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及规范(部分)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8/a16886bc-32bb-4728-bb74-8a60fbdba898/a16886bc-32bb-4728-bb74-8a60fbdba8981.gif)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及规范(部分)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8/a16886bc-32bb-4728-bb74-8a60fbdba898/a16886bc-32bb-4728-bb74-8a60fbdba8982.gif)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及规范(部分)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8/a16886bc-32bb-4728-bb74-8a60fbdba898/a16886bc-32bb-4728-bb74-8a60fbdba8983.gif)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及规范(部分)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8/a16886bc-32bb-4728-bb74-8a60fbdba898/a16886bc-32bb-4728-bb74-8a60fbdba8984.gif)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及规范(部分)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8/a16886bc-32bb-4728-bb74-8a60fbdba898/a16886bc-32bb-4728-bb74-8a60fbdba89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拔罐、艾灸、穴位贴敷、小儿推拿)180104目录目录一、罐疗一、罐疗二、灸疗灸疗三、穴位贴敷穴位贴敷四、小儿推拿小儿推拿一、罐疗一、罐疗(一)定义与国家规范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火罐是指通过燃烧罐内空气的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主要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5 -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 部分:拔罐1.1.施术前准备施术前准备1.1 罐具根据病症、操作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罐具,罐体应完整无碎裂,
2、罐口内外应光滑无毛糙,罐的内壁应擦拭干净。1.2 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1.3 体位应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1.4 环境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 避免污染, 环境温度应适宜。1.5 消毒a罐具:对不同材质、用途的罐具可用不同的消毒方法。玻璃罐用2000mg/L的84 消毒药液浸泡(消毒液每周更换2 次)或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对用于刺络拔罐或污染有血液、脓液的玻璃罐应一罐一用,并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2h(疑有乙肝病毒者浸泡10h)。塑料罐具可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竹制罐具可用煮沸消毒。b部位
3、:一般拔罐的部位不需要消毒。应用针罐法时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刺部位消毒。c医者:医者双手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应用针罐法时应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2.2.施术方法施术方法2.1 2.1 吸拔方法吸拔方法2.1.1 火罐 闪火法:用止血钳或镊子等夹住95 %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随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2.1.2 其他罐 如拔挤气罐、电磁罐、远红外罐、药物多功能罐等,可根据其说明书操作。 竹罐 用坚固的细毛竹制成, 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 中间略粗, 形同腰鼓。 玻璃罐 由玻璃加工制成。其形如球状, 下端开口, 口小肚大, 口
4、边微厚而略向外翻而平滑。 橡胶罐 依照玻璃罐的形状以橡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罐具。 挤气罐 常见的有组合式和组装式两种。组合式是由玻璃嗽叭筒的细头端套一橡皮球囊构成;组装式是装有开关的橡皮囊和橡皮管与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罐连接而成。2.2.施术方法施术方法2.2 2.2 应用方法应用方法2.2.1 单纯拔罐法a闪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动作要迅速而准确。必要时也可在闪罐后留罐。b走罐: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常用凡士林、医用甘油、液体石蜡或润肤霜等), 也可用温水或药液, 同时还可将罐口涂上油脂。用罐吸拔后, 一手握住
5、罐体, 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 至走罐部位皮肤紫红为度, 推罐时应用力均匀,以防止火罐漏气脱落。c留罐:将吸拔在皮肤上的罐具留置一定时间, 使局部皮肤潮红, 甚或皮下瘀血呈紫黑色后再将罐具取下。d排罐: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2.2.2 针罐法刺络拔罐:在用皮肤针或三棱针、粗毫针等点刺出血, 或三棱针挑治后, 再行拔罐、留罐。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挑刺部位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贴护。2.3 2.3 起罐方法起罐方法2.3.1 一般罐: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 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 使罐口与皮肤之间产生空隙, 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6、。3.3.施术后处理施术后处理3.1 拔罐的正常反应在拔罐处若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斑, 或兼微热痛感, 或局部发红, 片刻后消失, 恢复正常皮色, 皆是拔罐的正常反应, 一般不予处理。3.2 拔罐的善后处理起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 若罐斑处微觉痛痒, 不可搔抓, 数日内自可消退。起罐后如果出现水泡, 只要不擦破, 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 可用一次性消毒针从泡底刺破, 放出水液后, 再用消毒敷料覆盖。若出血应用消毒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 应常规消毒, 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若用拔罐治疗疮痈, 起罐后应拭净脓血, 并常规处理疮口。 拔罐的留罐时间:留罐时间
7、可根据年龄、病情、体质等情况而定。一般留罐时间为5 20 min , 若肌肤反应明显、皮肤薄弱、年老与儿童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拔罐治疗间隔与疗程:治疗的间隔时间, 按局部皮肤颜色和病情变化决定。同一部位拔罐一般隔日1 次。急性病痊愈为止, 一般慢性病以710 次为一疗程。两个疗程之间应间隔35 d(或等罐斑痕迹消失)。5.5.适应症适应症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及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 儿科罐疗一般多用于: 伤风感冒、咳嗽、哮喘、呕吐、泄泻、腹痛、小儿遗尿等。4.4.禁忌症禁忌症急性严重疾病、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心
8、脏病、心力衰竭。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 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处及静脉曲张处。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急性外伤性骨折, 中度和重度水肿部位。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6.6.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拔罐前应充分暴露应拔部位, 有毛发者宜剃去, 操作部位应注意防止感染。2. 选好体位, 嘱患者体位应舒适, 局部宜舒展、松弛, 勿移动体位, 以防罐具脱落。3. 老年、儿童、体质虚弱及初次接受拔罐者, 拔罐数量宜少, 留罐时间宜短。妊娠妇女及婴幼儿慎用拔罐方法。4. 起罐
9、操作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 否则会引起疼痛, 甚至损伤皮肤。5. 拔罐手法要熟练, 动作要轻、快、稳、准。用于燃火的乙醇棉球, 不可吸含乙醇过多, 以免拔罐时滴落到患者皮肤上而造成烧烫伤。若不慎出现烧烫伤,按外科烧烫伤常规处理。6. 燃火伸入罐内的位置, 以罐口与罐底的外1/ 3 与内2/3处为宜。7. 拔罐过程中如果出现拔罐局部疼痛, 处理方法有减压放气、立即起罐等。8. 拔罐过程中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欲呕, 肢体发软,冷汗淋漓, 甚者瞬间意识丧失等晕罐现象, 处理方法是立即起罐, 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卧位, 必要时可饮用温开水或温糖水, 或掐水沟穴等。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变化, 严重时按晕厥处
10、理。(二)准备 1.1.物品物品: 治疗盘、玻璃罐、酒精棉球、血管钳1把、火柴酒精灯、凡士林油膏 2.2.体位体位: 原则-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使患者舒适持久;方便术者操作 仰卧位-自然平躺,双上肢或平放或放于体侧,下肢自然分开 俯卧位-自然俯卧床上,胸前可垫于软枕,踝关节也可垫软枕 俯卧座位:即头部俯伏于椅背上的座位 3.3.选穴选穴: 就近拔罐+重视特殊部位拔罐+重视任督二脉和膀胱经 4.4.沟通:沟通: 1)核对基本信息(人名、主诉),询问病情 、病史、治疗史(含有无拔罐治疗); 2)告知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局部可能出现水泡。1.检查、核对2.闪火拔
11、罐3.留罐或走罐4.起罐(三)操作刺血拔罐:刺血拔罐:1.皮肤消毒2.刺血3.闪火留罐4.起罐消毒二、灸疗二、灸疗(一)定义与国家规范艾灸,是用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 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 进行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艾条,用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圆柱型长条。根据内含药物的有无, 分为药艾条和清艾条。温灸器,是指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目前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灸架、灸筒和灸盒等。主要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5 -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 部分:艾灸1.1.施术前准备施术前准备1.
12、1 灸材检查艾条、艾绒有无霉变、潮湿, 包装有无破损。备好隔灸药材, 检查药材有无变质、发霉、潮湿, 并制成合适的大小、形状、平整度、气孔。选择合适温灸器, 如灸架、灸筒、灸盒等。备好火柴或打火机、线香、纸捻等辅助用具。1.2 穴位&部位应据各疾病的诊疗标准, 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1.3 体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1.4 环境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 避免污染(同时,注意环境温度适宜,排烟通畅)。1.5 消毒a针具消毒:应用温针灸时所使用的针具可选择高压消毒法。可选择一次性针具。b部位消毒:应用温针灸时所采用的针刺部位可用含75 %乙醇或0.5% 1 %碘伏的棉球在施
13、术部位由中心向外做环行擦拭。强刺激部位宜用含0.5% 1 %碘伏棉球消毒。c术者消毒: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再用含75 %乙醇棉球擦拭。2.2.施术方法施术方法2.1 2.1 艾条灸法艾条灸法悬起灸法(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术者手持艾条,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 与之保持一定距离, 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其中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 3 cm 处,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无灼痛的感觉、皮肤稍有红晕者为温和灸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 3 cm 处, 平行往复回旋熏灸, 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者为回旋灸回旋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
14、部位上距皮肤2 3 cm 处, 对准穴位, 上下移动, 使之像鸟雀啄食样, 一起一落, 忽近忽远地施灸为雀啄灸雀啄灸。2.2 2.2 艾炷灸法艾炷灸法间接灸法将选定备好的中药材置放灸处, 再把艾炷放在药物上,自艾炷尖端点燃艾炷。艾炷燃烧至局部皮肤潮红, 病人有痛觉时, 可将间隔药材稍许上提, 使之离开皮肤片刻, 旋即放下, 再行灸治, 反复进行。2.3 2.3 艾炷灸法艾炷灸法灸盒灸法将灸盒安放于施灸部位的中央, 点燃艾条段或艾绒后置放于灸盒内, 盖上盒盖施灸。3.3.施术后处理施术后处理3.1 施灸后, 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 不需处理, 可自行消失。3.2 灸后如对表皮基底层以上的皮肤组织造
15、成灼伤可发生水肿或水泡。如水泡直径在1 cm 左右, 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待其自行吸收即可;如水泡较大, 可用消毒针剪刺破或剪开泡皮放出水泡内容物, 并剪去泡皮, 暴露被破坏的基底层, 涂搽消炎膏药以防止感染, 创面的无菌脓液不必清理, 直至结痂自愈。灸泡皮肤可以在5 8 d 内结痂并自动脱落, 愈后一般不留瘢痕。3.3 灸后有时会破坏皮肤基底层或真皮组织, 发生水肿、溃烂、体液渗出, 甚至形成无菌性化脓。轻者仅破坏皮肤基底层, 受损伤的皮肤在7 20 d 内结痂并自动脱落, 留有永久性浅在瘢痕;重者真皮组织被破坏, 创面在20 50 d 结厚痂自动脱落, 愈后留有永久性瘢痕, 即古代医著所记载
16、的灸疮。在灸疮化脓期间, 不宜从事体力劳动, 要注意休息, 严防感染。若感染发生, 轻度发红或红肿, 可在局部做消炎处理, 一般短时间内可消失;如出现红肿热痛且范围较大, 在上述处理的同时口服或外用消炎药物;化脓部位较深, 则应请外科医生协助处理。 灸疗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 灸疗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 灸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5.5.适应症适应症 艾灸对于内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妇科及儿科疾病,以及各种痛证,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都有很好的预防保健效果。艾灸还可强身保健,可常灸命门、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 儿科灸疗一般多用于:感冒、虚咳、寒哮、呕吐、腹
17、痛、寒湿泄、五迟五软等4.4.禁忌症禁忌症颜面、心前区、大血管部和关节、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灸;乳头、外生殖器官不宜直接灸。 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用瘢痕灸。6.6.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艾灸火力应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以使病人逐渐适应。2. 需采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3. 直接灸操作部位应注意预防感染。4. 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处理办法参见附录D。5. 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应用灸疗法。6. 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
18、发生烫伤。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等物品。 艾灸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施灸时间1040 min,辨证确定。515 次可为一个疗程。瘢痕灸一次间隔610 d 。 晕灸的处理办法:若发生晕灸后应立即停止艾灸,使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一般休息片刻,或饮温开水后即可恢复;重者可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即可恢复;严重时按晕厥处理。(二)准备 1.1.物品物品: 治疗盘、艾条、艾灸盒数个、点艾工具、隔药灸药条、灭灸器等 2.2.体位体位: 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沟通,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仰卧位
19、-自然平躺,双上肢或平放或放于体侧,下肢自然分开 俯卧位-自然俯卧床上,胸前可垫于软枕,踝关节也可垫软枕 俯卧座位:即头部俯伏于椅背上的座位 3.3.穴位穴位& &灸量灸量: 常先上部后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身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 壮数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 4.4.沟通:沟通: 1)核对基本信息(人名、主诉),询问病情 、病史、治疗史(含有无艾灸治疗); 2)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潮红,属正常现象。(瘢痕灸需知情签字同意)1.检查、核对2.燃艾施灸3. 隔药灸4.辨证组灸方(三)操作三、穴位贴敷疗法三、穴位贴敷疗法(一)定义与国家规范穴位贴敷,是在穴位上贴敷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
20、敷脐方法,将药物贴于脐部的治疗方法。助透剂,能够增加药物透皮速度或增加药物透皮量的物质。巴布剂,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药物制成的外用贴敷剂。赋形剂,赋予药物以适当的形态和体积的物质。主要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5 -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 部分: 穴位贴敷1.1.施术前准备施术前准备1.1 药物常用药物与剂型参见附录A。1.2 穴位&部位应据各疾病的诊疗标准,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1.3 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1.4 环境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1.5 消毒a部位消毒:用7 5 % 乙醇或0.5 % l%碘伏
21、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b术者消毒: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2.2.施术方法施术方法2.1 2.1 贴法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2.2 2.2 敷法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 酒) 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2.3 2.3 填法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2.4 2
22、.4 熨贴法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3.3.施术后处理施术后处理3.1 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3.2 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刺激性小的药物,可每隔1 3 天换药1 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7 天换药1次。 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
23、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愈后再贴敷,或改用其他有效穴位交替贴敷。 敷脐疗法每次贴敷3 24 h,隔日1 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从每年人伏到末伏.,每7 -10 天贴1 次,每次贴3 -6 h , 连续3 年为1疗程。5.5.适应症适应症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冠心病、脑血管病、偏头痛、便秘、失眠、耳鸣耳聋、高脂血症、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口腔溃疡、痛经、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儿科主要适
24、应症有:感冒、咳嗽、哮喘、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呕吐、腹痛、寒湿泄、五迟五软等4.4.禁忌症禁忌症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6.6.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2. 孕妇、幼儿慎用。3. 颜面部慎用。4. 糖尿病患者慎用。5.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6.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 以防挥发。7. 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 摄氏度,以免烫伤。8.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9.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10.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25、。11.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7.7.皮肤反应的处理皮肤反应的处理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若出现情况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1. 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2.皮肤过
26、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3.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收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二)准备 1.1.物品物品: 治疗盘、药贴、医用胶布、消毒用
27、品等 2.2.体位体位: 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且能暴露贴敷部位、穴位的姿势 3.3.穴位、部位、药物穴位、部位、药物: 根据病证,辨证用药; 根据病证,辨证选穴、部位 4.4.沟通:沟通: 1)核对信息(人名、主诉),询问病情 、病史、过敏史等; 2)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潮红,属正常现象;告知患者取下药贴的具体时间等注意事项1.检查、核对2.制贴、制敷膏3. 敷膏、贴脐、贴穴4.辨证贴敷(三)操作四、少儿推拿四、少儿推拿(一)定义与国家规范少儿推拿,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在少儿体表特定腧穴或部位施行独特推拿手法的一种操作方法。 注
28、:少儿推拿,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将另有专题培训,本课程内容只做基础介绍主要参考文献: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ZYYXH/T171-2010)少儿推拿1.1.施术前准备施术前准备1.1 部位首先使少儿全身放松,充分暴露拟推拿的穴位或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破损、溃疡以及化脓性皮肤病等部位操作。1.2 体位少儿舒适、施术者方便,有利于手法操作为原则。常用体位:端坐位、仰卧位、俯卧位等。施术者可选择坐位和站立位,以前者更为常用。1.3 介质滑石粉、爽身粉,润滑皮肤、防损止痒之功;薄荷冰,润滑皮肤、辛凉解表、清热除烦止渴之功;葱、姜水、雷丸油,润滑皮肤、辛温发散之功。1.4 环境应注意环境清洁卫
29、生。1.5 消毒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2.2.施术方法施术方法2.1 2.1 强肺卫、增体质强肺卫、增体质开天门、分推坎宫、揉太阳、揉迎香、拿风池、拿肩井、分推手阴阳、补肺经、揉板门、捏脊。2.2 2.2 健脾胃、增食欲健脾胃、增食欲补脾经、揉板门、逆运内八卦、掐揉推四横纹、揉中脘、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揉脾腧、捏脊。2.3 2.3 补肾益智补肾益智补肾经、揉二马、摩囟门、揉中脘、揉丹田、按揉三阴交、揉涌泉、揉肾腧、擦腰骶部、捏脊。2.4 2.4 养心安神养心安神补脾经、补肾经、捣揉小天心、清肝经、清天河水、掐揉五指节、揉内劳宫、摩囟门。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一)大便干:揉脾经、摩腹、推下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二)腹泻:揉脾经、摩腹、推上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三)食欲不振:揉脾经、揉板门、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四)腹胀:推脾经、摩腹、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五)夜寐不安:摩腹、揉足三里、捏脊。宜在唾前或下午进行。(六)出汗多:揉肺经、揉脾经、捏脊。宜在饭前进行。(七)反复感冒:推肺经、揉足三里、捏脊。宜在饭前进行。(八)尿床:揉足三里、推上七节、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地下空间开发施工合同规范文本
- 2025年度印刷材料行业环保型采购与生产合同
- 低碳环保的活动方案范文(13篇)
- 2025年债务解决方案资产协议书
- 2025年企业电气设施维护合同
- 2025年家用空气调节器项目提案报告模稿
- 2025年电子脂肪秤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芝士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空心桨叶干燥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临时性杂工劳动合同
- 2024年临沂市高三一模(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物理试卷
- 广州猎德大桥三维曲面塔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 产品设计思维 课件 第5章 产品设计的形式思维
-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解读
- Python数据挖掘实战全套教学课件
- 高级茶艺师技能鉴定(协会版)备考题库-下(多选、判断题汇总)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体检表(叉车)
- c30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师德师风警示教育讲座培训课件
- 猪饲料购销合同书
- 电商运营销售计划Excel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