辆客函〔〕136号附件客车运用技术作业标准汇编_第1页
辆客函〔〕136号附件客车运用技术作业标准汇编_第2页
辆客函〔〕136号附件客车运用技术作业标准汇编_第3页
辆客函〔〕136号附件客车运用技术作业标准汇编_第4页
辆客函〔〕136号附件客车运用技术作业标准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附件 客车运用技术作业标准汇编客车运用技术作业标准汇编 目目 录录 第一册第一册 库检技术作业标准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 一、客车走行部库检技术作业标准.2 1库列检班组技术作业标准.2 2装用不同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5 2.1sw-220k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5 2.2sw-160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 .15 2.3cw-200、cw-200k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 .23 2.4cw-2(b、c、e)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33 2.5cw-1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42 2.6am96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 .50 2.720

2、9hs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60 2.8209pk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68 2.9209t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 .76 2.10209p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89 2.11206p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96 2.12206g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102 2.13211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检查作业标准.115 3列车制动机试验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24 4客车制动机单车试验技术作业标准.129 二、客车上部设施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34 1客车车内和上部设施检修作业标准.134 三、空调客车车电技术作业标准.141 1客车电器通用设备库

3、检技术作业标准.144 1.1客车轴温报警装置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44 1.2电子防滑器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49 1.3客车电茶炉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58 1.4客车照明装置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60 1.5客车蓄电池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62 1.6客车电冰箱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63 1.7客车电力主干线及车端连接器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67 1.8客车广播系统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71 1.9烟火报警器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72 1.10轴端接地装置(含车体接地线)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74 248v 客车车电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75 2.148v 客车车电班组库检技术作业程序.175 2.248v

4、客车单车库检技术作业项目过程.176 2.3客车 j5 发电机供电系统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77 2.4装卸电机、电池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79 2.5客车电扇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81 2.6客车电扇装卸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82 3空调客车车电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83 3.1库检空调电器班组作业程序.183 3.2库检空调电器班组作业项目.184 3.3电源转换箱、空调控制柜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86 3.4综合电气控制柜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90 3.5应急电源装置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95 3.6电温水箱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97 3.7信息显示屏库检技术作业标准.199 3.8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库检技

5、术作业标准.202 3.9车电安全监控系统库检技术作业办法.211 3.10tcds 车载主机库检技术作业办法.215 3.11dc600v 车下电源装置库检技术作业标准 .227 3.12客车电气化厨房设备库检技术作业标准.230 3.13车载影视系统库检技术作业标准.233 3.14真空集便器库检技术作业标准.235 3.15青藏客车制氧机库检技术作业标准.237 3.16青藏客车垃圾压缩机库检技术作业标准.240 3.17独立供电客车柴油发电机组及附属装置库检技术作业标准.241 四、发电车库检技术作业标准.246 五、辅修、a1 修作业标准.256 1客车辅修作业标准.256 2客车

6、a1 级检修作业标准.271 3客车 a1 级(辅修)检修质量对规办法.284 第二册第二册 客列检技术作业标准客列检技术作业标准.288 一、低站台旅客列车通过列检技术作业标准.289 二、低站台旅客列车终到列检技术作业标准.292 三、高站台旅客列车通过列检技术作业标准.294 四、高站台旅客列车终到列检技术作业标准.297 五、旅客列车始发列检技术作业标准.299 六、终到旅客列车(入库检修)列检技术作业标准.301 第三册第三册 乘务员一次往返作业标准乘务员一次往返作业标准.302 一、普通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往返作业标准.303 二、发电车供电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往返作业标准.306 三

7、、机车供电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往返作业标准.309 四、发电车乘务员一次往返作业标准.313 第一册 库检技术作业标准 一、客车走行部库检技术作业标准 1库列检班组技术作业标准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库列检班组的技术作业程序。 1.2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客车库列检所班组技术作业。 2引用标准 2.1部颁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2.2部颁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 3库检检车技术检查和修理作业程序 3.1准备工作及点名交班 3.1.1工长了解当班车列编组变化及辅修、a1 修的车辆情况,听取值班员下达 任务及有关事项,并认真记录在工作日志中。 3.1.2工长要认真查阅负责检修车列的“车统-181”

8、,与乘务组当面交接重点故障。 3.1.3换好工作服,携带工具及防护号志,按规定时间全员列队点名,听取工 长传达当日计划,开展安全预想。检查所交接的设备、工具、材料技术状态。工长 下达任务要具体清楚,分工明确,同时布置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向全班人员提出工 作重点和要求。 3.2作业 3.2.1检修作业人员集合列队至作业股道,按区段分车,全员参加对号志,指 定专人插设安全防护装置,并按规定登记插设安全防护装置的班组、人员姓名、股 道和时间。确认列车试验器技术状态符合要求后,将列车试验器风源软管吹尘、排 水后与车列制动软管连接,车列另一端打开折角塞门,进行全列吹尘、排水后安装 列尾装置或试验压力表,达

9、到规定风压后,进行检查作业。 3.2.2检车员实行平行作业,按库检单车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和标准检查车辆, 检查发现的故障要明显标出,并记入“车统-15”。 3.2.2.1地沟技术检查作业过程示意图 3.3.2.2非地沟技术检查作业过程示意图 3.2.3检车员检查完毕后,进行车列制动机性能全部试验,试验中发现的故障 要明显标出,故障处理后,须再次进行制动机试验,由检车员复验并清除故障标记。 3.2.3.1地沟线制动机试验示意图 3.2.3.2非地沟线制动机试验示意图 3.2.4修理人员处理故障。 3.2.4.1处理“车统-181 故障”,报验。 3.2.4.2按检修工艺处理检车员标记的故障。 3.

10、2.4.3防寒采暖期间,每月清除车列首尾各三辆车风缸、集尘器的积水,分解 远心集尘器,若有积水,应继续分解邻车的远心集尘器至无积水为止,必要时更换 制动阀。 3.2.4.4季节性质量整修和上级指令性整修。 3.2.4.5摘车修故障。 3.2.4.6加挂车的整修。 3.2.5检车员对故障处理情况进行复检,复验故障处理合格后,消除故障标记。 3.2.6作业完毕,按规定传递撤号志信号,并在确认信号贯通后,由专人负责 按规定撤除安全防护装置,并按规定登记撤除安全防护装置的班组、人员姓名、股 道和时间。 3.2.7整理好工具、材料,清理干净作业场地,集合列队返回指定地点,做好 下趟检修工作。 3.3责任

11、划分 3.3.1以车辆纵向中心线为界,包边负责。 3.3.2车列两端车钩由钩提杆侧负责检查,试验车钩三态,测量车钩全开、闭 锁位及钩高尺寸。 3.3.3车钩、软管、车钩防跳装置状态,由钩提杆侧检车员负责,钩舌销、螺 母及上下开口销由另一侧负责。车体倾斜、定检标记等共同负责。软管、风挡的连 接状态共同负责。 3.4完工碰头会 3.4.1全组人员参加碰头会,收集资料,总结当班工作,检查任务完成情况。 3.4.2工长检查“车统-81”、 “车统-15”填写情况,并认真填写班组各种台帐。 3.4.3整理好工具、材料,保持工具作用良好。 3.4.4工长、值班员参加车间交班会,汇报当班工作完成情况。 2装

12、用不同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 2.1sw-220k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应于库列检进行 sw-220k 型转向架单车技术检查作业。 2引用标准 2.1部颁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2.2部颁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 2.3部颁车辆空气制动装置检修规则 3.检修范围 3.1车端以车钩缓冲装置摆块内侧为界,摆块内侧面以外为地面检查作业范围, 摆块内侧面以内为地沟检查作业范围。 3.2转向架部分以轮对的轮缘顶点为界,外侧为地面作业范围,内侧为地沟作 业范围。 3.3车底架部分以侧梁、缓冲梁外边缘为界,以外为地面作业范围,以内为地 沟作业范围。 3.4地面作业者在有钩提杆一侧负责

13、检查车钩的三态作用及钩头、钩舌、钩圆 销。 4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标准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1风档 1.风档安装牢固,座无裂损。 2.密接折棚(橡胶风档)无破损。 3.调整杆拉簧、调整螺套安装良好,调整螺套锁母不松 动,上下安装座牢固,配件齐全。 4.阻尼装置螺栓无松动,配件齐全,作用良好。 5.框架无变形,密封胶条不破损。 2定检标记定检标记清晰,不过期。呼 3车体倾斜车体倾斜不得超过 50mm。呼 4色票插色票插不得松动、破损、丢失。 5钩提杆、15 号小间隙车钩:车列两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车钩1.钩提杆不弯曲,不冲击下锁销连杆;钩提杆吊环及吊 环座良好,下锁销及连杆不反装,下

14、锁销连杆及吊环圆 销、垫圈、开口销齐全,开口销角度 6070。 2.钩提杆座螺栓不松动,钩提杆与座间隙不大于 3mm。 3.三态作用开锁、闭锁、全开位作用良好。 4.钩舌与钩腕的内侧距离:闭锁位不大于 135mm、全 开位不大于 250mm。 5.防跳装置齐全、良好,钩锁铁上移量不大于 15mm。 确认落锁状态,下锁销及下连杆不反装。 6.车钩高度 830-890mm(空气弹簧充气状态) 。 7.互钩差不得超过 75mm。 8.车钩各部无裂纹,钩舌圆销无折断、螺母及开口销齐 全良好。 9.钩舌圆销与耳孔或钩舌销孔的间隙不大于 7mm。 密接式车钩: 1.缓冲器法兰盘紧固件无松动,垫圈、开口销状

15、态正常。 2.钩体外表面无裂纹损伤。 3.凸锥定点距轨面的垂直高度为 88030mm。 4.两车钩连接间隙不大于 5mm。 5.解钩风缸安装牢固,解钩手柄配件齐全,作用良好。 法兰盘过渡车钩: 1.缓冲器法兰盘螺栓无松动,垫圈、开口销状态正常。 2.钩头座紧固件无松动,垫圈、开口销状态正常,磨耗 板齐全良好。 3.下锁销连杆齐全,圆销、垫圈、开口销齐全,状态良 好。 端钩高 不得低 于 860mm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4.钩提杆、车钩同 15 号小间隙车钩。 6 冲击座摆 块及吊 15 号小间隙车钩: 1.冲击座、摆块吊、摆块及磨耗板不变形、裂损,磨耗 板无丢失。 2.摆块不脱出。 法兰

16、盘过渡车钩: 车钩托架安装牢固,磨耗板齐全良好。 7 折角塞门、 制动软管、 总风软管 11.风管和折角塞门不漏风,不松动,手把及销、安全 防关开口销齐全、良好,安装角度符合规定。 2.制动、总风软管无裂损、鼓泡,标记清晰,不过期。 3.连接器不得裂纹,胶圈良好。 乘降梯 扶手 1.乘降梯配件齐全,牢固无破损弯曲,复位良好。 2.乘降梯无破损变形,安装牢固,不影响乘降。 3.扶手无弯曲丢失,螺栓齐全不松动。 8 塞拉门进 风管、排 水排便筒 1.塞拉门进风管及塞门安装良好,不漏风。 2.排水、排便筒安装牢固,排水导管应避开转向架及轴 箱。 9轮对 1.检查轮外侧三分之一部分,各部无裂纹。 2.

17、轮缘外侧不得有缺损,轮缘厚度不小于 23mm。 3.轮缘垂直磨耗高度不大于 15mm(轮缘不得有锋芒) 。 4.踏面局部凹入及擦伤深度:本属不大于 0.5mm,外属 不大于 1mm,运行途中不大于 1.5mm。 5.踏面圆周磨耗不大于 8mm。 6.轮辋厚度不小于 25mm。 7.踏面剥离长度一处不大于 30mm,二处每处均不大于 20mm(注:沿圆周方向测量,两端宽度不足 10mm 的 剥离尖端部分不计算在内;长条状剥离,其最宽处不足 敲车轮 顶、侧 各一锤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20mm 者,不计;两剥离外边缘相距小于 75mm 时,每 处长不得超过 20mm,连续剥离长度不超过 35

18、0mm) 。 8.踏面缺损:相对车轮轮缘外侧至缺损部之距离不小于 1505mm,缺损长度不大于 150mm。 9.踏面外侧碾宽不大于 5mm。 10轮缘内侧缺损长度不大于 30mm,宽不大于 10mm。 11.车轮直径之差:同一转向架不大于 10mm,同一车 辆不大于 40mm。 油压减振 器及轮对 提吊 1.减振器及安装座无裂纹,减振器不漏油,配件齐全, 安装牢固。 2.弹性节点脱胶、开裂长度不大于 1/4 周,深度不超过 5mm,周向贯通裂纹深度不超过 3mm。 3.轮对提吊安装螺栓不松动,防松铁丝作用良好,轮对 提吊间隙不小于 30mm。 轮对检查上部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上。 轴箱

19、弹簧、 轴箱 1.轴箱弹簧无折断、裂纹,弹簧座及垫良好。 2.轴箱体及轴箱盖无裂纹,后壁无甩油,前盖螺栓不松 动。 3.夹紧箍无裂损,安装螺栓齐全无松动。 定位转臂、 侧架 1.定位转臂、转臂座、侧架无裂纹。 2.弹性定位套组成各部齐全,防松螺丝良好,夹紧板无 移位。 3.弹性节点脱胶、开裂长度不大于 1/4 周,深度不超过 5mm,周向贯通裂纹深度不超过 3mm。 轮对检查右侧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上。敲 10 高度调整 阀及空气 1.防护板安装良好。 2.高度调整阀及空气弹簧连接管路不漏风,安装牢固作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弹簧供风 管 用良好。 3.调节杆无弯曲变形、锁紧螺母紧固

20、、包扎良好;杠杆 无松动脱落,安装牢固。 空气弹簧 1.橡胶堆与金属板的粘结面无脱离,疲劳、外伤产生的 裂纹深度不得超过 1mm,长度不得超过 30mm。 2.胶囊无老化、裂纹,帘线不外露。充气状态高度为 (320+t)3mm。 t 为调整 垫厚度 附加空气 室 空气弹簧支撑梁无裂损,附加空气室无漏泄。11 抗蛇型减 振器及安 装座 1.抗蛇型减振器及安装座无裂纹,减振器不漏油,不反 装,配件齐全,安装牢固。 2.弹性节点无老化,脱胶、开裂长度不大于 1/4 周,深 度不超过 5mm。 内侧轮对检查内侧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 9。 侧架、定 位转臂 1.定位转臂、转臂座、侧架无裂纹。 2.

21、弹性定位套组成各部齐全,防松螺丝良好,夹紧板无 移位。 3.弹性节点脱胶、开裂长度不大于 1/4 周,深度不超过 5mm,周向贯通裂纹深度不超过 3mm。 敲车轮 侧一锤 轮对检查上部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 9。 内侧轴箱 轴箱弹簧 1.轴箱弹簧无折断、裂纹,弹簧座及垫良好。 2.轴箱体及轴箱盖无裂纹,后壁无甩油,前盖螺栓不松 动。 3.夹紧箍无裂损,安装螺栓齐全无松动。 12 油压减振 器及轮对 提吊 1.减振器及安装座无裂纹,减振器不漏油,配件齐全, 安装牢固。 2.弹性节点脱胶、开裂长度不大于 1/4 周,深度不超过 5mm,周向贯通裂纹深度不超过 3mm。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22、 3.轮对提吊安装螺栓不松动,防松铁丝作用良好;轮对 提吊间隙不小于 30mm。 内侧轮对检查外侧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 9。 13 制动(缓 解)指示 器、各风 缸 1.制动(缓解)指示器及管系无漏风,配件齐全,作用 良好,安装牢固,显示清晰。 2.各风缸、吊带、塞门防护罩安装牢固、无缺损,标记 清晰、准确。风缸、塞门无漏泄。 14 一位转向 架 同 9-12(二位转向架地面作业) 塞拉门进 风管、排 水排便筒 1.塞拉门进风管及塞门安装良好,不漏风。 2.排水、排便筒安装牢固,排水导管应避开转向架及轴 箱。 15 乘降梯 扶手 1.乘降梯配件齐全,牢固无破损弯曲,复位良好。 2.乘降梯

23、无破损变形,安装牢固,不影响乘降。 3.扶手无弯曲丢失,螺栓齐全不松动。 16风档 1.风档安装牢固,座无裂损。 2.密接折棚(橡胶风档)无破损。 3.调整杆拉簧、调整螺套安装良好,调整螺套锁母不松 动,上下安装座牢固。 4.阻尼装置螺栓无松动,配件齐全,作用良好。 5.框架无变形,密封胶条不破损。 17 脚蹬、攀 登拉手、 严禁攀登 箱 1.脚蹬、攀登拉手配件齐全,安装牢固,不变形。 2.严禁攀登箱配件齐全,安装牢固,锁闭良好。 标记标记清晰 18 车体倾斜车体倾斜不得超过 50mm。呼 19手制动机手制动机齿轮盒、主轴、制动链良好。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防尘堵及 链 制动、总风软管堵

24、及链配件齐全,安装良好。1、4 位 地沟部分 20车钩 15 号小间隙车钩: 1.钩身托板无变形,磨耗板良好,螺栓不松动。 2.钩尾扁销良好,螺栓紧固,止铁、防松铁丝良好,须 起作用。 3.钩尾框托板、钩尾框(特别是弯角处)不裂损,螺栓 紧固,缓冲器良好。 4.钩身磨耗不超过 6mm。 5.从板及座无裂纹、从板座铆钉不松动。 密接式车钩: 1.托架无弯曲、裂损,支承弹簧盒齐全,弹簧无折损, 安装螺栓齐全无松动。 2.复原弹簧盒作用良好,圆销、垫圈、开口销状态正常。 3.缓冲器良好,弹性胶泥无漏泄,半圆筒伸出量不超过 5mm。 4.钩尾销良好,安装牢固。 5.无裂损,安装螺栓无松动,垫圈、开口销

25、状态正常。 法兰盘过渡车钩:同密接式车钩。 牵引梁牵引梁及盖板无裂纹,盖板不开焊。 手制动机 拉杆、托架、滑轮、链、拉链座、圆销、开口销各配件 齐全,安装良好无裂损。 21制动管、 总风管、 补助管、 风表支管 管系无漏泄,管卡齐全,安装牢固。2、4 位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22车轮内侧 1.轮缘内侧、轮辋、轮辐、轮座无裂纹,轮毂无移动。 2.轮缘内侧缺损长不大于 30mm,宽不大于 10mm,凹 痕深度不大于 1mm。 3.轮对内则距离 13533mm。 4.轴身无裂纹,打痕、碰伤及弹痕深度不超 2mm。 23制动盘 1.制动盘与盘毂连接螺栓紧固,螺栓、开口销无折损、 丢失,锲套作用良

26、好。 2.两半盘连接部位和盘毂无裂纹,连接螺栓紧固。 3.制动盘整体厚度不小于 96mm,摩擦面单侧磨耗不大 于 7mm。 4.制动盘不允许有从内径到外径的通长裂纹,热裂纹数 量不限,热裂纹距内或外边缘10mm 时,长度小于 95mm;热裂纹距内或外边缘10mm 时,长度小于 65mm。 制动夹钳 装置 1.制动夹钳装置吊座、闸片托吊、闸片托及闸片各部配 件齐全,作用良好,安装牢固。 2.各圆销、开口销、垫圈无折断、丢失。 3.制动夹钳装置各圆销磨耗不大于 2mm。 4.制动夹钳装置各衬套磨耗不大于 1.3mm。 5.制动夹钳装置各圆销与衬套配合间隙不大于 3mm。 6.闸片厚度不小于 5mm

27、。 7.闸片与制动盘两侧间隙之和 35mm。 24 单元制动 缸及连接 管 1.单元制动缸吊座无裂纹,缸体良好,无裂损、漏风, 定位销无丢失,螺栓紧固,护套无破损、位置正确。 2.金属软管无破损、磨耗、漏风,位置正确不碰磨。 3.活塞行程符合 6-8mm。 手制动机拉杆、滑轮及复原弹簧安装良好。 25 构架侧梁、 1.转向架构架侧梁、横梁、纵向补助梁无裂纹。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横梁、纵 向补助梁 2.附加空气室丝堵不漏风。 26 空气弹簧 胶囊内侧 1.橡胶堆无老化,龟裂深度不超过 1mm。 2.橡胶堆与金属板的粘结面无脱离,疲劳、外伤产生的 裂纹深度不得超过 1mm,长度不得超过 3

28、0mm。 3.胶囊无老化、裂纹,帘线不外露。截断塞门位置正确。 牵引座、 牵引杆、 横向缓冲 器 1.牵引杆、牵引座无裂纹,连接良好,螺栓无松动,防 松铁丝齐全良好。 2.橡胶节点脱胶、开裂不大于 1/4 周,深度不超过 20mm。 3.横向缓冲器无破损丢失,与纵向梁间隙为 402mm。 4.防过充座与牵引杆间隙不小于 70mm。 横向油压 减振器 横向油压减振器不漏油,作用良好,固定座不开焊,固 定螺栓不松动、不丢失。 27 差压阀 差压阀安装牢固,无漏泄,连接管路无漏风(在 2、3 位 侧)。 28 转向架内 侧 同外侧,顺序相反(28-24) 。 29 检查各主、 支管、管 卡、缓解 阀

29、 1.主、支管及管卡无漏风,安装牢固。 2.制动缓解显示器、缓解阀安装牢固,配件齐全、作用 良好。 30 裙板、车 底板及梁、 各悬吊件。 1、车体裙板无变形、损坏,安装无松动,折页、锁、 连杆机构、支承架等连接部无裂纹,各部作用良好。 2.各部标记清晰、准确,并按规定涂打。 3.底板及梁无变形,悬吊无异常垂下。 31制动单元1.分配阀、气路控制箱、塞门、配件齐全,安装牢固,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无裂纹,无漏泄,作用良好。塞门位置正确。 2.各风缸、吊带、塞门防护罩安装牢固、无缺损,标记 清晰、准确。风缸、塞门无漏泄。 3.总成吊架无腐蚀变形,安装牢固。 32 一位转向 架 同二位转向架

30、地沟作业(31-21) 。 5作业流程图 二位端 一位端 2.2sw-160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应于库列检进行 sw-160 型转向架单车技术检查作业。 2引用标准 2.1部颁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2.2部颁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 2.3部颁车辆空气制动装置检修规则 3.检修范围 3.1车端以车钩缓冲装置摆块内侧为界,摆块内侧面以外为地面检查作业范围, 摆块内侧面以内为地沟检查作业范围。 3.2转向架部分以轮对的轮缘顶点为界,外侧为地面作业范围,内侧为地沟作 业范围。 3.3车底架部分以侧梁、缓冲梁外边缘为界,以外为地面作业范围,以内为地 沟作业范围。 3.4地面作业

31、者在有钩提杆一侧负责检查车钩的三态作用及钩头、钩舌、钩圆 销。 4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标准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1风挡 1.风挡安装牢固,座无裂损。 2.密接折棚(橡胶)风挡无破损变形。 3.调整杆拉簧、调整螺套安装良好,调整螺套锁母无 松动,上下安装座牢固。阻尼装置螺栓无松动,配 件齐全,作用良好。 4.框架无变形,密封胶条不破损。 2定检标记定检标记清晰,不过期。 3车体倾斜车体倾斜不得超过 50mm。 4色票插色票插不得松动、破损、丢失。 5 钩提杆、车 钩 1.钩提杆不弯曲,不冲击下锁销连杆;钩提杆吊环及 吊环座良好,下锁销连杆及吊环圆销、垫圈、开口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销齐

32、全良好,开口销角度为 6070。 2.钩提杆座螺栓不松动,钩提杆与座间隙不大于 3mm。 3.三态作用开锁、闭锁、全开位作用良好。 4.钩舌与钩腕的内侧距离闭锁位不大于 135mm,全 开位不大于 250mm。 5.钩锁铁防跳装置间隙良好,不大于 15mm。确认落 锁状态,下锁销及下连杆不反装。 6.测钩高:830890mm(空气弹簧充气状态) 。 7.互钩差不得超过 75mm。 8.车钩各部无裂纹,钩舌圆销无折断、螺母及开口销 齐全良好。 9.钩舌圆销与耳孔或钩舌销孔的间隙不得超过 7mm。 6 冲击座、摆 块及吊 1.冲击座、摆块吊、摆块及磨耗板不变形、裂损,磨 耗板无丢失。 2.摆块不脱

33、出。 7 折角塞门、 制动软管、 总风软管 1.制动、总风管折角塞门不漏风,不松动,手把及销、 安全防关开口销齐全、良好,安装角度符合规定。 2.制动、总风软管无裂损、鼓泡,标记清晰,不过期。 3.连接器不得有裂纹,胶圈良好。 4.各防尘堵及链配件齐全,安装牢固,作用良好。 8 乘降梯、排 水筒、便筒、 塞拉门进风 管及塞门 1.乘降梯配件齐全,牢固无破损弯曲。 2.乘降梯复位良好。 3.便筒、排水筒安装牢固,无松动、破损,卡子无折 断、丢失。 4.排水导管应避开转向架及轴箱。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5.冲便供风管及塞门良好不漏风。 轮对 1.检查轮外侧三分之一部分,各部无裂纹。 2.轮缘

34、外侧不得有缺损,轮缘厚度不小于 23mm。 3.轮缘垂直磨耗高度不大于 15mm(轮缘不得有锋芒) 。 4.踏面局部凹入及擦伤深度:本属不大于 0.5mm,外 属不大于 1mm,运行途中不大于 1.5mm。 5.踏面圆周磨耗不大于 8mm。 6.轮辋厚度不小于 25mm。 7.踏面剥离长度:一处不大于 30mm,二处每处不大 于 20mm(注:沿圆周方向测量,两端宽度不足 10mm 的剥离尖端部分不计算在内;长条状剥离,其 最宽处不足 20mm 者,不计;两剥离外边缘相距小 于 75mm 时,每处长不得超过 20mm,连续剥离长度 不超过 350mm) 。 8.踏面缺损:相对车轮轮缘外侧至缺损

35、部之距离不小 于 1505mm,缺损长度不大于 150mm。 9踏面外侧碾宽不大于 5mm。 10.轮缘内侧缺损长度不大于 30mm,宽不大于 10mm。 11.车轮直径之差:同一转向架不大于 10mm,同一 车辆不大于 40mm。 敲车轮 顶、侧 油压减振器 及轮对提吊 1.油压减振器,配件齐全,安装牢固,螺栓不松动。 2.油压减振器不漏油。 3.轮对提吊安装螺栓不松动,间隙不小于 30mm。 4.承载座螺栓不松动,防松铁片作用良好。 轮对检查上部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上。 9 轴箱弹簧、1.轴箱弹簧无折断、裂纹,弹簧座及垫良好。敲轴箱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轴箱2.轴箱体及轴箱盖无

36、裂纹,后壁无甩油,前盖螺栓不 松动。 盖各螺 栓 定位转臂及 各部螺栓、 侧架 1.定位转臂、侧架无裂纹。 2.弹性定位套橡胶不老化裂损,连接螺栓紧固,不松 动。 轮对检查右侧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上。 10 高度调整阀 及空气弹簧 供风管 1.防护板安装良好。 2.高度调整阀及空气弹簧连接管路不漏风,作用良好, 调节杆无弯曲变形、包扎良好,锁紧锁母紧固,开 口销无折断丢失。 3.高度调整阀、空气弹簧连接管路无漏风。 侧梁侧梁无裂纹 11 旁承摩擦块 1.上旁承摩擦块良好,安装螺栓无松动。 2.下旁承座及磨擦块安装良好。 摇枕摇枕无裂纹。 空气弹簧 1.橡胶堆无老化,龟裂深度不超过 1mm

37、。 2.橡胶堆与金属板的粘结面无脱离,疲劳、外伤产生 的裂纹深度不得超过 1mm,长度不得超过 30mm。 3.胶囊无老化、裂纹,不移位,不漏风。12 纵向牵引拉 杆 1.纵向牵引拉杆配件齐全,安装良好,拉杆及座无裂 纹。 2.橡胶垫无老化裂损,调整螺母不松动,防松垫圈打 起并有效,开口销无折损丢失。 侧架、定位 转臂 1.定位转臂、侧架无裂纹。 2.弹性定位套橡胶不老化裂损,连接螺栓紧固,不松 动。 内侧轮对检查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 9。 13 轴箱弹簧1.轴箱弹簧无折断、裂纹,弹簧座及垫良好。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轴箱体2.轴箱体及轴箱盖无裂纹,后壁无甩油,前盖螺栓不 松动。

38、油压减振器 及轮对提吊 1.油压减振器配件齐全,安装牢固,螺栓不松动。 2.油压减振器不漏油。 3.轮对提吊安装螺栓不松动,间隙不小于 30mm。 4.承载座螺栓不松动,防松铁片作用良好。 内侧轮对检查顶部及右侧,技术要求及标准同 9。 制动(缓解) 指示器 制动(缓解)指示器安装牢固,配件齐全无裂损, 管系无漏风,显示清晰,作用良好。 14 各风缸、塞 门、管系 1.风缸、塞门、管系不漏风,安装牢固。 2.单、双管供风塞门手把位置正确,排水塞门无松动、 漏风。 3.各风缸按规定涂打标记。 15 分配阀、空 重阀、缓解 阀 安装牢固,不漏风,作用良好。 16一位转向架同 9-13(二位转向架地

39、面作业) 17乘降梯 1.乘降梯配件齐全,牢固无破损弯曲。 2.活动乘降梯复位良好。 18风挡 1.风挡安装牢固,座无裂损。 2.密接折棚(橡胶风挡)无破损。 3.调整杆拉簧、调整螺套安装良好,螺套锁母无松动, 上下安装座牢固。阻尼装置螺栓无松动,配件齐全, 作用良好。 4.框架无变形,密封胶条不破损。 脚蹬、攀登 拉手 安装良好,不变形。 19 标记标记清晰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手制动机手制动机齿轮盒、主轴、制动链良好。 20 防尘堵及链制动、总风软管堵及链配件齐全,安装良好。1 位 地沟部分 21 冲击座、摆 块及吊 1.冲击座、摆块吊、摆块及磨耗板不变形、裂损,磨 耗板无丢失。 2

40、.摆快不脱出。 钩身及缓冲 装置 1.钩身托板无变形,磨耗板良好,螺栓不松动。 2.钩尾扁销良好不能代用,螺栓紧固,止铁、防松铁 丝良好,须起作用。 3.钩尾框托板、钩尾框(特别是弯角处)不裂损,螺 栓紧固。 4.钩身各部无裂纹,磨耗不超过 6mm。 5.从板及座无裂纹,从板座铆钉不松动,缓冲器良好。 22 牵引梁牵引梁及盖板无裂纹,盖板不开焊。 23手制动机 拉杆、托架、滑轮、链、拉链座、圆销开口销各配 件齐全,安装良好无裂损。 24 制动管、总 风管、风表 支管 管系不漏风、管卡安装牢固无松动。 (在二位侧) 25车轮内侧 1.轮缘内侧、轮辋、轮辐、轮座无裂纹,轮缘内侧缺 损长不大于 30

41、mm,宽不大于 10mm,凹痕深度不大 于 1mm。 2.轮毂无移动,轴身无裂纹。 3.轴身打痕、碰伤及弹痕深度不超过 2mm。 26制动盘 1.制动盘与盘毂连接螺栓紧固,螺栓、开口销无折损、 丢失。 2.制动盘整体厚度不小于 96mm,摩擦面单面磨耗不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得大于 7mm。 3.两半盘连接部位和盘毂无裂纹,无松动;制动盘不 允许有从内径到外径的通长裂纹,热裂纹数量不限, 热裂纹距内或外边缘10mm 时,长度小于 95mm; 热裂纹距内或外边缘10mm 时,长度小于 65mm。 4.制动盘的两个磨擦面应均匀,凹槽深度不允许超过 2mm。 5.磨擦面偏磨或波浪型磨耗最高点和

42、最低点之间差值 不得大于 2mm。 制动夹钳装 置 1.钳式制动缸杆、吊座、闸片托吊、闸片托及闸片各 部配件齐全,作用良好。 2.各部圆销、开口销、垫圈无折断、丢失。 3.制动夹钳装置各圆销磨耗不大于 2mm。 4.制动夹钳装置各衬套磨耗不大于 1.3mm。 5.制动夹钳装置各圆销与衬套配合间隙不大于 3mm。 6.闸片厚度不小于 5mm,闸片掉块不大于 10*15mm。 7.闸片与制动盘两侧间隙之和 3-5mm。 单元制动缸 及连接管 1.单元制动缸吊座无裂纹,缸体良好,无裂损、漏风, 螺栓紧固,定位销及压板、螺栓无松动、丢失。 2.金属软管、制动缸密封胶套无破损、漏风,位置正 确,软管不抗

43、磨。 3.活塞行程符合 6-8mm。 手制动机拉杆、滑轮及复原弹簧安装良好。 转向架 横梁 1.转向架横梁无裂纹。 2.附加空气室丝堵不漏风。27 空气弹簧胶1.空气弹簧管路无漏风,截断塞门位置正确不漏风。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囊内侧2.空气弹簧胶囊内侧无裂损、不漏风,底座橡胶堆无 老化、无裂纹。 摇枕定位块安装良好。 抗侧滚扭杆 1.抗侧滚扭杆、扭臂无弯曲、变形,连接部各圆销、 开口销无折损、丢失。 2.扭臂座无开焊,扭臂上下关节无脱落,扭杆座无裂 纹,紧固螺栓无松动、丢失。 3.扭杆安全吊、扭臂防脱装置无变形,紧固螺栓无松 动、丢失。 28 横向摇枕档横向摇枕档无损坏丢失,两侧间隙之

44、和符合规定。 29 摇枕、牵引 销、套横向 油压减振器 1.摇枕各部无裂纹、腐蚀、变形。 2.牵引销座螺栓无松动,开口销无折断、丢失,牵引 销与牵引套配合准确、橡胶无缺损。 3.横向油压减振器配件齐全,不漏油,作用良好,固 定座不开焊,固定螺栓不松动、不丢失。 30差压阀 差压阀安装牢固,无漏泄,连接管路无漏风(在 2、3 位侧)。 31转向架内侧同外侧,顺序相反 32 各管系、车 底板、各梁 1.卡子不松动,各管系不腐蚀、裂损、漏风。 2.车底板钢结构无腐蚀、破损、焊裂。 3.各连接管系安装良好,不漏风。 33 风缸、截断 塞门、 远心集尘器 1.各风缸、截断塞门及远心集尘器配件齐全,作用良

45、 好,无漏风。 2.各塞门安装牢固,位置正确,作用良好。 3.远心集尘器螺栓无松动。 34二位转向架技术要求及标准同一位转向架地沟作业。 5作业流程图 一位端二位端 2.3cw-200、cw-200k 型转向架客车单车技术作业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应于库列检进行 cw-200k、cw-200 型转向架单车技术检查作业。 2引用标准 2.1部颁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2.2部颁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 2.3部颁车辆空气制动装置检修规则 3.检修范围 3.1车端以车钩缓冲装置摆块内侧为界,摆块内侧面以外为地面检查作业范围, 摆块内侧面以内为地沟检查作业范围。 3.2转向架部分以轮对的轮缘顶点为界,外侧

46、为地面作业范围,内侧为地沟作 业范围。 3.3车底架部分以侧梁、缓冲梁外边缘为界,以外为地面作业范围,以内为地 沟作业范围。 3.4地面作业者在有钩提杆一侧负责检查车钩的三态作用及钩头、钩舌、钩圆 销。 4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及标准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1风档 1.风档安装牢固,座无裂损。 2.密接折棚(橡胶风档)无破损变形。 3.调整杆拉簧、调整螺套安装良好,调整螺套锁母不松 动,上下安装座牢固,配件齐全。 4.阻尼装置螺栓无松动,配件齐全,作用良好。 5.框架无变形,密封胶条不破损。 2定检标记定检标记清晰,不过期。呼 3车体倾斜车体倾斜不得超过 50mm。呼 4色票插色票插不得松动、破

47、损、丢失。 5 钩提杆、 车钩 15 号小间隙车钩: 1.钩提杆不弯曲,不冲击下锁销连杆;钩提杆吊环及吊 车列两 端钩高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环座良好,下锁销及连杆不反装,下锁销连杆及吊环 圆销、垫圈、开口销齐全,开口销角度 6070。 2.钩提杆座螺栓不松动,钩提杆与座间隙不大于 3mm。 3.三态作用开锁、闭锁、全开位作用良好。 4.钩舌与钩腕的内侧距离:闭锁位不大于 135mm、全 开位不大于 250mm。 5.防跳装置齐全、良好,钩锁铁上移量不大于 15mm。 确认落锁状态,下锁销及下连杆不反装。 6.车钩高度 830890mm(空气弹簧充气状态) 。 7.互钩差不得超过 75m

48、m。 8.车钩各部无裂纹,钩舌圆销无折断、螺母及开口销齐 全良好。 9.钩舌圆销与耳孔或钩舌销孔的间隙不大于 7mm。 密接式车钩: 1.缓冲器法兰盘紧固件无松动,垫圈、开口销状态正常。 2.钩体外表面无裂纹损伤。 3.凸锥定点距轨面的垂直高度为 88030mm。 4.两车钩连接间隙不大于 5mm。 5.解钩风缸安装牢固,解钩手柄配件齐全,作用良好。 不得低 于 860mm 6 冲击座摆 块及吊 1.冲击座、摆块吊、摆块及磨耗板不变形、裂损,磨耗 板无丢失。 2.摆块不脱出。 7 折角塞门、 制动软管、 总风软管 1.制动软管、总风管折角塞门不漏风,不松动,手把及 销、安全防关开口销齐全、良好

49、,安装角度为 30。 2.制动、总风软管无裂损、鼓泡,标记清晰,定检不过 期,连接器不得裂纹,胶圈良好。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3.各防尘堵及链配件齐全,安装、作用良好。 乘降梯 扶手 1.乘降梯配件齐全,牢固无破损弯曲,复位良好。 2.乘降梯无破损变形,安装牢固,不影响乘降。 3.扶手无弯曲丢失,螺栓齐全不松动。 8 塞拉门进 风管、排 水排便筒 1.塞拉门进风管及塞门安装良好,不漏风。 2.排水、排便筒安装牢固,排水导管应避开转向架及轴 箱。 9轮对 1.检查轮外侧三分之一部分,各部无裂纹。 2.轮缘外侧不得有缺损,轮缘厚度不小于 23mm。 3.轮缘垂直磨耗高度不大于 15mm(轮缘

50、不得有锋芒) 。 4.踏面局部凹入及擦伤深度:本属不大于 0.5mm,外属 不大于 1mm,运行途中不大于 1.5mm。 5.踏面圆周磨耗不大于 8mm,踏面外侧碾宽不大于 5mm。 6.轮辋厚度不小于 25mm。 7.踏面剥离长度一处不大于 30mm,二处每处均不大于 20mm(注:沿圆周方向测量,两端宽度不足 10mm 的 剥离尖端部分不计算在内;长条状剥离,其最宽处不 足 20mm 者,不计;两剥离外边缘相距小于 75mm 时, 每处长不得超过 20mm,连续剥离长度不超过 350mm) 。 8.踏面缺损:相对车轮轮缘外侧至缺损部之距离不小于 1505mm,缺损长度不大于 150mm。

51、9.踏面外侧碾宽不大于 5mm。 10.轮缘内侧缺损长度不大于 30mm,宽不大于 10mm。 11.车轮直径之差:同一转向架不大于 10mm,同一车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辆不大于 40mm。 油压减振 器及轮对 提吊 1.减振器及安装座无裂纹,减振器不漏油,配件齐全, 安装牢固。 2.弹性节点脱胶、开裂长度不大于 1/4 周,深度不超过 5mm,周向贯通裂纹深度不超过 3mm。 3.轮对提吊安装螺栓不松动,防松铁丝作用良好,轮对 提吊间隙不小于 30mm。 轮对检查上部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上。 轴箱弹簧、 轴箱 1.轴箱弹簧无折断,弹簧座及垫良好。 2.轴箱体及轴箱盖无裂纹,后壁

52、无甩油,前盖螺栓不松 动。 3.夹紧箍无裂损,安装螺栓齐全无松动。 定位转臂、 侧架 1.定位转臂、转臂座、侧架无裂纹。 2.弹性定位套组成各部齐全,防松螺丝良好,夹紧板无 移位。 3.弹性节点脱胶、开裂长度不大于 1/4 周,深度不超过 5mm,周向贯通裂纹深度不超过 3mm。 轮对检查右侧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上。敲 10 高度调整 阀及空气 弹簧供风 管 1.防护板安装良好。 2.高度调整阀及空气弹簧连接管路不漏风,安装牢固作 用良好。 3.调节杆无弯曲变形、锁紧螺母紧固、包扎良好;杠杆 无松动脱落,安装牢固。 空气弹簧 1.橡胶堆与金属板的粘结面无脱离,疲劳、外伤产生的 裂纹深度不

53、得超过 1mm,长度不得超过 30mm。 2.胶囊无老化、裂纹,帘线不外露。充气状态高度为 (150+t)3mm。 t 为调整 垫厚度11 附加空气空气弹簧支撑梁无裂损,附加空气室无漏泄。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室 抗蛇型减 振器及安 装座 1.抗蛇型减振器及安装座无裂纹,减振器不漏油,不反 装,配件齐全,安装牢固。 2.弹性节点无老化,脱胶、开裂长度不大于 1/4 周,深 度不超过 5mm。 内侧轮对检查内侧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 9。 侧架、定 位转臂 1.定位转臂、转臂座、侧架无裂纹。 2.弹性定位套组成各部齐全,防松螺丝良好,夹紧板无 移位。 3.弹性节点脱胶、开裂长度不大于

54、1/4 周,深度不超过 5mm,周向贯通裂纹深度不超过 3mm。 轮对检查上部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 9。 内侧轴箱 轴箱弹簧 1.轴箱弹簧无折断、裂纹,弹簧座及垫良好。 2.轴箱体及轴箱盖无裂纹,后壁无甩油,前盖螺栓不松 动。 3.夹紧箍无裂损,安装螺栓齐全无松动。 油压减振 器及轮对 提吊 1.减振器及安装座无裂纹,减振器不漏油,配件齐全, 安装牢固。 2.弹性节点脱胶、开裂长度不大于 1/4 周,深度不超过 5mm,周向贯通裂纹深度不超过 3mm。 3.轮对提吊安装螺栓不松动,防松铁丝作用良好;轮对 提吊间隙不小于 30mm。 12 内侧轮对检查外侧三分之一,技术要求及标准同 9。

55、13 制动(缓 解)指示 器、各风 缸 1.制动(缓解)指示器及管系无漏风,配件齐全,作用 良好,安装牢固,显示清晰。 2.各风缸、吊带、塞门防护罩安装牢固、无缺损,标记 清晰、准确。风缸、塞门无漏泄。 14一位转向同 9-12(二位转向架地面作业)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架 塞拉门进 风管、排 水排便筒 1.塞拉门进风管及塞门安装良好,不漏风。 2.排水、排便筒安装牢固,排水导管应避开转向架及轴 箱。 15 乘降梯 扶手 1.乘降梯配件齐全,牢固无破损弯曲,复位良好。 2.乘降梯无破损变形,安装牢固,不影响乘降。 3.扶手无弯曲丢失,螺栓齐全不松动。 16风档 1.风档安装牢固,座无裂损

56、。 2.密接折棚(橡胶风档)无破损。 3.调整杆拉簧、调整螺套安装良好,调整螺套锁母不松 动,上下安装座牢固。 4.阻尼装置螺栓无松动,配件齐全,作用良好。 5.框架无变形,密封胶条不破损。 17 脚蹬、攀 登拉手、 严禁攀登 箱 1.脚蹬、攀登拉手配件齐全,安装牢固,不变形。 2.严禁攀登箱配件齐全,安装牢固,锁闭良好。 标记标记清晰 18 车体倾斜车体倾斜不得超过 50mm。呼 手制动机手制动机齿轮盒、主轴、制动链良好。 19防尘堵及 链 制动、总风软管堵及链配件齐全,安装良好。1、4 位 地沟部分 20车钩 15 号小间隙车钩: 1.钩身托板无变形,磨耗板良好,螺栓不松动。 2.钩尾扁销

57、良好,螺栓紧固,止铁、防松铁丝良好,须 起作用。 3.钩尾框托板、钩尾框(特别是弯角处)不裂损,螺栓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紧固,缓冲器良好。 4.钩身磨耗不超过 6mm。 5.从板及座无裂纹、从板座铆钉不松动。 密接式车钩: 1.托架无弯曲、裂损,支承弹簧盒齐全,弹簧无折损, 安装螺栓齐全无松动。 2.复原弹簧盒作用良好,圆销、垫圈、开口销状态正常。 3.缓冲器良好,弹性胶泥无漏泄,半圆筒伸出量不超过 5mm。 4.钩尾销良好,安装牢固。 5.无裂损,安装螺栓无松动,垫圈、开口销状态正常。 牵引梁牵引梁及盖板无裂纹,盖板不开焊。 手制动机 拉杆、托架、滑轮、链、拉链座、圆销、开口销各配

58、件齐全,安装良好无裂损。 21制动管、 总风管、 补助管、 风表支管 管系无漏泄,管卡齐全,安装牢固。2、4 位 22车轮内侧 1.轮缘内侧、轮辋、轮辐、轮座无裂纹,轮毂无移动。 2.轮缘内侧缺损长不大于 30mm,宽不大于 10mm,凹 痕深度不大于 1mm。 3.轮对内则距离 13533mm。 4.轴身无裂纹,打痕、碰伤及弹痕深度不超 2mm。 23制动盘 1.制动盘与盘毂连接螺栓紧固,螺栓、开口销无折损、 丢失,锲套作用良好。 2.两半盘连接部位和盘毂无裂纹,连接螺栓紧固。 3.制动盘整体厚度不小于 96mm,摩擦面单侧磨耗不大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要求备注 于 7mm。 4.制动盘不允许有

59、从内径到外径的通长裂纹,热裂纹数 量不限,热裂纹距内或外边缘10mm 时,长度小于 95mm;热裂纹距内或外边缘10mm 时,长度小于 65mm。 制动夹钳 装置 1.制动夹钳装置吊座、闸片托吊、闸片托及闸片各部配 件齐全,作用良好,安装牢固。 2.各圆销、开口销、垫圈无折断、丢失。 3.制动夹钳装置各圆销磨耗不大于 2mm。 4.制动夹钳装置各衬套磨耗不大于 1.3mm。 5.制动夹钳装置各圆销与衬套配合间隙不大于 3mm。 6.闸片厚度不小于 5mm。 7.闸片与制动盘两侧间隙之和 35mm。 24 单元制动 缸及连接 管 1.单元制动缸吊座无裂纹,缸体良好,无裂损、漏风, 定位销无丢失,

60、螺栓紧固,护套无破损、位置正确。 2.金属软管无破损、磨耗、漏风,位置正确不碰磨。 3.活塞行程符合 6-8mm。 手制动机拉杆、滑轮及复原弹簧安装良好。 25 构架侧梁、 横梁、纵 向补助梁 1.转向架构架侧梁、横梁、纵向补助梁无裂纹。 2.附加空气室丝堵不漏风。 26 空气弹簧 胶囊内侧 1.橡胶堆无老化,龟裂深度不超过 1mm。 2.橡胶堆与金属板的粘结面无脱离,疲劳、外伤产生的 裂纹深度不得超过 1mm,长度不得超过 30mm。 3.胶囊无老化、裂纹,帘线不外露;截断塞门位置正确。 27 抗侧滚扭 杆 1.抗侧滚扭杆、扭臂无弯曲变形,连接部圆销、开口销 无折损、丢失。 步骤检查部位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