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摘 要 江苏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具有一定典型性,其面临的问题也具有普遍性。据此,应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着力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如从体制上强化政府对高职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政府指导下建立人才需求调研机制,创新高职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相关工作机制、教学管理机制、校企深度合作工作机制等,探索构建本科与专科相结合的双层办学模式,以更加有效地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江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6-0049-05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
2、进程中,我国各地高职院校普遍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推进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各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也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认清这些问题及其解决的制约性因素,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在此,以江苏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实践为例进行探讨。 一、江苏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随着部分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的逐渐减少,高职教育总体规模开始呈现缩小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江苏一些高职院校凭借地理区位优势和相对较好的办学综合条件,基本保持了招生规模。但是,由于生源总量日趋减少,本科高校对生源吸引力更强,而且每
3、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流向国外,因此江苏高职教育也面临着规模难以为继的压力。“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成为现阶段江苏各高职院校力争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托和着力点。基本做法如下: 一是在办学力量组织上由高职院校“孤军奋战”变为“集团作战”。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率先组建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经过不断努力使其成员发展到212家,其中核心成员82家,以此为平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整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从而成功建立起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的长效机制1。 二是在办学
4、方式上努力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如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使校企合作办学取得更好效果,以学校“1”为发展主线,与多个企业进行合作,以此为依托,形成“1+n”的“前校后园”新格局,进而致力于“创新在院校,创业在科技园区,实业发展在产业园区”,由此加快了将本校建成全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的进程2。 三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一步贯彻落实“双证融通、产学合作”原则。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注重学生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注重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证书与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并通过采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5、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办法实现产学合作途径与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3。 四是在教学内容上加大实训课程比重。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相关产业对高职人才技能提出的高要求,适当精简理论课教学内容,注重强化实训教学环节,将实践与理论教学比例由以往的前者小于后者调整为1:1,促使毕业生拥有职业资格证书人均达到2.8本,从而提高了就业质量,使学校招生覆盖面逐步扩大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4。 五是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立足电子信息产业,面向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适时调整传统专业,着
6、力扶持新兴专业,形成了“契合产业、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在课程建设方面,跟踪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模拟工作情境开发课程内容,依据工作内容建设课程标准,遵循学做合一原则实施课程教学,近年来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计101门,其中有十多门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5。 六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跟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借助建设省级示范院校的契机,确立了“立足苏州本土,培养专门人才,紧跟转型升级,提升技术能级,定位先进制造,突出创新特色,扩大研发平台,助推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据此投资20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和师资培养,大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
7、力、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以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6。 二、江苏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一,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等各有关方面组成的集团式或其他形式的联合体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多元化主体,其相互之间的联合越广泛、越紧密,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优势就越明显,从而成效越大。只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相互联合的这种多元化主体的作用,才能使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第二,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依托。校企合作的深度既取决于企业的积极性,又取决于以政府为主导的高职教育体系尤其是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高职院校为企业服务功能发挥
8、的程度。只有这三方面不断得到推进和强化,才能更有效地深化校企合作,增强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力。 第三,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只有既注重专业结构的行业性、合理性,又强调课程知识体系的科学性、精炼性,并突出每门课程的技能性、应用性,才能更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第四,依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高标准,建设综合素质更高、业务能力更强、结构更合理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内涵建设水平,真正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充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第五,在办学过程
9、中认真处理好突出行业特色与充分适合实际需要的关系是高职院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证。江苏现有的高职院校各有其办学的行业特色,如工业、海事、化工、信息、交通、铁道、机电、经贸、健康、旅游、轻工、建筑、食品、农林等高职学校。在突出行业特色的同时,学校还普遍利用各自所拥有的师资力量及其他教育资源,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拓展办学领域,同时举办在职成人教育。这样做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有助于学校不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从而确保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江苏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产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出现新变化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各
10、项工程的实施,江苏现有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变化:一是传统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量相对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量明显增多;二是传统产业中的“夕阳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减少,新兴产业与正在形成的“朝阳产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多;三是在传统产业中,技术改造项目开发迟缓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所减少,技术改造项目开发进展较快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多;四是各产业普遍对较低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所减少,对较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多;五是现有产业大多对以前属于热门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有所减少,对以前属于冷门的某些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有所增
11、多。 (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必然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具体来讲,一是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能认清努力方向,服从统一指挥,顾全整体利益,注意善待他人,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二是具有更强的刻苦专研精神,既能很快适应现有专业技能工作的需要,又善于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能积极进取,有较大作为;三是具有更强的自律意识,能注意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做到让领导放心,让所在群体满意;四是具有更强的团结协作精神,能注意搞好与各有关方面人员的配合,同心协力完成工作任务;五是具有更高的人文素质,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
12、极作用,促进企业全面提高发展质量,等等。但就高职毕业生的现状来看,与上述要求相比显然还存在不小差距。 (三)部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具体做法还有不足 近年来,江苏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本做法无疑值得称道,但其中部分学校在内涵建设的具体做法上还存在某些不足。一是有些学校领导对内涵建设的指导能力还不够强,往往把加强内涵建设当成一种口号,落实的思路不够清晰,办法较为简单,缺少创新;二是有些学校的教师培训派出人数少,锻炼时间短,以听讲、观摩和尝试性实践体验为主,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相对较低的状况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三是有些学校不适当地采用学生评教手段,并使之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比和工作待遇挂钩
13、,以致多数教师想尽办法取悦学生,而对其存在的缺点、不足视而不见,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四是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有些学校在技术服务、科研攻关等深层次校企合作方面还没有大的突破。 (四)高职教育体系中各有关方面的合力还不强 一是政府及其所属有关部门在增加高职院校投入,加强高职教师住房、健康等保障,协调行业、企业为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建设提供便利条件等具体事情上,其应有的主导者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致使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些问题成为长期存在的难题;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在促使政府从政策法规角度和体制上解决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现存一些关键性问题方面所起的作用还有一定局限性;三是一些行业组织
14、和企业虽然承认自身的发展离不开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限于眼前直接利益的考虑,又往往把支持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当成一种额外负担,不愿为其投入精力;四是一些高职院校在争取得到其他各有关方面支持的过程中耗费精力不少,但因相互之间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对等,即多属于求人办事,便浅尝辄止,因此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 四、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 应设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如常务副省长)牵头,包括发展规划、财政、人力资源管理、产业管理与教育等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专家参与的职业教育指导协调机构,从政府层面负责处理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各项工作指导、各方组织协调、发展规划研究等职业教育管理方面
15、的日常工作。由此,从体制上强化政府对高职教育的主导作用,确保高职教育体系中各有关方面产生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所需的强大合力。 (二)创新人才需求调研工作机制 要在政府负责职业教育工作机构的指导协调下,促使行业协会和企业凭借其掌握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分别与相关高职院校一同就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需要新增哪些专业、专业需要开设哪些课程、课程主要应包括哪些内容等问题定期进行调研,据此就近期高职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及课程内容、标准提出参考性意见或建议,并就其下一步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使之成为相关高职院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设计及课程内容、标准的重要依据。 (三)创新高职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相关工作机制 应
16、从思想、政治上更加关心教师的成长进步,在认识和处理有关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上注意征求教师的意见,使其作为高职教育主体的中坚力量。应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师轮训制度,使其按规定分期分批到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应用型大学、高职院校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深造,或到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先进的企业挂职锻炼,并通过增加投入,使更多的高职教师每隔510年左右就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应注重解决高职教师工作压力大、相对报酬下降、买不起商品房、缺乏幸福感等问题,支持高职院校集资在校园周边选址建保障性住房,使住所与学校相距较远、交通不便的众多教师将上下班路上花费的大量时间省出来,用在更有益于自身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的事情上。 (四)创新
17、高职教学管理机制 一是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之由侧重形式上的检查和量化考核向侧重保障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转变;二是基于教师普遍能够自觉、积极地从事本职工作这个事实,对其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应注意宽严适度,允许教师在符合教学规范性要求的前提下自主、灵活设计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三是从改进和完善学生评教工作机制的实际需要出发,摒弃现在较流行的由学生主要依据个人情感给教师打分,而相关管理部门据此给教师以不同待遇的简单化做法,同时鼓励学生对教师授课的优缺点认真进行评价,并对其教学内容、方法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以避免许多
18、对学生学习从严要求的教师因所受待遇不公而产生不满。 (五)创新校企合作体制及相关工作机制 应由政府在组织各有关方面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鼓励性政策及具体措施,如可规定校企合作项目在纳税、缴费、用人、用地、用资金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待遇,使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付出得到相应的补偿。应由政府专门指导协调职业教育工作的机构负责,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人才定期交流制度,保证校企双方通过经常性的人员互派,让高职教师在企业高技能岗位上得到锻炼,同时让企业高技能人才在高职院校教学岗位传授专业技能,由此使高职院校整体上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得到提高。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和引进教学科研人
19、才,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和引进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以提高举办“校中厂”和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与企业长期保持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六)构建本科与专科相结合的双层办学新模式 在产业转型升级对本科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的现实情况下,应通过科学评估,让符合本科办学条件的高职院校根据相关产业中某些专业技能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选择本校具有明显优势的专业单独举办或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办高职本科教育,使以前基本只限于专科层次的高职办学模式进化为本科与专科相结合的双层办学模式,由此促使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
20、,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增强高职教育对生源的吸引力及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更有效地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钱惠英,朱璋龙.校企深度合作 共育职业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1-10-20. 2杨青,裴中岐.高举产学研结合旗帜 走校企一体化办学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1-11-23. 3李颖.强化“三位一体”办学特色 推动学院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11-17. 4钱勤元,金南东.搭建高素质高技能型海事人才高地n.中国教育报,2011-11-18. 5黄君录,盛定高,于正权.提升质量谋发展之道 聚焦走特色创新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1-12-
21、21. 6马长世.职业教育要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n.光明日报,2011-10-11.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aking the practice of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qian ji-kui, jin bang, wang xiao-mei (nanjing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31, china) abstract the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 of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certain typical features, and its problems are universal. therefore,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