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六根如何应对六尘的描述摘自非常坛经修行这部分,释迦牟尼佛首先向我们开示,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即我们自己本身具有的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相对于外面的尘境眼睛相对于色,即形状、颜色、明暗等等,灯关掉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看到,而是看到没有颜色;耳朵所听到的种种声音,记得!无声,也是一种声音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相对于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个作用会同时发生。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其实六根同时都在运作。禅法即是告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运作时,必须有一个第七根,将这六个活动看得清清楚楚。至于第七根是什么?会不会用?这是否让你感到茫然无措呢?以眼根为例,眼睛在看时,必须清楚知道所见
2、为何;或用耳朵听时,清楚知道所听为何,而这个知道我在看或知道我在听的意念,就是观自在菩萨所说的照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要能照见,不但要照得清清楚楚,而且要照到五蕴皆空,这样便能度一切苦厄了,但谈何容易啊!开悟之时,心和境交融在一起,里外合一,内心里头的喜悦,会显现于外,产生一股想要庆祝的感觉,像外国人过万圣节一样,蹦蹦跳跳地好高兴。你能否感染那气氛,完全吸纳到内心里来?一位开悟者,就是那个情境完全投射出去。他一听到时,开悟所产生的第一个现象,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完全产生一种欢喜,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整体都是喜悦的。因此,看到树,树彷佛在跳舞,听到声音,皆是欢庆的乐曲。你能不能油然生出那种情
3、境?生不出即表示你与开悟还没有缘。你先去会意并吸纳那种心境、那种情况,渐渐地,你会清楚学佛的目标在哪里。学佛人并非一定要三皈依、受五戒等,端看心境、心量够不够。他(惠能)的心早已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全打开,因此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他不执着,本来就应无所住,所以境界会现前,他也看得清清楚楚。他完全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况存在,你能了解吗?惠能本来就处在心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况中,如同我们处在呼吸的状态里,只是不晓得这叫呼吸,然而人家一提,他就开悟了。他的六根完全开放,但对于六尘境界不执着、不受污染,这就是在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况。倘若无人引导,便不懂得那境界,现在听了那么一句话,他马上领悟到:喔!
4、就是这样子!所以叫开悟呀!我们的状况刚好相反,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与能大师一样完全开放,然而我们的六根,一根根都被六尘骗出去了,眼耳鼻舌身意通通被色声香味触法带出去游览了,出去就忘了回来。我们是用六根的识性,而能大师是用六根的根性。例如,大家都安静坐着时,突然间碰!一声,我们马上把头转过去,确认没事后,才又回过神来。你看!一个尘境就把我们骗出去了,所以我们会经常活在恐惧中,因为一有状况,马上反应,这便是六根被六尘骗走了。在此情况下,我们感受不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这句话即使讲个几百遍,还是不懂。我们难以全部投入,因为怕被骗了,连拜个师父也一样,拜是拜了,但还是要再等等看有没有更高明的,所
5、以没办法投入嘛!我们对于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皆无法投入,任何状况都一样,能大师刚好相反,任何境界他都全部投入,差别在这里。投入,是训练自己专心,投入时能够摄心,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一切人事时地物都可以修行。不管在哪里,选择一个可以全心投入的地方,那个经验来的时候,情况便幡然不同了。有人喜欢写、有人喜欢画、有人喜欢唱,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不管什么事,自己去找,一定找得到。当然,杀、盗、淫、妄、酒这些要除外,否则,杀人杀得很投入岂不变成杀人魔王、希特勒第二。必须有一个能全然投入而又无副作用的事,那才是一种训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可以全部为此打开,那种全部投入在某一焦点,叫都摄六根,将六根统一在那
6、个点上,然后再超越,就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境。我们看到,能大师已经具备这个条件了,而我们呢?很抱歉!你要先训练、投入,才能谈到他这个境界,否则感受不到。我们常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有一个能照、观照、能观之心、能观之智,有没有?能观的关照,要照的清清楚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都要很清楚。没有错,初步是告诉你,要观照得清清楚楚眼根对色尘,耳根对声尘,有一个能照、能观之智,那个心要观照得很清楚,观照到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都能够收摄住、不散乱。可是这样只能称之为“定”,尚未生智慧。“弟子自心常生智慧”,怎么常生智慧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被尘境转走:一旦被尘境转走,
7、就常生颠倒,就是凡夫,未被尘境转走,心能转境,那便常生智慧,生命一再产生、转化,而我能随时随刻感受得到佛法的训练就在这里啊!这是关键点,你能不能翻越、突破,成就便在此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六尘境界时,随时都要能反观回来,六根接触任何外境一定会产生新生命,所以是连续不断的。常生智慧,“常”是不间断的,不是一天二三次,而是一直连续不断产生智慧,即使闭着眼睛也一样,闭着眼只是不让眼根接触色尘境界而已,但耳根仍有接触啊!香味鼻根、香尘有接触这一接触有没有产生智慧、产生生命感呢?或者一闻:“嗯!这个檀香不错,那个沉香很好” 你又被带走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以后,马上感受到那个生命,那么六尘境界本身
8、是好是坏,可以全不管它。再仔细想想,我们在餐桌上吃饭,所接触桌子的盛宴是生命感没错,但吃完后扔进垃圾筒里的那一堆,是不是也同样产生生命感?你要的是生命感啊!尘境是媒介,不必去管。站在这个立场来看,一切染净诸法完全平等没有差别。生命的本身是绝对平等的,它的种种背景因素可以不论,因为它本来就有无量的因缘组合,是成住坏空在人则是生老病死;一切瞬息万变,都不实在,那叫“如梦幻泡影”。我们要的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所产生的生命感,去体会它,背后的那些不用管,关键在这里啊!这是体性的部分诸法实相,不可说嘛!怎么不可说呢?就在这地方,根、尘接触时所产生的那个体性,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普贤体性,无可言传啊!已经讲到
9、这地步了,你必须要有临场感,临场感是没话说的,只能透过例子、比喻去意会,而于任何时地去感受那个生命的存在。那个生命的存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为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啊!我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讲这个的,而我顶多只能说到这个地步,没办法讲到让它跑出来,因为那种感受是你自己内心的部分。生命感啊,要看自己的了解度,了解到那里,也才感受得到,那是要自己用功的,别人无法代劳。这部分有些人可以感受得到,却讲不出来,那表示他的自证智力和境缘法力不平等、不平衡。神秀说,心像明镜台一样,这时就要常常把镜子擦得亮亮的,不要让心惹上贪镇痴三毒的尘埃。其最主要的意思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要把心守住,不犯六尘境界,
10、不贪染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故云“勿使惹尘埃”。这地方有个转折,就是把“身”比喻成菩提树,把“心”比喻成明镜台;修行在于修心,所以要经常擦拭,使其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不被贪填痴与六尘境界所染污。这在“华严”尚属“缘起法界”,而非“性起法界”。它讲的是众生迷惑颠倒时,该如何好好修养身性、历练身心,然而这和佛法修行并无必然的关系。今天好多修行人走的就是这条路,你无法说他错,因为那是具体可行的方法,但离开这点以后,他就不会修了。神秀是在“缘起法界”里,他用净因缘来消灭染的存在,所以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使这个心惹上六尘与贪填痴等等,此尚属缘起法界。在缘起法界里,用净的缘来推翻染的缘,再
11、来成立应有的觉悟境界,但这尚未见到自性,还在擦镜子而已,尚未显现出自性来。一般人往往把“少欲知足”当成目标,一旦有什么贪欲起,都要极力克制、压抑下来。修行人不是这样!少欲知足是在历练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即修行的诀窍和方法。你知道为什么吗?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很频繁时,你想要观照“眼耳鼻舌身意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境界时,初学时会忙不过来,所以刚开始只能用一根。譬如我观照眼根,眼根看任何境界都要投人,达到忘我之境,其他根起什么作用都暂时不管,因为那会分了你的心。这时你必须少欲知足,才有办法专心现前一念心,即当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所安住之处。参话头,是根尘相接触之际,立刻攫住,才叫“话头”啊!因此,六根接
12、触六尘境界时,你是否得应具备高度的警觉性才捕捉得到?想具备这种能力,有个方法可以试试看你功夫到否。先拿张毛毯放进浴缸里泡湿后,仅着内衣或寸丝不挂,用毛毯裹身,静坐半个钟头,就这样去警觉六根全部启动去捕捉接触六尘境界。告诉你,不消半个钟头,毛毯就干了,比用电暖气还快。为什么?当你激起高度警觉性时,血脉贲张,全身冒烟啊!从哪边开始?当身根接触尘境之际,必须去感受那个“第一接触”的感觉,不经过六、七、八意识绕出来,就是那个境界!凡夫所用的这个方法叫意识流,阿赖耶识有如计算机的记忆储存,意识流里面储存很多东西,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马上把讯号传输进去,调出数据比对符不符合,然后说它是什么。这是什么?是
13、意识流的作用,华严谓之观照。意识流,你能不能看得很清楚?它就是这样子,瞬息万变,要捕捉得很清楚。凡夫是捕捉得不清楚,他觉得不假思索,一看便知。例如毛笔字,有些人一瞄便知出于何人手笔,这显示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我们可能看了老半天还看不懂。当你在某方面相当深入时,意识会很发达,像泉水般不断涌出,那叫意识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然打开,亦即所谓全方位、全面性、全盘的了解。会听跟不会听,差别在哪里?不会听,用脑筋听;会听,则是会用心听。用心是什么?这等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部打开,很潇洒的,不自己用分别去听。什么叫分别听?你这样讲,没道理!哼!这样讲,不对!到底是你在讲,还是我在讲?这显然是你在分别、执着
14、嘛!谛听,就是要放下自我,亦即无我,完全接受,这才称得上会听。我们的心量有些是不能包容的,于是“广大”也有界限,到了不能包容的那一边就跨不过去了,有没有这种感觉?有哪些不能包容?想想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譬如喜欢或不喜欢什么颜色、声音,爱吃或不爱吃什么,当你有喜欢或不喜欢时,就有个界限出来了,那就表示心量不够大。吃饭时,一桌两万块,就什么都喜欢,一桌只花两百块,便不喜欢了,这就不叫心量广大。若你能够什么都喜欢,便是什么都能接受,好坏、善恶、是非都能接受,这当中等于没有分别和界限,这时候才能叫作“心量广大”。佛法所谈的微细、微妙之处,是指这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不思善、不思恶,不起分别,这叫“
15、体性”。证得体性以后,再起无边妙用,需要白的时候就取白的,需要香的就取香的,需要高音的就取高音,而都不需要的时候,就恢复平静,就是本来的样子。根尘刚接触时,本来即不起作用,只因为要起作用,所以才有种种“力用”,那力量的作用才发挥出来,这时候才叫作“依体起用”。所以“体”先证入,“用”才发挥得出来,此时才是遍周法界,因为它能完全穷尽。这是必须先了解“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的部分。为何心会缘外面的境界而产生喜乐忧愁呢?那是因为你用识性。这里谈般若是讲空性,不讲唯识,所以不触及识。现在我们把识带进来看看,因为你的心随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产生喜乐忧愁,这时心就起波浪了,心被境转了,由于是识性在起作用,识
16、性是此岸,所以一切皆苦。只要是用识性,即使得到大乐也是苦,因为它缘生缘灭啊!缘生缘灭,统名之为“苦”,并非痛苦才叫苦。那么,你能否不用识性,也就是心不随外境,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不随六尘境界而起作用,那时候就根性常住,不用识性了。就像刚才所讲的,我所见到的都是第一义谛,我所见到的这个境界就是这个境界,没有为什么。然而因体而起用时,可以起这个作用这是白的,这是绿的,这时就有所谓“第一义谛”和“第二义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只要一著境,就是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只要被境界转,烦恼即来。烦恼就是这样产生的,著境、被境界转出去。“嗯,不对!不让你牵着走!”如果能马上拉
17、回来的话,“心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时候便是菩提,你已经把它转过来了。“当用大智慧”,摩诃般若就是大智慧,我们要用这个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尘劳即六根接触六尘的一切境界。不要被它们转掉,要用大智慧来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这就称之为修行。你若照这样修行,变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变三毒为三学,最后一定成就佛道。咖啡本身是无量因缘的组合,而舌根一接触时,这因缘发生变化,产生另外一个新生命,他是在享受生命啊!凡夫享受咖啡尘境,而圣人则是享受新生的生命。对于圣人而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随时都在享受新生命,一如小孩子看世间,一切都那么美好,永远充满惊奇。学佛以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
18、白白,这是一定的,但是不能一副意兴阑珊、要死不活的模样。你很清楚,但不贪染、不执著。“于六尘中无染无杂”,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守心不犯六尘境界”,守住我们的心,不侵犯到六尘境界;不是不能接触,可以!但却是根尘接触。凡夫则用六识与六尘接触,是为“识尘相荡”,互相激荡,那是凡夫的识性作用。修行人趋向于觉悟的境界,他用六根与六尘接触。他有接触而不是没接触喔!而且清清楚楚,但与识尘相触的那种“互相激荡”不同。为何我用“相荡”两字来形容?因为我们都是眼见色、耳闻声、舌触味这五官皆在于讲求刺激,一再地刺激很容易麻木。真正享受生活品位的人不求刺激,对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很谨慎、淡然而且缓慢地去接触。用
19、激荡、刺激感官的方法,属凡夫行径,修行人则试着让它静下来,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接触之际,轻轻一碰,有个很大的震撼,那时才能真正感受到,但却不会去执著。你若无滞碍、无有妨碍,那就叫“般若三昧、自在解脱”。这种解脱并不难,但那个心是很微细的地方,我们要常常观照,就是观照这个地方我对一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不会有这种执著?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曰“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叫随缘不变。“善分别诸法相”即是随缘,种种的事相、法相都分辨得出来,但是真如不动不变,这叫随缘不变。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你的心若是被带动了,那就是凡夫。所以能否在接触六尘境
20、界之时,不被转而将它转回来?这时,“能善分别诸法相”是随缘,“于第一义而不动”为不变,所以我们说“随缘不变”。“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一执著,心即被尘境、外境所转,这就是凡夫啦!相反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不为外境所转,不仅如此,又能销归自性,将它转过来,这时“即同如来”。这地方就是讲禅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这是前面的结论。“见”,是眼睛见到境界,包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像天气酷热、湿度很大时会感到厌烦,此即见境、思境,一触及那个境界,心就乱了;若能遇境而心不乱,即是真正的定。所以有没有定功,就从这里看。讲关于学游泳的例
21、子,我们现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有没有那个了解性呢?要去具足这个条件,有了这个了解性以后,才能具备警觉性。你说:“本来样子有何了不起?我们所见所闻尽是本来样子啊!”但我可以肯定,你的所见所闻绝非本来的样子,因为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如摄影一般,摄影以后,经六、七、八意识转一圈出来,成为一种影像,是虚幻的,这样的法称“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本来的样子不是捕捉影像,而是真实地与其融合为一、浑然一体。我们有没有进入本来的样子、了解到何谓本然的面目?也就是说,你看这个东西,不用幻境,不用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概念、意识来解释,因为用这都只能捕捉到影像而已。能否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便即停留在那六尘境界上?能如
22、此,便进入了那个状况,然后再训练如何交融在一起。执著于外在境界,自性被妄念浮云覆盖,便不得明朗了。“著境”即执著外在的境界,很多经文都谈及这部分,正如楞严经所说,“心被境转,即同凡夫”。为何会被境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带走了,那就著境了。反之,"能转境,即同如来”,把它转回来即是不著境,那就明朗了,不为浮云所覆盖。经文的讲法虽异,但所指道理则同。法海一听,就大悟了。这是六祖第一个得度的弟子。他以偈赞曰:当下这个心原来就是佛,自己没有悟得,还怪它;现在知道定慧的因由原来是心,我定慧双修,可以离诸境界。我们通常讲“心意识”这个心,它能攀缘一切万法,造种种
23、业,现种种境、种种相迷惑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此心王作怪,我们才会迷惑颠倒,所以我们通常很讨厌它,没想到原来它就是佛。“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发明”意指起作用,现在话叫“发生”,它发挥作用就变成三身、变成四智。此四智“不离见闻缘”,“见闻”二字就包括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觉味、身触境的那种感觉,五根全部包括在里面,通常简称“眼见色,耳闻声”,其实是包括了前面五识。从自性的立场来看,自性具有法报化三身;法报化三身起作用,展开成为四智;这个四智离不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缘;这点若能体会,很快就能直接证得佛境界。“妙观察智见非功”,妙观察智是第六意识转过来的,第
24、六意识的主要作用是分别(第七是执著,执著就是捕捉和输送)。我听到、看到、闻到、感觉到都是分别,分别以后,才经过第七意识输送到记忆体储存。所谓妙观察智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没有功用了,所以“见非功”。见,包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识性的作用。眼见色、耳闻声,通通是识性,所以“见”包括了眼见色的见,耳闻声的闻六个部分通通涵盖进去了。现在不分别后,就通通不起作用了,所以说“非功”,没有功用。修行人就从“因地”先转,即六、七识因地转,五、八识要到“成就”以后才能转,所以一个修行人虽然有证有悟,然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他可能还有贪著,要注意喔!只转六七的人,有个基本定义:六根接触
25、六尘境界,他不分别、不执著,亦即现在的情状、现行的部分,他不分别、不执著,然尚有知见,五根还在起作用,阿赖耶识还未完全清净,这就是大通和尚的现状。当下这一念心是见性成佛,是极乐世界,是如来之见,这没有错,转六七时是这种状况。“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自己本性是觉的根源、本体,随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冤枉地到处流转。“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我若是不进来这里,就会两头执著,不是著这边,就是著那边了。“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你知道五蕴法,这五蕴法怎么有我呢?惠能把这个部分先提出来。“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这五蕴法中,有一个我在,外现种种相,那么以音声来讲,“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六根
26、接触六尘境界,六尘境界是中性的,它没有凡圣的见解,之所以有凡圣之见,乃出于人的分别心,是人的因素。同一个东西,圣人凡夫所见都是一样的,但圣人与凡夫的感受不同,差别在此。“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六根应该常常运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古代的文字就是这样,所以我们阅读起来会很烦,既要用又不起用想,既要分别,又要不起分别想,那怎么办呢?用现代话解释,我们便可重新加以定义。这个“用”,诸根起作用是自然状况,但若文字不通达,就会发生误解。诸根要运用,譬如肚子饿了,要不要吃?要啊!但要不起用想。如不明其义,便解释成“肚子饿了,不要吃。”最后问你肚子饿不饿?你自己也不知。为什么?你已将
27、“肚子饿”这个生理机制压抑下去,肚子不饿,是因为你不准它饿,不能吃啊,最后怎么办?死路一条!因为你不知何时该吃嘛。这种状况并非不起用想,而是诸根不会用。动静无心,凡圣情忘,凡圣之间都没啦。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我们还是得举那个例子,假如一直觉得是用眼睛在看、耳朵在听,这时所产生的是一种识性,你是用六识接触六尘境界,而不是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转识成智、舍识用根,就得懂得方法我是透过眼睛来看、透过耳朵来听的,眼睛就像望远镜,耳朵就如电话筒,嘴巴就像麦克风,我透过这些工具来看、来听、来跟人说话。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如果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个我,那个真我、真如的部分、本我真心,透过六根门头这六个工具来跟外面
28、尘境(色声香味触法)接触。这时,你会过滤出有个真如。那就是此处所言应用无碍,应用之间毫无障碍。由于凡夫多用眼睛看,会被色、被外在境界所吸引、所迷惑,这时,你的眼睛就代表你的心,心被境转了,不打妄想都难啊!假如能修到转六、七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即无分别,这时可说已完全压抑下来,变成柳下惠,坐怀不乱。然而一个真正转五、八识的人,他是转过来,而不是压抑。从哪边转呢?直接透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媒介接触外尘境界,这时,知道有一个主宰、一个本来面目在,而此本来面目凡圣皆同,故称凡圣情忘,能所俱泯。对于能看、所看都不谈了,它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本性与外相已然合一,没有不在定中,这便是常在定。转五、八识以后
29、,就恒在定中了。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那是整个生命的改变。缺乏警觉性,即使机缘到了,你都悟不到。就像睡觉,闹钟一响,往往翻个身就按掉,然后继续睡。没有警觉性嘛!你毫无警觉,所以一直丧失觉悟之机。六根门头接触六尘境界时,你毫无警觉,一直慌乱,得不到真实利益,生活中种种痛苦便一直加深。心里怎么调整?就是刚才所提的,有个本然的我,透过六根门头去接触六尘境界。将此本然的我、真如,体会得愈清楚就愈能超越,生命质量也更加提升。这一点不能体会,则一切罔效,都只是在外围游荡,未入菩提道。你将这部分体会得清清楚楚,展现出去,你将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大受用,在菩提道上得大精进。想要大成就的话,等你用功再讲,里面尚有几
30、处弯必须转,那些弯没转,还是难以成就。它有特别修法没错,那修法是要教你,我们上课一再提醒,像刚才说的六根门头,那就是密法。谁都可以修,佛法就是这样公开,得不得,在于你会不会,那你会不会修呢?这当中毫无秘密,你不会,就秘密了嘛!会,就不秘密了。你要是会佛法,就得了。不信,回去试试,用七天时间去经验,随时提醒,我透过眼睛看,透过耳朵听,而不要想我的眼睛在看,我的耳朵在听,把观念改一下。试试看,一个礼拜下来,你整个人绝对改观,因为你开始感受那真如的存在。何谓真如?你天天念真如,天天发菩提心,但却感受不到。现在开始如此尝试,一个礼拜下来,保证生命本质绝对改变,但务必天天随时随地提醒,看到东西便警觉:我
31、透过眼睛在看,我透过耳朵在听。随时随地六根门头如此运作、如此观想,会的人,就得了。譬如参禅,念佛是谁?不必管佛嘛,是管那个念的主词,主词在哪里。或参看的是谁?听的是谁?我们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不要想我的眼睛在看,我的耳朵在听,而是谁透过眼睛在看?谁透过耳朵在听?换言之,看的是谁?听的是谁?念的是谁?想的是谁?不要都说:我!否则问你:我是谁?你就答不出来了。那些附在我上的东西都是假的,必须向内来找。要具足此一条件,不在于识字与否。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不要执着在相上。这说得容易,但如何不执着于相?如何常离法相呢?各位,不可能啊!为什么?因为你经常执着在那儿,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直以为是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一直执着在法相上,那就没办法了。然而你如果能够我是透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就不一样了。你会经常觉得六尘境界所看的叫缘影,是无常在变化,它一直在变化。当你能这样感受时,那就离法相了;你所接触的任何境界,会随缘一直过去。每个境界来,不管色声香味触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下半造价师工程计价知识点缺陷责任期考试试题
- 公开课英语单词快速记忆
- 高中语文第3单元古思今赏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 窗帘布艺:团队卓越之旅-项目管理能力与团队合作精进之路
-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 高中语文10蜀道难登高课件苏教版必修
- 2024至2030年中国控天线弹簧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引线式石英晶体振荡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差速器十字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大小鼠灌胃针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课件)
- 【九上沪科版数学】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书法鉴赏 (浙江财大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屋面光伏发电施工方案
- 期中考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师范生的教育调查报告范文(3篇)
- 期中核心素养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 043.中国老年心肺复苏急诊专家共识2024
-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农业经理人(中级)技能认证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绿植花卉租摆及园林养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