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石料场建石料用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1页
XXX石料场建石料用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2页
XXX石料场建石料用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3页
XXX石料场建石料用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4页
XXX石料场建石料用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提交单位:xxx石料厂二0一0年十一月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单位:xxx单位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证书编号:资质等级:甲 级项目负责:xxx编 制:审 核:xxx院 长:xxx提交单位:xxx石料厂提交日期:二0一0年十一月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基本情况表(一)矿山企业概况矿山名称xxx石料厂矿山类别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规模3万吨/年企业性质个体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矿山服务年限剩余年限6年矿区面积0.0171km2(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内容及规模方案名称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

2、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估区重要程度一般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评估精度分级三级方案适用年限8年(20112018)费用(万元)24.51万元方案适用期治理规划进度201120132013201620162018治理规划工程内容h1滑坡防治露天边坡监测排土场合理使用h1滑坡监测露天边坡监测排土场合理使用及监测露天边坡绿化排土场绿化采坑覆土绿化迹底绿化(三)方案编制单位及提交单位情况方案编制单位方案提交单位xxx石料厂地址地址联系电话联系电话传真传真电子邮箱电子邮箱目 录前言1第一节任务的由来1第二节方案编制的依据3第三节方案的适用年限5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6第一节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3、6第二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6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8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0第一节自然地理10第二节 地形地貌11第三节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1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13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14第六节矿体(层)地质特征14第七节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16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6第一节评估范围和级别16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17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22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27第一节分区原则及方法27第二节分区评述28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和目标及任务29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29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

4、任务30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31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33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33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37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39第一节工程量估算39第二节 经费估算39第三节进度安排41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43第一节保障措施43第二节效益分析44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46第一节结论46第二节建议47附 图附图1: 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1:1000)附图2: 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图(1:1000)附图3: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1:1000)

5、附 件附件1: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委托书附件2: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区范围批复附件3 : 编制人员培训证iii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前言第一节任务的由来一、任务的由来按照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陕西省政府77号令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的要求,受xxx石料厂的委托,我院承担编制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工作。二、主要工作任务1、收集矿山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矿山勘查开发等方面的资料,为编制方案提供基础资料。2、基本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地面塌陷、

6、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问题(矿区及区域地下水下降、井泉干枯、地表水体漏失、水质恶化)、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问题、占用破坏土地资源问题等。3、进行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预测评估并划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4、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并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估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经费。5、编制提交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及相关图件、附表及附件。三、工作程序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按下图程序进行(图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编写和图件编绘资料收集

7、及现场踏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及部署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评估范围确定,评估级别划分图0 - 1 工作程序图四、完成工作量2010年9月15日接受委托后,我院立即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方案编制工作项目组,搜集已有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工程地质等相关资料和地形图,于2010年9月16日2010年9月18日进行了野外综合调查。外业工作包括现场踏勘,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调查,自然地理、水工环、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2010年9月19日开始进行室内工作。内业工作包括资料整理、地形图数字化及成果图制作、室内综合整理、方案报告编制。其间参加方案报告编制

8、工作的技术人员3人。完成的工作量详见下表(表0-1)。表0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评估区面积(km2)调查区面积(km2)重点调查点(处)灾害点(处)照相(张)摄像(分)收集资料(份)0.07710.12456330105五、工作质量评述本次方案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09)等的工作程序、编制方法进行工作。该项目外业工作过程中,我公司项目组严格执行了现行规范规程,所获的资料详实全面,为报告编写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方案报告是在充分搜集利用前人有关资料和野外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写而成,报告内容、工作程度

9、符合方案编制技术要求。第二节方案编制的依据一、法律法规及政策性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5、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7、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2001年);8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05号)。二、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性依据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10、 2232009)(本方案以下简称规范);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7、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12006);8、地下水监测规范(slt 1832005);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10、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12、中

11、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3、区域地质图图例(gbt9581989);14、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三、委托书及相关文件1、xxx石料厂关于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委托书;2、xxx石料厂采矿许可证(铜川市国土资源局2007.11.10);3、铜川市王益区农林局关于报送xxx石料厂石灰岩建设工程占用林地的报告(铜王农【2007】57号);4、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资源储量监测说明书(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综合物探大队,2007.12);5、xxx石料厂石灰岩资源储量简测说明书(铜川市国土资

12、源信息中心,2010.9);6、xxx石料厂石灰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铜川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010.9);7、该企业设立以来资源开发及相关统计资料。第三节方案的适用年限该矿山为已投产矿山,根据矿产资源剩余储量、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及矿山剩余服务年限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适用年限,一般考虑矿山闭坑后应有13年的时间进行恢复与治理工作。本矿山剩余服务年限为6年,即2010年11月2016年11月,矿山闭坑后治理及维护期为2年,本方案编制基准年为2011年,因此,本方案适用年限为8年,即2011年2018年。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五条规定,“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

13、区范围或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若申请采矿许可证年限大于10年的,方案的适用年限不宜超过5年,方案原则上每5年修订一次”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第一节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军伟料石厂位于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杜家塬村,与耀县接壤。矿区内有三道桥沟内的简易公路,在骊山水泥厂附近与210国道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130-1090150,北纬:3502 30-1090140。另有咸铜铁路和西铜一级公路通过。距新川沟口即210国道约3km,北距铜川市川口约1km,南距西安市90km,交通便利(见图1-1)。二、社会经济概况矿区所在的王益区自然

14、资源丰富,煤炭、石灰石、耐火粘土等颇具优势的10多种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蕴藏巨大的开发潜力。该区商业、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也比较发达。农业主要有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为蔬菜,此外苹果、核桃、辣椒、花椒等也较丰富。第二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王益区军伟石料厂建厂较早,1998年由杜家塬二队组织,办理开采手续。2000年3月申请采矿登记,2000年5月王益区矿产办下发了陕铜王采划字【2000】04号文件批准了矿区范围,即目前的范围,面积0.0171km2,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灰岩,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方式,2000年12月20日取得采矿许可证,有效期3年,2003年12月到期。期间料场一

15、直处于半停产状态。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2004年6月,王益区军伟石料厂揭牌取得铜川市国土资源局挂牌出让的采矿权,办理了延续登记手续。取得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三年,于2007年10月到期。2007年11月该厂办理了采矿许可证延续,采矿许可证编号为6102010730005,有效期限: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三年中,因矿区周边环境整治及开采剥离量增大,先后累计停产1年左右,年产量平均约2万吨。三年开采量为6.3万吨。2010年9月份,厂方委托委托铜川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对该厂石灰岩矿重新进行资源储量检测,测得矿区目前保有资源储量18.6万吨。料场目前处于正常生产中,开采方式台阶式露天

16、开采,现有北部和东部两个采区,采坑面积0.0106km2。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一、矿区范围根据铜川市国土资源局王益分局划定军伟石料厂石灰岩矿的矿区范围及采矿许可证,矿区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约0.0171km2。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 点号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xyxyn1n2s2s1w表1-1 采证范围拐点坐标二、开采对象及开采范围开采对象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o2m),矿层倾向南西方向,倾角为1030,矿区顶部覆盖第四系黄土层厚1015m。开采标高:890800m,目前主要开采范围为矿区北部和东部剩余资源量。三、矿山资源储量2007年10月,经陕西中科有限公司

17、估算矿山累计资源储量为77.7万吨,历年动用量为29.6万吨,保有储量为48.1万吨。2007年底至2010年9月,3年动用量为6.3万吨。2010年10月经铜川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重新估算,该矿山探明资源量为54.5万吨,历年消耗资源量为35.9万吨,现保有储量18.6万吨。四、矿区布局矿区主要由采场、破碎场、建筑石料堆放场、排土场、生活办公场所、厂区道路等组成。总体布局附图1。五、开采方式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剥采比0.4:1,黄土覆盖层最终边坡角为45,岩体最终边坡角60。六、开采方法黄土剥离后,分5-6m的台阶炮采,采用公路运输开拓方式。七、废弃物的处理xxx石料厂石灰岩矿开采料石,采出后

18、外运至料石厂生产不同等级料石,采场内除剥离黄土和顶部风化层外,基本无尾矿。矿体和围岩中经相关单位测试无有害元素,不会对矿山生产安全和环境造成危害,但开采中形成的大量粉尘会对周围环境有影响。八、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矿区剩余资源服务年限为6年。49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第一节自然地理一、气象本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气候多变,夏秋易涝,冬春易旱,且由于受地形地势的控制,地区性气候差异比较明显。区内年平均气温10.6,1月份平均气温为3.3,7月份平均气温为23.5,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18.2。每年11月下旬封冻,翌年3

19、月解冻,冻土厚约0.6m。本区年降水量在555.8709.3mm之间,平均580mm左右,且年降水量在月季分布上很不均衡,冬季降水量不足15mm,春季4055mm,盛夏至初秋的79月份降水量为328.1mm,是全年降水高峰期,占年降水量的56.7,且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在年际之间降水量亦有比较大的差异,年降水量最大值889.4mm(1983年),最小值335.0mm(1995年),两者相差554.4mm。多年平均风速为2.23.1m/s。残塬区风速较小,山区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为28m/s(1967年4月7日),并且各地风速季节性差异比较明显,春季风速最大,夏、冬季节次之,秋季最小。二、水文该区

20、水系属黄河流域支流漆水河,河流位于矿区以南,源于印台区金锁关镇凤凰山东部,全长64.2km,流域面积773.5 km2,比降8.8,平均流量0.54m3/s,年径流量3925104m3,年季之间输沙量变化较大,为中度水土流失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地表水系和地下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矿区最低开采标高以上无地下水。第二节 地形地貌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铜川残塬亚区,由于长期侵蚀作用,该区树枝状沟谷及塬、梁十分发育,地形较复杂。沟谷较发育,地形切割较深,平时沟谷干涸。该矿区位于三道桥沟前段,区内地形东北部高,西南部低,最高标高890m在主山梁顶,最低800m,山体坡度在30左右。矿

21、区开采北面山坡,即杜家峁西南面山坡。(见图2-1)。图2-1 矿区地貌第三节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一、地层及其岩性矿区地层出露简单,以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上段碳酸盐岩为主,第四系黄土层覆盖其上或分布在山梁的缓坡及坡脚地带。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一)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p3eol)主要分布于山梁的缓坡及坡脚地带,厚度015m。沟谷中黄土层底部见冲、洪积层,由灰岩碎块及砂、砾石碎块和砂土;矿体上部覆盖的黄土为浅黄色,由粉土、粉质粘土组成,土质均匀,含姜结石、贝壳等,针孔、虫孔、大孔隙和垂直节理发育。中下部夹一层或数层厚度不足1米的褐红色古土壤。在古土壤的底部,因淋滤作用钙质集中形成姜结石富

22、集薄层,单个姜结石一般粒径13cm,最大158 cm;黄土表层0.10.3m为腐殖土,主要由亚粘土组成,混有大量灰岩碎块和植物根茎。第四系与下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在矿区的东北部,目前剩余的部分地表黄土覆盖较大。(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矿区范围出露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属于马家沟组的上段,为一套碳酸盐岩。石灰岩分布在采区中部,主要为浅灰白色,细晶微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贝壳状或似贝壳状断口,岩石性脆、质纯,局部含生物碎屑化石,石灰岩质量较好。地层产状1201601030。二、地质构造矿区位于新川沟隆起地带,开采区为一向斜的翼部,地层倾角平缓,倾向南东,倾角1030,在相邻的七家山矿区,有一走

23、向北东东转北东的不对称背斜构造-李家沟背斜,裂隙发育,构造简单。同时矿区内有一明显的正断层,上、下盘岩石破碎,断距不明显。矿区无岩浆岩出露。三、地震矿区地震活动较弱。据有史记载以来,铜川地区5级以上地震有4次,其中最大震级为5.5级。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调查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按照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调查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和矿层(体)透水不含水层。(一) 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层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山梁缓坡地带

24、,厚015.00 m,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富水性弱,透水性较好,以面状渗流和大气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二)矿层(体)透水不含水层现场地质调查表明,矿区范围无地下水出露,无地表水分布, 800m高程以上的矿体不含水,构造节理和近地表风化裂隙是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主要通道。依据区域资料,780.00m高程以上,无静止水位,显示矿区范围内地下水埋深低于780.00m高程。开采矿体最低标高高于区域侵蚀基准之上,也高于该区域岩溶地下水水位以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第四系黄土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于山梁的缓坡地带,大气降水是唯一的补给来源,大气降水补给时间短,水量小,地下水自坡顶向沟

25、谷方向径流,排泄方式主要为地表蒸发。基岩含水岩层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部分区域接受上部潜水的垂向补给,补给量小。矿区基岩裂隙水径流条件受地形起伏的控制,径流方向由高向低,由东向西径流。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区内矿体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块状结构、厚层状构造,属较坚硬岩石,基本上没有破碎风化,内部亦无软弱夹层。岩石抗压强度高,工程地质性质较好。矿层(体)上覆顶板主要为第四系黄土层,成分以粉土为主,粉砂含量高,大孔隙发育,土颗粒间联结力弱,土质疏松,透水性较好,具有湿陷性,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矿区山体稳定,无大的不良地质现象,总体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第六节矿体(层)地质特征军伟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呈层状

26、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上段岩性层中。矿体分布稳定,矿体为中厚厚层状石灰岩局部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颜色浅灰白色,矿体出露长度为200 m,宽度为6090m,平均厚度为24.0m,矿层产状一般为1201601030,矿层出露标高为800890m。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含量在95%98,含微量白云石、泥质和有机质。矿石中小于2%的白云石自形程度较好,呈菱形晶,粒径0.030.10mm,均匀散布在方解石颗粒之间;泥质、有机质呈隐晶质细小集合体均匀分布;极少量的褐铁矿、白钛石、石英呈星点状分布在方解石之间。 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浅褐灰色(矿区上部标志层),泥晶、亮晶、粗晶结构,条带状、

27、厚层状构造。组成矿物方解石含量6575%、白云石约3525%,含少量泥质。在贝壳状断口面上可见有糖粒状白云石颗粒。矿区灰岩矿组分cao一般含量50,mgo0.5。各项工业指标符合水泥用灰岩原料的要求。可采矿石层化学成分如下。中上部矿层:cao含量53.5654.00,平均53.93、mgo平均0.52。下部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状灰岩,cao一般含量54.0,mgo平均0.47;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矿层:cao含量45.5347.75,平均46.20、mgo平均6.87。根据矿层厚度,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份及物理性能等特征,该矿矿石自然类型为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状灰岩。该石灰岩

28、矿主要加工料石。矿石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变化有较小变化,物理、化学性能差异稍有差异。第七节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人类工程活动在本区主要表现为采矿活动,三道桥沟内现共有大小石料厂十余家,沟内采矿活动较强烈,改变了采区原有地貌,采矿期间产生的粉尘、灰尘,引起了采区地质环境小的变化(图2-2)。与本矿区相邻西侧为耀州区孝慈石料厂,该石料厂现已开采约8年,露天开采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矿山目前正常生产中。图2-1 区内采矿活动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第一节评估范围和级别一、评估范围评估范围包括矿山用地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和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的范围。xxx石料厂建筑石料用石灰

29、岩矿排土场,生活区均位于矿区范围之外,本次评估区是在矿区范围基础上外延50142m,包括排土场影响区域,及h1滑坡影响区域,生产生活区域,评估区面积0.0771km2。 调查区依据地形条件,高至局部分水岭,低至沟谷底部,其中包括矿区西侧孝慈石料厂在矿区的影响范围,调查区面积0.1245km2。二、评估级别(一)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矿区地形较复杂,沟谷较发育,地形切割较深;自然排水条件一般,地形坡度一般2035,相对高差较大,岩质斜坡为顺层坡,露天边坡较不稳定,较易产生地质灾害。根据以上因素确定矿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二)建设项目生产建设规模分类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属小型矿

30、山。(三)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区范围内无住户居住,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属于一般区。(四)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综上所述,按规范(dz/t2232009)附录a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判定本评估级别属三级。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一、现状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根据矿山已有资料,结合现场调查,现状条件下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采矿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采矿占用、破坏土地资源。(一)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经现场调查,矿区露天采场存在2处崩塌地质灾害,1处滑坡地质灾害,均为采矿活动引发的人为地质灾害。b1崩塌:位于采坑北

31、部边帮,为爆破、人工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边坡垂直高度约15m,宽约70m,坡度近乎直立。坡体顶部覆盖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厚23m,下部岩性为奥陶系下统石灰岩,厚层状浅灰白色,强风化中等风化,岩石倾向南西,倾角1030。坡体上部可见一条拉张裂缝,宽约1015cm,东西向延伸20m,崩塌体厚12m,体积0.03104m3。属小型黄土崩塌。因坡面爆破开挖,坡面岩石松动破碎,下部有少量崩积物,呈碎块状(图3-1)。崩塌体现状稳定性差,在爆破震动、雨水侵蚀作用下,坡体发生黄土崩塌的的可能性大,威胁下部台阶施工机械及人员安全,危害程度较严重,现状评估危险性大。图3-1 b1崩塌(镜向东南)b2崩塌:位

32、于采坑东部边帮,为爆破开挖形成的高陡岩质边坡,边坡高度约15m,宽约120m,坡度4050。坡体岩性为奥陶系上统厚层状、微晶结构灰白色石灰岩,倾向南西,倾角1030。坡体为顺层坡,岩体为层状、块状。因爆破放坡不当,坡体南侧危岩体处于悬空状,围岩体体积约60m3,危岩体节理裂缝发育,时不时有掉快现象。坡体北侧顶部岩土体较破碎,时有石块崩落,坡底可见少量崩积物,呈碎块状(图3-2)。崩塌体现状稳定性差,在震动雨水冲刷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威胁下部过往行人车辆安全,危害程度较严重,现状评估危险性大。图3-2-1 b2崩塌(镜向东) 图3-2-2 b2崩塌(镜向东北)h1滑坡:位于采

33、坑西北部的斜坡上,为人工堆积土质边坡(图3-3)。该边坡为矿区西侧的孝慈采石场排土形成。边坡体宽约50m,厚12m,长30m,体积0.23104m3。坡体呈台阶状,坡度约4550,堆积体物质组成为松散层黄土,局部为废石渣,堆土目前已堆放至矿区采坑边缘,有部分土体已滑溜至料场采坑,占用了矿区上山道路。坡体现状稳定性较差,在降雨、爆破震动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滑塌的可能性中等,威胁下部上山道路及行人安全,危害程度较严重,现状评估危险性中等。图3-3 h1滑坡(镜向西北)(二)矿区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矿区最低开采标高以上无地下水。采矿

34、活动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矿范围内无居民点生活区,生活污水仅来自矿山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很少,可忽略不计。矿区生产生活,对水环境无污染。综上,现状评估采矿活动对矿区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程度较轻。(三)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现状评估矿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缘,铜川残塬长梁亚区。矿点位于三道桥沟前段,开采北面山坡,即杜家峁西南面山坡。矿山生产至今矿区地形地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山坡现已成为宽度约80m,长约200m,深3090m的采坑,采坑面积0.0106km2。东北两面采帮目前岩石完全裸露(图3-4)。矿山远离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矿山属露天开挖

35、矿山,使得原始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现状评估采矿活动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程度较轻。图3-4 开采区现状(四)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现状评估矿区石料加工厂地布置在矿区范围之外,位于矿区东南侧和西南侧,分别为细骨料加工场地和粗骨料加工场地,占地面积总共约300m2,占用土地类型为荒山地。矿区剥离的上部土体,一部分用于采坑的回填,一部分现堆于矿区东北侧的山坡上,占地面积约420 m2,占用土地类型为荒山地。除此之外,无其它占用土地资源情况。现状条件下采坑破坏土地面积0.0106km2,约1.06hm2破坏土地类型为荒草地,破坏面积小。综上,现状平评估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程度较轻。二、地质环境现状

36、影响评估分区选取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现状评估结果作为分区指标,利用叠加法进行分区,当单要素评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结果,按上述分区方法将矿区分严重区(编号a),较严重(编号b)、较轻区(编号c),三个区域,严重区1处,位于矿区北部和东北采帮区,面积0.0040km2,约占评估区的5.19%。较严重区1处,位于矿区的西北区域,面积0.0029km2,约占评估区的3.76%。除上述2除外,其它区域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影响较轻区,面积0.0702km2,约占评估区的91.05%。具体见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分区表(表3-1)及矿山地质环境影

37、响现状评估图(附图1)。表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分区表分区面积km2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严重区(a)0.0040km2b1、b2崩塌现状评估危险性大较轻较轻较轻较严重区(b)0.0029km2h1滑坡现状评估危险性中等较轻较轻较轻较轻(c)0.0702km2现状危险性小较轻较轻较轻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一、地质灾害预测评估(一)采矿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本次按工程类型分述如下:1、露天采场露天采场开采标高由890800m,开采面由50100m,采深3090m,上覆黄土厚015m,虽然开采时采用56m台阶

38、式开挖,但矿区黄土覆盖层厚度大,石灰岩为顺层坡,随着工作线推进,采掘深度(即边帮整体高度)逐渐增加,岩土体原有的应力平衡发生改变,在震动,降水、冻融的作用下易引发黄土滑坡、崩塌及岩石坍塌、滚落等灾害。预测露天采场采矿活动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威胁下部工作人员安全,危害程度较严重,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2、排土场(1)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排土场位于矿区东北侧的半山腰一凹地处,目前占地约420m2,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排土量逐渐增大,堆体逐渐增高,堆体边坡过陡,其稳定性也相应降低,易引发滑坡地质灾害,预测滑坡规模小,可能性中等,无危害对象,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39、(2)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矿山未来开采中表层剥离土方量将逐渐增大,堆体面积、高度也将随之增大,排土场使用中除了可能引发堆土体边坡失稳地质灾害外,在遇到降雨,尤其是突降暴雨时也可能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排土场位于坡体中上部,坡体上部的汇水面积约0.01km2,坡度1030,松散堆积物主要为黄土,其次为废弃矿渣。由于排土场上部汇水面积较大,坡体地形较陡,在突遇暴雨时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中等。泥石流沿排土场两侧沟谷排泄,将威胁到采坑、采矿工人,三道桥沟矿区公路安全,危害程度严重,预测评估危险性大。(二)采矿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工业场地及生活区均位于矿区外,该处无地质灾害(隐患),故以上

40、两处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b1、b2崩塌位于采坑内,小型崩塌,现状稳定性较差,在接下来的采矿中崩塌体会逐渐被挖除,预测采矿过程中遭受此两处灾害崩塌的可能性小,威胁下部工作人员及车辆安全,预测危险性小;h1滑坡位于矿区西北侧的斜坡地带,小型浅层堆积层滑坡,目前稳定性较差,预测采矿过程中遭受h1滑坡的可能性中等,威胁下部工作人员及车辆安全,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三)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规定,确定建设用地场地适宜性分级见表3-2,依据适宜性分级表对工程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表3-2 建设场地用地适宜性分级表级别分级说明适宜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

41、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基本适宜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适宜性差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表明,未来采坑处采矿活动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排土场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大。以上两处区域必须经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处理后,作为建设场地基本适宜。二、矿区含水层矿

42、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地表水及地下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矿区最低开采标高800m以上无地下水,预测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程度较轻。矿区内无居民点生活区,生活污水仅来自矿山工作人员,排放量很少,工业用水主要外运,工业用废水循环利用,排放量很少,综上所述,预测采矿活动对矿区水环影响较轻。三、地形地貌景观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未来主要向是矿区北侧、东侧边邦开采,6年后采坑范围将扩大至矿区边界,矿山开采结束后,将进一步改变矿区的地形地貌,使得原有的山坡变为长约200m,宽约100m,深3090m深坑,采坑总面积达0.0130km2,约1.30公顷,采矿活动对矿区地形地貌改变程度较大。矿山远离各

43、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综上所述,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程度较严重。四、土地资源 未来采矿活动中,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露天采矿存在挖损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是排土场存在占用土地资源。采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宜林荒山,植被主要有蒿类、莎草,草本覆盖率为5060%。随着矿山的进步开采,露天采坑范围将进一步扩大,6年后采采坑总面积达0.0130km2。露天采场的形成破坏了土地、植被资源,破坏土地类型为荒山。根据开发利用方案,随着不断开采,预计矿山排土量将增大,未来占用土地面积将增至0.0015 km2左右,排土场面积的扩大将进一步占用土地资

44、源,破坏植被,占用土地类型为荒山。预测未来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面积总计为0.0145km2,约1.45hm2,占用土地类型为荒山。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程度较轻。小结1、预测采坑北部、东部采帮处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威胁下部采矿人员及车辆安全,危害程度较严重,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排土场使用中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严重,危险性大;采矿活动对矿区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影响程度较严重;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程度影响较轻。2、选取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预测评估结果作为分区指标,利用叠加法进行分区,当单要素评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

45、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评估结果,按上述分区方法将矿区分为严重(编号a)、较严重(编号b)、较轻区(编号c)3个区域,严重区1处,位于排土场区域,面积0.0015km2,约占评估区面积的1.95%;较严重区1处,位于矿区北部及东部,面积0.0073km2,约占评估区面积的9.47%。除该区域外,其它区域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较轻区,面积0.0698km2,约占评估区面积的88.58%。具体见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分区表(表3-2)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附图2)。表3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分区表分区面积km2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严重区(a)0.0015

46、km2采矿活动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严重,危险性大较轻较轻较轻较严重区(b)0.0073km2采矿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较严重,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较轻较严重较轻较轻(c)0.0683km2现状危险性小较轻较轻较轻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第一节分区原则及方法根据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或开发计划,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并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09)附录f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并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 ,把建设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47、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2、坚持“以工程建设安全为本” ,确保工程建设、运营安全,同时考虑工程建设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影响。3、把分区考虑的重点放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上,把地质环境问题放在事前防治上。同时充分考虑工程的建设期和使用期可能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第二节分区评述综合考虑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危害对象与治理难度,采用上述分区方案,将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5个区域。其中,重点防治区2处,次重点防治区2处,一般防治区1处。划分结果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附图3)。分区评述如下:(一)重点防

48、治区()重点防治区2处,总面积0.0056km2,占评估区面积的7.13%。一处位于矿区北部采帮和东部采帮,该区编号为1,该区存在b1、b2崩塌地质灾害,现状稳定性差,危害施工人员安全,现状评估危险性大。该区地质灾害险情大,应及时治理,将该区列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一重点防治区;另一处位于排土场区域,预测评估排土场,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严重,危险性大,在该区应高度重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的防治,因此,该区将列为另一重点防治区。(二)次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2处,总面积0.0078km2,占评估区面积的10.12%。一处位于矿区西北部,该区编号为1,此

49、处分布h1滑坡隐患,现状稳定性较差,威胁下部行人车辆安全,现状评估危险性中等;另处位于矿区东部和北部区域,该区编号为2 ,该区是未来采矿活动主要区域,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引发加剧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较严重,将该区列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次重点防治区。(三)一般防治区()评估区除重点防治区和次重点防治区外的其它区域为一般防治区,面积0.0637km2,占评估区面积的82.75%。即老采坑区及其他工程活动区域(编号1)。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和目标及任务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一、矿山环境保护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2、矿业开发应贯彻矿

50、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恢复治理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3、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4、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原则1、以相关法律法规、矿产资源规划为基础,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恢复治理并重的原则,严格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及“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的原则。2、立足矿山实际、实事求是、可操作性的原则。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4、开采和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尽可能同步的原则。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

51、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一、总体目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所达到的总体目标:根据各级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相关要求,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管理机制,规范矿业活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与矿业活动协调发展。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的方案。在矿山生产期间,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扰动和破坏,选择合理的开采工艺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二、具体目标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预测问题特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预测评估结果,

52、针对矿山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现状条件下和开采条件下)分门别类的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所达到的具体目标。1、矿区内不随意破坏、占用土地,尽量减少采矿活动对矿区原有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2、采矿过程中露天采坑因严格按照台阶式开采,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治理后恢复植被。3、科学合理使用排土场,避免堆放不当引发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通过对其防治,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植被。4、采取合理的监测预警措施,杜绝矿业活动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5、闭坑后对采坑进行全面治理,再造秀美河山。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任务1、露天采坑边坡开采时采用台阶式,斜坡式开采,挖除b1、b2崩塌体。2、h1滑坡,设立警示

53、牌,坡体表面植草,固化坡面。3、排土场合理堆放,修建截、排水系统,生产结束后顶部整平,坡面植草恢复植被。4、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采,及时清除采坑边坡危岩体,避免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5、闭坑后对露天采坑,露天边坡进行绿化。6、闭坑后,拆除生产设备,对整个矿区进行迹地绿化。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本方案使用年限为8年,即从20112018年。根据矿山开采方式、服务年限等,治理规划为近期、中期、远期。近期规划时限为3年,采矿证延续期,即20112013年;中期规划时限为3年,开采后3年,20132016;远期规划期限为2年,矿山停采后2年,即20162018年。(一)

54、近期实施计划1、在接下来的采矿中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要求开采,采矿时合理放坡,消除b1、b2崩塌。2、在h1滑坡处设立警示牌,坡面植草,铺满草皮。3、在采矿过程中,陡立面应适时观测,发现危岩体及时清理。4、合理建设排土场,生产过程中,对排土场进行规范化使用,集中堆放,合理控制高度及边坡角度,防止产生不稳定边坡,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排土场四周修建排水渠,防止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二)中期实施计划1、在采矿中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要求开采,避免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2、在采矿过程中,陡立面应适时观测,发现危岩体及时清理。 3、生产过程中,排土场应进行规范化使用,集中堆放,合理控制高度及边坡角度;做好排土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三)远期实施计划1、采坑全面治理。开采结束后,清除采坑边坡危岩体,对边坡进行生物治理,对开采后形成的采坑底进行覆土绿化。2、排土场,生产结束后顶部整平,植草绿化。3、闭坑后,拆除生产设备,对整个矿区进行迹地绿化。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一、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h1滑坡防治在h1滑坡旁设立一警示牌,人工修整坡面,消除松动土体,在坡面进行植草护坡。估算需人工修整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