、幽门梗阻等;无贲门、食管及腹部手术史。中医辨证分型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属肝胃气滞型15例,寒邪犯胃型8例,胃热炽盛型11例,食滞胃肠型3例,瘀阻胃络型4例,胃阴亏虚型3例,脾胃虚寒型6例。 2 治疗方法 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治疗。方药:半夏10 g,黄连5 g,黄芩10 g,干姜3 g,党参10 g,茯苓12 g,白术15 g,枳壳10 g,代赭石15 g,炙甘草6 g,大枣6 g。肝胃气滞者加柴胡10 g,香附10 g,川芎10 g;寒邪犯胃者去黄芩加吴茱萸6 g,干姜10 g;胃热炽盛者去干姜加黄连10 g,蒲公英15 g;食滞胃肠加莱菔子

4、10 g,鸡内金10 g,山楂、神曲、麦芽各10 g;瘀阻胃络者加延胡索10 g,丹参15 g;胃阴亏虚者加石斛10 g,天冬10 g,沙参15 g;脾胃虚寒者去黄连加薏苡仁15 g,黄芪30 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饭前温服。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4周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标准。临床治愈:症状消失,无烧心、返酸、胸痛、胃脘胀满及疼痛感,胃镜下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局部粘膜充血水肿仍较明显,水肿充血糜烂面缩小1/2以上;有效:症状有改善,局部粘膜炎症有改善;无效:症状

5、无改善,胃镜下粘膜炎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愈2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服药最少28剂,最多90剂,平均服药42剂。 4 病案举例 王某,男,47岁,于2006年3月12日就诊。胃脘灼热胀痛1年,伴嗳气返酸,烦躁易怒,口臭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X线钡餐透视:食管中下段及胃粘膜纹理变粗,食管蠕动减弱,窦部大弯侧粘膜呈锯齿状,胃张力增强。胃镜检查:食管中、下段狭窄,粘膜见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胃粘膜皱襞潮红,粘液呈黄绿色,胃窦近幽门部粘膜皱襞明显水肿。病理检查:均排除食管癌。诊断:返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胃热炽盛型。治宜泄热和胃。处方:

6、半夏10 g,黄连10 g,黄芩10 g,党参10 g,茯苓12 g,白术15 g,枳壳10 g,代赭石15 g,蒲公英15 g,栀子10 g,炙甘草6 g,大枣10 g。水煎服,日1剂。共服药3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复查:食道粘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5 讨论 胃食管返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1996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上海胃食管返流病的发病率为3.86%3,且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西医治疗原则是减少胃食管返流,降低返流液的酸度,增强食管清除力和保护食管粘膜。中医虽无胃食管返流病名,但依据发病时的不同主症,应归属于胃脘痛、痞证、吐酸、嘈杂、心痛等病的范畴。食管属于胃,胃为水谷之海,

7、与脾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共司受纳运化和输布功能。而脾胃运化与肝之疏泄有关,故本病病位在食管,与肝脾胃关系密切。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久病伤脾均可导致气、瘀互结于食管,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返酸、嗳气、胸骨后痛伴烧灼感等症,甚则食入返出。其病机为胃失和降,气郁日久,湿中化热,湿热胶结而成寒热错杂、脾虚气滞之证。治疗上多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法为主治疗。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为少阳误治导致虚痞而设的名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等组成,为辛开苦降、调和阴阳、促使脾胃运化正常的方剂,能用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方中半夏为主药,半夏辛温,燥湿祛痰,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燥湿,干姜温中,温则津液得以输散,人参、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调和阴阳。诸药合用,共奏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之效。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返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S.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6):326.2李乾构,周学文,单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