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2 70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1102_第1页
DE2 70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1102_第2页
DE2 70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1102_第3页
DE2 70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1102_第4页
DE2 70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11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指导书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系2009 10数字逻辑电路实验Digital Logic Circuits Experiments一、实验目的要求: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实验,与数字逻辑电路 理论课程同步开设 (不单独设课),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同时又具有较强 的实践性,其目的是通过若干实验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型,教学计划分为多个层次,学 生根据其专业特点和自己的能力选择实验,12人一组。但每个学生必须选做 基础型实验,

2、综合型实验, 基础型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电 子仪器,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按实验课题要求,掌握设计和装接电 路,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法,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的能力。掌握运用理论知识及 实践经验排除故障的能力。 综合型实验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利用 EDA 软件的能力,并以可编程器件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初 步具有撰写规范技术文件能力。 设计型实验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经 学过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和 EDA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实验的能力,并设计出一些 简单的综合型系统, 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开设部分研究型实验, 其目 的是利用先进的EDA软件进行电路仿

3、真,结合具体的题目,采用软、硬件结合 的方式,进行复杂的数字电子系统设计。数字逻辑电路实验实验 1 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实验预习1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和步骤。2 复习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相应逻辑表达式。3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线位置及各引线用途。4 熟悉 TTL 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5 了解数字逻辑综合实验装置的有关功能和使用方法。实验目的1 熟悉数字逻辑实验装置的有关功能和使用方法。2 熟悉双踪示波器的有关功能和使用方法。3 掌握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熟悉其外形和外引线排列。4 学习门电路的测试方法。实验仪器1 综合实验装置 一套2 数字万用表 一块3 双踪示波器 一台4 器件74L

4、S00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74LS20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74LS86两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74LS04六反相器1片实验原理说明数字电路主要研究电路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逻辑关系是由门电路的组 合来实现的。门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门电路的输出有三种类型:图腾柱输出(一般TTL门电路)、集电极开路(0C门)输出和三态(3S)输出。它们的类型、逻辑 式、逻辑符号与参考型号见表1-0。门电路的输入与输出量均为1 和 0 两种逻辑状态。我们在实验中可以用 乒乓开关 的两种位置表示输入 1和 0 两种状态,当输入端为高电平时, 相应的输入端处于 1 位置,当输入端为低电平时,相应的输入

5、端处于 0 位置。我们也可以 用发光二极管 的两种状态表示输出 1和0两种状态,当输出端为高电平时,相应的发光二 极管亮,当输出端为低电平时,相应的发光二极管不亮。我们还可以用数字万用表直接测 量输出端的电压值,当电压值为3.6V左右时为高电平,表示 1状态;当电压值为 0.3V以下时为低电平, 表示 0状态。 在实验中, 我们可以通过测试门电路输入与输出的逻辑关系, 分析和验证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我们实验中的集成电路芯片主要以TTL 集成电路为主。表1-0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类型逻辑式逻辑符号参考型号与门Y=A B或门无放大作用有放大作用Y=A+BY=A7408 7409(OC)7411 7415

6、(OC)7421YAY743240504017(OC)非门反相器74047405 ( OC)AY7406 ( OC)与非门Y= A?BA&B7400 7403(OC)7410 7412(OC)7420 7422(OC)或非门Y= A BBY74027427 ( OC)与或非门Y=1A?2A 1B?2B7451异或门=A ?B + A?BA =1一 YB 一7486OC门以与非门为例Y= A?BA &YB 7403 ( OC)三态门(3S 门)EN=1 时,Y=AEN=0时,Y=高阻态74126EN =1 时,Y=AEN =0时,Y=高阻态YEN74125传输门C=1 , TG 通C=0, TG

7、 断C1Vi Vo11TTL门电路是集成逻辑电路的一种,是晶体管一一晶体管逻辑门电路的简称。它具有参数 稳定,工作可靠,开关速度高等优点。实验中的集成电路芯片主要以TTL集成电路为主。1基本门电路有与门、或门和非门。与门的逻辑功能是:有 0出0,全1出1。其逻辑表达式为 Y=AB。常见的与门有:74LS08 (四2输入与门)、74LS09 (四2输入与门一一OC门)、74LS11 (三3输入与门)、74LS15 (三3输入与门一一OC门)、74LS21 (双4输入与门)。或门的逻辑功能是: 有1出1,全0出0。其逻辑表达式为 Y=A+B。常见的或门有:74LS32 (四2输入或门)。非门的逻辑

8、功能是:入 1出0,入0出1。其逻辑表达式为 Y=A。常见的非门有:74LS04 (六反相器)、74LS05 (六反相器一一OC门)。2与非门是由与门和非门有机组合而成的,它的逻辑功能是有 0出1,全1出0。其逻辑表达式为Y= AB。常见的与非门有:74LS00 (四2输入与非门)、74LS03 (四2输入与非门 OC门)、74LS10 (三3输入与非门)、74LS12 (三3输入与非门 OC门)、74LS20(双4输入与非门)、74LS22 (双4输入与非门一一OC门)、74LS30 (8输入与非门)。 或非门是由或门和非门有机组合而成的,它的逻辑功能是有1出0,全0出1。其逻辑表达式为丫=

9、厂。常见的或非门有:74LS02 (四2输入或非门)、74LS27 (三3输入或非门)。 3异或门的逻辑功能是:两输入端相异得1,相同得0。其逻辑表达式是 Y=A +入B=A B。常见的异或门有:74LS86 (四2输入异或门)。同或门的逻辑功能是: 两输入端相同得1,相异得0。其逻辑表达式是:Y=AB+AB=A O B。 4可以用一种逻辑门构成另一种逻辑门,例如,用与非门构成与门、或门等。如图1-1所示。Y图1-1用与非门构成或门逻辑图5门电路可以作为控制门。以图1-2所示的2输入与非门为例,用任一端A作为输入端,而另一端B为控制端。若 B=1,则门打开,可以进行信息的传递,即Y=A ;若B

10、=0,门关闭,信息不能通过,丫=1。Y(a)逻辑图(b)波形图 图1-2 控制门实验内容及步骤选择实验用的集成电路, 将被测器件插入搭试板上的14芯插座中,并按下锁紧开关。用导线将器件的14引脚与搭试板上的+5V电源相连,器件的第7引脚与搭试板上的 GND相连, 然后选择公共板上开关作为输入信号,发光二极管作为输出信号,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 图接好连线。特别注意 Vcc及GND不能接错。实验中改动接线须先断开电源,接好线后 再通电实验。1与非门和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74LS20双4输入与非门逻辑功能测试 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 2根据电路图写出逻辑关系表达式。表1-1、表1-

11、2中。用74LS00按图1-3,1-4接线,将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分别填入(2)写出下面 图1-3,1-4两个电路逻辑表达式。输入输出ABY00011011表1-1图1-3Y输入输出ABYZ00011011表1-23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用一片74LS00按图1-5接线,S接任一电平开关,用示波器观察S对输出脉冲的控制作用。J11Xi2S3 Y12&舁451-54用与非门组成其它门电路并测试验证。(1)组成或非门a.用一片2输入端四与非门组成或非门Y= A = A ?B = a ?Bb. 画出电路图c. 测试并填表1-3输入输出ABY00011011表1-3(2)组成异或门a. 将异或门表达式转化为

12、与非门表达式b. 画出逻辑电路图c. 测试并填表1-4表1-4ABY000110115逻辑门传输延迟时间的测量。用六反相器(非门)按 图1-6接线,输入200KHZ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测量输入、输t pd 值。出相位差,计算每个门的平均传输延迟时间的实验记录1按各步骤要求画逻辑图、填表,并分析其特点。2 画出实验中的电路图,分析其功能,写出其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3 总结门电路的类型。实验报告及思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项目名称、 要求、 内容及步骤 (包括流程图与电路图等) ,实验记录结果结果并回答以 下问题(至少三个以上) 。1 TTL 门电路 有一个输入端悬空,相当于该端输入什么信号?2 当

13、与非门只用一个输入端,其它输入端悬空时,该元件具有什么功能?3 异或门又称可控的反相器,为什么?4 门电路不加电源和地,可以正常工作吗?5 怎样判断门电路逻辑功能是否正常?6 与非门一个输入接连续脉冲,其余端什么状态时允许脉冲通过?什么状态时禁止脉冲通 过?实验2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实验预习1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和步骤。2复习半加器、全加器和多位加法器的逻辑功能。3设计实验任务中要求组装的电路,选择集成电路,画出实验线路图。设计时,可尽 量选用与非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实验目的1熟悉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结构和功能测试方法。2掌握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其应用。3掌握半加器

14、、全加器和多位加法器的逻辑功能。4掌握用门电路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组装和功能测试的基本方法。5熟悉TTL加法器功能的测试方法。6学习排查故障的方法。实验仪器1综合实验装置一套2数字万用表 一块3器件74LS1383-8译码器1片74LS1518-3数据选择器2片74LS20(双-4输入与非门)1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74LS04(六反相器)1片实验原理说明计算机中数的操作都是以二进制进位的,最基本的运算就是加法运算。按照进位是否 加入,加法器分半加器和全加器两种。半加器计算机中的异或指令的功能就是求两个操作数各位的半加和。一位半加器有两个输入、两个输出。一位半加器的真值表见

15、表 2-1,据真值表可得到半加器的输出函数表达式:表2-1 一位半加器的真值表输入输出BiAiSiCi0000011010101101Si= Ai ?Bi Ai ?Bi =Ai BiCi=Ai Bi逻辑表达式的硬件实现,则要根据所提供的实验芯片。集成电路正异或门 74LS86就是一位半加器。全加器计算机中的加法器一般就是全加器,它实现多位带进位加法。下面以一位全加器为例 介绍。一位全加器有三个输入、两个输出。“进位入” Ci-i指的是低位的进位输出,“进位出”Ci即是本位的进位输出。一位全加器的真值表见表 2-2。表2-2 一位全加器的真值表输入输出Ci-iBiAiSiCi00:00000ii

16、00i0i00ii0ii00i0i0i0iii00iiiiii根据表3-2便可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Si=Ai ?B1 ?CT Ai ?Bi ?CT Ai ?Bi ?Ci 1 Ai?Bi?Ci i= (Ai Bi) Ci-iCi=Ai Bi+Ai Ci-i+Bi Ci-i=Ai (Bi+Ci-i)+Bi Ci-i一位全加器的卡诺图如图 2-i所示图2-i 一位全加器卡诺图全加功能的硬件实现,有多种方法。例如,可以把全加和看作是Ai与 Bi的半加和Hi与进位输入Ci-!的半加和来实现。多位全加器就是在一位全加器原理上扩展而成的。集成电路全加器有 74LS80 (一位全加器)、74LS8i (二位全

17、加器)、74LS83 (四位全 加器)等。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函数的要点是:先将函数化为最小项表达式 (列其真值表),再利用集成电路内部的逻辑关系,配接必要的外电路来实现此表达式。用中规模集成电路 实现逻辑函数,方法简便,使用灵活,线路简单,其应用日益广泛。实验内容及步骤i用3线-8线译码器74LSi38及门电路74LS20 (双4输入与非门)各i片,设计、 组装全加器根据所设计的电路接线,按照全加器真值表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 题及解决的方法并将实验测试结果记录在自拟的表格中。io2用2片八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1组装全加器根据所设计的电路接线,按照全加器真值表验证设计

18、的正确性,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 题及解决的方法并将实验测试结果记录在自拟的表格中。3用一片8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1设计一个电路:在 4位二进制数(由0到15) 中选出所有能被2或3整除的数。*4 设计并组装一保险箱用数字密码锁电路。要求:开保险箱时,需输入3位代码,同时用该保险箱的钥匙开锁。若输入代码与事先设定的代码相同,而且钥匙正确,则锁被打 开。如果代码不符,则电路将发出报警信号。参考方框图如下:输入代码地址端设定代码选择端B2B1B0A2A1A07413874151钥匙孔信号db使能端EYi报警Y2 电路图2-1 数字代码锁方框图设A2、A1、Ao为设定代码,B2、B1、Bo为输入代

19、码。E为钥匙孔信号。钥匙正确时 为1,错误时为0。丫1=1时,锁打开;丫2=1时,则报警。实验报告及思考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项目名称、要求、内容及步骤(包括逻辑图),实验记录结果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至少三个以上)。1组合逻辑设计的要点是什么?2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函数与用门电路实现逻辑函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3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有何不同?4本次实验的收获。实验3触发器、三态输出触发器及锁存器实验预习1复习D锁存器及D触发器、JK触发器的构成、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及特点。2熟悉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相互转换的方法。3 了解D锁存器及D触发器、JK触发器的测试方法。4复习三态触发器和

20、锁存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5查阅手册,了解实验中使用的触发器集成电路芯片的正确使用。6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电路和拟出实验表格。7画出图3-1中电路的CP和Q的波形。8研究两相时钟脉冲电路和(2/3)分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RS、D、JK触发器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测试方法。2熟悉并验证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相互转换的方法。3 了解触发器的应用电路。4掌握三态触发器和锁存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5学会用三态触发器和锁存器构成功能电路。实验仪器1综合实验装置一套2器件74LS00二输入端四与非门1片74LS86两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74LS74双D触发器1片74LS76双JK触发器1片74L

21、S75四位D锁存器1片74LS373三态输出八D锁存器1片实验原理说明时序逻辑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不同之处在于,它在任一节拍的稳定输出不仅取决于该节拍的输入,而且与前一节拍的状态有关。因此,时序逻辑电路必定包含存储环节(通常 由触发器组成)。触发器本身就是最简单的时序逻辑电路,它的次态输出Qn+1不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例如 JK触发器的信号),还与它的现态Qn有关。1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双稳态触发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它具有记忆功能,能记忆逻辑电路的 状态。双稳态触发器有两个稳定状态:0状态和1状态。通常以Q=0,q=1的状态作为1状态。无触发信号时,触发器保持其原有的稳态不变。只有在触

22、发信号有效时,触发器才按 照它的特性方程重新确定它的稳态(次态),称为更新。次态可能与现态相同,也可能相反。触发形式有:高电平触发、低电平触发、上升沿触发和下降沿触发以及主从触发器的脉冲触发等。(1)RS触发器(RS锁存器)基本RS触发器由两个与非门A , B互相交叉耦合组成,R, S为输入端,Q, Q为输 出端。输入端 R又称置0端或复位(Reset)端,S又称置1端或置位(set)端,正常条件 下两个输出端一个为 1,另一个为0,保持相反状态,其真值表如表 3-1所示。表3-1基本RS触发器真值表RSQn+101010111不变00不变同步RS触发器由两个与非门作引导门,由它去控制基本RS

23、触发器,R、S称为数据输入端,CP端称为时钟脉冲,作为控制信号,故又称控制脉冲。电路状态由R、S决定,但必须在时钟脉冲 CP的作用下,才能使触发器翻转,即触发器与时钟脉冲同步地工作, 故称同步或钟控 RS触发器。同步 RS触发器中的基本触发器,通常仍设有直接置1端Sd和直接置0端Rd,也称它们为异步输入端(R、S也称同步输入端),Rd、Sd只允许在时 钟脉冲的间歇期内酌情使用,使用时钟负脉冲置1或置0,以实现清零或预置数,使之具有指定的初始状态,不用时应将它们悬空,也就是都接高电平。同步RS触发器的真值表如表3-2所示。表3-2同步RS触发器真值表RSQn+101110000Qn11不变D触发

24、器双D型正边沿维持-阻塞型触发器 74LS74的功能表如表3-3所示,逻辑符号如图 3-1 所示。表中SD为异步置1端,RD为异步置0端(或称异步置位、复位端)。CP为时钟脉 冲端。表3-374LS74 D触发器功能表输入输出预置SD清除rD时钟CPDQQ01XX1010XX0100XX111111011001110XQ0Q0211RB1D1CP面1Q1QGNDO114213312411510697874LS74TJ -JnJ-J -J IT2d2cp 2sd2q2q1/ 1(D/ Q)0/ 0(D/ Q)(a)引脚排列图及状态图清除置数CP(b)时序图图 3-174LS74(3) JK触发器

25、主从JK触发器由两级RS触发器组成,前级为主触发器,后级为从触发器,并将后 级输入反馈到前级输入,以消除不确定状态。在两级时钟输入端之间接一个非门,其作用 是使主、从触发器的时钟脉冲极性相反。CP为时钟脉冲输入端,J、K为控制输入端。主触发器有两个S端,一个接从触发器q,一个就是J输入端,两个S端是“与”的关系, 这个与门的输出就是前级同步RS触发器的Si输入端,R端也有两个,一个接从触发器 Q,一个就是K输入,两个 R端也是“与”的关系,它的输出就是前级同步RS触发器的Ri输入端,即Si=JQ,Ri=KQ。在从触发器中,也可引出其异步输入端Sd和RD。1CP1SD1RD1JVcc2CP2SD

26、2RdO1162153144135126117108974LS76L1K1Q1QGND2K2Q2Q2J00/ 001/ 0V010/ 1( JK/ Q)11/ 1 00/ 110/ 11(a)逻辑符号01/ 011/ 0(b)状态转换图图3-276LS76逻辑符号和状态转换图表3-474LS76功能表电路原理输入输出预置Sd清除Rd时钟CPJKQQ01XXX1010XXX0100XXX1*1*1100QQo1110101101011111触发触发111XXQ0Q。图3-2是TTL的与门输入主从 JK触发器74LS76的逻辑符号和状态转换图。当CP信号由高电平变到低电平时触发,实现JK触发器的功

27、能。置数和置零不受 CP控制,故SD和RD为直接置数和直接置零,两者均是低电平有效。但不应同时加低电平,否则将出现 异常现象:Q和Q都是高电平;当SD和 臥 同时回到高电平时,触发器状态将是随机的。(4)三态输出触发器及锁存器74LS75是四D锁存器,主要用于存放十进制计数器的内容。每两个 D锁存器由一个 锁存信号E控制,当E为高电平时,输出端 Q随输入端D信号的状态变化,当 E由高变 低时,Q锁存在E端由高变低前 Q的电平上。1Q 1D |_2D |E2Vcc |3D 4D_|4Q I1162153144135126117108974LS75:1Q2Q2QEiGND3Q3Q4Q输入输出EDQ

28、Q100111100XQ0Q 0(b)功能表(a)引脚排列图图3-376LS75引脚排列图和功能表74LS373是具有三态输出的八 D锁存器,它的输出端 1Q8Q可直接与总线相连。当 三态允许控制端 EN为低电平时,1Q8Q为正常逻辑状态, 可用来驱动负载或总线。当EN为高电平时,1Q8Q呈高阻态,既不驱动总线,也不为总线的负载,但锁存器内部的逻辑 操作不受影响。当锁存允许端ST为高电平时,Q随数据D而变。当ST为低电平时,Q被锁存在已建 立的数据电平。74LS373输入输出ENSTDQ0111010P 000XQ01XXZ心 QDDQQDDQTV88776655ST7E E E E L ru

29、nnqddqqddqnE11223 344G(b)功能表(a)引脚排列图图3-476LS373引脚排列图和功能表2触发器的转换触发器的转换就是用一种类型的触发器代替另一种类型的触发器。 一是为了充分发挥 现有器件的作用。另一原因是,生产供应的集成触发器电路多为 JK触发器和D触发器, 而不生产T触发器和T触发器。这就需要进行触发器的转换。转换方法见表 3-5。表3-5 触发器的转换原触发器转换成T触发器T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RS触发器D触发器D=T Q =TQn+T Q1D=QnD=jQn +kQd=s+r Q1JK触发器J=KK=TJ=1K=1J=DK=DJ=SK=RRS触发器r=tQS

30、=TQnR=QS=QnR=DS=Dr=kQS=JQn3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测试为了测试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将触发器输入端接逻辑开关。如将JK置成11,借Rd将触发器置成 0状态,然后向 CP送入一个单脉冲,记下 Qn+1,检验是否与功能表相符。 再借SD将触发器置成1状态,并向CP送入一单脉冲,进行检验。以后依次将JK置成10、 01、00,重复上述步骤,就完成了全部测试工作。4触发器的应用可以利用触发器的频率特性设计其它频率的电路。如:分频电路、单稳电路、冲息电 路、串行数据比较电路等。实验内容及步骤1检验触发器的逻辑功能(1)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功能测试双D型正边沿维持-阻塞型触发器74LS7

31、4的引脚排列如图3-1所示。表中SD为异步置1端,RD为端异步置0端(或称异步置位,复位端)。CP为时钟脉 冲端。a分别在SD、Rd端加低电平,观察并记录Q、Q端的状态。b令Sd、Rd端为高电平,D端分别接高、低电平,用单脉冲作为CP,观察并记录当CP为0、1时Q端状态的变化。c当SD=RD=1,CP=0 (或CP=1),改变D端信号,Q端的状态是否变化? 记录上述实验数据,表格自拟。d当SD=RD=1,将D和Q端相连,CP加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记录Q相对于CP的波形。负边沿JK触发器功能测试a将输入端接乒乓开关。b用手控方式输入时钟脉冲,按功能表在J、K端输入不同数据,观察并记录Q、

32、Q的变化情况,表格自拟。2触发器的功能转换(1) 将JK触发器转换成D触发器并检验其功能。按自己设计的电路图接线,由输入单元按D触发器功能表从 D端输入不同数据,观察并记录输入Q的变化,表格自拟。(2) 将D触发器转换成T触发器并检验其功能。按自己设计的电路图接线,由四位输入单元按 T触发器功能表从 D端输入不同数据, 观察并记录输入 Q的变化,表格自拟。3观察波形将CP信号送入图3-5的电路中。用双踪示波器观测 CP与Q的波形。将结果与理论 分析的波形相比较,并观察电路是在上升沿触发,还是在下降沿触发,并记录在自拟表格 中。图3-5 观察波形电路图4两相时钟脉冲电路此电路用来将单相时钟脉冲C

33、P转换成两相时钟脉冲Qa和Qb。Qa和Qb是两个频率相同而相位不同的时钟脉冲,故称为两相时钟脉冲。图3-6是此电路的逻辑图和波形图。QaQb按图3-6 (a)连接实验电路。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描绘下列波形:Qa和Qb:CP和Qa :CP和Q。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比较。CPQb*5 ( 2/3 )分频电路 此电路的输入信号 图见图3-7。(b)波形图图3-6两相时钟脉冲电路CPI的频率与输出信号 CPO的频率之比为3: 2。其逻辑图和波形(a)逻辑图CPICPOQ aQb(b)波形图图3-7( 3/2)分频电路按图3-7( a)连接实验线路。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描绘下列波形:CPI和CPO :Qa和Q

34、b。比较输入和输出脉冲的频率。分析所测波形和频率是否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符合。6三态输出触发器及锁存器的功能及应用(1)验证74LS75四位D锁存器的功能,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2 )用74LS75组成数据锁存器将74LS75的输入端1D4D接逻辑开关作为数据输入端,E1和E2接到一起作为锁存选通信号ST, 1Q4Q分别接到发光二极管,观察由发光二极管显示的输出数据。(3)验证74LS373三态输出八D锁存器的功能,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注意EN和ST信号对输入、输出数据的影响,体会高阻态的意义。实验记录1表3-6 TTLD触发器功能测试记录SD RDCPDnQn+1Q01XX0110XX0 11

35、1001111 012表3-7 JK触发器动作功能测试记录顺序JKQQ12343表3-8将JK触发器转换为D触发器的实验结果记录DQQ10实验报告及思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项目名称、要求、内容及步骤(包括逻辑图/逻辑符号、实验记录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1 RS锁存器有哪些缺点?2绘出实测所得的两相时钟电路和(3/2)分频电路的波形图,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3 TTL触发器若要使异步置位端和异步复位端起作用,应加什么电平?这些端子在不 使用时应怎样连接?4比较74LS75与74LS373的异同,总结锁存器的组成、功能和应用。实验4计数器及其应用实验预习1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和步骤。2复

36、习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3学会设计N进制计数器。4拟出实验内容的相关实验电路图。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2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3熟悉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实现 N进制计数器的几种方法。4学习分析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实验仪器1综合实验装置一套2器件:74LS192双时钟冋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2片74LS161同步4位二进制加计数器2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实验原理说明1时序逻辑电路分析RoaRob图4-1六分频电路如以图4-1中电路的CP1端作为输出端,Q3端作为输出端,由图 4-2可见,输出脉冲7234-3还可得,输出脉冲的占

37、空的频率为输出脉冲频率的六分之一,故为六分频电路。由图 比为50%。12345678925计数器和寄存器是在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两种时序逻辑功能部件。计 数器的基本功能是统计时钟脉冲的个数,就是实现计数操作,也可用于分频、定时、产生 节拍脉冲等。寄存器的基本功能是存储或传输二进制数码表示的数据或信息,就是完成代 码的寄存、移位、传输操作。2计数器表4-1 常见计数器类型TTL十进制同 步递增异步清除74LS160同步清除74LS162可逆单时钟74LS16874LS190双时钟74LS192异 步二-五-十进制74LS19674LS9074LS290双十进制74LSLS90 (异步

38、)四 位 二 制同 步递增异步清除74LS161同步清除74LS163可逆单时钟74LS16974LS191双时钟74LS193异 步二-八-十六进制74LS19774LS9374LS293双四位二进制74LS393 (异步)异 步二-六-十二进制74LS92七位二进制十二位二进制十四位二进制1162153144135126117108974LS192Di Qi Qo CPd CPuQ2Q3 GNDVccDoCRBOcoPED2D374LS161CR J1y16VxCP 215rcoD0 :314Q。D1 413Q1D2 :512Q2D3 6111 Q3cep 710cetGND 89i PE

39、图4-374LS192及74LS161引脚排列图74LS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双时钟,可预置),74LS161是同步4位二进制加计数器,其引脚排列图见 图4-3。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多为二进制或十进制。可用反馈归零法和反馈置数法将之转换成N进制计数器。反馈清零法在计数过程中,将某个中间状态 N1反馈清除端,使计数器返回到零重新开始计数。 这 样,就可将模较大的计数器作为模较小 (模为N)的计数器使用。如为异步清除,则N = N1, 有毛刺;如为同步清除,则 N=N1+1,而且无毛刺。反馈置数法共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某个中间状态N1反馈到置数端,并将数据输入端全部 接零。当计数到N1时

40、,如为同步置数,则在下一拍计数器回到零状态,再从零开始计数到 N1。所以计数的模 N=N1 + 1。无毛刺。如为异步置数,则计数器立即回到零,N1随之立即消失,再从零开始计数。这时的模N = N1,且有毛刺。第二种方法 是将模为N1的计数器的进位信号反馈到置数端,并将数据输入端置成最小数 2。假设是同步置数,贝U N=N1-N2;而异步置数的 N=N1-N2-1。第三种方法 是将数据输入端置成最小数 N2,并将计数过程的某一中间状态 N1反馈到 置数端。计数到N1后再从N2开始重新计数。如为同步置数,则构成计数序列为N1到N2、模N=NN2+1的计数器。如为异步置数,则构成计数序列由N2到(N

41、1-1 )、模N=N1-N2的计数器。实验内容及步骤1用两片74LS192设计实现2位十进制加计数器/24进制加计数器。a用两片74LS192设计实现2位十进制加计数器。先将计数器置零,然后输入计数脉冲,进行由00到99的计数,并用LED显示计数结果。b在2位十进制加计数器的基础上,引入反馈,组成24进制加计数器,由 00到23的计数,并用LED显示计数结果。要求:分别用反馈清零法和反馈置数法组成。2 用两片 74LS192 设计实现 2 位十进制减计数器 /24 进制减计数器实验a 用两片 74LS192 设计实现 2 位十进制减计数器。实现从 99 到 00 的递减计数。 要求减到 00

42、时,发出一信号。b 在 2 位十进制减计数器的基础上,引入反馈,组成 24 进制减计数器,由 23 到 00 的计数,并用 LED 显示计数结果。3用2片74LS161组成24进制计数器,并用 LED显示计数结果。实验记录1 记录实验数据和波形。2 说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实验报告及思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项目名称、要求、内容及步骤(包括逻辑电路图、实验记录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1 说明构成任意进制的两种方法。2 在组成 24 进制减计数器时,能否用借位输出 BO 来产生反馈信号?为什么?3 同样是用反馈清零法实现 24进制加计数器, 采用 74192与采用 74161 实现时

43、是否有 不同?请具体说明。31实验5寄存器及序列信号发生器实验预习1熟悉寄存器74LS164、74LS165、74LS194的功能及使用。2拟出实验内容1的实验电路和数据表格,分析每个实验步骤中寄存器的状态。3拟出实验内容2、3、4、5、6的实验电路图,画出状态图。4如何使环形(或扭环)计数器出现无效状态?5 了解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构成序列发生器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2掌握中规模集成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3掌握用集成移位寄存器构成环形计数器、扭环计数器、奇数分频器的方法。4巩固移位寄存器、环行计数器和扭环计数器的知识。5学会并掌握计数器和移位

44、寄存器构成序列发生器。实验仪器1综合实验装置一套2器件:74LS1383-8译码器1片74LS1644位移位寄存器(串入-并出)1片74LS1654位移位寄存器(并入-串出)1片74LS1944位移位寄存器併入-并出)1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实验原理说明1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寄存器是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中用来储存代码或数据的逻辑部件,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触发器。一个触发器存储1位二进制代码,要存储 n位二进制代码的寄存器就需要n个触发器。有些寄存器只具有存储数码的功能,如74LS175( 4位集成寄存器)。但是有时为了处理数据,需要将寄存器中的各位数据在使能端控制信号作用下,依次向高位

45、或低位移动1位,这就需要移位寄存器了。移位寄存器不仅能存储数码,而且还具有使数码移动的功能。移位寄存器可以由 D触发器构成,也可把JK触发器改接成 D触发器后构成,如图5-6 所示。74LS164是8位移位寄存器(串行输入,并行输出)74LS164A B c D DABQQQQ NG3 2 1111一 -nJ nJ nJ nJ3CH G F E R K V QQQQDCDL输入输出CRCPDsaDsbQaQb Qh0XXX00 010XXQa0Qb0Qh01111QAnQHn10X0QAn QHn1X00QAnQHn(a)引脚排列图(b)功能表图5-174LS164移位寄存器74LS165是8

46、位移位寄存器(并行输入,互补串行输出)SH/LDCPoEFGHQVGNDO116215314E4135126117108974LS1651VCCCPiDCBADsQ7输入SH/ LDCP1CP0Ds0XXX11XX100X10f110f0(a)引脚排列图内部输出A HQ0Q1 Q6A HABGX XQ00Q10 Q60X XQ00Q10 Q60X-X1Q0nQ6nX-X0Q0nQ6n输出Q7HQ70Q70Q7nQ7n(b)功能表图5-274LS165移位寄存器74LS194是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具有左移、右移、置数、清除、保持、串入、并入、串出、并出等功能。图5-3是它的引脚排列图,表5-1是

47、它的功能表。CLRDsrD0D1D2D3DslGND01162153144135126117108974LS194VccQ0Q1Q2Q3CPM1M074LS194引脚排列图图5-3表5-174LS194功能表74LS19411100000Rd1111M01000 01001001f有效循环0TLDsr-10151114z 11139M1CP2Q01Q1Q2 111010011 一 0001 v 0010f 01100101 v101111001010输入输出CLRM0M1CPDslDsrD0D1D2D3Q0Q1Q2Q30XXXXXXXXX00001XX0XXXXXXQ00Q10Q20Q30111XXd0d1d2d3d0d1d2d31 ”01Xr 1XXXX1Q0nQ1nQ2n101X0XXXX0Q0nQ1nQ2n1 n10fr 1XXXXXQ1nQ2nQ3n1110f0XXXXXQ1nQ2nQ3n0100XXXXXXXQ00Q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