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有效课堂教学反馈【精品文档】有效课堂教学反馈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反馈,是控制论的重要概念,通俗的说,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课堂可以看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大体来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信息输出方,学生是信息输入方。而课堂教学效果是由学生的输入决定的,而非教师的输出。所以调控好课堂教学过程,使教与学处于优化、平衡的状态,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实现这一调控的方法就是反馈。
2、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反馈的两个认识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随时针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对后面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以保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师的“反馈控制”的同时,另一方面每个学生也都在进行着微观的“反馈控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教师和教材的信息之后,通过回答问题、练习等取得自我反馈,对正确的进一步强化,错误的进行纠正,从而逐步加深记忆和理解,直至掌握和灵活运用。 由于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建构活动才有成效。因此,在探讨教学反馈时必须关注学习反馈。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反馈的三种类别 数学课是
3、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很容易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的。反馈信息一般有以下情况和类别:直接反馈(如:做错与做对、有无逻辑矛盾等)与间接反馈(如:表情、声音、动作、专心程度等);瞬时反馈(如:设问与答问、难点突破、课堂上及时检查是否理解与掌握等)与延时反馈(如:课后思考、方法总结、知识系统化等);集体反馈(如:通病、集体答问、共鸣感等)与个别反馈(如:个别理解障碍和质疑等)。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反馈的四种方法数学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主要的目的都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般说来,主要途径和方法有: (1)观察式。观察学生的眼神,可以获取对教学效果判断的有益反馈。教育家苏霍姆
4、林斯基说过:“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受窘和其它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即是说上课时,要洞察入微,根据学生“写”在脸上的表情:误者正之,深则浅之,难则易之,快慢适中,详略得当,疏密有度。要用自己的目光与学生的目光进行畅快的“对话”,将学生的活动“尽收眼底”,用目光施加影响。(2)问题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解和掌握的教学目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获取学生信息反馈的有效方式。通过对学生设问,让学生思考、讨论、解答,可以准确地找到学生的思维障碍,找准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3)举手表态式。学生
5、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堂举手表态的人数与年龄成反比。高中的数学课堂,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已频于灭绝。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举手,是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的体现,也是一个便捷明确获取瞬时反馈信息的方式。杜朗口中学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不少老师称奇。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有学生的举手表态和主动参与。(4)课堂检查式。课堂练习(默写公式、小测试、小作业、到黑板上板演等)与检查,是数学课堂的又一特色。讲练结合,练查结合,可以把师生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点化,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方法的目的。四、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运用课堂有效反馈5个方面课堂反馈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教学过程。教师还需从以下方面努
6、力,提高自己的反馈能力。(1)全面性与准确性;努力提高反馈信息的准确度和代表度。就是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员参与,全员互动其信息才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基本上都存在喜爱优生现象,而恰恰在这讲究民主、和谐的现代课堂,偏爱“尖子”学生,带来的肯定是信息的失真,课堂教学的失败。(2)深刻性与针对性;教师课堂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很多往往是以表面现象的形式而出现的。教师如果就事论事地评价信息,那么教学指导就必然缺乏深刻性和针对性,以致流于形式,学生获益很浅。例如,在教学检查和练习反馈中教师发现学生解题上有错误,就必须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或是审题上的粗心、心理紧张,或是新知识的理解
7、、运用上有问题,或是思维方法上的缺陷;以提高控制的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从根本上去帮助学生学习。(3)多样性与层次性;对一个概念的认识和掌握是存在着不同的层次,这是因为学生总是从学习较简单的知识逐步过渡到学习较复杂的知识,以较低水平过渡到较高水平。教师对每一层次练习结果要及时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较好地掌握这方面知识。另外在反馈时,练习设计的形式要活泼多样,切忌单调、重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生的普遍心理。单一式的练习,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为了使反馈高效,教师必须从题型到要求,进行周密考虑,精心构思设计多变换形式,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因素。(4)激励性与鼓励性;
8、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斯金纳的实验表明:通过奖赏,行为可能被铭记,但不可能通过惩罚,行为被拒绝。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在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时,老师要不吝对学生正确的地方给出鼓励和赞扬。特别精彩的,不妨带领全班同学给一点掌声,这都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即使学生错了,老师也可以给予鼓励,“继续思考一下,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完成的!”给了学生继续参与的动力,也将老师的期待和暗示传递给学生,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5)主导性与主体性。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一定要努力把课堂的主动权逐步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索、归纳、总结,不断产生问题,形成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刀具进口合同范本
- 出租钢管书架合同范本
- 2025年吉林货运从业资格证怎么考试
- 代租场地合同范本
- 公路施工项目合同范本
- 农田收回合同范本
- 北京市合同范本密码
- 亚马逊员工合同范本
- 制作推广合同范本
- rpo服务合同范本
- 2024中智集团招聘重要岗位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钙血症护理查房课件
- 《2024版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 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通信保障中心招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物体打击伤亡事故应急处置卡
- 2024-2030年中国飞机AFP和ATL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祝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
- 20兆瓦光伏渔光互补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真题答案】
- 七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