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_第1页
人教版《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_第2页
人教版《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_第3页
人教版《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_第4页
人教版《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订 题答要不内线订装 间时试考号考名姓级班校学卷面分新星城西学校2018-2019学年度初二语文练习二十四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整理 2019-5-4一、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能,讲信修睦mo。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m、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缶,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j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j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二、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 信,培养和陸气氛。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

2、己的子女, 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 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 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厌恶wd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zh u它,却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多出力并不 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mdu,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shu cn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三、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共49篇。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

3、圣编纂的。2. 大道,指儒家推崇 ch eng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行:施行。3. 为:是,表判断。4. 选贤与j u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 与:通“举”,推举,选举。5. 讲信修睦mu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6. 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亲: 意动用法,以为亲。亲:指父母。7. 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子:名词作动词,以为子子.:指子女。8. 矜(gu c 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9. 男有分f e n:男子有职务。分:职

4、分、职守。10. 女有归: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11. 货恶WU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一定要据为己有。恶(wu),厌恶。藏:私藏。于:在。12. 是故:这样一来。13. 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谋:阴谋。兴:发生14. 闭:杜绝。兴:发生。15.独:单独。16.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17. 养:供养。18.是:这。19.终:终老,终其天年。20.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1.故:所以。22.是故谋闭而.不兴:而,连词,表并列。24.闭:用门闩插门。25.

5、谓:叫做。26.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四、相关问答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答:”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 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答: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 无自私自利之心。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 ”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

6、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 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4、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6. 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答: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7、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答: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中考链接:一、(甲)土地平旷, 并怡然自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 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交通:交错 户:门&甲、乙两文都

8、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_描写_ ,乙文则是阐述9. 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是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 概括甲文的大意。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二、大道之行也1、 填空: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它是_儒家的经典之一,与诗经、尚书、易经、春秋被合称为“五经”。2、翻译句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冋的一组是(C )A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B故外户而不闭原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所以C是谓大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都是代词“这D不足为外人

9、道.也说大道之行也理想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的意思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 其子发出亲:以为亲-亲人_子:以为子5、孟子有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为亲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子女,与本文哪句话意思相同?三、课内精段赏读1解释下列加点字 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守归:女子出嫁是故谋闭而不兴谋 阴谋兴发生2、翻译下列句子选贤与能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信修睦 _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3、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写在下面,并解释出来_与_通_举_解释推举_、选举_矜_通_鳏_解释老而无妻的人_4、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总结层

10、意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作纲领性说明;第二层:第二句到第三句,阐述“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5、孔子的“大同”理想激励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而奋斗,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 这样的进步思想家或社会改革家? 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 6、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子?简单的描述一下。50字左右。答:答理想社会是:没有战乱,人民安定团结;具体是: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四、拓展阅读(一)教学相长虽有嘉肴,故曰:教学相长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学相长(zh dig )幼有所长(zh dig )2、 解释下列加点字不知其善.也_好_教然后知困.困惑3

11、、 下列各句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B )和(D )均为“说”的意思A大道之行也 理想 B不足为外人道.也C虽有至道 道理 D说不清,道.不明4、 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故曰:教学相长也_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奋发向上。5、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弗学,不知其善”的至理。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至理名言,你能结合学习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答只有认真学习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只有在教另U人时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这样 以后才能对自己提岀更高的要求。五、孔子世家赞史记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2、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 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孑L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白天子王侯,中 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1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2、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学说却传了十几代,一直被读书人继承、崇敬。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多A、虽不能至.到B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C想见其为人 做可谓至圣矣至高无上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天下为公 是D然

13、心乡往之然而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的样子4、 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是可谓至圣矣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 _崇敬和向往。5、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_乡 通“向”6、孔子有很多论述学习的名言,至今盛传不衰,你能写出完整的一句吗?并结合这句话说说自己学习上的体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体会略)六、曾子易箦 一一礼记檀弓上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子春曰:“止! ”曾子闻之,瞿然曰:“呼!” 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 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 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 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1解释加点的字。童子隅坐而执烛 拿着我未之能易也换掉_2、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吾何求哉? _我还要求什么呢?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我能够坚守正礼而死,这就满足了3、指出划线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反通“返”,返回4、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曾子临终前不顾病危把大夫用的席子撤换了下来5、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