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线故障诊断装置及实现_第1页
汽车在线故障诊断装置及实现_第2页
汽车在线故障诊断装置及实现_第3页
汽车在线故障诊断装置及实现_第4页
汽车在线故障诊断装置及实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 密 级: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计 论论 文文 课课题题名名称称:汽汽车车在在线线故障故障诊诊断装置及断装置及实现实现 年年级级专专业业 : 姓姓 名名 : 指指导导教教员员 及及专专业业技技 术术职职务务: 中国人民 解放军 年 月 摘 要 通过对以第二代汽车车载微机自诊断系统的原理及其特点的理论研究,以及对现 代解码器技术的状况与发展的分析,按照美国SAE 标准,利用电子控制电路和一定的电 脑软件技术,研制出一套可利用笔记本电脑来实现对现代汽车车载微机自诊断系统故障 信息进行实时读取与清除的技术。 关键词: 车载微机自诊断系统 诊断插座 解码器 故障代码 通讯协议 目 录 第一章 OB

2、D 系统概述.1 1.1 OBD 产生的历史渊源 -1 1.2 运行参数-3 1.2.1. 一般参数 -3 1.2.2 燃油输出参数 -5 1.3OBD 技术状态-6 1.4 OBD 系统的主要控制组成-7 1.4.1 发动机管理控制-7 1.4.2 底盘控制 -7 1.4.3 安全稳定控制 -7 1.4.4 舒适性和娱乐通讯控制-8 1.5 OBD 系统的原理-8 第二章 解码器 .9 2.1 国内解码器应用现状 -9 2.2 原厂解码器的提出及其标准-9 第三章OBD II 系统的软件特性.11 3.1 OBD 主要特点:.11 3.2 数据传输通讯协议.14 3.3 数据通讯传输 .14

3、 3.4 CAN 总线技术.15 3.5 检测与诊断系统软件设计 .16 第四章 OBD II 系统的硬件特性.18 4.1 OBD 系统的硬件组成.18 4.2 OBD 系统的误诊断.18 4.2.1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源 .19 4.2.2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源主要组成 .19 4.3 汽车接地技术 .20 4.4 OBD 系统“盲区” .21 第五章 OBD系统车载自诊断与检测的具体实现.22 5.1 基于笔记本电脑技术的特点 .22 5.2 笔记本电脑技术软硬件的实现 .22 53 故障代码的清除.26 结 语 .27 致 谢 .30 参 考 文 献 .31 前 言 随着现代汽车电控技术的

4、发展,根据SAE 标准要求,自1996 年以后生产的桥车和轻 型卡车(载重为14000 磅以下) 的电控系统都要求配置第二代车载微机自诊断系统-OBD (它是英文On_Board Diagnosis) ,并在2000 年1月1日开始所有汽车制造商所生产的轿 车及轻型卡车都必须配置OBD 系统。OBD 系统的设计初衷是用于监测排气管废气排 放质量,最后才发展用于检测与诊断电控系统故障。因此可以把OBD 检测准确地比喻为 排气管废气实验(现在基本上用来取代排气管废气实验) 。OBD 系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该系统的设计是为了探测汽车废气排放HC、CO 和NOx 或燃油蒸发污染值是否超过美国 联邦试验

5、过程( FTP)所规定的废气排放值的1. 5 倍,以及由此而引起电控系统或部件的故障。 这包括发动机随机缺火时引起的HC 排放量的整体上升;催化转换器的净化效率下降到某 个限值之下;系统探测出密封的燃油系统有空气泄漏;EGR 系统的故障引起NOx 排放量上 升;某个关键传感器或其他排放控制装置失效等情况。因此,本文正是从介绍现代汽车微机 自诊断原理及其特点出发,主要介绍现代汽车故障及其代码的产生及贮存、故障数据传输 及其读取和通讯协议等特性,为现代汽车的设计和检测维修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 OBD 系统概述 1.1 OBD 产生的历史渊源 20世纪50年代,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开始结合以来

6、,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 越来越广,特别是70年代后,电子技术领域的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的发展,为汽车提供了速度快捷、功能强大、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的汽车电子控 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这 些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广泛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全球范围的汽车尾气排放环保 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因此,广泛和深入采用电子技术,不仅是汽车制造厂本身为了提 高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支持和倡导,甚至是强制推行 的结果。 最早的汽车电控系统是1968年德国博世公司研制成功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EFI(elec

7、tronic fuel injection) ,这种系统当时被应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轿车上, 这种燃油喷射系统被称之为博世K 型(BOSCH K) 。K型系统通常被称之为机械喷射系统。 在1974年,德国博世公司与大众公司又联合推出了博世D型(BOSCH D)喷射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基本实现了全电子控制。它是靠进气管压力传感器来提供进气压力信号, 靠霍尔传感器提供转速信号给控制单元ECU。ECU通过计算机向喷油嘴提供可变的脉冲 时间,从而控制不同工况下的喷油量。这种方式的喷射系统改进后,被奥迪、奔驰、沃 尔沃、大众、宝马等车系采用。 1975年,美国凯迪拉克公司在部分车型上开始采用一种喷

8、射系统,这种喷射系统被 称之为博世L型。这种喷油系统不同于D型之处在于:L型是靠空气流量计来向电脑ECU提 供空气流量信号的(空气流量计可直接产生压降信号,不需换算) ,同时由车速传感器提 供发动机转速信号,电脑整理、计算这些信号后向喷油嘴提供可变脉冲时间,控制喷油 量。 到了八十年代,欧、美、日三大轿车生产基地所生产的轿车基本上都采用了燃油喷 射系统,同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控制方式。但这时,所有的电喷车生产厂都开始考虑节气 门负荷率、水温、进气温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开始利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水温传 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等系列传感器信号来修正电脑计算的喷油脉冲时间,使发动机在 任何工况下都能获得

9、较为理想的空气、燃油混合物(空燃比14.7:1) 。有了这样的燃油喷 射系统和空气流量系统(air flow system) ,使汽车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得到了保障。 在这个基础上,各汽车生产厂家开始在汽车上采用自动变速箱控制系统(TCU) 、防 抱死制动系统(ABS) 、安全气囊电控系统(SRS) 、巡航控制系统(CC) 、制动防侧滑系 统(ASR)及空气悬挂系统(AIR SUSPENSION SYSTEM) ,甚至将空调、音响等附属设 施也用计算机进行集成控制。 然而,由于汽车控制的电子化,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方面,汽车电控系统日趋复 杂,给汽车维修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

10、的要求越来越高;另 一方面,电子控制系统的安全容错处理,汽车不能因为电子控制系统自身的突发故障导 致汽车失控和不能运行。针对这种情况,汽车电控技术设计人员,在进行汽车电子控制 系统设计的同时,增加了故障自诊断功能模块。它能够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不断监测电子 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 代码形式存储下来,同时起动相应故障运行模块功能,使有故障的汽车能够被驾驶到修 理厂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汽车故障自诊断功能调出故障码,快速对故障进行定 位和修复。 因此,从安全性和维修便利的角度来看,汽车电控系统都应配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自197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

11、司率先在其汽车电控系统中采用故障自诊断功能后,世界上的 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效仿,在各自生产的电控汽车上都配备了故障自诊断功能。故障自诊 断功能,已经成为了新车出厂和修理厂故障检测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 展,故障自诊断模块不仅能够解决汽车电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存储记忆汽车故障,还能够 实时提供汽车各种运行参数。 1.2 运行参数 数据流中的参数有 2 种形式,即数值参数和状态参数。数值参数是有一定单位、一 定变化范围的参数,它通常反映出电控装置工作中各部件的工作电压、压力、温度、时 间、速度等;状态参数是那些只有 2 种工作状态的参数,如开或关、闭合或断开、高或 低、是或否等,它通常表示电

12、控装置中的开关和电磁阀等元件的工作状态。 在进行数值分析时,首先应分清读出的各个参数是电控装置中的传感器输送给微机 的输入信号,还是微机送出给电控装置执行器的输出指令。输入信号参数可以是状态参 数,也可以是数值参数。输出指令参数大部分是状态参数,也有少部分是数值参数。数 据流中的参数可以按汽车和发动机的各个系统进行分类,不同类型或不同系统的参数的 分析方法各不相同。在进行电控装置故障诊断时,还应当将几种不同类型或不同系统的 参数进行综合对照分析。不同厂牌及不同车型的汽车,其电控装置的数据流参数的名称 和内容都不完全相同。 下面将目前常见汽车电控装置数据流中的各个参数按不同的系统和类型分类,并简

13、 要说明了其含义、参数的形式及数值的单位和变化范围。由于不同车型的微机决定了自 己的数据参数的内容,因此,在检测某一车型时,下列所有的参数只有部分会在检测仪 上显示出来。限于篇幅,只举了一些常用的参数,并只对一般参数和燃油输出参数做了 较为细致的说明。 1.2.1. 一般参数 所谓一般参数,是指那些会同时影响汽车及发动机的几个不同电控装置的参数,如 发动机转速、汽车车速、氧传感器的工作、开环及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发动机负荷和 电控装置微机总体输出指令系统状态等。有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起动转速、氧传感器工 作状态、氧传感器信号穿越参数开环/闭环、可编程只读码、车速、运行时间等。下面介 绍最常用的一

14、般参数。 1 发动机转速 读取电控装置数据流时,在检测仪上所显示出来的发动机转速是由电控汽油喷射系 统微机(ECU)或汽车动力系统微机(PCM)根据发动机点火信号或曲轴位置传感器的脉冲信 号计算而得的,它反映了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发动机转速的单位一般采用 r/min,其变化 范围为 0 至发动机的最高转速。该参数本身并无分析的价值,一般用于对其它参数进行 分析时作为参考基准。 2 发动机起动转速 该参数是发动机起动时由起动机带动的发动机转速,其单位为 r/min,显示的数值范 围为 0r/min-800r/min。该参数是发动机微机控制起动喷油量的依据。分析发动机起动转速 可以分析其起动困难的故

15、障原因,也可分析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3 氧传感器工作状态 该参数表示由发动机排气管上的氧传感器所测得的排气的浓稀状况。有些双排气管 的汽车将这一参数显示为左氧传感器工作状态和右氧传感器工作状态 2 种参数。排气中 的氧气含量取决于进气中混合气的空燃比。氧传感器是测量发动机混合气浓稀状态的主 要传感器。氧传感器必须被加热至 300以上才能向微机提供正确的信号。而发动机微机 必须处于闭环控制状态才能对氧传感器的信号做出反应。 氧传感器工作状态参数的类型依车型而不同,有些车型是以状态参数的形式显示出 来,其变化为浓或稀,也有些车型是将它以数值参数的形式显示出来,其数字单位为 mV。浓或稀表示排气的总

16、体状态,mV 表示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该参数在发动机热车 后以中速(1500r/min-2000r/min)运转时,呈现浓稀的交替变化或输出电压在 100mV-900mV 之间来回变化,每 10s 内的变化次数应大于 8 次(0.8Hz)。若该参数变化缓慢或不变化或数 值异常,则说明氧传感器或微机内的反馈控制系统有故障。 4 开环或闭环 这是一种状态参数,它表示发动机微机的控制方式是开环还是闭环。在冷车运转中, 应显示为开环状态;当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发动机微机对氧传感器的信号有反 应时应显示为闭环状态。 有些故障(通常会显示出故障代码)会使发动机微机回到开环控制状态。此外,有些车 型在

17、怠速运转一段时间后也会回到开环状态,这常常是因为氧传感器在怠速时温度太低 所致。对此,可以踩下油门踏板,让发动机以快怠速运转来加热氧传感器。如果该参数 一直显示为开环状态,快怠速运转后仍不能回到闭环状态,说明氧传感器或发动机燃油 系统有故障。 5 车速 车速参数是由发动机或自动变速器微机(ECM,TCM)根据车速传感器的信号计算出 的汽车车速数值。车速参数的显示单位有 英里/h 或 km/h 两种,可以通过调整检测仪来 改变。 车速参数是微机控制自动变速器的主要参数,也是进行巡航控制的重要参数。有些 带自动变速器的汽车没有车速传感器,此时检测仪上显示的车速为 0。该参数一般作为对 自动变速器的

18、其它控制参数进行分析的参考依据。 1.2.2 燃油输出参数 燃油输出参数表示发动机微机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控制的状态,以及向喷油器 等执行器送出的控制信号。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喷油脉冲宽度 喷油脉冲宽度是发动机微机控制喷油器每次喷油的时间长度,是喷油器工作是否正 常的最主要指标。该参数所显示的喷油脉冲宽度数值单位为 ms。该参数显示的数值大, 表示喷油器每次打开喷油的时间较长,发动机将获得较浓的混合气;该参数显示的数值 小,表示喷油器每次打开喷油的时间较短,发动机将获得较稀的混合气。喷油脉冲宽度 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将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不同而变化。 2 目标空燃比 该参数不是通过测量

19、而得到的发动机实际空燃比,而是发动机微机在闭环控制时根 据各种传感器信号计算后得出的应提供的空燃比,微机将依照此参数的大小来控制喷油 器的喷油量。 该参数的显示数值一般为 14.7 左右。低于此值表示微机要提供较浓的混合气;高于 此值表示微机要提供较稀的混合气。有些车型以状态参数的方式显示这一参数,其显示 内容为浓或稀。 该类参数还有:燃油短期校正系数,燃油长期校正系数,燃油校正学习,燃油校正 块,不同步脉冲,功率加浓,节气门全开,溢流清除,减速调稀,减速断油,加速加浓, 起动开关等。 3 节气门位置和怠速控制参数 节气门位置和怠速控制参数反映节气门位置及各种怠速控制装置的工作状况。有些 参数

20、也表示微机向发动机怠速控制和节气门控制装置发出的指令。主要有以下几种。 节气门开度,怠速空气控制,怠速开关 4 发动机水温和进气温度参数 发动机水温 ,起动温度,进气温度 5 空气压力和进气量参数 该类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气压力,进气管压力,空气流量 6 电气和点火参数 电气和点火参数表示汽车电气系统的状况,它也包括点火系统送给微机的输入信号 及微机输出至点火系统的控制信号。主要有以下几种。 蓄电池电压,5V 基准电压 ,点火提前角,起动信号,点火控制,爆震,爆震计数,爆 震推迟,电气负荷开关 7 排放控制参数,炭罐指令,废气再循环指令,废气再循环温度,空气喷射指令 8 传动系统、电控自动

21、变速器及其它综合参数 传动系统和电控自动变速器参数表示微机向变速器所有执行器发出的指令及来自变 速器和传动系统所有传感器的信号,主要有:锁止离合器指令,停车空档开关,脉冲发 生器,车速,超速档开关等。 其它综合参数如:动力转向压力开关,发动机负荷,空调参数等。 1.3OBD 技术状态 具有 OBD 系统的车辆,各电控系统工作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行驶。 为了保证车辆各电控系统的正常工作和检修方便,现代汽车电子控制单元 ECU 都设计具 有故障自诊断的功能。在汽车使用中,它能够对各传感器、执行器和连接线路进行不断地 监测,当汽车废气排放超过法定规定值和汽车电控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指示灯

22、 MIL (如图 2 - 1 所示) 闪亮告之驾驶员汽车电控系统出现故障或废气排放超标,并将故障以代码的形式 存储在汽车各系统电控单元( ECU ) 中,为汽车维修人员诊断和排除故障提供依据。在车辆 检修时,可通过特定的程序读取存储器中的故障代码,检修人员便可根据所读故障代码很快 地判断出故障的类别和范围,查找电控系统的故障部位所在。为顺利的维修汽车节省了很 多时间。 1.4 OBD 系统的主要控制组成 1.4.1 发动机管理控制 微机对发动机控制的内容主要是燃油喷射(EFT) 、点火控制(TSC) 、排放控制(EAC) 和进气控制等。各传感器将发动机的进气量、进气温度、发动机转速、冷却水温度

23、、油 门开度等物理量转变成为电信号(如电压或电流) 输入到电子控制单元 ECU ,经快速分析、 比较和计算后输出信号控制执行器,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具有最佳的燃油供给量和点 火时间,使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最低的排放污染。 1.4.2 底盘控制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道路行车密度的增大,对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电子控制刹车防抱死系统ABS 和驱动防滑转系统ASR 以及电子稳定程序ESP 在汽车上 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它可以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缩短制动 距离,且能防止驱动过程中驱动轮的滑转。为了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传统的手动变速器 已被自动变

24、速器(A/T 或ECT) 所取代,同时广泛应用了动力转向、电控四轮转向和电控悬 架装置(TEMS) 。 1.4.3 安全稳定控制 现代汽车的安全保证控制主要分为被动性安全保证和主动性安全保证。被动性安全 保证性能好的汽车,一旦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乘员的损害程度,但它不具备 预见性自动减速或停车,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能力。这类装置主要有电子安全带、安全气 囊(SRS) 等。主动性安全保证装置能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红外线测距仪所获得的信号,由电 脑控制自动减速或停车,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这类装置主要有电子防撞装置和电控 自动制动系统。 1.4.4 舒适性和娱乐通讯控制 现代汽车的设计都

25、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特别是在轿车方面。汽车全自动空 调,自动门窗,中央门锁,自动电动座椅,高级音响,车载电话,电子地图等,都离不开电子技术, 使用电脑控制能使它们很好的组合起来,使用更加方便。 1.5 OBD 系统的原理 故障自诊断模块监测的对象是电控汽车上的各种传感器(如:水温传感器) 、电子控 制系统本身以及各种执行元件(如:继电器) ,故障判断正是针对上述三种对象进行的。 故障自诊断模块共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电路,在汽车运行过程中监测上述三 种对象的输入信息,汽车正常运行时,电子控制系统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电压(或电流) 值 都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当某一信号超出了预设的范围值,

26、并且这一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不 会消失(OBD 规定这一现象不超过 2 个驾驶周期 ),故障自诊断模块便判断为这一信号 对应的电路或元件出现故障,并把这一故障以代码的形式存入内部存储器,同时点亮仪 表盘上的故障指示灯,告之驾驶员或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检修电控系统故障。针对三种监 控对象产生的故障,故障自诊断模块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 1当某一传感器或电路产生了故障后,其信号就不能再作为汽车的控制参数,为了维 护汽车的运行,故障自诊断模块便从其程序存储器中调出预先设定的经验值,作为该电 路的应急输入参数,保证汽车可以继续工作; 2当电子控制系统自身产生故障时,故障自诊断模块便触发备用控制回路对汽车进行 应

27、急的简单控制,使汽车可以开到修理厂进行维修,这种应急功能就叫故障运行,又称 “跛行”功能; 3当某一执行元件出现可能导致其它元件损坏或严重后果的故障时,为了安全起见, 故障自诊断模块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自动停止某些功能的执行,这种功能称为故障保 险。如:当点火器出现故障,故障自诊断模块就会切断燃油喷射系统电源,使喷油嘴停 止喷油,防止未燃烧混合气体进入排气系统引起爆炸。 从上述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来看,故障自诊断模块应该包括:监测输入、逻辑运算及 控制、程序及数据存储器、备用控制回路、信息和数据驱动输出等模块。 第二章 解码器 2.1 国内解码器应用现状 所谓电子解码器,实际上就是一台微处理机,它

28、能够与车上的电子计算机沟通,显示 出检测系统在计算机中所储存的信息,如故障检索等。电子计算机控制着全车电子装置 的运行,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底盘电子控制装置,安全控制装置,警报控制装置 等,涉及电子监测元件上百种,它们的运行正常与否,都会由电子计算机瞬间判断出来, 不需要再像十几年前那样,靠人的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去判断某运行部位是否正常 在汽车后市场领域,故障自诊断技术主要是帮助维修人员快速查找故障和分析汽车 运行性能,因此,故障自诊断技术应用水平主要取决于解码器的应用水平。随着汽车保 有量的增加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的日趋复杂,汽车维修工作就越来越繁重和困难,维修行 业对解码器的技术要求越

29、来越高,希望解码器能够完全切底地解决任何电控系统故障问 题。然而,在国内除了汽车制造厂指定的特约服务站拥有原厂解码器外,大部分修理厂 买不到原厂解码器,远远达不到专业维修水平,满足不了市场上的需求。一些低水平的 解码器泛滥于市场,误导了许多修理厂,妨碍了维修行业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 由于原厂解码器大多是英文的和大量使用了极其专业的缩写词,对使用者的技术水平要 求极高,加上缺乏售前和售后技术服务(因为只有汽车制造厂的特约服务站网络才能享 受专业技术培训,特约服务站网络之外的修理厂是没有专业培训机会的) ,使得那些拥有 原厂解码器的修理厂也难充分发挥原厂解码器应有的作用。目前,在维修行业中普

30、遍存 在解码器应用水平严重滞后市场需求的现象,市场迫切需要能够达到原厂专业水平的解 码器。 2.2 原厂解码器的提出及其标准 针对维修行业对原厂解码器的迫切需求,国内的解码器市场是没有真正达到原厂技术 的国产解码器的,也没有企业在推崇原厂解码器的概念。这是因为,攻克原厂解码器这 一尖端技术对企业的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是特别高的。那么,真正的原厂解码器应该具 备哪些标准呢? 从技术角度来看,原厂解码器必需达到以下指标: 1 够自动识别汽车控制电脑的型号和版本 真正达到原厂专业水平的解码器应该能够自动识别当前测试车型控制电脑型号和版 本,而不用人工选择年款、车型、诊断座类型等信息。自动识别控制电脑是

31、原厂解码器 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一旦识别了 ECU 的型号,相应的故障码、清码方法、数据流内 容、执行元件、特殊功能等都确定了。 2能够完全访问汽车控制电脑上开放的存储资源 在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预留了很多供外部诊断设备访问的存储单元, 这些存储单元存放了反映汽车运行非常重要的数据。外部诊断设备要能够完全访问这些 存储资源,必需 100%地按照该车型的诊断通信协议和所有的通信模式进行访问。 3能够不失真地按照原厂要求显示从汽车控制电脑上获取的数据 完全按照诊断通信协议获得诊断数据之后,必需按照原厂要求显示这些数据,每一 项数据都有严格的显示格式,如:对应不同的数据,它显示的整数位

32、、小数位、单位以 及空白位置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 必需包含四个基本功能: a读取故障码; b清除故障码; c动态数据分析; d执行元件测试; 这是一个解码器必需具备的四项基本功能,这四项基本功能必需准确和全面。缺少任何 基本一项功能,都不是完整的解码器。 5.针对特定的车系/车型支持专业功能 这是专业解码器所必需具备的。除了具备上述四项基本功能外,针对特定的车系/车 型必需具备深入的专业功能。如:大众/奥迪车系原厂解码器,除了具备a.读取故障码;b. 清除故障码;c.动态数据分析;d.执行元件测试四项基本功能以外,还应提供系统基本调 整(00组和非00组) 、自适应匹配(00组和非00组,含

33、防盗电脑及钥匙匹配) 、CODING、 单独通道数据、登录系统、传送汽车底盘号等专业功能。 在对汽车故障解码器的研究基础之上,根据其软硬件技术特点,归纳了全球范围汽 车诊断技术格局: 1.欧洲技术风格 以博世、西门子公司技术及ISO标准为主流,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建立诊断通信 连接之后必需要保持通信连接 2.美洲技术风格 以美国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及OBDII标准为主流 3.亚洲技术风格 主要是学习和引进欧美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第三章OBD II 系统的软件特性 传统的判定电控汽车故障部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修人员的经验。在现代汽车中,汽 车电子及

34、电控技术越来越复杂,且电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单纯依靠经验很难做到在不解体 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判定车辆的故障所在,自诊断系统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大方面,它 能在车辆不解体的情况下准确、快速的判定故障部位。现代汽车车载自诊断系统中均设 有故障诊断连接器,以供检修人员快速读取故障信息和数据资料,以节省维修时间,提高工作 效率。 3.1 OBD 主要特点: (1) 根据SAE J1962 标准,OBD 系统故障诊断连接器DLC(Data Link Connector) 采用统一标准的16引脚诊断插座。并统一安装在驾驶室仪表板下方。其故障诊断连接器 引脚如图3 - 1所示 图 3 - 1 故障诊断连接

35、器其引脚含义: 端子代号含义端子代号含义 1供制造厂应用9供制造厂应用 2SAE-J1850资料传输+10SAE-J1850资料传输- 3供制造厂应用11供制造厂应用 4车身搭铁12供制造厂应用 5信号回路搭铁13供制造厂应用 6控制器局域网高端14控制器局域网低端) 7ISO-9141资料传输K15ISO-9141资料传输L 8供制造厂应用16接蓄电池正极 单凭经验,通用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SAE J1850 VPW(可变脉冲宽度调制)通讯 模式,克莱斯勒和所有欧洲及大部分亚洲进口汽车产品使用ISO 9141通讯模式,福特使用 SAE J1850 PWM(脉冲宽度调制)通讯模式。 这其中也有一

36、些变异,比如象凯迪拉克 CATERA,德国欧宝使用欧洲 ISO9141 协议, 在 1996 年和以后的车辆中,可通过 OBD- 插头来判断其通讯协议: Pin 2Pin 6Pin 7Pin 10Pin 14Pin 15标标 准准 必须有-必须有-J1850 PWM 必须有-J1850 VPW -必须有-可能有ISO9141/14230 -必须有-必须有-ISO15765 (CAN) (2) 具有行车记录功能。 检修人员从车辆上读取故障代码,只能告知故障的性质和范围。利用OBD的行车记 录功能,能够获得故障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与基本数据资料对比,便可很快 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3

37、) 具有连接诊断仪读取和消除故障代码的功能和具有记忆和重新显示故障代码的功能 (4) 采用统一的故障代码 根据ISO 15031-6(或SAE J2012,也许到2008年10月1日执行SAE J1939)标准,OBD 统 一使用标准的故障代码。其故障代码共由5位数组成。 OBD 故障代码含义 位数可能显示 的内容 含 义 B车身电控系统 C底盘电控系统 P发动机和变速器组成的动力传动系统 1 U网络系统 0SAE定义检测的故障码 1厂家定义的检测故障码 2厂家定义的检测故障码 2 3保留的故障码 1有关空气和燃油的测量不良 2有关空气和燃油的测量不良 3点火系统不良 4附加排气系统不良 5速

38、度和怠速控制系统不良 6电脑输入与输出控制系统不良 7变速器控制系统不良 3 8非EEC动力传动系统不良 4和50199与故障相应的系统器件名称 例如: 3.2 数据传输通讯协议 OBD 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提出的车载微机自诊断系统,即第二代车载自诊 断系统。该系统主要是按照美国环保局( EPA) 和美国加州资源协会(CARA) 对汽车废气 排放值标准对废气排放进行监测,并作为推荐世界范围统一使用汽车废气排放值的检测标 准的微机自诊断系统。 根据SAE J1962 ,SAE J2012 ,SAE J1930 和SAE J1978 标准,OBD 故障诊断连接插座, 故障代码,结构单元

39、/系统名称故障代码显示都相应采用统一的标准,以便进行废气排放监测 和对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检测和诊断。 根据ISO 15031 - 5 标准,OBD 系统使用了3 个基本的通讯协议,即克莱斯勒汽车和所 有欧洲产的汽车以及大多数亚洲进口的汽车都使用ISO 9141 - 2 通讯协议电路,而美国通用 汽车公司生产的轿车及轻型卡车使用SAE J1850 VPW(可变的脉冲宽度调节) 通讯协议电 路,福特( FORD) 汽车使用SAE J1850 PWM(脉冲宽度调节) 通讯协议电路。具体的通讯协 议电路接入引脚如图3 - 1所示。 3.3 数据通讯传输 OBD 数据通讯传输,其数据资料传输线采用ISO

40、 标准和SAE 标准, ISO 标准利用引 脚7 和引脚15 ;而SAE 标准利用引脚2 和引脚10 进行数据资料传输。通过 OBD 的 DLC 功能,能够采集到该车型各控制系统的有关数据资料。 汽车故障代码及数据的读取是通过一个RS - 232 接口将OBD 连接器与汽车通用 诊断仪连接,使通用诊断仪与汽车建立通讯,根据车型及需要选择希望的检测模块,接收所需 要的诊断数据,如图3 - 2 所示。目前OBD 技术除用以监测废气排放值、故障检测与诊断,还 发展到用因特网进行在线故障诊断。 图 3-2 3.4 CAN总线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上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的部件数量越来越

41、多,例如 电子燃油喷射装置、防抱死制动装置、安全气囊装置、电控门窗装置、主动悬架等等。 随着集成电路和单片机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车上的ECU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就需要一 种较为高速、可靠的网络传输来实现系统内部间的数据通信。而CAN总线技术在现代汽 车上的应用,使得车载自诊断系统的工作更加迅速、安全和可靠。大大提高了车载自诊 断检测系统对数据的读取、分析与处理。 先进的CAN总线技术可以称为车上控制器局域网络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 , 它是由德国BOSCH公司为解决现代汽车中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 种数据通信协议,按照ISO有关标准,CAN的拓

42、扑结构为总线式,因此也称为CAN总线。 CAN总线作为车内的控制网络,每个部件都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通过信息包 (Message)把该节点的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发送出去,整车控制器接收这些信息,并发 出控制指令到各个节点。车载监测和诊断系统也是通过CAN总线得到各部件状态以及整 车的故障信息。网络结构如图3-2 所示。该汽车上共有6个节点,车载监测和诊断系统作 为其中的一个节点连接在网络上,和各节点之间实现通讯,进行监测和故障诊断。 发动机 传感器 故障 显示灯 整车控 制器 监测和 诊断系统 电池 控制器 其他 节点 CAN 总线 图 3-2 网络结构图 3.5 检测与诊断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系

43、统功能可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处理、数据显示及警报等部分。其主 程序流程如图3-3所示。在监测和诊断系统中,采用了定时器的机制来进行数据采集处理 和显示更新。开机后,启动4个定时器,每隔一定的时间分别进行串口数据读入、显示数 据更新、车辆状态改变判断和能量流动绘制的处理。串口读入模块将转换器通过串口发 来的数据读入缓冲变量中,并分离出各部件状态变量。状态改变判断模块判断当前车辆 各部件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得到汽车所处的工况,当出现故障状态时报警。能量流动 绘制模块则绘制各部件的能量流动状态变化。 图 3-3 检测与诊断系统程序流程图 系统检测到的所有信息由CAN-RS232转换器从汽车总线上

44、接收,通过串口发送给车 载微机。转换器程序流程如图3-4 所示 。 图3-4 CAN-RS232转接器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根据总线情况不停地向车载微机发送所需要的数据帧。在发送前,先判断缓 冲区内数据是否为新接收到的数据,如果为新数据则予以发送。当总线上出现新数据时, 立即进入中断程序对相应缓冲区进行更新,更新时先根据ID判断该信息是否正在被串口 发送,如果不是则进行更新,反之则不更新。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发送重复信息,另一 方面也避免了信息未发送完毕即被更新。 检测与诊断系统从总线上的信息包得到所有需要的车况信息和故障信息。一帧典型 的信息会有一个专属于该信息的ID号,并包含18个字节的内容。而

45、发送该帧信息的部 件信号就包含在其中。一般而言,每一帧信息都会以一定的周期被发送到总线上。接收 到一帧信息后,根据ID号判断出信息格式,然后解读出信息中所包含的关于该部件的状 态信息。汽车各部件的故障信息也被打包在不同的信息帧中进行传送。从故障信息帧中, 监测和诊断系统可得到所有部件的故障状况,以及该故障的等级,同时,其自身也会根 据部件状态信息对是否发生故障进行判断,并对驾驶者作出提示。 基于CAN总线设计的车载检测和诊断系统,实现了在行车过程中实时检测汽车的运行 状况,记录下车辆各部件的状态数据,对车辆故障作出及时的响应和一定分析的目标。 第四章 OBD II 系统的硬件特性 4.1 OB

46、D 系统的硬件组成 如图 4-1 所示,OBD II 硬件系统主要由各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 图4-1 OBD 系统硬件组成 OBD 系统连接器插口、故障显示灯、执行器及线路等与废气排放控制相关的系 统组成. 目前,OBD 系统对FTP所规定的废气排放值有20%_30%还不能探测出来。事实上, 为了避免废气排放超标,OBD 系统的设计可以降低FTP 规定值,也可设计一些不必经 常监测的电子部件工作状况,如加热催化剂系统或蒸发系统,以提高OBD 系统的自诊 断能力。目前,OBD 系统的设计所包含的系统部件或电子元件已经发展到64 个。当然 如果不考虑成本因素,OBD 系统可以设计成能探

47、测汽车内部所有系统和部件。因此, OBD 系统检测功能主要由成本、系统安全复杂性和使用寿命等因素所决定,其中系统 安全复杂性和成本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4.2 OBD 系统的误诊断 在通常情况下,OBD 系统能够监测电控系统所有电子控制部件工作工况,这是最 理想的状况。但实践表明, 随着汽车使用年限和电子系统复杂化的不断增加,OBD 系 统能监测出发生在汽车电控系统内部的故障机率则不断减小。一方面由于汽车使用年限 的增加,汽车电子元器件开始磨损(老化)或损坏,但其磨损或损坏值尚未达到OBD 系统所规定的标准值, OBD 系统不能诊断出系统的性能恶化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汽车 电子系统复杂化的增加

48、,汽车电子元件(或部件)在车上的振动、噪声和电磁等干扰现 象不断增加,对车载微机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影响其控制程序的正常运行,造成 汽车性能不断恶化,但是这一现象还未达到破坏的程度,OBD 系统还不能识别出系统 性能恶化状况,这时故障显示灯不闪亮。当OBD 系统“意识”到系统故障发生时,汽车 电控系统或运行性能已严重恶化。 .1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源 根据欧洲国际发动机汽车检测委员会 CITA(International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Committee) 2000 年委托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汽车研究所进行的一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周期 性检测总结

49、报告,从 1995 年至 1999 年,对欧洲 142 300 辆汽车进行的电子及电路控制系 统故障调查统计数据显示,1.5%(2 134 辆)的故障发生在 ABS;有 1.2%(1 707 辆)的 故障发生在安全气囊;有 5.3%(7 542 辆)的故障发生在发动机传感器,另有 2.9%(4 126 辆)的故障发生在其它传感器;有 6%(8 538 辆)的故障发生在警报系统;2%(2 846 辆)的故障发生的在电子控制单元。在所有汽车发生的故障中,电子系统发生的故 障率比机械系统还要高,且随着电子复杂程度的增加,其故障发生的趋势更大。调查报 告还显示,当汽车电控系统发生故障时,故障指示灯不闪

50、亮的机率是 11.8%。 4.2.2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源主要组成 (1) 电子连接及布线 汽车电控系统的电子连接及布线, 包括导线与插座、导线与各电子部件、导线与各传 感器和导线与各执行器之间的连接与布线。汽车电控系统所有连接部件都是处在高温、 振动等恶劣环境下,其电子连接及布线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控系统的控制质量。实 际中,汽车电器除受湿度、温度、灰尘、水、泥砂和油污影响外,由于电子连接及布线技 术不良,汽车运行中产生振动而带来的电磁波及噪声干扰也是影响OBD 系统的一个主 要因素。如汽车电子器件由于振动产生的加速度可高达20g;发动机起动时电压变化非常 大(可能会从12V 降到8V);汽

51、油机用点火线圈产生的电压可能会超过20KV等,从而在 电子设备中产生电磁干扰。电机、线圈、继电器、电磁阀等设备在工作或开关时产生的 电感通常也会给临近的电子控制单元或电气导线产生电磁干扰;另外还有交流发电机的 波纹电压、汽车扬声器和无线电装置等电磁波对微机工作产生的干扰,以及由蓄电池连 接多种载荷而引起的地电位变化等干扰,因此,电控系统的电子连接及布线技术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OBD 系统的自诊断效率。 (2) 传感器质量和执行器性能 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自诊断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提供的信号质量。 在汽车电控系统中,有相当大比例的故障发生在传感器上。在实际中,造成传感器故障 的原因一方面

52、是传感器制造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是连接方式对传感器的信号质量会产生 很大的影响。由传感器造成的故障,主要有传感器及其导线的故障、由于不正确安装产 生颠倒的传感器信号、故障信号的偏移、传感器信号的噪声和漂移。由于这些传感器故 障及其传感器产生的噪声偏移和漂移对电子控制单元或汽车动力控制器产生一个附加值, 从而带来较大的影响。试验表明,OBD 系统的能力与汽车电控系统中执行器(如电机、 继电器及制动装置等)的性能有很大关系。由于电子控制单元对执行器进行的是实时控 制操作,控制信号是输出信号,因此要实行对执行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视或诊断,一般 需要增设故障诊断电路。即电子控制单元向执行器发出一个控制信号

53、,执行器要有一条 专用电路来向电子控制单元反馈其执行情况。因此,执行器反应的延迟时间长短将直接 影响到汽车运行性能,尤其是对汽车行驶状况的控制。如果执行器反应的延迟时间越长, 相应地汽车动力控制性能越差,OBD 系统越不易被激活,故障指示灯也不闪亮,OBD 系统越易处于“误诊”状况。 4.3 汽车接地技术 汽车接地是系统结构设计、电路设计、器件组装及现场安装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是实时系统中抑制干扰的重要和有效方法。汽车电控系统采用正确的接地可以解决 大部分噪声及电磁干扰问题。目前汽车电控系统接地方式通常有信号接地和车身接地两 种。多数汽车制造厂在设计汽车时,没有严格按这两种接地方式接地,

54、有时把两者都视 为车身接地。因此,在实际中往往使信号接地的电子部件易产生噪声及电磁干扰,造成 OBD 系统诊断的“误诊”。如目前有些车型往往采用图 4-2 所示的信号接地方式,其特点 是每一个传感器都就近车身接地。这种接地结构的电控系统,使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易产 生较大的电信号干扰,这种电信号干扰易造成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或汽车动力控制器工作 不稳定,影响其控制程序的正常运行,使汽车运行工况恶化。在这种情况下,OBD 系统 不易被激活,从而容易造成 OBD 系统的“误诊”。因此,汽车信号接地应为图 4-3 所示的 正确方式。 车速车速 传感器传感器 转向角传感转向角传感 器 加速传感器加速传感器发动

55、机转发动机转 速传感器速传感器 ECU 蓄电池蓄电池 + 车速车速 传感器传感器 转向角传感转向角传感 器 加速传感器加速传感器发动机转发动机转 速传感器速传感器 ECU 蓄电池蓄电池 + 恶化 安全系统 好 故障程度 严重 轻微 系统或(零)部件工作正常 OBD 系统“盲区” OBD 系统诊断区 时 间 图4-2 不良信号接地方式 图4-3 正确的信号接地方式 4.4 OBD 系统“盲区” 现代汽车车载自诊断系统存在一个 OBD 系统不能监测出故障(误诊)的区域,该 区域定义为OBD系统的“盲区”(Blind Region)。如图4-4 所示,产生OBD 系统“盲区” 时,汽车使用性能开始下

56、降,但是还未达到破坏的程度,OBD 系统不能识别出系统性能 恶化状况,这时故障显示灯不闪亮。当OBD“意识”到故障发生时,汽车电控系统或运行 性能已严重恶化。随着汽车使用年限的增加和汽车电子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其OBD 系 统的“盲区”则不断增大,故障隐患程度越趋于严重,安全系统越趋于恶化。OBD 系统“盲 区”的大小,是反映汽车安全稳定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OBD 系统“盲区” 第五章 OBD系统车载自诊断与检测的具体实现 5.1 基于笔记本电脑技术的特点 OBD系统是通过与各种传感器间的信息通讯,来完成对汽车状态信息的实时读取与 存储,并经过预先设定的参考标准对已读取、存储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57、。若故障在对多 个驾驶周期中出现频率较大,系统则确认为故障,并对其信息进行存储记忆,同时故障 指示灯亮起,显示出现故障;若故障仅是偶发的故障,系统则自动将其清除,保证汽车 的正常运行。 维修人员在对故障汽车状况进行数据读取时,由于不同型号、款式的汽车所采取的 软件协议不同,致使只有运用相应标准的硬件设备,才能有效地完成此项操作。也就是 说,一种协议只对应一种相应的硬件电路,再通过标准的数据连线才能准确、顺利的与 车载 OBD系统进行连接,进而读取汽车上的实时信息数据。 然而,解码器在国内的使用还是很不成熟。除了汽车制造厂指定的特约服务站拥有 原厂解码器外,大部分修理厂买不到原厂解码器,远远达不

58、到专业维修水平,满足不了 市场上的需求。同时由于原厂解码器大多是英文的和大量使用了极其专业的缩写词,对 使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并且对于原厂解码器软件的升级与内容的更改是极为不便 的。 针对解码器的价格较高、软件升级不便、内存的存储信息量较小等特点,为了更好 的发挥与使用 OBD系统的车载诊断与检测功能,而在经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后, 发现安装一定检测程序的笔记本电脑,利用数据线通过串口完成和相应的外围硬件电路、 车载 ECU 系统的连接,同样可以实现原厂解码器的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优于解 码器的性能。 5.2 笔记本电脑技术软硬件的实现 笔记本电脑要实现对 OBD系统数据的读取,

59、就要通过一个桥梁RS - 232 数据 转换器来将 OBD 连接器与笔记本电脑连接。由于不同车款所使用的软件协议不同,致 使在 RS-232 转换器中硬件电路也有所不同。数据转换器的内部电路可以分为变换电路和 固定电路两部分。固定电路是通过一个多功能的控制芯片来完成对数据信息的转换与传 递,如图 5-1 所示。变换电路是根据不同的软件协议特性而设计的电路结构,如图 5-2、 图 5-3、图 5-4 图 5-5 所示;控制芯片是通过对不同引脚的使用来实现对不同协议的匹配, 现在主要使用的控制芯片有 OE90C2500 和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 MC33199,下面就以 OE90C2500 控制芯片使

60、用功能为主体的转换电路作简要介绍。 OE90C2500 在主机和车辆电控单元之间提供了一个智能界面,他的特点是兼容 ISO 15031-5、ISO 9141、KWP 2000、SAE J1850 和 CAN BUS 等多种协议。 如图 5-1 所示,在 RS-232 数据转换器内部的硬件电路图固定电路部分中,对控制芯 片 OE90C2500 的部分引脚设定了严格的要求,在对外连接的引脚中,使用那种协议,就 与哪个引脚连接。 图 5-1( RS-232 固定部分电路图) 如图 5-2 所示,当 OBD II 系统采用 SAE J1850-VPWM 协议时,控制芯片中 24、25 引脚工作,通过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