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时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时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时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时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时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读甲、乙两图,完成1、2题。1.图甲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2.图甲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图乙中的_阶段()a.b.和c.后期和d.只有【解析】1选d,2选 c。第1题,图甲反映的现象是逆城市化。逆城市化表现为中心城市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其原因就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加上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及农村地

2、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第2题,逆城市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郊区以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迁移,此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变慢,处在后期阶段,即后期和。3.今后我国城镇化的方向应该是()a.大城市人口向西部迁移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迁移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迁移d.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解析】选d。 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大,且农村人口多,故今后我国城镇化的方向应该是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4.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a.煤烟、粉尘b.工业废水c.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酸雨【解析】选c。城市交通问题主要包括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

3、污染物是汽车尾气。5.以下关于世界城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规模不断增长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c.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出现停滞状况,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解析】选c。目前,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缓慢,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以空前的规模在不断增长。如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和地区城市化发展统计图,回答6、7题。6.该图反映()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负相关b.亚、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c.亚、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d.欧洲、北美洲出现逆城市化7.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

4、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b.交通拥堵,住房紧张c.教育配套滞后,学校不足d.劳动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解析】6选b,7选d。第6题,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但并不是世界各地城市化水平与速度是负相关;亚、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总体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欧洲、北美洲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有些城市呈现逆城市化现象,不是出现逆城市化。第7题,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化问题主要是城市发展没有合理规划,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人口过多,住房紧张;青少年人口增加快,教育配套滞后,学校不足;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不存在劳动力不

5、足问题。【方法技巧】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8、9题。8.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9.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a.m、p、nb.m、n、pc.p、m、nd.n、m、p【解析】8选c, 9选a。从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可知,城市化的速度是慢快慢,故m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p为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n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孟加拉国处于m阶段,中国处于p阶段,英国处于n阶段。10

6、.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比重一直在增加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出现短暂“逆城市化”现象c.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解析】选b。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并未一直增加;城市化主要取决于工业化;我国曾出现短期城市人口流向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目前我国尚未完全实现城市化。【知识拓展】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出现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7、,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二、非选择题(共10分)11.城市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读图,对比中英两国城市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过程的差异。(2)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目前城市化的主要表现。【解析】第(1)题,据图中的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可知,英国城市比重达到30%的时间是1825年,从时间上来讲,比中国早;发展到50%

8、英国历时50年,中国历时30年,说明历时英国比中国长;就发展速度来说,英国发展速度慢,中国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目前我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城市占地面积的变化等方面。具体来讲,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答案:(1)从30%到50%该时间段英国比中国早;发展到50%的历时英国比中国长;发展的速度英国比中国慢。(2)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或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或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一、选择题(每小题

9、4分,共20分)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生态袋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且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道)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如图示意新型生态河堤结构,读图完成1214题。12.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b.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c.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d.减轻水流冲刷,保护河岸13.香根草主要用于改善水质,据图推断其具有的特性是()a.喜阴凉b.耐旱涝c.根系横向生长d.茎干中空而脆14.与传统硬质河道相比,石笼网与生态袋结合可以()a.增加河流水量b.减少河

10、道淤积c.缩短河岸使用期限 d.减轻城市旱涝灾害【解析】12选d,13选b,14选d。第12题,从“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可以看出,传统河堤坚硬牢固。轮胎中空,并不能明显减少河水渗漏。轮胎的铺设对提高水位作用十分有限,且铺设废旧轮胎并不是为了提高水位。生态袋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道,可以固定植物根系。新型生态河堤是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制成的,牢固性相对较差;废旧轮胎为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因此利用废旧轮胎可以减轻水流对生态袋(河岸)的冲刷,保护河岸。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根草从河堤底部到河堤顶部均有种植,推测有些香根草生长于水中;河道水位会出现季节

11、变化,可以推测部分香根草时而被浸没,时而露出水面,综上可推出香根草耐旱涝。第14题,由材料可知,传统硬质河道河水和两岸地下水不能互补,而新型生态河堤中的石笼网与生态袋可以透水,河水和地下水可以互补。由河流补给形式可知,枯水期地下水可补给河水,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因此可以减轻城市旱涝灾害。近年来,浙江省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完成15、16题。15.用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是()a.用地规模b.用地类型 c.功能分区d.自然属性16.浙江省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的主要理由有()环保标准提高土地供应紧张工业集聚发展重化工业发展a.b.c.d.【解析】15选a,16

12、选c。第15题,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具有占地面积少、节约用地的好处,从而减少用地规模;厂房仍然为工业用地,用地类型、功能分区和自然属性都没有发生变化。第16题,浙江经济发达,城市化发展较快,大量工业集聚发展,土地资源供应紧张,建设多层厂房代替单层厂房能够增加土地的利用率,缓解土地紧张的状况,正确;与环保标准的提高、重化工业的发展关系不大,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0分)17.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减少内涝、促进水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