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设计审查要点1_第1页
建筑防火设计审查要点1_第2页
建筑防火设计审查要点1_第3页
建筑防火设计审查要点1_第4页
建筑防火设计审查要点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防火设计审查要点建筑防火设计审查要点倪倪 照照 鹏鹏 20142014年年5 5月月2222日日四、主动防火系统四、主动防火系统一)概述一)概述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三)防排烟系统三)防排烟系统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一)概一)概 述述建筑主动防火系统主要由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建筑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防排烟系统等构成。建筑灭火设施应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各类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灭火装置、灭火器、灭火沙、灭火毯、消防软管卷盘等。建筑中配置的灭火器、消防软管卷盘、灭火沙等或自动灭火系统应具备扑灭初期火灾的能力,并应适用于所在场所可燃物的火灾特性相

2、适应,能实现设计的防火目标。3一)概一)概 述述建筑物应综合考虑建筑用途、重要性、建筑高度与室内空间高度、火灾特性和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合理设置有效的消防供水和灭火设施。审查要点审查要点1)在建筑防火或设计规范中规定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设施的建筑中是否设有这些设施2)所设计的室内、室外消防给水系统能保证灭火时的用水可靠性、用水量和水压要求3)系统设置应与保护对象及系统的使用条件相适应等4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1 1、灭火器、灭火器除多层住宅外,建筑物及可燃物品存放地点均应配置灭火器。在设计中应明确标示其配置位置、数量、规格型号。灭火器配置,应考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类

3、型、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灭火器的灭火效能、灭火器的通用性、灭火器设置场所的环境温度、灭火器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灭火器的相容性、灭火器的设置位置、灭火器的配置数量和使用人员的体能。5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2 2、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建筑外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小型建筑或火灾危险性较低的建筑,其室外消火栓系统可就近利用市政消火栓系统。1)应结合市政消火栓系统布置,便于消防车使用2)距离建筑物外墙应满足消防车安全取水、供水的要求,避免建筑物高层部位物体坠落对消防人员和消防车造成危害3)室外消防用水量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类别、建筑物体积、建筑物

4、的用途和建筑所设置的消防设施情况等因素。对于可燃液体或气体储罐应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冷却的水量。 6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3 3、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1)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室内需射水保护的部位2)设置位置应明显且便于管理和使用,能保证消防供水的可靠性3)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应满足设计火灾延续时间内的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4)消火栓上应有区别于环境的明显标志。5)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消防水泵供电可靠性6)供水管网在维护并部分关闭时仍能保证正常的灭火用水要求7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m2的厂房和仓库高层公共建筑和

5、建筑高度大于21m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干式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体积大于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建筑、展览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筑、医疗建筑和图书馆建筑等单、多层建筑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他等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以及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等单、多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5m或体积大于10000m3的办公建筑、教学建筑和其他单、多层民用建筑城市轨道交通设施8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4 4、自动灭火系统、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的设置应与建筑的使用功能、

6、火灾特性及室内空间特征与环境条件和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等相适应。建筑内自动灭火系统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对建筑重点部位、重点场所进行重点防护。1)灭火剂适用于扑救设置场所的火灾类型,对保护对象的次生危害较小2)系统类型与火灾发展特性、建筑空间特性相适应,并在设置场所的环境温度下能安全、可靠运行和有效灭火并在同一建筑内尽量简化3)需火灾报警系统联动的系统,有保证系统及时启动的火灾报警系统4)系统的电源满足其连续运行及其动作需要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厂房不小于50000纱锭的棉纺厂的开包、清花车间,不小于5000锭的麻纺厂的分级、梳麻车间,火柴厂的烤梗、筛选部位占地面积大于150

7、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单、多层制鞋、制衣、玩具及电子等类似生产的厂房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木器厂房泡沫塑料厂的预发、成型、切片、压花部位高层乙、丙、丁类厂房 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丙类厂房10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 -仓库仓库每座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棉、毛、丝、麻、化纤、毛皮及其制品的仓库(单层占地面积不大于2000m2的棉花库房除外)每座占地面积大于600m2的火柴仓库邮政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空邮袋库可燃、难燃物品的高架仓库和高层仓库设计温度高于0的高架冷库,设计温度高于0

8、且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大于1500m2的非高架冷库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可燃物品地下仓库 每座占地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其他单层或多层丙类物品仓库11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一类高层公共建筑(除游泳池、溜冰场外)及其地下、半地下室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及其地下、半地下室的公共活动用房、走道、办公室和旅馆的客房、可燃物品库房、自动扶梯底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12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自动

9、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单、多层民用建筑单、多层民用建筑特等、甲等剧场,超过1500个座位的其他等级的剧场,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或礼堂,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5000人的体育场的室内人员休息室与器材间等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 的展览、商店、餐饮和旅馆建筑以及医院中同样建筑规模的病房楼、门诊楼和手术部 设置送回风道(管)的集中空气调节系统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办公建筑等13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单、多层民用建筑单、多层民用建筑藏书量超过50万册的图书馆大、中型幼儿园,总建筑

10、面积大于500m2的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或地上四层及以上楼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游泳场所除外) 设置在首层、二层和三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游泳场所除外)14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5 5、消防水池、消防水池下列情况,应设置消防水池: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道、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 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1条进水管,且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大于25L/s15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6 6、消防泵房、消防泵房1)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

11、,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楼层3)消防水泵房设置在首层时,其疏散门宜直通室外4)设置在地下层或楼层上时,其疏散门应靠近安全出口5)消防水泵房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16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二)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三)防烟、排烟系统三)防烟、排烟系统建筑内设置的防排烟系统应能有效控制建筑内的火灾烟气流动与蔓延,并应能使建筑内的环境条件满足人员的安全疏散需要。任何建筑均应考虑排烟措施。17三)防烟、排烟系统三)防烟、排烟系统1 1、审核要点、审核要点应明确排烟的位置、排烟方式和设施。不同部位的自然排烟口面

12、积,能保证有效的排烟面积不小于规范规定或计算值严格确定加压送风的防烟部位及其余压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疏散和避难防烟分区与建筑内的实际火灾情形和空间特性相适应,能够保证有效控制烟气蔓延区域与排烟系统合用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火灾时的排烟要求管道排烟系统中采取了防止火灾或烟气蔓延的有效措施 防排烟设施具有保证其在火灾时正常动作的技术措施18三)防烟、排烟系统三)防烟、排烟系统2 2、防烟设施、防烟设施1)防烟系统应使加压各部位具有合理的压力值2)防烟系统的产品选型应能保证产生足够的风量和压力3)避难层(走道、区或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4)下列场所应设置独立的机

13、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封闭避难层、避难区、避难走道或避难间193 3、排烟设施、排烟设施1)排烟方式应与建筑高度、结构形式、空间高度与大小、火灾荷载、烟羽流形式及产烟量大小、室内外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2)不能有效排烟或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3)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或排烟口的面积能够将烟气控制在设计的室内高度以上,能按设计组织受控制地运动4)排烟口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环境条件、风向、风速、建筑高度等情况。自然排烟口宜设置在建筑外墙的上方或屋顶上,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14、5)应结合建筑内部的功能分区和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划分防烟分区6)排烟管道应具有足够的耐火性能,排烟口的风速合理20三)防烟、排烟系统三)防烟、排烟系统4 4、应设置排烟设施应设置排烟设施场所场所厂房、仓库及地下建筑厂房、仓库及地下建筑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或

15、半地下建筑(室)及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21三)防烟、排烟系统三)防烟、排烟系统4 4、应设置排烟设施应设置排烟设施场所场所民用建筑民用建筑设置在一至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庭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及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22三)防烟、排烟系统三)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

16、排烟系统排烟口设计p 排烟口间距和尺寸排烟口间距和尺寸 排烟口的间距和尺寸应避免吸穿效应。 排烟口单元的面积不应超过2d2,其中d为所设计的烟气层厚度。 如果排烟口的长宽比:Lv / Wv2,则其宽度Wv不应超过设计烟气层厚度d。 在俯视图中,任一防烟分区内排烟口之间的中心间距S不应超过4H,如下图(a)所示;其中H为图 (b)中所示的顶棚高度,包括(1)至(4)四种情况。(a)矩阵形式布置的排烟口间距(俯视图)矩阵形式布置的排烟口间距(俯视图) (1)水平屋顶(2)山墙型屋顶(3)坡屋顶(4)锯齿状屋顶(b) 屋顶高度(屋顶高度(H)及挡烟壁高度()及挡烟壁高度(dc)示意图)示意图(14)

17、p 排烟口间距和尺寸 在俯视图中,任一防烟分区内从墙或挡烟垂壁上任何一点到最近排烟口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2.8H,如图。墙或挡烟壁附近的排烟口示意图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排烟口大小计算 p 排烟口面积可通过手算公式或计算机模型(LAVENT)来确定,且保证烟气层边界应不低于挡烟垂壁下沿。p 手算:在平衡状态时,进入到烟气层的质量流率应等于从排烟口或排烟系统排出的质量流率(p = v)。 排烟系统示意图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羽流质量流率羽流质量流率p 平均火焰高度应按下式计算:其中:L = 火源基部以上的平均火焰高度(m)D = 火源基部直径(m)Q = 总热释放速率(

18、kW)p 虚点火源位置,zo,为火羽流的有效点源位置,应按下式计算:其中:zo = 虚点源位置Q =总热释放速率(kW)D =火源基部直径(m)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p 平均火焰高度,L,小于烟气层边界高度时(Lzs),火羽流的质量流率应根据下式计算:其中:p = 羽流质量流率(kg/s)Qc = 对流热释放速率 = 0.7Q(kW)zs = 火源基部以上的烟气层边界高度(m)zo = 火源基部以上的虚点火源的高度(如果低于火源基部,zo为负值)(m)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p 平均火焰高度(L)大于或等于烟气层边界高度时(Lzs),质量流率应根据以下式计算:其中:p

19、 = 羽流质量流率(kg/s)Qc = 对流热释放速率 = 0.7Q(kW)zs = 火源基部以上的烟气层边界高度(m)L = 平均火焰高度(m)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p 排烟口排烟口排出的质量流率排出的质量流率 通过排烟口排出的质量流率应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其中:v = 排烟口质量流率(kg/s)Cd,v = 排烟口流量系数Av = 排烟口面积(m2)o = 环境空气密度(kg/m3)g = 重力加速度(9.81m/s2)d = 烟气层厚度(m)To = 环境温度(K)T = 烟气层温度(K)Cd,i = 补气口流量系数Ai = 补气口面积(m2)上述公式中的T应按下式来确定:

20、其中:To = 环境温度(K)T = 烟气层温度(K)K = 烟气层气体中对流能量所占分数Qc = 对流热释放速率(kW)cp = 烟气层气体比热(KJ/kg-K)v = 羽流质量流率(kg/s)注: 除非设计师能向权威机构提供可接受的分析或数据所验证过的其他值,否则此公式中的K值应取0.5。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p 排烟装置或补气口的生产商应提供排烟口和进气口流量系数。如果无可用的数据,除非设计师能提供权威机构可接受的分析或数据所验证过的其他值,否则应参考下表对流量系数进行取值。排烟口排烟口和补气口的默认流量系数和补气口的默认流量系数排烟口或补气口类型排烟口或补气口类型流量系数

21、流量系数 CCd,vd,v或或C Cd,id,i 百叶窗,且叶片与气流方向成百叶窗,且叶片与气流方向成9090度角;度角;扁平或开门角度至少为扁平或开门角度至少为5555度;度;易熔性材料制成的排烟天窗易熔性材料制成的排烟天窗0.55扁平或开门角度至少为扁平或开门角度至少为3030度度0.35百叶窗叶片方向固定在百叶窗叶片方向固定在4545度度0.25 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p 不应在同一防烟分区内同时采用机械排烟系统和自然排烟系统。p 排烟口数量 应根据排烟口不发生吸穿现象的最大流率来确定最少排烟口个数。 应允许排烟口的数量多于最少排烟口个数。 为避免吸穿现象,单个

22、排烟口的最大排烟量应按照下式计算:其中:Vmax = 在不发生吸穿的情况下,烟气温度为Ts时的最大排烟量(m3/s) = 排烟口位置因数(无量纲)d = 在排烟口下方烟气层的厚度(m)Ts = 烟气层绝对温度(K)To = 环境空气绝对温度(K) 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p 如果排烟口中心距最近墙体的距离不小于其直径的2倍,的取值应为1。 如果排烟口中心距最近墙体的距离小于其直径的2倍,的取值应为0.5。 如果排烟口安装在墙上,的取值应为0.5。 d/Di的比值应大于2,其中Di为排烟口直径。 对于矩形排烟口,其等效排烟口直径Di可按下式计算: 要防止多个排烟口造成的吸

23、穿现象最小间距应按照下式计算: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补风口设计p 组成:补风口包括进气百叶、门、防烟阀、窗、卷帘或其他经批准的开口,其设计及建造应保证为户外空气进入到建筑物内提供通道。p 位置 补气口应位于在建筑物外墙上,并低于烟气层边界设计高度,补气口应能清楚识别或做出清楚标识。 当建筑物体量较大且具有多个防烟分区时,在不相邻的防烟分区内应提供排烟口所需的补气口。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p 操作方法 补气口应当保持常开状态,或者在探测到火灾后自动打开。 补气口应设计为火灾条件下打开以达到设计目标或符合性能化目标的要求。 补气口应设计为故障先导型开启方式,以便补气口的

24、任何零部件出现故障都会使得补气口开启。p 气流路线 从补气口到防烟分区排烟处的气流路线的距离应不小于补气口尺寸的三倍。 二)防烟、排烟系统二)防烟、排烟系统1 1)防烟分区)防烟分区2 2)挡烟垂壁)挡烟垂壁36三)防烟、排烟系统三)防烟、排烟系统四)火灾报警系统四)火灾报警系统建筑应根据其实际用途、预期的火灾特性和建筑空间特性,发生火灾后的危害等因素设置合适的报警设施1 1、审核要点、审核要点1)建筑内需早期报警或提醒人员疏散的场所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建筑内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应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3)系统应能及时检测和识别火灾信号4)系统发出的警报能使人员清楚地识别火灾信

25、号5)系统能可靠、准确地识别火灾信号并联动相应的消防设施6)消防控制室的设置合理、布置位置符合安全使用和便于控制的要求7)警报装置设置位置符合规范要求,在设计中有明确标示37四)火灾报警系统四)火灾报警系统2 2、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制鞋、制衣、玩具、电子等类似用途的厂房每座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棉、毛、丝、麻、化纤及其制品的仓库,占地面积大于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卷烟仓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商店、展览、财贸金融、客运和货运等类似用途的

26、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 图书或文物的珍藏库,每座藏书超过50万册的图书馆,重要的档案馆38四)火灾报警系统四)火灾报警系统2 2、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地市级及以上广播电视建筑、邮政建筑、电信建筑,城市或区域性电力、交通和防灾等指挥调度建筑特等、甲等剧场,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其他等级的剧场或电影院,座位数超过2000个的会堂或礼堂,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大、中型幼儿园的儿童用房等场所,老年人建筑,任一层建筑面积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疗养院的病房楼、旅馆建筑和其他儿童活动场所,不少于200床位的医院门诊楼、病

27、房楼和手术部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净高大于2.6m且可燃物较多的技术夹层,净高大于0.8m且有可燃物的闷顶或吊顶内39四)火灾报警系统四)火灾报警系统2 2、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11)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及其控制室、记录介质库,特殊贵重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机器、仪表、仪器设备室、贵重物品库房,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房间(12) 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50m2的可燃物品库房和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营业厅 (13)其他一类高层公共建筑(14)设置机械排烟、防烟系统、雨淋或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固定消防水炮灭火系统等需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锁动作的场所或部

28、位(15)建筑内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40四)火灾报警系统四)火灾报警系统2 2、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17)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8)建筑高度大于54m、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公共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套内宜设置火灾探测器(19)建筑高度不大于54m的高层住宅建筑,其公共部位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当设置需联动控制的消防设施时,公共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0)高层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应设置具有语音功能的火灾声警报装置或应急广播413 3、消防控制室的设置消防控制室的设置要求要求1)单独建造

29、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3)当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4)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5)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42四)火灾报警系统四)火灾报警系统五、安全疏散系统设计五、安全疏散系统设计一)要点一)要点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三)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三)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四)疏散楼梯四)疏散楼梯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六)六)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43一)要一)要

30、点点安全疏散设施由室内通道、疏散出口、疏散走道或避难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疏散照明灯具等组成安全出口的位置和数量,应结合建筑的空间合理组合,兼顾其使用功能和安全性,使建筑物内的人员能在接到火警信息后,在规定的最短时间内,全部安全疏散到室外或其他安全地带44一)要一)要 点点主要审核内容主要审核内容1)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布置2)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宽度3)出口数量4)疏散距离5)疏散坡道或室外楼梯的坡度6)疏散指示与疏散照明45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建筑物的安全疏散和避难逃生设施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用途、使用人员数量与特性、建筑面积

31、、建筑高度和室内净空高度、疏散距离、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以及消防设施配置情况等因素。疏散设施应能保证人员在疏散时不受火灾或火灾烟气的危害。建筑物应具有供火灾时人员进行安全疏散与逃生的设施和路径。建筑设计所提供的疏散设施和路径应能保证火灾情况下人员全部安全疏散或逃生至安全地点。46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1 1、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安全疏散和避难逃生设施,与建筑的功能或用途、使用人员数量、建筑面积等相适应2)每个房间或每个防火分区或建筑的每个楼层具有足够的疏散宽度和疏散出口,其疏散距离满足人员安全到达安全出口的要求3)避难设施能为避难人员提供足够的避难空间,并满足避难人员的安全停留要求4)安全疏

32、散设施或避难设施应能在设计的疏散或避难时间内有效防止火灾和烟气的影响5)除有特殊规定外,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不得计作安全出口47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1 1、基本要求、基本要求6)疏散路线短捷,并符合人员的行为习惯7)疏散走道(坡道)、疏散楼梯和前室,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8)建筑内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观众厅、展览厅、餐厅和商业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9)应急照明设施应能提供足够的照度供人员快速疏散,其照明时间应能满足所有人员疏散的需要,并应考虑救援人员初期救援的需要10)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上应设置明显、清晰的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的尺寸应与

33、所在空间的大小相适应48二)基本要求二)基本要求2 2、设计原则、设计原则1)疏散路线简捷,易于辨认,有简明易懂、醒目易见的疏散指示标志2)疏散路线设计符合人们的习惯要求和人在建筑火灾条件下的心理状态及行动特点3)疏散路线设计要做到步步安全4)尽量不使疏散路线和扑救路线相交叉,避免相互干扰5)任一房间或部位,一般都应有2个不同疏散方向可供疏散,尽可能不布置袋形走道6)疏散走道上不应设置防火卷帘,防火门在火灾时能保持关闭状态8)确保各种安全疏散设施在火灾条件下的防火、防烟性能 49三)三)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疏散出口是房间直接连通疏散走道或室内外安全空间的出口或门。安全出口是通往

34、室外、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等室内外安全空间的出口或门。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对保证人员和物质的安全疏散十分重要。无论工业建筑或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每个楼层的安全出口数量一般均不应少于2个。50三)三)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3 3、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审查要点、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审查要点1)建筑应根据其耐火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安全出口2)一般,建筑物内每个楼层或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各楼层或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总宽度应能满足该楼层或防火分区全部疏散人数在可用疏散时间内安全疏散到安全地点的要求。3)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应尽可能相互远离。2个安全

35、出口最远边缘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应小于5m;小于5m时,应按一个安全出口考虑。4)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通道应畅通,不应设置或放置阻碍人员疏散或减少疏散宽度的物体或物品。51三)三)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3 3、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审查要点、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审查要点5)直接通向疏散坡道的出口可以作为疏散出口,直接通向室外疏散坡道的出口可以作为安全出口。6)每个房间的疏散出口:2个疏散出口最远边缘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应小于所在房间或区域内最长对角线的一半;2个疏散出口最远边缘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应小于5m;当疏散出口最远边缘之间的距离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视为1个出口 疏散出口的总宽度应能

36、满足室内全部人员在可用疏散时间内全部安全疏散到室外的要求。52三)三)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3 3、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审查要点、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审查要点7) 疏散出口应直接通向安全出口,不应经过其他房间8)一般,建筑中的疏散用门: 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 采用电控自动门时,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开启并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门扇开启时,不应减小疏散走道或楼梯平台的宽度。电控自动门打开时,不得减少疏散通道或门口的有效宽度与高度。(12)供人员频繁出入的疏散门,宜采用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的常开门53三)三)安全出口与

37、疏散出口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3 3、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审查要点、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审查要点9)设置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及居住建筑的单元门,应能在火灾等应急情况下自动解禁,且应在建筑内部一侧设置手动释放装置,并应在明显位置清楚标示门的开启方式10)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上应设置明显、清晰的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的尺寸应与所在空间的大小相适应54四)疏散楼梯四)疏散楼梯4 4、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1)疏散楼梯(间)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和使用方便的要求2)楼梯间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3)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首层难以设

38、置直接对外的出口时,应保证首层火灾不会影响到其上下各层人员利用该出口安全疏散4)地上部分下一层疏散楼梯(间)及楼梯出口的疏散能力应能满足其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要求 地下部分上一层疏散楼梯(间)及楼梯出口的疏散能力应能满足其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要求55四)疏散楼梯四)疏散楼梯4 4、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5)一般,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6)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楼梯间不应共用。必须共用的,应采取能防止人员进入地上或地下部分疏散楼梯间的措施7)通向避难层的楼梯间应采取使人员必须经过避难层才能到达上一层或下一层的措施8)疏散楼梯的宽度应考虑人群应急疏散时安全通行的需要,且不

39、宜大于2m;大于2m时,应采取防止人员因拥挤而摔倒、拥堵的措施56四)疏散楼梯四)疏散楼梯4 4、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9)疏散用楼梯间的基本条件:应具有良好的防烟和采光或照明条件,并宜靠外墙设置楼梯间窗口与建筑外墙上的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应满足防止火灾或烟气对楼梯间内人员疏散安全的影响,且不应小于1.0m疏散楼梯及其前室内不应设置可能影响安全疏散、减少疏散宽度或增加楼梯间火灾危险的物体、管井或敷设可燃气体、液体管道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内必须敷设可燃气体管道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57四)疏散楼梯四)疏散楼梯4 4、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10)疏散楼梯的净

40、宽度计算:楼梯的两侧只有围墙而无扶手栏杆时,应为两侧墙体装修后表面间的宽度楼梯只有一侧为墙体、另一侧有扶手栏杆时,应为墙体的装修后表面到栏杆或扶手内侧的宽度 楼梯的两侧均有扶手栏杆时,应按两侧栏杆或扶手相对内表面之间的宽度中较小者确定58四)疏散楼梯四)疏散楼梯4 4、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11)室内疏散楼梯两梯段扶手间应考虑在楼梯间内布设消防水带和防止人员坠落的要求,其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12)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不应采用或设置卷帘门59四)疏散楼梯四)疏散楼梯4 4、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疏散楼梯的审查要点13)室外疏散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

41、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楼梯平台和梯段均应具备足够的耐火性能楼梯周围墙面上设置的门窗洞口,在火灾时不应影响楼梯的安全使用;除疏散门外,一般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梯段60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5、疏散距离的审查要点疏散距离的审查要点1)建筑内最大疏散距离应根据建筑耐火等级、楼梯间形式和疏散方式确定2)建筑内的疏散距离应按直线距离计算。该直线距离应为从房间或空间内任一点到相关出口的最短距离,不考虑除楼梯间或疏散走道隔墙外

42、的内墙、隔断和其他结构的影响61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1)美国IBC(2012年)第1016.3条,疏散距离为从楼层内的最远一点按照自然的不受阻挡的水平和竖向路径疏散到安全出口的实际行走距离2)英国BS 9999(2008年)第3.112条,疏散距离是指建筑内的人员从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实际行走距离,需考虑隔墙、隔断及建筑装饰的影响。第17.4条表12,当实际行走路线不确定时,应采用直线距离,按实际行走距离的2/3确定3)新加坡防火规范第1.2.59条和第2.2.6条第(b)款第1.2.18条,直线距离为房间内任一点到安全出口的最短距离,不考虑建筑内部的隔墙(疏散通道及

43、疏散楼梯的隔墙除外)、隔断及装饰的影响62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4)香港提供火警逃生途径守则(1996年版)第14.3条,疏散距离为“直向距离”与“行走距离”之和直向距离沿着由一个房间的任何一部分至该房间的出口门的中央的假定路径以直线量度的距离行走距离介乎一房间的出口门中央与以下其中一项之间的出口路线,沿中线在楼面量度的水平距离:(a)任何一条楼梯的围建物的耐火门中央;(b)如无耐火门,则与楼梯的第一块梯级面;或(c)如有关的出口路线符合第8.2段的规定直接通向地面水平的一条街道或一处露天地方,则与通向该街道或露天地方的任何一个出口处。636、疏散宽度的审查要点、疏散宽度

44、的审查要点1)建筑中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最小疏散宽度要求2)总疏散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3)百人疏散指标确定准确4)借用疏散宽度与自有疏散宽度、同一空间不同出口的疏散宽度分布关系合理 5)疏散人数计算合理、准确64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6、疏散宽度的审查要点、疏散宽度的审查要点6)一般,出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m。门的净宽度计算:对于单扇门,应按门扇呈90角打开时从门侧柱或门框边缘到门表面之间的宽度确定对于双扇门,应按两扇门分别呈90角打开时相对两扇门表面之间的宽度确定7)在计算疏散出口或疏散楼梯等安全疏散设施的总净宽度时,一般应按

45、0.5m进行递增。计算各安全疏散设施的宽度时,当该宽度除以0.5后的余数小于0.25m时,不应计入该余数;当余数大于0.25m时,可将该余数的一半计入总疏散宽度。65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7、疏散宽度的计算、疏散宽度的计算1)出口的总宽度应根据建筑内的疏散人数确定。建筑内的疏散人数:建筑物除有固定座位等标明使用人数外,对无标定人数的建筑物应按有关设计规范或经调查分析确定合理的疏散人数当建筑物或其中某一层或楼层中的某一区域有多种用途且在不同时间分别用于不同用途时,其人数应按这些用途中人数最多者确定 对于建筑内某些附属设施,如卫生间、门厅、储藏室、资料室等不同时与其他房间或区

46、域有人使用时,疏散人数的计算可不 该部分的建筑面积66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7、疏散宽度的计算、疏散宽度的计算2)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1.0人/m2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0.5人/m2计算4)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5)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宜按0.75人/m2确定67五)疏散距离

47、与疏散宽度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7、疏散宽度的计算、疏散宽度的计算6)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一般商店营业厅人员密度值的30%确定68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7、疏散宽度的计算、疏散宽度的计算7)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不小于1.00m/百人计算确定69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五)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六)六)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8、疏散走道的审查要点、疏散走道的审查要点1

48、)宽度应综合考虑所在区域的用途、疏散距离和疏散人数,应能满足该区域内全部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且不应小于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宽度2)应直接通向安全出口,并应考虑能有2个或多个不同的疏散方向;走道上不宜设置门槛、阶梯3)走道两侧及顶棚应采用具有足够的防火防烟性能的结构体与周围空间分隔4)疏散坡道应设置围护墙体或高度不低于1m的护栏并应采取防滑措施,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0。5)走道在防火分隔处应设置与该部位分隔要求一致的常开防火门70六)六)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9、避难走道的避难走道的审查要点审查要点1)避难走道楼地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2)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

49、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60m3)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71六)六)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9、避难走道的避难走道的审查要点审查要点4)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6)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

50、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72六)六)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10、避难层的审查要点、避难层的审查要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避难间: 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2)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3)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4)应设置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73六)六)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10、避难层的审查要点、避难层

51、的审查要点6)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74六)六)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10、避难层的审查要点、避难层的审查要点7)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

52、显的指示标志8)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窗75六)六)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疏散走道与避难逃生设施11、病房楼避难间的审查要点、病房楼避难间的审查要点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2确定。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2)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3)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4

53、)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窗76六、暖通、空调系统防火设计六、暖通、空调系统防火设计通风、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应采取防火措施,防止火灾和烟气通过通风、空气调节系统蔓延。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温度、管道材料等应与所在空间的可燃物或火灾特性相适应,不应增加该场所的火灾危险。77六、暖通、空调系统防火设计六、暖通、空调系统防火设计1、审查要点、审查要点1)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内,应采用能防止热媒温度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采暖设施。采暖管道如必须穿过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时,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2)当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性

54、物质与采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或受到水、水蒸汽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3)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4)丙类厂房内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性的粉尘、纤维时,在空气循环使用前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78六、暖通、空调系统防火设计六、暖通、空调系统防火设计1、审查要点、审查要点5)甲、乙类厂房用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且排风设备不应和其它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6)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内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

55、和有爆炸危险的车间隔墙。7)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系统的通风设备应具有防止风机发生火花引发燃烧爆炸的措施或性能。8)排除、输送有燃烧或爆炸性的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均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措施;排风管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并应明敷、直接通到室外的安全处。9)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在穿越建筑内的防火分隔处应设置防火阀791、审查要点、审查要点10)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上应设置防火阀的部位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穿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注: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

56、、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该防火分区内的水平风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80六、暖通、空调系统防火设计六、暖通、空调系统防火设计七、建筑防爆设计与电气防火设计七、建筑防爆设计与电气防火设计 一)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一)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二)建筑防爆设计二)建筑防爆设计81一)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一)建筑电气防火设计 1 1、基本目标、基本目标1)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降低电气设备和线路在使用过程中引发火灾的危险2)建筑应根据其重要性、火灾危险性等设计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线路、消防应急照明等3)消防电源的负荷等级应根据火灾扑救难度和建筑的使用性质、重要性等因素确定4)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线路应保证建筑内消防用

57、电设备火灾时在设计要求的工作时间内能连续正常运行5)布置在存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电力装置,应采取与爆炸环境相适应的防爆措施6)电力线路与建筑物的距离能防止因电力线路倒杆而引发火灾的危险 82一)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一)建筑电气防火设计 2 2、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建筑内的高温电气设备及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防止引燃可燃物的防火保护措施2)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3)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与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4)封闭楼梯间、防烟

58、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观众厅、展览厅、餐厅和商业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83一)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一)建筑电气防火设计 2 2、基本要求、基本要求5)应急照明的设计要求:应急照明设施应能提供足够的照度供人员快速疏散应急照明时间应能满足所有人员疏散的需要,并应考虑初期救援需要 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 人员密集的场所、避难层(间),不应低于3.0 lx;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10.0 lx;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

59、照明的照度84一)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一)建筑电气防火设计 2 2、基本要求、基本要求5)应急照明的设计要求: 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小于1.5h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2的公共建筑,不应少于1.0h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851 1、泄爆措施、泄爆措施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2)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应设置泄压设施。 86二)建筑防爆设计二)建筑防爆设计 1 1、泄爆措施、泄爆措施泄压设施泄压设施1)泄压设施宜采用轻

60、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不应采用普通玻璃。2)泄压设施的设置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险的部位。3)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轻质墙体的单位质量不宜超过60kg/m2。4)屋顶上的泄压设施应采取防冰雪积聚措施。87二)建筑防爆设计二)建筑防爆设计 2 2、防爆措施、防爆措施1)散发较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其顶棚应尽量平整、避免死角,厂房上部空间应通风良好。2)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3)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