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造粒技术mine_第1页
微胶囊造粒技术mine_第2页
微胶囊造粒技术mine_第3页
微胶囊造粒技术mine_第4页
微胶囊造粒技术mine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胶囊造粒技术1、微胶囊造粒技术简介2、微胶囊基本结构3、微胶囊造粒的步骤与分类4、微胶囊在食品中的应用优势 5、食品中常用的微胶囊造粒方法目录6、专业联想 微胶囊造粒技术,或称微胶囊技术,主要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这样能够保护被包裹的物料,使之与外界环境隔绝,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色香味、性能和生物活性,防止营养物质的损失与破坏。此外,有些物料经微胶囊化后可掩盖自身的异味,或由原先不易加工的气体、液体转化成为较稳定的固体形式,从而大大地防止或延缓了产品劣变的发生。 1、微胶囊造粒技术简介 微胶囊颗粒的大小一般都在 5 200 m 范围

2、内,在某些应用中,这个范围可以扩大到 0.25 1000 m。当胶囊粒子小于 5 m 时,因布朗运动加剧而很难收集。而当粒度超过 300 m 时,其表面静电摩擦系数会突然减少,从而失去微胶囊的作用。2、微胶囊结构 微胶囊主要由芯材和壁材组成,即微胶囊内部装载的物料囊心物质,外部包囊的壁膜包囊材料。芯材可以是单核或多核,壁材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图1:微胶囊基本结构图 微胶囊的不同结构图 微胶囊化的基本步骤微胶囊化的基本步骤(a)芯材在介质中分散芯材在介质中分散 (b)加入成膜材料加入成膜材料(壁材壁材) (c)含水壁膜的沉积含水壁膜的沉积 (d)壁膜的固化壁膜的固化3、微胶囊造粒的步骤

3、与分类物理法物理法化学法化学法物化法物化法真空蒸发沉淀法、静电结合法等真空蒸发沉淀法、静电结合法等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分子包裹法、辐射包装法分子包裹法、辐射包装法水相分离法、油相分离法、挤压水相分离法、油相分离法、挤压法法囊芯交换法、融化分散法、复相乳液法囊芯交换法、融化分散法、复相乳液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凝冻法、空气悬浮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凝冻法、空气悬浮法微胶囊造粒的分类4、微胶囊在食品中的应用优势1、改变物料的存在状态、物料的质量与体积将不易加工贮存的气体、液体原料固体化,从而提高其溶解性、流动性和贮藏稳定性,如粉末香精、粉末食用油脂、粉末乙醇等。2、隔离物料间的相互

4、作用,保护敏感性物料减少敏感性物料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时间,提高物料贮存和加工的稳定性,延长产品货架期。3、降低或掩盖不良风味、降低挥发性改善食品品质,如掩盖食品中的臭味、辛辣味、苦味、异味等。防止风味成分的挥发,减少风味损失。4、控制芯材释放速度能延长活性物质的释放时间,如口香糖中的微化香精。5、降低毒性、保持活性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毒理作用等。且能保持食品中微量营养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的活性作用。5、食品中常用的微胶囊造粒方法1、喷雾干燥法2、挤压法3、凝聚法4、分子包埋法5、喷雾凝冻法1、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原理是:首先制备乳化分散相,即把芯材分散在已液化的壁囊材中混合形成溶液,

5、后加入乳化剂,热分散体系经均质变成水包油型乳状液,最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可。传统喷雾干燥法的工艺流程为:芯材和壁材芯材和壁材混合混合均质、乳化均质、乳化乳化液乳化液在热空在热空气中雾化和干燥气中雾化和干燥脱水脱水微胶囊产品微胶囊产品喷雾干燥的过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预处理、乳化部分、均质部分、喷雾干燥预处理、乳化部分、均质部分、喷雾干燥 喷雾干燥法最适于亲油性液体物料的微胶囊化,芯材的憎水性越强包埋效果越好。优点是干燥速率高、时间短,物料温度较低,对干热敏性物质的干燥,产品纯度高,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生产过程简单,操作控制方便,易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缺点是单位产品的耗热量大,设备的热效率低

6、,介质消耗量大1。干燥器的体积较大,基建费用高。喷雾干燥的产品通常粒度较小,溶解性高,但在干燥时可能存在分散困难。喷雾干燥法的另一个问题是芯材有可能残存在微胶囊的表面、因此存在被氧化的可能,而氧化后会使产品产生异味。2、挤压法 其作用机理是首先将悬浮在一种液化了的碳水化合物介质中的囊心物质的混合物,经过一系列的孔膜用压力挤压到一种盛有脱水液的水溶液中,当被经过孔膜挤压出来的这种混合物在接触到脱水液体时,包囊材料便发生硬化并随之包覆在囊心物质的表面上,然后再从脱水液中分离出由于挤压所形成的细丝,对其进行干燥并研成粉末状,以便降低它的吸湿性,这样便形成了初产品。挤压法的工艺流程为挤压法的工艺流程为

7、:心材心材+壁材壁材熔化熔化混合混合乳化液异丁醇挤压乳化液异丁醇挤压破破碎碎分离分离干燥干燥成品。成品。挤压法特别适合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包埋,如各种香精香科、VC、色素等。优点:对风味物质的损害小、货架寿命长、防止风味物质挥发等优点缺点:产品的得率低,只有70%,而喷雾干燥法可达90%95% 2。3、凝聚法优点:产品具有控制释放的功能,主产品得率较高,可达85%95%3缺点:生产成本高,操作难度大,难以大规模生产 该法主要应用于医药,香料行业。根据芯材水溶性不同也分为水相分离法和油相分离法。根据机理:4、分子包埋法 分子包埋法主要是利用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环状糊精(-CD)作壁材,是一种分子水

8、平的微胶囊技术。-CD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麦芽低聚糖,其独特的环状空间结构,形成中心部位疏水,外表面亲水的空腔。当客体分子尺寸和理化性质与空腔匹配时,在范得华力、氢键作用下形成稳定的包含物4。优点:-CD本身无毒、相对价廉易得;产品在干燥状态下稳定,200下也不分解,湿润状态下释放对食品的加香具有重要意义。缺点:产品的载量低,一般为9%14%,另外受物质分子的大小和极性等因素也限制 凝冻法是利用加热方法使壁材呈熔融状液体,加入芯材物质形成混合物,经喷雾冷凝,使表面转化成固体,形成固体颗粒。5、喷雾凝冻法其工艺流程为:壁材熔化芯材混合物冷冻喷雾微化粉末6、专

9、业联想微胶囊造粒技术在乳品产业中的应用1、乳酸菌微胶囊的制备 乳酸菌是一类发酵乳糖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总称,是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和保健功能的益生菌,如拮抗病原微生物,调节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降低胆固醇水平等5 。但乳酸菌制品从生产到运输、销售、再被口服经上消化道到达肠道的过程中,乳酸菌需经受一系列不良环境(如有氧状态、低值等)的影响,导致到达肠道的活菌数大量减少,限制了乳酸菌生理作用的发挥,而微胶囊技术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6 。 由于乳酸菌微胶囊化是为了保证其较高的存活率,因此微胶囊化过程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制备过程要温和、快速,对菌体损伤小

10、,尽可能在生理条件下制备;使用的试剂和壳材料必须是食品级的,对菌体和人体无毒害作用;微囊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抵抗培养过程中的搅拌,不破裂,有高的生产能力,并能生成均匀、最佳尺寸的微囊颗粒5。 因此尽管微胶囊制备方法很多,但适合发酵制品中乳酸菌的不多,以下介绍几种适用的方法:(a)益生菌在明胶-阿拉伯胶溶液中分散;(b)相互分开的微凝聚物从溶液中析出;(c)微凝聚物在芯材料液滴表面上逐渐沉析;(d)微聚合物结合成液滴的壁材料6。国外一些学者曾用油相分离法制得乳酸菌微胶囊,使乳酸菌的防冻能力提高20% - 50%,国内常维山等也采用此方法,用明胶和阿拉伯胶,包埋益生素,使其贮存稳定性增加6。1、凝

11、聚法即相分离法2、喷雾干燥法 将乳酸菌菌粉与脱脂奶粉、淀粉等保护剂混合均匀后,分散于熔点高于体温的硬化油(如大豆硬化油、椰子硬化油等)中,喷雾得到多核微胶囊化的乳酸菌,该产品具有肠溶性,胃液中存活率高。喷雾干燥方法中主要的微胶囊化材料是柠檬油和羟基化糊精、以及液体石蜡和醋酸纤维素,前者比较常见,因为前者的干燥温度仅为3865,比后者130低,提高了乳酸菌存活率。但是喷雾干燥法制作乳酸菌微胶囊存在乳酸菌分散不均匀及制备过程中死亡率高的问题。3、挤压法挤压法以海藻酸钠作为材料的固定化应用最多,其工艺流程如下将乳酸菌菌体细胞与0.6%(m/m)左右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后滴入约1%(m/m)的CaCl2

12、溶液中固化由于分散去凝胶中打断了凝胶网络的均匀结构,小分子物质容易通过壁材,导致产品不具有耐胃酸性。近年来有学者对挤压法制备乳酸菌微胶囊进行了两次改进1、将乳酸菌菌液与海藻酸钠在固化液中固化制得的胶粒,干燥后用融点高于体温的油脂喷涂于颗粒表面,制得微胶囊。但由于油脂温度过高导致菌体死亡率高。2、将乳酸菌菌液与海藻酸钠在固化液中固化制得的胶粒加入聚赖氨酸或者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络合成魔,采用该方法制得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壳聚糖)复合膜结构的微胶囊耐酸性好,菌成活率高,肠溶性好5。挤压法虽操作简单、成本低、能保持较高的菌体密度和活性,但难以获得干燥的粉末产品。参考文献1张培茜,郑昌江,阎喜霜,等.香辛料精油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8,19(12):2729.2王璐,许时婴.香精香料微胶囊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