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度质量标准与检验操作规程_第1页
洁净度质量标准与检验操作规程_第2页
洁净度质量标准与检验操作规程_第3页
洁净度质量标准与检验操作规程_第4页
洁净度质量标准与检验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安京西双鹤药业企业标准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洁净区洁净度质量标准与监测操作标准文件编号洁净区洁净度质量标准与监测操作标准颁发部门JX/ZB-JJ-001-01质量管理部 总页码执行日期2727编制者/修订者审核者批准者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分发质量管理部、各生产车间、生产管理部1.目的:建立洁净区洁净度质量标准检监测操作标准,确保洁净区洁净度符合药品生产要求。2.范围:本标准适应于大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洁净度的控制与监测。3.责任:3.1 质量部负责洁净监测仪器的校验、计量。3.2 质量管理部 QA、QC负责洁净度的监测。3.3生产车间负责本标准的执行。4.内容:4.1 洁净度级别分为:A级

2、、B级、C级、D级。4.2 监测项目:悬浮粒子数、浮游菌、沉降菌。4.3 测试规则:4.3.1测试条件: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4.3.1.1温度和相对湿度:洁净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符(无特殊条件时,温度在18-30,相对湿度不超过75%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范围。4.3.1.2 压差: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之间的压差应10Pa,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4.3.1.3A级的空气流速为0.36-0.54m/s。4.3.1.4高效过滤器的泄漏符合规定要求。4.3.2测试状态:静态测试

3、、动态测试。其中静态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报告中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若为动态测试时记录室内的操作人员数量及运转设备的数量。4.3.3测试时间: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时间不少于10分钟开始;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4.3.4悬浮粒子计数4.3.4.1采样点的位置: 采样点一般应在离地面0.8米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当采样点多于5个时,也可离地面0.8-1.5米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且每层不少于5点。4.3.4.2 采样点的限定:对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的采样次数可以

4、多于1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4.3.4.3 最少采样点的数目:对单向流洁净区和洁净工作台,面积指的是送风口表面积;对非单向流洁净区,面积指的是房间面积。见下表:面积m2洁净级别A/B级C级D级102322322102042422204082822401001641624100200401040310200400802020664001000160404013134.3.4.4最小采样量 不同洁净级别每次最小的采样量见下表最小采样量L/次洁净级别A/B级C级D级0.5m5.662.832.835m8.58.58.54.3.4.5采样频次。见下表测定项目洁净度A级C级D级动态静态动态

5、静态动态静态尘埃粒子1次/天 1次/周1次/月1次/月/1次/月沉降菌1次/周/1次/月/1次/月/浮游菌1次/周/1次/月/1次/月/4.3.4.6采样注意事项:(1)对于单向流的洁净区,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口应正对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区,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口宜向上。(2)布置采样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3)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向,并尽量少活动。(4)采样完毕,宜对粒子计数器进行自净。(5)停产并停机以后,恢复生产之前对洁净区的尘埃粒子进行静态检测。(6)A级送风保护为每周进行一次静态检查。4.3.5 浮游菌测试: 4.3.5.1采样点的位置:工作区测点离地面0.81.5米

6、左右,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4.3.5.2 采样点的次数: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1次。4.3.5.3 最少采样点的数目:同“4.3.4.3”项下。采样频次:同“4.3.4.5”项下。4.3.5.4最小采样量不同洁净级别每次最小的采样量见下表洁净度级别最小采样量 L/次A/B级1000C级500D级1004.3.5.5培养: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房中培养。采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天,当监测结果有疑似真菌或考虑季节因素影响时,可增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

7、5天。4.3.5.6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若培养基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采样点确定:同尘粒数测试中的采用方法(见附表2)4.3.5.7计算方法:菌落数N=(C1+C2+Cn)/nC为各平板上菌落数,n为平板(培养皿)数。4.3.6沉降菌的测试4.3.6.1采样点的位置、采样点的次数、最少采样点的数目、采样频次及培养等同”“4.3.5”项下。4.3.6.2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目的同时,还以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下表: 洁净度级别最少培养皿数(90mm)A/B级14C级2D级24.3.6.3单个

8、沉降碟的暴露时间为不大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计计数。4.4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见下表: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静态动态0.5m5m0.5m5mA级3,520203,52020B级3,52029352,0002,900C级352,0002,9003,520,00029,000D级3,520,00029,00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4.5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洁净度级别浮游菌cfu/m3沉降菌(90mm)cfu/4小时表面微生物接触碟(55mm)cfu/碟5指手套cfu/手套A级1111B级10555C级1005025-D级20010050-4.6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的

9、制定4.6.1警戒限度: 当监测结果超过法定标准50%即为达到警戒限。4.6.2纠偏限度: 当监测结果超过法定标准90%即为达到纠偏限。4.7测定结果处理:测定完毕,记录存档。如果尘粒数或菌落数超出警戒限度,QA及时通知车间并进行彻底清洁和自净等措施;如出现尘粒数或菌落数超出纠偏限度时时,QA应立即上报质量部,质量部通知各生产车间停止生产,并会同各生产车间查出原因,采取措施,待达到合格要求时,才能继续生产。4.8各采样点位置及数量见下表4.9记录JX/ZB-JJ-001-01F1尘埃粒子测试记录JX/ZB-JJ-001-01F2沉降菌测试记录JX/ZB-JJ-001-01F3浮游菌测试记录JX

10、/ZB-JJ-001-01F4尘埃粒子测试记录JX/ZB-JJ-001-01F5表面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29A线空调净化系统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A线A级层流布点数量及位置:房间名称取样点数量及布点图取样点位置/布碟位置A级层流悬浮粒子、浮游菌8个 沉降菌14个 1.离子风清洗(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2.灌装(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3.封口(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A线C级布点数量及位置房间名称取样点数量取样点位置/布碟位置洗灌装室 1.去离子清洗操作平台前、后、侧为;2. 敞口瓶运线附近为;3. 组合盖穿越灌装室,进入储盖间为;4操作人员活动的区域组合盖隔离箱附

11、近、灌装附近和回流桶附近为;5.地漏的附近为。储盖间 1.组合盖码放平台两侧为;2.灯检台附近为。原辅料暂存 1.原辅料暂存为;2.人流通道附近为。模具暂存间1.模具暂存为;2.人流通道附近为。稀配 1.稀配罐和缓冲罐罐口为;2.地漏附近为;3.钛滤器附近为。浓配 1.投料罐口为;2.钛滤器附近为;3.升降车附近为。称量间 1.称量单元附近为;2.地秤附近为。吹瓶(袋)间 1. 瓶胚冷却通道拐角为;2. 瓶胚上料斗附近(每台吹瓶机各1)为;3. 吊环振荡筛附近(每台吹瓶机各1)为;4. 输液瓶出瓶运线附近(每台吹瓶机各1)为;5.人员活动区域(1台吹瓶机为6,另一台为5)为。注塑间 1. 瓶胚

12、进入冷却通道前(每台注塑机各1) 为;2. 操作人员活动区域(每台注塑机各2) 为;3. 注塑机两侧通道各2个点。男二更室、女二更室洗衣房、缓冲间起泡点测试室卫生洁具间、调碳间 1. 人员活动区域附近为;2. 人流通道附近为。工器具清洗间 1.钛棒、滤芯浸泡存放处附近为;2.水池、地漏附近为;3.待清洁架附近。工器具存放间 1.已清洁存放架附近为;2.灭菌柜出口附近为。储胚间 1.人员活动区域附近为;2.人流通道附近为。洁净走廊 均匀布点玻瓶线空调净化系统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玻瓶A级层流及D级别布点数量及位置:房间名称取样点数量取样点位置/布碟位置灌装A级层流悬浮粒子、浮游菌8

13、个 沉降菌14个 悬浮粒子、浮游菌8个1.灌装附近为;2.精洗出口为;3.回流桶附近为;4.上塞附近为;5.已压塞产品运线出口附近为。沉降菌14个1.灌装附近为;2.精洗出口附近为;3.回流桶附近为3.上塞附近附近为;4.压塞机附近为;5.已压塞产品运线出口附近为。灌装A级层流(出胶塞) 悬浮粒子、浮游菌3个; 沉降菌14个 悬浮粒子、浮游菌3个1.出胶塞口处灌装室为;2.人员操作处为;沉降菌14个如图分布。轧盖A级层流 悬浮粒子、浮游菌3个 沉降菌14个 悬浮粒子、浮游菌3个1.出胶塞口处灌装室为;2.人员操作处为;沉降菌14个如图分布。玻瓶C、D级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房间名

14、称取样点数量取样点位置/布碟位置灌装室 1.待精洗敞口瓶运线附近为;2.A级层流外操作人员活动的区域压塞附近、灌装附近为;3.地漏的密封性为。稀配 1.稀配罐和缓冲罐罐口附近为;2.地漏附近为;3.钛滤器附近为。浓配 31.投料罐口附近为;2.钛滤器附近为;3.升降车附近为。称量间 1.称量单元附近为;2.待称量区附近为;3.门口附近为。C级清洗间 1.钛棒、滤芯浸泡存放附近为;2.水池、地漏附近为;3.待清洁架附近为。C级男二更、C级女二更、C级洁具间、工器具存放间C级洗衣房、起泡点测试室、胶塞暂存间、物料缓冲间、轧盖、铝盖暂存间、D级更洁净衣、D级物流缓冲间、D级走廊、D级洗衣房、D级清洗

15、间1.人员活动区域附近为,2.人流通道附近为。原辅料暂存间 1.原辅料暂存为附近为;2.人流通道附近为。胶塞清洗间 1.胶塞罐口附近为;2. 胶塞罐附近为。C级洁净走廊 洁净走廊均匀布点。N线空调净化系统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N线A级层流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房间名称取样点数量及布点图取样点位置/布碟位置A级层流1#机悬浮粒子、浮游菌8个 沉降菌14个 悬浮粒子、浮游菌布点图8个1.送膜分膜;2.口管热合;3.焊盖个;4.灌装。沉降菌布点图14个1.送膜分膜;2.口管热合;3.焊盖;4.灌装。房间名称取样点数量及布点图取样点位置/布碟位置A级层流2#机悬浮粒子、浮游

16、菌4个 沉降菌14个 悬浮粒子、浮游菌布点图8个1.送膜分膜;2.口管热合;3.焊盖;4.灌装。沉降菌布点图14个1.送膜分膜;2.口管热合;3.焊盖;4.灌装。N线C级布点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房间名称取样点数量取样点位置/布碟位置灌装室 1.送膜处各1个;2.口管仓处各1个;3.组合盖仓处各1个;4. 一出四灌装机处,一出六灌装机处;5.地漏的密封性。稀配 1.稀配罐口附近各1个;2.地漏附近为。浓配 1.投料罐口附近为;2.钛滤器附近为;3.升降车附近为。口管膜暂存间模具暂存间接口组合盖暂存间 货架的前侧,均匀分布。N线C级布点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灌封室缓冲

17、间机房、人流缓冲间物流缓冲间 1.人员活动区域附近为;2.人流通道附近为。吸料间 吸料机四周;洁净走廊 洁净走廊均匀布点。G线空调净化系统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G线A级层流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房间名称取样点数量及布点图取样点位置/布碟位置A级层流悬浮粒子、浮游菌8个 沉降菌14个 悬浮粒子、浮游菌布点图8个1.去离子风四周4个;2.灌装前后2个;3.封口前2个。沉降菌布点图14个1.去离子风四周6个;2.灌装前后4个;3.封口前4个。G线C级布点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房间名称取样点数量取样点位置/布碟位置灌装室 1.去离子清洗2个;2.敞口瓶运线附近

18、1个;3.组合盖穿越灌装室,进入储盖间2个;4.组合盖隔离箱附近1个;5.灌装附近1个;6.回流桶附近1个;7.地漏的密封性1个;8.人员活动区域1个。稀配 1.稀配罐口附近各1个;2.地漏附近为;3.钛滤器附近1个。浓配 1.投料罐口附近为;2.钛滤器附近为;3.升降车附近为。称量间 1.称量单元附近为;2.待称量区附近为;3.门口附近为。工器具清洗间 1.钛棒、滤芯浸泡存放附近为;2.水池、地漏附近为;3.待清洁架附近为。工器具存放间 1.1.已清洁存放架附近;2.灭菌柜出口附近。洁净走廊 走廊两侧均匀布点。储胚间 沿墙角分布,均匀布点。组合盖暂存间原辅料暂存 货架的前侧,均匀分布。G线C

19、级布点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男二更、洗衣房女二更、整理间洁具间、缓冲间工作站、起泡点测试室粒料暂存间、灌封室缓冲间 1.人员活动区域附近为;2.人流通道附近为。注塑间 1.瓶胚进入冷却通道前 ;2.操作人员活动区域。吹瓶间 1.瓶胚冷却通道拐角为:;2.瓶胚上料斗附近(每台吹瓶机各1)为;3.吊环振荡筛附近(每台吹瓶机各1)为;4.输液瓶出瓶运线附近(每台吹瓶机各1)为;5.人员活动区域(1台吹瓶机为6,另一台为5)为。B线空调净化系统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B线A级层流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房间名称取样点数量及布点图取样点位置/布碟位置A级层流悬浮粒子

20、、浮游菌8个 沉降菌14个 悬浮粒子、浮游菌布点图8个。1.去离子风1个;2.灌装前后2个;3.封口前1个。沉降菌布点图14个。1.去离子风四周6个;2.灌装前后4个;3.封口前4个。B线C级布点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房间名称取样点数量取样点位置/布碟位置灌装室 1.敞口瓶运线附近1个;2.组合盖隔离箱附近1个;3.地漏附近1个;4.回流桶附近1个。稀配 1.稀配罐口附近各1个;2.地漏附近为;3.钛滤器附近1个浓配 1.投料罐口附近为;2.钛滤器附近为;3.升降车附近为。 洁净走廊 洁净走廊的两侧,呈S型均匀布点。B线C级布点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称量间 1.称量

21、单元附近为;2.待称量区附近为;3.门口附近为。工器具清洗间 1.钛棒、滤芯浸泡存放附近为;2.水池、地漏附近为;3.待清洁架附近为。工器具存放间 1.1.已清洁存放架附近;2.灭菌柜出口附近。储胚间 均匀布点原辅料暂存 货架的前侧,均匀分布。男脱外衣、男洗手洗衣房、整衣间女更洁净衣、女洗手女脱外衣 卫生工具间男更洁净衣、手消毒缓冲间、工作站起泡点测试室更衣缓冲粒料暂存间卫生工具间、拆包间 1.人员活动区域附近为;2.人流通道附近为。B线C级布点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注塑间 1.瓶胚进入冷却通道前后各1个;2.操作人员活动区域4个;3.注塑机两侧通道各1个点;4.注环机两侧各1个

22、点。吹瓶间 1.瓶胚冷却通道拐角为;2.瓶胚上料斗附近为;3.吊环振荡筛附近为;4.输液瓶出瓶运线附近为;5.人员活动区域为。BFS吹灌封间 1房间进门口做墙壁附近为;2.BFS吹灌封机四周为; 3.房间门口至BFS吹灌封机为吹瓶间 1.瓶胚冷却通道拐角为;2.瓶胚上料斗附近(每台吹瓶机各1)为;3.吊环振荡筛附近(每台吹瓶机各1)为;4.输液瓶出瓶运线附近(每台吹瓶机各1)为;5.人员活动区域(1台吹瓶机为6,另一台为5)为。无菌室、微生物限度室空调净化系统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房间名称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无菌室、更洁净衣室、洗手缓冲室、缓冲室、不溶性微粒室、微生物限度室、细菌

23、内毒素室、更洁净衣室、洗手缓冲室、洁净走廊、阳性室、洗手缓冲室 12 3 12 3 1 2 无菌室A级层流、不溶性微粒室A级层流、微生物限度室A级层流、阳性室A级层流、 12 3 1 2 3 4 56 7 8 9 1011 12 13 14 1 取样室空调净化系统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采样点布局图房间名称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取样室操作间、制水室、工器具暂存间、内包材取样室、 缓冲室、更洁净衣室拆包间、物流缓冲间、洗手缓冲间、更洁净衣室 12 3 12 3 1 2 取样室A级层流 12 3 1 2 3 4 56 7 8 9 1011 12 13 14 1 JX/ZB-JJ-001-01F1悬浮

24、粒子测试记录 生产线 测试依据 JX/ZB-JJ-001-01 仪器型号 CLJ-BLL(D) 设备编号 ZLB-063-SJQ 测试日期 一、标准规定洁净度级别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静态动态0.5m5m0.5m5mA级3,520203,52020C级352,0002,9003,520,00029,000D级3,520,00029,000/二、测试记录房间名称测试状态人员数量运转设备数测试级别面积采样点编号采样次数测试结果平均值(um)符合规定0.5m5m0.55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检验人复核人复核日期JX/ZB-JJ-001-01F2沉降菌测试记录生产线 测试依据 JX/ZB-JJ-001-01 培养基名称 批号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一、标准规定洁净度级别沉降菌(沉降菌/4h)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不大于4h。A级1C级50D级100二、测试记录平皿菌落数区域放置时间时 分至 时 分级别1234567891011121314平均符合规定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检验员复核员复核日期 JX/ZB-JJ-001-01F3浮游菌测试记录生产线 测试依据 JX/ZB-JJ-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