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_第1页
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_第2页
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_第3页
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_第4页
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林英才网同里镇地处太湖沿岸,大运河畔,是太湖流域典型的水乡古镇。东南接 318国 道,距虹桥机场80千米,西连苏嘉205省道,离苏州18公里,吴江6千米,水陆交 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素有“苏淞要涂”之称。镇域面积8690公顷,现辖1个镇,25个村,有耕地2667公顷(1994年资料)。 古镇区位于镇区南部,略呈圆形,面积约 51.1公顷,由上元港、小川、后港围绕 而成。镇区随河成市,因水成街,50多条街巷分布有序。明清建筑约有4万平方 米,占镇区民用建筑面积的37%古镇区1997年共有居住户3756户,常住人口 9047 人,暂住人口 1015人。受同里镇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

2、究院、同济大学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于1999年 12月承担了“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 工作。一、保护目标1、保持同里古镇现存的历史风貌,保护现有古镇区所留存的历史信息,保 持传统的街巷、河道空间尺度与景观特征。2、在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 质量。3、发挥古镇优势,突出古镇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 城市文化,综合开发旅游资源,推动同里镇的经济发展。二、保护原则1、整体性原则重视大量的文物古迹点的同时,重点保护构成水乡古镇整体 空间环境和风貌特色的建筑群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2、协调性原则对建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应包括其环

3、境和相关要素,古镇区内改建和新建建筑应遵循保护城市纹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关系的原则,在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等方面加以协调。3、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发展的角度认识保护的含义,处理好保护与更新改造 之间的关系;小规模循序渐进,在整体保护的同时,重点保护、恢复和更新主要 的特色地段,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完善。三、保护对象及其保护范围1、保护范围的确定考虑建筑与城镇并重,城镇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并重,构 筑包含建筑、城镇与外围自然风景三大部分的整体保护框架。2、各级文物保护与控制单位:指古镇内现有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镇级 文物控制单位,其绝对保护区范围以其现存四至范围为准。3、控制性保护古建筑:现

4、存质量较好,形制完整,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 建筑和建筑群,其保护范围以其现存四至范围为准。4、主要遗址和遗迹:指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重要建筑及构筑物的现存地。5、各级文物保护与控制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指各级文物保护控制单位四 至界线以外10至 20米范围内的区域,即各级文物保护及控制单位周边的一组建 筑。6重要河街两侧:指镇区内河道沿岸一幢房屋进深范围内的区域,以及中 川路、铁匠弄、仓场弄、穿心弄、石皮弄等道路沿街两侧一幢房屋进深范围内的 区域。7、主要的景观界面:指重要的开放空间周边以及主要的景观视廊所及的建 筑界面。8、一般传统建筑区:指古镇规划保护区界内除文保单位、遗址和遗迹、历 史建筑

5、、河街及文物周边地区以外的传统民居密集地区。9、古镇规划保护区界:此范围包含了同里古镇清末民初的镇区建成范围及 出入镇区的主要河道两侧的景观范围。10、城镇建设可发展用地范围:指古镇规划保护区界以外,松北公路沿线以 南25米,同里湖西岸岸线以西100米的镇区允许扩展的最大用地边界。11、外围自然环境景观控制区:古镇规划保护区及城镇建设可发展用地范围 外需要严格控制的自然生态和自然风景区域。12、建设缓冲区:指外围自然环境景观控制区西侧界线以西 500米范围。13、古镇区主要出入口:陆路主要出入口为古镇保护区南侧按松北公路的中川路;水路主要出入口包括了入古镇保护区的东西向河流上元港和后港,以及出

6、入古镇保护区的南北向河流东埭港和庙浜。城镇建设可发展用地范围、外围自然环境景观控制区和建设缓冲区均是古镇 保护区的环境协调区。14、本次规划界定的古镇规划保护区界对应于 1995年同里镇总体规划中历史名镇保护规划所确定的重点保护区界, 且有所扩大。主要变化是1995年总体规划 中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南、北、东侧界限均以古镇区该三侧的河流为界。 为更好地 协调古镇保护区边界两侧的城镇景观,将保护区界扩大至该三侧河流对岸一户住 宅的进深,同时由于北侧后港对岸的建筑普遍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形制,且包含古镇主要遗迹之一 梅山、市级文物保护建筑天放楼和红楼、镇级文物控制 单位庆善堂,因而扩展的范围为包含这些

7、地区的民居建筑群; 保护区的西侧界限 与1995年总体规划中重点保护区的西侧界限基本保持一致。另外,为更有效地控制古镇出入口的环境景观,将出入镇区的主要水路和陆路出入口两侧的景观范围 也纳入古镇保护区范围。四、创新与特色1、该项目针对我国当前保护规划在建设管理及指导实施中的不完善之处, 借鉴法国保护规划编制的经验,在编制方法上强调历史文化环境。 在保护单个文 物点的基础上,整理出表现城镇历史文化特色的框架, 并以此为依据,寻找并界 定需要保护的建筑(群)、河道、街道及其空间、绿地及环境。同时发现问题所 在,明确需要改变的各类要素,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环境要素分类进行规划引导。 在编制体系上分整体

8、控制、细部引导、实施方案与指导三个层次进行,突出不同 层次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在编制成果上突出可操作性和易读性, 控制要求清晰 明了。在编制目标上,强调保护与发展互动的观念,重视城镇功能转变的必要性 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旧平衡问题的整体协调处理。2、规划采用了较为先进的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古镇建筑各项资 料进行全面调查、统计、汇总和分析,并对应相应的规划管理方式,为古镇今后 的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了一项长期有效的工具。3、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又相继编制了部分重要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 方案和部分公共建筑设计方案,已逐步付诸实施。4、参与古镇各项建设的决策与技术指导,为政府提出具体建议,并帮

9、助政 府协调各项改造工程的实施。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区面积为57.61公顷,区内受保护的明清建筑约有4 万平方米,占古镇保护区建筑面积的37%重点保护的建筑有33处,遗址遗迹5处,保护桥梁31处。保护区内控制建筑高度分三个层次,分别为 3.3米、6.2米和9米。规划居住用地约为29公顷,占总用地的50%规划人均建设用地的下限为85 平方米/人,居住人口为6780人。古镇保护区人口容量为6000-7000人,人口毛密 度100-200人/公顷。规划古镇保护区容积率为0.75,建筑总量为432000平方米。规划道路面积为5.25公顷,占总用地的9.12%。规划古镇保护区居民人均道 路广场用地为10.72平方米/人。日游客人数不超过5000人,高峰季节高峰日游客 容量为7500人。规划新增各项公共绿地约2.54公顷,水域面积约为6.43公顷,占总用地的11.16%。规划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达到80%以上。市政管线地下铺设,古镇保护区中实现雨污分流。六、实施效果按照保护规划已完成的项目有:退思园小广场改造工程、耕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