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输送_第1页
油气管道输送_第2页
油气管道输送_第3页
油气管道输送_第4页
油气管道输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油气管道输送技术课程设计目录目录1 设计总则11.1设计依据11.2设计原则12工程概况23 输气管道工艺计算33.1平均直径D的计算33.1.1 输气管道平均内径33.1.2管道壁厚的计算43.2 检验假设末端的直径d和长度L53.3末段最大储气能力74 压气站的布置94.1 压缩机站数的确定94.2 计算各站起终点压力94.3各压气站的工艺参数105 结论12参考文献13油气管道输送技术课程设计 工程概况 n 1 设计总则n 1.1设计依据本次设计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参数,参照油气管道输送技术教材,油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94以及石油地面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设计计算。为在输气管

2、道工程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n 1.2设计原则输气管道工程设计应遵照下列原则: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处理好与铁路、公路、河流等的相互关系;采用先进技术,努力吸收国内外新的科技成果;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输气工艺及最佳的工艺参数。n 2 工程概况拟建一条输气管全线1500公里,全线起伏不大,年输气量为15.5亿标方。对管线进行工艺设计,布置全线压气站,及各站的工艺参数,并决定末段最大储气能力。设计要求如下:管长/km020035050080012001500高程/m04502001503601005

3、0压缩机采用燃轮机离心式子压缩机组,特性系数A=4.53,B=9.479109,采用末段储气,末段管道压力为终点配气站的最低压力P2min=1MPa。管材的最高工作压力7.6MPa,其他参数如下:首站进站压力为5.2MPa;天然气相对密度=0.58;平均压缩系数Z=0.905;平均温度t=42;管道的水力摩阻系数=0.0115。14油气管道输送技术课程设计 管道壁厚计算 n 3 输气管道工艺计算n 3.1平均直径D的计算 输气管道平均直径由输气管道平均内径和管壁厚度组成。n 3.1.1 输气管道平均内径当输气管沿管线地形起伏的高差h200m时的管线输气量按下列基本公式计算: (3-1) 式中

4、体积流量,m3/s(按工程标准状况P0=0.0101325MPa,T=293K); 取0.03848; PQ输气管道计算段的起点压力(绝)(MPa);PZ输气管道计算段的终点压力(绝)(Mpa); D输气管道内径,mm; 水力摩阻系数; Z气体的压缩因子; *气体的相对密度; T气体的平均温度,K; hZ末段高程,m; hi各段高程,m; Li输气管道计算段的长度,km。(计算长度应为输气管实长和局部摩阻损失当量长度之和。在无实测资料时,平原丘陵地区取管道长度的1.031.05;山区管道取1.061.08作为计算长度。)由公式3-1可导出管径的计算公式: (3-2) 带入数据后:n 3.1.2

5、管道壁厚的计算进气管道壁厚公式: (3-3)式中 管线壁厚,mm 焊缝系数,无缝钢管:=1;直缝钢管和螺旋焊缝钢管:=1;螺旋埋弧焊钢管:=0.9;(此处选=1) s钢材屈服极限,MPa;查表2.1P管线的设计工作压力,MPa D管线外径,mm F设计系数;(此处为输气管道野外地区,取0.6)表2.1 常见钢管材质屈服极限钢管材质优质碳素钢碳素钢A3F低合金钢16MnAPIS-5L1020X52X60X65X70,MPa205245235353358413448482根据公式3-3,选择X70号钢,可计算出壁厚:油气管道输送技术课程设计 末段最大储气能 综上:选择管径85312mm的管道。n

6、3.2 检验假设末端的直径d和长度L按公式3-4计算所需管径: (3-4)式中 Vsmax取最大储气量为日输量的40%,m3/d; qv气体的流量,m3/s; P1,P2分别为最高压力和最低压力,Pa; P0工程标标状况下的压力, P0=101325Pa; 取0.03848水力摩阻系数; Z气体的压缩因子;气体的相对密度; T气体的平均温度,K;T0工程标标状况下的温度,T0=293K。代入数值后可以得出: 根据公式3-3可以计算出末段管道壁厚:所需末段长度按公式3-5计算: (3-5)式中 d管线内径,mm取0.03848水力摩阻系数; Z气体的压缩因子;气体的相对密度; T气体的平均温度,

7、K;P1,P2分别为最高压力和最低压力,Pa;气体的流量,m3/s;末段储气管道长度,km。故由公式可得: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取末段长度为360km并设末段管径为6609mmn 3.3末段最大储气能力随着长输管线的发展,各国的燃气公司均利用高压输气系统不断地提高管道的配气能力和储气能力,其优点是可代替昂贵的高压储气容器和额外的脱水工作量。储气能力的设计计算应采用复杂的不稳定流计算方法,完全不同于常规的计算方法。输气管道末段,即最后一个压缩机站与门站之间的管段。末段与其他各站站间管段在工况上有较大区别。对于各中间站站间管段来说,其起点与终点的刘翔是相同的,即属于稳定流动的工况。但对于输气管道末段来

8、说,其起点流量也和其他管段一样保持不变,而其终点流量却是变化的,并等于城市的用气量。城市的用气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而气源供气一般变化不大,这样就必须解决用气与供气不平衡的问题。末段储气可以作为解决日不平衡的措施之一。储气开始时,终点的最低压力不低于配气站要求的最低压力: (3-6)储气结束时,起点的最高压力不超过管材的最高压力: (3-7)平均压力按公式3-6计算: (3-8)代入数值后:末段输气管的储气能力按公式3-9: (3-9)式中 储气开始时末段管道中的存气量,m3; 储气结束时末段管道中的存气量,m3; V末段管道的几何体积,m3;Z气体的压缩因子;代入数据后:假定的末段储气能力为日

9、输量的40%,由于:故末段管道的最大储气能力,能够满足要求,末段管径取5307mm,长度取290km合理。油气管道输送技术课程设计 各压气站的工艺参数 n 4 压气站的布置n 4.1 压缩机站数的确定输气管道末段终点配气站的进站压力比前面各站间管段终点的低,同时,要求管道末段又具有一定的储气能力。因此,在输气管道沿线布置压缩机时,工艺计算必须从末端开始,先决定其长度和管径,然后再进行其他各中间管段的计算。平均站间距: (4-1)压缩机站数: (4-2)式中 n压缩机站数,计算结果向上取整;L输气管道长度,km末段储气管道长度,km:l平均站间距,kmPQ,PZ分别为管道起点压力和终点压力,Pa

10、代入数值后:平均站间距取549km290km,符合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中对站间距的要求,压气站站数取3。n 4.2 计算各站起终点压力确定每个压气站在其设计流量下的压比,根据经验,压气站的设计压比不宜太高,否则会导致管道全线得压缩机功率增大,同时管道的输气能耗及输气成本增大。根据设计规范规定当采用离心式压缩机增压输送时,站压比宜为1.21.5。此外,在没有特殊要求得情况下,管线全线所有压气站的设计压比通常取同一个值。假定压比为=1.4 故压比设计不合理假定压比为=1.2 经校核计算表明,进出站压力均不高于管材的最高工作压力7.6MPa,末段管道压力高于终点配气站的最低压力2.5MPa,故压比设

11、定合理。n 4.3各压气站的工艺参数输气站是输气管道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功能包括调压、净化、计量、清管、增压和冷却等。其中调压的目的是保证输入、输出的气体具有所需的压力和流量。根据输气站所处位置不同,各自的作用也有所差异。首站一般在气田附近,如果地层气压较高时,首站可暂不建压缩机。依靠地层压力输到第二站甚至第三站,待气田后期压力降低后再适时投建压缩机站。中间站主要进行气体增压、冷却以及手法清管器。但如果中间站为分输站时,也要考虑分输气的调压、除尘、计量等。末站时输气站终点,气体通过末站,攻击给用户。因此,末站具有调压、除尘、计量、清管器接收等功能。从管道的起点开始,根据设定的压气站出气

12、压力、压比及管段水力计算的结果确定压气站数目,沿管道线路布置压气站:首站:进站压力5.2MPa,出站压力6.24MPa,压比1.2;二站:进站压力5.89MPa,出站压力7.07MPa,压比1.2;三站:进站压力6.17 MPa,出站压力7.404MPa,压比1.2。油气管道输送技术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n 5 结论通过对长输管线任务书的分析,选择出满足年输量为15.5亿标方的输气管道平均直径为85312mm。假定末段储气能力为日输量的40%,可求得末段管道管径5307mm,长度为290Km。再根据末段管径分别计算储气开始和储气结束时的平均压力,计算出末段最大储气能力为1.79106m3,并比较其与假定储气能力的大小来验算所选末段管径和长度是否合理。计算所得数据如下:表5.1 压气站工艺参数进站压力/MPa出站压力/MPa压缩比管径选择/mm站间距/km首站5.26.241.285312549二站5.897.071.2三站6.177.4041.2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