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液压及气压传动_第1页
第3章液压及气压传动_第2页
第3章液压及气压传动_第3页
第3章液压及气压传动_第4页
第3章液压及气压传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 3.1.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3.1.2 液压泵的分类液压泵的分类 3.1.3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3.2 齿轮泵齿轮泵 3.2.1 齿轮泵工作原理齿轮泵工作原理 3.2.2 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和流量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和流量 3.2.3 KCB型齿轮油泵型齿轮油泵 3.2.4 齿轮泵存在问题齿轮泵存在问题 3.3 叶片泵叶片泵 3.3.1 单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 3.3.2 双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第第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3.4 柱塞泵 3.4.1 径向柱塞泵 3.4.2 轴向柱塞

2、泵 3.5 液压泵的类型选用 3.6 液压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6.1 液压泵的安装要求 3.6.2 液压泵的使用注意事项 3.6.3 液压泵故障分析及排除 3.7 液压马达 3.7.1 液压马达的分类 3.7.2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及图形符号 3.7.3 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3.1 3.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 液压泵的分类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主要内容: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液压泵工作原理及必备条件01了解液压泵的分类方法02掌握液压泵的主要性掌握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能参数的计算03重点、重点、难点难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3.

3、1 3.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概述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在液压系统中都属于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在液压系统中都属于能量转换装能量转换装置置。 液压泵是动力装置液压泵是动力装置,它将电机输出的机械能转变成液体的压力能,为系统提供一定流量和压力的液体。 液压马达是执行元件液压马达是执行元件,它将液体的压力能转变成机械能,使执行元件输出一定的转矩和转速,从而驱动负载运动。液压泵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齿轮泵齿轮泵 叶片泵叶片泵 柱塞泵柱塞泵1.1.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3.1.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单柱塞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3-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图形符号a)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b)单向

4、定量泵 c)单向变量泵 d)双向定量泵 e)双向变量泵 1偏心轮 2柱塞 3弹簧 4工作容积 5泵体 6、7单向阀 a) b) c) d) e)容积式液压泵容积式液压泵 压油:密封容积减小,油液被迫压出压油:密封容积减小,油液被迫压出 吸油:密封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吸油:密封容积增大,产生真空 液压泵是靠密封工作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油和排油的液压泵是靠密封工作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油和排油的,故称其为故称其为容积式泵容积式泵。 液压泵的密封工作腔处于吸油时称为液压泵的密封工作腔处于吸油时称为,处于输油时,处于输油时称为称为。液压泵吸油口至油箱液面高度和吸油管路液压泵吸油口至油箱液面高度和吸油管路压力损

5、失;压力损失;负载和压油管路压力损失。输出的负载和压油管路压力损失。输出的只只和和(或角速(或角速度),而度),而。2.2.构成液压泵的必备条件构成液压泵的必备条件1)必须具备密封的工作容积且密封工作腔容积大小交替变化;(变大时与吸油口相通,变小时与压油口相通)2)必须具备配油装置,把吸、压油腔隔开。3)油箱压力应大于泵吸油口的压力。4)在吸油过程中,必须使油箱与大气接通。这是吸油的必要条件。由吸油到压油或由压油到吸油的转换称为配流。由吸油到压油或由压油到吸油的转换称为配流。u (如叶片泵的配流盘、径向柱塞泵的配流轴)(如叶片泵的配流盘、径向柱塞泵的配流轴)u (如逆止阀等)(如逆止阀等)3.

6、1.2 3.1.2 液压泵的分类液压泵的分类(1)按按输出流量是否调节输出流量是否调节:定量泵、变量泵;定量泵、变量泵;(2)按排油方向分按排油方向分:单向泵、双向泵;单向泵、双向泵;(3)按压力级别分按压力级别分:低压、中压、中高压、超高压泵;低压、中压、中高压、超高压泵;(4)按结构分按结构分:柱塞泵、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齿轮泵、叶片泵、螺杆泵螺杆泵等;等;液压泵柱塞泵齿轮泵叶片泵螺杆泵内啮合径向轴向外啮合单作用双作用单螺杆双螺杆三螺杆3.1.3 3.1.3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是指泵的压力、流量、功率和效率。1.1.压力压力(1)(1)工作压力

7、工作压力:指泵工作时实际输出压力,其大小由负载指泵工作时实际输出压力,其大小由负载决定,与泵的流量无关。用符号决定,与泵的流量无关。用符号 p p表示,单位为表示,单位为PaPa。(2)(2)额定压力额定压力:指泵正常工作连续运转的最大工作压力。指泵正常工作连续运转的最大工作压力。由泵本身结构和寿命决定。由泵本身结构和寿命决定。(3)(3)最大压力最大压力:指在短时间内过载时,泵所允许达到的极指在短时间内过载时,泵所允许达到的极限工作压力。最大压力由系统中的安全阀限定。限工作压力。最大压力由系统中的安全阀限定。 泵每转一转所排出液体的几何体积,用符号V 表示,其单位为 m3/r,工程上通常用

8、ml/r。2.排量3.流量(1)理论流量:指单位时间内输出液体的几何体积,用符号qth表示。排量和理论流量的关系,即 Vnqth式中 V液压泵的排量; n液压泵的转速。(3-1)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qqqth (3-23-2) (2)实际流量:指泵在实际工作压力下单位时间内输出液体的体积,用符号q 表示。(3)额定流量:泵在额定压力和额定转速下输出的流量。式中 q泵的泄漏量。4.4.功率功率(1(1) )实际输出功率实际输出功率: :是指泵的工作压力和实际输出流量的乘积。是指泵的工作压力和实际输出流量的乘积。pqP0(3-33-3)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

9、压泵与液压马达0PTPi(3-43-4)式中 Pi液压泵的实际输入功率(电机输出功率); T 液压泵的实际输入转矩; 液压泵的角速度=2n; n 液压泵的转速。 (2(2) )实际输入功率实际输入功率: : 即驱动液压泵的电动机所需的功率。即驱动液压泵的电动机所需的功率。5.5.效率效率(1(1) )容积效率容积效率: : 指指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液压泵的实际流量q 与理论流量与理论流量qth的比值。的比值。用符号v表示Vnqqqqqqqqththththv11(3-53-5)(2(2)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 : 指驱动液压泵的理论转矩与实际转矩的指驱动液压泵的理论转矩与实际转矩的比值。比值。用符

10、号m表示TTthm22pVnpqTththTpVm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若不计泵的能量损失,则泵的理论输入功率与理论输出功率应相等,即 2nTth=pqth 则:理论扭矩为 机械效率为 (3-63-6)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3(3) )总效率总效率: : 泵的总效率等于泵的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的比值,即mvthioTpVqqnTpqpP22即液压泵的总效率等于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的乘积。即液压泵的总效率等于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的乘积。液压泵的特性曲液压泵的特性曲线线 液压泵的性能常用性能曲线液压泵的性能常用性能曲线表示。曲线的横坐标为液压泵表示。曲线的横坐标为液压泵的工

11、作压力的工作压力p,纵坐标为液压泵,纵坐标为液压泵的容积效率的容积效率v(或实际流量或实际流量),总效率总效率和输入功率和输入功率0。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TPiTTthmP =TP =0pqimvTthpqththvqqpqPomviopP图3-2 泵的能量转换示意图为了看清楚泵在能量转换中的情况,现将以上分析内容绘制成图3-2。由此可以得到泵的常用计算公式:机械效率:理论功率: Tth=pqth 输出功率:总效率:输入功率:6.6.泵的能量转换示意图泵的能量转换示意图容积效率: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9 . 06 .3532thvqq76.

12、 085. 09 . 0mv 例例1 某液压泵的额定流量为32Lmin,额定压力为2.5 MPa,额定转速为1450 rmin,泵的机械效率m=0.85。由实验测得,当泵的出口压力近似为零时。其流量为35.6 Lmin。求泵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是多少? 如果在额定压力下,泵的转速为500 rmin时,估算泵的流量为多少?该转速下泵的容积效率为多少?两种转速下,泵的驱动功率又是多少? 解:1.泵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液压泵出口压力为零时的流量为理论流量,即qth=35.6 Lmin。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液压泵的总效率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2.液压泵的流量和容积效率于是液压泵的额定

13、转速n2=500rmin时,其理论流量:qth=Vn2 =O.025500 =12.5 Lmin因为额定压力不变,所以液压泵的容积效率不变,故液压泵的输出流量:q2 = qth v =12.50.9 =11.25 Lmin14506 .351nqVth0.025 Lr液压泵的排量: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609 . 085. 01032105 . 2361mvpqpqP609 . 085. 01025.11105 . 236222mvpqpqP3.液压泵的驱动功率当n1=1450 r/min时液压泵的驱动功率:当n2=500 r/min时液压泵的驱动功率:1743W=1

14、.74 kW612.7W0.6 kW小结: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靠密封工作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油和排油的。2.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1)压力:工作压力工作压力2)排量:3)流量:额定压力最大压力实际流量额定流量理论流量qqqthVnqth4)功率:5)效率:输入功率输出功率机械效率容积效率总效率mvthioTpVqqnTpqpP22TpVTTthm2/Vnqqqqqqqqththththv110PTPipqP0作业:P42P42:2 2、10103.23.2齿轮泵齿轮泵 外啮合齿轮泵流量和排量的计算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KCB型齿轮泵 主要内容: 齿轮泵存在的问题 齿轮泵的分类、特点知识目标:知

15、识目标: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01了解KCB型齿轮液压泵的结构、原理03掌握齿轮泵流量、排掌握齿轮泵流量、排量的计算方法量的计算方法02重点、重点、难点难点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排量和流量的计算公式、齿轮泵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掌握齿轮泵存在问掌握齿轮泵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题及解决的方法043.2齿轮泵 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是利用它是利用齿轮啮合原理齿轮啮合原理工作的。一般齿轮泵属于工作的。一般齿轮泵属于低压定量泵。低压定量泵。外啮合外啮合内啮合内啮合 1.1.分类分类按齿向线按齿向线按齿廓曲线按齿廓曲线按啮合形式按啮合形式直齿直齿斜齿斜齿

16、人字齿人字齿 渐开线渐开线摆线摆线 3.2.1 3.2.1 齿轮泵分类及特点齿轮泵分类及特点2.2.特点特点优点: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方便、价格低、自吸性能好、抗污染能力强、工作可靠、寿命长、便于维修等。缺点:效率低、振动大、易泄漏、流量和压力脉动较大、噪声较大(内啮合齿轮泵较小),排量不可变。3.2.1 3.2.1 齿轮泵工作原理齿轮泵工作原理1. 内啮合齿轮泵 内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图3-3a为渐开线齿轮,图3-3b为摆线齿轮。O2O13.2.1 3.2.1 齿轮泵工作原理齿轮泵工作原理1)渐开线齿轮泵 在渐开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腔中,小齿轮和内齿轮之间要装一

17、块月牙形隔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隔开。当小齿轮按逆时针方向绕中心O1旋转时,驱动内齿轮绕O2同向旋转。月牙形隔板把和隔开。,轮齿脱离啮合,形成局部真空,油液从吸油窗口吸入,进入齿槽,并被带到压油腔。轮齿进入啮合,工作腔容积逐渐变小,将油液经压油窗口压出。工作原理:3.2.1 3.2.1 齿轮泵工作原理齿轮泵工作原理2)摆线齿轮泵工作原理: 摆线齿形内啮合泵又称摆线转子泵,由于小齿轮比内齿轮少一个齿且有一偏心距,因而不需设置隔板。当小齿轮绕中心当小齿轮绕中心OO1 1旋转时,内齿轮被驱动,并绕旋转时,内齿轮被驱动,并绕OO2 2同向旋转。同向旋转。,轮齿脱离啮合,形成局部真空,进,轮齿脱离啮合,形

18、成局部真空,进行吸油。行吸油。,轮齿进入啮合,进行压油。,轮齿进入啮合,进行压油。 u 结构紧凑,尺寸小,质量轻;结构紧凑,尺寸小,质量轻;u 因齿轮同向旋转,相对滑动速度小,磨损小,使用寿命长;因齿轮同向旋转,相对滑动速度小,磨损小,使用寿命长;u 流量脉动小,因而压力脉动和噪声都较小;流量脉动小,因而压力脉动和噪声都较小;u 油液在离心力作用下易充满齿间槽,故允许高速旋转,容油液在离心力作用下易充满齿间槽,故允许高速旋转,容积效率高。积效率高。 摆线内啮合齿轮泵结构更简单,啮合重叠系数大,传动摆线内啮合齿轮泵结构更简单,啮合重叠系数大,传动平稳,吸油条件更为良好。平稳,吸油条件更为良好。

19、齿形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因此造价较贵。齿形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因此造价较贵。 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图3-4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2. 外啮合齿轮泵外啮合齿轮泵主动齿轮被动齿轮泵体吸油腔压油腔密封容积变化密封容积变化齿轮、泵体内表面、前后端盖围成齿轮、泵体内表面、前后端盖围成齿轮退出啮合齿轮退出啮合, ,容积容积吸油吸油齿轮进入啮合齿轮进入啮合, ,容积容积压油压油外啮合外啮合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吸压油口隔开吸压油口隔开两相互啮合的轮齿以及两个端盖两相互啮合的轮齿以及两个端盖齿轮泵齿轮泵,齿,齿轮的轮的。密封容积变化密封容积变化3.2.2 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和流量z

20、bm.V2666vzbnmq266. 6 齿轮泵的排量是按排出齿间槽的容积近似计算的,即 (3-8) 式中 m 齿轮的模数; 齿轮的齿数; 齿轮的宽度。(3-9) 式中 n 齿轮泵的转速; v容积效率,一般为0.70.9。实际输出流量 q 考虑到容积效率的影响,则为流量脉动流量脉动 因为齿轮啮合过程中,啮合点位置瞬间变化,工作腔容积变化率不是常数,所以齿轮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 一般,运用一般,运用来评价瞬时流量的脉动。来评价瞬时流量的脉动。 设qmax、qmin表示最大瞬时流量和最小瞬时流量,q表示平均流量,则流量脉动率可以表示为:qqqminmax 流量脉动率是衡量容积式泵流量品质的一个重

21、要指标。流量脉动率是衡量容积式泵流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容积式泵中,齿轮泵的流量脉动最大,并且齿数愈少,在容积式泵中,齿轮泵的流量脉动最大,并且齿数愈少,脉动率愈大,这是外啮合齿轮泵的一个弱点。脉动率愈大,这是外啮合齿轮泵的一个弱点。 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由式可知:齿轮泵流量主要取决于齿轮转速、模数、齿数和齿宽。转速越高,流量越大,但转速过高,离心力太大,会使齿谷中不能充满液体,形成吸空。在外形尺寸一定时,齿数越少,模数越大,流量也越大。因此,齿轮泵模数都较大。通常齿数在 814范围内,以避免齿数少、模数大,流量脉动大的现象。齿宽越大,轴承所承受负荷亦越高,使泵

22、尺寸增大,寿命缩短。 齿轮泵的齿轮泵的qt是是和和 因为转速等于常数,流量等于常数,所以定量泵。因为转速等于常数,流量等于常数,所以定量泵。 理论流量与出口压力无关。理论流量与出口压力无关。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KCB型齿轮油泵如图3-5所示。主要由泵体、主、从动齿轮、机械密封、安全阀和端盖等组成。采用由前端盖、后端盖和泵体组成的三片式结构,泵体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宽度相等的相互啮合的齿轮,这对齿轮与泵体等组成若干个密封工作腔,并由齿轮的啮合线把这些密封工作容腔分成吸油腔和压油腔两部分。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轴承支承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23、,完成吸油和压油过程。 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定位,用六个螺钉紧固。为了尽量减少泄漏,对泵的端面间隙和径向间隙严格控制。为了防止排出管堵塞等原因使排出压力过高,产生事故,泵壳上装有安全阀,在排出压力过高时,高压液体顶开安全阀,使部分液体从通道回流到吸入口,以降低出口压力,起到保护作用。安全压力的太小,可通过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调整。3.2.33.2.3KCBKCB型齿轮液压泵型齿轮液压泵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图3-5 KCB型齿轮油泵1端盖 2机械密封 3泵体 4主动齿轮 5安全阀 6从动齿轮 7轴承5 .3430thvqq=0.8696=87例2 某齿轮泵的齿轮

24、模数为4 mm,齿数9个,齿宽为18 mm,在额定压力下,转数为2000 rmin时,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为 30Lmin,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为 2.5MPa,机械效率为0.9。求:1.泵的容积效率?2.齿轮泵的输入功率;3.齿轮泵输入理论转矩和实际转矩。 解:1.泵的容积效率 泵的理论流量 泵的容积效率622102000189466. 666. 6ZBnmqth=34.5Lmin63. 79 . 087. 6mthTTKW2. 齿轮泵的输入功率3. 齿轮泵输入理论转矩和实际转矩87. 620002105 .34105 . 2236npqTththNm16009 . 060/105 .34105 .

25、 236mthipqpqPW=1.6kW3.2.4 3.2.4 齿轮泵存在问题齿轮泵存在问题齿轮泵主要存在着困油、径向力不平衡和泄漏等问题。1.1.困油现象及其消除措施困油现象及其消除措施 何谓困油现象何谓困油现象 ? 为了使齿轮泵能连续平稳地供油,必须使齿轮啮合的重为了使齿轮泵能连续平稳地供油,必须使齿轮啮合的重叠系数叠系数大于大于1。这样,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前一对轮齿尚。这样,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前一对轮齿尚未脱离啮合,后一对轮齿已进入啮合。未脱离啮合,后一对轮齿已进入啮合。因为因为两对轮齿同时啮合两对轮齿同时啮合 ,所以所以就有一部分油液被围困在两对轮齿所形成的独立的封就有一部分油液被围困

26、在两对轮齿所形成的独立的封闭腔内,这一封闭腔和泵的吸、压油腔相互间不连通。闭腔内,这一封闭腔和泵的吸、压油腔相互间不连通。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当齿轮旋转时,此封闭腔容积发生变化,使油液受压当齿轮旋转时,此封闭腔容积发生变化,使油液受压缩或膨胀,这种现象称为缩或膨胀,这种现象称为。 困油现象困油现象产生原因产生原因ab 容积逐渐减小容积逐渐减小 b c 容积逐渐增大容积逐渐增大 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l 困油引起的后果困油引起的后果 高压油从一切可能泄漏的缝隙强行挤出,使轴和轴承受很大高压油从一切可能泄漏的缝隙强行挤出,使轴和轴承受很大冲击

27、载荷,泵剧烈振动,同时无功损耗增大,油液发热。冲击载荷,泵剧烈振动,同时无功损耗增大,油液发热。 形成局部真空,使溶于油液中的气体析出,形成气泡,产生形成局部真空,使溶于油液中的气体析出,形成气泡,产生气穴,引起振动、噪声、气蚀等。气穴,引起振动、噪声、气蚀等。 由于困油现象,使泵工作性能不稳定,产生振动、由于困油现象,使泵工作性能不稳定,产生振动、噪声等,直接影响泵的工作寿命。噪声等,直接影响泵的工作寿命。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l 消除困油的办法消除困油的办法ab 密封容积减小,使之通压油口密封容积减小,使之通压油口(图图a),避免压力急剧升高,避免压力急剧升高 b

28、c 密封容积增大,使之通吸油口密封容积增大,使之通吸油口(图图c) ,避免形成局部真空,避免形成局部真空 b 密封容积最小,隔开吸压油密封容积最小,隔开吸压油在两侧端盖上分别开卸荷槽以消除困油。在两侧端盖上分别开卸荷槽以消除困油。 困油现象在其他液压泵中同样存在,是个共性问题。在设计与制造液压泵时应竭力避免。 2.径向力不平衡齿轮泵的径向不平衡力 危害:轴承载荷增加;轴受径向力而变形。(a)吸油腔侧压力低于压油腔侧压力;(b)齿轮的啮合力。u缩小压油口,以减小压力油缩小压油口,以减小压力油作用面积作用面积u增大泵体内表面和齿顶间隙增大泵体内表面和齿顶间隙u开压力平衡槽,会使容积效开压力平衡槽,

29、会使容积效率减小率减小齿轮泵的压力平衡槽1、2压力平衡槽 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3.3.泄漏泄漏 外啮合齿轮泵高压腔的压力油可通过齿轮两侧面和两端盖间轴向间隙、泵体内孔和齿顶圆间的径向间隙及齿轮啮合线处的间隙泄漏到低压腔中去。 其中对泄漏影响最大的是轴向间隙,可占总泄漏量的75%80%。是影响齿轮泵压力提高的首要因素。 约占齿轮泵总约占齿轮泵总泄漏量的泄漏量的 5%约占齿轮泵总约占齿轮泵总泄漏量的泄漏量的 20%25% 约占齿轮泵约占齿轮泵总泄漏量的总泄漏量的 75%80%泵压力愈高,泄漏泵压力愈高,泄漏愈大。愈大。措施:用齿轮端面间隙自动补偿装置,即采用浮动轴套或措

30、施:用齿轮端面间隙自动补偿装置,即采用浮动轴套或弹性侧板两种自动补偿端面间隙装置。弹性侧板两种自动补偿端面间隙装置。小结:1.1.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密封容积变化密封容积变化齿轮、泵体内表面、前后端盖围成齿轮、泵体内表面、前后端盖围成齿轮退出啮合齿轮退出啮合, ,容积容积吸油吸油齿轮进入啮合齿轮进入啮合, ,容积容积压油压油吸压油口隔开吸压油口隔开两相互啮合的轮齿以及两个端盖两相互啮合的轮齿以及两个端盖2.2.齿轮泵的排量和流量齿轮泵的排量和流量zbm.V2666Vzbnm.q2666排量:流量:3.齿轮泵的问题1)困油现象2)径向力不平衡3)泄漏作业:作业:P43P43:1111

31、、1212 单作用叶片泵排量、流量的计算 双作用叶片泵的组成、工作原理 主要内容: 双作用叶片泵排量、流量的计算 单作用叶片泵的组成、工作原理3.3 3.3 叶片泵叶片泵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单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工作原理01掌握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工作原理03掌握掌握单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流流量、排量的计算公式量、排量的计算公式02重点、重点、难点难点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排量和流量的计算公式、限压式叶片泵的原理掌握单作用叶片泵掌握单作用叶片泵流量、排量的计算流量、排量的计算公式公式04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叶片泵分为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两种型式,单作用叶片泵

32、可以作成变量泵,双作用叶片泵为定量泵。叶片泵属于中压泵。其特点是: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寿命长等。因此,叶片泵常用于中压、中高压的液压系统。 3.3.1 单作用叶片泵1.工作原理图3-9 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1配油盘 2传动轴 3转子 4定子 5叶片 6机壳 主要由转子3、定子4、叶片5、前后侧面两个配油盘1、传动轴2和机壳6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图如下所示: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定子4的内表面是圆形,转子3和定子4偏心安装,偏心量为e,当转子转动时,转子径向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出,使叶片紧顶在定子内表面上。在两侧配油盘上开有吸油

33、和压油窗口,分别与吸、压油口连通。从图中可以看出,转子、定子、叶片和配油盘形成了若干个密封工作容积。当转子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右边密封工作腔的容积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将油液吸入,而左边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逐渐减小,油液受到挤压使压力增大,将油液压出泵外进入液压系统。 由于转子每转一转,每两叶片间的密封工作容腔实现一次吸油和一次压油过程,故称为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承受压油腔的单向液压作用力,使转子轴承承受很大的径向载荷,所以也称为不平衡式叶片泵。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特点:特点: 只要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 e 和偏心方向,就可以改变输油量和输油方向,成为变量叶片泵。 为

34、了更有利于叶片在惯性力作用下向外伸出,而使叶片有一个与旋转方向相反的倾斜角,称后倾角,一般为24。(叶片后倾)流量脉动。流量脉动。 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可近似用圆环的体积来计算,即2.2.排量排量RebV4(3-10 3-10 )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vRebnq4实际流量计算公式 (3-113-11)式中 R 定子内半径; e 定子与转子的偏心距; b 定子的宽度; n 转子的转速; v泵的容积效率。3.3.流量流量 单作用叶片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泵内叶片数越多,流量脉动率越小。奇数叶片泵的脉动率比偶数叶片泵的脉动率小,所以单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一般为13片或15片。

35、4.4.变量原理变量原理 变量泵分单向变量泵和双向变量泵,单向变量泵只能改变泵的流量,而双向变量泵即能改变泵的流量又能改变泵输出液体流动的方向。单向变量泵的流量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之间的偏心距 e 来调节,调节方式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限压式变量泵是利用工作压力的反馈作用实现的,它分为外反馈式、内反馈式两种。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图3-10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原理a) a) 简化原理图简化原理图 b) b) 特性曲线特性曲线1-1-定子定子 2-2-限压弹簧限压弹簧 3-3-预紧力调节螺钉预紧力调节螺钉 4-4-转子转子 5-5-柱塞柱塞 6

36、-6-偏心调节螺偏心调节螺钉钉当当pA ksx0时,定子右移,时,定子右移, e ,q 当当p pp pB B时,时,p pA A k pp pB B时,时,pA = kpA = ks s(x x0 0+x+x)开始变量)开始变量 b) b) 特性曲线特性曲线泵的泵的,定子与转子间的,定子与转子间的,泵,泵的的。即。即。 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靠改变偏心距 e 来改变泵的排量。配油盘的吸、压油口对y 轴不对称布置,工作时偏心量的改变是靠液压合力F 对定子内表面产生一个轴向分力Fx,当 Fx 超过弹簧的限定压力时,定子向右移动,减小定子和转子的偏心量e,从而使流量改变。调节螺钉6可调

37、节泵的最大流量,调节螺钉4可以改变泵的限定压力大小。图3-11 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原理3.3.2 双作用叶片泵1.工作原理 该泵由泵体l、定子2、转子3、叶片4、前后配油盘和传动轴组成。其工作原理图如下所示:图3-12 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1泵体 2定子 3转子 4叶片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双作用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12所示。定子与转子中心重合。定子2与泵体1固定在一起,其定子内表面是由四段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定子两侧配油盘上开有四个对称布置的腰形孔 I、,配置位置是四段过渡曲线处。I、 相通为吸油窗口,通过

38、管道与油箱相通。、为压油窗口向系统供油。叶片、定子、转子及配油盘组成了若干个密封容积。 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及底部油压作用下,向外伸出并压紧在定子内表面上。当叶片由小半径向大半径移动时,相隔两叶片间密封容积逐渐增大,产生局部真空,通过吸油窗口从油箱吸入泵内;当叶片由大半径向小半径移动时,叶片缩回,相隔两叶片间密封容积逐渐减小,油液受挤压,压力上升,将油液从压油窗口排出。当泵连续转动时,重复吸、压油过程从而不断向液压系统供油。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1)由于双作用叶片泵有两个吸油腔,两个压油腔,转子每转一转,叶片泵便完成两次吸油、两次排油过程,故称为双作用式叶片泵

39、。2)有两个对称的吸油腔和压油腔,称为对称式叶片泵;3)转子轴上的径向液压力互相平衡,称为卸荷式叶片泵;4)当叶片数为4的整数倍、且大于8时的流量脉动较小,故通常取叶片数为12或16。特点:特点: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2.2.叶片泵的结构叶片泵的结构图3-13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图1后泵体 2、6前、后配油盘 3转子 4定子 5叶片 7前泵体 8端盖 9转动轴 10密封圈 11、12滚动轴承 13紧固螺钉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YB1 型双作用叶片泵结构如图3-13所示。该泵为分离式结构,泵体分为前泵体7和后泵体l,泵体内安有左配油盘2、右配油

40、盘6、定子4、转子 3、叶片 5。为使装配方便,将泵体内元件用两个长螺钉13连为一个整体部件,并用螺钉头部作定位销,它与后泵体上定位孔定位,保证了安装相对位置精度。从图上看出,吸油口开在后泵体上,压油口开在前泵体上,传动轴 9与转子用花键相联,并依靠两个滚动轴承11、12支承。密封圈10可以防止油的泄漏和空气、灰尘的侵入。 结构上,配油盘腰形孔端开有卸荷三角槽,以消除冲击现象;叶片前倾 角1014。,以减少压力角,防止叶片产生卡死现象;为使叶片与定子内表面紧密接触,在配油盘对应于叶片根部位置开有环形槽,槽内的小孔与压力油相通;右配油盘的右侧面与压油腔相通,液压力压紧配油盘,从而减少了端面间隙,

41、因此,叶片泵可制成中压、中高压泵。3.3.排量排量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可用圆环体积去除叶片影响的两倍来近似计算,即zrRrRbVcos222vzrRrRbnqcos222 (3-123-12)4.4.流量流量(3-133-13)双作用叶片泵实际流量式中 b 转子的宽度; z 叶片数; R 定子长半径; r 定子短半径; 叶片厚度; 叶片倾角;v 容积效率;n 转子转速。5.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经不断改进,双作用叶片泵的最高工作压力已达到2030 MPa,这是因为双作用叶片泵转子上的径向力基本上是平衡的,因此不像高压齿轮泵和单作用叶片泵那样,工

42、作压力的提高会受到径向承载能力的限制。 叶片泵采用浮动配流盘对端面间隙进行补偿后,泵在高压下也能保持较高的容积效率,叶片泵工作压力提高的主要限制条件是叶片和定子内表面的磨损。为解决定子和叶片的磨损,就必须减小在吸油区叶片对定子内表面的压紧力,目前采取的主要结构措施有以下几种。 (1)双叶片结构 如图所示,各转子槽内装有两个经过倒角的叶片。叶片底部不与高压油腔相通,两叶片的倒角部分构成从叶片底部通向头部的V形油道,因而作用在叶片底部、头部的油压力相等,合理设计叶片头部的形状,使叶片头部承压面积略小于叶片底部承压面积,这个承压面积的差值就形成叶片对定子内表面的接触力。 也就是说,这个推力是能够通过

43、叶片头部的形状来控制的,以便既保证叶片与定子紧密接触,又不至于使接触应力过大,同时,槽内两个叶片可以相互滑动,以保证在任何位置,两个叶片的头部和定于内表面紧密接触。 与双叶片结构类似的还有弹簧叶片结构。如图所示,叶片在头部及两侧开有半圆形槽,在叶片的底面上开有三个弹簧孔。通过叶片头部和底部相连的小孔及侧面的半圆槽使叶片底面与头部沟通,这样,叶片在转子槽中滑动时,头部和底部的压力完全平衡。 叶片和定子内表面的接触压力仅为叶片的离心力、惯性力和弹簧力,故接触力较小。不过,弹簧在工作过程中频繁受交变压缩,易引起疲劳损坏,但这种结构可以原封不动地作为油马达使用,这是其它叶片泵结构所不具备的。(2)弹簧

44、叶片结构 (3)子母叶片结构 如图所示,在转子叶片槽中装有母叶片和子叶片,母、子叶片能自由地相对滑动,为了使母叶片和定子的接触压力适当,须正确选择子叶片和母叶片的宽度尺寸之比,转子上的压力平衡孔使母叶片的头部和底部液压力相等,泵的排油压力经过配流盘、转子槽通到母、子叶片之间的中间压力腔,如不考虑离心力和惯性力,由图可知,叶片作用在定子上的力为: F=bt(p2p1) 在吸油区, p1 =0,则F=btp2;在排油区, p2=p1 ,故F=0。由此可见,只要适当地选择t和b的大小,就能控制接触应力,一般取子叶片的宽度b为母叶片宽度的1314。 在排油区F=0,叶片仅靠离心力与定子接触。为防止叶片

45、的脱空,在联通中间压力腔的油道上设置适当的节流阻尼,使叶片运动时中间油腔的压力高于作用在母叶片头部的压力,保证叶片在排油区时与定子紧密贴合。(4)阶梯叶片结构 如图所示,叶片做成阶梯形式,转子上的叶片槽亦具有相应的形状。它们之间的中间油腔经配流盘上的槽与压力油相通,转子上的压力平衡油道把叶片头部的压力油引入叶片底部。 与母子叶片结构相似,在压力油引入中间油腔之前,设置节流阻尼,使叶片向内缩进时,此腔保持足够的压力,保证叶片紧贴定子内表面。这种结构由于叶片及槽的形状较为复杂,加工工艺性较差,应用较少。小结:1.1.单作用叶片泵的组成、工作原理单作用叶片泵的组成、工作原理组成:定子、转子、叶片、偏

46、心安装、配油盘、传动轴、机壳等。 左半周,叶片缩回,V密,压油吸压油腔隔开:配油盘上封油区和叶片。2.2.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流量计算公式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流量计算公式RebV4 vRebn q4密封容积V形成: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围成。 密封容积V变化:右半周,叶片伸出,V密,吸油工作原理:3.3.限压式变量泵限压式变量泵1)1)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2)2)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4.4.双作用叶片泵的组成、工作原理双作用叶片泵的组成、工作原理组成:泵体、定子、转子、叶片、配油盘、传动轴等。 工作原理:V密形成:定子、转子和相邻两叶片、配流

47、盘围成 V密变化:左上、右下,叶片伸出,V密吸油 右上、左下,叶片缩回,V密压油 吸压油口隔开: 配油盘上封油区及叶片4.4.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流量计算公式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流量计算公式zrRrRbVcos222vzrRrRbnqcos2225.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 (1)双叶片结构(4)阶梯叶片结构(3)子母叶片结构(2)弹簧叶片结构 径向柱塞泵流量、排量的计算 径向柱塞泵的组成、工作原理 轴向柱塞泵的组成、工作原理 主要内容: 轴向柱塞泵排量、流量的计算 3.4 3.4 柱塞泵柱塞泵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径向柱塞泵的组成、工作原理01掌握轴向柱塞泵的组

48、成、工作原理03理解径向柱塞泵流量、理解径向柱塞泵流量、排量的计算公式排量的计算公式02重点、重点、难点难点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理解轴向柱塞泵流理解轴向柱塞泵流量、排量的计算公量、排量的计算公式式04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柱塞泵是依靠柱塞在缸体柱塞孔内作往复直线运动,使密封容积产生变化来实现吸油和压油的过程。柱塞泵均可以作成变量泵。 柱塞泵常用于高压大流量的液压系统,因此在需要高压、大流量、大功率的系统中和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如龙门刨床、拉床、液压机、工程机械、矿山冶金机械、船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柱塞泵特点: 因为圆形构件配合,加工方便,配合

49、精度高,密封性好,所以具有以下优点:(1)工作压力高 ,容积效率高, p2040MPa,Pmax可到100MPa。(2)流量大,易于实现变量;流量范围大。(3)主要零件均受压,使材料的强度得以充分利用,使用寿命长,单位功率重量小。(4)结构紧凑,体积小。 但存在自吸性差,对油液污染敏感,结构复杂,成本高价格昂贵等缺点。按柱塞轴线与驱动轴线的排列方向不同,可分为:径向柱塞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轴轴配油式径向柱塞泵配油式径向柱塞泵 阀配流式径向柱塞泵阀配流式径向柱塞泵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斜轴式无铰轴向柱斜轴式无铰轴向柱塞泵塞泵 柱塞沿径向放置的泵称为径向柱塞泵,柱塞轴向布置的

50、泵称为轴向柱塞泵。为了连续吸油和压油,柱塞数必须大于或等于“3”。轴向柱塞泵径向柱塞泵径向柱塞泵3.4.1 3.4.1 径向柱塞泵径向柱塞泵1.1.轴配油式轴配油式径向柱塞泵的组成径向柱塞泵的组成轴配油式径向柱塞泵的结构 径向柱塞泵是一种多柱塞泵,其中柱塞的轴线和传动轴的轴线相互垂直。它由柱塞、缸体(又称转子)、衬套(传动轴)、定子和配油轴等组成。转子的中心与定子中心之间有一偏心距e,柱塞径向排列安装在缸体中,缸体由原动机带动连同柱塞一起旋转,柱塞在离心力(或低压油)作用下抵紧定子内壁。2.2.轴配油式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轴配油式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配油轴式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14 所

51、示。11柱塞柱塞 22定子定子 33转子转子 44衬套衬套 55配油轴配油轴图图3-14 3-14 径向柱塞泵工作原理径向柱塞泵工作原理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转子3上圆周均匀分布的径向柱塞孔,柱塞1可在柱塞孔里滑动,衬套4过盈配合在转子孔内,随转子一起旋转,定子 2和配油轴5固定。转子、柱塞和配油轴形成了可变的密封容积,当转子按图示方向旋转时,柱塞在离心力作用下压紧在定子 2的内表面上。由于转子和定子间有一偏心距 e,故当柱塞随转子转到上半周时向外伸出,柱塞底部的密封容积逐渐增大而产生局部真空,经固定配油轴上的 a腔吸油;柱塞随转子转到下半周时,柱塞被向里压入,柱塞

52、底部的密封容积逐渐变小,油压升高,经固定配油轴上的 b腔压油。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3. 径向柱塞泵特点径向柱塞泵特点(1)转子每转一周,每个柱塞吸、排油各一次。移动定子改变偏心距,便可改变泵的排量。 移动定子改变偏心距e的大小,泵的排量就得到改变。移动定子使偏心距e从正值到负值时,泵的吸、压油口便可互换,从而可以实现双向变量,故这种泵亦可作成双向变量泵。(2)径向柱塞泵的优点是流量大,工作压力较高,便于做成多排柱塞形式,轴向尺寸小,工作可靠等。(3)径向柱塞泵的缺点是径向尺寸大,结构较复杂,自吸能力差,配油轴受径向力的作用,容易磨损,漏间隙不能自动补偿,因而转速和

53、压力不能太高。阀配油式径向柱塞泵阀配油式径向柱塞泵1-偏心轴偏心轴 2-柱塞柱塞 3-弹簧弹簧 4、5-单向阀单向阀 6-滚动轴承滚动轴承 泵轴泵轴O带动偏心轮带动偏心轮1转动,转动,偏心轮上装有滚动轴承偏心轮上装有滚动轴承6。柱塞。柱塞2在弹簧在弹簧3的作用下压紧在滚动轴的作用下压紧在滚动轴承上。偏心轮转一周活塞完成一承上。偏心轮转一周活塞完成一个往复行程。显然,柱塞向下运个往复行程。显然,柱塞向下运动时通过吸油阀动时通过吸油阀5 吸油,向上运吸油,向上运动时通过压油阀动时通过压油阀4压油。压油。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阀配油径向柱塞泵的主要问题是吸、压油过程对柱塞的阀配油径向柱塞泵的主要问

54、题是吸、压油过程对柱塞的运动有一定的滞后。当柱塞从吸油过程转换到压油过程时,运动有一定的滞后。当柱塞从吸油过程转换到压油过程时,柱塞在开始向上运动的瞬间,吸油阀尚未关闭,压油阀还未柱塞在开始向上运动的瞬间,吸油阀尚未关闭,压油阀还未打开,打开, 这样,柱塞将油压到吸油腔。同理,当柱塞从压油这样,柱塞将油压到吸油腔。同理,当柱塞从压油过程转换到吸油过程时,在柱塞开始往下运动的瞬间,压油过程转换到吸油过程时,在柱塞开始往下运动的瞬间,压油阀尚未关闭,吸油阀还未打开,这样柱塞将从压油腔吸油。阀尚未关闭,吸油阀还未打开,这样柱塞将从压油腔吸油。因此,阀配流径向柱塞泵的实际排量比理论计算值要低。泵因此,

55、阀配流径向柱塞泵的实际排量比理论计算值要低。泵的转速愈高这种滞后现象愈严重。所以,此类泵的额定转速的转速愈高这种滞后现象愈严重。所以,此类泵的额定转速一般不高一般不高。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ezdezdV22224三三. . 排量排量 (3-14) 当径向柱塞泵的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距为e时,柱塞在缸体孔内的运动行程为2e,若柱塞数为Z,柱塞直径为d,则泵的排量计算公式为: 由于径向柱塞泵中的柱塞在缸体中瞬时移动速度是变化的,因此泵的输出流量是脉动的,理论与实验分析表明,柱塞的数量为奇数时流量脉动小。所以,径向柱塞泵柱塞柱塞的数量为奇数时流量脉动小。所以,径向柱塞泵柱塞

56、的个数通常是的个数通常是7个或个或9个。个。vezndq22(3-15)泵的实际流量计算公式为四四. .流量流量 式中 d柱塞的直径; e偏心距; z柱塞数目; n转子转速; v容积效率。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3.4.2 3.4.2 轴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一一.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1. 组成组成结构结构 主要由斜盘 1、缸体2、柱塞3、配油盘4、传动轴5、弹簧6等组成。缸体缸体柱塞滑履组柱塞滑履组配流盘配流盘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如图 3-15所示。2.2.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图3-15 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1斜盘 2缸体 3柱塞 4配油

57、盘 5传动轴 6弹簧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密密封封容容积积变变化化柱塞、缸体和配油盘配合而成柱塞、缸体和配油盘配合而成 柱塞在(3/2/2 /2 )半周内旋转时,柱塞逐渐向外伸出,使柱塞底部可变密封容积不断增大,产生局部真空,经配油盘上的吸油窗口进行吸油;柱塞在 (/23/2)半周内旋转时,柱塞被斜盘逐渐压回,使可变密封容积不断减小,通过配油盘上的压油窗口进行压油。 吸压油口隔开吸压油口隔开配油盘上的封油区及缸体底部的通油配油盘上的封油区及缸体底部的通油孔孔 缸缸体体逆逆转转 工作中,缸体每转一转,每个柱塞各完成一次吸油和压油的过程。缸体连续旋转,柱塞泵不断地吸油和

58、压油。 改变斜盘的倾角,则改变柱塞的行程,从而使泵的流量发生改变,所以柱塞泵常作成变量泵。 若改变斜盘的倾角方向或传动轴的旋转方向,则改变了吸油、压油的方向,该泵可作成双向变量轴向柱塞泵。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变量原理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变量原理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tan42DzdV vnDzdqtan42 泵的实际流量计算公式为 泵的排量计算公式为 (3-163-16)(3-173-17)式中 d柱塞的直径; v容积效率; D柱塞分布圆直径; n转子转速。 z柱塞数目;3.3.排量排量 4.4.流量流量 柱塞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且随柱塞数而变化,柱塞数越多且为单数时,流量脉

59、动小,故柱塞泵的柱塞数为单数,从结构和工艺上考虑,常取7或9个柱塞。流量脉动率与柱塞数流量脉动率与柱塞数Z的关系的关系Z 5 6 7 8 9 10 11 12 q(%) 4.98 14 2.53 7.8 1.53 4.98 1.02 3.45 流量其脉动率为:流量其脉动率为:当当z z为偶数时为偶数时当当z z为奇数时为奇数时%1004tan2%1002tanzzzzqq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5.5.轴向柱塞泵的结构轴向柱塞泵的结构l中间泵体 2内套筒 3定心弹簧 4钢套 5缸体 6配油盘7前泵体 8传动轴 9柱塞 10外套筒 l1滚子轴承 12滑靴 13回程盘14钢

60、球 15销轴 16斜盘 17活塞 18键 19螺杆 20手轮 21螺帽图3-16 CY14-1B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斜盘斜盘配油盘配油盘变量机变量机构构压盘压盘缸体缸体滑靴滑靴配油盘配油盘传动轴传动轴 下图为CY14-1B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其结构由主体部分和变量机构两部分组成。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第第3 3章章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主体部分:传动轴与缸体通过花键连接而驱动缸体转动,均匀分布在缸体上的七个柱塞绕传动轴的轴线作牵连旋转运动;每个柱塞的球头与滑靴铰接,回程弹簧通过内套、钢球、回程盘将滑靴紧紧压在斜盘及变量头组件上,由于斜盘及变量头组件的法线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