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念,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走向丰富_第1页
课程理念,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走向丰富_第2页
课程理念,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走向丰富_第3页
课程理念,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走向丰富_第4页
课程理念,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走向丰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理念,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走向丰富课程理念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培养什么样的人, 是国家发展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体现了国家发展的要求。提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使课程体系具有了新的起点。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2001 年,国家教育部制定了 基

2、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再次肯定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 明确将课程管理权力下放到学校。 学校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与校外有关专家合作,开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 ;学校有权选择经过国家一级审定或省一级审查通过了的教材。教材的选用应体现民主原则,必须有教师代表,学生及其家长代表参加 ;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 同时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 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 由此,国家己经从政策上明确了校

3、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多年来实施活动课、 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校刻不容缓的科研课题。一、课程理论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我们常常在思考:是借助什么生活素材贴近学生心灵?是通过怎样的活动谋得意义?又是如何获得有价值的经验?课程实现的课堂, 是否关注了儿童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是现代课程理论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 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 反映了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改革理念, 即教育必须主动适

4、应当代社会进步对培养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 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受教育者的当代特点、 个体及群体之间的差异。真正使受教育者得到自主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是课程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过程;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需要, 以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为了使课程切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本身也是为学生的学习而存在发展”。因此,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与归宿点就是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兴趣。课程不止于课堂,从本质上讲,它是师生个人经历的自我批判的觉醒,从而创造出使自身摆脱异

5、化、 心灵得以解放的染上自传色彩的教育话语。 它们既是缤纷热烈的生命成长计划,具有自由、开放、可读可写等特征,又是师生发现并交流教材或主题的价值和意义, 并由此而生成或创造的教育经验的组织。 这实际上赋予了师生广阔的自主、 自觉的空间。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文化内涵与个性气质,根据儿童的发展兴趣和成长需要, 发掘课程资源,探寻学习经验的价值,创生课程文化。课程改革的趋向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确立课程生态观,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1、关注生命的课程生态观关注生命即不仅要关注身体的健康,而且要培养人健全的心智与完满的人格,让学生学会与自然共处

6、, 充分领悟和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生态哲学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而人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更应得到尊重, 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课程生态观就是以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存在为价值预设的。 个体蕴藏在生命本质之中, 通过生命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教育的本质即是与生命同在。 课程的设置不能单纯以传授知识为唯一重点,而要使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生命的成长、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课程的发展也应是动态的, 其动态性的特征能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并能尊重学生的感受、 体验和价值观念。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生命体,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个性,

7、尊重生命,即尊重个性。窒息生命、压抑生命必然表现在对个性的束缚上, 因此体现人文情感关怀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向。“课程生态观必然要谋求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科学课程的整合,使自然科学课程渗透伦理精神和审美体验, 而人文科学课程中也渗透着科学精神和理性的光辉。”2、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 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关系到21 世纪教育的成败与人类自身的命运。”设置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能力,获得持续的成长与发展,而学生的成长是在生活中进行的, 离开了生活的滋润, 学生的发展将成为无稽之谈。 课程必须以人的生活经

8、验为基础而超越理性生活, 建构一个真切可能的完整生活世界。在生命之流和经验生活的呼吸中,学生透过对现实的理解,能够获得对自我、他人及社会更为丰富的认识, 能够真切地体验所学的知识, 获得更多的感悟。生活世界是人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它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石。“生活世界”对课程的意义在于: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注重人的生成的动态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着眼点之一是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课程内容不应是单一、抽象、理论化和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应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 提供给学生一种问题情境,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其能更准确和细密地加以把握、理解和感知。学生的发展应与

9、生活紧密相联,因为生活就是其成长的基地和源泉。课程生态观要求课程紧随生活的步伐,否则就会变成毫无生机和活力可言的一潭死水。3、持续发展的课程生态观。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下和行动的实践中理解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性, 并把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经验灵活地运用到新的具体情况中,对问题进行恰当的表征。 “由于人在本质上既是一种生理意义上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超越生命的存在,因此人的存在的本真涵义更趋于一种可能性存在,而人的可能性存在实际上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学生的发展是可塑的,是一种趋于某一目标的发展过程。 课程生态观要求提供给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以适应未来

10、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课程再也不是高居于学生之上的发号施令者, 学生也不再只是课程的奴隶, 学生应成为课程的主人,课程应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透视课程, 首先应着眼于使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终生学习的能力。我们相信, 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校本课程才具有永不停息的生命活力。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理论思考“校 本课 程是 以发 展学生 个性 、开 发潜 能、培 养创 新精 神和 实践能力为 目标,充分 体现 学校 自身 特点 的个 性化课 程。校 本课 程建 设必 须适应新 课程 改革 发展 需 要,为 促进 师生 发展 服务,必须 与学 校办 学特 色紧密结

11、合。 ”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把特色定位在哪里呢?几年来,学校经过反复分析论证, 明确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和“铸健康教育特色品牌,办人民满意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在这一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遵循少儿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以人为本,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体、心理、智力、行为等和谐发展, 培养全面健康的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享有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本校实践,提出以下思路:1、确立校本课程的研究策略校本 课程 开发 者包 括教师、学生 、家长及 校外 相关 的专

12、家等 方方面面的 人员 的参 与, 其 中教 师是 主要 力量 。 在较长时间里,教师头脑里只有教学的概念,没有课程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依赖性;在教育理论方面,也只掌握教学论而不懂课程论。 教师的课程意识、 校本课程开发综合知识和能力较为薄弱,缺乏课程设计、实施、 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师对 课程开 发的 意识、专 业水 平的高 低直接 会影 响到 校本 课程开 发的 质量 ,为 此,在 校本课程 的启 动研 究上 ,首先 注重 对教 师开 展 培训。一方 面,积极 鼓励 教师参加 校外 专业 机构 的 校本 培训 活动 ,从 而 提升 教师 编制 校本 课程的 能力。 提高 教师 的专

13、 业 理论 知识 ,确 保校 本 课程 开发 的质 量。 另一方 面,组织 教师 开展 校内 培 训活 动,定 期和 不定 期地 组织 教师 进行 校本知 识培训,开展各 种研 讨活 动,通 过活 动激 发教 师开 发校 本课 程的 兴趣和 愿望 , 让教 师在 校本 课程 开 发中 的创 造潜 能得 到 发挥 。在研 究方 案的 设计 上,还 确立 研究 的两 大 策略 :(1) 分析策 略。形成校本课程自身的特色, 发挥校本课程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需求分析。所谓需求分析 , 是指在设计、编制校本课程的活动之前,由学校组织教职工对学生、家长及社区的需要开展调查研究, 以确定校本课程的项

14、目及其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需求分析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需求分析的对象包括学生的需求、社区的需求、家长的需求、学校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等。 学生学习需求是一种内部需求, 也是需求分析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学生认识的需求、心理发展的需求等。 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分析, 有利于因材施教,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主要有三个环节: 一是对学生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 即现代学生所具备的理想的知识、 技能、能力、素质的标准或模型。 二是对在校学生在学习、 生活、工作中所缺少的知识、 技能、能力、素质进行分析。三是对学生理想的或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

15、与现有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可以在四个层面上展开 : 一是学生个体层面的分析,以确定其接受哪方面校本课程的学习;二是学生班级团体层面的分析,以确定班级所开设的校本课程;三是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整体分析,以确定学校所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与计划;四是战略层面的需求分析,也就是进行学习需求的未来分析 , 着眼于对未来发展的需求提出前瞻性的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除了对学生需求进行分析外,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 还要对学校所在社区的需求、学生家长需求等进行必要的分析, 以使校本课程开发更具有针对性。(2)聚焦策略。聚焦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

16、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 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目标聚焦于学生。就是着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基于学生的个性特长, 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基于学生的现状。聚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奠基者施瓦布指出,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的教师开发、学生参与的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构成的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其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 教师的潜能和学生的需要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课程计划, 他们本身就是课

17、程的活的构成要素, 并成为校本课程的核心。因此,我们提出“一个好教师就是一门好课程” “让每一位教师开发潜能”,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2、开展校本活动课程的改革试验。( 1)对国家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的再度开发。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为一体, 建立有鲜明学校个性的校本课程体系。( 2)抓重点,就综合活动课程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围绕“健心、健学、健体、健美”的育人目标,校本均体现健康特色。 奥林之窗为综合实践类课程,以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发扬团结进取的奥小精神为目标,体现“铸魂”主旨;健康之源为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以培养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

18、他人、能及时适应社会的心理品质为目标,体现“塑心” 的主旨;毽球之趣为体育类校本课程,以学习健身技能,健身强体为目标,体现“健身”的主旨。三套校本课程从不同的层面体现我校“健康教育”的特色。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依照校本课程的理念和行动策略,在一定的点和面上开展案例研究。毽球是我校重点发展的特色体育项目,纳入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加大体育设施硬件的投入,为更好开展毽球运动奠定基础。每学期增添体育器材,如毽球、球网、球柱、记分牌等,保证课程落实和训练的需要。老师们和学生一起交流毽球的起源、毽球的历史、 毽球的发展以及毽球竞赛规则。 同时营造浓厚的毽球运动氛围, 积极向广大家长的宣传学校开展毽球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和学生参加毽球运动的重要意义, 以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操场上,一个个彩毽飞舞,一张张笑脸绽开,一颗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