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高级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昌市十五高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错误!未定义书签1.1项目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1.3编制范围及工作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1.4建设方案及研究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2.1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2项目地理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2.3承办单位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需求预测、建设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3.1需求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3.2销售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3.3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3.4产品的基本营销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第四章 项目地点的选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4.1项目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4.2场址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4.3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5.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5.2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5.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5.5项目平面布置与交通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6.1实施计划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6.2实施进度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错误!未定义书签7.1环境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7.2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7.3设计采

3、用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7.4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7.5消防错误!未定义书签7.6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8.1机构组织与经营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8.2劳动定员错误!未定义书签8.3经营管理制度和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8.4人员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9.1总投资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9.2资金筹措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9.3投资使用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 财务经济评价錯误!未定义书签10.1基础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10.2总成本费用测算错误!未定义书签10.3投资还本能力分析

4、 错误!未定义书签10.4财务评价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意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11.1社会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11.2生态效益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简介1.1.1项目名称江西省南昌市十五高中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昌市东湖区。校址东临文教路;西邻南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南邻隆兴民居 :北临阳明东路。地理位置 优越,交通方便。1.1.3建设规模及内容新校区总占地100亩,共建设各类建筑物面积 38650帚,项 目总资金604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科技电教楼、 图书馆、综合办公楼、食堂礼堂、学生宿舍、教

5、师住宅以及配套 的其它辅助建筑和设施、运动场、道路、绿化工程等。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2.1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 200121 号);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3、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 5、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6、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7、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注(建标 2002102号);9、建设单位委托本公司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 服务合同。10、项目单位

6、提供的有关资料。1.3.2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教育需求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 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 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 南昌市介绍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国 35个特 大城市之一。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地区,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滨。 位于东经115 ° 27'至116° 35'、北纬28 ° 10'至

7、29 ° 11'之间。王 勃滕王阁序概括其地势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南昌市西接九岭山脉,东南属赣中南山地丘陵,土地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全境山、丘、岗、平原相 间,其中岗地低丘占34.4%,水面占29.8%,平原占35.8%。自然资 源丰富。矿产资源以非金属建材矿为主,有花岗岩、石英石、石灰石、 陶瓷土、河沙等近30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7 %。主要树木有413 种,常见树种为松、杉、樟等。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水杉和被誉为 水果之王的猕猴桃也有零星分布。用材林、薪炭林居多,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39%和31.8% ;防护林、特用林比重

8、偏小,分别占有林 地面积的20.9%和4.5%。野生动物有48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 鸟类20多种,珍稀鸟类12种。境内江河湖塘星罗棋布,以鄱阳湖为中心散布着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大小数百个湖泊,市区东北有艾溪湖、青山湖和贤士湖;城区有东、西、南、北四个风 景湖。水利资源总量为7.2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45万千瓦。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冰冻期短。一 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冬冷夏热、秋爽春寒,春夏多雨、秋冬 干燥。平均气温悬殊,春季平均气温17.5 C,夏季平均气温28.2 C , 秋季平均气温20.9 C,冬季平均气温6.3 C。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 型气候

9、。全市共有38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9%以上。少数民族均为散居 性质,人口回族最多。全市除定居港澳台人员外,海外侨胞、外籍华人分布在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数较多的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等。南昌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建城 2200年来,一直都是府、州、 省、道治所,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楼台相望,素有“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之美誉。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 义,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南昌成为“军旗升起的地 方”,“英雄城”彪炳史册而驰名天下。古老的名胜交融于奇妙的自然 风光之中,秀丽的山水装点着江南文化古城的独特风貌,构成南昌特有的旅游资

10、源。南昌市东有京东、瑶湖水上娱乐区,南有青云谱“八 大山人”纪念馆文化游览区,西有梅岭、梦山度假、宗教旅游区,北 有鄱阳湖、南矶山、象山候鸟观赏区。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 王阁”耸立在赣江之滨,再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壮丽景观。有“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和位于伏虎山绝壁飞瀑间 的洪崖丹井、享有“小庐山”之誉的西山梅岭及古柏苍翠的西山万寿 宫、金光灿烂的“绳金塔”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另外,百花洲、 苏圃、苏堤等有中国园林之美,又有水陆花木之胜;水上观音亭、孺 子亭、佑民寺等是名噪一时,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当人

11、类走到了送走一个百年世纪,迎来又一个千年文明的重要时 刻,古郡南昌经过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 20年来的发展, 焕发出青春活力,展现出辉煌前景。从 1978年到2000年,国内生 产总值年均递增12%左右,提前七年实现了翻两番目标。特别是“八 五”期间,南昌经济又上新台阶,提前一年完成“八五”计划,国内 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1 %。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 435.10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6.05亿元,第二产业205.28亿元,第三产业 183.77 亿元。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世界各地的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 先后与 日本高松市、青森县东北町以及墨西哥托卢卡市和芬兰瓦托市结为友好

12、城市,同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及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1992年国务院批准南昌为内陆重点开 放城市,享受同沿海特区同等的优惠政策,国内外、省内外经济市场 全面拓展,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八五”期间,南昌对外开放程度迅速提高。市政府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招 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障外商、外资企业的一切合法权益。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发达便捷。昌北、京东 新区初具雏型,“一江两岸”格局开始形成。浙赣、皖赣、向九、向 乐等铁路干线穿城而过,尤其是京九线纵贯全市并与浙赣线交汇, 成 为内地连接港澳、西部地区连接东部沿海的大通道, 南昌承东

13、启西的 大区位优势更为突出。1999年,南昌铁路局率先购入三列国内最新型机动车组,同时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开发的“电子引航员” IC卡“黑匣子”于5月份首次在路局各机务段试用,进一步提高了 南昌铁路运输的现代化水平。公路四通八达,105、320、316等三条国道在南昌交汇,直贯湘、鄂、皖、浙、闽、粤等邻省而与全国联 网。境内公路网络直达所辖郊县全部乡村。 全国最长的双层立体分流 两用桥枛“南昌大桥”以及新“八一大桥”、新火车站和老福山、坛 子口、银三角立交桥的竣工,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环境。水路经赣江入长江出东海。空运有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福州、 厦门、南京、西安、海口、昆明等城

14、市的始发航线和中转航线34条,民航运输年起飞9330架次。京九铁路、浙赣复线、国际性现代化昌 北乐化机场的通车、通航,使南昌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立交化,城区绿化率 33.1%,气化率25.5%,日供水量103 万吨。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3.75万门,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5万 路端,模拟蜂窝移动通讯交换机容量6万户,数字蜂窝移动通讯交换 机容量15万户。城市年供电量 1.27亿度,配电系统供电可靠率 99.76%。1998年,启动实施“一江两岸”道路防洪系列、朝阳污水处理厂、孺子路综合改造等工程项目68个,累计完成工作量42272.78 万元。历史性的机遇,跨世纪的召唤,绚丽的

15、前景和光辉的蓝图,激 励着勤劳智慧的南昌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建设花园城 市的伟大事业中。到2010年力争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1.5番,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1.5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前移, 把南昌建成“开放型、多功能, 咼效益、强辐射”的中心城市。为达到上述目标,实施五项战略举措:1 、以京九铁路贯通为契机,在现有经济格局上,突破行政区划, 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拓展生产力布局,发展相对集中、规模较 大、各具特色的若干产业区和产业带。2 、进一步优化农业,主攻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繁荣以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形成农业优、工业强

16、、三产兴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3、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 和营运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4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 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5、以塑造文明省会城市形象为目标,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 到新水平。南昌,这座具有两千多年灿烂历史文化的古城和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必将以一个繁荣、富裕、文明的崭新风貌在新的世纪里焕发出 新的生机与活力。2.1.2南昌高中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十五”以来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及成功经验“十五”以来,我区教育事业在区委、

17、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成绩。近年来,随着“普九”工作的全面实施,高等教 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以 来,我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教育先行之路,采取果断措施,扩充 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使得高中阶段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我区高中教育也面临严峻挑 战;教师紧缺,投资渠道单一,高考上线率高,重点率低,复读 率高等问题成为事业发展的“瓶颈“。江泽民同志讲:“教育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力发展咼中教育,打破瓶颈,是我区面临的紧迫任务。一、现状1办学规模

18、逐步扩大,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截止目前,全 区普通高中普及程度稳步提高。 通过实施国家“高中扩招国债项 目”,以及邵逸夫项目,寄宿制学校项目等,教学设施配置也有 了较大改善,为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普及程度稳步提高。目前全区高中阶段入学率显著提高, 特别是因贫困而无法升学的学生人数明显降低。3、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根据事业统计报表显示,全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人数不断增加, 特别是通过大力实施“骨干教师培 养计划”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二、当前高中教育所面临的困惑与问题1、面对高中新课改,困惑重重、压力重重高中新课程改革,特别对于农村高中来说挑战大于机遇。我们面

19、临着教师教学理念难转变、 教学方法难更新、个别科目无专 任教师、教师虽经短期培训但由于受到自身素质的限制业务水平 提高慢等困境,这些都是农村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道路上的绊脚 石。此外,尽管以“学分管理的形式,落实所设置课程,对学生 素质(学业)做出相应评定”应该是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课程 流程,但是一年后如何考,尚未真正明朗化。学校和家长都心存 疑惑。对此,公正的说,我们也并未完全放开手脚,踏着课改的 节拍。我们只能在“左顾右盼”中前行。教师普遍反映,新课程 在深度与广度上,不能适应现行高考的要求, 而理科科目比原教 材更难以操作。所以,“心存疑惑”是可以理解的。2、学校管理队伍水平有待提高。作

20、为学校领导层,在教育 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 缺乏明晰的教 育教学理念和学校发展规划,对本校存在的问题缺乏解决的智慧、方法和技巧,导致学校的管理状况难如人意。造成教师工作 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下降,生源流失严重,学校得不到应有发 展。3、教育发展不均衡。随着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均衡,市区超 大班额问题十分严重,学位十分紧张,而农村高中却学位萎缩, 且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扩大之势,造成了农村中学发展的桎梏。4、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滞后。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教 师编制没有及时跟随教育的变化需求调整,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聘任制度形同虚设,“终身”制导致教师缺乏危机感和竞 争意识,也

21、因此缺少应有的自主发展、自觉提高的压力和动力, 这是造成教育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三、“十二五”、“十三五”发展奋斗的目标1提高认识,增强加快高中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中阶段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关键阶段。加快高中教育的发 展,有利于提升基础教育水平,为高校输送高素质的生源,建立 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者, 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满足社会日 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站在 科学发展观高度,我们应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开拓 创新,才能开创新局面。2、制

22、订规划,加快高中发展与建设,努力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原则拟定“十二五”、“十三 五”发展奋斗的目标。做到换人不换思路,换届不换目标。3、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加大资金的投入,努力改善高 中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国债高中项目,邵逸夫项目, 寄宿制学校项目等),采取“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学校还本” 或引入社会其它资金,推行“政府保运转,争取资金建校舍,社 会资金保后勤,收费还贷,质量保生源”的运行机制,树立“负 债经营”的理念,促进办学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各相关部门要制 订或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为高中阶段学校的新建、扩建、改建给 予优惠的政策支持。4、狠抓队伍建设,确定目

23、标任务,提升学校品牌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体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反映了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素质。抓好队伍建设,首先抓班子,选好 校长,实行校长负责制,任期内,实行任务目标与奖惩挂钩。搞 好培训,搭建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合格教师一一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良性发展,增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才能把“向管理要质量,向教师要质量, 向45分钟要质量”和“建设一个坚强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 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校风, 建设一个高尚 的校园文化,建设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一个优异的教学质 量”落到实处,并建立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 现代化管理的

24、长效机制,学校才能上等级,上规模,出质量,出 效益,才能做到办一所学校出一所的效益,教一个学生出一个高 质量人才。5制订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缓解教师紧缺矛盾。逐步建立数 量足够,质量较高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 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 要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积极引进重点高校毕业生, 师范院校本 科生,符合条件的非师范院校本科生到我区高中任教。要为骨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用事业、感情和较高的待遇(学 校后勤产业社会化的收入),留住和吸引优秀教师。通过招录、 引进、培训等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教学业务水平 高,较为稳定的能艰苦

25、奋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同时抽调一 批从事音体美、计算机和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委托师范院校实 施短期培训,解决短缺学科高中教师不足。建议区级财政和教育 部门对我区教师培训预算安排专项经费,确保高中教师地区级专项培训。6、市教育局教研室应统一制定相关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实 施方案”,“指导意见”,以宏观管理全市的新课程实验。同时集 中教师资源,统一进行相关培训,既省时又省力。7、创新手段,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加强信息技术基 础设施建设,建好计算机、语音、多媒体教室,形成校园网络中 心,组织建设信息技术资源库;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

26、教学的整合,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作与教育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实现利用信息高速路享受名校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交流与合作。8建立健全高中贫困生资助机制。建议在现有的普通高中 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 持等多种渠道筹资,对普通高中的贫困学生予以资助,以保证其完成学业。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南昌市东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匮乏,是制约南昌市东湖 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2.2是南昌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三章 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3.1 选址原则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9GBJ99-86),校址应选择在

27、城 市新建的普通中小学校,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 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 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 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 区等不安全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 穿越校区。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 规定;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学校不应 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公安看守 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 邻。3.2校

28、址现状3.2.1地理位置与建设地点东湖区地处南昌市东北部,东经 115 ° T -35 ',北纬28°40 -44 '之间,区划调整后的东湖行政区域呈不规则扇面,东以北京西路与洪都大道的交会点、洪都北大道、青山湖西岸线、 青山北路、青山湖闸与富大有堤交会点为界;南以北京西路、八 一广场南端、八一大道、中山路、中山桥、中山西路为界;西、 北均以赣江南航道中心线为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 27.2米,最低16.4 米。气候为盆地气候。根据南昌市东湖区总体规划,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昌市东 湖区,用地东临文教路;西邻南昌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南邻隆兴 民居:北临

29、阳明东路,该地段阳光充足、空气清晰、地势平坦、 基础设施齐全,利于学生读书学习。322建设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本项目用地总面积66612.1 (约100.9亩),地块大致呈长 方形。项目土地权属于南昌市东湖区所有。3.3建设条件3.3.1场址条件(1)气候南昌市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润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 明,春秋短,夏季长。年平均气温17.5 C,极端最高气温40。6C, 极端最低气温-9.7 C。年降雨量1613.9毫米,年降水量变幅 1044.2-2355.7毫米,降水日为146天,年暴雨量5.6天,年平 均相对温度为78%。年日照时间为1850.5小时,日照率为42%。 年平均

30、风速2.9米/秒。年无霜期276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 多偏南风。(2)地形、地貌本项目建设场址地形平坦, 相对高差0.5米左右,周边无山 地、丘陵等地貌条件。(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场地地基岩土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黄褐色,松 散,层厚0.24.0m不等,工程地质条件差;粉质粘土,灰黑、 灰、黄褐色,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状态,工程地质条件 很差;粉质粘土,黄褐色,层厚 0.35.5m,软可塑状态,工程 地质条件较差;粉质粘土,黄褐色,局部砖红色,饱和,硬塑状 态,局部坚硬,分布较稳定,为中等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条件好; 碎石土,黄褐色,密实状态,碎石为卵石,间充填粉质粘土,

31、偶夹砾砂,工程地质条件好。(4)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1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南昌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V 0.05 (相当于原地震烈度小于六度),因已建 建筑物工程主要性等级为二级, 所以本项目抗震设防按常规要求 执行。(5)区域性规划要求本项目在建设工程中将按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 设计条件,由规划部门统一放线,总平面布置结合开发区详规, 合理进行功能布局、组织交通,满足城市景观、绿化景观设计、 消防、交通等规范的要求。322区位和交通南昌市十五中学校区位于南昌市内,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发达便捷。昌北、

32、京东新区初具雏型,“一江两岸”格局开始形成。浙赣、皖赣、向九、向乐等铁路干线穿城 而过,尤其是京九线纵贯全市并与浙赣线交汇,成为内地连接港澳、西部地区连接东部沿海的大通道,南昌承东启西的大区位优 势更为突出。3.2.3工程用水用电条件南昌市自来水公司可保证项目用水要求,管径为100mm勺新校区专用自来水管已安装到位;10kv高压输电线路已架设至场地, 学校专用的变电设备也配置到位。水电条件满足建设运营需要。3.2.4建材供应条件南昌市建材资源丰富,各类建材厂家众多,项目建设所需的 砂子、石料、砖、木材等均由当地建材厂家提供,钢材、水泥由 各生产厂家驻县城供货商定点供应。项目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

33、3.2.5周边环境条件项目建设场址为南昌市东湖区,附近无各种化学、生物、物 理污染源,无过境架空高压线,无危及学校师生安全的易燃易爆 危险物品库。第四章教育需求分析4.1招生对象南昌市十五中学招生对象面对全市,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招生对象也会扩大至周边县(区)。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 业生,学校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使学校成为只有高中部的 省级示范中学,以满足广大人民对教育的需求。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5.1建设规模5.1.1.建设规模方案比选为适应城市普通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推 进素质教育对校园、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加强学校建设的科 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并正

34、确掌握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中 小学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投资效益,根 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1989年度部分计划(草案)的通知(计 综合198930号)和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工程项目建设标 准编制工作暂行办法(90建标字第519号)的要求,由教育 部主编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9建标2002102号),经建设部、国家计委和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7月1日发布实施。1 、校舍用房的组成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高级中学每班设 50名学生。本项目设计规模为容纳高中生3600名。学校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 三部分组成。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

35、、实验室、音乐 教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技术 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以及多功能教室、图书馆、科技活 动室、心里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极其辅助用房。2 、校舍建筑面积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分规划指标和基本指标两部分。本项目设计容纳高中生人数3600名,校舍的建筑面积不应低于 24840 m2(6.9 m2/生)。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表项目名称基本指标12班18班24班27班30班36班45班完全小学面积合计356946845812-6912-生均面 积6.65.85.4-5.2-九年制学校面积合计-

36、5500-7328-942511588生均面 积-6.5-5.8-5.65.5初级中学面积合计477263797972-9605-生均面 积7.97.16.7-6.4-完全中学面积合计-64958120-973411387-生均面积-7.36.8-6.56.3-高级中学面积合计-66028247-989211537-生均面积-7.46.9-6.66.4-3、教学用房配置标准(1) 普通教室。每班设1间,普通教室每间使用面积均不小于67卅。(2) 专用教室。配置实验室、地理教室等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 初级中学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参照表 5-2的规定。用房名称基本指标规划指标备注18-24 班30-

37、36 班18-24 班30-36 班套数面积套数面积套数面积套数面积实验室(理、化、生)3 4403-5225 6641-76034403-5225 6641-760音乐教室1961961961 296-169美术教室-11191119书法教室-196196地理教室-196196语言教室111911191 2119-2152215计算机教 室1119111911193 4119-215劳动技术教室111911191 2119-2382238单位:m2注:每套用房面积中包括辅助用房面积。城市普通高级中学专用教室使用面积表表4-8(3)公共教学用房。配置多功能教室、图书馆等公用教学用房城市普通高级

38、中学公共教学用房使用面积表表 5-13及辅助用房。初级中学公共教学用房的使用面积参照表5-3的规 定。用房名称基本指标规划指标备注18班24班30班36班18班24班30班36班合班教室173213253293173213253293图书教室293381468556293381468556科技活动室-547290108心理咨询室-18181818体育活动室(器 材室)636363631040134013401340单位:rm注:每套用房面积中包括辅助用房面积。4、办公用房的配置标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办公用房使用面积表表5-4本项目配置教学办公用房与行政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使用 面积不得小于4m2

39、/人。其他办公用房和管理用房的配置可在办 公用房面积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排。 本项目办公用房的使用 面积参照表5-4的规定。学校类 别基本指标12班18班24班27班30班36班45班完全小学244314380-446-九年制学 校-382-498-610726初级中学414500586-692-完全中学-530624-718826-高级中学-574672-770868-单位:m5、生活服务用房的配置标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部分生活服务用房使用面积表表5-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及学生生活服务用房的建设与管理 应逐步实现社会化。教工单身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等部分生活 用房的使用面积参照表 5-5

40、的规定。学校类 别基本指标12班18班24班27班30班36班45班完全小学366519663-811-九年制学 校-598-859-11291388初级中学531768998-1231-完全中学-7861022-12521497-高级中学-7961036-12771517-单位:m5.2建设方案 5.2.1总体规划设计(1 )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道路红线及现状地形图等。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99-86以及现行的国家及 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2)工程概述 工程性质:南昌市南昌十五高中建设工程是为了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新校园将成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 的高中寄宿制中学。主要建

41、设内容有:教学楼、科技电教楼、图 书馆、综合办公楼、食堂礼堂、学生宿舍、后勤用房等。 基地现状:新校址位于南昌市东湖区,合计约 100亩。 地块地形的总趋势为地形平坦,基地内无古树、古墓等文物。 工程规模:南昌十五高中新校园建成后将达到占地100亩,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72个班约3600人的规模。(3)规划指导思想 21世纪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的重点由注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素质教育,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一这一转变是我 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悠长的历史文化渊源,根据地形及功能分区,利用现

42、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 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创造人文与自 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坚持可持续开发的思想, 一次规划滚动发展,将学校建筑 的工程建设变为城市发展进步的积极要素。 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 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校园的室外空间中有广场, 有庭院,有连廊,建筑空间内外沟通,各种宜人的大小空间环境遍及校内,以利师生教学相长、陶冶情操。 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 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形体组合上体现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使建筑个性鲜明,富有校园(4 )总平面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约6.6公顷总建筑面积38650用容积率0

43、.54建筑覆盖率13.7%体育场地22000m2绿化面积20000m2绿化率30.7%(5 )功能分区 本校园可分为三大基本功能区,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 活动区。主要的三大基本功能区顺着基地的南北方向展开:教学区居北侧,学生生活区在基地的西南侧, 体育活动区在校园的南侧,三大区以教学区为中心,犄角相依,动静有隔,有分有连, 疏密相间。通过空间群体、道路、轴线的呼应和控制,使校园各 个组成部分从功能到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塑造出浑然一体 的空间环境。(6 )交通组织 出入口:本校区现仅北侧有规划道路。因此,将主入口设 置在北面,斜向面入口的主干道。主入口设计为入口广场,加以 景观布置。学校东

44、西分别有一出入口, 该出入口主要为教师生活 区和学生生活区所设。将来校园的南侧再设有一辅助出入口, 此 入口主要为后勤物资进出所设, 可保证校园内良好的文静气氛不 被污染。 道路结构:本校采用以围绕教学区核心的环状路为基本骨 架的道路结构,主路宽7米。 停车:主入口、行政办公楼和后勤服务用房分别有停车场 地。全校师生的自行车集中停放在校园绿化遮蔽的停车棚中。(7 )广场与绿地规划 广场和绿地是本校区整体规划的重要因素。 校区内分布着 许多大大小小的不同性质的广场和绿地。 此类广场和绿化不仅形 成不同的景观环境,影响着人们对整个学校的印象, 并且还起着 组织师生日常教学和生活的作用。广场,本校园

45、较大的广场有:A、入口广场:由主干道进来便是由大门、雕塑、铺地、道 路、绿地构成的入口广场。该广场南北长近40米,东西宽70米。 入口广场入口的中轴线和大门的交点为中心向基地的边缘扩散, 气势大气,效果磅礴,同时也是生态化隔离城市干扰的有效手段。 入口广场也是校园举行小型仪式的场所。在高起的平台上人们可以纵览过去和今天(入口广场和教学区建筑)的景观点。B 、教学区中心广场:从入口广场向北的生态园林景观轴与 东西向的人文轴相交处形成一个教学区中心广场,该广场平整、 开阔,以硬质铺装为要素,组织人流集散并诱导行为及视线的空 间转换。绿地本校园富有特色的绿地有:A、入口广场绿地,该处绿地以小块草坪、

46、水面、小品配合 广场建筑形成,其中在广场的两侧种植高大、茂密乔木,以隐蔽 外部干扰;B 、教学区中心广场绿地,该绿地以草坪为主,形成开阔视 野;C、学生生活区入口以草坪为主,结合少量硬地,适宜尺度 形成能够吸引学生停留活动、创造高雅学生生活社区气氛的富于 景观特色的绿化;D 、运动场与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亦布置多处尺度不等的绿 地,这些绿地不仅起到阻隔动静之功能还有人流集散,突出建筑 形体之用。(8 )消防设计学校内所有建筑物均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每个 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均有消防道环绕。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 满足消防要求,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室内按要求设有消 火栓。建筑内部设双

47、向疏散通道,在数量、疏散间距、疏散宽度 上均满足建筑防火要求。(9)环保及环卫整个校园基地上除建筑及硬地广场外均植以树木草坪,既 绿化环境又是隔噪调温防尘的措施。排水系统中,厨房排水,粪便污水均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 与洗涤废水合并达到市政排放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教学楼和宿舍朝向、采光、日照、通风条件优良。窗地比大 于1/6,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大于 2小时。食堂、厨房等后勤服务楼位于校园教学区西侧一隅,远离教学区,且处在下风向,避免了污水、废弃物、烟气对校园的影响。 522建筑设计(1 )教学区建筑群体本设计通过廊道将教学区主体建筑组合为一体,从而使教学 区活动联系便捷。就教学区的建筑总体

48、而言,其特点有:建筑整体感强,交通流线明晰;办公按功能分区布置,联系便捷;教学楼按年级独立成团,易于管理;专业教室自成一体,维护人员控制统一;公共空间丰富,层次分明,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学楼布置成围合式,均为五层,每幢拥有25间普通教室, 和相应的卫生、疏散设施。 物理、化学、生物、劳技等专业教室集中布置在科教楼中, 该楼六层,作为整个教学区建筑的活跃元素, 专业教室的安排考 虑到时代的飞速发展,设置了微机、语言教室,但除底层教室管 线功能要求较高外,其余教室强调通用性,以利于校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 办公楼包括行政办公和教学办公两个部分。 教学办公设置 在教学楼组团中。校级领导和重要职能

49、部门办公用房, 以及教学 办公布置在南翼,可获得良好的采光,并设有独立对外的出入口。 美术、音乐教室可布置在科教楼中, 位于圆形报告厅的北 侧,符合专业教室的特定要求。 图书馆位于科教楼南端。与科教楼相互辉映 ,并围合了一 个小型的文化广场,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楼内南侧布置师生开架阅览室,光线充足,景观优美;北侧布置书库、演播中心、视听室和阶梯教室;两者之间通过可中庭和回廊相连。报告厅设置在图书馆中,相对独立。 教学区建筑立面充分体现现代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与材料以深色石材和砖为主,辅以白色点缀。屋顶为蓝灰色。其他辅助 教学用房为平顶和现代感很强的风格以示变化,丰富校园空间。 教学区建筑群体

50、中有大量公共空间, 包括室内公共空间如 连廊,;室外公共空间如教学楼之间的院落等,为师生之间的交 流和课余休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生活区宿舍本校的学生宿舍按校园全部建成后有 3000到3600人全部寄 宿考虑,其中三栋学生宿舍楼位于生活区北部,另二栋位于生活区西南部、食堂之西。宿舍平面采用双人床,8人一间,16人一套标准单元。双面廊方式组合,宿舍全部南北向,采光、通风优 良。在生活区的东南角另有一组二幢单身教师宿舍。采用一厅一卧一卫一厨的户型结构,可二人合住一套。该宿舍在布置形式兼 顾居家和集体宿舍二种特点,并留有将来改造成某固定模式的余 地。食堂食堂层数为两层,建筑力求简洁、朴素大方,部

51、分构件为与其他 建筑呼应,做了些符号,屋顶采用流畅的曲面板与金属杆件组合,形成了整个生活区的活跃元素, 立面分隔与开窗与学生公寓取得 呼应。(3)其它校园内还有看台、门卫值班室及其它设备用房等建筑。主 要按以下说明进行设计。 该类建筑将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 依附校园建筑群体形 象。成为整个校园空白环境中心的一部分。 看台下的净空将用于体育服务设施。523结构设计(1 )执行规范(2)基本参数基本风压:W=0.35KN/m2,基本雪压:So=O.4KN/m2 ;抗震设防烈度:6度;框架抗震等级: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类别:丙类;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3 )结构型式根据建筑功能

52、要求,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用200 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填充。(4 )基础型式根据结构型式,结合场址工程地质状况,建筑物基础采用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其持力层为黄褐色粉质粘土混铁锰结核。具体选择是教学楼、部分学生宿舍楼、综 合办公楼、教师住宅楼因上部软弱土层较厚,且场地地形起伏较 大,大型设备不易施工,故采用人工挖孔桩。其余建筑物采用柱 下独立基础。524给、排水及消防(1)给排水 执行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修订本)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97修订本)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53、14-86)( 97修订本) 给水项目给水水源由南昌市东湖区文教路上的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校区内供水干管直径为100mm生活给水管道采用给水聚丙 烯(PP-R)管。 排水雨水通过雨水管收集直接排至校园内雨水总管网,生活污 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入校园内污水处理总管网,然后由校区雨水及污水总管网直接排入市政雨水和排污管网。(2)消防项目消防系统采用与生活用水系统合并使用的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同 时使用的水枪支数为2支。室内消火栓应每层均设,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1.1米,其出水方向向下。室外消防给水管道与市政管道连接成环状,建筑

54、物内的消防竖管在屋面各自连接成环状管网。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给水铸铁管,胶圈接口。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消火栓供给。5.2.5供配电(1 )执行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修订本)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2) 电源电源由供电系统将10KV高压线架至校园变配电室。 进户导 线采用 W22型 0.6/1KV铠装电力电缆地下直埋引至室内配电间, 电压为380/220V。(三) 线路本工程室内配电线路采用暗敷, 配电干线采用 W型 0.6/1KV 电力电缆沿电缆井内电缆桥架敷设及BV型0.3/0.5KV铜芯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