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念:概念:是指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室外大是指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室外大气运动引起的风压来引进室外新鲜空气达到通风换气作用的一气运动引起的风压来引进室外新鲜空气达到通风换气作用的一种通风方式。种通风方式。 作用:作用:利用室内外气流交换,降低室温和排除湿气,保证房间利用室内外气流交换,降低室温和排除湿气,保证房间正常气候条件与新鲜洁净的空气;房间有一定空气流动,可加正常气候条件与新鲜洁净的空气;房间有一定空气流动,可加强人体的对流和蒸发散热,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强人体的对流和蒸发散热,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特点特点: :不需动力不需动力, , 经
2、济经济; ; 但进风不能预处理但进风不能预处理, , 排风不能净化排风不能净化, , 污污染周围环境染周围环境; ; 且通风效果不稳定。且通风效果不稳定。自然通风概述自然通风概述P2P22P2PFL21则令只要建筑开口两侧存在压力差只要建筑开口两侧存在压力差 P P,就会有空气流过开口,就会有空气流过开口 1.1 1.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Pb-Pa=Pb+Pa=gh(w-n)热压:室内外空气温差所致的空气密度差和进出气口的高度差。热压:室内外空气温差所致的空气密度差和进出气口的高度差。余压余压h b a o o2 h 1 中和面中和面 如果是一多层建筑物,仍设室内温如
3、果是一多层建筑物,仍设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则室外空气从下层度高于室外温度,则室外空气从下层房间的外门窗缝隙或开启的洞口进入房间的外门窗缝隙或开启的洞口进入室内,经内门窗缝隙或开启的洞口进室内,经内门窗缝隙或开启的洞口进入楼内的垂直通道向上流动,最后经入楼内的垂直通道向上流动,最后经上层的内门窗缝隙或开启的洞口和外上层的内门窗缝隙或开启的洞口和外墙的窗、阳台门缝或开启的洞口排至墙的窗、阳台门缝或开启的洞口排至室外。这就形成了多层建筑物在热压室外。这就形成了多层建筑物在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也就是所谓的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也就是所谓的“烟烟囱效应囱效应”。多层建筑的热压引起的自然通风多层建筑的热压引起
4、的自然通风大中和面大中和面 小中和面小中和面H Hh h热压作用模拟的建筑模型热压作用模拟的建筑模型每层有上下两个开口每层有上下两个开口室内空气温度分布室内空气温度分布外廊式多层建筑在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外廊式多层建筑在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如果建筑物内没有如果建筑物内没有“烟囱烟囱”(与室外有联系的竖向通(与室外有联系的竖向通道),也就没有相应的道),也就没有相应的“烟囱效应烟囱效应”。 1.2 1.2 室外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室外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建筑物迎风面,气流在建筑物迎风面,气流受阻,部分动压转化为静压,受阻,部分动压转化为静压,静压值升高,风压为正,称静压值升高,风压为正,称为
5、正压;在建筑物的侧面和为正压;在建筑物的侧面和背面由于产生局部涡流,形背面由于产生局部涡流,形成负压区,静压降低,风压成负压区,静压降低,风压为负,称为负压。为负,称为负压。wwfKP 22 风压系数风压系数 由于气流的撞击作用,在迎风面形成一个由于气流的撞击作用,在迎风面形成一个滞流区滞流区,该处的,该处的静压力高于大气压力,处于正压状态。在正压区内气流呈循环静压力高于大气压力,处于正压状态。在正压区内气流呈循环流动,在地面附近气流方向与主导风向相反。在一般情况下,流动,在地面附近气流方向与主导风向相反。在一般情况下,风向与该平面的夹角大于风向与该平面的夹角大于3030时,会形成正压区。时,
6、会形成正压区。 室外气流发生建筑绕流时,在建筑物的顶部和后侧形成弯室外气流发生建筑绕流时,在建筑物的顶部和后侧形成弯曲循环气流。屋顶上部的涡流区称为曲循环气流。屋顶上部的涡流区称为回流空腔回流空腔,建筑物背风面,建筑物背风面的涡流区称为的涡流区称为回旋气流区回旋气流区。这两个区域的静压力均低于大气压。这两个区域的静压力均低于大气压力,形成负压区,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力,形成负压区,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空气动力阴影区空气动力阴影区。建建筑筑物物在在风风力力作作用用下下的的压压力力分分布布a a)平屋顶建筑(立剖面)平屋顶建筑(立剖面)b b)倾角)倾角3030坡屋顶建筑(立剖面)坡屋顶建筑(立剖面)c
7、c)倾角)倾角4545坡屋顶建筑(立剖面)坡屋顶建筑(立剖面)d d)建筑平面图)建筑平面图NoImage h b K b xb P a w t w t n n xa P K a w 1.3 1.3 热压与风压联合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热压与风压联合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与风压热压与风压 究竟谁起主导作用呢?究竟谁起主导作用呢?GBJ 19-87GBJ 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在实际工程规定:在实际工程设计计算时仅考虑热压的作用,风压一般不予考虑。设计计算时仅考虑热压的作用,风压一般不予考虑。)(jpttcQG自然通风设计性计算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自然通风
8、设计性计算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1. 1. 计算全面换气量及排风温度计算全面换气量及排风温度 l 排除车间余热量所需的全面换气量排除车间余热量所需的全面换气量l 车间上部排风温度的确定方法有几种,目前常用车间上部排风温度的确定方法有几种,目前常用的有温度梯度法和有效热量法。的有温度梯度法和有效热量法。2工业厂房自然通风的计算工业厂房自然通风的计算2.1 2.1 设计性计算的步骤设计性计算的步骤 2. 2. 确定窗孔的位置,分配各窗孔的进、排风量确定窗孔的位置,分配各窗孔的进、排风量 3. 3. 确定各窗孔内外压差和窗孔面积确定各窗孔内外压差和窗孔面积)2( httnp 1. 1. 温度梯度法:
9、对于散热较为均匀,散热量不大的车间,室温度梯度法:对于散热较为均匀,散热量不大的车间,室内空气温度沿高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大致是一直线关系。内空气温度沿高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大致是一直线关系。 2. 2. 有效热量法(有效热量法(m m值法):热射流,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卷入周值法):热射流,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卷入周围的空气,热射流温度逐渐下降,当热射流到达屋顶时,其中一围的空气,热射流温度逐渐下降,当热射流到达屋顶时,其中一部分又沿四周外墙向下回流而返回作业地带或在作业地带上部又部分又沿四周外墙向下回流而返回作业地带或在作业地带上部又重新被热射流卷入。返回作业地带的那部分循环气流,把车间重新被热射流卷入。
10、返回作业地带的那部分循环气流,把车间总热量的一部分又带回到作业地带而总热量的一部分又带回到作业地带而影响着作业地带的温度,这部分的热影响着作业地带的温度,这部分的热量称为有效余热量。如果车间总余热量称为有效余热量。如果车间总余热量为量为Q Q,则有效余热量即为,则有效余热量即为mQmQ,m m值称值称为有效热量系数。为有效热量系数。2.2 2.2 校核性计算的步骤校核性计算的步骤 当进行校核性计算时,可按已知的进、排风窗孔面积估当进行校核性计算时,可按已知的进、排风窗孔面积估算出中和面的位置。算出中和面的位置。3.1 3.1 建筑总平面规划建筑总平面规划(1 1)建筑群的布局可从平面和空间两个
11、方面考虑。一般建筑)建筑群的布局可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考虑。一般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可分为:群的平面布局可分为: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及周边式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及周边式等,等,从通风的角度来看,错列式和斜列式较行列式和周边式好。从通风的角度来看,错列式和斜列式较行列式和周边式好。 (2 2)为了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建筑主要进风面一般应)为了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建筑主要进风面一般应与夏季主导风向成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609090角,不宜小于角,不宜小于4545,同时应避免大,同时应避免大面积外墙和玻璃窗受到西晒。面积外墙和玻璃窗受到西晒。 (3 3)室外风吹过建筑物时,迎风面的正压区和背
12、风面的负压)室外风吹过建筑物时,迎风面的正压区和背风面的负压区都会延伸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距离内,如果有其他较低矮的区都会延伸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距离内,如果有其他较低矮的建筑物存在,就会受高大建筑所形成的正压区或负压区的影响。建筑物存在,就会受高大建筑所形成的正压区或负压区的影响。为了保证较低矮的建筑物能正常进风和排风,各建筑之间有关为了保证较低矮的建筑物能正常进风和排风,各建筑之间有关的尺寸应保持适当的比例。的尺寸应保持适当的比例。3自然通风与建筑设计自然通风与建筑设计3.2 3.2 建筑形式的选择建筑形式的选择1.1.建筑高度对自然通风的影响建筑高度对自然通风的影响 2.2.穿堂风穿堂风 3
13、.3.多层车间多层车间 4.4.热车间热车间 l 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和热压作用都随着建筑物的高度的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和热压作用都随着建筑物的高度的增加而增强。而增强。 l 这对高层建筑物的室内通风是有利的。这对高层建筑物的室内通风是有利的。 l 但是,高层建筑能把城市上空的高速风引向地面,产生但是,高层建筑能把城市上空的高速风引向地面,产生“楼楼房风房风”的危害,这对周边地区自然通风的稳定性和控制是不利的危害,这对周边地区自然通风的稳定性和控制是不利的。的。 如果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外墙开孔面积占外墙总面积如果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外墙开孔面积占外墙总面积1/41/4以上,以上,且建筑内部阻挡较少时
14、,室外气流横贯整个车间,形成所谓的且建筑内部阻挡较少时,室外气流横贯整个车间,形成所谓的“穿堂风穿堂风”。 应用穿堂风时,应将主要热源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用穿堂风时,应将主要热源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多层车间,在工艺条件允许下热源尽量安设在上层,下层多层车间,在工艺条件允许下热源尽量安设在上层,下层用于进风。用于进风。u 为了增大进风面积,以自然通风为主的热车间应尽量采用单为了增大进风面积,以自然通风为主的热车间应尽量采用单跨厂房。跨厂房。 u 在多跨厂房中应将冷、热跨间隔布置,尽量避免热跨相邻。在多跨厂房中应将冷、热跨间隔布置,尽量避免热跨相邻。 某铝电解车间,为了降低某铝电解
15、车间,为了降低工作区温度,冲淡有害物浓度,工作区温度,冲淡有害物浓度,厂房采用双层结构。车间的主厂房采用双层结构。车间的主要放热设备电解槽布置在二层,要放热设备电解槽布置在二层,电解槽两侧的地板上,设置四电解槽两侧的地板上,设置四排连续的进风格子板。室外新排连续的进风格子板。室外新鲜空气由侧窗和地板的送风格鲜空气由侧窗和地板的送风格子板直接进入工作区。这种双子板直接进入工作区。这种双层建筑自然通风量大,工作区层建筑自然通风量大,工作区温升小,能较好的改善车间中温升小,能较好的改善车间中部的劳动条件。部的劳动条件。 冷冷热热跨跨间间隔隔布布置置时时气气流流运运动动示示意意图图均均为为热热跨跨的的
16、多多跨跨厂厂房房气气流流运运动动示示意意图图3.3 3.3 工艺布置工艺布置 以热压为主进行自然通风的厂房,应尽量将散热设备布置在以热压为主进行自然通风的厂房,应尽量将散热设备布置在天窗下方。天窗下方。 散热量大的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厂房外面,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散热量大的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厂房外面,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布置在室内的热源,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风侧。布置在室内的热源,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 当热源靠近生产厂房一侧的外墙布置,而且外墙与热源间无当热源靠近生产厂房一侧的外墙布置,而且外墙与热源间无工作点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该侧外墙的两个进风口之间。工作点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该侧外墙的两个进风口之间。热车间的热源布置热车间的热源布置3.4 3.4 避风天窗及风帽的设计避风天窗及风帽的设计定义:定义:为了不发生倒灌,可以在天窗上增设挡风板,或者采取为了不发生倒灌,可以在天窗上增设挡风板,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证天窗排风口在任何风向下都处于负压区,这种其它措施,保证天窗排风口在任何风向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播电视传输与全球气候变化宣传考核试卷
-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4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科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3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版民间借贷合同样本四种借款人信用评估标准4篇
- 技术申请合同(2篇)
- 2025年度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承包商借款合同模板3篇
- GB/T 43650-2024野生动物及其制品DNA物种鉴定技术规程
- 2024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暴发性心肌炎查房
- 口腔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课件
- 工程质保金返还审批单
- 【可行性报告】2023年电动自行车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五月天歌词全集
- 商品退换货申请表模板
- 实习单位鉴定表(模板)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方案
- 2023年常州市新课结束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