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概述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概述一、商业银行的组织层次一、商业银行的组织层次 现代商业银行一般都是按照公司治理形式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其内部组织结构通常由决策、执行和监督等三个组织层次构成。其中决策层由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董事会下设的有关委员会组成,执行层由总经理(或行长)及其所领导的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监督层则由监事会、总稽核以及董事会下设的各种检查委员会组成。(一)商业银行决策层(一)商业银行决策层 商业银行的决策层主要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下设的各种委员会构成。1股东大会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这是股东们参与银行的经
2、营管理等决策的途径。由于各国国情不一样,股东大会的权利有很大差异。2董事会董事会 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决策机构,对银行经营的方针、战略和重大投资进行决策。董事的任期一般为25年不等,可连选连任。在大多数情况下,董事在银行中并无具体经营职务,也不能在银行领取薪金,但银行给予董事的费用补贴较高。在股东大会休会期间,银行的决策机构实际上就是董事会,由董事长召集,做出各项决策,商业银行董事长由董事会决定。(二)商业银行执行层(二)商业银行执行层 商业银行的执行和管理层次由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职能部门组成。1总经理(行长)总经理(行长) 总经理(行长)是商业银行的行政首脑,
3、其职责是执行董事会制定的经营方针和投资策略,对重大的经营性工作进行判断和决策,组织和实施商业银行日常业务活动的经营管理。2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职能部门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职能部门 商业银行一般设置若干个副总经理(副行长)以及业务职能部门,例如贷款、投资、信托、储蓄、资金交易、金融工程、财会、人力资源和公共关系及研究开发等部门,通常由银行的高级副总经理(副行长)主管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而各职能部门由部门经理负责。(三)商业银行监督层(三)商业银行监督层 商业银行的监督层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事会及银行的稽核部门组成。监事会的职责是对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监事会的检查比稽核委
4、员会的检查更具有权威性,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有关部门提出限期改进的要求。 总稽核是董事会下设的监督部门,设置的目标在于防止篡改账目、滥用公款和各种浪费行为的发生,确保商业银行资金运行的安全。与监事会的差别在于监事会是股东大会的代表,可以对董事会进行监督,而总稽核则是董事会的代表,其监督职责权限等较小。(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层(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层1全面管理2财务管理3人事管理4经营管理二、商业银行的部门设置二、商业银行的部门设置(一)业务拓展部门体系(一)业务拓展部门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部门体系是主要由前台处理部门组成的业务流程运行体系,面对分别由政府、金融同业、公司和个人客
5、户组成的细分市场,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体系基本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负责零售业务的部门体系,另一部分是负责批发业务的部门体系。(二)管理部门体系(二)管理部门体系 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部门体系包括公共关系、财务管理、信贷管理、项目管理、风险控制、审计、法律事务等部门。此外,西方商业银行还有两个很特别的部门,一个是规则部门,负责落实和满足政府监管机构对银行提出的各种要求;另一个是“变动管理部门”,专门负责银行的战略制定与实施、负责例外情况的处理。 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业务服务标准和规范;制定工作指引;对各业务部门对前3项内容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6、和督导。管理部门都不直接从事业务的操作,跟业务部门是分离的,只是负责对业务部门进行管理和控制。(三)支持保障部门体系(三)支持保障部门体系 支持保障部门体系包括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研究与发展、后勤等后台部门。现代商业银行从节省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的角度出发,往往将支持保障部门体系中的部分功能外包出去,交由专业性公司进行执行。(四)商业银行部门之间的关系(四)商业银行部门之间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部门设置以及业务配合通过三条线索来展开。 其中主线索是业务部门体系,它们通过业务发展服务客户、吸引客户,这是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第二条线索是管理部门体系,这是商业银行业务部门的制动系统
7、,它们用专业的眼光来判断、建议甚至决定业务规划;评价业务经营的成果。 第三条线索是支持保障部门体系,这是业务部门的加油系统,如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电子设备和技术保障与更新;研发部门研究银行业务的前景、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地区市场特征等问题;人力资源部门招聘、配置、考核和管理员工,解雇富余人员和不称职员工,为员工提供保障计划和实施方案。 图2.1: 商业银行的基本组织结构图三、商业银行的职责划分三、商业银行的职责划分(一)决策职责(一)决策职责1股东大会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是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商业银行股东通过参加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提出建议,来对商业银行的有关经营管理的决策进行表决,这
8、也是股东权利的具体体现。2董事会董事会 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常设机构,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具体决策部门。(二)经营管理职责(二)经营管理职责1总经理(行长)总经理(行长)总经理(行长)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脑2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 业务部门是直接与商业银行的具体经营项目有关的部门,其职责是直接面对客户,经办各种商业银行业务; 职能部门则主要负责商业银行内部事务的管理 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是在总经理(行长)的领导下具体执行决策的部门,二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有力保证。(三)监督职责(三)监督职责1监事会监事会 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常设机构,其具体职
9、责是代表股东大会对商业银行整个经营管理活动加以检查、监督,并对董事会制定的经营方针、重大决策、有关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从而确保商业银行资金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2总稽核总稽核 总稽核的职责是检查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账目,检查商业银行的会计、信贷及其他各种业务是否违反了政府有关规定,检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否按照董事会的既定方针、规定和程序运作。四、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四、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匹配2.合理分工与互相协调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权责一致原则5.效率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主要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一、单一
10、制组织结构模式一、单一制组织结构模式 单一制也叫单元制,是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推行单一制模式的理由主要在于:可以限制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吞并,不易形成金融垄断;商业银行的地方性强,有利于协调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业务经营上比较灵活;管理层次较少,从而决策层的意图传导较快。 但是,由于只是单一制模式下: 商业银行在整体实力的扩展上会受到较大限制,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和金融业的竞争中常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这种模式日益显现出不利于经济外向型发展的趋势,甚至人为地造成资本的迂回流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11、尤其不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普及和推广应用,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受到较大的限制。二、总分行制组织结构模式二、总分行制组织结构模式 总分行制模式是指法律允许商业银行除设立总行外,还可在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普遍设立分支行并形成庞大的分支网络。 总分行制组织结构模式的优点在于:便于吸收各种社会闲置资金,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便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总分行制模式商业银行的应变能力和承担风险较强,各分支机构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资金调剂来分散和化解风险;实行总分行制模式的国家中商业银行的家数较少,简化了政府对金融领域的控制;总分行制模式总行负责
12、决策,分行负责执行,业务经营战略受地方政府干预较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总分行制模式: 容易加剧银行业的兼并重组,从而导致金融垄断的加速。 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层次较为繁杂,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意图在传导中容易出现时滞,从而影响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三、集团控股制组织结构模式三、集团控股制组织结构模式 集团控股制是指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商业银行的股份的组织结构模式,各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与经营决策权统属控股公司掌握。集团控股制模式的最初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即规避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法律障碍。总的来看,集团控股制模式的优点在于:集团控股制模式为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提供了
13、相当大的灵活性,它们甚至可以兼并资产多样化的非银行企业,实现全方位地扩展盈利的目标;商业银行在经济和税收条件较好情况下,可以有选择地设立分支机构,从而弥补了单一制模式的不足;集团控股公司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金融市场、扩大债务和资本总量,从而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确保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但是相对于其他组织结构模式而言,集团控股制模式更容易导致银行业的集中并加速金融垄断的形成,从而不利于商业银行之间开展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活力。四、连锁制组织结构模式四、连锁制组织结构模式 连锁制是指由某一个集团或企业购买若干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商业银行,从而
14、将这些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权进行集中控制。 连锁制模式与集团控股制模式的作用相同,其中主要的差别在于连锁制模式中没有集团公司的形式存在,即不必成立控股公司。 连锁制模式的优势与集团控股制基本一致,但缺点在于连锁制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容易受到个人或集团的控制,在资本扩张、业务发展等方面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 第三节第三节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变革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变革一 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的总分行制二 以市场为导向的分级经营结构调整三 以客户为中心的内设部门结构调整一、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的总分行制一、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的总分行制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组织结构模式是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的总分行制,并且在
15、各级分支机构配套相应的行政级别。 总分行制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机构体系庞大,管理链条过长,加大商业银行的营运成本。而且还带给人们一种惯性思维,只要存在行政区域,就必须设置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而不用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发展需要。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了西方商业银行的总分行制组织结构模式,强调一级法人统一管理,实行授权经营,结果在相关配套条件未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变革成效并不明显。二、以市场为导向的分级经营结构调整二、以市场为导向的分级经营结构调整 针对全球网络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新潮流,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正在进行着以市场为导向的变革。
16、 鉴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和管理跨度的巨大,在组织结构模式上尝试推行中心分行制。选择具有较强经济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作为管理行,管理行下按业务发展需要设营业性分行,各分行的业务各有侧重。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分级经营组织模式中,分支机构是独立自主的利润中心,按专业或按地区来设立。中心分行一方面协助总行监督分支机构的业务活动并进行绩效评估,另一方面在区域内进行整体资源分配。这使得总行可以从事务性管理中摆脱出来,专注于整个商业银行的长期性经营决策。商业银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分级经营结构调整,逐渐打破了按行政区划设分支机构的传统模式,正在向按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向转变: 关键就是取消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行政级别,
17、让现代企业制度在银行业得到全面的贯彻和实施; 此外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变革中,还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对无效益或低效益的分支机构网点应坚决撤并。 同时加大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投入,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发展虚拟银行分支网点,既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要求,又节约成本,实现人员、设备、效益的优化组合。三、以客户为中心的内设部门结构调整三、以客户为中心的内设部门结构调整 商业银行的内部部门设置一般有三种标准,业务、产品或客户。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趋势是根据业务或产品来划分,此时的商业银行处于卖方市场的优势地位。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的地位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银行业竞争
18、加剧,于是开始考虑以客户为中心来进行部门设置,这便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结构变革。目前商业银行内部部门的设置与调整具有以下特点:目前商业银行内部部门的设置与调整具有以下特点:按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内部部门;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从方便客户,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出发设计部门;部门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衔接顺畅清楚;重视银行的整体规划和战略研究;重视风险管理,强化内部监控和审计,在部门设置上体现相互制约关系;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完整,设置专门部门进行所有的经营信息集中和管理。 以客户为中心的部门设置变革的特点是:体现了精简高效、管理和经营的有机结合,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责相对
19、分离的基本原则。 减少了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降低营运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分支机构的内控能力。 减少了经营与管理环节,避免了经营与管理的脱节,在增强各部门风险控制能力,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有明确的经营压力,各部门通常会更多地考虑自身的经营任务,从而促进对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营销。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明确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形式,在组织结构上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模式已经按照决策、监督、执行等三大模块来进行重组,逐渐向按客户群设置内部部门的转变。 其中具体的表现是合并综合管理部门,把行政后勤部门推向社会,将信息技术部门的部分职能进
20、行外包。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部门调整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国际上通行做法是在首席执行官下分设专业总监来确保系统的顺畅运转,其中: 市场总监负责市场的开发、拓展与维护; 运营总监负责业务的正常运转; 财务总监负责为业务发展提供财务支持和内部的资金调配、使用与管理; 技术总监负责为业务发展和流程整合提供技术支持。 四、新型组织结构模式变革的方向四、新型组织结构模式变革的方向 近年来,伴随着高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突飞猛进,大大地加快了银行业的现代化步伐。商业银行为改善其服务质量,纷纷采用高科技成果,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为了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构建新型商业银行组
21、织结构模式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一)新型组织机构变革的原则(一)新型组织机构变革的原则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维护客户的资金安全3.配合金融监督当局的管理 (二)(二)“扁平化扁平化”组织形式组织形式 随着金融现代化的发展,商业银行采用高新科技成果,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成果,可以无限地扩大管理跨度,这导致了商业银行“扁平化”组织结构形式的兴起。 各分支机构都与总行的主机联机,每位分支网点和部门的职员都能直接与总行联系。采用电子计算机和电信技术成果,商业银行既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实力和规模经济效益,又能使各分支网点和部门按照客户的需要,提供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且减少了不必要的中
22、间等级层次,缩减了人员和机构,从而减少了管理费用开支,避免了官僚主义现象的出现。(三)(三)“蛛网蛛网”组织形式组织形式 如果高度分散经营的分支机构之间必须经常直接联系,那么商业银行采用“网络”组织结构形式就比较合适,这类组织形式也常被形象地称为“蛛网”组织结构形式。 在“蛛网”组织结构形式中,几乎不存在正式的权力机构或“发号施令”等级层次,各分支网点几乎不受总行的限制和约束,可以完全独立经营,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提供信息。 即使存在中央机构,它也不从事业务、不产生信息,而仅从各分支机构收集信息,为各分支机构交换信息而服务。(四)(四)“倒金字塔倒金字塔”组织形式组织形式 现在,不少商业银行已经认
23、识到一线员工是自己最重要的员工,所有直线管理人员、操作系统、辅助人员都必须为一线员工提供服务。因此新型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倒金字塔”组织形式。 在“倒金字塔”组织结构中,一线员工的地位最高,他们和客户直接打交道,他们的服务质量是客户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在银行和客户之间,客户是“上帝”,而在银行内部,一线员工则是“上帝”。所有管理人员应为之做好协调、支持工作。 第四节第四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银行业组织结构变革必须考虑的因素银行业组织结构变革必须考虑的因素一、规模经济与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选择一、规模经济与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选择(一)商业银行规模
24、经济的含义(一)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是指在经营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递减的状态。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是针对商业银行的适度规模而言的,即多大规模的商业银行机构才最具效率,商业银行是否在最节约成本的状态下提供产品和服务。 一般而言,在有规模经济的产出水平上,产出的增加会降低平均经营成本,产生这一状态有两个主要原因:银行经营一般需要较多的技术装备和设施投资,从而带来较多的固定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张,银行主要增加可变成本,而固定成本相对稳定,使单位平均成本下降。银行进行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经营效率,而专业化分工又要建立在一定的经营规模基础之上。(二)对
25、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解释(二)对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解释1商业银行成本与规模经济商业银行成本与规模经济 早期研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学者通过对美国商业银行的采样分析验证了商业银行的规模与效率之间的相关性。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研究中开始采用总资产作为产出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同样证明了商业银行的费用成本会随着存款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学者提出商业银行的最佳组织结构应该是产出效率最高、资源配置功能中性(即银行结构不会破坏社会资金从储蓄向投资的自然流动)、避免对消费者和银行客户的剥夺,同时能促进银行业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变化做出反应的状态。 2商业银行风险与规模经济商
26、业银行风险与规模经济 随着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资产多样化的程度随之增加,这些多样化的资产使得商业银行风险分散化,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边际成本。 然而,风险管理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不是无止境的,风险管理的额外成本将最终降低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性。 所以,在衡量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时,不仅要考察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考察风险这一重要因素。3商业银行资本与规模经济商业银行资本与规模经济 银行资本在银行经营中起着缓冲银行风险的功能,即缓冲器功能。银行的资本水平与抵御不可预料的损失和避免清偿力不足具有直接关系。 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一方面,银行资产多样化使得银行面临的风险减小,同时
27、,银行综合风险管理的实施,资本需求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银行风险管理成本; 另一方面,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快速筹措资金的能力大大加强,很容易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帮助,从而大大降低了挤兑风险与风险管理成本。 资本还具有给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来源的功能,一方面是对总的经营基础投入资本,另一方面是提供无固定融资成本的资金。 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资产组合能力和资金筹措能力的提高,资本金作为营运资金来源的功能越来越小,从而为大型商业银行节省了更多的资本。资本金的相对减少,债务的相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成本,使其显现出规模经济的特性。 当然,这种规模经济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因
28、此,从资金成本上来看,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特性是有一定范围的。l 一个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众对它的信心,而资本在维护公众信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l 在资本市场上,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控制风险能力的信号,影响着银行从外部筹集资金的成本。随着资本规模的扩大,银行对外筹资成本会逐渐降低。l 此外,资本规模还作为银行稳健合规经营的信号传递给监管机构,监管机构根据银行资本充足性来确定对该银行的监管力度,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会给银行带来较低的外部监管成本。4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与规模经济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与规模经济 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通过对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的比较来分析其规模经
29、济问题。通过对投入和产出的研究,结果显示单一制银行呈现出规模不经济状态,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每一单位产出增加的百分比变动引起银行总成本更大的百分比变动; 后期的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研究基本上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平均成本曲线呈现出相对平坦的U型状态中等规模的商业银行在规模经济上要优于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三)各国商业银行与规模经济(三)各国商业银行与规模经济1美国的单一制模式美国的单一制模式 与世界各国相比,美国商业银行家数最多,这是由美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其次,美国的两级银行管理制度也是造成银行众多的主因,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银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美
30、国终于意识到,过度的竞争未必能提高效率,适度的垄断又未尝不能提高效率。 在反思落后的原因后,美国开始着手进行银行组织结构模式的调整和变革。1994年“跨州银行分支机构效率法”出台,允许商业银行全方位跨州经营。 2英国的总分行模式英国的总分行模式英国的银行体系分为几个层次:零售性银行、商人银行、其它英国银行、美国银行与日本银行的分行或子公司、其他外国银行、国际财团银行、贴现所、信托储蓄银行等。英国银行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是自然形成的,高效率和高稳定性并存,使其在国际银行业中享有很高声誉, 大银行能享受规模经济和业务多元化的利益;大银行的资金实力可以使银行较易度过经济衰退困难和分散风险;发达的总分行制
31、可以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利用内部网络系统转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英国银行业集中度高和分支机构发达是市场机制长期作用的自然结果。 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数百家银行分布全国各地,其主要组织形式是独资和合伙公司制。随着股份制银行的出现和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并购浪潮,英国商业银行数目锐减, 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大多数银行业务己集中于少数银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新一轮银行并购的浪潮,而英国银行业实行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总分行制也恰好适应了这一现实的需要。3德国的总分行模式德国的总分行模式 德国银行业市场组织结构的特点是规模经济和适度竞争并存。德国近代经济和银行业的发展要比英国晚约1
32、00年,为了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德国采取了适度的金融超前发展战略,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1870年开始,政府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采用标准化原则,大力促进独资或合伙私人小银行通过吞并和资本参与转化为股份制大银行。二是推行综合业务金融机构。 尽管德国银行实行总分行制,追求规模经济,但德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并不高。这说明德国银行的组织结构一方面通过设置全国性的总分行制大银行,既追求规模经济,又为大工商企业发展提供巨额资金和全方位的服务;另一方面,德国仍维持着若干家大银行和众多中小银行并存的格局,保持银行业市场较充分竞争的氛围和竞争强度,为银行追求效率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4日本特色的总分
33、行模式日本特色的总分行模式 日本银行业的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在二战后人为重构、专业分工前提下的垄断竞争型银行组织结构。 日本按照不同产业和信贷条件分门别类设定各有业务范围、服务于不同对象的专业化银行。但日本在设计专业分工银行制度时,并没有忽略保留竞争机制,在每类专业分工领域内都有一定数量的商业银行,以维护自觉提高经营效率的竞争环境。银行组织结构模式强调分工领域内的竞争,既保证专业分工的技术优势,又保持竞争效率。二、范围经济与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选择二、范围经济与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模式选择(一)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含义(一)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含义 如果商业银行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种类或是拓展经营范围而导致平
34、均成本的下降,那么该商业银行就存在范围经济,商业银行范围经济是指商业银行是否提供了最节省投入成本的业务组合。在给定产出水平上,如果经营多种业务银行的成本低于专业经营银行的成本,那么,多种经营银行存在着范围经济。如果多种经营银行的成本高于专业经营银行,则存在着范围不经济。(二)对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解释(二)对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解释1范围经济的产生范围经济的产生 一般认为从事多种业务经营的银行可以享受到成本降低和收益增加的好处,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1)固定成本的分摊。(2)客户信息的积累。(3)分散和降低风险。(4)客户交易成本的节约。2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衡量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衡量 在现实分析
35、中,研究人员发现对银行范围经济的实证比对银行规模经济的实证更为困难。其中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缺乏专业性银行的数据。在对银行进行范围经济分析时,如果所用数据不是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就极易与银行的X无效率或技术无效率发生混淆。 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提供不同类别业务的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确实存在。其主要结论包括:商业银行同时提供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与银行单独提供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相比,其成本更加节约;银行同时提供证券业务和信贷业务与银行单独提供其中一种业务相比,成本也有不同程度的节省;银行同时提供存款和贷款与银行仅提供存款或贷款相比较的成本节
36、约状态明显。(三)各国商业银行与范围经济(三)各国商业银行与范围经济1美国的混业美国的混业/分业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模式 美国的商业银行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美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上属于分业经营的代表,其表现是完善的分业经营的法律和理论,以及在此框架下的银行业市场组织结构。 美国商业银行最初从事比较纯粹的银行业务,即接受存款、发放贷款、开办相关结算和汇兑类中间性业务。 从20世纪20年代起,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涌现,来自于银行外部的竞争明显加强。 在经过大量听证和辩论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也称为“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确定了将银行业务与股票证券业务明确分开,分别由
37、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来承担的原则。 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活动日趋活跃和便利。20世纪7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明显地感到来自于银行外部竞争的压力。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现代服务法案”,实际上是放开了对金融混业经营的管制。但是银行业综合经营带来的范围经济提高与金融分业经营“隔火墙”对金融体系风险的控制和降低之间存在着利弊权衡,而且在政府的决策中,金融体系的稳定一定是高于提高银行效率的。2英国的专业化经营模式英国的专业化经营模式 从历史上看,英国金融制度有明显分工。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短短几年时间里,英国金融业明晰的专业分工界线被突破了,金融行业呈现出混业经营的状态,最突
38、出的表现是银行业进入了证券业和保险业的领域。 英国金融体制的巨变以1986年10月27日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大规模改革为转折点,这次事件也被称为“金融大爆炸”。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以来,英国大清算银行迅速进入了保险业的零售业务领域,商业银行不仅分销保险产品,甚至还成了保险品种的“制造者”,来自于保险业务的利润成了商业银行利润的至要构成部分。 英国银行从传统的专业分工模式很快就进入混业经营状态,是由于英国历史上没有金融分业法律限制的约束,管理的弹性较大。 3德国全能银行模式德国全能银行模式 全能性业务是德国银行模式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全能性银行也称全能服务银行,这种模式的银行具有
39、很强的业务渗透功能,它们不仅开办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还从事投资新兴企业、证券承销和代理买卖、租赁、信托业务,甚至还可以进行不动产和保险业务。 二战后,德国全能银行又以大量长期贷款和直接投资的方式协助工业复兴,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同时也使银行与工业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原来采取业务分离银行模式的美国、英国,甚至日本均出现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相互渗透的趋势。面对这种变动,德国更加坚定了发展全能银行模式的信心和决心。4中国银行业的范围经济 中国的金融分业制度正式始于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并在随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其他
40、相关法规中得以加强。我国实施金融分业制度,是为了整顿1993年后混乱的金融秩序,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提高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管水平。 然而,实施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仅过了几年的平静期,我国金融机构又开始以业务合作的方式相互参与和渗透到对方的领域,在金融分业法律制度的框架内,以独特的方式追求范围经济。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合作的主要形式有:(1)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三者之间,互相将对方作为服务的对象,利用自己的传统业务优势,把竞争对手作为新的客户来开发,实现自我经济利益。 (2)银行、证券、保险三者将对方已经成熟的业务与自己的客户资源相结合,通过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开发新型客户群体来扩大市场
41、,重新分割利益。 (3)通过控股公司来组成银行、券商、保险公司、信托相融合的金融集团,其思路来源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金融业目前出现的业务合作潮流,基本上是金融机构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在这种混业合作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直接来自于商业银行的分支网点、证券公司的营业部以及保险分公司之间的自发行为。它体现了基层金融机构以追求利益为目标,在遵守现有法规前提下进行的金融创新。我国的金融业已不再单纯地考虑规模扩张,而是在尝试多元化经营(追求范围经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生存意识和商业化意识正在逐渐加强。 第五节第五节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 对商业银行组织结
42、构的影响对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影响 银行高科技投资增加使银行工作效率提高,引发了新的金融经营变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银行业的意义将是全球范围的。各国银行业都面临着经营成本高、竞争压力大的威胁,银行拥有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及充裕的人力资源,要向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但银行薪金和其他成本的上涨,使银行利润大幅下降。而近年来商业银行来自贷款的利润不断减少,利差收益已逐渐退居次要地位。网络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减少中间费用、库存和流动资金,使生产直达消费,简化组织结构设置。一、银行业信息技术投入的发展趋势一、银行业信息技术投入的发展趋势 各国银行业在自身信息技术的投入都是伴随着世界性科技投资迅速增加而同步大幅增
43、长,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科技投资的巨大回报。 从现实的经验来看,商业银行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得最早,也是成效最显著的行业,银行业日益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竞争的场所。 银行业不是一个新的产业,它没有服务需求剧增突变,信息技术投资的增加,表明了银行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银行对客户的传统服务方式将更快地被信息化手段所替代。 商业银行现代信息技术投资发展的另一个新趋势是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投资中所占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 二、银行信息化与银行集约化经营二、银行信息化与银行集约化经营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取代人的位置,同样高科技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应用,同样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资
44、源,商业银行雇员持续呈现下降趋势,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络扩张的速度也不能跟上银行总资产增长的步伐。 从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其业务量、资产总额迅速增加,但增量不增人(或分支机构)的趋势十分明显。目前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大多是通过自动柜员机和电话银行等信息化终端设备来进行的,银行信息化导致商业银行的柜台服务人员持续减少,对银行经营成本、效率和效益起到了良好的正面效应。 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银行领域中的普及运用,商业银行电子化信息系统组建建立并不断完善,使得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得到了全面升
45、级,并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商业银行中级管理层的影响力下降,高级管理层通过现代信息化的控制系统加强了对基础业务经营管理层的控制。而且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使得管理层控制信息乃至控制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从而突破了原有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限制,使得商业银行的有效经营规模边界和有效业务范围边界都得到了扩张。 在信息技术的投资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主要集中在硬件设备上,而在其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投资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信息咨询服务等应用软件系统上。现代信息技术与商业银行的结合,不但推动了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拓展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现代信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四、中国银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减员增效四、中国银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减员增效 银行信息化发展导致了两个结果: 一是在银行新增资本投入中信息技术占银行成本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而劳动投入大幅下降; 二是在银行存量资本中劳动力的成本日趋昂贵,占银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工作表扬信(15篇)
- 会计求职信 关于会计专业的求职信
- 五月五端午节慰问信
- 中国各地酒类广告语
- DB12T 591-2015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 个人购房收入证明范本(7篇)
- 个人工资收入证明范本(6篇)
- 肾脏课件简易教学课件
- 绘画牙膏课件教学课件
- 背景课件可爱教学课件
-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 消防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表
- 05-SMT-DOE实验结案报告
- 输尿管结石护理查房课件
- 西学中试题答案在后(已排版)
- 皮肤牵引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小学数学说课课件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校园版
- Python程序设计分支结构
- 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柯柯盐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安全操作规程评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