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_第1页
2018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_第2页
2018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_第3页
2018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_第4页
2018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清晰解析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格式2017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一、本部分共 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一项.7 ( 2017?北京)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A. AB . B C . C D . D【答案】A【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 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D中草

2、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 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 2017?北京)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 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S是第七周期第A族元素B. 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 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 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117176Ts【答案】DT Q IQ【解析】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3、,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据此 判断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VIlA族,故A正确。B.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而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则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故B正确;C同一主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故C正确;D. 该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76+117=293,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117293Ts ,故D 错误;【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

4、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9. (2017?北京)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A. 二氧化碳使NstQ固体变白B. 氯气使KBr溶液变黄C乙烯使Brt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氨气使AlCl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与淡黄色的 NatQ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钠,该反应中NatQ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二氧化碳不是氧化剂和还原剂,故A错误;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该反应中氯气做氧化剂,反应中被还原,故B正确;C乙烯与溴的反应中,溴做氧化剂,乙烯被氧化,故C错误;D氨气与AICl 3溶液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考点】 氧化还原

5、反应 ;钠及其化合物;卤素;乙烯的性质;氮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 物。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区别,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Co转化过程示意图10. (2017?北京)我国在 CQ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的产物中含有水B. 反应中只有碳碳键形式C汽油主要是 C5C1的烃类混合物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答案】B【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Hb=CO+HO,贝U产

6、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B.反应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 C键、C- H键,故B错误;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GC1的烃类混合物,故 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 2-甲基丁烷,故 D正确。【考点】 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 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 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学 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11. (2017?北京)根据SO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含 HCl、Ba

7、C2 的 FeCI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Q有还原性BHa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Q有氧化性C酸性KMnQ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Q有漂白性DNCbSiQ3 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HSQ H2SiQ3A. AB . B C . CD . D【答案】C【解析】A. FeCI 3将SO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BaCl 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该反应中二氧化硫被氧化,表现了还原性,故A正确;B. SO与HS反应生成S单质,该反应中 SO中+4价S元素被还原生成0价的单质S,二氧 化硫被还原,做氧化剂,故 B正确;C. 酸性KMnO溶液能够氧化 SQ,使溶液褪色,SQ表现了还原性,故 C错误;D. NaSiQ

8、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H2SiQ3,说明亚硫酸的酸性较强,即酸性:HaSQ H2SiQ3, 故D正确;【考点】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专题】氧族元素【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 键,注意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12. (2017?北京)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与H3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表示如下Yym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虚线表示氢A.聚维酮的单体是C.聚维酮碘是一种水溶性物质B.聚维酮分子由(m+n)个单体聚

9、合而成D 聚维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B【解析】由高聚物结构简式可知l l;山汕 的单体为CJ聚物可与H3形成氢键,则也可与水形成氢键,可溶于水,含有肽键,可发生水。故A正确;B. M H : J. III由2m+n个单体加聚生成,故 B错误;C高聚物可与 H3形成氢键,则也可与水形成氢键,可溶于水,故C正确;D含有肽键,具有多肽化合物的性质,可发生水解生成氨基和羧基,故D正确.【考点】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氢键;肽键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有机化学基础【点评】本题侧重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涉及高聚物单体以及性质的判断,注意把握氢键以及官能团的性质,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0、,难度不大.13. (2017?北京)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的结论不正确的是FD浓 HNO3/红热木炭 浓 HNOJIIJ红热木茨J浓HNoJ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 CQ,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解析】题中涉及实验都在加热条件下,浓硝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且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可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则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故A正确;B 在加

11、热条件下,浓硝酸可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不一定与碳反应生成,故B正确; C 硝酸中N元素化合价为+5价,生成二氧化氮的 N元素化合价为+4价,化合价降低,在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故C正确;D碳加热至红热,可与空气中 Q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为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D错。【考点】氮及其化合物;硝酸的化学性质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氮族元素【点评】本题考查浓硝酸的性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 运用,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25. (17分)(2017?北京)羟甲香豆素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合成路线如

12、下图所示:iHN0s浓H2SOq色H7(羟甲香豆素)三步反应 C2HjOHOHOHDlIAI + H+ rlAARRARl IlJ Rh已知:RCOOR+ROHRCOOR+ROH ( R R、R代表烃基)(1) A属于芳香烃,其结构简式是 。B中所含的官能团是 。(2) CD的反应类型是。(3) E属于脂类。仅以乙醇为有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O(4) 已知:2E一定条件* F+C2H5OH F所含官能团有 LL和。屮间产构2(5) 以D和F为原料合成羟甲香豆素分为三步反应,写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中问II D FII产物】!【答案】 硝基I!取代反应浓 I

13、SO CHCOOH+GCHO CHCooC2CH+H0()OHH” “v”或“=”),判断依据: 氯化反应的尾气须处理后排放, 尾气中的HCl和C2经吸收可 得粗盐酸、FeCIs溶液,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 氯化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得到粗TiCI 4混合液,则滤渣中含有 (2)精制过程:粗 TiCI 4经两步蒸馏得纯 TiCI 4。示意图如下: 物质 &r 纯 Tia4f粗 TICi4塔一-塔二JPI JI物质b控制温度Ti控制温度耳物质a是, T2应控制在。【答案】 TiO2(s)+2CI 2(g) +2C(S)=TiCI4(g)+2CO(g) H=- 45.5kJ ? moI-1 温度越高

14、,CO的物质的量越多而 CO的物质的量少,说明CO生成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饱和食盐水、氯化亚铁溶液TiO2、CSiCI 4136C左右【解析】 解:由制备纯 TiCI 4的流程示意图,钛精矿与氯气、C发生氯化过程,反应为TiO2+2C2+2C TiCI 4+2CO结合表格中数据可知,蒸馏得到纯TiCI 4,-1(1) 由 I . TiO2(s)+2CI 2(g)=TiCI 4(g)+O 2(g)AH 1=+175.4kJ ? moI-1II. 2C(s)+O 2(g)=2CO(g)AH 2=- 220.9kJ ? moI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 得至U Ti2(s)+2c 2(g) +2C(S

15、)=TiCl 4(g)+2CO(g), H=(+175.4kJ ? mo1)+( - 220.9kJ ? mo1)= - 45.5kJ ? mo NSR(NO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NO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a所示.式补充完整:_【答案】 CQ(Nh2) 2+H2S2NH +CQ8NH+6NQ催化剂7n2+12H2Q 2SQ+Q+4NH+2h2A2 (NH)2SQ(6c 1V1-3c2V2) a% BaQ 8: 1415NQ+4NH3Q415NNQ+62O【解析】(1)尿素CQ(NH2) 2水溶液热分解为 NH和Co,反应物为尿素和水,反应生成物 为氨气和水,依原子守恒书写化学方程

16、式为:CQ(NH) 2+H込 2NH +CQ NH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 NQ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6NQ催化剂72+12HQ SQ在Q作用下与NH、HQ反应形成(NH) 2SQ,此反应中SQ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Q+Q+4NH+2H2A2 (NH) 2SQ。 涉及反应为 2NH+SQ= n(NhI) 2SQ, 2NaQH+HBQ=NaSQ+H2Q,反应中 n (fSQ) =V1c1 10 mol, n ( NaQH =V2c2 10 mol,由方程式可知 n ( NaQH +n ( NH) =2n ( H2SQ),则 n ( NH) = (2v1 c

17、1 103 v c2 10 3) mol,贝 U mCQ(NH) 2=0.5 ( 2v1c1 10 3 3-v2c2 10 ) mol 60gmol= ( 0.06v 1C1 0.03v 2c2 ) g,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0.06c 1v1-0.03c 2v2) a 100%=(6c1v1-3c2v2) a%。(2)由图示可知 BaQ和NQ反应生成 Ba(NQ)2, Ba(NQ) 2再还原为N2,则储存NQ的物质 为BaQ第一步反应中 Ha被氧化生成水,化合价由O价升高到+1价,Ba(NQ) 2的N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3价,生成氨气,则ImolBa(NQ)2生成氨气转移16mo

18、l电子,参加 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62=8mol ,则消耗的 H与Ba(NC3)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8: 1。在有氧条件下15NQ与 NH以一定比例反应时, 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15NNQ由N元素守恒可 知15NQ与 NH应为1 : 1 ,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15NQ+4NH3Q進化剂,即热化学方程式为:-1 TiO2(s)+2CI 2(g) +2C(S)=TiCI4(g)+2CO(g) H=- 45.5kJ ? mol 。故答案为:TiO2(s)+2CI 2(g) +2C(S)=TiCI 4(g)+2CO(g) H=- 45.5kJ ? mol-1; 因温度越高,CO的物质的量越多

19、而 CQ的物质的量少,说明CO生成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 H 0,故答案为: ;温度越高,CO的物质的量越多而 CQ的物质的量少,说明CQ生成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尾气中的HCl和C2经吸收可得粗盐酸、FeCb溶液,食盐水吸收 HCl,氯化亚铁吸收氯气 生成氯化铁,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饱和食盐水、氯化亚铁溶液。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氯化亚铁溶液; 由反应可知,氯化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得到粗TiCl 4混合液,则滤渣中含有 Tio2、C,故答案为:Tio2、C;(2) 粗TiCl 4经两步蒸馏得纯 TiCl 4,由图及表格数据可知,先分离出SiCl 4,后分离出TiCl 4, 则先控制温

20、度T1为58C左右时分离出物质 a为SiCl 4,控制温度T2为136C左右时分离出纯 TiCl 4,故答案为:SiCl 4; 136C左右.【考点】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氯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 无机实验综合【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 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反应原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27. (12分)(2017?北京)SCR和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排放。(1) 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i-尿 15NNO

21、+62Q 故答案为:415NO+4NH3Q催化剂TNNO+GeX氧牝处理后的崖匚尿嗦水谆iECR懼化反应零 尿素CO(NH) 2水溶液热分解为 NH和CQ,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器中 NH 还原 NO的化学方程式: 。 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SO在Q作用下会形成(NH4)2SQ,使催化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H4) 2SQ 的形成: 。 尿素溶液浓度影响 NO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 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 a g-1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所得NH用过量的wmL c 1 mol ? L HaSQ溶液吸收完全,剩余 HSQ用v2mL C2 mol

22、? L- 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通过Bao和Ba (NO)2的相互转化实验 NQ的储存和还原。储存 NQ的物质是 。 用HZ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Ba(NQ) 2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b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H与Ba(NQi)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 (NzQ)o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No有关。在1515有氧条件下 No与NH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NNQ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4 【考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三废处理与 环境保护。

23、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 本题为2017北京考题,题目以氮氧化物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方程 式的相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题给信 息,结合质量守恒计算该题。28. (16分)(2017?北京)某小组在验证反应“ Fe+2Ag +=Fe+2Ag的实验中检测到 Fe3+, 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 0.05mol ? 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 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 取少量黑色固体, 洗涤后, (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

24、O 取上层清液,滴加 K3Fe(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o(2) 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 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i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ii30产生白色沉淀;较 3min时量小;溶液红色较 3min时加深。iii120产生白色沉淀;较 30min时量小;溶液红色较 3 0min时变浅。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资料:Ag+与SC

25、N生成白色沉淀 AgSCN 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假设 b:空气中存在 Q,由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可产生Fe3+;假设c:酸性溶液中NG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3+;假设d:根据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 Ag+,可产生Fe3+。 下列实验I可证实假设 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可证实假设d成立。实验I:向硝酸酸化的 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溶液,3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 0min后溶液几乎无色。实验: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 ,操作现象是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iiii中Fe3+B度变化的原因: 【答案】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酸化,固体未完全溶解。Fe2+ Fe+2Fe3+=3Fe2+ 4Fe2+Q+4H+=Fe3+2HO 白色沉淀。 NaNO FeCl 2/FeCI 3按图连接好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i ii Ag +Fe2+=Ag+Fe3+,反应生成Fe3+的使Fe3+增加,红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