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提练生活演绎校本丰富语文课程资源_第1页
初中语文论文:提练生活演绎校本丰富语文课程资源_第2页
初中语文论文:提练生活演绎校本丰富语文课程资源_第3页
初中语文论文:提练生活演绎校本丰富语文课程资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练生活,演绎校本,丰富语文课程资源我们语文教研组有幸成为一批申报创建慈溪市名牌学科以来,语文组同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开放的姿态面对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转变教学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优化学习过程,努力探求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从生活中提炼演绎的校本是充实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和形式。一、校本课程 开发溯源为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主打教科研内容,我

2、们从2003年初就开始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制定方案、细则,草拟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同时我们将校本课程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多次召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观摩研讨会,不断加以充实修改完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组织教师观摩了普陀二中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学习这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开设时间:每学期第二周至期末前一周每周安排一节课。采用教材:校本课程都采用本校教师的自编教材,期末汇总成册。并坚持“期初计划,逐步开发、逐步完善”的原则,2004年度通过一年的教材开发上课,教师的改进完善,在12月份正式汇编成集。二、开发课程,提高效益在开发校本课程时

3、,为充分挖掘慈溪这一方土地的文化资源,我们语文组老师积极开动脑筋,寻找既反映慈溪地方文化特色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内容。我们知道方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它是社会生活链中的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方言的变迁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基于这一方面的认识,我们组的罗旭波老师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撰写而成了题为慈溪方言探究的语文校本,其中写到了慈溪方言归属、来源,慈溪方言与普通话读音差异例举及雅俗共赏慈溪方言等诸多内容。慈溪虽然历史不长,有“唐涂宋地”的说法,但也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出现过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当代慈溪籍的文化名人的代表则是余秋雨,组内的罗惠琼老师对余秋雨的生

4、平事迹、趣闻铁事、文学作品等内容加以收集整理,编成了慈溪文化名人之一余秋雨的语文校本。慈溪的名人与养育他的具有灵性的山水是分不开的。像施海燕老师收集整理而成了慈溪名胜与文化达蓬山与徐福东渡的校本;岑海燕老师的上林湖越窑青瓷的发展变迁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讲述了上林湖越窑历史上的变迁史,其中讲到了越窑青瓷的兴起、特点、发展、鼎盛、衰落,结尾写道:“越窑青瓷带着昔日有过的辉煌和曾经的梦想,远远地陨落在了苍茫的岁月之中。这不免让人将那么份不羁情怀无可奈何地熔化在如水一般的月色里,然而,令越窑的剖瓷传统发扬光大的新兴质次制瓷业的崛起,总令我们自豪、欣慰呢!”学生一下情致勃发,油然而生对家乡的热

5、爱之情。朱旭敏老师的慈溪风俗文化一文,则介绍了慈溪的民间工艺,富有三北气息的庙会、三北拳、市树市花以及散布在慈溪土地上的历史文物,向学生提出了延续民间工艺,自觉保护文物等严肃的话题。此外,陈士江老师的慈溪与“上林风”,吕建萍老师的慈溪民间故事,胡丽芬老师的慈溪的得名,洪可为老师的慈溪地名与慈溪文化的渊源,颜奋老师的探究杨梅文化等从不同的侧面充分挖掘了慈溪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前人今人创造灿烂文化,使学生充分领略到慈溪这块土地的神奇,从而让学生自觉地唤醒他们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教本课程的开发在组内真正达到了“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良好局面。我们通过在同一年段内演绎的“互上课”、

6、跨年段的“交错课”,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操,学生兴趣盎然。三、蓓蕾绽放,成效显著校本教研的开发、实施促进了第二课堂的发展,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成立了文学社团,开辟了习作园地,学生深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留心观察,乐于探究,从而提升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这一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体验到的感受、访谈到的内容经过疏理加工艺术地展现出来。一篇篇习作陆续在习作园地“上林风”上发表,在一年一度校艺术节的舞台上表演。学生学习成果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形象优美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沉浸在美的熏陶之中。学生还深入到公园、社区,用快板、小品、相声、舞蹈

7、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公演,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互动、信息反馈,为教师撰写论文填充了翔实的材料。宓均夫、吕建萍老师撰写的健全学习心理,优化学习过程的课题两次获市课题奖;余新兴老师的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获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余新兴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势在必行获慈溪市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四、适时总结 反思提高“教学本身就是为生活、为社会服务的”,由于传统教育模式是分科进行的,势必造成科与科之间的分离。如果学校教学能通过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各科知识以实用为基础,以人本为融合贯通起来,必将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势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帮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以上是我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一些做法,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