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_第1页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_第2页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_第3页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_第4页
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表是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 (25 C)。电解质r iff平衢方程式Fl平衡常数直 1JtspCHjCOOHCH3CD0H -CHgCOO +H+1 76X IO-5H迎3蛇匚归yhco5H+CO 23=4,31X10-7=5 61X10-11品足皿C&MeOK l亠 CSHO1 1X10-10h3po4 匸=h+ + hpcj4Ai=T.52Xia-3h3po4a h+hp24J=5 23X JO-6HP。24土 十 Ft) 34=2.20X1013H3B035 7X10-10HM3 KgOWHg 轉一十一肮4十UHi tgxio-5hojs=l oxio-1

2、4Wg(OH)2 m/+20H5. &X10-12回答下列问题:I . ( 1)由上表分析,若CH3C00HHCO C6H5OHH 2P&均可看作酸,则它们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须填编号);(2) 写出C6HOH与NqPQ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25C时,将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氨水混合,混合液中:c(CHCQQC(NH4+) ; (填 “”、“ = ”或 “V”)(4) 25C时,向10mL 0.01mol/L苯酚溶液中滴加 VmL 0.01mol/L氨水,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若混合液pH7,_则V10B .若混合液 pHv 7,则 c(NHJ) 如气0) c(H+)

3、 c(OH)C . V=10时,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10mL 0.01mol/L苯酚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D . V=5时,2c(NH3H2O)+ 2 c(NH;)= c(C6H5O)+ c(C6H0H)(5)如左上图所示,有 匚、T2两种温度下两条BaS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Ti T 2 (填、=、v); 讨论Ti温度时BaSQ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NstSQ可使溶液由a点变为b点B. 在Ti曲线上方区域(不含曲线)任意一点时,均有BaSQ沉淀生成C. 蒸发溶剂可能使溶液由 d点变为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不含 a、b)D. 升温可使溶液由

4、b点变为d点II .平衡常数的计算:(1 )用O.IOOOmol L 1NaQH溶液滴定20.00mL某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右上图。其中点所示溶液中 c(CHCQQ=2 c(CH3CQQH) 点所示溶液中存在:c(CH3CQQ+ c(CHCQQH)=(Na+)则CHCQQH勺电离平衡常数 Ka=。(2) 水解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 水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称为水解常数 (用Kh表示),类比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请写出 N&CO第一步水解反应的水解常数的表达式:Kh=。(3) MgCb溶液和氨水混合后存在下列化学平衡:Mg+(aq)+2NH3 HO(aq) 匕2NH+(aq)+Mg(OH)

5、2(s)试列出该反应平衡常数 K与Kb(NH, H 2O)、KspMg(OH)2的关系式并计算: 。I、( 1)(2分)(2) C6H5OH + P0= C6H5& + HPO (3 分)(3) = (1 分)(4) CD (2 分)(5 )( 1 分)ABC ( 2 分)U、(1) 2X10 -5 mol L -1 (2 分)(2) Kh= =Kw/Ka (1 分)(3) =55.3(1 分)21 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xA(g) + 2B(s) =yC(g) H”、“=”或“ (1 分)II: (1)150.8 kJ/mol (2分)(2 33.3% (

6、2分)B (2分)(3) BCA (2 分)(4) CH3OH 6e +3O2 =CO2 f +2H2O ( 2分)已知25 C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a(CH3COOH)=1.8 X 105 , Ka(HSCN)=0.13(1 )将20 mL 0.10 mol/L CH3COOH 溶液和 20 mL 0.10 mol/L 的 HSCN 溶液分别与0.10 mol/L的NaHCO3溶液反应,实验测得产生 CO2气体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L )2.0 x 10_,1 6x1.210K,Ox 1旷4.0 x 10图乙反应开始时,两种溶液产生 CO2的速率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

7、所得溶液中c(SCN )c(CH3COO )(填“ ”、“=”或“Ka(CH3COOH),溶液中HSCN电离岀的c(H+)比CH3COOH电离的大,故HSCN溶液中产生CO2的速率快。(2分); (1 分)UW xl 6X10-3(2) Ka(HF)=(2分)(3 )有(1 分),因溶液中 c(Ca2+)? c2 (F )=5.12 X 10 10 Ksp(CaF2)=1.5 X 1010 (2 分)(2014?湖 南一模)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 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如下表:溶质CfCOONaNaHCQNazCQNaHClONaCNQHsONapH8.89.711.610.311.1

8、11.3(1)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2)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浓度均为0.01mol/L 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序号).A. HCN B. HClOC. CsHsOHD. CCOOHE. H2CQ(3) 据上表数据,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填序号).A. HCN+NaCQ NaHCO+NaCNB. CUCOOH+NaN CHCOONa+HCNC. CQ+H2O+2C6H5ONa- Na2CQ+2C6H5OHD. CHCOONa+HGlQ NaClO+CHaCOOH解:(1 )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小,则酸的电离程度越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相同 浓度的

9、钠盐溶液的pH越大,结合氢离子能力越大,根据溶液的PH知,酸性最强的酸是 醋酸,最弱的酸是碳酸氢根离子,则结合氢离子能力最大的是CO2-,故答案为:CQ2-;(2) 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电离程度越大,则酸的酸性越强,酸根离子水解程 度越小,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的pH越小,所以酸性最强的是醋酸,故选D;(3) 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知,|A. 氢氰酸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而小于碳酸,所以HCN+NaCO NaHCQ+NaCN能发生, 故不选;B. 醋酸酸性大于氢 氰酸,所以CHCOOH+NaN CHCOONa+HCN能发生,故不选;C. 苯酚酸性小于碳酸而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所以CO+fO+zaHsO

10、N Na2CC3+2C6H5OH不 能发生,故选;D. 醋酸酸性大于次氯酸,所以CHBCOONa+HCO NaClO+CHaCOOH不能发生,故选; 故选CD.1.(4分)某温度下的溶液中,c(H*)=10x mol/L,c(OH )=10ymol/L。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1 )该温度下,中性溶液的pH=。(2 )该温度下0.01 mol/L NaOH 溶液的pH=。II. (6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

11、分解平衡:NH2COONH 4(s)= 2NH3(g) + 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遍歙0)15.C20025.03QQ35.0平獅总压强(炉5 78 312.017124.0平衡弐媒总眛度(x10 3mol/L2.43.44 86 894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填字母)。A. 2v(NH3)=v(CO2)B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根据表中数据,计算25.0 C时的分解平衡常数为 。(2)已知:NH2COONH4 + 2H2O=NH4HCO3 + NH3 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 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00)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COO_Xmol/L)0246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雄亦口) 计算25 C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根据图中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