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1页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2页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3页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4页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历史LSFX-16-01-004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编写人:吴志甫 审核人:高二历史组 时间:2016-02班级:_ 组别:_ 组名:_ 姓名:_【考纲要求】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标提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材基础预览】宰相制度的废除阅读教材P16正文12自然段和“资料回放”,完成以下内容。1背景(1)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2措施(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

2、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3影响(1)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内阁的出现阅读教材P17正文12自然段,完成以下内容。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2过程(1)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事。(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3)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4)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3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

3、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恃机构。军机处的设立阅读教材P18正文13自然段和“军机处内景”,完成以下内容。1背景(1)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3)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2设立(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2)组成: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3职能(1)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2)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4影响(1)军机处的设置,提

4、高了行政效率。(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课堂互动探究】重点二 封建君主专制的“顶峰”明清君主专制史论要点要点1明代的内阁有何特点?提示:明代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只是皇帝顾问,不具备宰相的职权。一旦阁权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要点2清代军机处有何特点?提示:军机处地处内廷,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只是秉承皇帝旨意,上传下达皇帝命令。要点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有哪些影响?提示:(1)积极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促进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消极影响:从目的看

5、,它是为了维护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和“家天下”的皇族统治,具有历史的反动性。从措施看,它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违背了时代潮流,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史料印证 史料一1据史料一,分析明朝票拟权的出现能否说明内阁拥有实权?答案否。2据史料二,分析清朝设立军机处有何作用?答案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2012·天津文综,2,改编)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这说明了军机大臣在任命方面具有什么特点?答案临时差遣性质。1(2015·潍坊一模)“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6、。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解析:选C题干表述的是认为宰相制度导致秦朝灭亡,以后的朝代贤相也很少,主张废除宰相制度。C项把设相称为患,与题意相符,正确;A、B两项肯定丞相的作用,D项认为明朝没有治理好国家就是因为废除了丞相,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2(2015·揭阳质检)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科

7、道监察官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种做法()A整顿吏治,维护纲纪B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C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D窃取皇权,侵犯六部权力解析:选D明太祖确立的是六部向皇帝负责,而材料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这与整顿吏治,维护纲纪无关,故A项错误;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是废除丞相,高度集权,“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反映的是内阁地位提高,权力有所增加,皇权相对削弱,故B、C两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隶属皇帝,而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并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一做法窃取了皇权,侵犯了六部权力,故D项正确。3(2015·盐城三模)明人朱国

8、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解析:选C材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显示内阁职权有限,并不能代理丞相职务,故A项错误;内阁属于皇帝助理机构,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

9、惴惴惧者”说明内阁只是辅佐皇帝助理政事,故C项正确;内阁大臣只有票拟权,但没有决策权,故D项错误。4(2015·安庆模拟)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张廷玉)手定军机处地处隆宗门内,严禁外人进入,且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此设置()强化了君主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 保障了决策机密性A BC D解析:选D军机处的设置迁移了中央核心决策机构,强化了君主权力,故正确;军机处独尊皇权意志,简略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故正确;军机处结构简单,有官无吏,节约财政开支,减少运行成本,故正确;军机处置于宫内,严禁外人进入,保障了决策的机密性,

10、故正确。5(2015·湖北名校联考)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解析:选A张廷玉是军机大臣,从材料“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结合军机处职能可判断 A项正确;军机大臣只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故C项错误;军机大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没有监察职责,故D项错误。6(201

11、5·福州质检)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军机泄露B维护君主权威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解析:选B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产物,军机大臣参与军国大计,但是皇帝掌握决策权,朝廷做出这样的规定,直接目的是防止军机泄露,但是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权威,即维护专制皇权,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显然与这一规定无关,排除。二、非选择题(根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7(12分)(2015·北京海淀区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

12、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

13、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4分)解析:第(1)问第一、二小问,依据朱元璋“丞相多有小人病及于国君”与黄宗羲“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等信息概括。第(2)问,应结合近代的相关史实回答。答案:(1)朱元璋:看法: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原因: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黄宗羲:看法: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原因: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2)

14、促进了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了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单元规范专项练(一)专项一高考命题角度练角度一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1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各国纷纷变法图强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C封建宗法制趋于瓦解D边疆诸侯争霸中原解析从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说明分封宗法制趋于瓦解,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变法内容,故A项不正确;社会性质发生变革是在战国时期,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故B项不正确。材料中齐、楚、秦、晋,不完全是边疆诸侯,故D项不正确。答案C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

15、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解析本题以宗法制的影响为切入点,关键信息: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维系政治权力,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如天子既是天下的大宗,也是宗族的大宗。B项“中央集权”说法错;C项“截然分开”说法错误;夏启时即已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排除D项。答案A3.2012年9月6日教

16、育部长袁贵仁透露异地高考的三项条件引发网友热议。“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换。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的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据材料信息“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可以判断出是科举制。其他三种均不通过考试选拔。答案D角度二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角度命题5通典记载:“旧(唐初)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

17、户、刑礼五房。政事堂设置的变化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的兴衰B三省协同理政,行政效率提高C相权一度得到加强D三省机构精简,职能趋于合一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政事堂由门下省迁到中书省,且其后分列五房,表明中枢决策重心已由执掌封驳之权的门下省转至草拟诏书的中书省,便于处理政务,因此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项理解正确。上述变化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而不是衰落,并且相权也并未得到加强,因此A、C两项错误。其后分列五房,表明三省机构并非精简,故D项错误。答案B角度三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6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18、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ABCD解析材料涉及西周礼乐制度中各个等级驾乘的规定,从中体现了西周宗法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政治等级秩序。而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种权力的传承方式和核心原则,排除。答案B7闽西的永定山区分布着许多土楼,建于明清之际的承启楼即其中的一座,楼内有一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承启楼堂联反映的主要传统理念是 ()。A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B聚集力量、共御外敌C重视人际和谐和伦理道德D重视居住和防御双重功能解析“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反映了重视人际和谐

19、的理念。“结重人伦”体现了注重伦理道德,所以答案为C项。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B、D两项中的“御”材料中也没有反映。答案C8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 ()。A相权进一步削弱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朝“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分割宰相的权力,A项正确。内外朝制度是西汉开始形成的,B项错误;内阁是明朝设立,D项错误。答案A专项二失分防范练防范点一对材料信息解读不准确9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

20、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解析根据材料“元朝的行省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因此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故B项正确。答案B防范点二对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认识不清10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

21、整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解析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演进的结果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因此其实质是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君权与相权、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都在封建官僚手中,都代表地主阶级集团利益,故B项不正确。C、D两项不能体现演进的实质。答案A防范点三对军机处的构成认识不准11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其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该机构是 ()。A军机处B内阁C议政王大臣会议D南书房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与材料

22、信息提取能力。根据“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可知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构成,故选A项。答案A防范点四对内阁和军机处的作用认识不清12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协助皇帝处理国政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ABCD解析内阁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军机处的职责是“跪受笔录”,所以正确。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的需要,正确。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丞相制度,错误;表述有误。答案B专项三大题定分限字练13

23、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24、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宋史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

25、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5分,限100字)(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9分,限40字)(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4分,限30字)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秦朝在中央和地方都建立了完备的监察系统,并“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背景从秦建立的大背景中思考;目的是为了加强君权,维护统治。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知,宋朝通过增俸减员等措施;明朝通过严刑峻法,手段残忍。明朝处

26、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君主专制强化和封建制度衰落时期,所以其手段也非正常化。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2)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言之有理即可)1(2014·天津高考)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题提示:定时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