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和微生物生态和农业农业微生物应用技微生物应用技术术 1 1、环境与生态、环境与生态 2 2、环境中的微生物、环境中的微生物 3 3、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 4、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5 5、应用微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技术 6 6、资源微生物开发的理论和实践、资源微生物开发的理论和实践l 环境:环境:生物体外的空间;生物体外的空间;l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l 生态与生态系统:生态与生态系统:n生态:生态:区域内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的协调区域内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
2、理因素的协调统一。统一。n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通过物一定空间内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系统。包括的一个系统。包括 宏观生态系统和微生态系统宏观生态系统和微生态系统n生态平衡:生态平衡:一定生态系统内三因素协调的动态稳定一定生态系统内三因素协调的动态稳定n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n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内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研究生态系统内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相互作用的学科。n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生态学研究
3、的主要对象:u生物圈:生物圈:地球省存在生物的地方;地球省存在生物的地方;u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三因素但三因素稳定协调的具有不同三因素但三因素稳定协调的不同区域环境;不同区域环境;u群落:群落:指一定生态系统内的某类生物的总和;指一定生态系统内的某类生物的总和;u种群:种群:指一定生态系统内不同类群的某些不同种指一定生态系统内不同类群的某些不同种类的总和;类的总和;l生物圈(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上有生物分布的地球上有生物分布的区域叫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区域叫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等。土壤圈等。l生态系统的生物: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者、消费
4、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主要光合生物) (各种动物) 分解者(化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分解死亡的生物体) 食物链 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 动物 微生物食物链协助种群扩大促进植物生长协助种群扩大协助种群扩大促进微生物生长(动物体促进微生物生长(动物体内、体外)内、体外)促进生长、传染病促进生长、传染病促进生长、植物病害促进生长、植物病害促进生长和繁殖促进生长和繁殖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意义: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意义:l有利于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分布,任何微生物都有一定有利于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分布,任何微生物都有一定的生态分布;的生态分布;l通过了解微生物生态分布和变化,有助
5、于了解环境变通过了解微生物生态分布和变化,有助于了解环境变化及原因,为人类控制环境变化提供依据;化及原因,为人类控制环境变化提供依据;l研究种群组成,有助于认识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物研究种群组成,有助于认识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l研究种群组成,有助于发掘丰富的资源微生物,同时研究种群组成,有助于发掘丰富的资源微生物,同时推动微生物进化、分类的研究,为应用微生物技术提供推动微生物进化、分类的研究,为应用微生物技术提供丰富的材料。丰富的材料。 微生物种群研究,也就是微生物区系分析,微生物微生物种群研究,也就是微生物区系分析,微
6、生物区系分析方法包括:区系分析方法包括:l传统的基于可培养技术的方法。工作步骤:传统的基于可培养技术的方法。工作步骤:采样采样数量测定、纯种分离数量测定、纯种分离分类鉴定分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表形性状研究和遗传也行研究);究(包括表形性状研究和遗传也行研究);l基于非培养技术的方法。包括基于非培养技术的方法。包括(1 1)TGGETGGE技术,技术,DGGEDGGE技术,工作步骤:技术,工作步骤:样品总样品总DNADNA提取提取设计引物设计引物PCRPCR扩增保守区段(原核生扩增保守区段(原核生物为物为16S rDNA,16S rDNA,真核生物是真核生物是18S rDNA1
7、8S rDNA)TGGETGGE或或DGGEDGGE电泳电泳技术分离保守区段的扩增混合物技术分离保守区段的扩增混合物回收保守区段回收保守区段质粒质粒或噬菌体载体连接或噬菌体载体连接克隆到受体细胞克隆到受体细胞测序公司对保守测序公司对保守区段测序区段测序序列提交序列提交GenBank GenBank 构建系统发育树。构建系统发育树。(2 2) RNARNA探针技术。工作步骤:探针技术。工作步骤: 样品总样品总DNADNA提取提取根据保守区段设计合成根据保守区段设计合成RNARNA探针探针探探针标记(荧光标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素标记)针标记(荧光标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素标记) 探针和总
8、探针和总DNADNA杂交杂交杂交识别杂交识别l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n不同类型的土壤和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数不同类型的土壤和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是不相同的,微生物种群和数量上的变化,直接反映出不同量是不相同的,微生物种群和数量上的变化,直接反映出不同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和变化。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和变化。土壤中的微生物,从数量看,细菌土壤中的微生物,从数量看,细菌 放线菌放线菌 真菌真菌( (霉菌)霉菌) 真菌真菌(酵母菌)(酵母菌) 藻类藻类 原生动物。以重量计,真菌原生动物。以重量计,真菌 细菌细菌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 藻类藻类 酵母菌。酵母菌。n特殊的
9、微生物类群可指示土壤类型和土壤优劣的作用。特殊的微生物类群可指示土壤类型和土壤优劣的作用。n根据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组成和数量上的变化(土壤微生物区根据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组成和数量上的变化(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作为土壤改良的生物指标。系分析),作为土壤改良的生物指标。 l水体中的微生物水体中的微生物 水体的自净化作用:污染的水体在快速流动和氧气充足时,水体的自净化作用:污染的水体在快速流动和氧气充足时,水体会自我净化。水体会自我净化。l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消毒和过滤是防止病源(或医源)微生物的重要措施,空气消毒和过滤是防止病源(或医源)微生物的重要措施,通常的空气消毒方法是紫外灯消
10、毒和化学药剂熏蒸。通常的空气消毒方法是紫外灯消毒和化学药剂熏蒸。l工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工业产品上的微生物:l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防止腐败和农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防止腐败和农产品的微生物加工。产品的微生物加工。l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极端微生物:极端微生物:生长在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低温、高酸、高碱、高生长在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低温、高酸、高碱、高毒、高渗、干旱、强辐射的微生物。毒、高渗、干旱、强辐射的微生物。 极端微生物极端微生物的细胞结构、生理、的细胞结构、生理、代谢、遗传都和普通微生物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代谢、遗传都和普通微
11、生物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嗜热微生物嗜热微生物 耐热菌:耐热菌:3030生长温度生长温度45-5545-55 兼性嗜热菌兼性嗜热菌:3030生长温度生长温度50-6550-65 专性嗜热菌专性嗜热菌:4242生长温度生长温度65-7065-70 极端嗜热菌极端嗜热菌:最低:最低42427070 超嗜热菌超嗜热菌:最高:最高113113,最适,最适80-11080-110,最低,最低5555。 分布分布:草堆、厩肥、堆肥、煤堆、温泉、火山地、地热区域土壤、:草堆、厩肥、堆肥、煤堆、温泉、火山地、地热区域土壤、海底火山口附近。海底火山口附近。 极端微生物中极端微生物中古细菌占很大部分。古细菌
12、占很大部分。 应用应用:高温堆肥;耐热酶。:高温堆肥;耐热酶。嗜冷微生物嗜冷微生物:指一类最适生长温度低于指一类最适生长温度低于15,最高生长温度低最高生长温度低于于20以及一些最低生长温度在以及一些最低生长温度在0以下的微生物。以下的微生物。 分布:分布:冰箱;冷库;寒冷地带。冰箱;冷库;寒冷地带。嗜酸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只能生活在只能生活在PH4的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环境中的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碱微生物:指专性生活在指专性生活在pH1011强碱性下的微生物。强碱性下的微生物。分布分布:碱性盐湖、碳酸盐含量高的土壤中。碱性盐湖、碳酸盐含量高的土壤中。类群:类群:多数是芽孢杆菌属(多数是芽孢杆菌属
13、(Bacillus)的细菌,少数是古细菌。的细菌,少数是古细菌。应用:应用:开发一些特殊的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用于洗涤开发一些特殊的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用于洗涤剂中。剂中。嗜盐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必须在一定的盐度下才能生存的微生物,有些必须在一定的盐度下才能生存的微生物,有些种类必须生活在含盐高达种类必须生活在含盐高达12-30%的环境中,称为极端嗜盐菌,的环境中,称为极端嗜盐菌,嗜盐微生物在盐碱地的改良中具有独特的指示作用。嗜盐微生物在盐碱地的改良中具有独特的指示作用。嗜压微生物:嗜压微生物:必须生活在很深的水中和一些油井中,这些地必须生活在很深的水中和一些油井中,这些地方压力很
14、大。方压力很大。抗辐射微生物:抗辐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只是抗辐射能力强。在辐射生物这类微生物只是抗辐射能力强。在辐射生物学,如核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学,如核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l生物体内外的微生物:生物体内外的微生物:植物体内外的微生物植物体内外的微生物,包括叶围(表)微生物,植物内生微生物,包括叶围(表)微生物,植物内生微生物,根围(际)微生物,他们对植物病源微生物的防护,植物营养都有重根围(际)微生物,他们对植物病源微生物的防护,植物营养都有重要的作用。要的作用。特点特点:共生微生物和内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共生微生物和内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u根际
15、微生物根际微生物(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根际:根际:邻接根表的土壤区域。邻接根表的土壤区域。根际中的微生物称为根际微生物。根际中的微生物称为根际微生物。根际效应(根际效应(Rhizophere effect):同根际外的微生物相比,根际微生物同根际外的微生物相比,根际微生物在数量和种类上同其他非根际微生物相比明显不同,表现出一定的独在数量和种类上同其他非根际微生物相比明显不同,表现出一定的独特的特点,叫根际效应(特的特点,叫根际效应(Rhizophere effect)。根土比:根土比: 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数量数量和和非根际微生物非根际微生物数量数量之比。之比
16、。 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 植物植物u菌根菌根(mycorrhiza)定义:定义: 一些土壤真菌和植物根以互惠关系建立起来的共生体称为菌一些土壤真菌和植物根以互惠关系建立起来的共生体称为菌根。根。作用:作用:菌根可以大大促进磷、氮和其他矿物质的吸收。菌根可以大大促进磷、氮和其他矿物质的吸收。类型:类型:n内生菌根:内生菌根:也叫也叫VA菌根或泡囊丛枝菌根菌根或泡囊丛枝菌根(有隔膜真菌形成的和无隔(有隔膜真菌形成的和无隔膜真菌形成的)膜真菌形成的)n外生菌:外生菌:菌丝在根表形成鞘套,一般不侵入根细胞。菌丝在根表形成鞘套,一般不侵入根细胞。内生菌根的菌丝内生菌根的菌丝体主要存在于根的皮层中,在根外
17、较少。内生菌根存在于草、林木和体主要存在于根的皮层中,在根外较少。内生菌根存在于草、林木和各种作物中。各种作物中。陆地上陆地上97%97%以上的绿色植物具有菌根。以上的绿色植物具有菌根。泡囊丛枝菌根(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菌根)VA菌根(泡囊丛枝菌根)示意图外生菌根外生菌根u共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 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 B:放线菌和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放线菌和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结瘤植物多为木本双子叶植物,如凯木、杨梅、沙棘等。结瘤植物多为木本双子叶植物,如凯木、杨梅、沙棘等。 C:蓝细菌和植物的共生固氮:蓝细菌和植物的共生固氮: 蓝细菌蓝细菌(蓝藻蓝
18、藻)中的许多属种除能中的许多属种除能自生因氮外,念珠藻属、鱼腥藻届等属的蓝细菌与部分苔类植自生因氮外,念珠藻属、鱼腥藻届等属的蓝细菌与部分苔类植物、蕨类植物、棵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可建立具有固氮功能的共物、蕨类植物、棵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可建立具有固氮功能的共生体。生体。具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不大具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不大。l人体内外的微生物人体内外的微生物l动物体内外的微生物动物体内外的微生物Rhizobium nodules on a pea rootl 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循环: 地球化学元素在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地球化学元素在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的转化和运动。下不断的转化和运动。l生物
19、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s) :u 定义:定义:是指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元素,经生物化学作用在是指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元素,经生物化学作用在生物圈中的转化和运动,是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中的转化和运动,是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循环受二个主要的生物过程控制:这种循环受二个主要的生物过程控制:光合生物对无机营养物的同化;光合生物对无机营养物的同化;异养生物对有机物质的矿化异养生物对有机物质的矿化。实际上所有的生物都参与生实际上所有的生物都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地球化学循环。 微生物在有机物的矿化中起决定性作用,微生物在有机物的矿化中
20、起决定性作用,地球上地球上90%以上有机物的矿化都是由细菌和真菌完成的。以上有机物的矿化都是由细菌和真菌完成的。u各主要循环各主要循环1、碳循环、碳循环过程:过程: COCO2 2固定和高分子物质固定和高分子物质的合成:的合成: 生物多聚物的分解生物多聚物的分解 淀粉淀粉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果胶质果胶质 木质素木质素 脂类脂类 2 2、氮循环、氮循环氮循环由氮循环由6 6种氮化合物的转种氮化合物的转化反应所组成,包括以下几化反应所组成,包括以下几个过程:个过程:n固氮作用固氮作用n氨化氨化( (脱氨脱氨) )作用作用n硝化作用硝化作用n硝酸盐还原与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与反硝化作
21、用及脱氮作用及脱氮作用n固氮固氮固氮作用固氮作用:N N2 2被还原为氨和其它氨化物的过程。包被还原为氨和其它氨化物的过程。包括非生物固氮和生物固氮。括非生物固氮和生物固氮。 非生物固氮非生物固氮:有两个来源,一是氮肥厂,二有两个来源,一是氮肥厂,二是雷电。是雷电。 N N2 2被固定成氨(铵盐)和硝酸(硝酸盐)被固定成氨(铵盐)和硝酸(硝酸盐)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由固氮微生物将由固氮微生物将N2N2固定成氨(铵固定成氨(铵盐),固氮微生物有类,一是盐),固氮微生物有类,一是共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二是二是自身固氮微生物自身固氮微生物。 n氨化氨化( (脱氨脱氨) )作用作用 氨化作用
22、氨化作用是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是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 (铵铵) )的过程。的过程。n氨的硝化氨的硝化 氨的硝化称为氨的硝化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硝化细硝化细菌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硝酸盐的过程。的过程。 微生物微生物: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严格的化能自养细菌,是严格的化能自养细菌 包括两个群,包括两个群,即即亚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和和硝酸细菌硝酸细菌4 4)硝酸盐还原与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与反硝化作用 硝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氨(N2)N203 3、硫循环、硫循环硫的循环包括还原态无机硫的循环包括还原态无机硫化物的氧化,异化
23、硫酸硫化物的氧化,异化硫酸盐还原,同化硫酸盐还原,盐还原,同化硫酸盐还原,硫化氢的释放(脱硫作硫化氢的释放(脱硫作用)。微生物参与所有这用)。微生物参与所有这些循环过程。些循环过程。 4 4、磷循环、磷循环 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三种基本过程: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三种基本过程: 有机磷转化成溶解性无机磷有机磷转化成溶解性无机磷( (有机磷矿化有机磷矿化) )。 不溶性无机磷变成溶解性无机磷不溶性无机磷变成溶解性无机磷( (磷的有效化磷的有效化) )。 溶解性无机磷变成有机磷溶解性无机磷变成有机磷( (磷的同化磷的同化) )。 植物残体中的磷以植物残体中的磷以植酸植酸的形式存在植酸。植酸酶
24、的来源的形式存在植酸。植酸酶的来源是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微生物。5 5、铁循环、铁循环6 6、其它元素的循环、其它元素的循环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了解生物间的了解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认识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为应用生物技术相互关系有助于认识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为应用生物技术提供有效的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提供有效的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主要:1、中性关系、中性关系:两种群之间在一起彼此基本没有影响:两种群之间在一起彼此基本没有影响2、偏利作用、偏利作用:一种种群因
25、另一种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一种种群因另一种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者没有受益或受害。者没有受益或受害。3、互生关系、互生关系:两种种群相互促进生长,离开能单独生存。:两种种群相互促进生长,离开能单独生存。4 4、共生:、共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种群相互有利,两者形成共生体,相互作用的两个种群相互有利,两者形成共生体,地衣、菌地衣、菌根、根瘤根、根瘤是互惠共生的典型例子。是互惠共生的典型例子。5 5、寄生:、寄生:一种种群对另一种群的直接侵人,寄生者从寄主生活细胞或一种种群对另一种群的直接侵人,寄生者从寄主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获得营养,而对寄主产生不利影响。生活组织获得营养,而对寄主产生不利影响。6 6、捕食、捕食: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从被食者种群得到营养,对被食者种群产生不利影响。从被食者种群得到营养,对被食者种群产生不利影响。7 7、拮抗:、拮抗:一种种群阻碍另一种种群的生长,而对第一种一种种群阻碍另一种种群的生长,而对第一种种群无影响。种群无影响。8 8、竞争:、竞争:两个种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基质或其它环境因两个种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查房
- 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游戏设计
-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微课
- 新生儿黄疸护理病例讨论
- 2025商场摊位经营承包合同
- 肿瘤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
- 护理管理学的计划职能
- 电子支付与安全
- 2025详述合同管理的要领
- 2025前期物业服务招标代理合同
- 《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期末复习笔记
- 高尔夫球场浇灌施工方案
- 出纳员工考核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质量预测地理试题2
- 项目启动会模板
- 2025-2030年可穿戴式睡眠监测仪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圆明园的介绍》课件
- (2025)入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介绍-原理-结构-应用
- 车厢定做合同范文大全
-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