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论文_第1页
论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论文_第2页
论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论文_第3页
论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论文_第4页
论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 张贤亮作为新时期“反思文学”浪潮中独树一帜的作家,在经历过20多年的坎坷和磨难后,他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西部社会人生苦难的深入挖掘,塑造出了一系列深沉广博、与世无争、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是千千万万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缩影,还寄予着作者在经历磨难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关键词】 劳动妇女;明达;奉献;抗争;一张贤亮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张贤亮的作品在新时期的“反思文学”浪潮中独树一帜,以蕴含巨大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反思意义而独具风格。纵观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女性形象更多的表现在知识圈子游走,反复。而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却脱颖而出,这些女性形象既迥异

2、于古代诗人李白笔下的“美人一笑千黄金”、“独窗空房泪如雨”、“绿鬓成霜蓬”一类的闺阁怨妇,也不同于陆文夫笔下具有浓重地域文化色彩的“善男信女”,又不同于丁玲等描述的追求个性解放、冲击三纲五常的叛逆女性,亦有别于当代作家王安忆笔下深受西方女性主义影响的时尚女人。作为一个整体,张贤亮笔下的女性都具有独特的性格和鲜明的形象,她们不仅是千千万万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缩影,还寄予着作者在经历磨难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下面从富有深沉广博的母性、与世无争的妻性、追求自由的反叛三个方面阐述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一)深沉广博的母性形象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大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她们境遇悲惨,文化涵养不高;

3、甚至有些粗蛮,尽管如此,依然掩盖不了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母性光辉。母亲是张贤亮精神世界中的一座灯塔,他曾经这样描述母亲:“她的坚强就在于她能很平静的对待她意想不到的事,她接受恶劣的命运就像接收贺卡拆开来看看便无所谓的放在一旁。”1这样从容不迫,遇事淡定自若、直面人生的母亲,给张贤亮的一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也使他在刻画女性时,惯于融入一种广博深沉的母性,字里行间凸显了张贤亮对慈母的无限眷恋。法国思想家波伏娃曾在第二性中解读到:“女人是什么?女人就是子宫。”2子宫所代表的是孕育与母性。作为女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身上母性的物质。在张贤亮的笔下,最先打动人心的便是女主角身上深沉的母性。勤劳善良、憨厚

4、朴实的西部劳动妇女马缨花是张贤亮中篇小说绿化树中的女主人公。由于大西北地域的限制,她无缘受到现代文明的熏陶。她没有受过文化教育,却也没有受到“文明”社会人情世态的污染,她反倒通达明理,像母亲养育孩童一般照顾落魄的知识分子章永璘,用白馍、杂盒饭、土豆、白菜养壮了骨瘦如柴的章永璘,并怜爱地唤章永璘“狗狗”。当章永璘提出与她结婚时,马缨花郑重其事地说:“你是念书的人,就得念书,只要你念书,哪怕我苦得头上长草也心甘。”为了保证章永璘正常读书,马缨花拒绝了结婚的俗常形式,以“雌兽护仔的偏袒”,全身心地、无微不至地眷爱着他、照顾着他。在中篇小说河的子孙中,张贤亮以序曲的形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情火炙热、柔

5、中有刚的韩玉梅,她对魏天贵的情感如同大河母亲般细腻深沉:她总是静静地倾听魏天贵的诉说;她总是默默地给予魏天贵信任;她总是如同母亲哺育新生婴儿般细腻地照料魏天贵,直到魏天贵走出内心的阴霾。同样,在短篇小说灵与肉中,自幼失去母爱的许灵均,内心脆弱,性格忧郁。但李秀芝的出现,给予许灵均母亲般的爱,使许灵均内心得到极大的精神慰藉,给许灵均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家庭温暖”。“秀芝从来没有把他看的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她永远保持庄稼人朴实的理智。”她常在艰难时刻安慰许灵均那颗惶惶不安的心,“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以纯朴的语言、行动鼓励许灵均保持乐观。她不仅是许灵均的妻子、情人,更是许灵均身心的庇护之地、依托之

6、所。许灵均最后能够摆脱苦难世界走向阳光人生,与李秀芝的母性关爱和庇佑是密不可分的。同马缨花一样,她们虽然处于社会底层、没有文化,但她们对待自己的爱人,却能流露出一种母性的理解与关怀,她们不仅用尽温情、痴情、纯情和善良帮助男主人公渡过精神的难关,还使他们经受情感的涤荡和洗礼。(二)与世无争的妻性形象身份低卑、遭际坎坷,却不失善良的妻性形象在张贤亮笔下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们富有同情心,吃苦耐劳,总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丈夫体贴入微,具有与世无争的旷达心态,显现传统妻性的特点。深入张贤亮笔下男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几乎每一位男主人公的身边都有为其奉献一切、牺牲一切的女性形象。在张贤亮的小说中,这些具有妻性

7、的女性往往化身为不畏牺牲的守护者,奋不顾身地拯救身处逆境的男主人公们。她们在感情生活中甘愿处于附属地位,守护着男主角脆弱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清扫出纷扰世界中的一片净土,供他们思考人生。温柔善良的李秀芝是灵与肉这部作品中最具有活力的人物形象。她的出现,像一阵春风吹进了千万读者的心。她犹如含苞待放的荷花那般清新、纯洁。她身上不仅体现了大西北女性坚韧、顽强的品质,还蕴藏着贤妻良母的传统美德。“她自己和泥掌模脱了一千多块土胚,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划出了十八万平方米土地归自己使用;她在院子里栽了两颗杨树。之后,她养鸡、养鸭、养鹅、养兔子、养鸽子,成了海陆空军总司令”3李秀芝就是这样一位勤劳、朴实、

8、可爱的妻子,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可以将破旧的锅碗瓢盆装饰得全然一新,家务事一经她的双手则变得井然有序,“一切都是从秀芝手里生产出来的虽然没有学过运筹学,可是就像千手观音一样,不慌不忙,先后有序,面面俱到。”在情感上,她付出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牺牲式的顺从、俯就式的宽容,“这个吃红枣长大的女人,不仅给他带来了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家庭式的温暖,并且使他的生命更深入地扎进这块土地里,根须所汲取的营养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这样单纯质朴的爱情,使得苦难中的许灵均得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关爱,“他感到一种拙得近乎原始的幸福,进入了一种纯粹的美的境界。”作为一名妻子,李秀芝体现了东方女人温柔持家的典型魅力。在男人的一半

9、是女人中,章永璘决定和黄香久开始婚姻生活,其中最受益的原因就是写文章终于不用躲躲藏藏了。而黄香久不同,在她的眼里,没有比“咱们关起房门过小日子,不惹事,不生非,别让他们再找咱们的岔子”来的温馨、舒适。她相当支持丈夫坚持写文章,她把一无所有的房子装饰成焕然一新的“婚房”;她将一扇门锯成两半为丈夫做书桌;她总是把自己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分享给丈夫,把自己名下的一两油省下来给丈夫吃;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支持丈夫,在行动上也完全维护丈夫;帮助丈夫从“扭曲的男人”变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在整个国家处于一种无秩序的状态时,黄香久依旧无怨无悔地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和纯朴的爱情,建设自己的小家,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在她的

10、心里,没有比用双手开拓的家园,更值得她骄傲的事情了。是她,使章永璘拥有了一个宝贵温暖的家,使章永璘重新拥有了男人的尊严,在家庭避难港中坚持写作。这些默默地陪伴男主人公度过磨难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对爱人、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男主人公的觉醒和重生都与她们所予以的庇护和拯救密不可分,她们更像是一个群体,内心是由一种富有传统规范的真善美作为伦理驱动力。特定时代下的纷纷扰扰似乎都与她们无关,即使在苦难的厄运下,她们依然誓死守护着自己用汗泪辛勤耕耘的一方水土。(三)追求知识、自由的反叛形象张贤亮在对女性形象的描述中,总是强调她们对知识分子的狂热与追捧。她们执着地追求自由:恋爱自由与婚姻自由。她们反对束

11、缚,反对禁锢,充满反叛精神。在张贤亮的小说世界中,女人不是柔弱的代言,而是时代的灯塔。男人更像是漂泊在时间长河里的小船,灯塔照亮小船前方的路,却永远不属于小船的终点。她们如同时代里最明智的心灵先觉者,用自己的劳动去抗争坎坷的命运和艰苦的磨难。尊重读书人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当文人出现在淳朴的大西北地区时,不仅对大西北造成强大的文化冲击,也对大西北女性产生致命的吸引力。在绿化树中,马缨花之所以不接受海喜喜的爱,而去同情、垂青于章永璘,是由于她对知识的崇拜和对知识分子的狂热。 “她把一个男人在他叛变正正经经地读书当做由童年时的印象形成的一个憧憬,一个美丽的梦。”4当她跪在地上为章永璘裁剪衣裤,默默

12、陪伴着章永璘读书的时候,那痴迷的脸上,无不表现出一种视觉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坚强果敢的黄香久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令读者印象深刻。黄香久作为张贤亮笔下最具反叛性的形象:刚烈、叛逆,两次结婚、两次离婚、还坐过牢。她的身上体现着西北女性豪放粗犷的典型特征。当她遇到心仪的章永璘时,尽管历经了婚姻的磨难,但她依旧大胆地追求新生活,毅然选择与他结婚,表现出一种直面人生的勇气与洒脱。张贤亮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尝试着冲破封建的牢笼,黄香久似乎是张贤亮笔下一个想逃离“传统中国女性”藩篱的形象。当黄香久发现章永璘丧失了“男人”的本能时,时常为此事毫不留情的当着章永璘的面大声呵斥、抱怨,并且与曹学义发生关系,大

13、胆地打破捆绑在女性身上的“妇德”,勇敢地追求情欲给她带去的欢愉。但在对章永璘不忠的事情败露之后,她并没有道歉或是表达歉意,甚至以一种理所应当的姿态承担章永璘的埋怨。而在土牢情话中,率真个性、善良美丽的乔安萍,具有强烈的理性意识和反抗精神。她敢于追求爱情,主动出击,她不顾身份的悬殊毅然决然地踏上情感的征程,大胆追求爱情,为犯人石在承担一切。在小说中,乔安萍仿佛一个背着枪穿着绿色装束的天使走进了男主人公所在的地狱。她身上富有自我牺牲的金子般的品质,无时无刻地散发着广博的社会爱,她是来拯救男主人公的。她如痴如醉地爱着犯人石在:唤石在“哥哥”;为石在跳“忠”字舞;冒着生命危险送信给石在。为了追求与犯人

14、石在的幸福,不惜以牺牲自己现有的一切为代价。又如河的子孙中的韩玉梅,她最终选择嫁给自己不爱的外来木匠“宋天贵”,只因他的名字中有“天贵”二字。“我原先以为,嫁给了他就等于嫁给了你”。韩玉梅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表达对魏天贵的爱。为了不给魏天贵抹黑,韩玉梅决定上访,由于上访心切而遭人欺骗,蒙受羞辱。这些女性形象为追求爱情、欲望的自由,大胆行动、直面情感,可见,极左路线并没有束缚住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虽然难逃命运的厄难,但她们依旧爱得其所、充满反叛,依旧大胆地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真情挚爱的向往与追求,依旧在流言蜚语的浪尖上寻求女性自由的“解放”。二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 (一)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1. 特

15、定的时代背景张贤亮曾在(中国小说50强序)中说:“中国作家受制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小说创作和观念的发展变化同样不能离开这一传统和现实。”5从1978年开始,许多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逐渐剥离了单纯的政治目标关怀和强调的教化功能,而关于人的自我价值、思想矛盾、内心痛苦等与人性本身相关的问题开始在小说当中展现。于是在小说创作中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普遍塑造出了一批在文革中“被欺凌、损害”的女性形象、被迫害的“九死未悔”的知识分子形象、“才子佳人”模式等等,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在知识分子改造的小说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作为一个从追求个性解放到投身社会革命的女性,是一个在革命和斗争中实现人生

16、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形象。杨沫笔下的这位革命女性刚烈、执着,她敢想敢做,“决心把青春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做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在最前列的战士”。6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整部小说以林道静的人生轨道为主线,富有层次地呈现了她的成长道路,体现了浓厚的政治目的性和教化功能。与张贤亮笔下勤劳善良的农村劳妇有着本质和阶级上的区别,在土牢情话中,女农工乔安萍善良敦厚,她虽然负责看守土牢中的专政分子,但是她却凭直觉和善良的天性去判断土牢中的囚犯。在她的思想意识里,并没有专政分子的定义,无视抽象的政治概念,只有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她不仅用亲切的态度抚慰着囚犯们满是创伤的灵魂,还爱上了土牢中的囚犯石

17、在。但她的良知是觉醒的,“她那天赋的朴实与天真,使她在那混乱的年代里还保持着闪光的灵魂;她像一片未经污染的土地,上面仍然灿烂地开放着鲜花。”7同样是追求自由的女性,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她们面临的是不同的挑战与苦难,追求的是不同的自由与归属。林道静是具有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人物,她目的性明确,为了实现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为了维护党和人民不惜牺牲自我;而乔安萍追求的是爱情的归属,尽管是一名需要保持政治精神高度集中的女看守,她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是非观和判断力,无畏特定时代下的磨难,更加关注自身的内心痛苦与情感需求。2. 男权重压下的女性命运旧中国的婚姻是不自由的,家庭式的婚姻包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等,

18、这一切必然造成爱情的畸形、女性地位的不平等。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女性渐渐地摆脱了“三从四德”的附庸地位。但中国的发展因“文革”而禁锢了10多年。在这十多年中,男性作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统治者、支配者,他们在社会、家庭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发言权,而以男性为中心的家庭婚姻观念决定了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不平等与家庭地位的低下。女性作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弱势群体,她们所追求的“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变得愈发沉重,她们遭受了发配劳改、打击批斗、甚至是玩弄蹂躏、家破人亡,无数个惨痛的历史悲剧促成了女性群体的悲剧,使她们愈发低卑与不幸。张贤亮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大都是落难的知识分子,而女主人公则是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

19、,她们有的甚至一字不识。在逆境中,知识分子渴望同情和帮助,那些善良淳朴的劳动妇女热情大方地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关怀以及疼爱。这些男性固然对这一系列的温情感动,但在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男权意识和作为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即使是与这些单纯的劳动妇女结合,也并不是出于想要疼爱她们、保护她们的立场,而大多是出于感动、感恩,或是生活上的方便。当他们对这段感情感到厌烦、疲惫时,他们则使用各种手段,逃避女性或逼迫女性离开。在男权意识的影响下,这些女性根本无法获取平等的话语权,无法与男主人公(知识分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因此,造成了她们悲剧的结局。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黄香久与章永璘的结合并不是

20、出于爱情,作为知识分子的章永璘是为了便于写文章不被人怀疑而接受结婚提议的。就在结婚当天,章永璘便感到后悔,“她所创造的生活紧紧地包围着我,我一下子失去了自己。”婚后,黄香久以女性特有的魅力,唤醒了章永璘对灵与肉的渴望,促使他恢复了男人的本能。但章永璘记恨黄香久的背叛,他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激怒黄香久抢他的日记本检举他。章永璘心里明白善良的黄香久是不会告发他的,“我知道你不会那样做,但是我却非要你这样做不可。正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能爱你。我必须伤害你,伤害到使你能完全忘记我的程度。”8正是由于根植在章永璘头脑中“男权至上”的思想,造成了结局的悲惨。正如张贤亮所说的:“女人永远得不到她所创造的男人

21、”9离异的结局更像是张贤亮对特定时代的控诉,磨难使她们失去了宝贵的青春、失去了温暖的家庭。没有黄香久,就没有章永璘对理性的思考,也就没有章永璘对信仰的重建,更没有这部小说对于那个特定时代、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反思意义。(二)与作家人生际遇的联系张贤亮是一位命运多舛的作家。他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中学时代接触到了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作品,并开始了作家的创作生涯。1957年,因在延河文学月刊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划为右派,遭受劳教、管制、监禁长达十几年,其间曾外逃流浪,行乞为生,这十几年的生活几乎与文明绝体。直到1975年9月才获得平反。我们肉眼看得见他健康的体魄,而看不见的是他脑子里的“病变”。亚

22、里士多德曾说:“没有人会选择孤立状况的整个世界,因为人是政治动物,他的本性要求与他一起生。”同样,张贤亮也不想苟活在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下,在那段充满着批判与野蛮的时代,他比普通人更加渴望关怀与爱抚。因此,他所创作的小说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自传性的特点,常以第一人称为主展开叙说。在张贤亮新时期创作的小说灵与肉中,小说主人公的遭际和感悟与张贤亮的自身经历、经验刻痕和从磨难中获得的真切体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男主人公许灵均从小被父亲遗弃,1957年被打成“右派”,带着精神创伤的他留在农场牧马。在劳动中,在农场群众的关心和照顾下,许灵均逐渐摆脱了消沉的情绪,当他与善良温柔的李秀芝结婚后,艰难的生活获得了转机

23、。婚后,许灵均从妻子那里、从乡亲那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劳动的美。在绿化树中,张贤亮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段经历:“我”在劳改期结束后被分配到与劳改农场仅一渠之隔的农场就业。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我”不仅受到了精神的打击,连生存也受到威胁,“我”为了生存去骗吃、蹭喝。在农场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马缨花)的救助下,完成了“我”的生存救助和灵魂的重塑。与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们一样,张贤亮在1957年被打为“右派”后一直孤独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所感受到的温情与关怀,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所给予的。当他又一次获得写作权力时,他首先回忆起的是大西北高原上那些淳朴、单纯、善良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

24、)。因此,无论是身着绿色军装的女看守乔安萍,还是拖家带口的韩玉梅,是那乐观善良的李秀芝,还是天真俏皮的马缨花她们身上都体现了底层劳动人民单纯善良的本性和与世无争的本心,她们化身为张贤亮笔下的拯救者,一次次为男主人公披荆斩棘,一次次救赎男主人公。回忆那段苦难岁月,张贤亮谈到:“孤独悲凉的心,对那一闪即逝的温情,对那若即若离的温情,对那似晦似明的怜悯,感受特别敏锐。长期的底层生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种种来自劳动人民的温情、同情和怜悯,以及劳动者的粗狂的原始的内心美。”10 在张贤亮眼里,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有着更为艰辛、曲折的命运,但她们也给予了张贤亮心灵的慰藉。这些一闪即逝的温情,唤起了

25、他对延续生命的渴望,把他的灵魂从迷雾混沌中拯救出来。她们身上蕴含的善良共性是张贤亮在磨难时期曾给予其关怀的众多妇女的缩影。“这些艺术形象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具体的模特儿,但她们的心灵,的确凝聚了我观察过的百十位老老少少劳动妇女身上散射出来的圣洁的光辉。在她们的塑像中就拌和有我的泪水。” 11 这些女性形象折射着张贤亮对这个特定时代的感受,也寄予了张贤亮在磨难中的人生追求和美好愿望。“不能把过去的苦难看作是当前财富积累的资本,那苦难不仅仅是属于我的,我知道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唤起蕴藏在人们心中的那些美好的东西,所以我尽量从美的角度反映生活。”12 他在小说创造中立足于关注美、发掘美、体悟美,这种对人生、对时代的责任感,促使他去探索劳改生活中的美,去挖掘劳动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