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糖代谢ppt课件_第1页
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糖代谢ppt课件_第2页
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糖代谢ppt课件_第3页
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糖代谢ppt课件_第4页
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糖代谢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 二二 篇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理物质代谢及其调理主讲人:马晓磊主讲人:马晓磊:2361582biochemistry1本篇包括以下几章内容:本篇包括以下几章内容:第六章第六章 糖代谢糖代谢 第七章第七章 脂质代谢脂质代谢第八章第八章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 第九章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第十章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非营养物质的代谢非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理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理2重点掌握代谢过程的关键环节、关键酶、重点掌握代谢过程的关键环节、关键酶、主要产物、主要调理环节、重要生理意义;主要产物、主要调理环节、重要生理意义;留意理清各种物质代

2、谢的相互关系;留意理清各种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留意物质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留意物质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本篇内容的学习方法建议:本篇内容的学习方法建议:3糖糖 代代 谢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第第 六六 章章4糖糖(carbohydrates)(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衍生物或多聚物。糖的概念糖的概念5糖的分类及其构造糖的分类及其构造l单糖单糖 (monosacchride) (monosacchride)l寡糖寡糖 (oligosacchride)

3、 (oligosacchride)l多糖多糖 (polysacchride) (polysacchride)l结合糖结合糖 (glycoconjugate) (glycoconjugate)6单单 糖糖l葡萄糖葡萄糖 (glucose) (glucose) l果糖果糖 (fructose) (fructose)l半乳糖半乳糖 (galactose) (galactose)l核糖核糖 (ribose) (ribose) 不能再水解的糖。不能再水解的糖。7O HOHHHO HHO HOO HOOHHHHOHOHHOHHCH2OH葡萄糖葡萄糖(glucose)(glucose) 已醛糖已醛糖果糖果糖

4、(fructose)(fructose) 已酮糖已酮糖 O HOHO HOHHHO HHO HOOHOHHOH2CHHOHHCH2OHOOHHHOHHOHHOHHCH2OHOHHHHOHOHOHHOH2COHOHOHOHHOHHHOH半乳糖半乳糖(galactose)(galactose) 已醛糖已醛糖 核糖核糖(ribose) (ribose) 戊醛糖戊醛糖 OHHOHHOHOHOH寡寡 糖糖常见的几种二糖常见的几种二糖: :l麦芽糖麦芽糖 (maltose): (maltose): 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l蔗蔗 糖糖 (sucrose): (sucrose): 葡萄糖葡萄糖果糖果糖l乳乳

5、 糖糖 (lactose): (lactose): 葡萄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 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10多多 糖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糖。l 淀淀 粉粉 (starch)(starch)l 糖糖 原原 (glycogen) (glycogen)l 纤维素纤维素 (cellulose) (cellulose)11 淀粉淀粉 是植物中多糖的储存方式是植物中多糖的储存方式淀粉颗粒淀粉颗粒-1,4-糖苷键糖苷键-1,6-糖苷键糖苷键 糖原糖原 是动物体内多糖的储存方式是动

6、物体内多糖的储存方式 纤维素纤维素 作为植物的骨架作为植物的骨架-1,4-糖苷键糖苷键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糖复合物。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糖复合物。l糖脂糖脂 (glycolipid) (glycolipid):l 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l糖蛋白糖蛋白 (glycoprotein) (glycoprotein):l 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l蛋白聚糖蛋白聚糖 (proteoglycan) (proteoglycan):l 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结结 合合 糖糖15糖的生理功能糖的生理功能 1. 1.氧化供能氧化供能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

7、基酸、脂肪、胆固醇、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酸等物质的原料。核苷酸等物质的原料。 3. 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的主要功能。人体糖的主要功能。人体50507070能量来自糖。能量来自糖。 2. 2.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糖是构成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成分。糖是构成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成分。16糖代谢的概略糖代谢的概略分解、储存、合成分解、储存、合成 葡萄糖葡萄糖 糖酵解糖酵解丙酮酸丙酮酸 有氧有氧 无无氧氧 H2O及及CO2 乳酸乳酸 糖异生途径糖异生途径 乳酸、氨基酸、甘油乳酸、氨基酸、甘油 糖原糖原

8、 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核糖核糖 + + NADPH+NADPH+H+H+淀粉淀粉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ATP 第第 一一 节节 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18一、糖消化后以单体方式吸收一、糖消化后以单体方式吸收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粉为主。等,其中以淀粉为主。消化部位:消化部位: 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19淀粉淀粉 麦芽糖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三糖 40% 25%-临界糊精临界糊精+异麦芽糖异麦芽

9、糖 30% 5%葡萄糖葡萄糖 唾液中的唾液中的-淀粉酶淀粉酶 -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 -临界糊精酶临界糊精酶 消消 化化 过过 程程 肠粘膜肠粘膜上皮上皮细胞细胞口腔口腔 肠腔肠腔 胰液中的胰液中的-淀粉酶淀粉酶 20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内无内无- -糖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糖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却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但却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安康所必需。安康所必需。22糖的吸收糖的吸收1.1.吸收部位:吸收部位: 小肠上段小肠上段 2.2.吸收方式吸收方式 : 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单糖主要是葡萄糖 吸收机制吸收机制 :经过:经过N

10、a+Na+依赖型葡萄糖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转运体SGLT (Na+-dependent SGLT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glucose transporter)自动耗能吸自动耗能吸收。收。23ATP G Na+ K+ K+ Na+泵泵小肠粘膜细胞小肠粘膜细胞 肠肠腔腔 门静脉门静脉 葡萄糖吸收机制葡萄糖吸收机制Na+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SGLT刷状缘刷状缘 细胞内膜细胞内膜 ADP+Pi 24二、细胞摄取葡萄糖需求转运蛋白二、细胞摄取葡萄糖需求转运蛋白 小肠肠腔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 门静脉门静脉 肝脏

11、肝脏 体循环体循环各种组织细胞各种组织细胞 GLUT GLUT G L U TG L U T : 葡 萄 糖 转 运 体: 葡 萄 糖 转 运 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cose transporter)25 葡萄糖葡萄糖 糖酵解糖酵解丙酮酸丙酮酸 有氧有氧 无氧无氧 H2OH2O及及CO2 CO2 乳酸乳酸 糖异生途径糖异生途径 乳酸、氨基酸、甘油乳酸、氨基酸、甘油 糖原糖原 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核糖核糖 + + NADPH+H+NADPH+H+淀粉淀粉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ATP ATP 26anaerobic ox

12、idation27 l 糖酵解糖酵解(glycolysis)(glycolysis)的概念的概念一分子葡萄糖在胞质中可裂解为两分一分子葡萄糖在胞质中可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子丙酮酸,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称为糖酵解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glycolysis)。28在不能利用氧或氧供应缺乏时,人体将丙酮酸在在不能利用氧或氧供应缺乏时,人体将丙酮酸在胞液中复原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胞液中复原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lactic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acid fermentation。在某些植物和微生

13、物中,丙酮酸可转变为乙醇和在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中,丙酮酸可转变为乙醇和二 氧 化 碳 , 称 为 乙 醇 发 酵 二 氧 化 碳 , 称 为 乙 醇 发 酵 e t h a n o l e t h a n o l fermentationfermentation。 l 缺氧缺氧29 l 有氧有氧 氧供充足时,丙酮酸主要进入氧供充足时,丙酮酸主要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线粒体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并释放出大量ATP,ATP,进展有氧氧化。进展有氧氧化。30一、糖的无氧氧化分为糖酵解和乳酸一、糖的无氧氧化分为糖酵解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生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酵解,此阶段第一阶

14、段:糖酵解,此阶段10步反响步反响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此阶段第二阶段:乳酸生成,此阶段1步反响步反响 糖无氧氧化的反响部位:胞液糖无氧氧化的反响部位:胞液31 GG-6-P F-6-P F-1,6-2P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O CH2HO H HOOHH OH H OH H HP P O CH2OH HOOHH OH H OH H Hoo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哺乳类动

15、物体内已发现有4 4种己糖激酶同工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酶,分别称为至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型,称为葡萄糖激酶型,称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lucokinase)。葡萄糖激酶的特点:葡萄糖激酶的特点: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受激素调控受激素调控 ?33它这些特性使葡萄糖激酶对于肝维持血糖它这些特性使葡萄糖激酶对于肝维持血糖稳定至关重要,只需当血糖显著升高时,肝稳定至关重要,只需当血糖显著升高时,肝才会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缓冲血糖程才会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缓冲血糖程度的调理作用。度的调理作用。342.2.葡萄糖葡萄糖-6-6-磷酸

16、转变为果糖磷酸转变为果糖-6-6-磷酸磷酸磷酸己糖异磷酸己糖异构酶构酶 G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G-6-P G-6-P P P O CH2OH HOOHH OH H OH H Ho3.3.果糖果糖-6-6-磷酸转变为果糖磷酸转变为果糖-1,6-1,6-二磷酸二磷酸 G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

17、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H2OHOCCCCCH2OOHOHOHHHP PP P 醛缩酶醛缩酶(aldolase)(aldol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

18、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HOCHOHCHOHOHCH2POCH2P POCH2OHCOCH2POCH2P PO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丙糖异构酶 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HOCHOHCHOHOHCH2POCH2P PO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CH2OHCOCH2POCH2P P

19、O3-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HOCHOHCHOHOHCH2POCH2P PO1,3-1,3-二磷酸二磷酸甘油酸甘油酸 O=CCOHCH2POP POP POH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 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

20、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3-1,3-二磷酸二磷酸 甘油酸甘油酸O=CCOHCH2POP POP PO3-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COHCH2POP PO ADP 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响过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响过程,称为底物程度磷酸化程,称为底物程度磷酸化(substrate (substrate level

21、phosphorylation) level phosphorylation) 。底物程度磷酸化底物程度磷酸化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变位酶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3-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COHCH2POP PO2-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CCH2POP POOHOH烯醇化酶烯醇化酶GluG-6-PF-6-PF-

22、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CCH2POP POOHOH+ H2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COOHCCH2P POHADP 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

23、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OHCCH2P PO丙酮酸丙酮酸 COOHC=OCH3关键酶关键酶3 3: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pyruvate (pyruvate kinase)kinase) 葡萄糖葡萄糖+2Pi+2ADP+2NAD+ +2Pi+2ADP+2NAD+ 2 2丙酮酸丙酮酸+2ATP+2NADH+2H+ +2H2O+2ATP+2NADH+2H+ +2H2O由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的由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的总反响式总反响式 ( (二二) ) 丙酮酸被复原为乳酸丙酮酸被复原为乳酸丙酮

24、酸丙酮酸 乳酸乳酸 反响中的反响中的NADH+H+ NADH+H+ 来自于上述第来自于上述第6 6步反响中步反响中的的 3- 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响。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响。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 (LDH) NADH + H+ NADH + H+ NAD+ NAD+ COOHCHOHCH3COOHC=OCH347E1:E1: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E2: 6-E2: 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1 E3: E3: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NAD+ NAD+ 乳乳 酸酸 GG-6-PF-6-PF-1, 6-2PATP ADP ATPADP1,3-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3-磷

25、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丙 酮酮 酸酸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NAD+ NAD+ NADH+H+ NADH+H+ ADP ADP ATP ATP ADP ADP AT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2E1E3NADH+H+ NADH+H+ PiPi48图图 糖糖的的无无氧氧氧氧化化1. 1. 反响部位:胞浆反响部位:胞浆2. 2. 糖酵解为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糖酵解为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3. 3. 反响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响反响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响G GG-6-PG-6-PADPADP己糖激酶己糖激酶ADPADPF

26、-6-PF-6-PF-1,6-PF-1,6-P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1ADPADPPEPPEP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4. 4. 产能方式和数量:底物程度磷酸化产能方式和数量:底物程度磷酸化 2 22-2=2ATP2-2=2ATP糖酵解小结糖酵解小结50二、糖酵解的调控是对二、糖酵解的调控是对3 3个关键酶个关键酶活性的调理活性的调理关键酶关键酶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果糖果糖-6-6-磷酸激酶磷酸激酶-1 -1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调理方式调理方式 别构调理别构调理 共价修饰调理共价修饰调理 51 一磷酸果糖激酶一磷酸果糖激酶-1-1对调理糖酵解速率最重要对调理糖酵解速率最重要变

27、构激活剂:变构激活剂:AMPAMP,ADPADP,F-1,6-2PF-1,6-2P,F-2,6-2PF-2,6-2P变构抑制剂:柠檬酸,变构抑制剂:柠檬酸,ATPATP高浓度高浓度6-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1是调理糖酵解速度最重是调理糖酵解速度最重要的酶。其活性可受变构调理与化学修饰要的酶。其活性可受变构调理与化学修饰调理间接。调理间接。52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1有二个结合有二个结合ATPATP的部位:的部位:活性中心活性中心与与ATP亲和亲和力高力高调理中心调理中心与与ATP亲亲和力低和力低53 F-2,6-2P F-2,6-2P是最强的变构激活剂,由是最强的变构激活剂

28、,由6-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2 (PFK-2)-2 (PFK-2)催化催化F-6-PF-6-P磷磷酸化生成,其可由果糖二磷酸酶酸化生成,其可由果糖二磷酸酶-2-2FBP-2FBP-2催化再生成催化再生成F-6-PF-6-P,上两种酶,上两种酶实为一体,受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经过实为一体,受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经过cAMPcAMP而进展化学修饰调理。而进展化学修饰调理。54F-2,6-2PF-2,6-2PF-6-PF-6-P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2 (PFK-2)-2 (PFK-2)果糖二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2-2FBP-2FBP-2F-2,6-2PF-2,6-2P是是PFK-1PFK

29、-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最强的变构激活剂。胰岛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PFK-2PFK-2有活性有活性FBP-2FBP-2无活性无活性PFK-2无活性无活性FBP-2有活性有活性PP55PFK-2PFK-2有活性有活性FBP-2FBP-2无活性无活性PFK-2PFK-2无活性无活性FBP-2FBP-2有活性有活性P PP PPFK-2 : 6-PFK-2 : 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2-2FBP-2 : FBP-2 : 果糖二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2-2F-6-P F-6-P F-2,6-2PF-2,6-2PPi Pi +PFK-1PFK-1F-1,6-2P F-1,6-2P 胰岛素胰岛

30、素56F-6-P F-1,6-2P ATP ADP PFK-1磷蛋白磷酸酶磷蛋白磷酸酶 Pi PKA ATP ADP Pi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ATP cAMP 活化活化 F-2,6-2P +/+AMP +柠檬酸柠檬酸 PFK-2有活性有活性FBP-2无活性无活性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2 PFK-2无活性无活性FBP-2有活性有活性PP果糖双磷酸酶果糖双磷酸酶-2 目目 录录57二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的第二个重要的调理点1.1.变构调理变构调理变构抑制剂:变构抑制剂: ATP ATP,丙氨酸,丙氨酸变构激活剂:变构激活剂:1,6-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582.2.化学修饰调理化学

31、修饰调理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ATP ATP ADP ADP Pi Pi 磷蛋白磷酸酶磷蛋白磷酸酶无活性无活性 有活性有活性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Ca2+-CaM Ca2+-CaM激酶激酶P PcAMPcAMPPKAPKA59 ( (三三) )己糖激酶遭到反响抑制调理己糖激酶遭到反响抑制调理l己糖激酶:己糖激酶:l 受受6-6-磷酸葡萄糖反响抑制变构抑磷酸葡萄糖反响抑制变构抑制。肝葡萄糖激酶不受其抑制制。肝葡萄糖激酶不受其抑制l 肝葡萄糖激酶:肝葡萄糖激酶:l 受长链脂肪酰受长链脂肪酰CoACoA变构抑制;变构抑制;l 胰岛素可诱导该酶的合成。胰岛素可诱导该酶的合成。6

32、0总之,糖酵解受本途径代谢物、细胞总之,糖酵解受本途径代谢物、细胞内能量情况、激素的调理,经过调理内能量情况、激素的调理,经过调理既可坚持本途径代谢的相对稳定,又既可坚持本途径代谢的相对稳定,又可顺应细胞和机体的能量需求变化。可顺应细胞和机体的能量需求变化。61 三、糖无氧氧化的生理意义三、糖无氧氧化的生理意义1.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快速获取能量的方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快速获取能量的方式。式。2.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要供能途径。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代谢活泼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代谢活泼的细胞,如

33、:白细胞、骨髓细胞62四、其他单糖可转变成糖酵解的中间产物四、其他单糖可转变成糖酵解的中间产物l 果糖果糖l 半乳糖半乳糖l 甘露糖甘露糖63果糖果糖果糖果糖-6-6-磷酸磷酸己糖激酶己糖激酶循糖酵解循糖酵解途径分解途径分解合成糖原肌合成糖原肌n果糖在普通组织除肝外的代谢:果糖在普通组织除肝外的代谢:一果糖被磷酸化后进入糖酵解一果糖被磷酸化后进入糖酵解64n果糖在肝中的代谢果糖在肝中的代谢果糖果糖1-1-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果糖激酶果糖激酶1-1-磷酸果糖醛缩酶磷酸果糖醛缩酶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甘油醛甘油醛丙糖激酶丙糖激酶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循糖酵解途径分循糖酵解途径分解或合成糖原解

34、或合成糖原果糖不耐果糖不耐症症65n果糖不耐症果糖不耐症fructose intolerancefructose intolerance是一种遗是一种遗传病。其病由于缺乏传病。其病由于缺乏B B型醛缩酶,进食果糖会引起型醛缩酶,进食果糖会引起1-1-磷酸果糖堆积,大量耗费肝中磷酸的贮藏,进磷酸果糖堆积,大量耗费肝中磷酸的贮藏,进而使而使ATPATP浓度下降,从而加速糖无氧氧化,导致乳浓度下降,从而加速糖无氧氧化,导致乳酸酸中毒和餐后低血糖。这种病症常表现为自我酸酸中毒和餐后低血糖。这种病症常表现为自我限制,猛烈地厌恶甜食。限制,猛烈地厌恶甜食。66二半乳糖转变为葡萄二半乳糖转变为葡萄-1-1-

35、磷酸进入糖酵解磷酸进入糖酵解半乳糖的代谢半乳糖的代谢半乳糖半乳糖血症血症67n半乳糖血症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galactosemi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半乳糖不能转变成葡萄糖。其缘由是缺乏表现为半乳糖不能转变成葡萄糖。其缘由是缺乏半乳糖半乳糖-1-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使磷酸尿苷酰转移酶,使1-1-磷酸半乳糖生磷酸半乳糖生成成UDP-UDP-半乳糖的过程受阻,导致有毒副产物的积半乳糖的过程受阻,导致有毒副产物的积累。例如,血液中高浓度的半乳糖使眼睛晶状体累。例如,血液中高浓度的半乳糖使眼睛晶状体中半乳糖含量添加,并复原为半乳糖醇,晶状体中半乳糖含量添加,并复

36、原为半乳糖醇,晶状体中这种糖醇的存在最终导致白内障的构成晶状中这种糖醇的存在最终导致白内障的构成晶状体混浊。体混浊。68果糖果糖己糖激酶己糖激酶GluGluG-6-PG-6-PF-6-PF-6-PF-1,6-2PF-1,6-2PATPATPADPADPATPATPADPADP丙酮酸丙酮酸半乳糖半乳糖1-1-磷酸半乳糖磷酸半乳糖1-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半乳糖激酶半乳糖激酶变位酶变位酶甘露糖甘露糖6-6-磷酸甘露糖磷酸甘露糖己糖激酶己糖激酶异构酶异构酶四、其他单糖可转变成糖酵解的中间产物四、其他单糖可转变成糖酵解的中间产物69 第三节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

37、tion of Carbohydrate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机体利用氧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机体利用氧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H2O和和CO2CO2的反响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的反响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aerobic oxidation) oxidation) 。是体内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是体内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方式。l细胞部位:胞液及线粒体细胞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l 概念:概念: 70葡萄糖有氧氧化概略葡萄糖有氧氧化概略71一、糖的有氧氧化分为三个阶段一、糖的有氧氧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第一阶段:糖酵解第二阶段:丙酮

38、酸氧化脱羧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GGn 丙酮酸丙酮酸 乙酰乙酰CoA CoA CO2 CO2 NADH+H+ NADH+H+ FADH2FADH2H2O H2O O O ATP ATP ADP ADP TACTAC胞液胞液 线粒体线粒体 72一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一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 (略略) ) 糖有氧氧化的糖酵解途径与糖酵解糖有氧氧化的糖酵解途径与糖酵解中所述一样,代谢过程共中所述一样,代谢过程共1010步反响,产步反响,产物为丙酮酸。物为丙酮酸。73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

39、成乙酰CoA Co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CoA (acetyl CoA)(acetyl CoA)。丙酮酸丙酮酸 乙酰乙酰CoA NAD+ , HSCoA CO2 , NADH + H+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此反响不可逆此反响不可逆 COOHC=OCH3OCH3-C SCOA74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HSCoANAD+n 酶 辅 酶nE1:丙酮酸脱氢酶 TPP(VitB1)n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 硫辛酸, HSCoA(泛酸)n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FAD(VitB2), n NAD+(VitPP)75

40、CO2 CoASHNAD+NADH+H+5. NADH+H+的生成的生成1. -羟乙基羟乙基-TPP的生成的生成 2.乙酰硫辛酰乙酰硫辛酰胺的生成胺的生成 3.乙酰乙酰CoA的生成的生成4. 硫辛酰胺的生成硫辛酰胺的生成 三乙酰三乙酰CoACoA进入柠檬酸循环以及氧化进入柠檬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生成磷酸化生成ATPATP三羧酸循环见下详述;三羧酸循环见下详述;氧化磷酸化见氧化磷酸化见 77l概念:概念:l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Cycle, TAC)又称柠檬酸循环。由又称柠檬酸循环。由Krebs

41、Krebs正式提正式提出,又称出,又称KrebsKrebs循环。是乙酰循环。是乙酰CoACoA和草酰乙酸缩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经合生成柠檬酸,经4 4次脱氢、次脱氢、2 2次脱羧,又生成次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反复循环反响的过程。草酰乙酸,再反复循环反响的过程。二、柠檬酸循环是以构成柠檬酸为二、柠檬酸循环是以构成柠檬酸为起始物的循环反响系统起始物的循环反响系统l细胞部位:线粒体细胞部位:线粒体Hans Krebs78CoASHCoASH乙酰乙酰CoACoA柠檬酸柠檬酸顺乌头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酮戊二酸琥珀酰琥珀酰CoACoA琥珀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苹果酸草酰乙

42、酸草酰乙酸缩合缩合脱水脱水水合水合氧化氧化脱羧脱羧水合水合脱氢脱氢底物程底物程度磷酸化度磷酸化氧化脱羧氧化脱羧脱氢脱氢一柠檬酸循环由八步反响组成一柠檬酸循环由八步反响组成要点总结要点总结79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乙酰乙酰CoACoA柠檬酸柠檬酸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1 1、乙酰、乙酰CoA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80第一个限速步骤第一个限速步骤顺乌头酸顺乌头酸柠檬酸柠檬酸H2OH2O2 2、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异柠檬酸H2OH2O顺乌头顺乌头酸酶酸酶顺乌头顺乌头酸酶酸酶813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

43、为-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异柠檬酸NAD+NAD+异柠檬酸异柠檬酸脱氢酶脱氢酶NADH + H+NADH + H+CO2CO2-酮戊二酸酮戊二酸82第二个限速步骤,第二个限速步骤,TAC中最重要的酶中最重要的酶4 4、-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CoA 琥珀酰琥珀酰CoACoANAD+NAD+HSCoAHSCoANADH + H+NADH + H+CO2CO2-酮戊二酸酮戊二酸-酮戊二酸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脱氢酶复合体83第三个限速步骤,该复合体的组第三个限速步骤,该复合体的组成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类似成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类似5 5、琥珀酰、琥珀酰CoA

44、CoA合成酶催化底物程度磷酸化合成酶催化底物程度磷酸化反响反响 琥珀酰琥珀酰CoACoAGDP+PiGDP+PiGTPGTPHSCoAHSCoA琥珀酸琥珀酸琥珀酰琥珀酰CoACoA合成酶合成酶846 6、 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FADFADFADH2FADH2琥珀酸琥珀酸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延胡索酸857 7、 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延胡索酸酶延胡索酸酶延胡索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苹果酸868 8、 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苹果酸NAD+NAD+NADH + H+NADH + H+草酰乙酸草酰乙

45、酸87最后生成的草酰乙酸依然是原来的草酰乙酸吗?最后生成的草酰乙酸依然是原来的草酰乙酸吗?CoASH乙酰乙酰COA柠檬酸柠檬酸顺乌头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酮戊二酸琥珀酰琥珀酰COA琥珀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苹果酸草酰乙酸草酰乙酸缩合缩合脱水脱水水合水合氧化氧化脱羧脱羧水合水合脱氢脱氢底物程底物程度磷酸化度磷酸化氧化脱羧氧化脱羧脱氢脱氢88 一次三羧酸循环,耗费一分子乙酰一次三羧酸循环,耗费一分子乙酰CoACoA,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程度磷酸化,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程度磷酸化,生成生成1 1分子分子FADH2FADH2,3 3分子分子NADH+H+NAD

46、H+H+,2 2分子分子CO2CO2,1 1分子分子GTPGTP。再经氧化磷酸化后,总能量生成。再经氧化磷酸化后,总能量生成1010分子分子ATPATP。三羧酸循环小结:三羧酸循环小结:89三羧酸循环小结:三羧酸循环小结:90记忆方法记忆方法 乙酰草酰成柠檬,乙酰草酰成柠檬, 柠檬又成柠檬又成-酮,酮,琥酰琥酸延胡索,琥酰琥酸延胡索, 苹果落在草丛中。苹果落在草丛中。91二柠檬酸循环在三大营养物质二柠檬酸循环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代谢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络的枢纽;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络的枢纽;9

47、2H+ + e 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H2O的同的同时时ADPADP偶联磷酸化生成偶联磷酸化生成ATPATP。NADH+H+ NADH+H+ H2OH2O、2.5ATP 2.5ATP O O H2OH2O、1.5ATP 1.5ATP FADH2 FADH2 O O 93反反 应应辅辅 酶酶最终获得最终获得ATPATP第一阶段(胞浆)第一阶段(胞浆)葡萄糖葡萄糖6-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1-1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1,6-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1 -1 2 2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221,3-1,3-二磷酸甘油二磷酸甘油酸酸2NADH

48、2NADH3 3或或5 5* *2 21,3-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223-3-磷酸甘油磷酸甘油酸酸2 22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2丙酮酸丙酮酸2 2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 2丙酮酸丙酮酸22乙酰乙酰CoACoA2NADH2NADH5 5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2 2异柠檬酸异柠檬酸22-酮戊二酸酮戊二酸2 2-酮戊二酸酮戊二酸22琥珀酰琥珀酰CoACoA2 2琥珀酰琥珀酰CoA2CoA2琥珀酸琥珀酸2 2琥珀酸琥珀酸22延胡索酸延胡索酸2 2苹果酸苹果酸22草酰乙酸草酰乙酸2NADH2NADH2NADH2NADH2FADH

49、2FADH2 2 2NADH2NADH5 55 52 23 35 5由一个葡萄糖总共获得由一个葡萄糖总共获得3030或或3232葡葡萄萄糖糖有有氧氧氧氧化化生生成成的的ATPATP94四、糖有氧氧化的调理四、糖有氧氧化的调理关关键键酶酶 糖酵解:糖酵解: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丙酮酸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6-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1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95一一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调理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调理 变构抑制剂:乙酰变构抑制剂

50、:乙酰CoA; NADH; ATP CoA; NADH; ATP 变构激活剂:变构激活剂:AMP; NAD+ AMP; NAD+ n共价修饰共价修饰n变构调理变构调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磷酸化和去磷酸化96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调理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调理 略讲略讲乙酰乙酰CoA CoA 柠檬酸柠檬酸 草酰乙酸草酰乙酸 琥珀酰琥珀酰CoA CoA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异柠檬酸 苹果酸苹果酸 NADH NADH GTP GTP ATP ATP 异柠檬酸异柠檬酸 脱氢酶脱氢酶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脱氢酶复合体 ATP, NADH ATP, NADH + +ADP ADP

51、 ADP, ADP, + +ATP ATP 柠檬酸柠檬酸 琥珀酰琥珀酰CoA CoA NADH NADH ATP,ATP,琥珀酰琥珀酰CoA,CoA, NADH NADH + +ADP,Ca2+ ADP,Ca2+ Ca2+ Ca2+ ATP ATP、ADPADP的影响的影响 产物引起抑制产物引起抑制 其 他 , 如其 他 , 如Ca2+Ca2+ 可激活许多可激活许多酶酶二柠檬酸循环的调理二柠檬酸循环的调理98有氧氧化的调理特点有氧氧化的调理特点 有氧氧化的调理经过对其关键酶的调理实现。有氧氧化的调理经过对其关键酶的调理实现。 ATP/ADP ATP/ADP或或ATP/AMPATP/AMP比值全

52、程调理。该比值升高,比值全程调理。该比值升高,一切关键酶均被抑制。一切关键酶均被抑制。 氧化磷酸化速率影响柠檬酸循环。前者速率降氧化磷酸化速率影响柠檬酸循环。前者速率降低,那么后者速率也减慢。低,那么后者速率也减慢。 柠檬酸循环与酵解途径相互协调。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循环与酵解途径相互协调。柠檬酸循环需求多少乙酰需求多少乙酰CoACoA,那么酵解途径相应产生多少,那么酵解途径相应产生多少丙酮酸以生成乙酰丙酮酸以生成乙酰CoACoA。992ADPATP+AMP腺苷酸激酶腺苷酸激酶体内体内ATPATP浓度是浓度是AMPAMP的的5050倍,经上述反响后,倍,经上述反响后,ATP/AMPATP/AMP变

53、动比变动比ATPATP变动大,有信号放大作用,变动大,有信号放大作用,从而发扬有效的调理作用。从而发扬有效的调理作用。有氧氧化全过程中许多酶的活性都受细胞内有氧氧化全过程中许多酶的活性都受细胞内ATP/ADPATP/ADP或或ATP/AMPATP/AMP比率的影响,因此能得以协调。比率的影响,因此能得以协调。100五、糖有氧氧化可抑制糖无氧氧化五、糖有氧氧化可抑制糖无氧氧化l概念概念l机制机制 有 氧 时 , 糖 酵 解 过 程 第有 氧 时 , 糖 酵 解 过 程 第 6 6 步 生 成 的步 生 成 的NADH+H+NADH+H+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酮酸进入线粒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酮酸进入

54、线粒体进一步氧化而不生成乳酸,表现为抑制糖体进一步氧化而不生成乳酸,表现为抑制糖酵解。酵解。 巴斯德效应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Pastuer effect)指有氧氧指有氧氧化抑制生醇发酵或无氧氧化的景象。化抑制生醇发酵或无氧氧化的景象。101第第 四四 节节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102l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athway是指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是指从糖酵解的中间

55、产物6-6-磷酸磷酸- -葡葡萄糖开场构成旁路,经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萄糖开场构成旁路,经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果糖阶段生成果糖-6-6-磷酸和磷酸和3-3-磷酸甘油醛,从而前磷酸甘油醛,从而前往糖酵解的代谢途径,亦称为磷酸戊糖旁路往糖酵解的代谢途径,亦称为磷酸戊糖旁路pentose phosphate shuntpentose phosphate shunt。主要意义:生成主要意义:生成NADPHNADPH和磷酸核糖。和磷酸核糖。103l 细胞定位:胞液细胞定位:胞液 第一阶段:氧化反响,生成磷酸核糖、第一阶段:氧化反响,生成磷酸核糖、NADPH+H+NADPH+H+及及CO2CO2;

56、l反响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反响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响,包括一系列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响,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响,过剩的磷酸核糖生成基团转移反响,过剩的磷酸核糖生成3-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甘油醛和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分为两个反响阶段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分为两个反响阶段104 NADPH+H+ NADPH+H+ NADP+ NADP+ H2O H2O 6-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6-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CCCCCCH2OHOHOHOHHHHOHHOP P6-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CCCCC=OCH2OHOHOHHHHOHO

57、P P一第一阶段是氧化反响一第一阶段是氧化反响1055-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 CH2OHC=OCCCH2OOHOHHHP P5-5-磷酸核酮糖磷酸核酮糖 NADP+NADP+ NADPH+H+ NADPH+H+ 6-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CO2CO2CCCCCOOCH2OHOHOHOHHHHOHP P6-6-磷酸葡萄糖酸磷酸葡萄糖酸 -106 当磷酸核糖过剩时,每当磷酸核糖过剩时,每3 3分子分子6-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参与反响,生成的磷酸核糖在基团转移反响中参与反响,生成的磷酸核糖在基团转移反响中2 2碳或碳或3 3碳基团转移,经过碳基团转移,经过3C3C、4C4C、

58、 5C 5C 、6C6C、7C7C等演化阶段,最终生成等演化阶段,最终生成1 1分子分子3-3-磷酸甘油磷酸甘油醛和醛和2 2分子分子6-6-磷酸果糖。后两者可进入糖酵解途磷酸果糖。后两者可进入糖酵解途径代谢。径代谢。二第二阶段是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响二第二阶段是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响1075-磷酸核酮糖磷酸核酮糖(C5) 3 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 C55-磷酸木酮糖磷酸木酮糖 C55-磷酸木酮糖磷酸木酮糖 C57-磷酸景天糖磷酸景天糖 C7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34-磷酸赤藓糖磷酸赤藓糖 C4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C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C6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 C3108磷酸戊糖途径磷

59、酸戊糖途径第第二二阶阶段段 5-5-磷酸木酮糖磷酸木酮糖 C5 C55-5-磷酸木酮糖磷酸木酮糖 C5 C57-7-磷酸景天糖磷酸景天糖 C7 C7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3 C34-4-磷酸赤藓糖磷酸赤藓糖 C4 C4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C6 C6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C6 C63-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 6-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C6)(C6)3 3 6-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磷酸葡萄糖酸内酯(C6)(C6)3 3 6-6-磷酸葡萄糖酸磷酸葡萄糖酸(C6)(C6)3 3 5-5-磷酸核酮糖磷酸核酮糖(C5) (C5) 3 3 5-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 C5 C53NA

60、DP+ 3NADP+ 3NADPH+3H+ 3NADPH+3H+ 6-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3NADP+ 3NADP+ 3NADPH+3H+ 3NADPH+3H+ 6-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3CO2 3CO2第第一一阶阶段段 C3C3109l主要调理主要调理6-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该酶为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其活该酶为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主要受性主要受NADPH/NADP+NADPH/NADP+比值的调理,比值比值的调理,比值升高那么被抑制,降低那么被激活。升高那么被抑制,降低那么被激活。 二、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二、磷酸戊糖途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