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年 级:高三第一轮复习课教学时数:1设 计 者:乔林学 校:湖北省嘉鱼县第一中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科学探究倡导学习的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是在学习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完成的,教师的作用不是“填压”而是“点燃”,教师的责任在于创设好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和交流,从而建构出相关的知识和规律,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已经存储了模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没有形成系统,这时教师可以把知识以问题的形式,问题以情境的形

2、式呈现出来,即所谓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把学生置于问题境况中,让他们去经历智力的探险,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将活动单自制成ppt文件格式呈现,可以利用flash动态互动,展示粒子运动径迹,丰富教学,带来感受.该模式主要以几个情境为依托,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来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活动单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1问题引入,完成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2小组合作提炼思想方法,变式拓展提升能力.3相关模型触类旁通,思想方法巩固提高.二、教材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是物理学科中最突出的综合问题,它将力

3、学、电磁学重点知识融为一体,通过对物理情景的设置,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模型的建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是最能体现区分度的地方.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已接近于成熟程度,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能逐步运用抽象的适于演绎的或归纳的推理方式解决问题,乐于参加各种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习有较强的责任感.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学生已经储备了前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和方法,对于问题的解决仍受数理基础、元认知水平、问题的熟悉程度、问题的情境特征等方面的影响,坡度很大.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

4、悉洛伦兹力方向的判断、洛伦兹力大小的计算.2知道常见的有界磁场,即直线边界磁场、平行边界磁场和圆形边界磁场.3掌握“找圆心”、“定半径”和“画轨迹”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经历画出粒子运动轨迹的过程,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2通过设问、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对比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强化“规范答题”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基本知识的变迁与拓展,让学生体验与分享学习经历中的乐趣.2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教学难点;画粒子在有界磁

5、场中的运动轨迹,几何关系的确定.六、教学策略制定方法策略: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协作交流法媒体策略:学生成果实物投影展示、ppt、flash动画等七、活动方案1活动1展示情境引入:如图1所示,已知粒子入射方向与出射方向;如图2所示,已知粒子入射方向及入射点与出射点的位置,请分别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确定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和半径. 图1+ qvv 图2+ qvv设计意图:创设图1与图2物理情境,要求学生掌握“定圆心”的两种基本方法.通过学生画出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过程,让学生体会如何找圆心及如何作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问题情境1:如图3所示为一直线边界磁场区域,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

6、与边界mn的夹角为30,已知磁感应强度b,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度大小为,不计重力,则:(1)它从磁场中射出时距o点多远?(2)它从射入到射出需多长时间?(3)在磁场中运动时距mn边界最大距离为多少? mn图3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突出个性互评,实施形成性、过程性评价,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学习目标.小组间用实物投影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定圆心,画轨迹”的重要性,了解带电粒子在有界直线边界磁场中运动的特点,知道粒子进出磁场有对称性.拓展1 若是负电荷呢?所求结果与正电荷的结果有何关联?拓展2 若方向不变,大小变化,问

7、粒子到达mn边界的时间为多少?拓展3 粒子进入磁场速度与边界mn的夹角在180范围内取任一值,已知磁感应强度为b,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度为,不计重力,请思考:当为多少时,粒子离开磁场时离o点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当为多少时,粒了在磁场运动时离mn距离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设计意图:三个拓展,难度逐级递增,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亲身经历,有利于学生前期概念的发展与转变,有助于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激励学生展示成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与自尊,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个拓展,使学生知道“定圆心,画轨迹”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知道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是

8、关键.2活动2展示问题情境2:如图4所示为一平行边界磁场区域,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边界贴近且平行,已知磁感应强度b,磁场区域宽为d,长为l,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q,不计重力,试计算:粒子能再次射出磁场所满足的速度大小的范围. 图4ld设计意图:该环节,学生一般不能单独完整地画出粒子的轨迹,借助小组讨论合作,可以使大多数学生了解通过轨迹半径的缩放,粒子轨迹经历动态变化后一般存在临界轨迹与多解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愉快.flash动画模拟粒子轨迹的动态变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交互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融合美.3活动3展示问题情意3:在圆心

9、为o,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粒子从a点以速度正对圆心o射来,不计重力,带电粒子穿过磁场区域后速度方向发生偏转,偏转的角度图5为60,如图5所示,请思考:1确定该带电粒子的电性;2求粒子的比荷;3求该带电粒子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时间t.设计意图 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顺利完成,个别学生在其他同学或教师的提醒下也能够完成,这道题的意图是告诉学生这样一个结论: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粒子,必从径向射出.拓展1 现将带电粒子的速度变为/3,其它条件不变,仍从a点射入磁场,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多少?拓展2 将圆形区域变成一个绝缘圆筒,已知

10、带电粒子从a点沿直径方向射入后,与筒内壁碰撞两次后,又从a孔飞出(不计碰撞能量损失及碰撞时间),则带电粒子在筒中的运动时间为( )abcd拓展3 若粒子与筒碰撞3次后再从a孔飞出呢?设计意图 拓展1考查的是几何关系与半径公式、周期公式的联系与应用;拓展2考查的是时间的两种表述方式;拓展3是拓展2基础上的引申.通过这几个拓展,学生会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作好图分析粒子的运动过程,找圆心、画轨迹、求半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拓展难度层层递进,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图能力和归纳能力.这几个拓展旨在体现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和灵活性.图64活动4展示例题:如图6所示,有一圆形磁场区域,其圆半径

11、为r,i、ii区域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ab为磁场的边界,一带负电、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从a点以速度进入磁场,速度与ab的夹角为45,粒子重力忽略不计.求:(1)要使粒子能够达到b点,磁感应强度b为多少?(2)粒子从a到b的时间为多少?设计意图:该题综合性较强,题中磁感应强度b具有多解性,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教学中采用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展示个别学生的成果.同时将该题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课外去品味、去思考.八、课堂小结1三种常见的有界磁场:直线边界平行边界圆形边界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解题方法归纳:画轨迹找联系用规律.九、课后反思这节课主要以问题情境为主线,以“定圆心,画轨迹”为核心开展的.问题情境1是“发散式”的问题情境,主要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情境2与问题情意3主要是把难度大,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破传统的高三物理教学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