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_第1页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_第2页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_第3页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_第4页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12目录1适用范围12 参考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24.1 确定任务24.2 调查、收集资料34.3 编制规划34.4 成果35规划编制主要内容45.1现状概况与分析45.2居民出行特征分析45.3绿道网络构建55.4绿道建设实施途径55.5工程造价估算及效益评估65.6实施保障、绿道管理与运营策略66 指南实施61适用范围本指南所指的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放空间、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两部分组成。本指南适用于安徽省内的各市、县城市绿道规划

2、编制工作。2 参考文件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城市绿道城市绿道具有以下两层内涵:一是连接居住区与办公用地,为居民提供日常自行车与步行通勤的城市慢行系统;二是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串接主要的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休闲游憩节点,形成的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3.2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3.3节点系统节点系统是绿道中游客逗留和休憩的重要节点,包括各类城市绿地、城市广场

3、、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共空间、社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3.4慢行道系统慢行道系统是指由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水道等非机动车道构成的通行系统。3.5交通衔接系统 交通衔接系统是指绿道与区域交通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通过开辟绿道出入口、完善停车设施配套、设置交通换乘点等措施,提高绿道的可达性。3.6标识系统全省统一标识系统。标识系统由标识载体设施和标识组成,是指由标识牌、引导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所组成的导向体系,包括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教育标志等。3.7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指保障绿道游憩休闲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一般物

4、质条件,具有先行性,包括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防火、给排水、供电等。3.8服务系统服务系统主要是配套绿道服务节点,即驿站。根据其规模分为以下两级:城郊驿站和城市驿站。城郊驿站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多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发展节点或绿道沿线城镇及较大型村庄进行建设。城市驿站承担售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宜依托绿道沿线进行建设,驿站建设面积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满足功能和服务要求为准。4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4.1 确定任务行政主管部门或开发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关规划编制资质及经验的单位(具备城市规划编制甲级资质、熟悉安徽城市情况、具有良好声誉)编

5、制城市绿道规划,通过委托文件和合同明确规划编制目标、内容、各方责任、工作进度安排、验收方式及其他要求等。绿道规划应充分征询各职能部门、相关民间组织、公众、专家等各方意见,形成最终成果。设区的市、省直管县绿道总体规划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绿道建设指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论证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县绿道总体规划由市绿道建设指导协调委员会组织论证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4.2 调查、收集资料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自然生态基础数据及社会经济背景资料,包括地形图、现状土里利用覆盖、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区域十二五发展规划、区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

6、及主导行业发展规划、土地功能区划等有关资料。信息收集以广和全为原则,应包括所有与规划有关的经济、社会、科技、人文以及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息。调查范围以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主,兼顾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的周边区域。4.3 编制规划按照有关规定及本指南要求的规划主要内容编制规划。4.4 成果城市绿道规划的成果包括说明书和图册。4.4.1规划说明书的内容:(1). 总则、规划编制依据、规划期限、规划范围、现状概况与分析(2). 规划目标与定位(3). 城市绿道网规划(4). 绿道与城市道路衔接方式规划(5). 绿道与机动交通接驳规划(6). 服务设施系统规划(7). 绿道分级分类实施导则:类型名

7、称、功能定位、断面形式、材料要求、标示系统、种植引导、基础设施(8). 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9). 分期建设规划(10). 实施保障,绿道利用、管理与运营策略(11). 工程造价估算4.4.2规划图纸的内容(必需图纸):(1)区位图(2)城市绿道网选线因子分析图(3)城市绿道网结构图(4)城市绿道线网布局图(含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网、城镇交接面)(5)绿道与城市道路衔接方式规划图(6)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7)绿道网与公共交通接驳规划图(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客运站场、停车场布局等)(8)分类分级道路断面图(9)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图(10)绿道分期建设规划图5规划编制主要内容5.1现状概况与分

8、析主要包括:规划区发展概况、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条件、主要资源条件等内容。5.2居民出行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出行特征分析、居民休闲游憩偏好分析、绿道串联节点分析等内容。(1) 出行特征分析根据问卷调查及交通部分的相关报告,分析得出居民各类出行的出行目的地、出行时间、出行距离、使用交通方式、出行意愿等结论。(2) 居民休闲游憩偏好分析通过观察、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居民偏好的休闲娱乐方式、活动场所、休闲活动时长、季节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3) 绿道串联节点分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规划范围内的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风景区、郊野公园等各类休闲游憩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对现有资源进行分级分类梳理。确立一级串

9、联节点、二级串联节点和三级串联节点,为绿道建设规划提供依据。5.3绿道网络构建主要包括:基础分析出行片区划分、绿道网络构建、与其他城市道路的衔接关系、与机动交通接驳规划、配套服务设施布局。(1) 基础分析挑选绿道建设相关影响因子,包括社会经济影响因子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因子,综合评价绿道建设的适宜性。(2) 出行片区划分根据串联的资源点分布及居民的出行特征等基础分析,得出居民使用绿道出行的合理范围,以此为依据划分居民出行的分区,确定每个分区的绿道路网疏密程度。(3) 出发地-目的地分析(OD分析)分析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出行强度。(4) 绿道网路构建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得出合理的绿道网络。(5)

10、与其他城市道路的衔接关系合理安排与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支路及高速、铁路等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提出与各种道路交叉时的过路方式,以安全、便捷的方式保障绿道通行的连续性。(6) 与机动交通接驳规划规划中需提出与小汽车、公交汽车、轨道交通、水路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方式。(7) 配套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中需对游客中心、休憩设施、公交车站、自行车租售处、公共厕所、售卖点、 公共直饮水机、咨询、治安等设施进行合理布局。5.4绿道建设实施途径主要包括:绿道系统分类分级建设导则、分期建设规划、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5.5工程造价估算及效益评估重点对绿道的建设成本及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分析、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分析,及综合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