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常见病和敌害的防治技术大全教材_第1页
蜜蜂常见病和敌害的防治技术大全教材_第2页
蜜蜂常见病和敌害的防治技术大全教材_第3页
蜜蜂常见病和敌害的防治技术大全教材_第4页
蜜蜂常见病和敌害的防治技术大全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蜜蜂养殖技术高清视频播放蜜蜂常见疾病防治一、囊状幼虫病。又名囊雏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春末夏初多发,主要传染源为被污染的饲料。病虫一般于5-6日龄大量死亡,发病蜂群子脾中常出现不规则的空房。防治:选育抗病蜂种,加强饲养管理。密集蜂群,加强保护、保温。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 备足饲料提高蜂群抗病力。药物治疗:将市售碘酊加水配成 1-3%的溶液再加少量白糖,配成稀糖液喷脾。使用浓度要 由低到高,最好在傍晚使用。按每框蜂病毒灵 1片,多种维生素1片,调入糖浆内喂蜂。二、麻痹病。又叫黑蜂病或瘫痪病,病原体为慢性麻痹病毒和急性麻痹病毒。一般春秋季在成年蜂中所发生的,

2、多为麻痹病。气温较低的早春或晚秋多以大肚型为主,夏秋季多以黑蜂型为主。主要通过蜜蜂的饲料交换传播。防治:替换蜂王,加强保温,防止蜂群受潮,给病蜂群饲喂奶粉、黄豆粉等蛋白质饲料,提 高其抗病力。药物治疗。20万单位的金霉素或新生霉素兑入 1千克糖浆,每框蜂喂 50-100克,隔3-4天 喂1次,3-4次为一疗程,或每千克糖浆加病毒灵 3-4片,每框蜂喂50克,3-4次为1疗程。 也可用1千克糖浆对板蓝根冲剂 20克、土霉素2片,隔天喂1次,连用4次。三、 美洲幼虫腐臭病。又叫烂子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封盖幼虫传染病,被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传染源。腐烂的幼虫有黏性,挑起能拉细丝,有鱼臭味。防

3、治:加强检疫,杜绝病源,不购病蜂,禁用来路不明的饲料。对蜂群用0.1%的磺胺噻唑糖浆预防。发现病蜂群,立即隔离治疗。对重病群要彻底换箱及脾,彻底消毒,轻病群进行人工清巢和消毒。土霉素、四环素、磺胺噻唑钠3种药物可交替使用。每群蜂用土霉素粉5万-10万单位(四环素10万-20万单位,磺胺噻唑钠 0.5-1克)混于0.5千克白糖中,加食用 油揉成团连喂4-5天后改为隔天饲喂,直至不见烂子为止。四、欧洲幼虫腐臭病。主要是未封盖幼虫的传染病。由蜂房链球菌、蜂房芽孢杆菌,蜜蜂链球菌和蜂房杆菌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春秋两季易发。患病幼虫一般死于4-5日龄,尸体有很浓的酸臭气味,但无黏性,易被工蜂拉出清除

4、。防治:加强饲养管理,紧缩巢脾,饲料要充足。早春对病蜂群适当补饲蛋白质饲料,以提高蜂群的清巢力和抗病力。用每千克糖浆加入10万-20万单位链霉素或土霉素,按每框蜂50-100克进行饲喂,每4-5天给药1次,连用3-4次为一疗程。五、孢子虫病。又叫蜜蜂微粒子病,是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蜜蜂成虫慢性传染病。早春、 晚秋和越冬期间多发。病蜂逐渐衰弱,头尾发黑,并伴有腹泻。失去飞翔力的病蜂常爬行, 不久即死亡。防治:备足优质越冬饲料和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对病群蜂箱、巢脾和蜂具彻底消毒,更换病群蜂王。1千克糖浆加入灭滴灵 0.5克,每群每次喂0.3-0.5千克,每隔3-4天喂1次,连 续喂4-5次为一疗程

5、。六、螨病。由大、小蜂螨体外寄生所致。至蜂群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常见遍地死蜂及蛹、 翅、足缺残的幼蜂乱爬,蜂群势急剧下降。防治:常用药剂有杀蛾 1号、2号、3号、速杀螨等。在巢内没有封盖时治螨是最佳时期,如能在蜂群断子后越冬前治疗2-3次,冬末春初蜂群开始繁殖前再治2-3次,就能有效地控制蜂螨。几种蜜蜂病害及防治蜜蜂螺原体病的防治一、病原蜜蜂螺原体是一种呈螺旋状,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菌体直径0.17微米。二、症状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集聚在一起,行 动缓慢,不久死亡。死蜂大多双翅展开,吻伸出,发病严重时,不仅青壮年蜂死亡,而且刚 出生不久幼年蜂也爬出箱

6、外死亡,蜂群群势下降危害更大,患病蜜蜂消化道不尽相同,有的中肠膨大呈灰白色,有的缩小呈褐色,后肠有的充满稀黄色粪便,有的充满混浊水状液。三、流行特点1、地理分布:蜜蜂螺原体病分布较为广泛。调查表明,转地放蜂的蜂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而定地饲养的蜂场,病情较轻。在浙江一带,春季4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在华北一带,发病高峰期为 67月份。2、传播途径:用饲喂和微量注射法接种蜜蜂螺原体,均可使健康蜂患病,证明该病是通过消化道侵入蜂体引起蜜蜂死亡的。在蜂群内,被污染的饲料和蜂具是该病的传染源。据国外报道,从植物花上也分离到蜜蜂螺原体,证明花螺原体对蜜蜂有致病性。3、该病与其他病害的相关性:蜜蜂螺原体单

7、独感染蜜蜂发病的较少见,而常与其他病 害如孢子虫病、麻痹病等混合发生,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蜂群群势下降严重。因此,在 防治时,应采取综合措施。四、防治方法室内测定表明,蜜蜂螺原体对抗生素类药物敏感,但由于该病通常与孢子虫病、病毒病混合感染,因此只用抗生素防治效果较差,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药物防治:春季在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时,加入保蜂健、抗病毒一号和磺胺类药物 预防。发病初期,再根据病原种类应用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2、加强饲养管理:经常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饲料贮备,越冬饲料要求优质、量足。春 季注意对蜂群保温并做到通气良好,以防止巢内湿度过大,秋季对巢脾和蜂具进行消毒。3、选育抗病蜂种:淘

8、汰抗病力差的蜂种,选育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新蜂王,保持蜂群 群势,增强抗病力,更换陈旧巢脾和老弱蜂王。蜜蜂麻痹病的发生和防治蜜蜂麻痹病,又叫黑蜂病、瘫痪病,是由慢性麻痹病毒或急性麻痹病毒引起的一种成年蜜蜂传染病。这种病传染快,病性重,比较顽固难治,对蜜蜂的危害很大。如 不及时防治,轻则造成蜂蜜严重减产,重则会使蜜蜂出现大量死亡。蜜蜂麻痹病毒是通过蜜蜂建巢、调换巢脾、利用病群育王等途径传播给健康蜂群的,阴雨过多、蜂箱内湿度过大,或久旱无雨、气候干燥,都会导致发生。健康蜂还可通过与染病 蜂接触和吸食被污染的饲料而发病。其主要症状是,由于神经细胞直接受病毒损害,引起病蜂麻痹痉挛,行动迟缓,身体不断地抽

9、搐颤抖,丧失飞行能力,翅和足伸开,虚弱地振翅, 无力地爬行,有的腹部膨大,有的身体瘦小,常被健康蜂逐出巢门之外,到后期则体表发黑, 绒毛脱光,腹部收缩,如油炸过的一样。防治蜜蜂麻痹病,可采取以下五条措施:提高蜂群的自身抵抗能力。要选育抗病的和耐病的蜂种,选择健康无病的蜂群培育蜂王。 在自然界缺少蜜粉源时, 要及时补助饲喂,补给一定量的蛋白质饲料, 以强势减少患病危险。及时处理病蜂。要经常检查蜜蜂的活动情况,如发现有的蜜蜂出现麻痹病症状,就应该立即将其消灭以免将麻痹病传染给健康蜂。防止蜜蜂吸食被污染的饲料。 对蜜蜂要饲喂无污染的优质饲料。 如果蜜源植物已被污染, 就要迅速离开污染源。同时,要加强

10、蜂箱保温,严防蜂群受潮。更换清洁的新蜂箱。要对蜂箱进行经常消毒,每隔6天左右一次,方法是用 10克左右的升华硫粉,均匀地撒在框梁上、巢门口和箱门口。用药喷脾。可将20万单位的新生霉素或金霉素,加入1公斤糖浆,摇匀后喷到蜂脾上,每隔2天喷1次,连续喷2次3次。总之,对蜜蜂麻痹病只要发现及时,防治有力,是能够控制危害、减轻损失的。蜜蜂孢子虫病蜜蜂孢子虫病又叫微粒子病”,是蜜蜂的一种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欧美一些国家发生较普遍, 在我国一 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地发生,东北地区蜂群越冬时间长,发病较普遍而且严重。 患孢子虫病的蜜蜂寿命缩短,产蜜及产王浆能力明显下降。1病原蜜蜂孢子虫病是由蜜蜂孢子虫引起的,它

11、寄生于蜜蜂中肠上皮细胞,以蜜蜂体液为营 养发育和繁殖,有二种生殖形态,即无性裂殖和孢子生殖。在蜜蜂体外以孢于形态存活,孢 子长椭圆形,大小为小 65. 5微米X1.72. 6微米。孢子虫孢子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蜜蜂的粪便中可存活2年;58C温水中存活10分钟,在4%甲醛溶液中能活1小时,用甲醛蒸气及冰乙酸蒸气处理 1分钟就可将孢 子虫杀死,在2 %氢氧化钠溶液中也仅能存活 15分钟。在直射的阳光下,经 1532小时才 能杀死孢子虫;在 10%的漂白粉溶液里,需 1012小时才能杀死;而在 1 %的石炭酸溶液 中,只需10分钟就可将其杀死。2. 症状患病初期,蜜蜂的外部症状表现不明显,

12、随着病情的发展,才逐渐表现出症状,如行 动缓慢,萎靡不振。后期则完全失去飞行能力。病蜂常集中在巢脾下面边缘和蜂箱底部,也 有的病蜂爬在巢脾框梁上。由于病蜂常受到健康蜂的驱逐,致有些病蜂的翅边缘出现缺刻。 也有的病蜂在蜂箱巢门前和场地上无力爬行。病蜂体色较正常蜂暗淡,以意大利蜂为例,病蜂腹部末端暗黑色,第一、二腹节背板呈棕黄色略透明,中肠灰白色,环纹模糊,失去正常 弹性。正常中肠淡褐色,环纹清晰,弹性良好。病蜂体内白细胞通常较正常蜜蜂减少50 %左右。3. 诊断方法 蜜蜂的检验从疑似患孢于虫病的蜂群中抓取10只带病状的工蜂,拉出消化道,剪取中肠,放入研钵内加10毫升蒸馏水研磨,制备悬浮液,取1滴

13、涂于载玻片上加盖片,置45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长椭圆形孢子,则可确诊为孢子虫病。如果是干的病蜂样品,则可去掉蜂的头部和胸部,取其腹部研磨并加10毫升蒸馏水制备成悬浮液, 经纱布过滤,上清液以4000 转/分离心5分钟,取沉淀物涂片镜检。以上方法同样适用于对雄蜂的检验。 蜂王的检验检验蜂王是否患病,采取活体检验法。抓取蜂王,将其扣在小玻璃杯内或纱笼中,下 面铺张白纸,使蜂王排泄粪便,然后再将蜂王送回原群,取少许粪便涂片,加1滴蒸馏水盖片镜检。 蜂蜜的检验(1) 涂片法:取待检样品蜜1份,用水做倍比稀释,涂片镜检。(2) 沉集法:取待检样品蜜I份,用9份水稀释,混匀后,以 4000转/分

14、离心5分钟,取沉淀物涂片镜检。 孢子虫孢子与其类似物的区分酸处理,用似区分孢子虫和真菌孢子:涂片制备液,加1滴浓盐酸,置室温或 30 C温箱内2030分钟,孢子虫孢子外壳破裂,有的则完全被酸溶解而消失,而真菌孢子却保 持原状不变。(2) 酒精乙醚等量混合液,用以区分孢子虫和脂肪球:涂片制备液加几滴酒精乙醚等量混合液,待蒸发干后,再加1滴蒸馏水,镜检结果,孢子虫孢子尚存,而脂肪球溶解消失。(3) 苏丹川染色液处理,用以区分孢子虫和真菌孢子、脂肪球及花粉粒:涂片制备液加 几滴苏丹川染色液,数分钟后镜检,结果是孢子虫孢子无色, 真菌孢子染成浓淡不等的红色, 脂肪球橙黄色,花粉粒呈蓝黑色。4. 流行特

15、点 发病规律孢子虫病的发生与温度及蜜源关系密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发病高峰期出现在 春季。江苏、浙江发病高峰期为34月份,华北、东北和西北为56月份,而广东、广西、 云南和四川发病高峰期出现在I2月份。在南方夏季高温炎热季节和北方的晚秋气温低的季节,孢子虫病的病情指数急剧下降,看不到病状表现。发病轻微的蜂群如遇丰富的蜜源条件,病情可暂时得到控制。冬末春初,患病蜂群成蜂死亡数量高于增殖数量,同时还伴随着 蜂王的丧失或交替, 此时气温低,外界若尚无蜜源,蜜蜂在蜂群内排泄粪便污染巢脾,蜜蜂在清理巢房时受到感染,幼年蜜蜂发病率较高。 与发病相关因素蜂群越冬饲料不良,尤其是在蜂蜜中含有甘露蜜的情况下

16、,易引起蜜蜂消化不良,促使孢子虫病发生,在蜂群内工蜂、雄蜂和蜂王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工蜂感染率最高,其次是蜂王,在工蜂中又以青壮年蜂感染率最高,而幼年蜂和老龄蜂较低;幼虫和蜂蛹则不感病。在蜂种之间,存在抗病性差异,西方蜜蜂发生较普遍,而东方蜜蜂很少发病。 传播途径蜜蜂孢子虫病传染的唯一途径是消化道感染。被病蜂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病害传染的主要来源。试验查明,1只感病12天的工蜂体内含有 2000万3000万个孢子虫,而感染 42天的蜜蜂中肠里孢子虫含量可达4000万6000万个。这么大数量的孢子虫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蜂箱、巢脾、蜂蜜、花粉及水源,尤其是当病蜂伴有下痢症状时,污染更为严重, 当健康蜂

17、在进行清理活动或取食蜂蜜、花粉、采水时,孢子便经蜜蜂口器进入消化道,并在肠道内发育繁殖,新的孢子体与肠壁坏死细胞一起脱落,排出体外,由此继续传播蔓延。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盗蜂和迷巢蜂,尤其是蜂场的转运,蜂群集中于火车站及放蜂场地,蜂群排列过分拥挤,加之蜂群新到一个地方,认不清本群巢门,常常误入他群,引起 发病,用含有孢子虫孢子的蜂蜜喂蜂,造成重复感染,被孢子虫污染的蜂箱和巢脾未经消毒处理,重复应用而引起感染; 养蜂员在检查蜂群或取蜜时,随意调换巢脾等活动都会造成病害的传播和蔓延。蜜蜂卷翅病病害/虫害名称:症状表现:蜜蜂卷翅病卷翅病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一种生理性疾病。江浙地区多发生于芝麻

18、、棉花密期,福建多发生于瓜花期。该病不仅影响新老蜂的交替,而且直接影响蜂群的采集力和下一个流蜜期 的生产。1 病因主要是由于高温干燥引起。当外界气温高达35C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蜂群内蜜蜂少,子脾多,易发生卷翅病,群内如缺乏饲料,病情也会加 重。其次是大蜂螨和小蜂螨,寄生于幼虫和蛹体,吸收体液,影响其正常发育,羽化出房的 幼蜂出现卷翅或缺翅。2.症状羽化出房的幼蜂翅膀不能伸展,形成卷翅,轻者翅尖卷,重者翅面叠折,蜂体瘦小,通常边脾和子脾边缘的幼蜂病情严重。卷翅蜂在第一次出巢试飞时,往往坠地死亡。诊断和对策:采取以防暑降温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第一,选择阴凉靠近水源的地方作为蜂群越夏

19、场地,特别要避免将蜂群放在烈日直晒的地方。第二,作好蜂群的遮荫。 蜂场无天然遮荫物时,应架设凉棚或在蜂箱上加盖草帘遮萌。第三,调节箱内温湿度, 在卷翅病发生时期, 可采取蜂群内加灌水脾或在框梁间加木条等方法来调节群内湿度。第四,作好蜂螨的防治。把蜂螨的寄生率控制在 2%以下,保持蜜蜂的正常生活。第五,蜂群缺蜜时,应用糖水补充饲喂(糖与水各半)。蜜蜂白垩病的防治蜜蜂白垩病主要是由蜂囊菌引起的危害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病。一、流行特点 本病在不良气候、温度和湿度下,通过患病幼虫及其尸体,还有被污染的饲料、蜂具与带菌的蜂螨等传染,一旦被感染,患病幼虫无一存活。一般发病在1-3月份,但秋、冬季亦有发生。二

20、、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侵害蜜蜂幼虫,而雄蜂幼虫最易感染,其因是雄蜂幼虫多在巢脾边缘之故。幼虫发病后呈深黄色或白色,然后发生石灰化,逐渐变为灰白色至黑色。死亡幼虫尸体干枯后变成一块质地疏松似白垩状物,体表覆盖一层白菌丝。工蜂可将这种干碎尸片拖出巢房,一般在箱底和巢门外的地面可看见石灰块状尸体。此病严重时蜂群失去产浆和产蜜能力,甚至造成全场蜜蜂灭亡。三、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经实验室诊断,即进行病 料接种培养,镜检见到蜂囊菌的菌丝和含有孢子球的孢子囊时,即可确诊为本病。四、预防对本病的预防,一是加强对蜂群的综合饲养管理,提高蜜蜂的抗病力;控制真菌繁殖的环境条科,实行定地饲养

21、,适当与小转地饲养相结合;饲料要清洁卫生,适当加入3%柠檬酸钠助消化;箱内保持一定蜂胶;更换患病群蜂王和污染的蜂具;饲养抗病力强的蜂种。二是严格消毒,凡是被本菌污染的蜂箱、巢脾都要在脱蜂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 熏蒸消毒。三是用对本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毛霉目霉菌饲喂蜜蜂,以抑杀本菌。五、 治疗1、用黄连解毒汤加减煎汁,候温喷脾,连喷3天。2、喷脾3天后改用灰黄霉素1克混于500克糖浆中每天1次饲喂,连用3天。3、用10克蜂胶浸泡于40毫升95 % 酒精中,泡6天去渣,再加100毫升50C热水过滤,喷在抖蜂后的巢脾上,每天1次,连喷7天。可根据需要量制作蜂胶酒精浸泡液。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欧洲蜜蜂幼虫腐

22、臭病(又称“黑幼虫病”、“纽约蜜蜂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引起蜜蜂 幼虫的一种恶性、细菌性传染病。以34日龄未封盖幼虫死亡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1病原学蜂房蜜蜂球菌属蜜蜂球菌属。 本菌必须含5% CO2条件下培养,为革兰氏阳性、披针形、 单个、成对或链状排列,无芽,无运动性,为厌氧乃至微需氧的细菌。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 抗力较强,在干燥幼虫尸体保存毒力3年,在巢脾或蜂蜜里可存活1年左右,在40C下,每立方米空间含50毫升福尔马林蒸气,需 3小时才能杀死。2流行病学被污染的蜂蜜、花粉、巢脾是主要传染源。蜂房蜜蜂球菌能在尸体及蜜粉脾、空脾中存活多年。蜂群内一般通过内勤蜂饲喂和清扫活动进行传播

23、,饲喂工蜂是主要传播者。 蜂群间主要是通过盗蜂和迷巢蜂进行传播。 养蜂人员不遵守卫生操作规程,任意调换蜜箱、蜜粉脾、 子脾以及出售蜂群、蜂蜜、花粉等商业活动,导致疫病在蜂群间及地区间传播。感染动物为蜜蜂幼虫,各龄及各个品种未封盖的蜂王、工蜂、雄蜂幼虫均可感染, 尤以12日龄幼虫最易感,成蜂不感染;东方蜜蜂比西方蜜蜂易感,在我国以中蜂发病最重。本病多发生于春季,夏季少发或平息,秋季可复发,但病情较轻。其次,该病易于蜂群 群势较弱和巢温过低的蜂群,而强群很少发病,即使发病也常常可以自愈。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病潜伏期一般为 23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 45天佟季除外,因随国家不 同而不同)。以

24、34日龄未封盖幼虫死亡为特征。尸体位置错乱,呈苍白色,以后渐变为黄色,最 后呈深褐色,并可见白色、呈窄条状背线(发生于盘曲期幼虫,其背线呈放射状)。尸体软化、 干缩于巢房底部,无黏性但有酸臭味,易被工蜂清除而留下空房,与子房相间形成“插花子脾”。4诊断4. 1从临床可疑为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蜂群中,抽取24天的幼虫脾12张,仔细检查子脾上幼虫的分布情况。如发现虫、卵交错,幼虫位置混乱,颜色呈黄白色或暗褐色,无黏 性,易取出,背线明显,有酸臭味,结合流行病学可初步诊断为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确诊 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4. 2实验室诊断微生物学诊断:(1)革兰氏染色镜检:挑取可疑幼虫尸体少许涂片,用

25、革兰氏方法染色,镜检。若发现 大量披针形、紫色、单个、成对或成链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诊断为本病。(2)致病性试验:将纯培养菌加无菌水混匀,用喷雾方法感染12天的小幼虫,如出现上述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的症状,即可确诊。5防治加强饲养管理,紧缩巢脾,注意保温,培养强群。严重的患病群,要进行换箱、换脾,并用下列任何一种药物进行消毒:用5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煮沸熏蒸一昼夜。0.5%次氯酸钠或二氧异氰尿酸钠喷雾;0.5%过氧乙酸液喷雾。蜜蜂大肚病的几种防治方法蜜蜂大肚病是蜜蜂成年蜂病的一种类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由于受风、雨、雪、寒等 外界恶劣气侯的影响,蜜蜂无法出巢,不能排泄泄飞翔,后肠积粪膨胀,加上

26、外界粉蜜源断绝,全靠人工饲养,营养往往不足,抵抗力减弱而易患此病。该病传染很快,危害极大,几 周内可以蔓延全场。 患病严重的蜂群,死蜂堆满整个箱底,堵塞巢门。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治疗。抗病毒1号5g,加在5kg糖液中,混合均匀,每晚每群蜂喂300g,开始每晚1次,3天后隔天1次。病毒灵1片,多酶片2片,醋酸20g,3种药物混合在1kg糖液中,每晚每群蜂喂300g 左右,连续喂1周。(3) 用大蒜1kg捣烂,加入米醋3g,浸23天,滤出蒜渣,在1kg糖液中加入醋蒜溶液 60g,喂蜂,连喂7天。(4) 强行促使蜜蜂飞翔排泄,是预防和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在晴天中午,气温8C左右时,用5份蜂蜜、5份温开

27、水、1份米酒混合,浇于框粱上,蜜蜂吸吮后,能促使母蜂出巢 飞翔,在排泄肠积粪后,病情可缓解和消除。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最使蜂农头疼的是蜜蜂幼虫病,不但病蜂难繁殖起来,还可使蜂场中其他蜂群受感染, 甚至使整个蜂场毁灭。不少蜂农将治疗蜜蜂幼虫病寄托在药物上,狠狠的用药;病群迁延不愈,不死不活,很难恢复生机。彻底根治办法是采取换脾、换王、换箱等措施,将病群所有 的巢脾虫脾一律销毁,再配合用药,即可治愈。最好将病群移至3公里以外地方隔离治疗,将消毒蜂箱置于病群位置, 箱内放数张空脾, 将病蜂抖落在箱中,使蜂多于脾,找到蜂王杀死,诱入1只新蜂王。将病蜂的巢脾、蜜脾、虫脾全部毁掉或化蜡或烧毁,毫不可惜。蜂箱

28、的附属设备如隔王板、副盖、隔板等一律换成消毒过的。同时喂足饲料,场内喂水,再配合用药。用两三种药物交叉进行饲喂,至少喂药 1周。如第一次毁脾没有成功,仍出现“花花脾”和腐烂幼虫,还要进行第二次毁脾。治疗幼虫病的药物很多:每1000克1 : 1糖水,加土霉素和四环素 40万单位,根据群势强弱,每群每次喂 100200克。每支80万单位青霉素,每支100万单位链霉素,每支30万单位红霉素,均用1支加 在1000克1 : 1糖水中,每群每次喂 200300克,每天1次。 白垩病可用白垩净,按说明书使用。 囊状幼虫病可用病毒灵,每框蜂用1片,溶于50克1 : 1糖水中应用。蜜蜂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一、症状

29、:蜂群出现衰弱,萎靡不振,翅膀发抖,失去工作能力。病蜂离群,四处爬行, 腹部膨胀、腹部末端呈现暗黑色,粪便稀薄呈黄色而带有臭味。在箱底巢前有很多痢斑,病 蜂群势迅速削弱,部分病蜂急剧死亡。捉取病蜂切去头部,然后用指甲夹住腹部末端,和螯针一起拉出膨大的直肠,接着拉出丝状的小肠,最后拉出中肠,病蜂的中肠环纹明显,内容物呈黑灰色。二、防治:喂给蜂群无污染的水。饲喂庆大霉素糖浆和0.1%电解多维饮水。为防止蜜蜂误采被污染的水源,对污染严重的臭水塘进行污染物清 除,同时对水塘周围和水面用1%的威力碘进行喷洒消毒。(马斌)中蜂囊状幼虫病此病是因病毒引起的病害, 传染性很强,一般春季和秋季蜜蜂繁殖时比较容易

30、患病。56日龄幼虫多发此病,于封盖前后死亡,死虫封盖后,被工蜂打开,死幼虫露出尖头,有人 称之为尖头病”。虫体黄灰色,尸体不腐烂,无粘性,无臭味。幼虫外裹表皮,表皮下充 满水状液体,用镊子夹出时,幼虫形成一个囊状体。防治方法果断关王断子,选择发病轻或不发病的蜂群培育蜂王,取代患病群蜂王。如果蜂群少,又均发病,在有雄蜂的情况下,可杀死蜂王,令其改造王台。合并弱群,加强保温,保持 蜂群有足够的饲料,人工补充饲喂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饲料,可以有效地增强蜂群的抵御能力。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或抗病毒的西药对该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如华千金金藤(又名海南金不换)50g加水充分煎煮后过滤,按1 : 1的比例加入白糖,

31、可喂 3040框蜂;病毒灵按每框蜂1片的剂量研成细末,按 1 : 1的比例调入糖浆中喂蜂亦可。欧洲幼虫腐烂病此病是由蜂房链球菌引起的。通常感染34日龄蜜蜂幼虫,死亡幼虫开始呈灰白色,不饱满,无光泽,而后死虫呈黄灰色,在巢房里腐烂,发出酸臭味。防治方法由于该病为细菌感染引起,故用抗菌素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常用药物有青霉素、 土霉素、链霉素,选用其中一种抗菌素溶于糖浆中喂蜂,每脾蜂用量为2万单位。巢虫巢虫是蜡螟的幼虫。 爬上巢脾的巢虫,蛀食巢脾并穿成隧道,吐丝作茧,毁坏巢脾和蜂子,严重时使许多蜂蛹在羽化前死亡,封盖子脾上因而出现大量“白头蛹”。防治方法对巢虫进行防治首先要经常清除箱底蜡层屑,使

32、蜡螟无藏身和产卵繁殖场所;其次是要做到蜂脾相称,防止巢虫上脾,剔除老巢脾多用新脾。蜜蜂的敌害较多,这里主要介绍两种:蜡 螟,胡蜂 (一)蜡螟危害蜂群的蜡螟有两种,即大蜡螟和小蜡螟。大蜡螟分布于全世界,小蜡螟 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大陆。蜡螟的幼虫称为巢虫,又称绵虫、隧道虫。以幼虫 危害蜂群。不但蛀食巢脾,破坏蜂巢,而且穿蛀隧道,伤害蜜蜂的幼虫及蛹,造 成“白头蛹”。轻者影响蜂群的繁殖,重者还会造成蜂群的飞逃。东方蜜蜂较西 方蜜蜂受害严重。1 形态特征蜡螟为完全变态昆虫。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卵大蜡螟的卵呈粉红色,短椭圆形,长约 0. 5毫米,宽约0. 3毫米,卵壳较 硬且厚,表面

33、布有网状刻纹;小蜡螟的卵呈乳白色,短椭圆形,长约 0. 3毫米, 宽 约0. 2毫米,卵壳较软且薄,表面布有不规则的网状刻纹。 幼虫大蜡螟的幼虫初孵化时似衣鱼状,体乳白色,长 0. 81毫米,前胸背板棕 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325亳米,体呈黄褐色。小蜡螟的幼虫初孵化时与 2龄 幼虫无形态差别,幼虫乳白色至黄白色,前胸背板呈黄褐色,较头部颜色略浅些。 体长0. 70. 9毫米,老熟幼虫体呈蜡黄色,体长 1518毫米。 蛹大蜡螟的蛹呈纺锤形,长1214毫米,黄褐色,腹部近腹面有一对小刺钩, 背面有两个排成一排大而扁平的齿状突起。小蜡螟的蛹长 810毫米,黄褐色, 腹部末端具8根棘刺,成环状排列,其

34、中腹面的 4根较细小,背面的4根粗壮。 成虫大蜡螟雌蛾体长1314毫米,翅棕黑色,翅展2728毫米,前翅近长方形, 外缘较平直,自肩角到臀角有一列锯齿状凸纹, 翅色不均匀,翅中部近前缘处有 一些紫褐色呈半圆形的深色斑,近顶角处前缘有一剑状灰白色斑,凸纹到内缘间 为黄褐色,靠内缘有两个紫褐色斑,翅的其余部分色浅。下唇须突出于头的前方, 头及胸部背面黄褐色,大蜡螟的雄蛾较小,头、胸部背面及前翅近内缘处呈灰白 色,前翅外缘凹陷, 略呈“V字形。小蜡螟雌蛾体长910毫米,翅展21 25毫米,除头顶橙黄色外,全身紫灰色,前翅扁椭圆形,顶部较圆,翅色均匀, 紫灰色,下唇须不突出于头前方,雄体较小,前翅近肩

35、角紧靠前缘处有一长约3毫米大小的棱形翅痣。2 生活史及习性小蜡螟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一般一年可发生3代。在福建,夏季卵期约为 4天,幼虫期最短为42天,最长可达69天。蛹期最短为7天,最长为9天, 成虫期最短为4天,最长为31天。雄性蜡螟较雌性发育期长12倍。蜡螟发 生危害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在自然情况下,如旬平均气温超过13C,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甸平均气温在27T以上,蜡螟繁殖迅速,危害严重,旬平均气温 下降至8C,群内温度下降到9C以下时,幼虫停止取食。在北方气温下降至7C 以下,在室外空蜂箱、空巢脾中的蜡螟,5小时后全部死亡,如温度升高到49C, 40分钟内,各虫态蜡螟将全部死亡。强群受

36、蜡螟危害轻,弱群受害重;东方蜜蜂较西方蜜蜂受害重。初孵化的幼虫以蜂巢底部蜡屑为食,4天后即上脾危害,行动敏捷,爬行速度快。2龄以后,虫体较大,工蜂易察觉,上脾后常受到工蜂 的清理,所以不易造成危害。上脾幼虫,穿蛀隧道并沿隧道取食,隧道有时有分叉,随着幼虫龄期和食量增大,隧道也不断加长和扩大。蜜蜂幼虫受其危害, 化蛹后不能封盖,呈“白头蛹”状死亡。蜡螟幼虫56龄时,食量猛增,对巢房破坏加剧。巢内工蜂在清除死蛹后即咬脾清巢, 掉落箱底的大幼虫在蜡屑中长 大,并在箱底角落结茧化蛹。3防治方法第一,经常清除蜂箱内的残渣蜡屑,保持蜂群卫生,清除陈旧巢脾。 第二,饲养强群,保持蜂多于脾,对弱群作适当合并,

37、增强对巢虫的抵抗力。 第三,当巢虫上脾为害时,应及时进行人工清除或抖落蜜蜂,将巢脾用药物熏治, 杀灭巢虫。第四,贮存的巢脾密闭保存,定期用药熏杀。此外,在贮存巢脾过程中,经常放 些萘粉,以驱避蜡螟。熏杀巢虫常用的药物有二硫化碳、冰醋酸和燃烧硫黄。 第五,阻隔器法防治。阻隔器由大小不同口径的铝合金瓶、紫铜管、螺栓、螺帽 组成。将10框蜂箱作适当改造,在小口径的广口铝合金瓶中放入0. 51克高效低毒的药膏,安装阻隔器在蜂箱的前后壁上,在两根阻隔器上架一根木条,用 螺帽固定,木条不与箱体接触。安装阻隔器的蜂箱,其内径尺寸与标准箱相同。 当巢虫爬到木条上,进入阻隔器内而被毒死。但对蜜蜂及人无毒无害。

38、第六,用苏云金杆菌压入巢础内,当巢虫上脾危害时,食入苏云金杆菌后感病死 亡。或用蜡螟大腿小蜂和绒茧蜂产卵于蜡螟幼虫体, 孵化后靠吸食巢虫体液生活, 致死巢虫。因此,培育寄生蜂,适时将其放入蜂群中,可控制巢虫的危害。(二)胡蜂胡蜂是蜜蜂的重要敌害,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地区养蜂,外勤蜂常遭受胡蜂 为害,受胡蜂为害严重的蜂群弃巢飞逃。 在我国农区胡蜂约有100多种,为害蜜 蜂的胡蜂主要有大胡蜂、小胡蜂、蜂狼,金环胡蜂、墨胸胡蜂和黄蜂。1. 危害情况大胡蜂体大而凶猛,危害蜜蜂的时间集中在810月,在蜜粉源缺乏时,大 胡蜂除在空中追逐捕食蜜蜂外,还在蜂场巢门前等候,捕食进出的工蜂,并将嚼 碎的蜂尸残渣弃置

39、于巢门处。群势较弱的蜂群,巢门较大时,胡蜂可成批攻入, 蜂群被迫弃巢迁逃或被毁灭。小胡蜂体小,行动敏捷,捕捉蜜蜂较大胡蜂灵巧。 小胡蜂 攻击巢门口的工蜂时,以俯冲形式捕捉,守卫工蜂摆尾发出信号,招引 大批工蜂涌出,聚集巢门前,严阵以待。小胡蜂由于行动敏捷,捕捉1个工蜂后即飞往树枝上,吃后又飞回继续攻击。因此,在巢门外守卫的工蜂没有能力对其 群起而攻之,只有当个别小胡蜂钻入蜂群内或落入巢脾上时, 大量蜜蜂包围胡蜂 螫咬致死。小胡蜂直接捕食的蜜蜂数量虽然不多,但由于干扰破坏蜂群的正常采 集活动,给养蜂生产造成一定损失。2. 生物学特性胡蜂与蜜蜂都是营群居性生活的社会性昆虫, 群体由蜂王、工蜂和雄蜂

40、组成, 与蜜蜂不同之处是一群胡蜂中多只蜂王可同巢。胡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后便进入越 冬期,翌年34月开始产卵繁殖。 蜂王越冬后的蜂王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和补充营养后, 各自寻找避风向阳的场所 营巢,边筑巢边产卵,一般产20粒卵,当第一代工蜂羽化并参加内外勤活动后, 蜂王产下第二代卵,一般产95150粒卵。胡蜂蜂王卵巢管仅有1216条,是 意大利蜂蜂王的4%,可是胡蜂蜂王可多王同巢,弥补了产卵量少的缺陷。 雄蜂是由第三代工蜂中未经交尾受精的工蜂产的卵发育而成。它们可与同巢或异 巢的工蜂交尾,交尾后不久死 亡。雄蜂最多时,可占工蜂总数的 20%。 工蜂从事饲喂、清巢、保温、筑巢、捕猎食物、米集、御敌和护

41、巢等活动。工蜂 有卵巢管1012条,发育较均匀。工蜂性情凶狠,蛰针明显,排毒量大,攻击 力强。工蜂和蜂王无形态区别。 营巢常在隐蔽的山洞或大树洞内建巢,洞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御敌、护 巢。蜂巢呈球形,单脾。 群势种类不同,群势差异较大,一般由1001000只胡蜂组成,最大者可达 40005000 只。 食性捕食昆虫为食,多为蝇类、虻类。在其他昆虫饲料短缺时捕杀蜜蜂,将捕捉 的蜜蜂带到附近的树枝上,混以蜜囊里的蜜汁,井将咬碎的肌肉拧成团,带回巢 内哺喂其幼虫。3. 几种胡蜂的形态特征和特性 大胡蜂体长30毫米,头部黄色,中胸背板黑色,腹部棕褐色并有黄色环纹。群居, 常营巢于树洞内或建筑物下。 夏末秋初,常盘旋于蜂场上空或守候在巢门前, 捕捉蜜蜂。 蜂狼蜂狼又叫大头泥蜂。体长15毫米,头大,胸部 黑色,腹部鲜黄色。在土洞 里营巢,是一种营独栖生活的胡蜂。雄蜂无螫针,不捕食蜜蜂,能采蜜,工蜂具 螫针,能采蜜,同时又捕食蜜蜂。它除吸食蜜蜂蜜囊里的蜜汁外,还将蜂尸运回 蜂巢饲喂幼虫。1只蜂狼在幼虫发育期,要吃掉46只蜜蜂。 墨胸胡蜂体呈黑褐色。蜂王卵巢管为1216条,工蜂为1012条,每天有二次出勤 高峰。卵期5天,幼虫期9天,蛹期13天,成蜂寿命可达3个月以上。在福州 地区越冬两个月左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