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基础(第1~3章)_第1页
标准化基础(第1~3章)_第2页
标准化基础(第1~3章)_第3页
标准化基础(第1~3章)_第4页
标准化基础(第1~3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标准化协会山东标准化协会第一章第一章 标准化概述标准化概述第二章第二章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第三章第三章 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贸易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贸易l第一节 标准化发展概况l第二节 标准化的概念及标准分类l第三节 标准的性质l第四节 我国标准分级l第五节 标准化的形式与方法 1、原始标准化 人们为了生存、保护自己,抵御不良环境因素和野兽的袭扰,逐步形成了构筑方法、形式和用材以及工具的相似和统一要求,从而形成了最原始的标准化建筑方法。 为了生活的多样化,需要进行物质的交换和分配,需要表述定量的概念和事物,如工具的尺寸和数量,狩猎物的大小和多少,开始用自己的手足来表达计量单位,逐

2、渐发展到用比较稳定而统一的物质作为计量参考单位。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和有效性,从开始使用简单的石、木、骨器,到使用较复杂而更有效的加工工具,通过在劳动生产中实践、改进、推广,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工艺标准化的特征和方法。 以上这些无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中逐步形成了带有标准化色彩的工具和原始语言基础上的符号、记号,已经成为标准化活动的雏形,也就是我们说的原始标准化阶段。2、古代标准化 古代人类历史上进行了两次社会大分工,一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一次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发达,促进人们有意识的去制定标准,以规范人类生产和交换活动。 如:春秋战国时期伯乐就著了

3、相马论;北魏贾思勰编著了齐民要术;唐陆羽撰写了茶经;元代的农桑辑要;明代编撰的救荒本草;杨时乔的新刻马术;清代方观承撰写的棉花图以及陈琮(cong)编辑的烟草谱待等都是我国古代农牧业标准化经典集要。l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后,由于手工业的分工细化,要求工艺技术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必然对生产的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就是一部手工业的技术标准总汇,书中记述了30项手工生产品的设计规范及制造工艺等要求,总结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成果。 又如李诚的营造法式中对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规定。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关于药用动植物的特性、制备方法、方剂的记载,

4、更是极为规范的标准文件。 l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用诏书这一法律形式对计量器具、文字、货币、道路、车辆、兵器等进行了全国性统一,在工律中规定:“与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必等”。特别是到了北宋时期,毕升首创活字印刷术,成功的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系列化、通用化等标准化基本原则和方法,孕育了现代标准化的原理,堪称我国乃至世界标准化发展史的里程碑。 在古代标准化中,标准化已呈现出以统一化、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及互换性为内容的形式,而且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标准化理论和方法。 1、语言、文字和符号的标准化; 2、度量衡具的标准化,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政令统一中国的度量衡; 3、石器和青铜器的标准

5、化:兵器的铁器、铜器制造工艺、材料 4、建筑业标准化:如木制砖模生产砖坯 5、交通运输标准化:各种车辆(马车、战车)制造工艺、材料、尺寸等。3、近代标准化 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工业革命,由此产生了近代标准化。l出现了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研究,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是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也是当今标准化的基础。近代标准化是以工业标准化为代表的标准化。1906年成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47年成立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4、现代标准化l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现代管理的新阶段。标准化也随着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现了新的特点:

6、l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l系统理论成为现代标准化的基础;l国际标准化迅速发展;l新技术不断涌现。lp1-31、标准化发展经历了哪4个阶段? 原始标准化、古代标准化、 近代标准化、现代标准化。注:原始标准化到古代标准化东方人比较先进,从现代标准化以后,西方发展的比较快l标准化法规发展历程l1962年,国务院颁布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l1979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lp4倒数3段)1988年12月29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l1990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l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l标准化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l标准化行政法规:中华

7、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l标准化地方法规:山东省实施标准化法办法l规范性文件 :山东省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办法l(p297)标准化工作内容(任务) 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l管理体制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有关主管部门分工管理 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l我国标准分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 (p9-10) 我国的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l标准的性质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lp298 重点复习l第2段:l1、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l2、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

8、政主管部门备案。l第7、8、9、11、14、16、17、20条 p449:1995年12月14日通过,1995年12月14日公布;后经省八届人大常委会30次会议修订,并于1997年10月15日公布。 办法分5个部分: p450:第11、12、13、15、16、18条(一)(一) 标准标准 p7p7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lp7: 制定标准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大社会效益。lp7: 制定标准对象:具有重复性。lp7: 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技和

9、经验的综合成果。l标准是协商一致的产物。l本质属性:对标准对象的统一规定。l标准有一套规定的格式和制定颁发程序。 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三)技术规范:(三)技术规范: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四)(四) 协商一致:协商一致:普遍同意,表征为对于实质性问题,有关重要方面没有坚持反对意见并按程序对有关各方的观点进行了研究和争议经过了协调。 注:协商一致并不意味着没有异议。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一些国家对标准化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下列三个:l桑德斯在1972发表的标准化目的与原理一书中把“标准化”定义为:标准化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

10、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并适当考虑产品的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所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定的过程。l1983年,我国在gb 3935标准化基本术语中定义“标准化”为:“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liso/iec第2号指南:1996中把“标准化”定义为:p13: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注1.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

11、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l上述定义,尽管文字表述不同,但内涵基本一致,即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是一个包括制订标准、实施标准等内容的活动过程。1、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过程。2、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成果,标准的效能和目的都是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来体现。3、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后才能表现出来,决不是制订一个或一组标准就可以了事的,有再好的标准或标准体系,如果没有共同与重复利用,就不会产生效果。4、标准化的对象和领域,是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扩展和深化的。5、标准化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改进活动过程和产品的适用性,提高活动质量、过程质量

12、和产品质量,同时达到便于交流和协作,消除经济技术壁垒。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层级分类法: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 行业(协会)标准、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对象分类法:如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等属性分类法: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l强制性标准l推荐性标准l指导性技术文件 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 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它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关于“技术法规”的定义,即: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方法的、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1、有关国家安全的技术要求;2、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

13、要求;3、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 环境保护等技术要求;4、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以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设的其他要求;5、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环境质量要求;6、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要求;7、防止欺骗、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8、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 用于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在我国,推荐性标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一旦被强制性标准引用,或纳入指令性文件便具有了约束力。 p 企业明示执行的推荐性标准,在企业内部具有强制性或约束力,并应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l是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

14、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标准文件。l指导性技术文件不宜由标准引用使其具有强制性或行政约束力。l指导性技术文件三年复审,以决定是否继续有效,转化为国家标准或撤消。l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l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计划、统一审定、统一编号和统一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编号由国家标准代号(gb、gb/t)、发布顺序号(7718)、发布年代号(1994)组成,如:gb7718-2004、gb/t1.1-2000等。 在1909项标准中,包括制定标准1080项,比上年增加390项

15、;修订标准829项,比上年增加199项。1909项标准中,包括强制性标准276项;推荐性标准1613项;指导性技术文件20项。 其中的9500多项为修订项目,目的是实现3年内国家标准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资源节约、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要在自主创新和国际突破上下大气力。l行业标准(p10-12)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制定行业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即行作废。行业标准编号:行业标准代号、标准

16、发布顺序号和发布年代号。如:hg 400.1-1999,hg/t 435-1997l地方标准根据标准化法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的规定,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山东省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市、地以下可制定农业地方规范);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计划、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和发布;地方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发布实施后、即行废止;地方标准编号: db37/267-2000 db37/t234-2002l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制定的标准p355第5条: 企业标准由企业法

17、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企业标准的代号、编号方法如下: q/jhg001-2002 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均为强制性。 示例.doc 示例1l标准化的方法原理主要有:p15 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简化、统一、协调、优化。l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和方法。l简化一般是事后进行的,也就是事物的多样化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才对事物的类型数目加以缩减。 简化l统一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方法。l统一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效用)或其他技术特征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标准

18、确定下来。因此,统一的概念与简化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前者着眼于取得一致性,即从个性中提炼共性;后者则着眼于精炼,在简化过程中往往保存若干合理的品种,简化的目的并非简化为只有一种。 统一 是针对标准系统的,以系统的 观点处理标准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协调标准系统中各相关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标准为接口协调各部门、各专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解决各有关方连接和配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标准在一定时间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 协调是标准化活动的一项基本任务。一个先进的技术标准,应该是一个最佳协调的结果;一个好的产品、先进的工艺、合理的设计结构、最佳的参数、正确的管理方法等都应是经过系统内外协调的产物。 协调

19、: 是指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优化原理:l第一节 标准的制定l第二节 标准的实施l第三节 标准实施的监督l一、制定标准的原则(p20)l二、制定标准的工作程序l1 预备阶段:提出新标准项目建议提案l2 立项:编制计划下达l3 起草:落实起草单位并成立起草小组,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l4 征求意见(一般2个月,形成标准草案送审稿)l5 审查:会审或函审(形成标准报批稿)l6 批准:审批、发布l7 出版l8 复审l9 废止l山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规定一、实施标准的基本原则1.国家标准、行业标

20、准、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执行,2.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进口。3.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依照合同的约定执行。4.推荐性标准鼓励企业采用,企业一旦采用,必须严格执行。5.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应严格执行。第二节 标准的实施二、国家组织实施标准的重点p21(三)1.强制性标准;2.重要的基础性标准;3.重要的管理性标准;4.重要的产品标准。第二节 标准的实施三、企业实施标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1.制定实施标准的计划;2.实施标准的准备;1.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实施标准进行协调;2.向有关人员宣传讲解标准;3.进行技术准备,必要时应进行技术改造或技术攻关;4.进行物质准备

21、,为实施标准创造物质条件。3.实施标准;4.检查总结。第二节 标准的实施l 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是指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处理的活动。监督检查包括上级有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和企业自身的监督检查。l一、监督检查的内容(p28)1.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标识和包装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2.生产过程中标准执行情况;包括强制性标准、企业已经申报备案的产品标准和已被采用,作为企业组织生产依据的推荐性标准的实施情况。3.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二、监督检查的管理体制二、监督检查的管理体制 标准化法规定,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

22、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三、监督检查分类: 1、国家监督:有关部门代表国家进行的监督 2、行业监督;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 3、社会监督:新闻媒体、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及产品的经销者、消费者和用户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 4、企业自我监督。三、企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方式1.新产品标准化审查;2.按标准检验和处理;3.对实施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情况进行审核、检查。l第一节 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概念l第二节 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l第三节 推进采用国际标准的政策和措施l第四节 采用国际标准产品证书和标志 国际标准通常是反映全球工业界、研究人员、消费者和法规制定部门经验的结晶,包含了各国的共同需求,因

23、此采用国际标准是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基础之一。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尽量采用和使用国际标准,并且尽快废止与国际标准有冲突的国家标准和其他标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国家安全、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以及基本气候、地理或技术问题的原因,在任何情况下完全采用国际标准是不合实际的。因此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需要根据上述正当理由考虑我国国情,但需要注意不要任意扩大正当理由的范围。 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措施。1、* 采用国际标准的含义 p30 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规定:采用国际标准是指将国际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

24、,等同或修改转化为我国标准(包括:国标、行标、地标和企业标准)并按我国标准审批发布程序审批发布。2、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iso、iec、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组织制定的标准。 国家标准对国际标准在不变更标准技术内容条件下允许的修改。4、技术性差异: 指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的不同。5、反之亦然原则 国际标准可以接受的内容在国家标准中也可以接受,反之,国家标准可以接受的内容在国际标准中也可以接受,因此,符合国家标准就意味着符合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 含义 代号 等同identical国家标准“等同”于国际标准,即a)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

25、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完全相同,或者b)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但可以包含规定的小的编辑性修改。“反之亦然原则”适用。 idt 修改modified国家标准“修改”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即允许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技术性差异,并对技术性差异进行清楚地标识和解释。国家标准在结构上与相应国际标准相同,但如不影响对两个标准的内容进行比较,允许改变文本结构。“修改”的标准还可包括“等同”条件下的编辑性修改的内容。“反之亦然原则”不适用。 mod 非等效not equivalent国家标准“非等效”于国际标准,即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体结构上不同,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没有进行清楚地标识。这

26、种一致性程序不属于采用国际标准。 neq7、 国外先进标准l1国际上有权威的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l2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性组织制定的标准。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等组织制定的标准。l3世界主要经济技术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如:美国国家标准(ansi)、德国国家标准(dln)、英国国家标准(bs)、日本国工业标准(jis)、法国国家标准(nf)。l4国际上公认的行业性团体标准。如: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l)、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标准、美国军用标准(mil)、英国劳氏船级社船舶入级规范(lr)标准等。l5国际上公认

27、的先进企业标准。如:美国波音公司、美国ibm公司、美国hp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瑞士钟表公司等制定的公司标准。 l贸易壁垒的概念1.关税壁垒:是指进口商品经过一国关界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税所形成的一种贸易壁垒。2.非关税壁垒:除关税外的一切限制进出口贸易的措施。分为两大类:1.进口国直接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2.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间接的限制商品进口。其中最重要的为贸易技术壁垒(tbt)。l贸易技术壁垒(tbt)概念: 与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标签标志制度等有关的非关税壁垒称为tbtl采用国际标准的重要性1.采用国际标准能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1)通过采用国际标准,能及时了解国际技术水平;(2)采用国际标准能提出技术公关项目;(3)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4)给企业提供技术改造的方向和目标。2.采用国际标准能提高产品质量、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国际贸易3.有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l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发展概况: 我国从1982年,先后召开了五次采用国际标准会议,还制订了许多推动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政策、办法和措施。lp38 * 采用国际标准应做到: 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贸易;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为主、分类指导、国际接轨”的工作方针。采标标志制度 采标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