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_第1页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_第2页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_第3页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_第4页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 从 2016 年的 G20 峰会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社会 关注的焦点,因其融合了金融和科技,将数字概念、移动概念、 互联网概念融合在一起,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科技金融的下一风 口。会议上提出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下简称原 则),是为了推动各国包容性经济增长,鼓励各国运用数字技 术给金融带来革新, 为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可担负的金融服 务所构建的蓝本, 为各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搭建了基本框架, 并 提出了基本要求。 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指有效、 全方位、 方便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 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2015 年,国务院在推进普惠金

2、融发展 规划(20162020年)中将普惠金融定义为:立足机会平等 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 通过加大政策扶持、 加强金融体系建设、 健全金融基础设施, 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 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至此,普惠金融成为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 普惠金融需要具备四个内生要 求: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全面性和商业可持续性。据此可得, 普惠金融是一 ?N市场性行为,如何提高效率问题,也成为了普 惠金融发展的首要目标。 自 2011 年以来,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结合,互联网金融得以 快速成长,金融数字化的理念越来越被各国金融业所推崇。数字 普惠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 数字

3、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过使用金融 数字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为。它包括通过部署数字手段, 为 金融缺失或不足的群体提供一系列正规金融服务,匹配他们的需 求,对客户而言成本可负担,对提供商而言商业可持续。数字普 惠金融涵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支付、转账、储蓄、信贷、保 险、证券、电子货币、付费卡以及常规银行账户等。 到目前为止, 数字普惠金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业务的互联网 化,典型模式为网络银行、移动支付和网络借贷等。此阶段的普 惠金融往往依赖于银行的支付系统,所以普惠的覆盖面仍然有 限。第二阶段是融入金融科技进行金融业的数字化创新,此阶段 大量依赖于大数据、云技术、区块链等技术驱动,

4、进行金融服务 创新,从而解决实际场景需要。 从目前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已然成为实现低成本、覆盖广、 可持续性的普惠金融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了服 务覆盖范围广泛化、客户群体大众化、风险管理数据化。 八项高级原则的具体解读 原则中强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两大基本主题便是创 新和风险。我们从数字技术推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和如何控制数 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 深度解读八项原则,梳理我国目前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具体实践情况。 数字技术推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型技术, 可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扩大服务半径、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从 而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

5、性; 可以通过个性化、 多样化服务满足 客户需求,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可以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而做好风险甄别和控制工作。 具体来说, 以下几个金融领域享 受着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技术红利。 互联网支付。 狭义的互联网支付一般指第三方支付, 是非金 融机构支付。 在普惠金融中互联网支付是目前在我国受数字技术 推动变革最广最深的一个领域。 目前运用在互联网支付上的主要 数字技术有NCF支付、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以及指纹支付。这 些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第三方支付大大冲击了传统的金融支付 系统的格局, 并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颠覆性的革命。 近年的互联 网技术革新, 互联网支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支付功能,

6、而是衍化 到理财、征信、托管、融资等金融领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 来,社会将步入“无现金社会”时代,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 以支付宝为例, 起先支付宝运用担保交易来解决买卖双方的 信用问题, 后来运用快捷支付解决支付繁琐问题。近几年来的声 波、二维码以及指纹支付的推行, 彻底解决了 POS机无法覆盖的 小微企业商家,使得支付受众面基本覆盖。与此同时,支付宝运 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满足了大量的用户交易需求, 目前, 基 于云计算技术的支付宝单笔支付成本已经降到 2 分钱。另外, 2016年“双十一”期间, 支付宝收到 800 万个电话或咨询, 97.5% 均由人工智能完成,同期推出的VRpay

7、虚拟实现支付更是对互联 网支付的又一大数字技术革新。 同时, 支付宝已经从支付工具成 功转型为生活工具,应对医疗、城市交通、生活服务、签证办理 等领域,数字技术能有效分析和解决实际场景,满足客户需求。 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发展的起点,如今,数字技 术从两大方面促进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方面传统金融行业 (主要指银行类金融机构) 利用数字 信息技术不断拓展信贷渠道。具体来说:一是针对小微企业,各 商业银行纷纷建立网上银行、 手机银行以及各种多功能集一身的 卡类业务, 方便各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业进行贷款申请和还贷业 务,将原本线下的业务基本线上化。主要有节约融资房贷成本、 降低风险

8、等优势。 二是针对个人消费信贷, 个人消费信贷主要分 为信用卡和个人消费贷款, 目前我国几大商业银行纷纷利用自身 数据优势,拓展渠道和场景,提供消费者各类消费信贷。比如招 商银行入股滴滴出行, 与其在资本、 支付结算和信贷方面全面合 作,大大拓宽了支付业务和消费信贷渠道。 第二方面是纯网络银行的信贷。 纯网络银行主要包括网上银 行、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等。网商银行相比于传统银行来说, 由于存在电商本身具有的数据优势, 所以会更注重运用数据挖掘 以及模型开发, 而且随之引进的云计算和机器学习, 更为业务的 拓展、数据的分析挖掘以及精准定位风险带来了技术革新。 除了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之外的优

9、势, 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还可以让金 融机构关注到长尾市场。长尾市场简而言之就是排除流行聚焦 后,让原本看来是“鸡肋”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原来传 统企业的“渠道为王”转变为“流量为王”, 提供低成本的产品 以及高效发掘市场信息,创造出繁荣的长尾市场。如今,蚂蚁小 贷、京东白条、腾讯微贷使得贷款的受众面大大增加,在网商银 行上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远远超过了传统银行的贷款 规模。P2P网络借贷和网络众筹则是近几年来比较热门且具有争 议的小额信贷模式。P2P平台结合了理财与借贷,采用“点对点” 模式运营,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作为支撑, 充分补充小 微企业贷款难以及个人理财产品缺乏的市

10、场空白。 网络众筹主要 基于数字科技, 通过互联网向大众募集创业企业早期资金的一种 行为,具有门槛低、多样性的特点,是普惠金融中重要的创新之 一。网络众筹虽然发展规模远不及 P2P网络借贷,但是其发展势 头不容小觑。 尤其是最近革新的区块链技术给众筹带来了新的发 展机遇, 运用区块链能给众筹带来三大好处: 建立合适透明的标 准;易于管理和注册众筹股份;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可靠度。 保险业。 数字化技术使得保险业突破了传统保险业的瓶颈, 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 保险产品销售和服务渠道的数字化, 如今大部分 的保险公司都开拓了以线上营销作为保险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 从官网直销和移动端销售

11、双管齐下, 大大扩展了与客户的触达渠 道,普及了客户对保险的认识, 同时运用数字技术所革新的更简 易明了的产品和高效的投保方式,加大了客户投保的覆盖面。 第二方面, 出现了大量的新兴数字化保险机构, 这些新兴的 数字化保险通过数字化创新, 使得保险服务小额化, 同时具有普 及性、易得性,主要类型有类似蚂蚁金服的第三方保险平台,其 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 为大量的投保人进行风险定价, 将保 费降至几元甚至更低, 大大降低了投保门槛。 目前也有众安保险、 泰康在线、安心保险、易安保险四家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这 四家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基本没有线下销售团队和分支机构, 全部依赖于互联网技术支撑的

12、场景平台, 开发创新出具有“碎片 化、定制化、场景化”的在线保险产品。另外还有数字化的互助 保险组织,在原来互助保险组织基础上, 仍然秉持著“风险共担, 收益共享”的原则, 运用互联网技术, 充分将互联网共享开放的 理念融入互助保险组织。 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数字化互助保险组 织多用于慈善、公益,往往不以盈利为目的,筹措互助资金,较 为形成规模的有 e 互助、夸克联盟、抗癌公社等。 第三方面,数字化保险产品方面的大量创新,依托云计算、 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保险产品充分数字化,不仅形成了许多投 资门槛低、 种类丰富的保险产品, 还打破了许多地域和时间的限 制,大大丰富了险种,像最近被列入热议的雾

13、霾险、高温险、熊 孩子险等。 正是因为数字化保险在产品、 销售、服务上不断创新、 普及大众,所以数字化保险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数字普惠金 融的进一步发展。 平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创新与风险 数字技术虽然给互联网支付、 小额信贷、 保险业带来了极大 的数字红利, 但同时其中的各种风险不容忽略, 具体包括信用风 险、信息风险、系统风险等。 根据原则,除了倡导各国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数字普惠金 融不断创新和发展, 拓展新的业务渠道和业务种类, 同时还需要 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 完善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 础设施服务消费者, 不断加强消费者重视数字技术和相关金融知 识的普及,做到实时监测数字普

14、惠金融的发展,实时报告,从而 达到控制数字普惠金融潜在风险的目的。 如今,运用数字技术而 达到监测风险、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的模式主要如下几个。 客户身份识别。 如前文所提到的, 目前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 已经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即融入金融科技的数字化创新。 在金 融科技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 KY(C Kn o wYo u rCustomer ), 除了在金融创新方面需运用这一重要原则, 在金融监管方面也需 要做到了解客户信息, 确保金融运行安全。 传统的金融监管手段 和基础设施已经远远落后于普惠金融创新, 尤其是传统监管多采 取分业式监管, 过分强调事前监管, 这在普惠金融的推行过程中 不

15、能做到普及性监管,覆盖面过小,而且成本过高。由于数字普 惠金融大量运用了数字技术,具有隐蔽性、虚拟性、高度开放性 的特点,所以如何精确定位客户的风险变得尤其重要。 人脸识别、 远程视频录制、 指纹识别的引进, 使得客户身份识别具有可操作 性,也使得监管业务变得更高效、便捷、普惠。将客户的身份识 别技术和网上、 手机客户端相连接, 有利于实时监管和控制风险, 从而为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征信体系。 在如今的信用社会, 征信已经成为金融发展体系 中最基础的重要环节。 而数字化征信系统是依托人工智能、 云计 算、机器学习和身份识别等数字技术,在采集大数据的同时,进 行识别和描绘征信对象

16、。数字化征信系统的主要优势是评估准 确、及时、识别能力强。目前,我国主要征信机构仍然以大数据 为主,互联网数据主要来源于电子商务、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数据; 搜索引擎提供的浏览数据;微信、微博、QC相关社交数据,结 构化数据征信在我国的运用已经比较成熟。 生物识别、 机器学习 已经展开了一定的运用, 面对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信用 产品多元化, 应用场景丰富化, 数字技术的征信系统的建立有利 于立体化、 形象化、精准化地分析客户信用, 从而进行信用管理。 自我监管体系以及法律监管框架。 数字普惠金融中的监管途 径主要可以分为自我监管约束体系和法律框架约束体系, 其中自 我监管约束体系中最为

17、重要的两点就是信用风险防范和信息安 全风险防范。对于信用风险防范,可以利用场景化借贷,控制额 度以及数字技术, 如大数据和云计算来进行自我风险规避; 对于 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可以通过多元化发展形成风险防范的闭环, 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安全和压力测试进行自我规制。 法律监管框架 则是平衡普惠金融风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 也是事前监测的重要 环节之一。法律框架可以从基础法律体系、金融法律体系、行业 市场政策三个方面进行配套创新。 在普惠金融的立法方面, 美国 已经处于世界成熟行列。 美国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始终坚 持法治原则,不断修订立法,保护普惠金融市场发展,其中社 会再投资法 公平信用报告法 联

18、邦存款保险法起到推动 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作用。 因此,我国要构建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律框架, 必须注 意数字技术带来的技术风险和普惠金融本身存在的风险, 从而构 建支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明确区分各金融 机构之间的职责和定位,并充分保证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 总结 目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得以快速发展主要有 3 个原因:(1) 互联网和移动网相关基础设施不断优化, 使得数字金融拥有良好 的硬件设施;( 2)利用手机网络终端替代传统的物理网点使得 服务成本大幅度降低;( 3)通讯设备普及和金融服务业推广, 加深了消费者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同感。 面对这一难得的历史机 遇和数字技术红利, 我国可以降低互联网使用成本, 加大对数字 普惠的教育和宣传,充分揭示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