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滩(横林)--滩簧的发源地 常锡剧之乡讲解_第1页
古槐滩(横林)--滩簧的发源地 常锡剧之乡讲解_第2页
古槐滩(横林)--滩簧的发源地 常锡剧之乡讲解_第3页
古槐滩(横林)--滩簧的发源地 常锡剧之乡讲解_第4页
古槐滩(横林)--滩簧的发源地 常锡剧之乡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古槐滩(横林)-滩簧的发源地 常锡剧之乡 锡剧,古称“滩簧”,民国时期称常锡文戏,解放后,常锡文戏正式定名为“常锡剧”。1951年常州专区组建了“新华实验常锡剧团”,作为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实验基地。由于那时常州属苏南行政公署所管辖,而行署所在地设于无锡,所以遂于1952年起行署文化部门将常锡剧改称锡剧。“锡剧”这个名称已叫了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常州人回过味来,除了憋屈似乎也无可奈何。但是,文化文艺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讲究历史渊源的,传统的地方剧种更是要取信历史,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历史上常州是府,无锡是县,常州是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下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

2、八县。况且这个剧种是武进东乡人先弄出来的,后来无锡人是跟着唱滩簧,无锡西乡与武进东乡也就是隔条河。武进东乡是指什么地方?就是历史上的安尚乡东部,北至五牧余巷南至戴琦q桥,现在的横林镇,洛阳镇东部紧靠无锡的地方。横林古称“槐滩”,是“滩簧”的发源地。余闲居垓gi余,不让流光空过,刻意温故史书,家在横林又志趣于“滩簧”,故收集历史资料,较为系统地佐证“滩簧”的发源地是古镇横林。1、 横林自古是常州城东政治文化集市贸易之中心,宋咸淳毘p陵志晋陵县地图已有横林市,运河南属安尚乡,运河北属政成乡,俗称武进东乡。上县,紧靠无锡县西乡,无锡县西乡,俗称下县,仅一河之隔。朝廷在横林设务(收税机构)驻营配兵三名

3、(维持治安),上塘官塘大道和大运河漕运在横林设有驿站(快递铺),是常州西门毘p陵驿至无锡驿,望吴门外唯一的驿站。横林大石拱桥称“中吴桥”。横林地处太湖之滨,经济富庶,文化昌盛,人文荟萃,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古镇。真是这吴侬文化,小桥流水,鱼米之乡蕴育了滩簧的悠雅圆润、柔情似水的曲调。2、 元、明、清、民国时期常州横林文化名人为滩簧的创建和发展作了重大贡献:1、 元代是我国杂剧鼎盛的年代。至元二十三年(1286)行台侍御史 程矩夫 奉诏 搜访 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这是元帝为巩固统治拢络汉族文人的诏书。程御史将赵孟頫f引见元世祖,赵孟頫f(1254-1322年)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浙江吴

4、兴人,宋太祖赵匡胤yn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赵孟頫f善 工诗文、画家、书法大家。随程御史赴大都(今北京)见元帝的还有横 林西盖赵孟堙yin,也是宋太祖十一世子孙,长子燕王赵德昭嫡派子孙 。从此赵氏帝王后裔文人声名鹊起,在武进东乡称“天潢派”。元时重建横林中吴大桥,为赵氏后裔赵由俊斥资,赵由俊门下弟子贾 鲁在朝任户部侍郎。重建横林中吴大桥改名为“潢林大桥”,为大书法家赵孟頫f所书。天潢派文人写常州道情、宣卷、春卷、杂剧、剧本,又将南方民间小曲、北曲、散曲,取其精华韵律,创“潢”调,剧名定“滩潢”。滩者槐滩之滩也,潢者天潢之潢横林之潢也,后来民族乐器笛箫等是竹子做的,其他剧种的簧字都是竹字

5、头,故为簧调。天潢派的文化人创立了“滩潢”的曲名。 2、 明代是昆曲、传奇剧的时代,常州及横林的文化名人剧作家,创作了一批代表中国古代戏曲最高水平的传世之作。元代的杂剧作家绣襦ru记作者为横林余巷薛近兖Yn,号又损,薛应旂q之子。万历二十二年进士(1509),官至云南 布政,后司淮扬漕运,为官清廉,惠农便民,因忤奸而弃官,归里二年后卒cu。从政三十年,亩田未增,入殓时竟是素布裹身,可见一生清贫,清介绝俗于史,卒cu年53岁。他著有绣襦ru记 传奇4卷,取材于唐代白行简的小说李娃传,常州刺史儿子郑元和与风尘女李亚仙的爱情故事。此剧刊印后,搬演者甚众,后来许多剧种都进行改编演出。其中以昆剧为多,现

6、有存明代套印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和陈继儒评的二卷六合同春本。关于剧中人物郑元和,其子孙薛寀ci(崇祯四年进士),杭州太守后出家为僧,写许多剧本雨蝶恨等,对其祖近兖Yn编剧加以考证,认定郑元和为唐元和年间(806-820)的状元郑訔yn。横林郑鄤mn(1594-1639),明代戏曲家、散曲家,字谦之,号峚m阳,工诗撰文,亦嗜爱戏曲。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授庶吉士,供职都察院,弹劾魏忠贤阉党,名齐海瑞,后遭奸相温体仁忌恨,反被诬陷,贬职。天启六年,再次受到打击,削职为民。嗜爱北曲的郑鄤mn,为留存北曲之剧曲,编为曲选刊行,成为后人研究北曲的重要书籍。郑鄤mn削职闲居在家,居家廟miao“乐

7、逸庵”中,潜心戏曲著作,其民族乐器件件皆精(横林南园地有乐逸庵遗址)。崇祯八年得罪权相下狱,崇祯十二年(1639年)被磔zh死狱中,造成惊天奇冤。郑鄤著有峚m阳草堂文集十六卷,诗集二十卷传世。(峚m阳文集,郑鄤点定北西厢记北西游记琵琶记还魂记)曲评都有文集孤本的影印件。 3、 清代是常州滩簧向小同台发展的时期。由于清政府维护的是封建宗法社会的统治,将滩簧定位“淫戏”禁演(附阳湖县禁演滩簧的石碑现尚存),加上封建宗法社会唱戏艺人政治地位极低,划为三教九流中的下三流,将艺伶与乞丐、娼妓划在一起。所以上层的文化名人很少有人与唱戏艺人为伍。写明史、清史、通史的编撰,都没有专栏写地方文艺,更是没有人提及

8、滩簧。地方剧种滩簧禁演是禁不了的,清代的阳湖县东乡,滩簧戏进入向小同台发展期。开始唱滩簧是用几张板凳门板一搁,二个人一把胡琴,唱宣卷、春卷、滩簧。至清乾隆年间,滩簧发展至小同台阶段,即搭草台板演戏。每年开春,常州城东有节场二十余个,东乡的节场就有二月二“龙抬头”横林节、三月初三清明节洛阳节、三月半马安节、三月二十八余巷顺庄东狱届节、四月初八崔桥宝音寺节等。节场上都有戏班子搭草台板戏台唱滩簧,有的节场“碰双台”(二个戏班同时开台演戏)。横林镇历史上有90多个祠c堂(其中横林有63只祠堂,崔桥有30只祠堂),如遇续谱修祠c庆典,都要请班子唱滩簧。清代乾隆年间,恩科大举,武进东乡出了二个进士,一是天

9、潢派后裔西盖赵翼本考取状元,乾隆为政治上的平衡,陕西省未出状元由将本是第三名探花的王杰与赵翼对调,使赵翼更是名声大振,成为乾隆诗词三大家。二是同榜进士沈浚与赵翼为同乡好友,沈浚和江南才子沈佩兰同为癀hung巷人,余巷薛应旂q后裔薛信辰与邻村顺庄诸宝宥yu诸豫兄弟同登进士,东乡传为美谈。清康熙甲辰顺庄诸豫与诸定远叔侄进士,同为翰林。清顺治己丑年进士(1649)薛廷栋乾隆年间任武英殿篆修。清雍正十五年葵丑科陈炎榜进士薛复亨余巷人。乾隆元年丙辰科,状元刘纶余巷人。嘉庆十九年甲戌xu科进士刘逢禄, 余巷人。光绪二十四年戌xu戌科进士赵椿年,西盖天潢派后裔。清乾隆年间,城东三巷文人名声鹊起(余巷、广巷、

10、薛墅巷)史学家、诗人赵翼生于清雍正五年(1723),乾隆十五年(1750),他离开武进东乡去天津,乾隆三十七年,赵翼回乡省亲,发现家乡出现“里俗戏剧”,颇有感触,曾写诗记述:“焰段流传本不经,村伶演作绕梁音;老夫胸有书千卷,翻让童奴博古今。”这是常州滩簧在历史上的唯一文字依据。嘉庆十六年(1811),已经辞官告老还乡的赵翼,与老伴同游小芳山庙会,写下了三月十八日橝桥门首同看小芳山香会经过一诗,记述他在庙会看“滩簧”春台小戏时的情景:“熙熙人共乐春台,二老相随笑口开。不比帷车避新妇,听他看煞子瞻来。”赵翼辞官还乡,在武进东乡戴溪桥干圻q头卖田开鱼池,农耕养鱼,东乡望族修谱慕名请其书序、修祠书匾额

11、。东乡唱滩簧,请祖宗看戏,可见当时的滩簧已经非常盛行了。乾隆时刊印的霓裳读谱、白雪遗音两书中选载“滩簧”作品,称“南词簧调”或称南调,这就是滩簧最早的曲谱。常州人邹金生与周祥钰编撰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包括南曲、北曲,4466个曲调,是研究南北曲的丰富资料。常州人董康编辑的曲海总目提要收录叙述杂剧和传奇剧目684个是研究古代戏剧,常州滩簧不可或缺的典籍。4、 民国时期是滩簧从小同台向大同台发展时期。滩簧发展到小同场戏的阶段,职业演唱团体也越来越普遍。演出团体叫“班社”,发起者、组织者称“班主”。班社以班主的姓或名字为名称。常州早期代表人物王嘉大,就是先学滩簧,后受迫害成病(禁戏入狱)改行唱常州

12、道情,民国初邀请进上海,才又重新演滩簧。他把双奇冤、盗金牌、乌金记等几十个宝卷的唱本改编成滩簧剧目,为对子戏发展大同场戏做出了重大贡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沪宁铁路通车,常州“滩簧”进入上海。从此滩簧从小同台向大同台发 展。常州人王嘉大第一个在上海创办三民剧院。五四运动前后,改称常州文戏,不久常州滩簧与宜兴滩簧为常帮,无锡滩簧与江阴滩簧为锡帮,常帮与锡帮合流改名为“常锡文戏”。常州帮的戏班有“孙玉彩班”、“周甫f艺班”、刘荣炳bng“刘家班”、梅金海和白玉秀(梅兰珍父母)“梅家班”。民国八年(1919)常帮艺人周甫艺和锡帮艺人过昭荣联合演出于“大世界”,由此定名为“常锡文戏”。在声腔上

13、引进了大陆板,从宝卷引进了玲玲调,从申曲引进三角板,南曲引进南方调,从苏滩引进迷魂调,从京剧引进高拨子,伴奏乐器等艺术都更趋成熟和完善。三、横林是滩簧发源地,是常锡剧之乡1、晚清,民国,解放后的横林籍常锡剧著名演员,梅家班主梅金海及女儿梅兰珍,常锡剧小同台向大同台发展的时期开始收徒教唱,成立职业演唱团体。成立常州最有名气的梅家班、周甫艺班,其著名演员是横林人,而且许多班子经常在横林唱戏,锡剧与横林结下了不解之缘,横林也涌现了一批锡剧著名演员。下文重点介绍横林的著名演员: 梅家班。班主梅金海(著名演员梅兰珍之父)。梅金海(1896-1964)著名滩簧演员,梅家班班主,武进湖塘降子桥人。他从小丧父

14、,13岁被送到马杭桥街上学剃头,闲来喜欢拉琴唱曲,被滩簧艺人王元大收为徒弟。后与白玉秀结婚,组成男女合演的夫妻档,男生女旦,别开生面,享誉一时。梅金海嗓音洪亮,粗犷激昂,人称“闹天空”。他能拉能唱,生丑兼长,尤以滑稽著称。表演风趣诙谐,妙语横生。民国二十六年(1937),他自组“梅家班”,主要人员有其妻白玉秀,连襟宗元昌,女儿梅兰珍,开门大徒弟金根生等二十余人。自备有木船一只在武进,无锡乡下街镇、村流动演出。由于大徒弟金根生是夏家头村人,所以夏家头演滩簧梅家班是转熟。梅兰珍从小生长在剧团,笔者听金根生在世时曾讲过,梅兰珍小时候,金根生学徒时,梅兰珍是他抱过带过的。梅兰珍成名后,喊金根生“师兄”

15、。梅金海于解放后1964年去世,根据梅金海的遗愿,葬夏家头河东金根生家屋后的里家滩,后由梅兰珍迁坟至马杭老家归葬。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梅兰珍凡是到常州来演出,总不忘带数十张票给金根生家去看戏。梅家班常演剧目有龙凤锁、顾鼎臣、白罗衫、珍珠塔、玉连环、白蛇传、王华买父、白马驭YU尸、薛平贵回窑及连台本戏樊梨花等。他在京簧合班时期,率先在白马驭尸中扮演包公,唱簧调、用方言,颇受江南观众欢迎,称之为“常州包公”。他在龙凤锁中饰演金山一角,独创“飞鞋”绝招。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与“锡剧猴王”崔龙海合组“海峰剧团”。1954年因病瘫痪而离开舞台。坤旦三鼎甲-周菊英周菊英(1908-1981年),著名女滩

16、簧演员,“坤旦三鼎甲”之一,武进县横林镇秦家头村人(今横林南方村秦家头村)。原名秦菊英,幼时被周家桥(今洛阳镇虞桥村周家桥村)周家领养当童养媳。后进“周家班”学唱滩簧,因班主姓周,所收艺徒都要姓周,故由秦菊英改称周菊英。她幼时聪颖,记性强,悟性好。学滩簧不久,即崭露头角,很快与徐玲妹、白玉秀齐名,被同行称作“坤旦三鼎甲”。周菊英以吐字清晰、生完气足见长。早年在乡村作“两头红”(从头天日落唱到翌YI日日出)演出时,二三里外听其声,犹能字字入耳,她善于表演,无论小家碧玉或是大家闺秀,演来均惟妙惟肖。滩簧改用古装后,她是坤伶中最早“女扮男装”的专用腔。中年以后,周菊英改演“娘娘旦”,专演秦香莲、蔡金

17、莲、秦刍ch梅等唱功累重的悲旦人物,其唱腔转变为“绵密柔缓”,注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她40岁即告别舞台。1958年受聘于江苏省戏曲学校任教师,为培养锡剧青年演员殚dn精竭虑,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锡剧表演人才。 著名锡剧表演家,省锡-费兴生著名锡剧表演家费兴生,横林镇庆丰村委中巷里人,江苏省锡剧团著名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十年代初宪法、婚姻法颁布,为配合新婚姻法的宣传,小戏双推磨唱响大江南北。费兴生扮演何宜度,由著名锡剧表演家王兰英饰苏小娥,他们将朴实勤劳的农村青年和妇女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脍炙人口,成为锡剧小戏中的经典。双推磨唱片和碟片的发行量小戏中名列榜首。江南广大农村中戏迷

18、,无不都会唱几段,不大会唱的也能哼几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锡地区是妇孺皆知。直至如今的农村文娱活动,不来一段双推磨不过瘾。横林的锡剧戏迷们,深深的怀念着费兴生。常州锡剧团头牌花旦-杨企雯常州市锡剧团头牌花旦杨企雯(与梅兰珍齐名),出生在横林董姓人家,原名董彩珍。解放初在无锡市锡剧团与梅兰珍同演花旦,后调常州市锡剧团为头牌花旦。一九五八年常州市锡剧团在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周恩来总理与常州市锡剧团演员合影。常州市锡剧团著名老生演员-黄克常州市锡剧团著名老生演员,珍珠塔获奖剧目中“陈培德”扮演者黄克,横林镇人(横林街黄姓)。锡剧演员-丁兰兰 丁鹤山 陈杏妹丹阳县锡剧团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头牌花旦丁兰兰,横林镇人,祖籍塘头丁氏,父丁文清解放前在锡剧演艺界当琴师,解放后,五十年代各县市成立锡剧团,丁兰兰随父入团,后脱颖而出。著名锡剧花脸演员丁鹤山,横林镇祖籍塘头丁氏。擅长扮演“包公”,成名作有包公探阴山、包断陈世美、阴审郭槐。在横林老戏迷中印象十分深。大丰县锡剧团团长陈杏妹,横林镇青司塘村委船坊头村人。 2、横林上塘北直街沿河向西,民国时地方士坤出资兴建“横林大戏院”时为城东第一大剧院800个座位,横林也随之称为城东第一台口,社会上的县级以上专业剧团都要到横林戏院来演戏。锡剧到了六十年代,江苏省锡剧团常州、无锡两剧团三足鼎立,引领地方剧种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