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报告审核记录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报告审核记录测试编号: 被测单位被测产品委托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测试组成员北京研究院技术部测试时间测试依据参照中国电信城域网优化改造方案测试目的为中国电信城域网改造设备选型提供技术参考测试内容1 二层交换功能测试(共 16 项)2 访问控制与 qos 测试(共 15 项)3 转发性能测试(共 7 项)4 可靠性和安全性(共 8 项)5 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共 16 项)
2、批准:审核: 主检: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1编编 制制 说说 明明1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委托,于 xx 年x 月x 月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实验室,对城域网汇聚交换机进行了测试。2参与本次测试的包括 xx 等厂家。3本次测试结合中国电信城域网改造优化方案及我国通信行业相关标准进行。4一般情况,本测试仅对来样负责。5本报告无检验单位公章无效。6本报告无批准、审核、主检人签章无效。7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8部分复制报告无效。9报告涂改无效。10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验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3、11本报告的解释权为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目目 录录1. 测试概述测试概述 .51.1 测试说明.51.2 测试设备描述及配置.51.3 测试仪表及软件.52. 二层交换功能测试二层交换功能测试 .72.1 基本功能测试.72.1.1 超长帧转发能力.72.1.2 异常帧检测功能测试.72.1.3 广播抑制功能测试.82.2 镜像功能.92.2.1 端口镜像功能测试.92.2.2 流镜像功能测试.102.2 生成树协议测试.112.2.1 标准生成树测试.112.2.2 快速生成树测试.122.2.3 多生成树测试.132.3 vlan 堆叠功
4、能测试 .152.3.1 基本功能.152.3.2 扩展功能.162.4 端口聚合.172.4.1 聚合链路数量测试.172.4.2 聚合效率测试.182.4.3 聚合链路收敛时间测试.182.5 二层组播功能测试.192.5.1 单vlan igmp snooping功能测试.192.5.2 多vlan igmp snooping功能测试.202.5.3 组播组加入/离开时间测试.223访问控制和访问控制和 qos 功能功能.233.1 二层访问控制表测试.233.1.1mac地址访问控制表测试.233.1.2 vlan访问控制表测试.243.1.3 802.1p访问控制表测试.243.1.
5、4 svlan访问控制表测试.253.2 三层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263.2.1 ip地址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263.2.2四层端口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273.3 出方向访问控制表方向测试.283.4 访问控制表数量及性能测试.293.5 业务分级.303.5.1 基于vlan id的业务分级.30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3.5.2 基于四层端口的业务分级.313.6 优先级队列.323.6.1 严格优先级队列.323.6.2 轮询队列.333.7 速率限制.343.7.1入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343.7.2出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353.7.3速率限制颗粒度及精
6、确性测试.364转发性能测试转发性能测试 .374.1 mac地址学习速度.374.2 mac地址表容量.384.3 最大vlan数量测试.384.4单端口吞吐量和时延测试.394.5 板内交换性能测试.404.6板间交换性能测试.414.7 综合转发性能测试.425可靠性和安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435.1 设备可靠性.435.1.1 主控板和交换矩阵冗余.435.1.2 电源冗余.445.1.3 业务卡热插拔.455.1.4 设备重启动时间.465.2 网络安全.475.2.1 端口地址数量限制.475.2.2 设备防arp攻击测试.485.2.3 设备防icmp攻击测试.485.2.4
7、设备防bpdu攻击测试.496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 .506.1 运行维护功能测试.506.1.1 远程认证管理.506.1.2 ssh登录测试.516.1.3 日志记录.526.2 snmp 协议测试.526.2.1 snmpv1、snmpv2支持测试.526.2.2 snmpv3支持测试.536.2.3 snmp访问地址限制.546.2.4 mib view安全访问控制功能测试.546.2.5 snmp trap功能测试.556.3 管理信息库.566.3.1 端口mib的功能测试.566.3.2 vlan mib的功能测试.566.3.3 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率的功能测
8、试.57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46.3.4 资源管理信息功能测试.586.3.5 acl管理信息功能测试.586.3.6 qos的管理功能测试.596.3.7 二层组播mib.606.3.8 svlan mib.60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51. 测试概述测试概述1.1 测试测试说明说明本次城域网交换机测试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委托进行,目的是通过对 ip 城域网中各类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进行评估测试,以配合中国电信 ip 城域网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为下一步集团公司的 ip 城域网相关设备选型提供技术参考依据,同时了解网络设备对业务支持能力的最新进
9、展。本次测试仅从中国电信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制定测试方案并实施测试。 本次测试结合中国电信城域网改造优化方案,参照城域网汇聚交换机设备技术规范及我国通信行业相关标准进行编写。1.2 测试设备描述及配置测试设备描述及配置1.3 测试仪表测试仪表及软件及软件在本次测试中我们采用了 agilent 的 routertester 和 sprient 的smartbits 仪表进行测试。测试仪表的配置情况如下:routertester 900 1 台 16 口 fe 板卡 2 块 2 口 ge 板卡 1 块smartbits 6000b 1 台 6 口 fe 板卡 3 块 1 口 ge 板卡 4 块rad
10、ius 软件: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6 steel-belted radius shiva日志记录软件: 3c servermib 查询软件: mib browser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72. 二层交换功能测试二层交换功能测试2.1 基本功能测试基本功能测试2.1.1 超长帧转发能力超长帧转发能力测试编号2.1.1测试项目超长帧转发能力测试目的测试设备以太网端口可转发数据帧的最大长度。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配置被测设备正常业务。3将测试仪表发送帧长度从大到小调节,直到找到设备能够正常处理的最大帧长度。4对 fe、ge 接
11、口分别测试,记录测试结果。预期结果被测设备各接口支持最大帧长度应不小于 1536byte。测试结果最大支持 9000byte备注签字2.1.2 异常帧检测功能测试异常帧检测功能测试测试编号2.1.2测试项目异常帧检测功能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对各种错帧的处理情况,验证其正确识别和过滤误码功能。router tester12abdut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8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2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3对测试仪表进行设置,在正常数据流中按一定比例插入 crc 错帧、超短帧等各种异常帧并发送至被测设备。4对 fe、ge 接口分别测试,记录测试仪表接收端
12、口接收到测试流量的情况。预期结果被测设备能够过滤掉 crc 错帧、超短帧等异常帧,并保证正常业务的转发。测试结果支持备注签字2.1.3 广播抑制功能测试广播抑制功能测试测试编号2.1.3测试项目广播抑制功能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以太网端口对通过的广播包数量进行限制的功能。router tester12abdut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9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3配置被测设备广播抑制功能,只允许占端口带宽 20%的广播包通过。4配置测试仪表 a 端口以 100%线速向被测设备发送流量,其中广播数据包占 60%,单播数据包占 40%。
13、5在仪表 b 端口观察广播接收情况。6对 fe、ge 接口分别测试,记录测试结果。7将广播包换为未知单播和组播,重新测试。预期结果被测设备 fe、ge 接口应能对广播包进行限制,只允许不超过配置带宽的广播包通过,同时单播业务不受影响。测试结果ge 口结果 20%fe 口 20%单播不受影响备注签字2.2 镜像功能镜像功能2.2.1 端口镜像功能测试端口镜像功能测试测试编号2.2.1测试项目端口镜像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是否可将指定端口的进出流量镜像到指定的端口。router tester12abdut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10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
14、。2配置被测设备的 1、2 端口作为业务端口,3 端口作为镜像端口。3将端口 1 的输入流量镜像到端口 3,将端口 2 的输出流量镜像到端口 3。4由测试仪表 a 端口发送到 b 端口,速率为 10m 的数据流。5观察测试仪表 c 端口的数据接收情况。6取消端口 1 到端口 3 的镜像,观察测试仪表 c 端口的数据接收情况。7恢复端口 1 到端口 3 的镜像,取消端口 2 到端口 3 的镜像,观察测试仪表 c 端口的数据接收情况。预期结果1步骤 5 时测试仪表 c 端口应接收到 20m 的数据流2步骤 6 时测试仪表 c 端口应接收到 10m 的数据流3步骤 7 时测试仪表 c 端口应接收到
15、10m 的数据流测试结果步骤 5 时测试仪表 c 端口应接收到 10m 的数据流支持。备注支持出入方向 mirror,同一条流只镜像一份。签字2.2.2 流镜像功能测试流镜像功能测试测试编号2.2.2测试项目流镜像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是否可将指定的数据流镜像到指定的端口。仪表12abdutc3ge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11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配置被测设备的 1、2 端口作为业务端口。3 端口作为镜像端口。3配置基于 mac、ip、vlan id 的镜像,将匹配的端口 1 输入数据流镜像到端口 3,端口 2 的输出流量镜像到端口 3
16、。4由测试仪表 a 端口发送到 b 端口相应的数据流。5观察测试仪表 c 端口的数据接收情况。预期结果设备应支持基于流的镜像功能。测试结果不支持备注签字2.2 生成树协议测试生成树协议测试2.2.1 标准生成树测试标准生成树测试测试编号2.2.1测试项目标准生成树协议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对一般生成树协议(stp)的支持情况。仪表12abdutc3ge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12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三台设备间运行标准生成树协议,配置各设备的生成树参数,使被测设备 1 成为根网桥。3观察设备能否根据配置的参数修剪环路,完成生成树。4断开被测设备
17、1 和被测设备 3 之间链路,观察设备是否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5修改各设备的生成树参数,观察设备能否根据修改的参数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预期结果1被测设备应支持标准生成树协议,在出现环路时能完成生成树计算,当出现链路故障时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2被测设备应支持生成树参数的修改,从而按需选择根节点、根端口、屏蔽链路。测试结果倒换时间 32 秒。备注签字2.2.2 快速生成树测试快速生成树测试测试编号2.2.2测试项目快速生成树协议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对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的支持情况。仪表abdut2dut1dut3fef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13测
18、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三台设备间运行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配置各设备的生成树参数,使被测设备 1 成为根网桥。3观察设备能否根据配置的参数修剪环路,完成生成树。4断开被测设备 1 和被测设备 3 之间链路,观察设备是否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5修改各设备的生成树参数,观察设备能否根据修改的参数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预期结果1被测设备应支持快速生成树协议,在出现环路时能完成生成树计算,当出现链路故障时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2被测设备应支持生成树参数的修改,从而按需选择根节点、根端口、屏蔽链路。测试结果倒换时间 1.15 秒。 ,备注签字2.2.3 多生成树测试多生成树
19、测试测试编号2.2.3测试项目多生成树协议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对多生成树协议(mstp)的支持情况。仪表abdut2dut1dut3fef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14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三台设备间运行多生成树协议(mstp) 。3将三台设备间链路设置为 vlan trunk,并配置 5 个vlan:vlan1-5。4vlan1 和 vlan2 建立生成树 1,vlan3 和 vlan4 建立生成树 2,vlan5 建立生成树 3。修改各设备的生成树参数,使生成树1 和生成树 2 的根网桥为被测设备 1,生成树 3 的根网桥为被测设备 2。5断
20、开被测设备 1 和被测设备 2 之间链路,观察生成树 1 和生成树 2 是否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而 vlan5 的业务应不受影响。预期结果1被测设备应支持多生成树协议,在出现环路时能按不同 vlan完成生成树计算,当出现链路故障时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2被测设备应支持生成树参数的修改,从而按需选择根节点、根端口、屏蔽链路。测试结果支持倒换时间 1.74 秒。备注签字仪表abdut2dut1dut3fef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152.3 vlan 堆叠功能测试堆叠功能测试2.3.1 基本功能基本功能测试编号2.3.1测试项目vlan 堆叠测试测试目的测
21、试设备对 vlan 堆叠功能的支持情况。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配置被测试设备 1 的端口 1 和设备 2 的端口 3 属于用户 1。3配置被测试设备 1 的端口 2 和设备 2 的端口 4 属于用户 2。4配置被测试设备 1 的端口 1 和被测试设备 2 的端口 3 的 stack vlan 为 vlan2。5配置被测试设备 1 的端口 2 和被测试设备 2 的端口 4 的 stack vlan 为 vlan3。6配置被测试设备 1 和被测试设备 2 之间链路属于 vlan2 以及vlan3。7从测试仪向被测试设备 1 端口 1 发送用户 1 的 vlan1-1000 报文;从
22、端口 2 发送用户 2 的 vlan1-1000 报文。 8在测试仪上观测被测试设备 2 端口 3 只能接收用户 1 的vlan1-1000 的报文;端口 4 只能接收用户 2 的 vlan1-1000 的报文。9关闭设备 2 端口 3、端口 4 的 vlan stack 功能,可以在测试仪上观测到双层标签。在端口 3 观测到 vlan2-vlan1 标签,在端口 4 上观测到 vlan3-vlan1 标签。10在设备互联端口及其他端口上启用 vlan trunk 功能,观察其是否正常工作。在预期结果1被测设备 2 的端口 3 只能接收用户 1 的 vlan1 的报文;端口4 只能接收用户 2
23、 的 vlan1 的报文。2关闭设备 2 端口 3、端口 4 的 vlan stack 功能后,可以在被测设备 2 的端口 3 观测到 vlan2-vlan1 标签,在端口 4 上观测仪表dut1dut21234fegefe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16到 vlan3-vlan1 标签。3vlan trunk 和 svlan 应可同时工作。测试结果支持。备注签字2.3.2 扩展功能扩展功能测试编号2.3.2测试项目vlan 堆叠扩展功能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对 vlan id 扩展功能的支持情况。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配置被测试设备 1 的端口 1
24、 和设备 2 的端口 3 属于用户 1。3配置被测试设备 1 的端口 2 和设备 2 的端口 4 属于用户 2。4从测试仪向被测试设备 1 端口 1 发送用户 1 的 vlan1-1000 报文;从端口 2 发送用户 2 的 vlan1-1000 报文。 5配置被测设备对用户 vlan 进行识别,其中被测试设备 1 的端口 1 和设备 2 的端口 3 将 vlan id 为 1-500 的数据包分配 vlan id 为 2 的外层标签,将 vlan id 为 501-1000 的数据包分配vlan id 为 3 的外层标签;被测试设备 1 的端口 2 和设备 2 的端口 4 将 vlan id
25、 为 1-500 的数据包分配 vlan id 为 4 的外层标签,将 vlan id 为 501-1000 的数据包分配 vlan id 为 5 的外层标签。6观察 vlan 堆叠功能是否正常工作。预期结果设备应支持识别用户内层标签来分配不同的外层标签。仪表dut1dut21234fegefe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17测试结果备注签字2.4 端口聚合端口聚合2.4.1 聚合链路数量测试聚合链路数量测试测试编号2.4.1测试项目聚合链路数量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以太网端口支持的聚合链路数量。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在被测设备 1 和被测设备
26、2 之间配置 8 个 fe 端口链路聚合。3由仪表 a 端口向被测设备 1 线速发送流量,在端口 b 观察接受情况。4将两设备间的聚合链路换为 2 个 ge 端口,进行步骤 3 的测试。预期结果被测设备应支持端口聚合功能,可同时绑定的 fe 链路数不低于 8个,ge 链路数不低于 2 个。测试结果fe 支持个。ge 支持条。备注仪表abdut1dut2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18签字2.4.2 聚合效率测试聚合效率测试测试编号2.4.2测试项目端口聚合效率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以太网端口聚合的转发效率。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将被测设备 1 的 4 个
27、 fe 端口和被测设备 2 的 4 个 fe 端口对应连接。将被测设备 1 的 4 个端口配置为一个聚合端口,被测设备 2 的 4 个端口配置为一个聚合端口。3在仪表 a 端口和 b 端口之间线速发送流量,观察流量接收情况和链路聚合效率。4将两设备间的聚合链路换为 8 个 fe 端口,进行步骤 3 的测试。5将两设备间的聚合链路换为 2 个 ge 端口,进行步骤 3 的测试。预期结果各条聚合链路上应能实现负载均分,链路利用效率达到 100%。测试结果8 端口 fe %;4 端口 fe %。2 个 ge 端口%备注签字仪表abdut1dut2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19
28、2.4.3 聚合链路收敛时间测试聚合链路收敛时间测试测试编号2.4.3测试项目聚合链路收敛时间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聚合链路的收敛时间。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将被测设备 1 的 2 个 ge 端口和被测设备 2 的 2 个 ge 端口对应连接。将被测设备 1 的 2 个端口配置为一个聚合端口,被测设备 2 的 2 个端口配置为一个聚合端口。3由仪表 a 端口向被测设备 1 发送速率为 100m 的业务流量。4在被测设备上观察 2 个端口的流量分布情况。5断开被测设备 1 和被测设备 2 之间的 1 条链路。6在仪表 b 端口观察业务流量的接收情况,记录丢包数量,计算收敛时间。
29、预期结果聚合链路收敛时间不应大于 800 毫秒。测试结果毫秒倒换时间。备注签字2.5 二层组播功能测试二层组播功能测试2.5.1 单单 vlan igmp snooping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测试编号2.5.1仪表abdut1dut2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0测试项目单 vlan igmp snooping 功能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在同一 vlan 内对 igmp snooping 功能的支持情况。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端口 1-4 为同一 vlan 内的 untagged端口。2使用仪表向被测设备发送 100 个组的组播流量3在被测交换机上禁用 ig
30、mp snooping 功能,观察仪表端口b、c、d 端口流量接收情况。4在被测交换机上启用 igmp snooping 功能,观察仪表端口b、c、d 端口流量接收情况。5仪表端口 b、c 使用 igmp 协议加入组播组,观察仪表端口b、c、d 端口流量接收情况。6仪表 c 端口发送离开组请求,观察仪表端口 b、c、d 端口流量接收情况。预期结果1在被测交换机上禁用 igmp snooping 功能时,仪表端口b、c、d 端口应均可接收到组播流量。2在被测交换机上启用 igmp snooping 功能时,仪表端口b、c、d 不能接收组播流量。3仪表端口 b、c 发送组加入请求后,可接收组播流量
31、。4仪表 c 端口发送离开组请求后,仪表端口 b 端口应可接收到组播流量,端口 c、d 不能接收组播流量。测试结果支持备注签字2.5.2 多多 vlan igmp snooping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测试编号2.5.2仪表routerdut123abc4dge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1测试项目多 vlan igmp snooping 功能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对基于 vlan 的二层组播的支持情况。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路由器、交换机和仪表之间以 vlan tagged 方式连接,设备端口 1-4 属于 vlan 1-100。2使用仪表向被测设备
32、发送 100 个组的组播流量,每个组播流占用 1 个 vlan,vlan id 为 1-100。3在被测交换机上禁用 igmp snooping 功能,观察仪表端口b、c、d 端口流量接收情况。4在被测交换机上启用 igmp snooping 功能,观察仪表端口b、c、d 端口流量接收情况。5仪表端口 b、c 使用 igmp 协议加入组播组,其中端口 b 加入vlan1-50 的组播组,端口 c 加入 vlan51-100 的组播组,观察仪表端口 b、c、d 端口流量接收情况。6仪表 c 端口发送离开组请求,观察仪表端口 b、c、d 端口流量接收情况。预期结果1在被测交换机上禁用 igmp s
33、nooping 功能时,仪表端口b、c、d 端口应均可接收到组播流量。2在被测交换机上启用 igmp snooping 功能时,仪表端口b、c、d 不能接收组播流量。3仪表端口 b、c 发送组加入请求后,可按加入的 vlan 接收组播流量。4仪表 c 端口发送离开组请求后,仪表端口 b 端口应可接收到组播流量,端口 c、d 不能接收组播流量。测试结果支持备注签字仪表routerdut123abc4dgegegevlan trunkvlan trunk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22.5.3 组播组加入组播组加入/离开时间测试离开时间测试测试编号2.5.3测试项目组播组加
34、入/离开时间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加入组和离开组所需的时间。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运行 smartbits 仪表的 multicast 软件,测试组播组加入和离开时间。3记录测试结果。预期结果设备加入组和离开组的时间不应大于 100ms。 测试结果join 平均时间 76.2 毫秒;leave 平均时间 1 秒。备注igmpv2 版本在收到 igmp leave 报文时,会发送 igmp query 报文做特定组查询,然后才会确定组离开,因此,组离开时间较长。签字仪表routerdut123abc4dgegegevlan trunkvlan trunk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
35、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33访问控制和访问控制和 qos 功能功能3.1 二层访问控制表测试二层访问控制表测试3.1.1mac 地址访问控制表测试地址访问控制表测试测试编号3.1.1测试项目mac 地址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端口对基于 mac 地址访问控制表项目的支持。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将被测设备的端口 1 和 2 设置为 vlan trunk 模式。3在端口 1 上配置基于源和目的 mac 地址的入方向访问控制表。4由测试仪表端口 a 向端口 b 发送流量,验证被测设备的访问控制功能。预期结果被测设备的端口应支持基于源和目的 mac 地址访问控制表功
36、能。 测试结果备注签字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43.1.2 vlan 访问控制表测试访问控制表测试测试编号3.1.2测试项目vlan 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端口对基于 vlan 访问控制表项目的支持。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将被测设备的端口 1 和 2 设置为 vlan trunk 模式。3在端口 1 上配置基于 vlan 的入方向访问控制表。4由测试仪表端口 a 向端口 b 发送流量,验证被测设备的访问控制功能。预期结果被测设备的端口应支持基于 vlan 访问控制表功能。 测试结果备注
37、签字3.1.3 802.1p 访问控制表测试访问控制表测试测试编号3.1.3测试项目802.1p 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端口对基于 802.1p 访问控制表项目的支持。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5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将被测设备的端口 1 和 2 设置为 vlan trunk 模式。3在端口 1 上配置基于 802.1p 的入方向访问控制表。4由测试仪表端口 a 向端口 b 发送流量,验证被测设备的访问控制功能。预期结果被测设备的端口应支持基于 802.1p 访问控制表功能。 测试结果备
38、注签字3.1.4 svlan 访问控制表测试访问控制表测试测试编号3.1.4测试项目svlan 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端口对基于 svlan 访问控制表项目的支持。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6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将被测设备的端口 1 设置为 stacking vlan 模式。3在端口 1 上配置基于 vlan id 的入方向访问控制表。4由测试仪表端口 a 向端口 b 发送流量,验证被测设备的访问控制功能。5将端口 1 配置为 vlan trunk 模式,并使用基于 svlan 的访问
39、控指表。6使用仪表向设备发送带有两层 vlan 标签的数据流,验证被测设备的访问控制功能。预期结果被测设备应支持基于 svlan 的访问控制。 测试结果备注签字3.2 三层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三层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3.2.1 ip 地址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地址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测试编号3.2.1测试项目ip 地址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7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端口对基于源和目的 ip 地址访问控制表项目的支持。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将被测设备的端口 1 和 2 设置为 vlan trunk
40、 模式。3在端口 1 上配置基于源和目的 ip 地址的入方向访问控制表。4由测试仪表端口 a 向端口 b 发送流量,验证被测设备的访问控制功能。预期结果被测设备的端口应支持基于源和目的 ip 地址访问控制表功能。 测试结果备注签字3.2.2 四层端口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四层端口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测试编号3.2.2测试项目源和目的端口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端口对基于源和目的端口访问控制表项目的支持。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8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将被测设备的端口 1 和 2 设置为 vl
41、an trunk 模式。3在端口 1 上配置基于源和目的端口的入方向访问控制表。4由测试仪表端口 a 向端口 b 发送流量,验证被测设备的访问控制功能。预期结果被测设备的端口应支持基于源和目的端口访问控制表功能。 测试结果备注签字3.3 出方向访问控制表方向测试出方向访问控制表方向测试测试编号3.3测试项目访问控制表方向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端口对访问控制表方向的支持。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9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将被测设备的端口 1 和 2 设置为 vlan trunk 模式。3在被测设备上建立
42、访问控制表。4在端口 1 上分别配置基于 mac 地址、vlan id、ip 地址的出方向的访问控制表。5由测试仪表端口 a 向端口 b 发送流量,验证被测设备的访问控制功能。预期结果被测设备的端口应支持出方向访问控制表功能。 测试结果备注签字3.4 访问控制表数量及性能测试访问控制表数量及性能测试测试编号3.4测试项目访问控制表数量及性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端口最大支持 acl 数,及在使用大量 acl 时对转发性能的影响。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0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将被测设备的端口 1 和
43、 2 设置为 vlan trunk 模式。3在端口 1 上配置设备支持的最大数量的 acl。4从测试仪端口 a 向端口 b 以 100%线速发送流量,设置测试流量使其 mac 目的地址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其中 90的以太网帧将被允许通过;另外 10的以太网帧将被禁止。5在仪表端口 b 接收流量,记录发包数和收包数,并确认过滤是否正确。预期结果设备每个业务卡 acl 数量不应小于 1000 条,在应用大容量访问控制表时不应影响转发性能。测试结果备注签字3.5 业务分级业务分级3.5.1 基于基于 vlan id 的业务分级的业务分级测试编号3.5.1测试项目基于 vlan id 的业务分级测试测试
44、目的验证被测设备具有通过 vlan id 对业务划分服务等级的能力。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1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配置测试仪表 a 端口发送带有不同 vlan id 的数据包。3配置被测设备的端口 1 对进入端口的流量进行分类,vlan id为 vlan1 的数据流 802.1p 优先级为 7,vlan id 为 vlan2 的数据流优先级为 5,其余数据流优先级为 0。4在仪表 b 端口观察被测设备对各数据流 802.1p 优先级的改写是否正确。预期结果被测设备应能根据数据流的 vlan id
45、划分业务等级,并将其划分至相应业务等级。测试结果备注签字3.5.2 基于四层端口的业务分级基于四层端口的业务分级测试编号3.5.2测试项目基于四层端口的业务分级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具有通过四层端口对业务划分服务等级的能力。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2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配置测试仪表 a 端口发送四层目的端口不断变化的数据流。3配置被测设备的端口 1 对进入端口的流量进行分类,目的端口为端口 1 的数据流 802.1p 优先级为 7,目的端口为端口 2 的数据流优先级为 5,其余数据流优先级为 0
46、。4. 在仪表 b 端口观察被测设备对各数据流 802.1p 优先级的改写是否正确。预期结果被测设备应能根据数据流的四层端口划分业务等级,并改写其802.1p 优先级字段。 测试结果备注签字3.6 优先级队列优先级队列3.6.1 严格优先级队列严格优先级队列测试编号3.6.1测试项目严格优先级队列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具有划分严格优先级队列的能力。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3测试环境router testeracb123仪表acb123dutgege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配置被测设备端口 3 启用队列调度功能
47、。3业务等级为 6-7 的数据流使用严格优先级队列,对其他业务等级的数据流不做保证。4配置测试仪表端口 a 和端口 b 向端口 c 发送不同等级业务,每个端口发送等级为 6-7 的业务 150m,其他等级业务流 850m。5在仪表端口 c 观察各业务的接收情况,记录严格优先级队列的转发延时。预期结果1被测设备应可对严格优先级业务保证其带宽和延时,等级为 6-7 的业务可全部通过。2严格优先级队列转发延时不大于 100us。测试结果备注签字3.6.2 轮询队列轮询队列测试编号3.6.2测试项目轮询队列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具有划分轮询优先级队列的能力。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
48、研究院 34测试环境router testeracb123仪表acb123dutgege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配置被测设备端口 3 启用队列调度功能。3业务等级为 6-7 的数据流使用严格优先级队列,对业务等级为1-5 的数据流使用轮询队列,其中等级为 4-5 的保证带宽设置为300m,等级为 2-3 的保证带宽设置为 200m,等级为 1 的保证带宽设置为 100m;对业务等级为 0 的数据流不做保证。4配置测试仪表端口 a 和端口 b 向端口 c 发送不同等级业务,每个端口发送等级为 6-7 的业务 200m,等级为 4-5 的业务200m,等级为 2-3 的业务 200m,等级
49、为 1 的业务 200m,等级为0 的业务 200m。5在仪表端口 c 观察各业务的接收情况,记录不同队列的转发延时。预期结果1被测设备应支持轮询队列,各等级业务按比例分配带宽。2轮询队列应可和严格优先级队列配合使用。测试结果备注签字3.7 速率限制速率限制3.7.1 入方向速率限制入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测试编号3.7.1测试项目入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端口的入方向速率限制功能。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5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配置被测设备端口 1 分别基于物理端口 mac 地址、vlan id、ip 地址、svlan 进行
50、入方向速率限制,限制带宽为100m。3配置测试仪表端口 a 发送相应的流量,速率为 1000m,观察端口 b 的接收情况。预期结果被测设备应支持各种数据流的入方向的速率限制。测试结果备注签字3.7.2 出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出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测试编号3.7.2测试项目出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端口的出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环境router tester12abdutgege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6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配置被测设备端口 2 分别基于物理端口 mac 地址、vlan id、
51、ip 地址、svlan 进行出方向速率限制,限制带宽为100m。3配置测试仪表端口 a 发送相应的流量,速率为 1000m,观察端口 b 的接收情况。预期结果被测设备应支持各种数据流的出方向的速率限制。测试结果备注签字3.7.3 速率限制颗粒度及精确性测试速率限制颗粒度及精确性测试测试编号3.7.3测试项目速率限制颗粒度及精确性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设备的速率的颗粒度和精确性。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 2配置被测设备将源 ip 为 ip1 的数据流速率限制为 100m。3使用仪表发送各种包长的数据流,观察速率限制的准确性。4配置被测设备将限制带宽改为最小可配置带宽。5使用仪表发送各种
52、包长的数据流,观察速率限制的准确性。6配置被测设备将按最小颗粒度增加带宽。7使用仪表发送各种包长的数据流,观察速率限制的准确性。预期结果速率限制最小可配置带宽和颗粒度应不大于 64kbps,限制结果精确,误差小于 5%。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7测试结果备注签字4转发性能测试转发性能测试4.1 mac 地址学习速度地址学习速度测试编号4.1测试项目mac 地址学习速度测试目的测试设备的 mac 地址学习速度。测试环境 router testeracb123仪表acb123dutgege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配置
53、测试仪表,在端口 a、b 之间构造源 mac 地址从 00-00-00-00-00-01 开始递增的 10000 个数据流。向被测设备线速发送报文,并开始计时。端口 c 作为广播监视端口3在被测设备上不断查看学习到的 mac 地址数量,直到完全学习到 10000 个时停止计时(仪表端口 c 接收不到广播包) 。4记录学习 10000 条 mac 记录所花的时间,并计算出被测设备的 mac 地址学习速度。5对 fe、ge 端口分别测试,记录测试结果。预期结果fe 和 ge 端口的学习速度不小于 1000 个/秒。测试结果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8备注签字4.2 mac
54、 地址表容量地址表容量测试编号4.2测试项目mac 地址表容量测试目的测试设备的 mac 地址表容量。测试环境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使用测试仪表向被测设备端口 1 发送一定数目 mac 地址变化的数据流。3在被测设备上不断查看 mac 地址表中的地址数。4重复步骤 2、3,直到被测设备 mac 地址表中的地址数不再增加,此时的 mac 地址数即为被测设备的 mac 地址表容量。预期结果设备 mac 地址表容量不小于 32k 个。测试结果备注签字4.3 最大最大 vlan 数量测试数量测试测试编号4.3测试项目最大 vlan 数量测试测试目的验证单台设备可同时支持的最大 vlan 数量。
55、router tester12abdutgege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9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2在被测设备的端口 1、端口 2、端口 3 和端口 4 配置为 vlan trunk 模式,端口 1 和端口 2 允许通过的 vlan 范围为 1-4094,端口 3 允许通过的 vlan 范围为 1-2047,端口 4 允许通过的vlan 范围为 2048-4094。3在测试仪端口 a 向 4094 个 vlan 分别发送广播数据流,速率为 100%线速。4在测试仪 b、c、d 端口观察流量接收情况。预期结果设备应支持 4000 个 vlan 同时工作。
56、测试结果备注签字4.4 单端口吞吐量和时延测试单端口吞吐量和时延测试测试编号4.4测试项目单端口吞吐量和时延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单端口的吞吐能力和转发时延。仪表12abdut3cgege4d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40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2测试仪 a、b 端口以线速发送流量。3对 64 字节、65 字节、127 字节、128 字节、256 字节、512 字节、1024 字节和 1518 字节的数据包分别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 60秒。4测试仪的接收端口如果有丢包则降低发送速率重新测试,通过binary 搜索反复测试得到无丢包时的最大速率。5记录无丢包情
57、况下的最大吞吐能力。6分别以 10和最大吞吐量(100)的速率发送流量进行时延测试。7记录达到最大吞吐率时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延时。8对 fe、ge 端口分别测试,记录测试结果。预期结果见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备注签字4.5 板内交换性能测试板内交换性能测试测试编号4.5测试项目板内交换性能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单板内转发性能。router tester12abdut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41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ge1-ge16 为同一业务板上的端口。2设备 ge1-ge4 每端口配置 2000 个 vlan,其中 ge1 和 ge2配置 1-2000,
58、ge3 和 ge4 配置 2001-4000。ge5-ge16 作为 vlan untagged 模式,配置 4000 之后的 vlan id。3使用仪表向 ge1-ge4 端口以线速发送 64 字节流量,并在 ge5-ge16 间发送背景流量。4观察各端口的业务流量的接收情况。5维持 1 个小时以上,观察测试结果。预期结果设备板内应实现 16 个 ge 端口以上的线速转发。测试结果备注签字4.6 板间交换性能测试板间交换性能测试测试编号4.6测试项目板间交换性能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设备板间转发性能。测试环境 router tester.ge1ge16router tester.ge1ge16中国
59、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42测试步骤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其中 ge1-8 位于一块业务板上,ge9-16 位于另一业务板上。2设备 ge1-ge2、ge9-ge10 每端口配置 2000 个 vlan,其中ge1 和 ge9 配置 1-2000,ge2 和 ge10 配置 2001-4000。ge3-ge8、ge9-ge16 作为 vlan untagged 模式,配置 4000 之后的 vlan id。3使用仪表在各对应端口间以线速发送 64 字节流量。4观察各端口的业务流量的接收情况。5维持 1 个小时以上,观察测试结果。预期结果设备板间应实现 8 个 ge 端口以上
60、的线速转发。测试结果备注签字4.7 综合转发性能测试综合转发性能测试测试编号4.7测试项目综合转发性能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被测设备在多业务环境下的综合转发性能。测试环境 测试步骤1如图所示建立测试环境。2设备 ge1、ge2、ge3 作为上行端口,ge4-8 端口作为下行口。3 ge4、ge5 作为 svlan 端口向 ge1 汇聚,外层 vlan 分别为4001 和 4002,内层标签为 1-4000,每端口发送 50%的流量;4ge6、ge7 作为非 svlan 端口,向 ge2 汇聚,其中 ge6 允许vlan1-1500 通过,ge7 允许 vlan1501-3000 通过,每个端口发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工承揽意向合同范本
- 出让合同范本
- 买砖合同范本
- 儿女抚养合同范本
- 农村租房建基站合同范本
- 代建合同范本政府盖章
- 世界500强合同范本
- 会务代办合同范本
- 供货定金合同范本
- 别墅门窗出售合同范本
-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课件与练习
- 2025年中考英语时文阅读 6篇有关电影哪吒2和 DeepSeek的英语阅读(含答案)
- 修高速土方合同范例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质小区沥青路面翻新施工与道路绿化合同2篇
- 2024年形势与政策复习题库含答案(综合题)
- 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2024三农新政策解读
- HGE系列电梯安装调试手册(ELS05系统SW00004269,A.4 )
- 酒店前台绩效考核表
- 水利工程水库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