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九课劝学_第1页
[教案]第九课劝学_第2页
[教案]第九课劝学_第3页
[教案]第九课劝学_第4页
[教案]第九课劝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劝学 荀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3、掌握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3个文言常用虚词,6个古字通假字。过程与方法1、讲解课文,疏通大意。2、重点注意重点的字、词、句。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要遵循的一般程序,联系自我实际,让学生学有所思。二、教学设计: 重点和难点1、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同时,落实重、难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

2、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2、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3、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教学用具:图片及音频材料教学课时:两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2、关于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

3、,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3、解题:劝:“劝勉”的意思。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4、放录音,正音正字。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金就砺则利 日参省乎已 跂而望矣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 假舟楫者

4、 君子生非异也 故不积跬步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 5、研读课文一二段。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第2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分三层连用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前一“于”,从。后两个“于”,比。(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合乎。以,把。为,做成。槁暴,晒干。然,这样。通假:輮,通“煣”,使弯曲。有,通“又”。(说明学习

5、可以改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就,靠近、接近。日,每日,名词作状语。 参省,检查省察。乎,于。通假:知,通“智” (说明学习可以使人增长智慧,提高品德修养。)正因为学习有这样的重要意义,所以“学不可以已”。6、研读第三自然段此段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一段运用比喻,从三个侧面证明只要善于学习,善于假物,就能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君子,然后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尝,曾经。须臾,片刻。 跂,踮起脚跟。(学、思对比,强调了学习的作用;跂

6、望与登高对比,登高的收获大。两例证明利用学习、利用外物的作用。)“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招,招手。疾,强。彰,清楚。(两例证明利用自然条件的作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借助。致,达到。水,善于游水,名词作动词。绝,横渡。(两例证明利用工具的作用。)“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利用)于(对)物(外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连用比喻,得出结论: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来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生非异也),只是由于他善于利用学得的知识和本领,善于利用处界条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才成为君子

7、的。正因为学习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不可以已”,不可放松。7、课堂小结。8、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1、研读课文第四段。此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这一段也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焉(于此)(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并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跬,半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跬步、小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累。正反对比,阐明学习必须不断积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锲,刻。镂,雕刻。(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古今异义:黄泉,地下泉水。跪,腿。寄托,居住存身。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蚓蟹对比,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志。)全段由强调“积”,到论证“不舍”,最后归结到“用心一”。层层递进,表明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一步证明“学不可以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废。2、梳理本文结构第1段提

9、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2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第3段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第4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积”“不舍”“用心一”。3、本文的论证方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这些比喻句分别是用来证明哪一种观点的,以及设喻的特点。阐明学习的意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阐明学习的作用: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10、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阐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正)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反)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反)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反)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眼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正反设喻.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