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唯物论shangke_第1页
第二单元 —唯物论shangke_第2页
第二单元 —唯物论shangke_第3页
第二单元 —唯物论shangke_第4页
第二单元 —唯物论shangke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本单元包括马哲的本单元包括马哲的唯物论唯物论(第第4 4、5 5课课)和和认识论认识论(第第6 6课课)两大部分,是高考考查的)两大部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第四课,第五课:辩证的第四课,第五课:辩证的唯物论唯物论辩证唯辩证唯物论物论物质物质物质观物质观意识观意识观世界的本世界的本质是质是物质物质物质是物质是运动运动的的物质运动是物质运动是有有规律规律的的意识的意识的本质本质意识的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作用一切从实一切从实际出发,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辩证关系辩证关系 唯物论原理方法唯物论原理方法论的两条线

2、索:论的两条线索: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考点概览考点概览考向定位考向定位(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1 1)物质的概念)物质的概念(2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3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2.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3. . 物质运动的规律物质运动的规律(1 1)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概念(2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性近三年,自然界的物质性、近三年,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等考点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等考点在高考中的考查频率比较高。高考中的考查频率比较高。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加之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加之近年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受近年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受资源瓶颈制约也日益突显,因此资源瓶颈制约也日益突显,因此保护环境、尊重客观规律的呼声保护环境、尊重客观规律的呼声日益高涨。日益高涨。第四课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可

4、知性)(物质的可知性)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1 1、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含义 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根本属性、 一般属性一般属性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多样性多样性可知性可知性永恒性永恒性无限性无限性运动运动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表)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表)比较比较物

5、质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区别它所概括的仅仅是物质具体形它所概括的仅仅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共同的唯一特性它除了具有共同的它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唯一特性客观客观实在性外,实在性外,还有自还有自己的个性特性己的个性特性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多样性不能用物质具体形不能用物质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态去代替物质,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则就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性联系联系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的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

6、质的具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体形态之中,它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它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v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表)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区区别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着

7、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相对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客观存在是相对于相对于主观而言的主观而言的,它既,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在的东西除了物质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神、意识现象。联联系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

8、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神、意识现象。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观实在。据此回答1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 A、具体的物质形态、具体的物质形态 B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 C、人民能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人民能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 D D、在意识以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在意识以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 2、下列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下列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人脑人脑 基本路线基本路线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思想

9、观念思想观念 国家国家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A A、 B B、 C C、 D D、 DB1 4 .1 4 . ( 广 东 )( 广 东 ) 乔 治乔 治 贝 克 莱 指 出 :贝 克 莱 指 出 : “ 公公 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 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他主张 “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 在。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 在。(在。(2020分)分) 解析解析 首先要考虑物质

10、的含义,然后紧扣首先要考虑物质的含义,然后紧扣“依依 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来辨析,并结合材料来来辨析,并结合材料来 分析,得出贝克莱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分析,得出贝克莱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答案答案 (1 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的观点。(2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 意 志 、 感 觉 、 经 验 、 心 灵 等 视 为 唯 一 的 实 在 ,的 意 志 、 感 觉 、 经 验 、 心 灵 等 视 为 唯 一 的 实 在 ,当 成 第 一 性 的 东 西 , 认 为 客 观

11、 事 物 以 至 整 个 世 界当 成 第 一 性 的 东 西 , 认 为 客 观 事 物 以 至 整 个 世 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3 3 )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物 质 观物 质 观 认 为 , 物 质 是 本认 为 , 物 质 是 本原 , 先 有 物 质 后 有 意 识 , 物 质 决 定 意 识 , 物 质 是原 , 先 有 物 质 后 有 意 识 , 物 质 决 定 意 识 , 物 质 是不 以 人 的 意 志 为 转 移 的 、 并 能 为 人 的 意 识 所 反 映不 以 人 的 意 志 为 转

12、移 的 、 并 能 为 人 的 意 识 所 反 映的 客 观 实 在 。 客 观 世 界 的 万 事 万 物 不 会 因 为 人 的的 客 观 实 在 。 客 观 世 界 的 万 事 万 物 不 会 因 为 人 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4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认为,意识是物质世 界 长 期 发 展 的 产 物 , 是 人 脑 的 机 能 , 是 客 观 世世 界 长 期 发 展 的 产 物 , 是 人 脑 的 机 能 , 是 客 观 世界 的 主 观 映 象 。 意 识 依 赖 于 物 质 , 而 不 是 贝 克 莱界

13、的 主 观 映 象 。 意 识 依 赖 于 物 质 , 而 不 是 贝 克 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3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产生产生)(2 2)在)在本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要素是地理环境、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2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

14、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2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2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世界是物质物质的世界,世的世界,世界的界的真正统真正统一性一性就在于就在于它的它的物质性物质性注意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的

15、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原理于方法论归纳一:原理于方法论归纳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性(原理)(原理)(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16、方法论: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P40 物质是物质是运动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运动是物质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 3)反对两种倾向:)反对两种倾向: 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慧能大师慧能大师“心动心动”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刻舟求剑刻舟求剑考点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考点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 1、

1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 1)什么叫运动?)什么叫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变化和过程。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P32)一是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阶段和一定和一定时期时期,其其根本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没有发生某种运动种运动,或者说物体,或者说物体在一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条件和范围内没有内没有进行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某种特殊的运动。(1 1)什么叫静止?)什么

18、叫静止?考点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考点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一种静止是一种不显著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的统一。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也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也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诡辩论。( (思考思考) P32) P3

19、2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 河流。这个观点河流。这个观点( ) A.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否认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C.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完全不同的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完全不同的2克

20、拉底鲁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的错误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的错误 在于在于( ) A.否认了意识否认了意识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违背了事物是运动的原理违背了事物是运动的原理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B考点二、物质运动的规律考点二、物质运动的规律1 1、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联系固有的固有的 不是主观臆造的(如乌鸦报丧)不是主观臆造的(如

21、乌鸦报丧)本质的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必然的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稳定的稳定的 不是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易变的(如价格波动)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 2、新陈代谢、新陈代谢3 3、阶级斗争规律、阶级斗争规律 4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注意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 而是事物而是事物本身固有本身固有的联系。的联系。现象现象规律(本质联系)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处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流商品价格

22、上下波动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级发展万有引力规律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注意注意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本质的联系的联系现象现象规律(本质联系)规律(本质联系)区区别别联联系系多变易逝多变易逝隐藏于现象之中隐藏于现象之中浮现在事物表面浮现在事物表面抽象思维把握抽象思维把握感官直接感知感官直接感知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藏在事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藏在事物内部;

23、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相对平静稳定相对平静稳定1 1、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注意注意3 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 而是而是必然必然的联系的联系2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规则不同点含义性质联系事物运动过程中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规定出来供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制度或章程客观的、普遍的、客观的、普遍的、不能创造和废止不能创造和废止主观的、可以制主观的、可以

24、制定、修改、废止定、修改、废止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正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正确、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确反映注意:规律与规则的关系的关系 (1 1)规律具有规律具有普遍性普遍性(3 3)要求我们必须)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 2) 规律具有规律具有客观性客观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着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的过程中,都遵循着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

25、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和主观意志不以人和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为转移的。客观性还意味着它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不可违抗的造福人类造福人类否则受规律的惩罚否则受规律的惩罚意义意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

26、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简言之,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简言之,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的惩罚。原理:原理:内容:内容:方法论:方法论:误区一:认为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误区一:认为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1 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

27、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既不能创造、消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既不能创造、消灭规律,也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将受到规律的惩罚。灭规律,也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将受到规律的惩罚。(2 2)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如果是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如果是原始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价值规律就不能发挥作用,原始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价值规律就不能发挥作用,也就不存在了。而且,规律还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也就不存在了。而且,规律还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所依赖的客观条

28、件的变化而变化。性质、内容及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 3)所以,我们应当充分注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所以,我们应当充分注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实际办事。把规律看做是永远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实际办事。把规律看做是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误区二: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误区二: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 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规律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

29、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误区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误区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说明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移的,这是说明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1)人能够人能够认识认识规律。规律。3、人们可以、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2)人能够人能够利用利用规律。规律。人们能够人们能够利用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对规律的认识,预见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和方向,指导指导实践活动实践活动 。人们可以人们可以利用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

30、造改变或创造条件,条件,限限制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注意注意: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能被创造或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

31、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律,按规律办

32、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原理:原理:内容:内容:方法论:方法论: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1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什么是主观能动性(1 1)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想(认识)、做(实践)、精神状态想(认识)、做(实践)、精神状态(2 2)注意: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三者关系。)注意: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三者关系。2 2、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与物质决定意识和(与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能动性的关系相同)意识能动性的关系相同)(1 1)主观能动性

33、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制约,正确发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前提。(2 2)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思想。思想。1、“揠苗助长揠苗助长”事与愿违,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庖丁解牛”事半功倍,据此事半功倍,据此回答以下两题:回答以下两题:“揠苗助长揠苗助长”

34、的错误主要在于:的错误主要在于:A.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B.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C.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C2 2、“庖丁解牛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为:A.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B.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

35、普遍性D.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A 1978 1978年安徽小岗村年安徽小岗村18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2006年年1 1月,该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的发展战略,迈进

36、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3.20093.2009全国卷全国卷文综文综3030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明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 A. B. B. C. C.

37、 D. D. B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由此。由此。“又好又快又好又快”上上升为党的意志。升为党的意志。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30年来,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年来,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高增长方式,的高增长方式,使我国付出了并仍然在付出高昂的代价,转变经济发使我国付出了并仍然在付出高昂的代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口头上的事了。展方式不只是口头上的事了。 材料体现了规律的哪些知识?材料体现了规律的哪些知识?解析:解析:本

38、题考察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本题考察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能够准确识记、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求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能够准确识记、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设问回顾教材内容,理清教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设问回顾教材内容,理清教材关于规律的相关知识有哪些,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其次材关于规律的相关知识有哪些,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其次要带者设问审读材料,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解读。最后组织要带者设问审读材料,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解读。最后组织答案时要把共性(基本原理)与个性(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答案时要把共性

39、(基本原理)与个性(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材料体现了规律的哪些知识?材料体现了规律的哪些知识?1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经济发展速度与自然之间存在必然的本稳定的联系。经济发展速度与自然之间存在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质的联系,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2 2、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我国粗放、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体现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3 3、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利用的,

40、人在规律面前、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我国提出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我国提出“又好又快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体现了我国对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的发展目标,体现了我国对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利用。第四课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物质运动运动规律规律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客观的物质体系

41、人有主观能动性人有主观能动性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根本属性根本属性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性和客观性要要求求遵循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利用规律,造福人类1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更正更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2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

42、是一种发展(更正更正: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3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更正更正:颠倒了二者,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颠倒了二者,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规律(更正更正:这是自然现象,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这是自然现象,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43、,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更正更正: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更正更正: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稳定的联系)7 7、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正更正: 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更正更正:规律是定律的

44、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映象)9 9、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更正更正: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1010、规律有好坏的。、规律有好坏的。(更正更正: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1111、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

45、的。(更正更正: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起作用。)1212、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更正更正: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

46、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13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更正更正:是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不一样。):是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不一样。)第五课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把握思维的奥秘(唯物论)唯物论)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的本质1 1、意识的起源、意识的起源2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生理基础3 3、意识的内容、意识的内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特点2 2、意识能动性的

47、表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起源起源生理基础生理基础内容内容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本本质质考点一、意识的本质考点一、意识的本质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注意:克服对下列认识的误区注意:克服对下列认识的误区1 1、错误地认为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错误地认为有了人

48、脑就有了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于人脑。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有了人脑并不意味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有了人脑并不意味着就有了意识。所以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于人脑,而着就有了意识。所以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于人脑,而是来自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人只有生活在一定是来自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意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识根源于客观存在。2 2、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正确的意识

49、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 3、错误地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原原本本的、错误地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原原本本的反映反映 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被动的反映,不是像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被动的反映,不是像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照镜子一样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加工改造的结果。的结果。4 4、片面认为意识是主观的。、片面认为意识是主观的。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所以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所以意识的

50、内容的意识的内容的客观的客观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的形式是主观的。2. 2. 不论人的感觉或人的思维,不论正确的认识或错误的不论人的感觉或人的思维,不论正确的认识或错误的认识,不论人们对现实的感受或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认识,不论人们对现实的感受或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预测,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 )A. A. 都是人的意识都是人的意识 B. B.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C. C. 都是根源于物质的都是根源于物质的 D

51、. D. 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考点二、意识的作用考点二、意识的作用( (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 )1 1、人能够能动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认识世界世界(1 1)表现)表现目的性、计划性(基于某种需要而确定目标,有步骤的进行)目的性、计划性(基于某种需要而确定目标,有步骤的进行) 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第一、不是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第一、不是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所选择有所选择。第二、不仅能够反映第二、不仅能够反映现象现象,还能把握,还能把握本质和规律本质和规律第三、不仅能够反映第三、不仅能够反映现在现在,还能追溯,

52、还能追溯过去过去和推测和推测未来未来。(2 2)意义)意义 意识活动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重要条件,它使人能够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与,它使人能够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与规律。因此,世界上规律。因此,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的事物。(1 1)意识对改造)意识对改造客观客观世界具有世界具有指导指导作用作用意识意识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人的实践人的实践意识中意识中的理念的理念现实的东西现实的东西指导指导把把变成变成注意:注意:意识不能意识不能直接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

53、通过指导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人们实践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含义:含义:考点二、意识的作用考点二、意识的作用( (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 )2 2、人能够能动地、人能够能动地改造改造世界世界(2 2)意识对于人体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于人体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萎靡的精神

54、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悲观消沉、丧失斗志使人使人考点二、意识的作用考点二、意识的作用( (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 )2 2、人能够能动地、人能够能动地改造改造世界世界(3 3)意义)意义 人不但能够改变世界已有的事物,还能创造出世界上没人不但能够改变世界已有的事物,还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事物,从而推动世界的变化发展。有的事物,从而推动世界的变化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

55、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世界上只有尚未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但是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但是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一定

56、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原理:原理:内容:内容:方法论:方法论:【提示】【提示】(1 1)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的决定性。的反映:强调物质的决定性。(2 2)能动反映论的意义)能动反映论的意义提出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与不可知论划提出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也与形而上

57、学唯物主义的被动反映论(机械清界限,也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被动反映论(机械反映)相区别。反映)相区别。例: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例: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考虑选择我们党作出,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考虑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的举动主要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中国人民的举动主要体现了意识活动的:A A目的性和计划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B B自觉选择性自觉选择性 C C主动创造性主动创造性 D D重复性重复性

58、B、江泽民强调:、江泽民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哲学上说是因为:从哲学上说是因为:A A、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又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又是对物质的反映B B、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客观物质起促进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客观物质起促进作用C C、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都起作、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都起作用用DD、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意识的反作用、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意识的反作用答案()答案() 材料: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59、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材料: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从唯物论的角度,

60、分析为什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答: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事物的发展。因此,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识。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指导科学发展的世。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指导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有助于我国实现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