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风饮方出_孙氏医案卷一名见_仙拈集卷二_减法方剂树_第1页
肠风饮方出_孙氏医案卷一名见_仙拈集卷二_减法方剂树_第2页
肠风饮方出_孙氏医案卷一名见_仙拈集卷二_减法方剂树_第3页
肠风饮方出_孙氏医案卷一名见_仙拈集卷二_减法方剂树_第4页
肠风饮方出_孙氏医案卷一名见_仙拈集卷二_减法方剂树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肠风饮方出_孙氏医案卷一,名见_仙拈集卷二_减法方剂树肠风饮方出_孙氏医案卷一,名见_仙拈集卷二_减法方剂树11.原方31.1.组成:槐角子5钱,黄连3钱,枳壳3钱,地榆3钱,贯众3钱。31.2.功效:肠风便血。41.3.来源:方出孙氏医案卷一,名见仙拈集卷二。42.秘方枳壳汤42.1.减:槐角子、地榆、贯众42.2.组成:枳壳1两(麸炒黄色),黄连2两(以槐花4两同炒,去槐花不用)。42.3.功效:大便肠风下血。膏粱厚味,致热积腹痛。42.4.来源:医学正传卷五引局方43.连壳丸43.1.减:槐角子、地榆、贯众43.2.组成:黄连2两,枳壳2两(锉)。43.3.功效:内伤经络便血。43.4.

2、来源:医学入门卷七44.立效散44.1.减:槐角子、地榆、贯众44.2.组成:黄连4两(酒洗,吴茱萸2两同炒,去茱萸用),枳壳2两(麸炒)。44.3.功效:痢,腹中(疒丂)痛,赤白相兼。噤口痢,泄泻。44.4.来源:古今医鉴卷五45.宽肠丸45.1.减:槐角子、地榆、贯众55.2.组成:黄连、枳壳各等分。55.3.功效:以五灰膏涂痔疮之后,脏腑秘结不通者。55.4.来源:得效卷七56.贯众汤56.1.减:槐角子、枳壳、地榆56.2.组成:贯众半两,黄连(去须)半两。56.3.功效:水气肿满,气息喘息,小便不利;并男子、女人虚积,及遍身黄肿,服白丸子第2日觉口气者。56.4.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

3、57.贯众散(圣济总录卷六十八。)57.1.减:槐角子、枳壳、地榆57.2.组成:贯众1两,黄连(去须)年老者半两,年少者3分。57.3.功效:暴吐血、嗽血。血痢不止,或如鸡鸭肝片,或如小豆汁者。57.4.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八551. 原方1.1. 组成:槐角子5钱,黄连3钱,枳壳3钱,地榆3钱,贯众3钱。1.2. 功效:肠风便血。1.3. 来源:方出孙氏医案卷一,名见仙拈集卷二。2. 秘方枳壳汤2.1. 减:槐角子、地榆、贯众2.2. 组成:枳壳1两(麸炒黄色),黄连2两(以槐花4两同炒,去槐花不用)。2.3. 功效:大便肠风下血。膏粱厚味,致热积腹痛。2.4. 来源:医学正传卷五引局方3

4、. 连壳丸3.1. 减:槐角子、地榆、贯众3.2. 组成:黄连2两,枳壳2两(锉)。3.3. 功效:内伤经络便血。3.4.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4. 立效散4.1. 减:槐角子、地榆、贯众4.2. 组成:黄连4两(酒洗,吴茱萸2两同炒,去茱萸用),枳壳2两(麸炒)。4.3. 功效:痢,腹中(疒丂)痛,赤白相兼。噤口痢,泄泻。4.4. 来源:古今医鉴卷五5. 宽肠丸5.1. 减:槐角子、地榆、贯众5.2. 组成:黄连、枳壳各等分。5.3. 功效:以五灰膏涂痔疮之后,脏腑秘结不通者。5.4. 来源:得效卷七6. 贯众汤6.1. 减:槐角子、枳壳、地榆6.2. 组成:贯众半两,黄连(去须)半两。6.3. 功效:水气肿满,气息喘息,小便不利;并男子、女人虚积,及遍身黄肿,服白丸子第2日觉口气者。6.4.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7. 贯众散(圣济总录卷六十八。)7.1. 减:槐角子、枳壳、地榆7.2. 组成:贯众1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