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 经济 利益关系决定 政治 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利益关系和谐。市场经济自身固有的 发展 规律 并不能自发地形成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当前,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既有制度因素,也有市场因素,还有政策因素。要化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必须运用市场以外的政府力量。政府通过制定再分配政策和理顺分配体制,防止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防止出现既不符合效率原则,又不符合公平原则的分配现象。这是对政府在构建和谐经济利益关系中职能的基本定位。关键词: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首先是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经济关
2、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谐的利益关系。因为经济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经济关系和谐的实质是社会利益关系和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市场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和特征决定了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和谐不能自发形成,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去建设。因此,构建和谐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好的基本问题。一、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利益和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经济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关系能否和谐。因此,社会和谐作为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根源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性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要处理好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使人
3、们和谐相处,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经济利益关系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质,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市场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市场关系规定人们的基本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并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市场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二是在收入分配上表现出来的差距。这两方面有内在联系:经济地位的不同,必然会在收入差距上表现出来,而收入差距正是人们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的体现。这两方面关系又必然会在人们的政治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中得到充分反映。首先,经济利益关系是形成政治关系
4、的基础。经济利益关系表现为人们对社会财富占有和支配的关系,或者说是人对社会经济活动支配权力的关系。政治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具有不同政治权力的关系,或者说是对社会政治活动具有不同支配权力的关系。经济关系是政治关系的基础是因为,一方面不同的经济地位决定不同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越大,在政治地位上的差距也就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的角度说,人的生存和发展都要靠其经济能力,如果在经济上没有能力,也就没有能力去从事政治和其他方面活动。因此,政治上的权力,以经济权力为基础,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客观上会形成与此相联系的政治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个客观规律。其次,经济利益关系是形成社会关系
5、的基础。社会关系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是人的各种利益的集中体现。人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和经济能力,决定他们对社会财富的占有和支配状况,实际上也就是人在社会中不同经济地位的体现。不同的经济地位,一定会形成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验证的一个基本事实。正是因为经济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所以,社会关系是否和谐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关系是否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和谐的经济关系上。只有经济关系和谐了,
6、社会关系的和谐才有基础。一方面,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关系又总是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关系,最终是为了保持和发展一定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利益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客观上要求我们从理顺经济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的经济关系为出发点来理顺其他方面的关系。这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思路,或者说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解决好利益和谐问题。二、市场经济不能自发形成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是在经济活动中自发形成的,还是要按社会的价值目标去构建,这是首先要从理论上搞清楚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从现实经济关系的分析出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遵
7、循的是市场经济原则,市场经济规律对经济运行起基础性的支配作用,市场经济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人们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在竞争、优胜劣汰、等价交换等市场经济的规范中形成的。按照市场经济固有的发展规律而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并不能自发地形成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存在偏差,这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是市场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现象。社会利益关系是否和谐,最终会在收入差距上反映出来,当前,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制度因素,也有市场因素,还有政策因素。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经济关系的和谐。首先,制度因素
8、会影响收入差距的扩大。制度因素是指在社会范围内不同的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人在经济地位上并不能做到完全平等,雇佣劳动关系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但这种经济地位差别的存在有利于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总之,是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从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并且,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能对社会基本经济关系起决定性作用,人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不会成为社会范围内经济关系的对立。因此,尽管现阶段人在
9、经济地位上的差别会成为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因素,但在根本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就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来构建和谐的经济关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联系,在基本经济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多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关系共同存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否认,多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关系共存,本身就包含了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和谐因素。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性质决定其在基本经济关系、收入分配关系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和谐因素。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从人与人的关系看,基本关系是雇佣劳动关系;从收入分配关系看,基本关系是按资
10、本分配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与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目标不一致,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简单地限制或取消非公有制经济,而是在鼓励和支持其发展的条件下,通过引导和政策规范来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因此,必须要看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第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和谐因素。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共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们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竞争性,这在客观上也会产生不和谐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会对另一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制约。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它们之间会产生争夺市场、人才、资源等经济关系。这
11、种经济关系也一定会使社会范围内的收入差距扩大,因而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也不一致。同样,消除这种不和谐因素也只能是在坚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前提下,通过政策规范和导向,逐渐化解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其次,市场因素会影响收入差距的扩大。市场因素是指市场 经济 运行过程中经济 规律 客观作用的结果。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收入的主要部分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经济规律必然会对人们收入状况产生直接影响,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态势就是这一影响的主要表现。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规律和竞争机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对能力不同的人来说,结果却不平等。不同的人由于能力不同,在竞争机制的作用
12、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优胜劣汰,结果表现为收入差距扩大。但这种优胜劣汰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又与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联系在一起。所以,走市场经济的 发展 道路,必须承认收入差距的存在,这是从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角度来看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客观性。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作用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相一致。因此,在坚持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政策和制度设计来使市场因素产生的不和谐的现象得到抑制,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市场因素产生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进行逆向调节。再次,政策因素也会造成收入差距扩大。政策因素是指现阶段分配体制和分配政策对收入的影响。当前,收入差距扩大主要表现
13、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比较突出的是农民群体、城市下岗职工、年龄偏大缺乏技能的群体,他们的收入水平处于社会的较低层次,而且,要提高这些群体的收入水平难度较大。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不同产业之间的差距,有这些劳动群体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差距,及一些 历史 造成的原因,等等,但在分配体制和分配政策上存在的问题是重要因素。一方面,从分配体制上看,在传统的分配体制向市场经济分配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范围内的分配规则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在传统分配体制下,对社会成员的分配规则是以平等或平均为重点,把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是构建分配体制的基本指导思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
14、化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趋势,收入分配也不例外。收入分配的市场化发展势必出现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在许多领域,特别是 企业 的收入分配不再有统一标准,收入分配不再表现为国家行为,而是企业行为;二是在一些收入分配仍有国家标准的领域中,单位在收入分配上已有很大自主权,或者说,在这些领域中收入分配相当大的部分已是单位行为,从而使国家的收入分配标准与实际收入间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社会范围内收入分配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导致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体制原因。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收入分配政策也呈现与市场分配原则接轨的基本走向,这又必然造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
15、大。长期在传统体制下运行的部分社会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在市场经济中明显失去竞争力,他们难以避免地成为低收入阶层,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具有明显竞争力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收入则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由此出现的社会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与收入分配政策偏向市场化原则具有直接联系。与收入差距扩大相联系的另一个因素是按要素分配政策的实施。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收入分配政策的一个重大调整,这一政策的实质是对生产要素所有权的确认,并保证其在经济上能得到实现。由于社会成员拥有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同,从收入分配上对生产要素所有权的认可,能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但这一政策实施
16、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也不可避免。拥有较多生产要素的阶层,在经济活动中就能凭借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合法地取得收入,从这方面得到的收入要远高于依靠劳动所取得的收入。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政策的实行,必然使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上述分析说明,影响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并不都具有相同性质,有些因素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属于制度层面的内容,不能改变;有些因素由入的主观行为决定,属于政策层面的内容,可以改变,分配体制和分配政策就是属于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当前解决收入差距扩大,实现经济利益关系的和谐,应把着力点放在对分配体制和分配政策的调整上,并通过政策调整使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得到有效抑制
17、。三、政府是构建和谐经济利益关系的主体市场经济的固有规律与特征决定在社会范围内不能自发形成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要化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只有运用市场以外的政府力量。政府既是独立于市场并掌握巨大资源的经济主体,又是能制定政策去影响和改变市场运行结果的行政主体。政府所拥有的经济和行政力量,赋予政府在构建和谐经济利益关系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和职能。政府在构建和谐经济利益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和职能的发挥,是通过制定再分配政策和理顺分配体制来实现的。政府的再分配政策是通过政策导向和采取的措施,使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能承受的范围内,防止出现扩大趋势。政府理顺分配体制是通过对不规范的分配关
18、系进行调整,使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中形成的分配关系得到进一步规范,防止出现既不符合效率原则,又不符合公平原则的分配现象。因此,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经济利益关系的主体,应把制定再分配政策和理顺分配体制作为解决当前收入差距扩大和利益关系不协调的着力点。应该明确的是,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是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是对市场经济规律导致的分配结果的再调整和修正,而不是以政府的政策去替代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微观领域的初次分配由市场经济规律来决定,政府政策不应去干预这一领域中符合市场原则和 法律 规范的分配活动。政府要做的是从社会范围对市场运行产生的问题和不和谐因素进行调整和再分配,这是政府
19、在构建和谐经济利益关系中职能的基本定位。政府在构建和谐经济利益关系中的职能定位,要求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必须以社会公平为目标,主要内容是通过再分配政策的调节,使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使高收入者的收入得到抑制,从而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经济利益关系的和谐。当前,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再分配政策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功能。一是把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要内容。通过提高社会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是一条有效途径。低收入群体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市场竞争力,如果光靠市场机制难以改变其收入状况。当前,社会低收入群体的面较广、人数较多,是造成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且这一状况不能通
20、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发得到解决,只有通过政府的再分配途径,在政策上给予各种优惠和倾斜,使其能通过非市场途径获得一部分收入。这体现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关心和照顾,同时也缩小了社会范围的收入差距。因此,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来缩小收入差距,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再分配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二是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农民被排除在再分配政策的范围之外,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只是在发生意外情况的时候才会考虑到农民利益,而对日常的经济活动和农民正常的收入,没有作为再分配政策的内容。当前,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下,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和整个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突出问题。由于农业始终处于弱势产业地位,农民也是弱势群体,要通过市场规律的作用和力量来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通过政府的再分配政策,能在短时期内收到良好效果。从再分配政策来看对农民的优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通过减免税的途径来减轻农民负担,除减免农业税外,应进一步扩大对农民税收减免的范围,使农民能从中获得更多实惠。其次,通过财政渠道给农民以更多的补贴,包括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补贴,及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减免税收和增加补贴,都是通过国家财政渠道,是再分配政策的主要内容。必须把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点。三是把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房屋装修合同:甲方与乙方之间的房屋装修合同3篇
- 《水利工程制》课件
- 南瑞继保培训
- 二零二四年度二手叉车交易合同
- 《皖智中考历史》课件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中介服务退出策略2篇
- 2024年度短视频拍摄场地租赁合同3篇
- 2024版钢筋工程保险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劳动合同的薪酬与福利条款2篇
- 溺水患者急救护理
- 计算材料学ms几种常见出错信息
- -外语教学法的沿袭与变革-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简介课件
-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技术规范课件
- 手卫生调查表
- 友善(课件)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共45张PPT)
-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实施方案
- 人民医院肿瘤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15《我与地坛》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青春期月经紊乱
- 路灯杆强度计算简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