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9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9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9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9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9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建议用时:45分钟)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12题。1上图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 b c d2地的风向为()a西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东南风1c2.b第1题,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是地,风力最大。其他三地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第2题,风向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处的风向为东北风。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空气堆积下沉c空气受热上升 d空气受冷下沉4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 ()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

2、高气压带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d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都是偏北风 3b4.c第3题,图中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是由于赤道向极地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北上,堆积下沉形成的,属于动力原因。第4题,地球上共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其中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气压带中有的是由于空气的运动形成的,有的是由热力因素形成的,但在其中的低气压带地区多阴雨天气,而高气压区多为晴朗天气。读下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将所在的气压带切断。据此,完成56题。5关于a、b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a表示冬季、高气压 b图b表示冬季、低气压c图

3、a表示夏季、低气压 d图b表示夏季、高气压6图a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5a6.b第5题,a图欧亚大陆上的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判断为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故此时为北半球冬季;b图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判断为低压中心,即亚洲低压,故此时为北半球夏季。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亚洲高压位于60n附近,故切断了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78题。7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b90n、赤道低气压带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d60s、

4、赤道低气压带8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7a8.d第7题,由图可知,在50n左右出现了一个高压中心,此时60s附近出现了气压最低值,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第8题,亚欧大陆出现了高压中心,应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由此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读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图,回答910题。9图中起到水汽输送作用的是()a b c d10该季风环流形成原因主要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陆位置差异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d纬度位置差异9d10.a第9题,图中从海洋指向陆地,可以把湿润的水汽带到陆地,从而起到水汽输送

5、的作用。第10题,海洋、陆地热力性质不同,升温、降温的幅度不同,所以就会产生气压的差异,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该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2)此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3)图中b处是_风带,它是_环流的组成部分。(4)c所处的风带,吹_风,气流来自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5)a处是_气压带,它是_因素形成的。解析图中显示,赤道附近出现上升空气的位置反映了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目前位于赤道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偏移,由此可以确定是北半球的冬季

6、;然后可以依此确定字母a、b、c分别代表的风带的名称,据图进一步分析即可。 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2)c(3)东北信低纬 (4)西北副热带高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5)副极地低动力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1213题。12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c地球的自转运动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3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12a13.b第12题,由于

7、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使得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向北移动;反之向南移动。 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完成1415题。14图中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a下沉干燥b上升湿润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15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a3月21日 b6月22日c9月23日 d12月22日14a15.d第14题,从图中可知,气压

8、带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此处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气候干燥,故a正确,b错误;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可能为信风带或者极地东风,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应为西风带,与题意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不符合,故c、d错。第15题,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已偏离赤道这条中心线,且偏向赤道的南侧,即气压带往南移动,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即12月22日符合题意,选d;若气压带与风带往北移动,则为北半球的夏季(6月22日);若气压带与风带没有发生移动,说明为秋分日或者春分日。16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为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2)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形成原因是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9、_。(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风,d处盛行_风。(4)夏季,图中d处盛行_风,形成原因是什么?(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解析第(1)题,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可知欧亚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1月。第(2)题,冬季,亚欧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第(3)(4)题,c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d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其成因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第(5)题,季风的成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