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1页
慈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2页
慈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3页
慈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4页
慈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慈利县慈利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06-2020) 慈利县人民政府慈利县人民政府 20092009 年年 1010 月月 目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7 第一节 慈利县概况.7 一、地理位置.7 二、自然条件.7 三、人口与经济发展概况.8 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8 一、上轮规划编制概况.8 二、上轮规划实施情况.9 三、上轮规划取得的成效.9 四、上轮规划存在的问题.9 第三节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10 一、土地利用现状.10 二、土地利用特点.11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2 第二章 规划目标.13 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13 第二节 规划目标

2、.14 一、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14 二、土地利用目标.14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16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16 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16 一、稳步增加农用地.16 二、合理增加建设用地.18 三、适度开发未利用地.19 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20 一、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20 二、优化农业用地布局.20 三、优化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22 第四章 土地利用分区.24 第一节 土地用途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24 二、一般农地区.25 三、林业用地区.26 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26 五、独立建设用地区.27

3、六、风景旅游用地区.28 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28 八、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29 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40 一、允许建设区.41 二、有条件建设区.41 三、限制建设区.42 四、禁止建设区.42 第五章 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29 第一节 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9 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29 二、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30 三、切实落实补充耕地任务.30 四、强化耕地质量建设.31 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31 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31 二、加强基本农田建设.32 三、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32 第六章 建设用地调控.33 第一节

4、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33 一、加强控制建设用地总量.33 二、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33 三、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4 四、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市场机制.35 第二节 合理发展中心城区.36 一、中心城区空间布局.36 二、用地规模控制.37 三、扩展边界.37 四、中心城区空间管制.37 第二节 合理安排产业聚集区用地.38 第三节 规范整合农村居民点用地.38 一、规划目标.38 二、空间布局.39 三、用地安排.39 第四节 有效保障基础设施用地.39 一、能源建设工程.39 二、交通用地.40 三、水利设施用地.40 第七章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44 第一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44

5、一、稳定生态用地.44 二、实行清洁生产.44 三、防止水土流失.45 第二节 积极开展土地生态环境建设.45 一、构建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45 二、多途径安排生态建设用地,保障生态建设用地需求.46 三、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46 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46 第三节 划分生态功能区.47 一、北部中低山林茶果牧业生态经济区.47 二、中北部丘岗粮油果蔬生态经济区.48 三、中部中低山林烟疏牧业经济区.48 四、中南部丘岗河谷粮油果麻及工业生态经济区.49 五、西南部中低山林药牧及矿业生态经济区.49 六、东南部丘岗粮油果渔业生态经济区.50 第八章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50 第一节 土地整

6、理.50 一、农用地整理.50 二、农村居民点整理.52 第二节、土地复垦.53 一、土地复垦潜力.53 二、土地复垦新增耕地目标.53 第三节 土地开发.53 一、土地开发潜力.53 二、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目标.54 第八章 乡(镇)土地利用.54 第九章 近期规划.56 第一节 近期规划原则.56 第三节 近期土地利用目标.56 第四节 近期土地利用重点.57 第十章 规划实施措施.58 第一节 法律行政措施.58 一、强化政府土地管理职能和土地法制建设.58 二、逐步建立政府领导规划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58 三、健全并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制度.58 四、加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管理,

7、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科学技术保障措施.59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工作.59 二、提高规划质量和规划的科技水平.59 三、开展土地更新调查,服务于规划修编.59 三、社会保障措施.60 一、在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和规范土地市场.60 二、完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数量与质量.60 三、加大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宣传力度.60 四、实行规划可查询制度,加大规划公众参与力度.61 附表.62 前言 为适应慈利县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为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 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依 据中华

8、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 的方针、政策,按照国、省、市的统一部署,慈利县人民政府编制 了慈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 。 规划主要分析了慈利县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 了 2006-2020 年慈利县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主要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土地利用重点建设项目工 程,并提出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慈利县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 一项基本手段。 本规划范围包括慈利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

9、13 个镇、 18 个乡、1 个国有林场和 1 个园艺场,总面积为 3480.47 平方公里。 本次修编以 2005 年为基期年,2010 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 2020 年为规划远期目标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慈利县概况 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东部,武陵山脉东部边缘, 澧水中游。地处东经 11027351112000,北纬 29040029 4156之间,东北与常德石门县毗邻,东南与常德桃源县接壤,西北 与桑植县相连,西南与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相接。县境东西横 跨 70.70 千米,南北纵贯 69.00 千米,总面积 3480.47 公顷,占全

10、省国土面积 1.8%。 二、自然条件二、自然条件 慈利县地处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 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受大陆季风环流影响,时有旱涝灾害。 据气象部门统计,全县多年平均气温为 16.8,月平均气温有九个 月在 10以上;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多年无霜期在 268 天左右; 多年平均降雨量达 1404.7mm。 全县地貌构成以山地山原为主,山脉脊线多为北东向,并有少 许河谷盆地的特有地貌。由于地形复杂,气候的差异十分明显,主 要是垂直差异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雨增多,日照减 少,在水平方向受地形、坡向、植被覆盖不同的影响,形成复杂多 样的山地小气候。 慈利县河

11、流水系发达,除澧水干流外,长度 5km,流域面积 5km2以上的河流 96 条,分别隶属于澧水和沅水两大水系。全县地下 水资源丰富,共有地下河 66 条,总储水量 4.82 亿 m3。冬枯季节地 下径流水量为河流地表水径流量的 20%。 三、人口与经济发展概况三、人口与经济发展概况 2005 年末,慈利县总人口 68.08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9.64 万 人,城镇化水平为 28.85%。全县现辖 13 个建制镇、18 个乡、1 个 国有林场、1 个园艺场、665 个村,7446 个村民小组。县城零阳镇 距长沙 270 千米,省道 304、305、306,常张高速公路,焦柳铁路 贯穿全境,交

12、通运输十分便利。 2005 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35.10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 25.20%,第二产业占 32.60%,第三产业占 42.20%。按常住人口计算, 人均 GDP 为 5768 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8.99 亿元,财政总收入 1.78 亿元, 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26.96 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 14.57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83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2393 元。 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一、上轮规划编制概况一、上轮规划编制概况 慈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由慈利县人民政府 组织,从 1997 年开始编制,于 1999 年

13、9 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 实施。规划以 1996 年为规划基期年,2000 年为阶段目标年,2010 年为规划目标年。 二、上轮规划实施情况二、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到 2005 年底,耕地和基本农田规模均已实现上轮规划目标,规 划实施期间建设用地净增 753.30 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580.83 公顷,均低于上轮规划控制目标的 50%。 三、上轮规划取得的成效三、上轮规划取得的成效 上轮规划的实施,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耕地占补平 衡,改变了耕地只占不补的局面,稳定了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 积;通过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建立规划审查制度,引导建设用地在 规划范围建设,促进了建设向中心城

14、镇集中,强化了全社会的土地 规划意识;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改善了土地生产条件,提高了 耕地的生产能力。 四、上轮规划存在的问题四、上轮规划存在的问题 上轮规划修编过程中,存在编制手段单一,方法机械,导致规 划目标不合理,缺乏科学性,普遍存在规划目标偏大的情况,特别 是农村居民点用地人均增加约 20 m2,建设用地不够集约;同时,又 因为规划弹性不足,缺乏对土地利用形势变化的适应性,导致规划 调整过于频繁,规划严肃性不够。 第三节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 2005 年慈利县土地总面积.15 公顷,土地利用结构如下: 农用地面积.7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9.

15、15;建设用地 18700.7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37;未利用地 53878.69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5.48。具体见表 1。 表表 1 1 20052005 年慈利县土地利用现状年慈利县土地利用现状 地 类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 (%) 耕地 53577.9615.39 园地 7869.972.26 林地 .7255.88 牧草地 0.000.00 其它农用地 19518.115.61 农 用 地 合计 .7679.15 建制镇 1073.460.31 农村居民点 12706.643.65 采矿用地 290.930.08 城乡建设用地 小计 14071.034.04 铁

16、路用地 187.950.05 公路用地 1015.900.29 水库水面 3252.520.93 水工建筑用地 37.830.01 交通水利用地 小计 4494.201.29 其他建设用地 135.470.04 建设 用地 合计 18700.705.37 水域 3625.661.04 滩涂沼泽 1555.430.45 自然保留地 48697.6013.99 未利 用地 合计 53878.6915.48 总 计 .15100.00 数据来源:2005 年慈利县土地利用规划确认核查数据,其中耕地数据参照第二次土地 调查成果进行了调整,并在其它农用地中平衡。 二、土地利用特点二、土地利用特点 (一)

17、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建设用地呈扩张趋势 2005 年底慈利县农业用地总面积为.76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 积的 79.15%,在农用地中大部分面积为林地,面积为.72 公顷,占 农用地的 70.61%,这主要是慈利县以山地、丘岗为主的地形决定的。 1997-2005 年建设用地新增 1279.75 公顷,年均增长 142.19 公顷。 (二)土地利用率较低,耕地后备资源相对贫乏 慈利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山高坡陡、地形条件差,土地开发难 度较大,2005 年全县土地利用率仅为 84.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0.96%) 。未利用地中,大部分是难以开发的山丘区荒草地和裸岩 地,可垦地较少,耕

18、地后备资源相对贫乏。 (三)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土地利用的综合影响,慈利县 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慈利县地形为自西北向东南 倾斜,成“曰”字形分为三支,形成三山夹两谷的弧状平行排列。 从全县来看,耕地多集中分布在澧水与溇水及其支流两岸的河谷平 地及丘岗地;林地则主要集中在三山分布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 园地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社会经济技术基础好的中北、中南部 地区;而城镇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溪谷两旁宽敞地带。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耕地保护重数量而忽略质量 在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要保证粮食产量,就必须

19、 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走内涵挖潜的道路,这就要求耕地有较高的 质量。耕地的质量保护一直是耕地保护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上轮规 划实施过程中,重视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忽略了耕地质量保护的 重要性,规划期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大多位于城乡结合部,耕地的 质量比较高,但是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质量还有待提高,降低 了耕地的整体质量。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呈增 长趋势 由于长期盲目追求外延扩张,忽视内涵挖潜,全县建设用地集 约利用程度不高,2005 年全县 GDP 为 35.10 亿元,单位建设用地 GDP 为 18.77 万元/公顷,低于全省的 39.12 万元/公顷,建设

20、用地 的集约度整体偏低。 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大量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 点人均用地面积从 1997 年的 214.00 m2上升到 2005 年的 262.32m2,集约利用程度逐年降低。另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 九年来,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净增加 63.73 公顷,这表明农村居 民点用地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外延发展的局面。 (三)局部土地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耕地重用轻养,肥 力下降,水源条件受到破坏,耕地生产能力下降;由采矿引发的地 裂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矿山排放三废造成的环 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造

21、成了较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常张 高速公路沿线数十个采石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破坏。 由于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局部地区土地质量 退化,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 第二章 规划目标 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 ;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 地、严格保护耕地为根本指导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 中保护”的总原则,以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慈利、和谐慈利为根本 出发点,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 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等重大关系,贯彻国家、省和张家界市的 宏观发展战略,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进程, 提高慈利县在西北部地区经济社

22、会发展的地位,保障土地资源供给,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二节 规划目标 一、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 GDP 年均增长率达到 11.99%,到 2010 年全县总人口 达到 70 万人,2020 年达到 73.8 万人;城镇化水平 2010 年为 36%,2020 年为 45%;国内生产总值 2010 年达到 60 亿元,人均 GDP 8500 元左右,2020 年达到 145 亿元,人均 GDP 1.96 万元;固定资 产投资总额 2010 年达到 35 亿元,2020 年达到 100 亿元。 二、土地利用目标二、土地利用目标 根据

23、慈利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的现实情 况,慈利县的土地利用战略总目标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用途管 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切实保护农用地 特别是耕地,显著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优化土地生 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得到有效保护 至 2010 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51717.01 公顷,至 2020 年, 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47405.22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39934.05 公顷。 (二)明显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前提下,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阶 段性和集约用地的

24、发展趋势,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 2020 年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 20492.12 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 设用地总规模为 14423.45 公顷(城镇用地规模为 1870.80 公顷,农 村居民点规模为 12004.72 公顷,采矿用地规模为 311.21 公顷,其 他独立建设用地规模为 236.72 公顷) ,交通水利用地规模为 5393.34 公顷,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为 675.33 公顷。规划期间,建设 占用农用地控制在 2773.66 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1496.97 公 顷。 (三)加强土地环境治理与保护,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控制

25、水 土流失面积,加强澧水及其支流洪涝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强生态 公益林建设,至 2020 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58.86%。 至 2020 年,城市绿地率达 40%,绿化覆盖率达 45%,城市永久 绿地保护区面积不低于 200 公顷。 至 2020 年,矿山生态环境恶化势头要得到有效控制,矿山环境 恢复率达到 8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 60%以上;灾毁耕地复垦率 达 95%以上。 (四)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规划期内,全县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 2409.29 公顷 以上。其中,土地整理新增耕地 971.08 公顷,土地复垦新增耕地 90.31 公顷,土地开发新增耕地 1347

26、.90 公顷。 (五)逐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规划期末,土地利用率达到 85.74%以上;土地产出率达到每平 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 416 万元;万元 GDP 占用土地面积 0.20 公顷/ 万元;万元 GDP 占用建设用地面积 0.0143 公顷/万元。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规划期间,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适当增加农用地数量,在 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未利用地,优化建设用地、农 用地和未利用地结构比例。 一、一、稳步增加农用地稳步增加农用地 2005 年,全县农用地.76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79.15%。规划 到 2010 年,全县农用地总

27、面积为.51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79.36%,比基期年净增 738.75 公顷;到 2020 年全县农用地总面积 为.88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79.85%,比基期年净增 2453.12 公顷。 (一)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规划期间耕地总量略有减少,2005 年耕地面积 53577.96 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5.39%。至 2010 年耕地面积为 51717.01 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4.86%,比基期年净减 1860.95 公顷;2020 年 耕地面积为 47405.22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3.62%,比基期 年净减 6172.74 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

28、地 1496.97 公顷;农业结构 调整减少耕地面积 6780.81 公顷;预计灾毁减少耕地面积为 304.25 公顷;同时土地开发增加耕地 1347.90 公顷,土地整理补偿耕地 971.08 公顷,土地复垦补偿耕地 90.31 公顷。 (二)基本稳定园地规模 规划期间园地规模基本稳定。2005 年全县园地面积为 7869.97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26%。至 2010 年园地面积 7940.24 公 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28%,比基期年净增 70.27 公顷;2020 年园地面积 8186.27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35%,比基期年 净增 316.30 公顷。增

29、加的园地面积主要来自宜农未利用地开发。规 划期内要重点发展市场适销的名、特、优、新品种,同时加快对生 产力低下的老茶园、果园的改造和整理,逐步实现园地集约化和规 模化生产。 (三)逐步增加林地面积 2005 年全县林地面积为.7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5.88%;规 划至 2010 年林地面积增加到.3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6.79%,比 基期年净增 3145.58 公顷;至 2020 年增加到.23 公顷,占土地总面 积的 58.86%,比基期年净增 10364.51 公顷。增加的林地面积一部 分来自农业结构调整,一部分来自未利用地开发和农村居民点整理。 (四)适度减少其它农用地

30、2005 年全县其它农用地 19518.11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5.61%。至 2010 年其它农用地面积 1901.9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43%,比基期年净减 616.14 公顷;2020 年其它农用地面积 17463.1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02%,比基期年减少 2054.95 公 顷。减少的其他农用地一部分被用于农业结构调整,一部分被建设 占用。 二、合理增加建设用地二、合理增加建设用地 基本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重点保障政府各部门确 定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用地需求。2005 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 18700.70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5.37%。规划至

31、2010 年建设用地总 规模 19315.51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5.55%,比基期年净增 614.81 公顷;到 2020 年,慈利县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 20492.12 公 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5.89,净增加 1791.42 公顷。 (一)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 大力推动工业化,加快发展城镇化。2005 年全县城镇工矿建设 用地面积 1364.39 公顷。至 2010 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 1743.67 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0.50%,比基期年净增 379.28 公顷;2020 年城 镇工矿用地面积 2418.73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0.69%,比基 期年净增

32、1054.34 公顷。 (二)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 推进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和整理,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 模。2005 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12706.64 公顷,占全县总面 积的 3.65%。规划至 2010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12458.48 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3.58%,比基期年净减少 248.16 公顷;至 2020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12004.72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3.45%,比基期年净减少 701.92 公顷。 (三)保障交通水利用地 优化区域交通路网配置,保障重点交通运输用地、供水配套工 程、水库建设等用地需求。2005 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

33、面积 4494.20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1.29%。至 2010 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 4768.57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37%,比基期年净增 274.37 公顷;2020 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 5393.34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 的 1.55%,比基期年净增 899.14 公顷。 (四)合理安排其他建设用地 2005 年末,全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135.47 公顷,占全县总面 积的 0.04%。规划至 2010 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344.80 公顷,占全 县土地总面积的 0.10%,比基期净增 209.33 公顷;至 2020 年其他 建设用地面积 675.33 公顷,占全

34、县土地总面积的 0.19%,比基期净 增 539.86 公顷。 三、适度开发未利用地三、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2005 年全县未利用地面积 53878.69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15.48%。规划到 2010 年未利用地为 52525.13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 面积的 15.09%,比基期年净减 1353.56 公顷;到 2020 年未利用地 为 49634.14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4.26%,比基期年净减 4244.55 公顷。全县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生 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开发荒草地为重点,以增加林果地为主要 目标,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开发。 第二节 优

35、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一、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一、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 (一)水源涵养区布局 水源涵养区位于澧水、溇水两岸第一层山脊内、主要二级溪流 两岸第一层山脊内、县域内全部水库周围第一层山脊内的区域。 (二)自然保护区布局 主要包括五雷山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江垭省级森林公园、老垱 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李家湾白鹭自然保护小区、太坪山珍稀动 植物自然保护区、天心阁白鹭自然保护小区、泥鳅凹白鹭自然保护 小区、樟树湾白鹭自然保护小区等,分布在广福桥镇、江垭镇、零 溪镇、景龙桥乡、金岩乡和二坊坪乡。 (三)城区“绿心”布局 县城规划区内,保护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 草地、水面等生态用地

36、,与生产、生活用地统筹协调、穿插布局, 形成基本生态屏障,形成城区绿心,规模为 136.06 公顷。 二、优化农业用地布局二、优化农业用地布局 (一)耕地布局 慈利县 2005 年耕地面积为 53577.96 公顷,规划到 2020 年耕地 面积为 47405.22 公顷,规划期间,全县耕地总面积减少 6172.74 公 顷。由于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全县 31 个乡镇的耕地分布都有调整,其中零阳镇、江垭镇由于中心城区 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较多,耕地保护面积分别减少了 864.66 公顷和 371.92 公顷,是减少幅度较大的乡镇。全县规划期 末耕地保有量任务分布

37、区域详见附表 3。 (二)基本农田布局 依据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慈利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科 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留出必要的、合理的用地 空间的同时,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保证基 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首先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建制镇、产业集聚 区的允许建设区(即规模边界内)和有条件建设区内(即扩展边界 内)的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将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 新农村建设及重要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所涉及的基本农田调出;将 低等别、质量较差以及生态脆弱区、零星破碎、不易管理的基本农 田调整出去。将高等别耕地、集中和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

38、土地 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调整为基本农田。 (二)园地布局 调整改造现有园地,着力提高单产和效益,适当增加园地面积。 园地发展应逐步由外延扩展转变到内涵提高上来,即完成由“量的增 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规划期间园地重点向荒草地发展,按照适 宜性原则适当集中。规划期内,金坪乡、江垭镇、岩泊渡镇、高峰 乡增加较多,至 2020 年,园地面积共计 8186.27 公顷,增加 316.30 公顷。 (三)林地布局 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的要求,以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目 标,充分利用荒滩、荒地等非耕地资源进行造林。在五雷山、李家 湾、天心阁、太坪山等生态地位重要的区域,建设一批林业重点生 态

39、工程。重点实施城镇林业生态工程和村镇绿化工程,建设全县范 围内公路(含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村村通公路等) 、河渠的生 态廊道网络。 规划期末林地面积增加至.23 公顷,比 2005 年增加 10364.56 公顷,其中零阳镇、江垭镇增加较多。 三、优化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三、优化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 (一)城镇发展空间布局优化 根据慈利县城镇体系现状、交通骨架网络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 特点,规划“金三角”式主次发展轴,形成网络点轴发展体系。通 过各级发展轴在县域各级中心镇间形成的发展走廊,加强县域城镇 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交换,促进全县的经济发展。 全县形成“一体两翼三片多轴”的空间布局。

40、“一体”是指:以县城零阳镇为核心,带动全县城镇体系的发 展; “两翼”是指:以江垭镇、溪口镇为次级中心城镇,分别拉动 慈利县北部和西部的发展; “三片”是指:以零阳镇、江垭镇、阳和乡为中心城镇(集镇) 的东部、北部、西部三个县域经济区; “多轴”是指:以常张高速公路、省道 S305、S306 线,县域南 部环线等为县域城镇体系发展轴线,支撑带动整个县域的经济社会 发展。 按照县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职能分工以及各区域人口和经济 社会发展目标等,合理规划城镇用地布局。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发展 用地,提升其规模等级和经济辐射能力;重点保障重点城镇发展用 地;其它小城镇建设以内涵挖潜为主,适当增加用地规模

41、。 (二)引导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村庄整理。集镇和村庄建 设坚持集中紧凑、合理布局原则,引导农民住房适度集中,加快农 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步伐,逐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土 地集约利用水平。规划期内安排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 506.25 公顷。 同时由于城镇化推进与村庄整理,全县可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 1232.16 公顷。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方式,新建住房在符合规划的 前提下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结合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农村居民点 近、远期发展规划,制定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的激励政策,加大零 星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力度,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引导农村居 民适度集中,适时

42、优化农村住宅空间布局。 (三)合理布局工矿用地 为提高工业集聚度,有效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环境 的集中有效治理,新增工矿用地主要集中布局在慈利县产业聚集区, 要把该区逐步建为慈利县经济发展、农业高效、技术创新的核心区 域和张家界市工业生产基地,到 2020 年,该聚集区用地规模为 211.50 公顷。区外工矿用地布局以原有必须保留的工矿用地的改扩 建及拥有优势资源的开发项目为基础适量安排。 第四章 土地利用分区 慈利县土地利用按用途进行分区,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 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村建设区、独立建设用地区、风景旅 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八个区。

43、一、基本农田保护区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对耕地及其他农用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该区主要分布澧水与溇水及其支流的两岸,面 积为 53978.11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5.51%,其中基本农田 面积 39934.05 公顷,占该区总面积的 73.98%。 主要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 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它农业设施,区内的一般耕地,应按照 基本农田管制政策进行管护; 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它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垦或 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内确定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 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3.

44、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 建房、建窑、建坟、挖砂、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 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 鱼。 二、二、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 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 区。包括基本农田以外的其他耕地、现有成片园地、禽畜和水产养 殖用地、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增加的集中连 片成片耕地和园地以及为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农田防护林、 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其他农业设施,以及农田之间的零星土地。 该区面积为 19076.54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5.48%。 主要管制规则: 1.区内

45、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 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 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 垦或调整为耕地、园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 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3.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 内土地。 三、三、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 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现有 成片的林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项目的造林地、规划期间通过土 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增加的集中连片林地,为林业生产和生 态建设服务的运输、营林看护、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等设施用地, 及

46、其它类型的零星土地。规划期末林地面积.23 公顷。 主要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 设服务的营林设施; 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 型的营林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但不 得扩大面积; 3.区内零星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 4.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 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 四、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需要而划定的 土地用途区。规划期末该区面积为 13875.52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 积的

47、3.99%。 主要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农村居民点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 城市、建制镇、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 2.区内城镇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 地;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3.区内部分低效利用建设用地应当整理复垦为耕地或其他农用 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 大面积。 五、五、独立建设用地区独立建设用地区 是指为独立于城镇村之外的采矿用地以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发 展需要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规划期末该区用地规模为 547.93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16%。 主要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要

48、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工业用 地; 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 3.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 4.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5.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有用途使用,不 得荒芜。 六、六、风景旅游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 是指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风景观赏、休 憩、娱乐、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主要集中在阳和乡、 三官寺乡、溪口镇和江垭镇,该区面积为 496.52 公顷,占全县土地 总面积的 0.14%。 主要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旅游、休憩及相关文化活动; 2.区内土地

49、使用应当符合风景旅游区规划; 3.区内影响景观保护和游览的土地用途,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 适宜的用途; 4.在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区内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活 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 5.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 七、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是指基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 包括主要河湖及其泄洪滞洪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 等。该区面积为 7859.99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26%。 主要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 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 3.区内影响生态环境

50、安全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 用途; 4.区内土地严禁进行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 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 八、八、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是为对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该区面积为 17288.79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4.97%。包括自然 景观、文化古迹及其他具有特殊自然、人文景观价值的土地。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保护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保护区规划; 3.区内影响景观保护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 4.不得占用保护区核心区的土地进行新的生产建设活动,原有

51、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 5.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 第五章 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 第一节 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完善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动态巡查制度。将耕地保护目标 纳入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内容,签定责任书。完善耕地保护加 大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责任书的 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各乡镇耕地保护工作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按 照市级规划要求,慈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 为 47405.22 公顷,把此目标下达各乡(镇) ,各乡(镇)建立乡 (镇)

52、、村、组、户四级耕保责任体系,层层分解保护责任,明确各 级政府行政一把手为耕地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年终耕地面积 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二、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强化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 和引导,建设项目选址必须贯彻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确需占用 耕地的,应尽量占用质量较低的耕地。到 2010 年和 2020 年,新增 建设占用耕地分别控制在 515.97 公顷和 1496.97 公顷以内。 三、切实执行补充耕地任务三、切实执行补充耕地任务 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切实落实建设占用补充耕地 法人责任制。按照建设占用耕地占

53、补平衡的要求,严格履行慈利县 补充耕地义务,确保耕地保护目标实现。加强土地整理力度,积极 稳妥地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 环境的同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组织实施土地整 理重大工程,预计在规划期内通过农用地整理可新增耕地 502.93 公 顷,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可补充耕地 468.15 公顷。 积极开展废弃地复垦。加快砖瓦窑、灾毁地等废弃土地的复垦, 立足优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安排复 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到 2020 年,通过废弃地复垦补充 耕地 90.31 公顷。 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54、依 据土地利用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组织实施土地开发重大工程。到 2020 年,通过开发自然保留地和滩 涂补充耕地 1347.90 公顷。 规划期内,全县全面推进土地整理,积极开展土地复垦,适度 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将达到新的水平。规划到 2020 年,全县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 2409.29 公顷。 四、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四、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加大耕地管护力度。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要求, 建立耕地保护台账管理制度,明确保护耕地的责任人、面积、耕地 等级等基本情况。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确

55、保补充耕地质量。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加强对占用和 补充耕地的评价,从数量和产能两方面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对 补充耕地质量未达到被占耕地质量的,按照质量折算增加补充耕地 面积。 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规划期内要确保全县基本农田数 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基本农田保护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为总体目标,以不低于张家 界市规划下达指标为基本原则,规划期内慈利县必须保持 39934.05 公顷以上的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 84.25%。把此目标根据 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和耕地资源质量状况,按照“保优

56、不保劣”的原则分配落实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基本农田总 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二、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二、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继续大力开展基本农田综合整治工作,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实施“沃土工程”,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基本农田地力等级和生产能力。定期开展 基本农田质量普查与分等定级成果更新工作,及时对基本农田土壤 地力和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发展趋势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建立基 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 保护区的扶持力度。把慈利县粮食主产区建设、国家投资的农业重 点开发项目区等建设项目往基本农田保护区集中,加大财

57、政转移支 付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投入力度。 三、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三、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其他各类 建设严禁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按照 “先补后占”的原则,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第六章 建设用地调控 第一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完善市场调节 机制,强化规划控制和计划管理,大力推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总量 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规划期

58、间全县建设用地的调控要立足 于内涵挖潜,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严 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着力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保障重点建设项目 必要用地,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 切实推进土地利用向集约型利用方式转变。 加强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根据全县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要求, 要细化指标控制,加强对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防止建设用地 过快增长。 严格城镇和村庄建设用地增长边界管理。按照全县城乡建设用 地指标,严格划定城镇用地扩展边界,将城镇建设严格限制在扩展 边界内,明确管理责任、管制规则和监管措施,综合运用经济、行 政和法律手段,控制建设用地盲目无序扩张。 二

59、、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二、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供应规模。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 原则,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增量指标,优先支持重点城镇发展用 地和产业集聚区用地,重点保障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需求 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项目用地,以及廉租房、新农村建设等 民生用地。新增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占用 耕地量严格按市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约束,严把土地供应闸门。 实施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控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近 期建设用地需求,结合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严格落实国家下达 的年度计划指标,控制各业、各类建设用地新增规模,防止建设用 地的盲目增长。 三、

60、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三、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积极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要继续加大对闲置地、空闲地、 低效使用和批而未供土地的清查工作,对城镇建成区内的闲置地、 废弃地,由政府及时收回进行储备或另行安排使用。鼓励和引导企 业依法转让或出租闲置厂房、实施厂房加层、改造老厂、内部整理 和技术革新等途径将存量变增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濒临 破产或资不抵债的企业,应结合企业改革、重组,以市场力量为主 导,鼓励企业以兼并、联合、转让等形式搞活企业经营,盘活土地 资产,减少新建、扩建项目用地,充分发挥存量土地的资产效益。 有序开展建设用地调剂工作。对批而未用的土地,可通过协商 动员业主主动退出土地,由土地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