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题西林壁2教案 鄂教版 教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题西林壁2教案 鄂教版 教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题西林壁2教案 鄂教版 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西林壁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二、基础知识缘:左右结构,第四笔是竖折。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3.教学突破点:用简笔画来理解诗行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诗中哲理。四、教法设计(一)导入:齐背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它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大家对苏轼了解吗?(二

2、)学习古诗:1知诗人,解诗题(1)请大家再来读一读题目,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2)师解释题目的意思。(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大家自己来读一读。(4)画节奏,朗读。2抓字眼,明大意(1)看看我们跟着苏轼游览庐山时都看到了些什么?自己再来读读,边读边想古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2)读第一行,解释一下。(3)画连绵起伏的群山,高耸入云的山峰。画简笔画朗读(节奏、慢、气势,真有气势,我仿佛看到那直插云霄的高峰。)。庐山不仅横看侧看不同,接下来诗人又有发现。(4)第二行谁来读一读,并解释一下。诗人观察庐山的位置变了,看到的是各不相同的景色。(5)指导朗读。(6)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看到

3、的景色(所见)。为什么看到的庐山千姿百态?古诗的最后两行给了我们答案。指读,再读。3想意境,悟诗情(1)谁来说说后两行的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2)生读全诗,谈体会。诗人为什么说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结合这首诗说说。(3)看山如此,看事和看人也一样。所以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最后让我们带着感情,带着对诗句的理解,齐读全诗。五、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角度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察效果不同。六、资料索引与精华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