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4节考纲要求和做题方法课件(共51张)_第1页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4节考纲要求和做题方法课件(共51张)_第2页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4节考纲要求和做题方法课件(共51张)_第3页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4节考纲要求和做题方法课件(共51张)_第4页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第4节考纲要求和做题方法课件(共51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三一轮总复习语语 文文第二章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文阅读第第二二讲讲古代诗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第四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第四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纲对本考点的表述为:“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诗歌阅读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对所写景象、所叙事情的把握。 2对所抒感情、所蕴哲理的把握。 3对作品主题的把握。 4对作者思想倾向及观点态度的把握。 评价思想内容是理解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等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概括作者情感和主旨,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

2、体的分析评价。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以下几类: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石壕吏 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如:杜甫春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考考 点点 一一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表达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思亲念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边关思乡。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陶渊明饮酒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易逝的伤感。如:曹操短歌行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例1.(2014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

4、,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给出了两种感情“愁”和“喜”。作答时可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确定。第一步,先确定诗歌的思想感情。从卷帘放春愁、自对黄鹂语、梨花飘落等内容看,诗人是孤独惆怅的;从春愁去后的欢畅、与黄鹂对话时的喜悦、在野外找到春色的惊喜、梨花飘落的诗意看,诗人是喜悦快乐的。第二步,结合诗中上下片相关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和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示例

5、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1诗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哪些)思想感情? 例如:1.(2015新课标全国卷)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2015重庆卷)末尾两句中的“悬崖”

6、“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篱撑处”“怕悬崖崩坼”? 方法点拨 1抓住诗题 古诗的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题目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2抓住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抓住题材类型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有大体相同之处。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

7、萧瑟)两类。“乐景”表现“乐情”,“哀景”则表现“哀情”。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5抓住典型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所以必须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情感。 6抓住注释 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 答题步骤 第一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主旨或诗人的感情。 基本句式 本诗句(联)写了_(具体分析)_内容,表达了诗人_(中心)_的情感。 1(201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

8、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作答时,要抓住三、四两联的内容进行分析体会。第三联写诗人秋夜病卧,第四联“思散关”“驿前迎”等词句表明诗人仍然不忘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要报效国家。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诗意赏析 本诗首联诗人先构设了一个宏大而壮阔的画面,突出其气势的恢弘博大。第二联亦重点写景,但诗人的视角由大变小,描写景物更为细致。“风林

9、一叶下”,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悄落下,以此突出秋夜的寂静;下一句“露草百虫鸣”则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以动衬静,更能突出秋夜的寂静。两句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下面写自己卧病作铺垫。第三联写秋夜病卧,天气渐凉,在半梦半醒之间诗歌写就。第四联则写诗人不忘大散关,尤其不忘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诗人是多么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啊!由此可看出诗人炽热的爱国之情。 2(201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好 事 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

10、”“怕悬崖崩坼”?(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体会。结合“都被绿痕皴断”“遮住半江黑”等诗句,可知“悬崖”是指江中的悬崖倒影,“崩坼”是指竹篙划水,悬崖在水中的倒影破碎散乱。根据以上分析,自然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担心江中山影荡漾,破坏美景。 【答案】“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诗人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正确地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读懂诗歌

11、、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的基础之上。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考考 点点 二二 例2.(2014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但因为他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影响,始终以乐观旷达的态度

12、面对。本诗中苏轼身在“天涯万里”,遭遇重大挫折,但儒道释三家给他提供了坦然乐观的精神支柱,加上天涯黎族的热情相待,他感到了无限的欣慰,仿佛进入了曾点曾经描述的礼乐之治的盛世。从中可以体会到苏轼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作答时,第一步,结合苏轼的经历和思想特征理解内容。第二步,结合本诗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步,回答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

13、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3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例如:(2014江西卷)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的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方法点拨 1知人论世或利用注释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结合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把握诗歌情感倾向,通过情感倾向把握诗歌感情。 3辨析用典,诗中典故内容丰富、富含情感,通过对典故色彩的判定把握诗歌的感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对作者的

14、观点态度作出相应的评价。 基本句式 _(亮观点)_,这首诗写了_(具体分析)_内容,写出了_(结合诗歌内容和他人评价分析概括)_的人生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偶成 萧立之 雨妬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 有人说这首诗的主题是斥责朱门大户只知享乐,不顾民生疾苦,你认为呢?结合最后两句加以说明。(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已给出了作者的态度,要求结合后两句分析说明。作答时,先判定是否,再抓住最后两句中“城中岂识”“却恨悭晴”以及“农耕好”“放纸鸢”等关键词语理解、分析。原句意思为“下雨了,城中的人不懂得农家盼雨之情,只恨没

15、有晴天,放不了风筝”。句中“岂识”“却恨”形成对比,写出了人们对雨的不同态度,从而突现了主题。 答案:同意这种说法。从诗的最后两句看,农人对雨急切盼望,下雨了好去耕田;而城中富贵人家却恨老天吝啬晴天,耽误了他们去放风筝。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比,斥责了那些只知玩乐,不识农时,不顾民生疾苦的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 下 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幽并客:指幽州、并州勇武之人。紫骝:骏马名。 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两种人,请指出是哪两种人,并说说作者对他们的态

16、度。(6分) 解析:本诗写了“幽并客”和“游侠儿”两种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直白的,“幽并客”“向沙场老”;“游侠儿”“夸紫骝好”,且言“莫学”,就此归纳出对他们的态度。 答案:(1)“幽并客”和“游侠儿”。(2)肯定边塞健儿(“幽并客”)勇武善战、终老疆场的报国精神,批评“游侠儿”只知炫耀马匹装备、并不能为国效力。 标的为该专题考点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青

17、冥:代指朝廷。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 (1)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记得武陵相见日”是回忆,是虚写;“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是实景,属实写。作答时,先点明手法,再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最后点明作用。 答案:虚实结合。上片回忆往事是虚,杯酒相倾是实,虚实结合,包含了对往昔欢乐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下片是对曾使君到达光州边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只愁飞诏下青冥”说明曾使君留恋边地、热爱边塞生活、渴望建功立业。 答案:(1)想象使君到任后的生活和心境,塑造了一个热爱边塞

18、生活、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2)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勉励、期许之情。 诗意赏析 开篇“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从那以后,他们阔别六年之久,两人都尝尽了天涯作客的况味。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回头双鬓已星星”,再见面,两人鬓发已经花白了。这句在上片是过渡句。正因为词人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记忆,而对分别以来的生活感到很哀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重新见面的朋友能长期一起,以慰寂寞无聊之思,以尽友朋相得之欢。“谁知江

19、上酒,还与故人倾”,哪知道又要这样匆匆作别呢?“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 下片是对曾使君到达光州边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前两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阔悲壮。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真是令人激奋的场面。使君不仅身在其中,而且还是长官和塞主。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根本不想离开边地,反而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使他不能继续呆在那里。他何以要留恋边地呢?词的最后两句作了剖析:“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不应”,不顾。词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并有写诗赞美的豪兴。

20、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诗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要逐联概括:一、二两联写诗人二月二日踏青

21、时的所闻、所见、所感,流露出喜悦之情;第三联运用典故,写自己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以及漂泊天涯的痛苦;尾联表达思归不得的羁旅之愁。 答案: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思归不得之愁;末句再折,转而责怪新滩不解人意,不顾自己的愁苦。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诗意赏析 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节,我独自漫步在江边。沐浴着温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风,我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笙歌。在这早春啊,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各自可爱无比。岸边,紫蝶和黄蜂在花柳间穿梭追逐,缠绵多情。客居异乡,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可如今,三年来

22、我却一直在柳营任事,不曾回乡。新滩碧波荡漾,流水淙淙。它们不能理解我的羁旅愁思之情,那盈耳不绝的流水声,听起更像午夜时檐上滴落的凄凄风雨声。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一) 刘辰翁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注】刘辰翁:南宋末年词人,入元后不仕,词近稼轩。华风:绚丽的风格。 (1)“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引用了哪个著名的典故?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指明为用典。诗句中“阴山北海”让人不难想到北海牧羊的苏武。作答时,先指出此典

23、,再结合苏武的精神品质,抓住词中所抒发的感情分析其作用即可。 答案:(1)词人引用的是苏武牧羊的典故。(2)这一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词的内容,表现了作者从容面对风雪,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的高尚襟怀。 (2)下阕“不曾愁”与“泪偷流”矛盾吗?为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作答时,先亮明观点,再结合题目与注释分析诗人为何“醉”、为何“泪”,以及“醉”和“泪”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即可。 答案:不矛盾。“不曾愁”是因为醉,“醉”与“泪”都是表现南宋遗民亡国愁恨之深。亡国之痛只好借醉解脱,醉中却又被“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歌声勾起而更伤痛。这样写,因愁痛求解脱,解脱而不得,则遗民之忧伤愁恨,牢不可破。课时强化作业十二课时强化作业十二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助学微博 全面提升 赏析语言答题要领 题型一寻找用得巧妙的词语 这些词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性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等。 题型二分析词语妙处 1从词语本身的特点入手,分析该词语在创设意境和塑造形象上的作用,如准确、传神、富有情味等。 2留心该词语在句中是否是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 3分析修辞的作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题型三分析“诗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