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装配式木结构文献综述_第1页
可装配式木结构文献综述_第2页
可装配式木结构文献综述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言: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装配式木结构具有高效,环保,清洁, 耐久等优点,本文对新型可装配式木结构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钢筋混凝土, 砌体等其他类型结构作比照,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得出应用装配式结构在抗震、 施 工、节能、舒适、环保方面的优越性。相较于国外可装配式木结构的大量运用,如美国每年建造的 150 万栋房屋, 70%用木材建造,我国木结构建筑一直被排除在主流建筑之外,而木材是极少数 环保且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因此, 在我国研究新型可装配式木结构尤为重要。 相 较于目前的传统结构,木结构在抗震、施工、节能、舒适、环保等方面具有得天 独厚的优越性。一、 抗震2021年5月 12日,

2、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建筑物大量倒塌或严重破坏 . 然而经调查发现 , 木结构建筑表现出优越的抗震性能 , 仅有少数年久失修的 木结构建筑发生倒塌及局部木结构民居破坏严重 , 绝大局部木结构建筑只发 生轻微破坏甚至完好无损。可以说木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是十分优秀 的,表达了木结构相对于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在抗震方面的优越性, 那么,木 结构为何会有这么优异的抗震能力呢? 众所周知,地震造成的地面运动使建筑物产生的侧向惯性力集中作用于建筑 中质量最大的局部,如屋盖和各层楼盖。屋盖和楼盖的侧向力应由墙体承受, 且房屋的整个结构应适当地连接在根底之上。 木框架建筑的以下各局部对于 其抗震能力至为关键

3、:与根底的锚固; 墙体的强度及延性: 水平楼盖、屋盖和天花板的强度及连续性: 所有框架构件的相互连接。以下是木框架建筑的一些特性:1、强度和刚度 地震产生的侧向力会使建筑物扭曲,使墙体变形不再方正 。带撑墙或 剪力墙的木结构在地震时会提供关键的抗变形能力。 用胶合板或定向刨花 板为面板的墙体, 在地震时具有极为有效的抗变形能力。 在可能发生强震 的地带,可使用较厚的结构面板, 较多或较大的钉子,以增强墙体的刚度 和抗变形能力。此外,研究和经验还说明,些“非结构构件也有助于增 强建筑物的侧向抗力。例如,内墙饰面、隔墙以及多种外墙覆层,都有助 于增强建筑物的侧向抗力。2、延性 砌体和混凝土等建筑材

4、料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及细部处理, 才能保证较好 的抗震性能。与这些材料相比,木结构体系得天独厚,具有较好的延性。 延性是指建筑结构可以屈服、 变形而不倒塌的能力。 在经受地震这种突然 荷载时,房屋具备一定的柔性是最为理想的, 因为柔性可以允许房屋耗散局部能量。 众多钉节点使木框架 房屋具有十分有效的延性。3、重量木框架建筑的重量较轻。 使用绝热混凝土模板建造的混凝土墙约是一般木 制框架墙 7倍重。由于地震力与结构的重量成正比,精心设计和施工的轻 质木框架房屋便可在地震中有上佳表现。4、冗余性拥有较多传力路径的房屋一般被认为在结构上具有冗余性。 他们在地震中 可以提供额外的平安性。 由沉重的框架

5、支撑的建筑结构依靠较少的结构构 件和连接。于是,设计或施工中的任何缺陷都可能导致相邻的传力路径超 载。而典型的木框架建筑是由数以百计的结构构件和数以千计的钉节点连 接构成的。这意味着,如果某一个传力路径受到破坏,它所承当的荷载可 由邻近的构件或节点予以承当。5、连接性覆有木基面板的墙体除了能抵抗地震力外, 房屋的设计与施工还应能防止 房体的滑动或倾覆。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 都应将房屋适当地连接在根底之 上。墙体、楼盖和屋盖框架的相互连接, 使得房屋成为一个巩固的结构单 元,这对于房屋在地震中保持完整是十分重要的。而国外的许多案例也说明了木结构的优越性:SanFernando Earthquak

6、e in 1971 该次地震发生在洛杉矶北郊, 大量的独户住宅以及医院和商业建筑受到影 响。用无筋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医院和办公楼有的倒塌, 有的受损程 度严重而只能撤除。 大多数木框架房屋却表现出色, 尤其是从保护生命安 全角度来看,圣费尔南多地区旧住宅的损坏情况从外表受损到局部坍塌, 情况不一。受损严重的包括:房体滑离根底、管线空间的“矮墙坍塌、 房屋附加结构单元如门廊 倒塌以及砌体烟囱坍毁。底层有大面积开孔 的一幢较新的两层公寓受到严重影响,这类公寓楼的底层一般都是车库。 由于车库的一面墙体是敞开的,所以这类楼层便成为“软弱层 。通过这 次地震,人们认识到巩固的墙体与稳固的根底连接的重

7、要性。 建筑标准随 后也做了相应的更新。Northridge Earthquake in1994北岭地震于 1994年 1月 17日袭击了洛杉矶北部人口稠密的圣费尔南多谷 地。此次地震虽是中等强度 6.7 级,但其地面峰值加速度却是有史以来 所记录到的最高的,远远高于当时建筑标准中所给出的加速度 8。为数众 多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 其中很多是大型建筑。 幸亏地震发生的时间较好, 造成的伤亡人数有限。 人们对 1994年北岭地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结果表 明,绝大多数木框架房屋在地震中表现良好。 而且这类房屋遭受的大局部 损坏不是结构性的,易于修复 1。施工1、 施工方便 , 周期短木结构房屋的

8、施工期大约是传统房屋的 50%, 为开发商提供了最快的资金 回笼时间。传统房屋的施工期是 6 -10 个月, 由于木结构板架与墙体以预 制构件形式运到工地组装 , 因此施工期仅为 3-4 个月。完工时,传统房屋 是毛坯房,而木结构完工时是精装修的,马上可入住。木结构房屋的墓础 施工工期约需要14天,结构局部一般为14天,室内外装修等在62天左 右。总的工期为90天。预制件如屋架,地板、板架和墙体可以在根底架构开始施工的同时生产,有人测算过,一栋3 0平方米房屋的屋架,地 板、板架和墙体可以在 48小时内完成。此特点给开发商带来了工程运作 周期短,少支付银行利息,减小资金压力和降低市场变化风险的

9、有利条 件。另外,木结构房屋施工简易,除土地配套设施外,施工现场没有成堆的砖 头、钢筋、水泥和尘土 ,木结构房屋所用的结构构建和连接件都是在工厂 按标准加工生产,再运到工地,稍加拼装即可建成一座漂亮的木房屋:2:02、建造本钱低因现代木结构的一次性投资本钱较高,使得人们对其望而却步,但人们忽 略了这只是建筑消耗的开始。不同的建筑本钱比照建筑类型 实际建造本钱房屋使用过程 综合测算传统砖混建筑11I木结构建筑 丨岔1北77%加出上表说明了不同结构的总本钱比照结果。从建造本钱考虑,现代木结构使 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方式,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从使用本钱考虑,木 结构具有保温隔热等节能特性,减少了大量

10、的能源耗损、日常开支等。从 维护本钱考虑,木结构可采用直接替换进行更新,降低了大量的材料消耗 因此,与其它结构相比,现代木结构最具有本钱优势3。节能木材的蜂窝状结构,使其具有吸收空气的特征,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保温隔 热体。经实验研究,在到达相同保温效果的条件下, 木材需要的厚度是混凝 土的1/15,钢材的1/400,铝材的1/1600。而且,现代木结构特殊的墙体 结构使其具有更加优良的保温隔热性如图。通常在墙板、屋顶板、内墙 板夹层中分别设置10 cm或5 cm厚的保温隔热层,总墙体约15 cm 15 cm厚 就可满足建筑热工的需求。具体来说,如果使用同样的玻璃纤维或泡沫塑料 作为保温材料时,

11、木结构比钢结构的保温性能高15%-17%隔热效果比空心砖墙建筑高3倍。检测结构及能量汇总项吕7-.名称轻型木 结构住宅砖混夏合保 溫结梅住宅实测采暖耗热量W/n?25. 38乱75折算标准年单位采酸耗热!)2-1. 6115. 07采暖季耗煤20. 8738. 22主体墙传热系数Cw in - K0. 24 10. 526屋顶传热系数计算值XW/R1 *K)0, 50C1单玻双框塑钢窗传热系fftw/rn* K)2.1872. 695上表是对轻型木结构住宅与砖混复合保温墙体结构住宅节能及空调供热系统检测与比照研究试验,结果说明轻型木结构实测采暖耗热量 25.38W/ m2 比砖混复合保温结构住

12、宅43.75W/m节省41.99%,折算到标准年单位采 暖耗热量节省了 45.40%,采暖季耗煤量节省了 45.40%。所以,木结构墙体 材料的保温御寒性与砖混结构相比可大大节省空调数量、空调用电和采暖煤 气。现代木结构就好似一座天然的空气调节器,相比其他结构,冬暖夏凉、 热舒适性更好。从节能角度考虑,木结构的优越性不言而喻4。四、舒适由于国内多年来使用实心黏土和混凝土建造房屋,所以人们更偏爱砖混住 宅。但走进木结构住宅去感受一下,就会现其优势。例如:砖混住宅无论装 修如何豪华,隔一段时间不用就会有阴冷潮湿之感, 而木结构住宅使用的配 套建材都具有环保特性。生活在木结构住宅里,仿佛置身于大自然

13、,使人受 益于潜移默化之中。所以,西方对木结构住宅有强烈的偏爱。 同时由于建筑 材料自身的特点,使木结构外观造型和室内布局设计十分灵活, 可以充分发 挥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入居者的个性。 在加拿大,即使大规模的住宅区也很难 找到两幢设计相同的住宅,更没有“兵营式的同房型小区,而这正是目前 中国的房地产业所缺乏的。加拿大的欧洲移民背景使其在建筑风格上吸收了 欧洲各国各时期的建筑特色,拥有众多的传统及现代建筑风格。 例如,源于 英国中世纪的“都铎式,田园情调的“乡村式,充满浪漫色彩的“法兰西 式,严谨典雅的“维多利亚式等。中国的低层住宅在设计水平和品位上 尚待提高,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使用混凝土材料难以

14、完成复杂灵活的建筑造 型。而木结构住宅在这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不仅房屋设计可以随心所欲, 施工过程中还能随时调整和更改房间的布局、门窗的位置等,甚至在使用过 程中,也可以轻易地扩建和改造。这些都是混凝土住宅所难以企及的。五、环保在当今的四大材料“钢材、水泥、塑料、木材中,木材是惟一可以再生, 又可屡次循环利用的天然资源。木材是绿色生态建材,除了给人以舒适、美 感、回归自然的感受外,还给人带来健康的生活环境。作为生态建材具有以 下几方面的优势:1、木材生产和使用能耗低树木的生长借助于自然界的土地、水分、阳光而生长成材,在所有的建筑 材料中,木材及其制品的获取,包括生产、加工、运输、供给,它所需要

15、的能量最小。不像钢材、水泥要历经采掘、冶炼、煅烧消耗大量的热能和 造成环境污染。木结构具有良好的隔音性和保温隔热性能,有研究说明: 假设到达同样的保温效果,木材需要的厚度是混凝土的1/15,是钢材的1/400。在使用同样的保温材料时,木结构比钢结构的保温性能好15%-70%,这意味着不仅建筑能耗的大大降低,也可节约材料,而且居住环 境质量将得到提高。另外,木材对热、声、电的传导性都较低,把木材作 为木结构的梁、板、柱和墙体材料是粘土砖和水泥制品所不可及。常用遂筑材料热工参数指标材料窑称密度巾Ck/tn 0比站O导热系数4 M屉-K蒂热系数BZ=Z4h评松杓云杉垂亘木纹3500 1742.SL2

16、4_LS7松和云杉申行木纹砧D0.3 192.5125.8732500,0o82,51224U01.5130.83714.945石渔浪股土1OCO0.7514.710施沬混濮土8000.2910.8373.745轩砂浆粘十砖典体17000.7560.8?99*013丄8000.930.837石棉水淀极块19000.349Q.8376.33S6000+1742.5124.361通过常用建筑材料热工参数指标上表可以比拟得出作为墙体材料而言, 红砖砌体的导热系数是松和云杉垂直木纹及胶合板材料的435倍,是干木板的13倍;钢筋混凝土是上述木质材料的869倍和26倍,由此可知木材 和木制品作为墙体材料对

17、建筑的冬季取暖和夏季空调的建筑能耗将大幅 度的降低o2、木材对环境污染小木材的加工过程仅是改变形状的冷加工物理过程,不涉及到相变或其他复 杂过程,不像水泥、红砖的烧成和钢材的冶炼排放CO、SO和大量粉尘,对水体和空气的污染是很小的。 水泥造成的水污染是木材的1.9倍,钢材 的生产对水的污染是木材的120倍;木结构材料对水毒性的影响亦最低, 钢结构为木结构的3.47倍,混凝土结构为木结构的2.15倍。木材在生长 过程中吸收CQ放出氧气,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钢结构产生的空气 污染为木结构的1.7倍,混凝土结构为2.2倍;由于CO是温室效应的直 接原因,科学家们提议为了减少空气中的CO,我们应多种

18、植树木。正在迅速成长的森林是吸收CO的主体,可持续开展的林业所提供的永不枯竭 的森林资源可使空气质量更加清新。 另外,木材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 物和废木制品以及建筑木制品垃圾, 可以综合利用和屡次循环使用,不产 生剩余物,对环境少污染。总而言之,通过以上对木结构房屋的的介绍,可以充分表达出木结构的特 色:木结构建筑可以产生更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取自大自然的天然材 质使建筑具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消除建筑本身作为外来物的冰冷感觉; 木结构建造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发挥个性化、人格化特点。木材作为一种永恒的材质 , 古老而又现代 , 木结构建筑在风格特性上与 城市特点遥相照应 , 彰显人文特点。因此 , 木结构建筑将塑造的不仅仅是 可供使用的建筑实体 , 更可成为一座座人文景观 , 木结构建筑完全是取 自天然, 用之天然的建造手段 , 是顺应环境的结构体系。 ,现代木结构从 各个方面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现代木材又给建筑增添了新的功能和 作用。只要设计合理和防护良好, 必然使得现代木结构成为我国建筑的主 流。六、结论 : 由于可装配式木结构具有质轻,可再生,抗震性能良好,工期短,环保节能 等优点,所以其可以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