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_第1页
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_第2页
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_第3页
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_第4页
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摘 要: 长期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弱化,管理层因对内部控制承担的责任较小,忽视了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披露虚假信息的情况,致使许多投资者承担了巨额的损失。本文基于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试图以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望利于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完善。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机制The Theory of Perfect Mechanism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

2、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Abstract: Weakening for a long time, China's listed company interna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for the internal control responsibility is lesser, ignore the company internal control construction, in the capital market appeared a lot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disclosu

3、re of false information, has led many investors to bear the huge losse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relevant concepts and basic theor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rying to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the beat less Dew in th

4、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looking for the perfe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China. Key words: listed company; commercial bank;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echanism 2目 录一、 引 言1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涵1(一)相关重要概念解析21. 内部控制的含义22内部控制的内容2(

5、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意义3三、 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现状以沪深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为例3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一) 披露内容等缺乏详细规定以及规范程度不高41.配套指引等比较抽象化,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内控实践42.配套指引及基本规范缺乏强制力,违规的成本比较低53.内部控制的内部评价主体的独立性不强,外部评价主体又发生缺失6(二)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动力不足6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7(一)健全内控信息披露的法律规章71.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82.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6、的法律监督和监管8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8(二) 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积极主动性101.不断完善证券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意愿10六、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171、 引 言21世纪初期,美国相继爆发了世通公司,默克公司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极大地震撼了美国的证券市场,引发了其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内容和披露程度的广泛关注,并直接催生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也发生了琼民源,银广夏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事件,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我国政府在2006年7月批准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用来监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20

7、10年4月26日,在财政部、审计署和银监会等部门合作下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和在2010年5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起为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法律保障。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内部控制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对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内控信息披露制度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存在两种模式:自愿性披露和非自愿性披露。自愿性披露指的是完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所作的最低披露要求后额外的内容。信息供给

8、差异的主要来源常常是自愿性披露,我们可以从当中获得比较丰富的信息参数,但是这种信息通常不太规范。一般而言,这种披露模式的信息对企业较为有利,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或者内部控制缺陷是不太反映的。强制性披露指的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必须要披露的内容。该种披露模式的信息规范性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国家有对其披露的内容作出了统一规范,然而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获取的信息内容又是相对比较少的。由此可看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依然存在着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建设和改善。因此对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这个选题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涵(一)相关重

9、要概念解析 1. 内部控制的含义 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首先应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进行明确。至今为止,各国学者对内部控制进行了不种角度的各种界定,但却没有任何一个界定得到业内人士普遍接受。本文认为,内部控制是特定主体为了实现其既定目标,在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某些特定对象,通过具体有效的形式,建立信息沟通的有效机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理性的投资者逐渐要求更多的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状况,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 2内部控制的内容 站在公司业务的角度分析,为了做好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必须明确的目标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起点。最核心目标的内

10、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提供一个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为了鼓励企业实现融资,扩大规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此外,该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和股东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管理决策。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分析,要想做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就必须要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目标,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最为核心的目标就是给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以促使企业达到融资、扩张规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目的。除此以外,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公司股东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管理决策。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目标并不是单一的,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目标:基础目标:体现出内部控制信息披

11、露最为根本的目的,表现公司合规经营的程度。核心目标:体现出公司相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支持目标:体现出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不断完善,向外界传递积极信号。拓展目标: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有效支撑。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的是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一定的准则向除本单位以外的人士披露自己单位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及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核的内部控制报告信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督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情况。按照COSO COSO是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

12、(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英文缩写。报告,建立并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管理当局必须保证适当地设计内部控制,并有效的执行内部控制并使得它在上市公司内部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它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通过一定的媒介向社会公众发表或发布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状况的信息。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不仅可以向市场传递出公司健康发展、投资风险小的信息,而且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

13、内部控制信息的解读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成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共同需要,可以缓解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冲突,降低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促使公司经营者更加努力地履行代理责任。最后,上市公司通过对外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可以帮助公司经营者及时快速发现其经营管理过程的漏洞和缺陷,便于其有针对性地完善公司的相关管理措施,避免公司因为这些缺陷而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或风险。3、 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现状以沪深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为例 依据巨潮咨询网、沪深交易所网、公司官网等网站披露的公开信息来看,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境内共有2827家上市公司。对沪深上市公司

14、2015年年报,本人采用手工整理的方法,对其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初步统计整理。结果,调查表明2015年2827家中国境内上市公司中,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公司进行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审计的上市公司有2629家,比例约为93%;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有2770家,大约占到全部上市公司比例的98%。其中,在聘用了注册会计师对其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2629家上市公司中,被注册会计师鉴证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2602家,占的比例为99.72%;被注册会计师分别出具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只有27家。在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2770家上市公司中,有2751家上市公司觉得其内部控制体系是具有有

15、效性的,这个占比约为99.31%;内部控制系统没有合理执行,且也没有对其内部控制系统做出评论的公司有22家,还没有占到1%的比例。 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质量和信息披露这方面的情况是很不错的。然而最大的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仅不符合,而且与社会各界对此的认知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按照路军伟、王祥斌(2015)的研究发现,美国对内部控制缺陷自愿披露比达到14.7%,然而我国披露出来具有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比还没有达到1%,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此外,我国在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大致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

16、是绝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只是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来简单叙述,其仅仅止于报告的形式,而忽视了对关键问题的分析以及实质性内容的披露;二是评价报告的格式杂乱无章、五花八门,少的只有两三页,多的却有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并且评估报告过于肯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没有重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同时也缺乏深入的分析比对。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但在披露内容、形式以及披露主体等方面却没有详细的规定,对一般性上市公司披露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笔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并分析了产生不足的原因。(1)

17、披露内容等缺乏详细规定以及规范程度不高 1.配套指引等比较抽象化,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内控实践 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是作为一个为审计服务的工具而存在的,而COSO整合导向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或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着重强调了内部控制其实就是一个过程,不过也兼具工具职能。内部控制是一种嵌入式模式、而不是附加式的;内部控制通过调整规划以此达到一个或者多个独立但同时又有交叉的目标理念。也因为这个,COSO报告一致取得了管理者、监管者及注册会计师的认可,推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理论与实践还是具有很大的差距的。在萨班斯法案实施的两年后,就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能否可以成

18、为实施SOX404条款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曾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只有不到10%的专家认为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具体指南的。中国发布的配套指引和基本规范与会计准则相比较而言,更多的其实是要素、理念和框架。它既没有帮助管理层提供比如如何进行内部控制测试的方法、如何建立控制文档途径等方面的指南,同时也没有为管理层提供在控制缺陷识别方面的指导。量化评分技术与方法的匮乏以及内部控制客观评价标准的缺少,导致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缺乏依据,结果只能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来对内部控制的情况笼统模糊地做出定性评价结论。 2.配套指引及基本规范缺乏强制力,违规

19、的成本比较低目前在我国,涉及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权威性、强制性从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行业协会所作出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例如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出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等。第二个层次是由国家权威经济监管部门所颁布的内部控制法规,比如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由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以及由财政部所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等;第三个层次是指在证劵法、公司法、会计法中所规定的相关标准,例如在公司法中对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其主要的职责作出了相关规定,又比如在会计法中要求企业必须要建立内部会计监督的相关制度等。

20、 我国相关部门颁布的内部控制法规,大多数都位于在第二个层次上。例如五部门的配套指引和基本规范,又如证监会的证劵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这些法规在强制力方面不仅明显弱于证劵法、公司法、会计法中的有关条款,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明显存在着执行力不强的问题。2001年,我国证监会就对上市公司提出了要求:即作出内部控制评价和披露评价报告的要求。然而到现在为止,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起因为没有遵循其要求或者遵循不到位而受到任何形式处罚的案件。也是因为法律法规的违规成本比较低或者不追究法律责任的缘故,以致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都是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来简单叙述,结局就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的质量会显得比较差

21、。与中国相比,美国的鉴证制度和内部控制评价不仅仅是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实施完成的,而且其对违规处罚的力度相当大。依据美国萨班斯法案的相关规定,一旦发现公司的财务总监和首席执行官给SEC1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根据1934年根据证券交易法令而成立,是直属美国联邦的独立准司法机构,负责美国的证券监督和管理工作,是美国证券行业的最高机构。报送了违法或者虚假的财务报告,就会被处以5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又或者会被判处5年监禁。 3.内部控制的内部评价主体的独立性不强,外部评价主体又发生缺失 我们从配套指引的规

22、定上来观察,我国上市公司法定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应该是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层(或者董事会)。然而从目前的实施情况和结果上来看,这二者都不应该是最合格或最合适的评价主体。其中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肩上承担着公共服务的功能,既要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出具公正、客观的审计报告;而另一方面,却又得要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正因为中国是一个讲求关系的社会,其业务收入的多少不仅仅取决于公司声誉、审计质量,而且也同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的关系息息相关。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的关系越是亲密,要完全保持独立性和公允性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以及信息披露的质量就会越来越差。管理层(或者董事会)评价主体很可能为了公司的经

23、济利益会很少披露不利的内控信息,而常常更多地披露对公司有利的信息。根据郜时良(2015)的观点来说,内部控制的本质其实是监督与制衡。就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管理层其实都是企业的经济利益主体。基于此,让他们来担任起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很大程度上是违背内部控制监督与制衡原则的。又因为内部控制五要素及其范围又主要是根据企业管理者对自我评估模型的需要而归纳得出。这样一来,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管理层又是依据内控五要素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以及其运行的有效性展开评价和审计的。他们从评价的过程和目的上来看,都是内部控制内部评价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活动如果完全由他们来承担,很明显一定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弊端。所以

24、,应在规定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管理层为内部控制内部评价主体的同时,也需要增加政府监管部门或者外部非营利性机构来作为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主体。(二)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动力不足总的来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体系包括两方面:自愿性信息披露和强制性信息披露。目前许多国家的上市公司采用的信息披露方式都是朝着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总的来说还是停留在强制性披露阶段,但自愿性披露作为强制性披露的补充也应运而生,只是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以2015年沪深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进行分析。在所查阅的100家沪深上市公司的

25、年报资料中得出,在内容和披露的形式上都存在各种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就说明了大多数上市公司对自愿性信息披露并没有引起足够大的重视,或者甚至也可以说对这方面信息的披露有些忽视。大多数上市企业存在着自愿性信息披露动力不足这种现象,同时披露的水平也比较低。这种现象和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市场的运作效率不高、市场透明度、诚信度等各方面都还位于较低水平;以及内部控制体系发展不完善分不开。就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促使我国上市公司对于自愿性信息披露没有积极的意向和足够执行动力。 相比于过去对内控信息进行简单汇总和说明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得来

26、说对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比重还是非常低的。仍然存在很多公司仅仅在公司年报的“公司治理”和“重要事项”等项目中进行笼统模糊反映,远远不能够满足资本市场对其需求。而且,相关部门强制披露的要求有些公司依然没有在年报中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十分不足。同时,当前我国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这一方面又缺乏普遍性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公司管理层显得十分薄弱。不但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且有些企业管理层甚至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可有可无的,这也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愿披露动机不强。更何况,有些公司即使自愿披露了,却也只是流于形式。光光披露企

27、业内部控制比较好的一面,很少主动披露企业控制的薄弱环节。  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一)健全内控信息披露的法律规章 我国的监管机构虽然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发展状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但是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很少去主动遵守实施,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果还是很不乐观。其次,我国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范,但与内控建设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内部控制在其建设、发展、执行以及惩处等方面依然还没有将其提升到法律的高度。 1.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我国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虽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程序、缺陷认定等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总体上来说是

28、偏向原则性与导向性,实际可操作性并不强。由此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借鉴美国监管机构的方法,尽快制定并发布出明确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其具体内容需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关于内部控制各个要素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控制活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等评价标准;二是关于内部控制作业活动与业务活动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成本费用控制、企业投融资、收付款业务等评价标准。在控制环境要素上,其评价标准需要从最高管理层的道德价值观与诚信、董事会的有效运作等方面来制定评价标准;在内部控制业务活动上,其评价标准是要先根据业务流程选择风险的控制点,然后再分别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另外,为上市公司提供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方面的技术和方

29、法也是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做的,比如风险评估矩阵等。2.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督和监管 我国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来规定注册会计师提供不符合事实的内部控制鉴证意见以及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实评价、内部控制信息虚假披露等做法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正是因为不遵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定不会受到相关处罚或者就是违规的成本比较低,这促使大多数公司常常少披露或者披露不实的内部控制信息。基于此,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做法。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更加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法律规范。为了达到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及信息披露的目的需要加大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的力度。同时,对于那些不按照规定披露有关内部控制情况(包括不按规定的时间内

30、容披露、虚假披露或者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者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在处罚力度上可以按照同等性质的财务信息违法披露行为来进行处理,予以严惩。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1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虽然规定了企业董事会或

31、者类似权力机构可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但是并没有真正明确到底谁才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是董事会?是监事会、审计委员会?还是管理层?这需要尽快加以明确说明。基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的权力比较大,其最有能力进行内部控制评估。所以,我觉得我国应当明确规定企业的董事会来担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规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为了保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国家在制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时应该包括: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声明;企业董事会责任声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中采用的评价程序和方法;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保证本企业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的声明;报告期内

32、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变化的内容及其影响程度的说明;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的固有缺陷声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涉及范围及内容的简要描述;除了已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外,保证不存在其他重大缺陷的声明。明确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方式在美国,为了保证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质量,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要进行相应的审计,对公司管理层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也要进行审核。然后才会提出相应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查报告。为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信息甄别能力,我认为中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式也可以借鉴美国的优秀经验。意思就是在上市公司董事会提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之后,注

33、册会计师要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同时也要对董事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发表鉴证意见。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发挥政府监管部门、非盈利性机构等外部评价主体的作用根据我国提出的内部控制内外部监督评价体系,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应该包括董事会(或管理层)、注册会计师、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外部非盈利性机构。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不仅是要由董事会和注册会计师按照内部控制的要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进行定性评价,并且还应该由政府监管部门、非盈利性机构等独立的第三者进行定量与综合评价。目前我国还处在新兴加转轨经济时期,很多相关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还是很不健全,在这个背景下

34、更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如果政府监管部门或者外部非盈利性机构也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地加强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及信息披露的公允性、权威性和客观性。其不仅有利于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维护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目标的完全实现的可能性。(2) 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积极主动性1.不断完善证券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意愿目前,我国证券资本市场还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要想提高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愿。首先还是得从完善市场的角度出发。对政府来说,应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与制度进行全面引导。同时,更加应该建立合理的上市

35、条件规范以及对已经上市了的公司行为进行监管和引导。保护积极披露信息的行为,努力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信息披露氛围。 2.有效引导上市公司,提升对其自愿性信息披露价值的整体认识水平 政府应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方式引导上市公司从自身方面意识到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价值。第一,上市公司管理层不要因为可能会招致投资者诉讼就去回避自愿性信息披露,此时,应该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待解决的问题;其次,上市公司应将目标放得长远,不只是着眼于当前的利益,而是应该耐心地等到自愿性信息披露带来更大价值的实现。以此来不断提高对自愿性信息披露价值的整体认识水平,随之而来的也会是披露水平的显著提高。 3.完善公司相关治理结构,提

36、高公司的治理水平 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与其治理结构息息相关。所以说,公司可以在公司的治理结构方面做出一些努力。比如,从激励约束机制和选任制度上可以着手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以此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提高独立董事的职业素养;也可以从完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着手,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加强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监管,提高其成员的专业素质。与此同时,还可以协调好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的关系;甚至还可以从完善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开始着手,以此来调整监事会的组织结构,增强监事会的权利,使得监事会拥有足够的权利去制衡董事会。 4.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监管 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影响。转变以前相对比较落后的监管观念。将以前以行政化监管为主的监管方式转变为以市场化监管为主;将被动的事后监管转变为主动的体制性监管。再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进行监管。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对有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的上市公司进行曝光。与此同时,能够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建立一个上市公司的诚信档案,从而形成一种全社会监督的氛围。接着,对各个不同的行业,监管部门也可以分别制定适合其特点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积极引导上市公司自愿进行披露。最后,监管部门还可以考虑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