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_第1页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_第2页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 化物【考点过关】1. 化学反应方程式:(四高温二加热)(1)碳和氧化铁反应:2FQ+3C=4Fe+3CO高温)(2) 碳和氧化铜反应:C+2CuO=2Cu+C(高温)(3)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3CO+FeQ=2Fe+3CO(高温)(4)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CuO+CO= Cu+CO加热)(5) 氢气和氧化铁反应:Fe2Q+H=2Fe+3HO(高温)(6)氢气和氧化铜反应:f+CuO=Cu+S(加热)2.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化学 方程 式C+2CuO=2Cu+COCuO+CO= Cu+C()H2+CuO=Cu+O反应 条件高温加热加热实验 现象试管中

2、的固体 由黑色逐渐变 成亮红色,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 浊玻璃管中的固体 由黑色逐渐变成 亮红色,澄清的石 灰水变浑浊,并且 有气泡从中不断 地溢出。(酒精灯试管中的固体由 黑色逐渐变成亮 红色,同时管口 有水滴生成.有蓝色火焰生成)要把刚烘干的反应前,先通段反应前,试管口:实验 要求 和注 意事 项碳粉和氧化铜 粉末要均匀混 合后,平铺在试 管底部,试管口 略向下倾斜(防 止有水倒流到 试管底部,使其 炸裂),在酒精 灯的灯焰上最 好加一个网罩(以使火焰集 中并提咼温度, 或者使用酒精 喷灯来加热); 实验结束时,要 先撤出导气管, 再移走并熄灭 酒精灯,待试管 冷却后再把试时间一氧化碳,然 后

3、再加热(目的是 为了尽可能的排 净玻璃管内的空 气,防止一氧化碳 与其中的空气混 合后,被点燃发生 爆炸);反应后, 先撤走并熄灭酒 精灯,等固体冷却 后再停止通氧 化碳(目的是防止 石灰水倒吸到玻 璃管内,使其炸 裂;也为了使固体 冷却,防止刚还原 出来的铜再次被 氧化);并且,由 于一氧化碳有毒,略向下倾斜(防 止有水倒流到试 管底部,使其炸 裂;同时,也有 利于氢气在试管 底部聚集参与反 应),将氢气验纯 后先通段时间 氢气,然后再加 热(目的是为了 尽可能的排净玻 璃管内的空气, 防止氢气与其中 的空气混合后, 被点燃发生爆 炸);反应后,继 续通入氢气,直 到试管及其中的 固体冷却后

4、,再管内的粉末倒 在纸上(防止石 灰水倒吸到试如果直接排放到 空气中,会造成污 染,所以还要用点停止通氢气(目 的是为了使固体 冷却,防止刚还管里,炸裂试 管;也为了使粉 末冷却,防止还 原出来的铜再 次被氧化)燃或收集的方法 等来处理尾气.原出来的铜再次 被氧化).3.实验固态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1)铜:红色固体(2)氧化铜:黑色固体(3)铁:黑色固体(4)氧化铁:红色固体(5)碳:黑色固体4.实验气态物质的除杂与检验: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检验点燃,在 火焰上方 罩一个干 冷的烧 杯。气体让待检气体 在空气中燃 烧,在火焰 上方罩一干 燥的小烧将气体通入 澄清的石灰 水,如果澄

5、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则将气体导入 无水硫酸铜 中,无水硫 酸铜变蓝, 则证明H20。燃烧生成 淡蓝色火 焰且烧杯杯,烧杯上 无水珠生 成,然后将通入的气体是CO2内壁有水 珠证明气 体为氢气产物与澄清 的石灰水接 触,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 浊,则证明 燃烧气体为CO除 杂将待检气 体通过灼 热的CuO,CuO 由黑色变 为红色, 并将产物 导入无水 硫酸铜 中,无水 硫酸铜变 蓝,则证将待检气体 通过灼热的CuO,CuO 由黑色变为红 色,并将产 物导入澄清 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则 证明通入 CuO的气体 是CO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将气体通入 浓硫酸明通入CuO的气体是H2o【考题

6、精做】1.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 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2. 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其中A为单质,D 为红色固体。A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 ; B; D,E。3. 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 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 积混合后先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乙中的仪器 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 最好的是( )礬水甲 )花亠 ac aA.be4.

7、 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甲、氮3底藏化闹Z. 一戴化HS5原気化阑A.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 爆炸B.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 断反应是否发生C. 甲试管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 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D. 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 有毒而氢气无毒5. (2013德州)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考虑 加入的试剂,还要考虑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对化学 反应的影响。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1)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猜测:试管 A中,除C、CuO外,还可能有物质 (写化学式,下同)参与反应。除木炭可以还原

8、氧化铜外,经反应生成的可以还原氧化铜。写出相应的 化 学 方 程 式 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应采取何种 措施?(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有。要想使进入试管B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应采取什么措施? 。5.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 行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A处通入气体的化学式为,C中盛有的试剂是;(2) B、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3) 该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4) 如果实验开始时先点燃酒精喷灯,后通入 CO 气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如果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入 co气体,后熄灭酒 精喷灯,可能产生的后果是?6. X、Y

9、、Z、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 质,其中X、Y、Z为单质,X为黑色固体,Z为 红色固体;甲、乙、丙为氧化物,丙为黑色固体。 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 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Y、甲丙。(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f甲:XfZ :7. (2015安顺)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 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 行初步探究。【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设 计 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10、。(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 化碳)ABC DE JCuO(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 请你设计解决的方(4)小亮认为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结 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 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虫咬、灼伤可

11、消炎止痛8.甲酸(HCOOH通常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 它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用CO +HQ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欲 用该反应来制取纯净的CO还原氧化铜粉末,并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供选= 1M(1)该小组同学另查阅资料:NaOH溶液可以吸收甲酸气体。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填字母)。(2)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装置中玻璃管的现象。(3)上述实验还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请指出并提出改进方案: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碳 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已知无水CaCb 可以作为干燥剂。(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2) 装置 B 的作用是。(3)装置 D中玻璃管内的现象(4)图中装置E是安全瓶,能防止倒吸,从实 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 置 (填序号)之前增加装置 E。(5 ) 装置最后气球的作用 是10.某氧化铜(CuO粉末中混有少量铜粉,现有 一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其中氧 化铜的含量,请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提 示:浓硫酸、氯化钙、碱石灰可用作干燥剂。D(1) X是常见还原性气体 CO H2中的一种(可 能含有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请根据装置判断X为 (填物质名称)。(2) 若缺少B装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